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03755U - 一种智能地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地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03755U
CN217203755U CN202220420109.0U CN202220420109U CN217203755U CN 217203755 U CN217203755 U CN 217203755U CN 202220420109 U CN202220420109 U CN 202220420109U CN 217203755 U CN217203755 U CN 217203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ower mechanism
piece
motor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201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丛雨君
刘宁
袁伟鹏
陈伟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owo Sich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owo Sich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owo Sich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owo Sich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201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03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03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03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智能地锁,包括:底座;挡臂,挡臂与底座转动连接以使挡臂可上下翻转;第一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与挡臂联动用于带动挡臂转动;限位件,限位件活动设置在第一动力机构的输出位置的旁侧;第二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与限位件联动,用于带动限位件运动至抵住输出位置使挡臂为固定状态,或是带动限位件运动至脱离输出位置使挡臂为可转动状态;控制件,控制件分别与第一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信号连接。本公开通过设置第二动力机构驱动限位件,通过限位件对挡臂的转动进行限制,可避免挡臂阻挡状态下被外力转动,使地锁具有良好的阻挡效力,同时对挡臂的限制状态可控制切换,使用更加灵活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地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位地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地锁。
背景技术
地锁是一种设置在停车场车位的锁具,用于对停入车位内的车辆进行限制。传统的地锁为单纯的机械结构,包括底座和U形的挡臂,底座安装于车位的地面上,挡臂与底座转动连接,使挡臂可上下翻转,挡臂向上翻转时可阻挡车辆驶入车位。这种传统的地锁结构需要人工翻转,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将传统的地锁结构结合电子控制技术,通过设置控制器、电机等部件,电机与挡臂联动,控制器与电机信号连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电机转动,进而带动挡臂上下摆动,可实现自动控制挡臂摆动,更便于用户的使用。上述电子地锁,由于挡臂与电机的主动轴相连接,电机在驱动挡臂向上翻转至阻挡状态后,挡臂在受较大外力推动时,依旧可以带动电机主动轴转动,使挡臂相对于底座向下翻转,这种挡臂结构的阻挡作用有限,其他车辆依旧可以从外部使挡臂降下,因而现有的电子地锁普遍存在阻挡效力较弱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地锁。本公开通过设置第二动力机构驱动限位件,通过限位件对挡臂的转动进行限制,可避免挡臂阻挡状态下被外力转动,使地锁具有良好的阻挡效力,同时对挡臂的限制状态可控制切换,使用更加灵活便捷。
本公开所述的一种智能地锁,包括:
底座;
挡臂,所述挡臂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挡臂可上下翻转;
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与所述挡臂联动用于带动所述挡臂转动;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输出位置的旁侧;
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限位件联动,用于带动所述限位件运动至抵住所述输出位置使所述挡臂为固定状态,或是带动所述限位件运动至脱离所述输出位置使所述挡臂为可转动状态;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
第一电机;
