CN217214683U - 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贴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贴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14683U
CN217214683U CN202221112387.6U CN202221112387U CN217214683U CN 217214683 U CN217214683 U CN 217214683U CN 202221112387 U CN202221112387 U CN 202221112387U CN 217214683 U CN217214683 U CN 217214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substrate
carrier
bonding
layer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123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苑立阁
陈新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123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14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14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14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贴合装置,涉及柔性显示面板制作设备技术领域,本申请所提供的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贴合装置,在承载台上设置了粘接体,粘接体上的第一连接面用于承载并粘接柔性衬底延伸至柔性器件层侧部外侧的外围部位。在第一连接面支撑及粘接的作用下,柔性衬底能够克服自身应力而与第一连接面贴合,呈现为平整或者大致平整的形态,从而有效避免了柔性衬底的外围部位出现无规则的褶皱、翘曲,改善了后续支撑膜于柔性衬底上的贴合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显示面板制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面板一般由超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材质制成,可以形成于塑料或金属箔片等柔性材料之上。相较于传统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具有轻薄、低功耗等优势,并且基于柔性显示面板可弯曲、柔韧性较好的特性,其耐用程度相较于以往的显示面板也有明显提升。
柔性基板主要由柔性衬底和连接在柔性衬底一面上的柔性器件层所构成,由于柔性器件层一般制作于柔性衬底的中央部位,柔性衬底的面积略大于柔性器件层,所以柔性衬底会呈现为延伸至柔性器件层四周外侧的形状。而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当中,在将柔性基板与载板玻璃分离之后,柔性基板会被转移至贴合装置的承载装置之上,用以贴合支撑膜。此时,由于柔性衬底厚度较薄并且其形成有延伸至柔性器件层侧部外侧的外围部位,所以在柔性衬底自身应力的作用下,柔性衬底的外围部位会出现无规则的褶皱、翘曲,这影响了支撑膜于柔性衬底上的贴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贴合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柔性基板包括柔性衬底和连接在柔性衬底一面上的柔性器件层,承载装置包括:
承载台,承载台具有承载面,承载面用于承载柔性器件层背向于柔性衬底一面;
粘接体,粘接体设置于承载台上,粘接体具有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用于承载并粘接柔性衬底延伸至柔性器件层侧部外侧的部位。
本申请所提供的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在承载台上设置了粘接体,粘接体上的第一连接面用于承载并粘接柔性衬底延伸至柔性器件层侧部外侧的部位。在第一连接面支撑及粘接的作用下,柔性衬底能够克服自身应力而呈现为平整或者大致平整的形态,从而有效避免了柔性衬底的外围部位出现无规则的褶皱、翘曲,改善了后续支撑膜于柔性衬底上的贴合效果。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和承载面均为平面并且彼此平行;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至承载面的垂直间距与柔性器件层的厚度相一致;其中,第一连接面和承载面之间的间距和柔性基板的形状相对应,柔性衬底的外围部位可以和柔性衬底的中央部位保持平坦形状,柔性衬底上并不会出现曲折,方便后续支撑膜的贴合。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于承载面所在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柔性衬底延伸至柔性器件层侧部外侧的部位于承载面所在平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彼此重合;其中,在柔性衬底延伸至柔性器件层侧部外侧的部位边沿与承载面边沿彼此重合时,柔性基板即大致处于预设位置,从而方便后续贴合机构的视觉定位。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粘接体设置在承载台上,粘接体呈环绕承载面一圈的框体形状,第一连接面环绕承载面一圈。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粘接体包括多个沿环绕承载面的方向依次排布并相连的子粘接体。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粘接体包括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限定出第一连接面。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粘接体包括第二粘接层,粘接体通过第二粘接层而与承载台彼此粘接;
