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95172U - 工作台 - Google Patents

工作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95172U
CN217195172U CN202122235610.8U CN202122235610U CN217195172U CN 217195172 U CN217195172 U CN 217195172U CN 202122235610 U CN202122235610 U CN 202122235610U CN 217195172 U CN217195172 U CN 217195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hole
bearing groove
moving channe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356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濬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ngding Technology Co Ltd
Avary Holding Shenzhen Co Ltd
Qing Ding Precision Electronics Hua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ngding Technology Co Ltd
Avary Holding Shenzhen Co Ltd
Qing Ding Precision Electronics Hua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gding Technology Co Ltd, Avary Holding Shenzhen Co Ltd, Qing Ding Precision Electronics Hua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ng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356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95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95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95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工作台,包括台体、第一对位件以及第二对位件,所述第一对位件和所述第二对位件均位于所述台体上,所述台体中设有第一移动通道,所述第一对位件位于所述第一移动通道中且可在所述第一移动通道中移动。本申请中的所述工作台能够承载不同尺寸的治具。

Description

工作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工作台。
背景技术
在加工产品时,通常需要将产品放置在治具上,并将带有该产品的治具固定在工作台上。然而,一个工作台只能固定相同尺寸的治具,当该料号的产品停止生产时,则该工作台无法承载其他尺寸的治具,导致该工作台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承载不同尺寸治具的工作台。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作台,用于装载治具,所述工作台包括台体、第一对位件以及第二对位件,所述第一对位件和所述第二对位件均位于所述台体上,所述台体中设有第一移动通道,所述第一对位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通道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沿所述台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移动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承载凹槽、第一通孔以及第一固定凹槽,所述第一对位件包括第一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其中一表面上的第一对位杆、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另一表面上的第一移动杆、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杆远离所述第一本体一端的第一固定栓,所述第一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凹槽中,所述第一对位杆凸出于所述第一承载凹槽,所述第一移动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固定栓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凹槽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台体中还设有第二移动通道,所述第二移动通道与所述第一移动通道连通且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对位件还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通道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沿所述台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移动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承载凹槽、第二通孔以及第二固定凹槽,所述第二承载凹槽与所述第一承载凹槽连接,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凹槽与所述第一固定凹槽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台体中还设有第三移动通道,所述第三移动通道与所述第一移动通道平行,所述第二对位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通道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沿所述台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三移动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承载凹槽、第三通孔以及第三固定凹槽,所述第二对位件包括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本体其中一表面上的第二对位杆、位于所述第二本体另一表面上的第二移动杆、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杆远离所述第二本体一端的第二固定栓,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三承载凹槽中,所述第二对位杆凸出于所述第三承载凹槽,所述第二移动杆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栓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凹槽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台体中还设有第四移动通道,所述第四移动通道与所述第三移动通道连通且与所述第二移动通道平行,所述第二对位件还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移动通道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设有所述第一对位杆的表面与所述台体临近所述第一对位杆的表面齐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承载凹槽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凹槽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为圆盘式,所述第一本体可旋转。
本申请中的所述台体上设有所述第一移动通道,所述第一对位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通道中,即所述第一对位件的位置可调,从而使得所述工作台能够承载不同尺寸的所述治具。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工作台中的台体沿II-II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工作台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工作台 100
台体 10
上表面 101
下表面 102
第一移动通道 11
第一承载凹槽 111
第一通孔 112
第一固定凹槽 113
第二移动通道 12
第二承载凹槽 121
第二通孔 122
第三移动通道 13
第三承载凹槽 131
第三通孔 132
第三固定凹槽 133
第四移动通道 14
第四承载凹槽 141
第四通孔 142
第一对位件 20
第一本体 21
第一对位杆 22
第一移动杆 23
第一固定栓 24
第二对位件 30
第二本体 31
第二对位杆 32
第二移动杆 33