传动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挡臂的一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的运动轨迹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向,所述底座在所述输出位置的旁侧设有与所述限位件相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向,所述限位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
第二电机;
凸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凸轮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凸轮转动;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两节端部相铰接的连杆,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铰接,且两所述连杆的中间铰接位置位于所述凸轮的上方并与所述凸轮相接触;
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凸轮转动至其长轴端朝上时,所述凸轮顶起所述连杆组件使所述连杆组件拉动所述限位件脱离所述输出位置;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凸轮转动至其短轴端朝上时,所述连杆组件向下复位至推动所述限位件抵住所述输出位置;
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组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用于使所述连杆组件有向下运动的运动趋势。
优选地,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
第二电机;
滚珠丝杆组件,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滚珠丝杆组件与所述限位件联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气缸或液压缸,所述气缸或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与所述限位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智能地锁还包括:
第一传感组件,所述第一传感组件用于感应所述限位件的所在位置,所述第一传感组件与所述控制件信号连接;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与所述限位件相对应的位置且与所述输出位置相连接,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限位件的一面上形成有非圆形的插孔,所述限位件在与所述插孔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与所述插孔相适配的插入部,所述限位件抵住所述输出位置时,所述插入部插入在所述插孔内。
优选地,所述挡臂包括:
臂身,所述臂身呈倒“U”形;
两个弹性连接件;
第一连接头;
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弹性连接件与所述臂身的两端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智能地锁还包括:
通信模块,所述控制件与所述通信模块信号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通信。
优选地,所述智能地锁还包括:
车辆检测模块,所述车辆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车辆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件信号连接。
本公开所述的一种智能地锁,其优点在于:
1、本公开通过第一动力机构来驱动挡臂上下翻转,可实现挡臂的摆动控制,通过第二动力机构来驱动限位件抵住或是脱离第一动力机构的输出位置,当限位件抵住第一动力机构的输出位置时,第一动力机构的输出位置无法转动,由于挡臂与第一动力机构的输出位置相连接,当第一动力机构的输出位置被限制时,挡臂无法从外部受力转动,这样就可以避免挡臂在阻挡状态下被外力从外部转动,使得地锁具有良好的阻挡效力,能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
2、本公开的限位件通过第二动力机构驱动,第二动力机构可通过控制件来控制,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件来控制限位件的运动,进而控制挡臂的活动状态,使挡臂在可转动状态与固定状态之间切换,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灵活控制,在“软阻挡”和“硬阻挡”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使得本公开的智能地锁的使用和控制更加灵活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1所述一种智能地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1所述一种智能地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3在第二动力机构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1第二动力机构与限位件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1遮挡盘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1遮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1挡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底座;