其中,第一粘接层用于与柔性衬底形成具有第一粘接强度的粘接,第二粘接层与承载台形成具有第二粘接强度的粘接,第一粘接强度小于第二粘接强度。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强度被配置为0.05至1N/25mm;和/或,第二粘接强度被配置为4至22N/25mm。
可选地,在本申请部分实施例中,粘接体包括第二粘接层和骨架层,粘接体通过第二粘接层而与承载台彼此粘接,骨架层设置于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贴合装置,柔性基板包括柔性衬底和连接在柔性衬底一面上的柔性器件层,柔性衬底延伸至柔性器件层外侧的部位上形成有对位标记,贴合装置包括:
贴合机构,贴合机构包括用于识别对位标记的视觉对位部;
承载装置,承载装置为如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承载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1中承载装置所适用柔性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1中承载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1中承载装置和柔性基板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柔性基板,110-柔性衬底,110a-外围部位,110b-中央部位,111-对位标记,120-柔性器件层,121-电路器件层,122-保护膜层,200-承载装置,210-承载台,211-承载面,220-粘接体,220a-第一连接面,221-第一粘接层,222-骨架层,223-第二粘接层,224-第一吸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独特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不会对已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主体一种用于柔性基板100的承载装置200。请参见图3、图4和图5,分别为本实施例所提供承载装置200的俯视示意图,图3中B-B的剖面示意图,以及本实施例所提供承载装置200和柔性基板100的配合示意图。可以看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承载装置200包括:
承载台210,承载台210具有承载面211,承载面211用于承载柔性器件层120背向于柔性衬底110一面;
粘接体220,粘接体220设置于承载台210上并具有第一连接面220a,第一连接面220a用于承载并粘接柔性衬底110延伸至柔性器件层120侧部外侧的部位。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承载台210的基础之上设置了粘接体220,粘接体220上的第一连接面220a能够在柔性器件层120承载于承载面211上时,承载并粘接固定住柔性衬底110延伸至柔性器件层120侧部外侧的部位(以下称为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在第一连接面220a支撑以及粘接的作用下,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能够克服自身的应力,而与第一连接面220a贴合,呈现为平整或者大致平整的形态,进而有效改善了后续支撑膜的贴合效果,尤其适用于采用视觉识别的贴合装置。
对于前文当中所描述的承载面211承载柔性器件层120,即指承载面211向柔性器件层120施加支撑力,承载面211呈支撑起柔性器件层120的形态;对于前文当中所描述的第一连接面220a承载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也是如此,即指第一连接面220a向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施加支撑力,第一连接面220a支撑起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
此外,如图5中所展示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柔性衬底110被转移至承载装置200之上时,柔性器件层120处于承载面211的上方,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也处于第一连接面220a的上方。但这并不应当理解为承载面211承载柔性器件层120时、第一连接面220a承载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时,承载面211、第一连接面220a必然处于柔性器件层120、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上方。
例如,当承载面211上设置有例如真空吸孔等吸附结构,并且柔性基板100和承载台210沿水平方向依次分布时,承载面211仅会向柔性器件层120施加使其克服真空吸力的支撑力,第一连接面220a也仅会向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施加使其克服真空吸力的支撑力。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3、图4和图5所展示的,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面211上同样设置有例如真空吸孔等第一吸附结构224,用于使得柔性器件层120能够牢牢地附接在承载面211上。