第二固定栓 3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为能进一步阐述本申请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出如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工作台100,用于装载不同尺寸的治具(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100包括台体10、第一对位件20以及第二对位件30。
请一并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台体10大致为长方体型。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台体10中设有第一移动通道11、第二移动通道12、第三移动通道13以及第四移动通道14。其中,所述第一移动通道11、所述第二移动通道12、所述第三移动通道13和所述第四移动通道14可分别临近所述台体10的四个边缘设置,且所述第一移动通道11、所述第二移动通道12、所述第三移动通道13和所述第四移动通道14分别距离所述台体10的四个边缘均具有一定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通道11和所述第二移动通道12连通且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三移动通道13和所述第四移动通道14连通且成角度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通道11和所述第二移动通道1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移动通道13和所述第四移动通道14相互垂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通道11和所述第三移动通道13平行,所述第二移动通道12和所述第四移动通道14平行。
所述台体10包括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沿所述台体10的所述上表面101至所述下表面102的方向(即厚度方向H),所述第一移动通道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承载凹槽111、第一通孔112以及第一固定凹槽113。所述第一承载凹槽111距离所述台体10的其中一个边缘具有一定的距离。沿所述第一移动通道11至所述第三移动通道13的方向D上,所述第一通孔11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承载凹槽111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凹槽113的宽度。
如图1所示,沿所述厚度方向H,所述第二移动通道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承载凹槽121、第二通孔122以及第二固定凹槽(图未标)。所述第二承载凹槽121距离所述台体10的另一个边缘具有一定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二承载凹槽121与所述第一承载凹槽111连接,所述第二通孔122与所述第一通孔112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凹槽与所述第一固定凹槽113连接。沿所述第二移动通道12至所述第四移动通道14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12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承载凹槽121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二固定凹槽的宽度。
如图1所示,沿所述厚度方向H,所述第三移动通道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承载凹槽131、第三通孔132以及第三固定凹槽133。所述第三承载凹槽131距离所述台体10的另一个边缘具有一定的距离。沿所述第一移动通道11至所述第三移动通道13的方向上,所述第三通孔13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承载凹槽131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三固定凹槽133的宽度。
如图1所示,沿所述厚度方向H,所述第四移动通道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承载凹槽141、第四通孔142以及第四固定凹槽(图未标)。所述第四承载凹槽141距离所述台体10的另一个边缘具有一定的距离。其中,所述第四承载凹槽141与所述第三承载凹槽131连接、所述第四通孔142与所述第三通孔132连接,所述第四固定凹槽与所述第三固定凹槽133连接。沿所述第二移动通道12至所述第四移动通道14的方向上,所述第四通孔14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承载凹槽141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四固定凹槽的宽度。
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对位件20包括第一本体21、位于所述第一本体21其中一表面上的第一对位杆22、位于所述第一本体21另一表面上的第一移动杆23、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杆23远离所述第一本体21一端的第一固定栓24。其中,所述第一本体21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凹槽111中,所述第一对位杆22凸出于所述第一承载凹槽111,所述第一移动杆2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2中,所述第一固定栓24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凹槽113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21设有所述第一对位杆22的表面与所述台体10的所述上表面101齐平。所述第一对位杆22用于所述治具的定位和固定。即所述治具通过所述第一对位杆22固定在所述上表面101上。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栓24与所述第一移动杆23可拆卸,且所述第一固定栓2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2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通孔122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栓24可为螺栓。当旋转所述第一固定栓24并使所述第一固定栓24从所述上表面101至所述下表面102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移动杆23可在所述第一通孔112和所述第二通孔122中移动,相应的,所述第一本体21在所述第一承载凹槽111和所述第二承载凹槽121中移动,所述第一固定栓24在所述第一固定凹槽113和所述第二固定凹槽中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对位件20在所述第一移动通道11和所述第二移动通道12中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一对位件20在所述台体10上的位置,即调整所述第一对位杆22在所述台体10上的位置。当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完成后,当再次旋转所述第一固定栓24并使所述第一固定栓24从所述下表面102至所述上表面101的方向移动时,由于所述第一固定栓2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12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通孔122的宽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对位件20固定在所述第一移动通道11或所述第二移动通道12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21为圆盘式,且所述第一本体21也可旋转(如图1中箭头所示),从而也可调整所述第一对位杆22在所述台体10上的位置。