20-挡臂,201-臂身,202-弹性连接件,203-第一连接头,204-第二连接头;
30-第一动力机构;
40-限位件;
50-第二动力机构,501-第二电机,502-凸轮,503-连杆组件,5031-连杆,504-弹性复位件;
60-第一传感组件;
70-连接件;
80-遮挡盘,801-感应部,802-通槽;
90-光耦传感器A;
100-光耦传感器B;
110-通信模块;
120-车辆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9所示,本公开所述的一种智能地锁,包括:
底座10,底座10通常为一方形合金底座10,内部中空形成有安装腔用于安装各个部件。在部分优选的实施例中,可在安装腔内设置一防水盒,将各个部件设置在防水盒内,以密封和保护内部的各个部件。
挡臂20,挡臂20通常呈倒“U”形,挡臂20的下端与底座10转动连接,使得挡臂20可相对于底座10上下翻转,挡臂20向上翻转至远离底座10时,挡臂20竖起,可起到阻挡车辆进入车位的作用,挡臂20向下翻转至贴近底座10时,挡臂20放平,车辆可从所述智能地锁上方通过。
第一动力机构30,第一动力机构30与挡臂20联动用于带动挡臂20转动,以调节挡臂20竖起或是放平状态,进而调节所述智能地锁的阻挡或是放行状态。
限位件40,限位件40活动设置在第一动力机构30输出位置的旁侧,用于限制第一动力机构30输出位置的运动,进而限制挡臂20的转动。
第二动力机构50,第二动力机构50与限位件40联动,用于带动限位件40向靠近第一动力机构30输出位置的方向移动,以抵住该输出位置,使该输出位置无法运动,进而使挡臂20处于固定状态,或是带动限位件40向远离第一动力机构30输出位置的方向移动,使限位件40运动至脱离该输出位置,使该输出位置为可活动的,进而使得挡臂20为可转动状态。
控制件,控制件分别与第一动力机构30、第二动力机构50信号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动力机构30和第二动力机构50的运行,以控制限位件40的移动以及挡臂20的转动,进而实现远程控制挡臂20的活动状态及转动。控制件可选用常用的工业控制器,如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以实现多点位的稳定控制功能。
本公开通过第一动力机构30来驱动挡臂20上下翻转,可实现挡臂20的摆动控制,通过第二动力机构50来驱动限位件40抵住或是脱离第一动力机构30的输出位置,当限位件40抵住第一动力机构30的输出位置时,第一动力机构30的输出位置无法转动,由于挡臂20与第一动力机构30的输出位置相连接,当第一动力机构30的输出位置被限制时,挡臂20无法从外部受力转动,这样就可以避免挡臂20在阻挡状态下被外力从外部转动,使得地锁具有良好的阻挡效力,能起到良好的阻挡作用。
本公开的限位件40通过第二动力机构50驱动,第二动力机构50可通过控制件来控制,这样就可以通过控制件来控制限位件40的运动,进而控制挡臂20的活动状态,使挡臂20在可转动状态与固定状态之间切换,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灵活控制,在“软阻挡”(指挡臂20可从外部施力转动状态)和“硬阻挡”(指挡臂20无法从外部施力转动状态)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使得本公开的智能地锁的使用和控制更加灵活便捷。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30具体包括:
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可选用步进电机或是伺服电机,第一电机设置在底座10内,且位于挡臂20一侧下端的旁侧。
传动件,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件与挡臂20的一端相连接。传动件具体包括同步带、联轴器等传动元件,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同步带或是链条与一传动轴联动,该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与一主轴联动,该主轴即为第一动力机构30的输出位置。主轴的一端穿出在底座10之外,并与挡臂20的一侧下端固定连接,同时底座10内还设有用于承托主轴以及用于降低转动摩擦的轴承座,主轴穿设于该轴承座中,这样当第一电机被控制件驱动运转时,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通过同步带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通过联轴器带动主轴同心转动,主轴带动挡臂20转动,从而通过第一电机来驱动挡臂20的上下翻转摆动。上述的第一动力机构30,可驱动挡臂20的上下翻转摆动,且结构简单,控制稳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限位件40的运动轨迹垂直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向,即限位件40的运动轨迹沿第一电机输出轴的径向,这样当限位件40在第二动力机构50的驱动下运动时,限位件40可从主轴的侧面垂直抵住主轴,这一方面可使得限位件40的移动行程最短,可减小第二动力机构50的外形体积,使地锁整体结构紧凑,另一方面,限位件40垂直抵住主轴,可使限位件40与主轴的接触面积最大,可使限位件40对主轴的限位效果良好,可起到良好的刚性阻挡主轴转动的作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限位件40具体是这样来限制运行轨迹的,底座10在输出位置,即上述主轴的旁侧设有与限位件40相适配的导向槽,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主轴的轴向,限位件40滑动设置在该导向槽内。