另外,为方便理解,下面将简单介绍本实施例所提供承载装置200所适用柔性基板100的结构。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所提供承载装置200所适用柔性基板100的俯视示意图以及图1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上述柔性衬底110即指柔性基板100当中用于机械承载电路器件层121的基底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其具体为聚酰亚胺薄膜。而上述柔性器件层120即指柔性基板100当中包括有器件的膜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器件层120包括有电路器件层121和保护膜层122,电路器件层121制作于柔性衬底110的中央部位110b上,而保护膜层122则覆盖电路器件层121背向于柔性衬底110一面。可以理解的是,如上描述仅为一种示意,实施人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调整上述柔性衬底110、柔性器件层120的具体组成及结构,本申请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进一步的,关于第一连接面220a,请结合图3、图4以及图5,第一连接面220a可以呈平面或者曲面形状,只要第一连接面220a能够承载并且粘接固定住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即能够避免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出现褶皱、翘曲,进而改善支撑膜的贴合效果。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220a与承载面211均为平面并且彼此相互平行,并且第一连接面220a至承载面211的垂直间距与柔性器件层120的厚度相一致,以使得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在受到第一连接面220a的承载、粘接后,外围部位110a能够与柔性衬底110的中央部位110b保持既有的平坦形状,避免柔性衬底110上出现弯曲,进一步改善支撑膜的贴合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第一连接面220a为曲面或者第一连接面220a与承载面211的垂直间距与柔性器件层120的厚度有差异,而导致柔性衬底110上出现了一些曲折部位,柔性衬底110受到第一连接面220a粘接固定以及承载的部位也会呈平整或者大致平整的形状,支撑膜与柔性衬底110外围部位110a的结合效果也优于传统方式当中支撑膜与柔性衬底110褶皱部位间的结合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如上所描述的第一连接面220a,其可以仅对外围部位110a的局部区域进行支撑、粘接。这里,外围部位110a受到第一连接面220a支撑、粘接作用的局部区域即会与第一连接面220a保持贴合,呈平整或者大致保持平整,进而降低对保护贴的影响,改善保护膜的贴合效果。如果期望柔性衬底110延伸至柔性器件层120四周的外侧大部分部位均能够保持平整或者大致保持平整,则可以如本实施例中所展示,将粘接体220设置成呈环绕承载面211一圈的框体形状,第一连接面220a环绕承载面211。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粘接体220为整体结构,但是上述粘接体220还可以被配置成由多个沿环绕承载面211的方向依次排布并相连的子粘接体所构成。如此设置,实施人员可以通过更替不同大小的子粘接体来改变各子粘接体所形成的框体结构的长宽规格及内孔尺寸,进而使得粘接体220能够适配不同规格的柔性基板100。
另外,如图5中所示出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220a于承载面211所在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柔性衬底110延伸至柔性器件层120侧部外侧的部位于承载面211所在平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彼此重合。如此设置,柔性衬底110边沿和第一连接面220a边沿彼此重合或大致重合时,整个柔性基板100即大致处于预设位置,进而方便后续贴合机构中的视觉对位部识别柔性衬底110上的对位标记。
下面将进一步对粘接体220的结构进行揭露,前文中所描述的粘接体220可以仅由具有粘性的粘接结构体所构成,而如图3、图4和图5中所展示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粘接体220具体包括第一粘接层221、骨架层222和第二粘接层223。
第一粘接层221主要用于实现粘接体220和柔性衬底110之间的粘接,第一粘接层221可以如本实施例中所展示的,限定出第一连接面220a。同时,实施人员可以将第一粘接层221配置成具有重复粘接性的,以使得粘接体220能够重复适用于不同柔性基板100的支撑膜贴合工序。
第二粘接层223则主要用于和承载台210进行粘接,以使得整个粘接体220能够较为方便地被设置在承载台210之上。第二粘接层223可以与第一粘接层221分体设置或一体设置。当然实施人员也可以设置其他的连接结构,以替代第二粘接层223。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承载台210上形成有用于吸附粘接体的第二吸附结构。
另外,第一粘接层221、第二粘接层223的质地较软,上述骨架层222则主要作为骨架结构,与第一粘接层221和第二粘接层223彼此固定,并将第一粘接层221和第二粘接层223所分隔,提升第一粘接层221、第二粘接层223和骨架层222所形成整体的结构强度。
其中,第一粘接层221与柔性衬底110形成具有第一粘接强度的粘接,而第二粘接层223则与承载台210形成具有第二粘接强度的粘接。为了保障支撑膜在贴合之后,整个柔性基板100能够从承载台210上顺畅地脱离,第一粘接强度可以被配置成小于第二粘接强度。这样,当支撑膜和柔性基板100所形成的整体从承载台210上脱离时,粘接体220与承载台210之间,即第二粘接层223与承载台210之间并不会分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粘接强度即指外力作用下,使粘接件中与被粘物界面或其邻近处发生破坏需要的应力。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粘接强度被具体配置为0.05至1N/25mm,而第二粘接强度被具体配置为4至22N/25mm,在不影响发明目的的前提下,实施人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对第一粘接强度、第二粘接强度的数值进行选用,本申请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人员可以从现有技术当中选用符合上述粘接强度关系描述的粘接层,上述对粘接强度关系的描述并不理当理解为对粘接层材质的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后的支撑膜和柔性衬底110之间形成具有第三粘接强度的粘接;如果期望贴合有支撑膜的柔性基板100能够顺畅地从承载台210上所脱离,则可以将第三粘接强度设置成大于第一粘接强度,以降低柔性基板100从承载台210脱离过程当中,支撑膜和柔性衬底110彼此分离的风险。
