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96514U - 一种冷却结构及塑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结构及塑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96514U
CN217196514U CN202220035065.XU CN202220035065U CN217196514U CN 217196514 U CN217196514 U CN 217196514U CN 202220035065 U CN202220035065 U CN 202220035065U CN 217196514 U CN217196514 U CN 217196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outlets
degrees
cooling medium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350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党宝庆
杨伟
吴大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hu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hu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hu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hu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350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96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96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96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结构及塑形装置,所述冷却结构包括:本体和冷却环组件,所述冷却环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冷却环组件包括内冷却环,所述内冷却环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用于沿第一轴向提供冷却介质,所述内冷却环具有第二中心轴,自多个所述出口沿所述第一轴向传输的冷却介质朝向所述第二中心轴汇聚,且所述第一轴向与第二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30‑65度;使得冷却介质呈30‑65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可以稳定膜泡并使得膜泡稳步向前推送,而不会扰乱膜泡的运行;并且,使得冷却介质呈30‑65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使得冷却介质紧贴膜泡,冷却介质利用率高,冷却介质的使用量下降明显,成本降低,噪音也随之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结构及塑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该冷却结构的塑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塑料吹膜机大都采用上吹法进行生产,并在机头上方设有冷却风环,风环是塑料加工机械类吹膜机组的重要组成部件,负责对吹胀的膜泡进行冷却定型。冷却风环的冷却效果对于产品的生产质量及生产速度均有明显的影响,冷却风环的冷却速度直接限制了薄膜的生产速度,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薄膜的生产速度,必须采取提高气流速度的方式,以希望提高薄膜的冷却效率。但是,采取提高气流速度的方式,使得风环对冷介质的需求巨大,导致能耗增了,成本也居高不下。且,由于风压大而带来的风噪,给生产现场带来了巨大的噪声影响,对生产人员的职业健康带来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结构及塑形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冷介质的需求巨大、能耗高、成本高、噪音大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结构,包括:
本体;
冷却环组件,所述冷却环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冷却环组件包括内冷却环,所述内冷却环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用于沿预设方向提供冷却介质,自多个所述出口输送出的冷却介质朝向第一中心轴汇聚,且自多个所述出口输送出的冷却介质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的夹角为30-65度,其中,所述第一中心轴为所述内冷却环的中心轴。
较佳的,所述夹角为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60度或者65度。
较佳的,所述冷却介质沿预设方向从所述出口流出的压力为2-6千克。
较佳的,还包括螺旋通道,所述出口与所述螺旋通道连通,所述螺旋通道提供的冷却介质由所述出口流出。
较佳的,还包括多个出口管,每个所述出口管连通所述螺旋通道和一个所述出口。
较佳的,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的夹角等于自多个所述出口输送出的冷却介质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的夹角。
较佳的,所述本体为空心圆柱体,所述螺旋通道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表面。
较佳的,还包括泵体和冷却介质储存器,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与所述螺旋通道连通,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输送至所述螺旋通道。