导向槽可以形成于一长条形的导向座上,导向座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一长条形的导向槽,该导向槽垂直于主轴的轴向,限位件40被制作成与该导向槽相适配的滑块形,导向座与限位件40均可采用合金材料制成,且在导向槽的内表面以及限位件40的外表面可加工相适配的凸块和凹槽结构,延伸方向与导向槽同向,使得限位件40在滑动设置在该导向槽内时,凸块卡入在凹槽之内,以使限位件40与导向槽配合稳固,不易脱位。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可将限位件40的外侧面和导向槽的内侧面打磨至光滑状态,以降低两个部件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使限位件40的滑动更加顺畅。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槽还可使用导轨、滑轨或是光轴等其他常用的导向部件来代替。通过上述的导向槽结构,可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可引导限位件40沿着第一电机输出轴的径向往复运动,且具有导向稳定、结构简单的优点。
第二动力机构50用于驱动限位件40的往复运动,第二动力机构50至少具有如下三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详细参阅图3-图6,第二动力机构50具体包括:
第二电机501,第二电机501设置于导向座的旁侧;
凸轮502,第二电机501的输出轴与凸轮502的轴心连接,用于带动凸轮502转动。
连杆组件503,连杆组件503包括两节端部相铰接的连杆5031,两节连杆5031的连接位置穿设有一连接销钉,连杆组件503的一端导向座相铰接,另一端与限位件40的端部铰接,且两连杆5031的中间铰接位置,即中间的连接销钉位置位于凸轮502的上方并与凸轮502相接触。
当连杆组件503与限位件40处于共线状态时,凸轮502的长轴端朝下,短轴端朝上,连杆组件503向前顶出限位件40,使限位件40向前抵住主轴以限制主轴的转动。当第二电机501带动凸轮502转动至其长轴端朝上,短轴端朝下时,凸轮502向上顶起连杆组件503的连接销钉,进而带动两节连杆5031铰接的端部均向上抬起,此时靠近第一电机主轴的连杆5031会向远离主轴的方向移动,拉动限位件40后退以脱离主轴,进而解除对主轴的转动限制,使挡臂20恢复可转动状态。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动力机构50还包括:
弹性复位件504,弹性复位件504可选用弹簧,弹性复位件504一端连接连杆组件503靠近中部连接销钉的位置,另一端则连接底座10,弹性复位件504在自然状态下,向连杆组件503施加向下的弹力,使连杆组件503有向下运动的运动趋势,连杆组件503向凸轮502施加压力,使凸轮502转动至长轴端朝下、短轴端朝上的状态,即,使限位件40保持抵住第一电机主轴的状态,且在限位件40后退至脱离第一电机主轴的位置时,连杆组件503可在弹性复位件504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至与限位件40共线状态,实现连杆组件503的自动复位。
实施例2
第二动力机构50包括:
第二电机501;
滚珠丝杆组件,第二电机501通过滚珠丝杆组件与限位件40联动,滚珠丝杆组件的设置方向与导向槽同向,第二电机501通过滚珠丝杆组件带动限位件40在导向槽上做往复直线运动,滚珠丝杆组件选用常用的滚珠丝杆副即可,其结构与连接方式可参照现有的滚珠丝杆连接方式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第二动力机构50包括气缸或液压缸,气缸或液压缸的伸缩杆与限位件40相连接,且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与导向槽同向,通过气缸或液压缸提供气压力或液压力来推动限位件40的滑动,进而带动限位件40的往复滑动。
以上三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均可带动限位件40在导向槽上的直线往复滑动,以此来使限位件40抵住或是脱离第一电机的主轴,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应当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驱动限位件40之间往复运动这一需求,设置其他常见的直线运动驱动机构,如蜗轮蜗杆、齿轮齿条等结构的方案,也应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地锁还包括;
第一传感组件60,第一传感组件60用于感应限位件40的所在位置,且第一传感组件60与控制件信号连接,具体的,第一传感组件60可选用两组光耦传感器,光耦传感器包括一对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成对设置在连杆组件503的连接销钉的两侧,两组光耦传感器上下设置,当连杆组件503与限位件40处于共线状态时,连杆组件503中部的连接销钉与一遮挡杆同轴连接,遮挡杆位于下方的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之间,位于下方的光耦传感器产生感应信号,上方的光耦传感器无感应信号,控制件判断限位件40抵住第一电机主轴,主轴被限位,处于“硬阻挡”状态,当连杆组件503的中部向上抬起,使限位件40脱离第一电机主轴时,遮挡杆向上抬起,脱离下方的光耦传感器,进入上方的光耦传感器的光发射器与光接收器之间,使上方的光耦传感器产生感应信号,下方的光耦传感器无感应信号。通过上述的第一传感组件60,可通过判断遮挡杆的位置来判断地锁处于“硬阻挡”或是“软阻挡”状态,以便于用户直观地掌握地锁的状态,更便于用户使用。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传感组件60还可选用红外传感器、接触开关或是与主轴相连接的扭力传感器、以及与限位件40相连接的位移传感器等均可实现限位件40的位置检测功能,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地锁还包括:
连接件70,连接件70设置在与限位件40相对应的位置,且与输出位置,即第一电机的主轴相连接,具体的,连接件70为一轴套件,套设于主轴的外部且与主轴固定连接,连接件70朝向限位件40的一面上形成有非圆形的插孔,限位件40在与该插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与该插孔相适配的插入部,限位件40抵住第一电机的主轴时,插入部插入在插孔内,以使限位件40与主轴之间配合稳固,不易发生相对转动,这样在“硬阻挡”状态下,挡臂20可在外部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及推力而不发生转动移位,使挡臂20的“硬阻挡”效果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请详细参阅图9,挡臂20包括:
臂身201,臂身201呈倒“U”形;
两个弹性连接件202,弹性连接件202可以为弹簧,或是采用弹性材料如弹性塑料、橡胶等制成的柱状连接结构;
第一连接头203;
第二连接头204,第一连接头203和第二连接头204均呈圆柱状结构,第一连接头203和第二连接头204分别通过两个弹性连接件202与臂身201的两下端弹性连接,第一连接头203与第一动力机构30相连接,第二连接头204与底座10转动连接。
臂身201与连接头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202弹性连接,弹性连接件202可吸收臂身201从外部受到的冲击力,这样当臂身201在受到车辆强闯入冲撞时可在弹性连接件202处发生一定角度的弯折和弹性形变,通过弹性连接件202来吸收冲击力,避免挡臂20受较大冲击力时易折断。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请详细参阅图7、图8,所述智能地锁还包括:
第二传感组件,第二传感组件用于感应第二连接头204的转动状态,第二传感组件与控制件信号连接。第二传感组件可以选用两组光耦传感器,即如图所示的光耦传感器A90和光耦传感器B100。
所述智能地锁还包括一遮挡盘80,遮挡盘80呈圆盘形,遮挡盘80的轴心通过一轴件与第二连接头204相连接,遮挡盘80的一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弧形的感应部801,且遮挡盘80上还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通槽802,通槽802与感应部801错位设置。
光耦传感器A90和光耦传感器B100均包括一对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光耦传感器A90的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分别设置在感应部801的两侧,光耦传感器B100的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分别设置在通槽802的两侧。遮挡盘80的转动可使光耦传感器A90和光耦传感器B100产生四组逻辑状态,即光耦传感器A90接通、光耦传感器B100接通;光耦传感器A90接通、光耦传感器B100阻断;光耦传感器A90阻断、光耦传感器B100接通;光耦传感器A90阻断、光耦传感器B100阻断,通过对遮挡盘80与挡臂20的相对位置进行合理设置,可以通过这四组逻辑状态来判断挡臂20在“硬阻挡”状态下是否受到外力撞击导致轻度移位,如,挡臂20垂直竖起状态下,光耦传感器A90接通、光耦传感器B100接通,两组光耦传感器均向控制件输出接通信号,当挡臂20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时,由于该端的第二连接头204处无限位机构,挡臂20受力发生一定程度的扭转,同时第二连接头204带动遮挡盘80发生小角度的转动,此时使感应部801进入到光耦传感器A90的光发射器与光接收器之间,使光耦传感器A90阻断、光耦传感器B100保持接通,此时控制件判断挡臂20受外力撞击轻微移位。当挡臂20受更大外力撞击导致发生较大幅度的移位时,第二连接头204带动遮挡盘80发生较大幅度的转动,使通槽802脱离光耦传感器B100的感应范围,此时光耦传感器A90阻断、光耦传感器B100阻断,控制件判断挡臂20受较大外力撞击导致较大移位。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光耦传感器可采用红外传感器代替,还可通过接触开关或是在轴件上加装扭力传感器来实现对于第二连接头204转动状态的检测。上述的第二传感组件可感应第二连接头204的转动状态,进而监控地锁在“硬阻挡”状态下的受力转动状态,以便于对地锁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可设置蜂鸣器等报警装置,将报警装置与控制件信号连接,当地锁在阻挡状态下被非法车辆强闯入时,控制件可控制蜂鸣器启动发出蜂鸣声进行报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智能地锁还包括:
通信模块110,控制件与通信模块110信号连接,用于通过通信模块110与外部设备通信,通信模块110可采用lora天线,lora天线露出在底座10的上表面处,控制件通过lora天线与智能手机等外部设备进行通信,以便于通过智能手机远程对智能地锁的运行状态,如挡臂20转动、软硬阻挡状态切换等进行控制,同时还可向用户传输报警信息。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lora天线还可采用GSM、4G、5G、红外、蓝牙、WiFi、NB-IoT等常用的远程通信设备或协议实现。通信模块110使智能地锁可以与用户的智能手机等终端通信,以实现智能地锁的远程控制和信息传输。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智能地锁还包括:
车辆检测模块120,车辆检测模块120设置在底座10的上表面上,车辆检测模块120与控制件信号连接,车辆检测模块120可采用超声波探头,用于感应车辆是否靠近底座10以及是否驶离底座10上方,还可采用地磁传感、红外传感等器件来感应车辆,当车辆靠近智能地锁时可使车辆检测模块120产生感应信号输入到控制件中,控制件控制挡臂20向下转动使地锁为放行状态,当车辆检测模块120检测到车辆驶离底座10上方时,控制件控制挡臂20向上转动恢复为阻挡状态。车辆检测模块120可检测车辆的靠近和驶离状态,进而自动控制挡臂20的摆动状态,可实现地锁的智能化控制,更便于用户使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挡臂20的外表面涂覆有反光涂料/夜光涂料/荧光涂料,或者在挡臂20上设有反光件/夜光件/荧光件,上述结构可使挡臂20具有夜间提示功能,可防止车辆在夜间误撞挡臂20。
以下将结合上述内容,完整地阐述本实施例的智能地锁的工作过程。
第二动力机构50以上述实施例1所述结构为例,挡臂20垂直竖起状态下,地锁为阻挡状态,此时,连杆组件503与限位件40为共线状态,限位件40向前抵住第一电机的主轴位置,与主轴上的连接件70插接,限位件40限制主轴的转动,进而限制挡臂20的转动,此状态为“硬阻挡”状态,挡臂20无法从外部受外力转动摆平。当合法用户的车辆需要使用车位时,可通过车辆检测模块120感应到车辆,或是由用户通过通信模块110向控制件发出控制指令,控制第二电机501转动,使凸轮502转动至长轴端向上的状态,使凸轮502顶起连杆组件503,通过连杆组件503来拉动限位件40后退,使限位件40脱离第一电机的主轴,此时挡臂20为可转动的状态,再通过控制件控制第一电机转动,使第一电机带动挡臂20向下翻转至摆平,车辆可正常驶入车位。
如非法车辆在“硬阻挡”状态下强行驶入车位撞击挡臂20时,会使挡臂20活动的一端发生轻度转动,此时会带动遮挡盘80转动,使两组光耦传感器的接通阻断状态发生变化,此时控制件可感应到地锁被非法车辆闯入,可通过通信模块110向用户的手机发送报警信息,同时可通过蜂鸣器向外报警。由于挡臂20被限位件40限制转动,挡臂20无法转动至摆平状态,会挂住非法车辆的底盘,限制非法车辆的行驶,此时非法车辆车主可联系地锁用户,用户可远程控制第二电机501的转动,使其带动凸轮502转动至长轴端朝上的状态,将连杆组件503向上顶起,使限位件40后退,此时挡臂20可从外部受力转动,可将挡臂20按下使非法车辆可以正常驶离。
本公开通过设置第二动力机构50驱动限位件40,通过限位件40对挡臂20的转动进行限制,可避免挡臂20阻挡状态下被外力转动,使地锁具有良好的阻挡效力,同时对挡臂20的限制状态可控制切换,使用更加灵活便捷。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挡臂,所述挡臂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挡臂可上下翻转;
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与所述挡臂联动用于带动所述挡臂转动;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输出位置的旁侧;
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与所述限位件联动,用于带动所述限位件运动至抵住所述输出位置使所述挡臂为固定状态,或是带动所述限位件运动至脱离所述输出位置使所述挡臂为可转动状态;
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动力机构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括:
第一电机;
传动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件与所述挡臂的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运动轨迹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向,所述底座在所述输出位置的旁侧设有与所述限位件相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向,所述限位件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
第二电机;
凸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凸轮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凸轮转动;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两节端部相铰接的连杆,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铰接,且两所述连杆的中间铰接位置位于所述凸轮的上方并与所述凸轮相接触;
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凸轮转动至其长轴端朝上时,所述凸轮顶起所述连杆组件使所述连杆组件拉动所述限位件脱离所述输出位置;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凸轮转动至其短轴端朝上时,所述连杆组件向下复位至推动所述限位件抵住所述输出位置;
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组件,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用于使所述连杆组件有向下运动的运动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
第二电机;