更为具体的,第一粘接层221可以选用为硅胶层或者聚氨酯胶层。第一粘接层221可以选用为硅胶层或者聚氨酯胶层,优选为具有较弱粘接性和理想的重复粘接性的聚氨酯胶,而上述第二粘接层223可以选用为亚克力胶层或OCA光学胶层,优选为具有较强的粘接性和理想的绝缘性的OCA光学胶层。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粘接体220在未被设置于承载台210上时,第一粘接层221和第二粘接层223的外表面上各自覆盖有离型膜,离型膜用于对第一粘接层221、第二粘接层223进行保护。在需要将粘接体220粘接在承载台210上,以及需要对柔性衬底110的外围部位110a进行粘接时,即可利用撕膜机构,将覆盖在第一粘接层221、第二粘接层223外表面上的离型膜所撕除。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主体是一种用于柔性基板100的贴合装置。如图1和图2所展示的,本实施例所提供贴合装置所适用的柔性基板100,其包括柔性衬底110和连接在柔性衬底110一面上的柔性器件层120,柔性衬底110延伸至柔性器件层120外侧的部位上形成有对位标记111,而贴合装置具体包括:
贴合机构,贴合机构包括用于识别对位标记111的视觉对位部;
承载装置200,承载装置200为如实施例1提供的承载装置200。
其中,贴合结构依靠视觉对位部识别柔性衬底110上的对位标记111而获知贴合机构和柔性基板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精确地将支撑膜贴合在柔性衬底110背向于柔性器件层120的一面上。
如图1所展示的,在传统方式当中,由于柔性衬底110延伸至柔性器件层120外侧的部位会出现无规则的褶皱、翘曲,这导致设置于柔性衬底110边角处的对位标记111呈现为扭曲变形的形态,这会影响视觉对位部的对位精度,甚至导致视觉对位部无法正常对位,进而影响了支撑膜的贴合效果。
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贴合装置,通过设置包括粘接体220的承载装置200,有效提升了视觉对位部的对位精度,保障了视觉对位部能够正常进行对位,进而改善了支撑膜的贴合效果,同时还改善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视觉对位部具体为CCD相机,在相关技术方案当中,已经公开了通过CCD相机识别对位标记111并将支撑膜贴合在柔性衬底110上的贴合机构,所以本实施例不再对贴合机构的具体部件、原理进行累述。
下面将简单介绍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贴合装置的运作过程。
首先,转移机构将已与载板玻璃相分离的柔性基板100输送至贴合装置处;
将柔性基板100放置于承载台210上,使得承载面211承载柔性器件层120背向于柔性衬底110一面,并且使得粘接体220上的第一连接面220a承载并粘接固定住柔性衬底110延伸至柔性器件层120外侧的部位,此时,柔性基板100受到处于承载面211上第一吸附结构224的吸附;
贴合机构利用视觉对位部识别柔性衬底110上的对位标记111,获取贴合机构和柔性衬底110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贴合动作执行部件将支撑膜贴合在柔性衬底110背向于柔性器件层120的一面上。待支撑膜完成贴合,转移机构再次动作,使得柔性基板100和承载台210、粘接体220彼此分离,并使得完成支撑膜贴合工序的柔性基板100被转移至下一工序处。
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申请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同时,本申请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申请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申请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数字允许有±%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针对本申请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作为参考,但与本申请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申请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申请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申请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申请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申请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所述柔性基板包括柔性衬底和连接在所述柔性衬底一面上的柔性器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包括:
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承载所述柔性器件层背向于所述柔性衬底一面;
粘接体,所述粘接体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并具有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用于承载并粘接所述柔性衬底延伸至所述柔性器件层侧部外侧的部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承载面均为平面并且彼此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至所述承载面的垂直间距与所述柔性器件层的厚度相一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于所述承载面所在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柔性衬底延伸至所述柔性器件层侧部外侧的部位于所述承载面所在平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彼此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体呈环绕所述承载面一圈的框体形状,所述第一连接面环绕所述承载面一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体包括多个沿环绕所述承载面的方向依次排布并相连的子粘接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体包括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限定出所述第一连接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体包括第二粘接层,所述粘接体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而与所述承载台彼此粘接;