较佳的,所述内冷却环上的多个出口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冷却介质自所述出口流出后扩散开,相邻所述出口流出的冷却介质相接触。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塑形装置,包括吹膜机头以及上述的冷却结构,所述吹膜机头设有挤出口,所述冷却结构用于冷却从所述挤出口挤出的挤出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该冷却结构的塑形装置,使得冷却介质呈30-65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可以稳定膜泡并使得膜泡稳步向前推送,而不会扰乱膜泡的运行;并且,使得冷却介质呈30-65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使得冷却介质紧贴膜泡,冷却介质利用率高,冷却介质的使用量下降明显,成本降低,噪音也随之降低。冷却介质可以为液体,例如去离子水,可以为气体。以冷却介质为冷干压缩空气为例,风压由原来的6-7kg降低到2-4kg,风速只需原来的50%即可满足生产需求,冷干压缩空气的使用量下降明显,利用率提升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的B部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冷却结构;110、本体;120、冷却环组件;121、内冷却环;122、出口;A、第一中心轴;C、夹角;
图3是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图3的B部局部放大图。
图中:100、冷却结构;110、本体;130、螺旋通;122、出口;140、出口管;A、第一中心轴;C、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形装置,包括吹膜机头和冷却结构100,所述吹膜机头设有挤出口,用于挤出挤出物,例如膜;冷却结构100用于冷却所述挤出物,以实现快速冷却定型。下面结合图1、2详细阐述冷却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冷却结构100包括本体110和冷却环组件120,冷却环组件120设置于本体110,冷却环组件120包括内冷却环121,内冷却环121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用于沿预设方向提供冷却介质,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却介质朝向第一中心轴A汇聚,且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却介质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为30-65度,其中,第一中心轴A为内冷却环121的中心轴。
本实用新型上述设计,使得冷却介质呈30-65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可以稳定膜泡并使得膜泡稳步向前推送,而不会扰乱膜泡的运行;并且,使得冷却介质呈30-65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使得冷却介质紧贴膜泡,冷却介质利用率高,冷却介质的使用量下降明显,噪音也随之降低。冷却介质可以为液体,例如去离子水,可以为气体。以冷却介质为冷干压缩空气为例,风压由原来的6-7kg降低到2-4kg,风速只需原来的50%即可满足生产需求,冷干压缩空气的使用量下降明显,利用率提升显著。
进一步的,夹角C为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60度或者65度,夹角C在这些度数下,冷却效果和冷却介质利用率均较高。较佳的,夹角C为40度、45度、50度。
如图3、4所述,还包括螺旋通道130,出口122与螺旋通道130连通,螺旋通道130提供的冷却介质由出口122流出。具体而言,还包括多个出口管140,一个出口管140连通螺旋通道130和一个出口122。具体而言,出口管140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等于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却介质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即出口管140的设置方向直接决定了输出的冷却介质的方向。所述螺旋通道为螺旋盘管,由金属或者塑料制成。出口管140由金属或者塑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本体110为空心圆柱体,螺旋通道130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表面。
于实际应用中,还包括泵体和冷却介质储存器,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与螺旋通道130连通,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输送至螺旋通道130,并流经出口管140后经出口122流出。较佳的,当所述冷却介质为液体时,本体110上还设置有回流孔,所述介质冷却成膜后经所述回流孔回流至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为了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以及稳定膜泡的效果,内冷却环121上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所述冷却介质自出口122流出后扩散开,相邻出口122流出的冷却介质相接触,形成环形冷却流。
实施例1
如图1、2所述,一种塑形装置,包括吹膜机头和冷却结构100,所述吹膜机头设有挤出口,用于挤出膜;冷却结构100用于冷却所述挤出物,以实现快速冷却定型。冷却结构100包括本体110和冷却环组件120,冷却环组件120设置于本体110,冷却环组件120包括内冷却环121,内冷却环121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用于沿预设方向提供冷干压缩空气,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干压缩空气朝向第一中心轴A汇聚,且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干压缩空气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为30度,其中,第一中心轴A为内冷却环121的中心轴。
如图3、4所述,还包括螺旋通道130,多个出口管140,出口122与螺旋通道130连通,螺旋通道130提供的冷却介质由出口122流出;一个出口管140连通螺旋通道130和一个出口122。出口管140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等于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却介质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即出口管140的设置方向直接决定了输出的冷却介质的方向。
本体110为空心圆柱体,螺旋通道130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表面。