滚珠丝杆组件,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滚珠丝杆组件与所述限位件联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气缸或液压缸,所述气缸或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与所述限位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传感组件,所述第一传感组件用于感应所述限位件的所在位置,所述第一传感组件与所述控制件信号连接;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与所述限位件相对应的位置且与所述输出位置相连接,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限位件的一面上形成有非圆形的插孔,所述限位件在与所述插孔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与所述插孔相适配的插入部,所述限位件抵住所述输出位置时,所述插入部插入在所述插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臂包括:
臂身,所述臂身呈倒“U”形;
两个弹性连接件;
第一连接头;
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弹性连接件与所述臂身的两端弹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信模块,所述控制件与所述通信模块信号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外部设备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地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车辆检测模块,所述车辆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车辆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件信号连接。
CN202220420109.0U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智能地锁 Active CN217203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0109.0U CN217203755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智能地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0109.0U CN217203755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智能地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03755U true CN217203755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3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20109.0U Active CN217203755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智能地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037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6484A (zh) * 2023-05-04 2023-06-02 深圳市长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锁和充电桩共同联动管理的防占位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06484A (zh) * 2023-05-04 2023-06-02 深圳市长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锁和充电桩共同联动管理的防占位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33465B1 (en) Battery case and quick battery case replacement system
CN217203755U (zh) 一种智能地锁
CN109538022B (zh) 一种自动上锁开锁且能反倒锁舌的智能锁
WO2018113548A1 (zh) 机器人
JPH0338871B2 (zh)
CN110185320B (zh) 一种电控锁体及共享车辆系统
CN210598467U (zh) 一种锁体、车辆及共享车辆系统
CN215851543U (zh) 一种站立执行结构、车辆执行系统及移动工具
CN215502770U (zh) 水箱可移动的清洁机器人
CN214532402U (zh) 自动转向微型锁
CN210067701U (zh) 一种自动上锁开锁且能反倒锁舌的智能锁
CN217891022U (zh) 一种机器人机械碰撞结构
CN209817639U (zh) 一种用于向外反馈锁具关闭状态的电子锁具
CN113548136B (zh) 一种车用电子转向锁
CN209908108U (zh) 一种可自由换向的执手组件
CN220518505U (zh) 一种沙滩摩托车执行器
CN214411640U (zh) 一种充电桩
CN218541889U (zh) 一种汽车锁止驱动器
CN219840501U (zh) 一种用于电动隐藏式门把手的平升结构
CN216617194U (zh) 电控锁及电动车
CN210027226U (zh) 物品收容机构
CN216130707U (zh) 一种抽屉指纹锁
CN220360398U (zh) 一种应用于洗碗机上的开门机构
CN219931914U (zh) 一种拉索摇臂
CN217157985U (zh) 一种新型无线开关装置旋转触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