其中,所述第一粘接层用于与所述柔性衬底形成具有第一粘接强度的粘接,所述第二粘接层与所述承载台形成具有第二粘接强度的粘接,所述第一粘接强度小于所述第二粘接强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强度被配置为0.05至1N/25mm;和/或,所述第二粘接强度被配置为4至22N/25mm。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体包括第二粘接层和骨架层,所述粘接体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而与所述承载台彼此粘接,所述骨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之间。
11.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贴合装置,所述柔性基板包括柔性衬底和连接在所述柔性衬底一面上的柔性器件层,所述柔性衬底延伸至所述柔性器件层外侧的部位上形成有对位标记,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包括:
贴合机构,所述贴合机构包括用于识别所述对位标记的视觉对位部;
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承载装置。
CN202221112387.6U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贴合装置 Active CN217214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2387.6U CN217214683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贴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12387.6U CN217214683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贴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14683U true CN217214683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7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12387.6U Active CN217214683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贴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14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81122B2 (ja) 基板搬送用治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21136269A1 (zh) 柔性显示装置、用于柔性显示装置的背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90054A1 (zh) 贴合装置及显示基板的贴合方法
CN113112914B (zh) 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TWI718688B (zh) 貼合設備及其中介機構、及貼合方法
WO2019228057A1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JP6988416B2 (ja) フィルム貼付治具及びフィルム貼付方法
CN113296295A (zh) 显示模组包胶方法和遮光胶组件
CN112071193A (zh) 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17214683U (zh) 一种用于柔性基板的承载装置、贴合装置
CN110890480B (zh) 一种固态柔性弯折产品的贴合结构和贴合方法
CN110286791B (zh) 触控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5394187B (zh) 支撑膜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258918A1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TWI468787B (zh) 暫時性貼合方法及其貼合設備
JP2017537857A (ja) 剥離を含む加工の方法
KR20160114861A (ko) 반사필름의 이형지 분리를 위한 지그 장치
CN114627763A (zh) 柔性oled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211868630U (zh) 一种贴膜设备
CN216268091U (zh) 曲面屏弯折设备
CN214521960U (zh) 一种贴膜装置
CN214781615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易拉胶
KR100669792B1 (ko) 가공 기판의 제조방법, 이를 이용한 평판 표시장치의제조방법 및 플렉시블 기판 가접합 장치
US20140248817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thin film electronic circuit
CN220009054U (zh) 一种曲面盖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