还包括泵体和冷却介质储存器,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与螺旋通道130连通,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输送至螺旋通道130,并流经出口管140后经出口122流出。较佳的,本体110上还设置有回流孔,所述介质冷却膜后经所述回流孔抽吸回至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内冷却环121上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所述冷却介质自出口122流出后扩散开,相邻出口122流出的冷却介质相接触,形成环形冷却流。
本实用新型上述设计,使得冷却介质呈30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可以稳定膜泡并使得膜泡稳步向前推送,而不会扰乱膜泡的运行;并且,使得冷却介质呈30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使得冷却介质紧贴膜泡,冷却介质利用率高,冷干压缩空气的风压由原来的6kg降低到3.5kg,风速只需原来的53%即可满足生产需求,冷干压缩空气的使用量下降明显,利用率提升显著。
实施例2
如图1、2所述,一种塑形装置,包括吹膜机头和冷却结构100,所述吹膜机头设有挤出口,用于挤出膜;冷却结构100用于冷却所述挤出物,以实现快速冷却定型。冷却结构100包括本体110和冷却环组件120,冷却环组件120设置于本体110,冷却环组件120包括内冷却环121,内冷却环121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用于沿预设方向提供冷干压缩空气,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干压缩空气朝向第一中心轴A汇聚,且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干压缩空气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为45度,其中,第一中心轴A为内冷却环121的中心轴。
如图3、4所述,还包括螺旋通道130,多个出口管140,出口122与螺旋通道130连通,螺旋通道130提供的冷却介质由出口122流出;一个出口管140连通螺旋通道130和一个出口122。出口管140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等于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却介质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即出口管140的设置方向直接决定了输出的冷却介质的方向。
本体110为空心圆柱体,螺旋通道130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表面。
还包括泵体和冷却介质储存器,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与螺旋通道130连通,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输送至螺旋通道130,并流经出口管140后经出口122流出。
内冷却环121上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所述冷却介质自出口122流出后扩散开,相邻出口122流出的冷却介质相接触,形成闭合环形冷却流。
本实用新型上述设计,使得冷却介质呈45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可以稳定膜泡并使得膜泡稳步向前推送,而不会扰乱膜泡的运行;并且,使得冷却介质呈45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使得冷却介质紧贴膜泡,冷却介质利用率高,冷干压缩空气的风压由原来的7kg降低到3kg,风速只需原来的45%即可满足生产需求,冷干压缩空气的使用量下降明显,利用率提升显著。
实施例3
如图1、2所述,一种塑形装置,包括吹膜机头和冷却结构100,所述吹膜机头设有挤出口,用于挤出膜;冷却结构100用于冷却所述挤出物,以实现快速冷却定型。冷却结构100包括本体110和冷却环组件120,冷却环组件120设置于本体110,冷却环组件120包括内冷却环121,内冷却环121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用于沿预设方向提供冷干压缩空气,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干压缩空气朝向第一中心轴A汇聚,且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干压缩空气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为60度,其中,第一中心轴A为内冷却环121的中心轴。
如图3、4所述,还包括螺旋通道130,多个出口管140,出口122与螺旋通道130连通,螺旋通道130提供的冷却介质由出口122流出;一个出口管140连通螺旋通道130和一个出口122。出口管140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等于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却介质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即出口管140的设置方向直接决定了输出的冷却介质的方向。
本体110为空心圆柱体,螺旋通道130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表面。
还包括泵体和冷却介质储存器,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与螺旋通道130连通,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输送至螺旋通道130,并流经出口管140后经出口122流出。本体110上还设置有回流孔,所述介质冷却膜后经所述回流孔抽吸回至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内冷却环121上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所述冷却介质自出口122流出后扩散开,相邻出口122流出的冷却介质相接触,形成环形冷却流。
本实用新型上述设计,使得冷却介质呈60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可以稳定膜泡并使得膜泡稳步向前推送,而不会扰乱膜泡的运行;并且,使得冷却介质呈60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使得冷却介质紧贴膜泡,冷却介质利用率高,冷干压缩空气的风压由原来的6kg降低到3.5kg,风速只需原来的55%即可满足生产需求,冷干压缩空气的使用量下降明显,利用率提升显著。
实施例4
如图1、2所述,一种塑形装置,包括吹膜机头和冷却结构100,所述吹膜机头设有挤出口,用于挤出膜;冷却结构100用于冷却所述挤出物,以实现快速冷却定型。冷却结构100包括本体110和冷却环组件120,冷却环组件120设置于本体110,冷却环组件120包括内冷却环121,内冷却环121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用于沿预设方向提供去离子水,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去离子水朝向第一中心轴A汇聚,且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干压缩空气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为30度,其中,第一中心轴A为内冷却环121的中心轴。
如图3、4所述,还包括螺旋通道130,多个出口管140,出口122与螺旋通道130连通,螺旋通道130提供的去离子水由出口122流出;一个出口管140连通螺旋通道130和一个出口122。出口管140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等于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去离子水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即出口管140的设置方向直接决定了输出的去离子水的方向。
本体110为空心圆柱体,螺旋通道130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表面。
还包括泵体和去离子水储存器,所述去离子水储存器与螺旋通道130连通,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去离子水从所述去离子水储存器输送至螺旋通道130,并流经出口管140后经出口122流出。较佳的,当所述去离子水为液体时,本体110上还设置有回流孔,所述介质冷却膜后经所述回流孔回流至所述去离子水储存器,实现去离子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内冷却环121上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所述去离子水自出口122流出后扩散开,相邻出口122流出的去离子水相接触,形成环形冷却流。
本实用新型上述设计,使得去离子水呈30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可以稳定膜泡并使得膜泡稳步向前推送,而不会扰乱膜泡的运行;并且,使得去离子水呈30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使得去离子水紧贴膜泡,去离子水利用率高,水压压由原来的6kg降低到4kg,水压只需原来的60%即可满足生产需求,去离子水的使用量下降明显,利用率提升显著。
实施例5
如图1、2所述,一种塑形装置,包括吹膜机头和冷却结构100,所述吹膜机头设有挤出口,用于挤出膜;冷却结构100用于冷却所述挤出物,以实现快速冷却定型。冷却结构100包括本体110和冷却环组件120,冷却环组件120设置于本体110,冷却环组件120包括内冷却环121,内冷却环121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用于沿预设方向提供去离子水,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去离子水朝向第一中心轴A汇聚,且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冷干压缩空气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为45度,其中,第一中心轴A为内冷却环121的中心轴。
如图3、4所述,还包括螺旋通道130,多个出口管140,出口122与螺旋通道130连通,螺旋通道130提供的去离子水由出口122流出;一个出口管140连通螺旋通道130和一个出口122。出口管140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等于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去离子水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即出口管140的设置方向直接决定了输出的去离子水的方向。
本体110为空心圆柱体,螺旋通道130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表面。
还包括泵体和去离子水储存器,所述去离子水储存器与螺旋通道130连通,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去离子水从所述去离子水储存器输送至螺旋通道130,并流经出口管140后经出口122流出。
内冷却环121上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所述去离子水自出口122流出后扩散开,相邻出口122流出的去离子水相接触,形成环形冷却流。
本实用新型上述设计,使得去离子水呈45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可以稳定膜泡并使得膜泡稳步向前推送,而不会扰乱膜泡的运行;并且,使得去离子水呈45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使得去离子水紧贴膜泡,去离子水利用率高,去离子水压由原来的7kg降低到3kg,水压只需原来的45%即可满足生产需求,去离子水的使用量下降明显,利用率提升显著。
实施例6
如图1、2所述,一种塑形装置,包括吹膜机头和冷却结构100,所述吹膜机头设有挤出口,用于挤出膜;冷却结构100用于冷却所述挤出物,以实现快速冷却定型。冷却结构100包括本体110和冷却环组件120,冷却环组件120设置于本体110,冷却环组件120包括内冷却环121,内冷却环121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用于沿预设方向提供去离子水,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去离子水朝向第一中心轴A汇聚,且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去离子水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为60度,其中,第一中心轴A为内冷却环121的中心轴。
如图3、4所述,还包括螺旋通道130,多个出口管140,出口122与螺旋通道130连通,螺旋通道130提供的去离子水由出口122流出;一个出口管140连通螺旋通道130和一个出口122。出口管140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等于自多个出口122输送出的去离子水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中心轴A的夹角C,即出口管140的设置方向直接决定了输出的去离子水的方向。
本体110为空心圆柱体,螺旋通道130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表面。
还包括泵体和去离子水储存器,所述去离子水储存器与螺旋通道130连通,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去离子水从所述去离子水储存器输送至螺旋通道130,并流经出口管140后经出口122流出。较佳的,当所述去离子水为液体时,本体110上还设置有回流孔,所述介质冷却膜后经所述回流孔回流至所述去离子水储存器,实现去离子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内冷却环121上均匀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122,所述去离子水自出口122流出后扩散开,相邻出口122流出的去离子水相接触,形成环形冷却流。
本实用新型上述设计,使得去离子水呈60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可以稳定膜泡并使得膜泡稳步向前推送,而不会扰乱膜泡的运行;并且,使得去离子水呈60度的夹角传输至膜泡,使得去离子水紧贴膜泡,去离子水利用率高,去离子水的风压由原来的6kg降低到3.5kg,水压只需原来的55%即可满足生产需求,去离子水的使用量下降明显,利用率提升显著。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冷却环组件,所述冷却环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所述冷却环组件包括内冷却环,所述内冷却环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出口,用于沿预设方向提供冷却介质,自多个所述出口输送出的冷却介质朝向第一中心轴汇聚,且自多个所述出口输送出的冷却介质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的夹角为30-65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30度、35度、40度、45度、50度、55度、60度或者6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沿预设方向从所述出口流出的压力为2-6千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通道,所述出口与所述螺旋通道连通,所述螺旋通道提供的冷却介质由所述出口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出口管,每个所述出口管连通所述螺旋通道和一个所述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的夹角等于自多个所述出口输送出的冷却介质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中心轴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空心圆柱体,所述螺旋通道设置在所述空心圆柱体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泵体和冷却介质储存器,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与所述螺旋通道连通,所述泵体用于驱动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介质储存器输送至所述螺旋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却环上的多个出口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冷却介质自所述出口流出后扩散开,相邻所述出口流出的冷却介质相接触。
10.一种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吹膜机头以及权利要去1-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所述吹膜机头设有挤出口,所述冷却结构用于冷却从所述挤出口挤出的挤出物。
CN202220035065.XU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冷却结构及塑形装置 Active CN217196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5065.XU CN217196514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冷却结构及塑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35065.XU CN217196514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冷却结构及塑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96514U true CN217196514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90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35065.XU Active CN217196514U (zh) 2022-01-07 2022-01-07 一种冷却结构及塑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96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81086U (zh) 应用于fdm高速3d打印机的冷却装置及3d打印机
CN217196514U (zh) 一种冷却结构及塑形装置
CN114393807A (zh) 一种塑料冷却系统
CN211993697U (zh) 一种塑料风冷切粒造粒机用快速冷却装置
CN201728828U (zh) 一种挤出模具的风冷装置
CN205800210U (zh) 一种三维打印机用打印头组系统
CN109160204B (zh) 一种无叶螺旋输送装置
CN210590522U (zh) 一种注吹机温度调节装置
CN216579107U (zh) 双壁波纹管挤出成型装置
CN209616348U (zh) 一种3d打印喷头结构
CN214137232U (zh) 吹膜机aab三层共挤模头
CN210477765U (zh) 一种挤出机冷却机构
CN214491517U (zh) 一种高效定型冷却设备
CN211542301U (zh) 一种hdpe管材模具
CN211763310U (zh) 一种pvc管道的冷却系统
CN206748886U (zh) Xps发泡装置
CN214188464U (zh) 一种3d打印机喷嘴用出料系统
CN110978459A (zh) 一种塑料管件冷却装置及方法
CN221249561U (zh) 一种管材生产提速用定径套
CN220180247U (zh) 一种冷却机构及物料挤出机
CN101186104A (zh) 一种用于生产光缆填充绳的挤出模具和挤出方法
CN219667422U (zh) 斜坡式螺杆头
CN211843141U (zh) 一种挤出机的高效冷却装置
CN214082769U (zh) 一种pvc-u塑料管材生产定型用高效冷却装置
CN216860556U (zh) 一种节能型彩色吸管生产高效挤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