所述第二对位件30包括第二本体31、位于所述第二本体31其中一表面上的第二对位杆32、位于所述第二本体31另一表面上的第二移动杆33、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杆33远离所述第二本体31一端的第二固定栓34。其中,所述第二本体31位于所述第三承载凹槽131中,所述第二对位杆32凸出于所述第三承载凹槽131,所述第二移动杆33位于所述第三通孔132中,所述第二固定栓34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凹槽133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31设有所述第二对位杆32的表面与所述台体10的所述上表面101齐平。所述第二对位杆32用于所述治具的定位和固定。即所述治具通过所述第二对位杆32固定在所述上表面101上。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栓34与所述第二移动杆33可拆卸,且所述第二固定栓3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132的宽度和所述第四通孔142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栓34可为螺栓。当旋转所述第二固定栓34并使所述第二固定栓34从所述上表面101至所述下表面102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移动杆33可在所述第三通孔132和所述第四通孔142中移动,相应的,所述第二本体31在所述第三承载凹槽131和所述第四承载凹槽141中移动,所述第二固定栓34在所述第三固定凹槽133和所述第四固定凹槽中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对位件30在所述第三移动通道13和所述第四移动通道14中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二对位件30在所述台体10上的位置,即调整所述第二对位杆32在所述台体10上的位置。当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完成后,当再次旋转所述第二固定栓34并使所述第二固定栓34从所述下表面102至所述上表面101的方向移动时,由于所述第二固定栓3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132的宽度和所述第四通孔142的宽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对位件30固定在所述第三移动通道13或所述第四移动通道14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31为圆盘式,且所述第二本体31也可旋转(如图1中箭头所示),从而也可调整所述第二对位杆32在所述台体10上的位置。
本申请中的所述台体10上设有所述第一移动通道11、所述第二移动通道12、所述第三移动通道13和所述第四移动通道14,所述第一对位件20能够在所述第一移动通道11和所述第二移动通道12中移动,所述第二对位件30能够在所述第三移动通道13和所述第四移动通道14中移动,即所述第一对位件20和所述第二对位件30的位置可调,从而使得所述工作台100能够承载不同尺寸的所述治具。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申请一种优化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这种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工作台,用于装载治具,所述工作台包括台体、第一对位件以及第二对位件,所述第一对位件和所述第二对位件均位于所述台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台体中设有第一移动通道,所述第一对位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通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台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移动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承载凹槽、第一通孔以及第一固定凹槽,所述第一对位件包括第一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其中一表面上的第一对位杆、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另一表面上的第一移动杆、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杆远离所述第一本体一端的第一固定栓,所述第一本体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凹槽中,所述第一对位杆凸出于所述第一承载凹槽,所述第一移动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固定栓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凹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台体中还设有第二移动通道,所述第二移动通道与所述第一移动通道连通且成角度设置,所述第一对位件还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通道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台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移动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承载凹槽、第二通孔以及第二固定凹槽,所述第二承载凹槽与所述第一承载凹槽连接,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凹槽与所述第一固定凹槽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台体中还设有第三移动通道,所述第三移动通道与所述第一移动通道平行,所述第二对位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移动通道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台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三移动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承载凹槽、第三通孔以及第三固定凹槽,所述第二对位件包括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本体其中一表面上的第二对位杆、位于所述第二本体另一表面上的第二移动杆、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杆远离所述第二本体一端的第二固定栓,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三承载凹槽中,所述第二对位杆凸出于所述第三承载凹槽,所述第二移动杆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栓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凹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台体中还设有第四移动通道,所述第四移动通道与所述第三移动通道连通且与所述第二移动通道平行,所述第二对位件还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移动通道中。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设有所述第一对位杆的表面与所述台体临近所述第一对位杆的表面齐平。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承载凹槽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凹槽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为圆盘式,所述第一本体可旋转。
CN202122235610.8U 2021-09-15 2021-09-15 工作台 Active CN217195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5610.8U CN217195172U (zh) 2021-09-15 2021-09-15 工作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5610.8U CN217195172U (zh) 2021-09-15 2021-09-15 工作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95172U true CN217195172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2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35610.8U Active CN217195172U (zh) 2021-09-15 2021-09-15 工作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95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6705B2 (en) Manufacturing cell using tooling apparatus
US7147595B1 (en) CNC machine tool
US10421183B2 (en) Apparatus for use with power tools
US20050152758A1 (en) Modular metal working tooling apparatus
KR20220066260A (ko) 자동으로 로딩-언로딩되는 가공 시스템
CN204135939U (zh) 一种用于夹紧板材的工作台
CN104959854A (zh) 多功能精密平口钳
CN209830649U (zh) 一种激光打码定位装置
CN217195172U (zh) 工作台
US3835594A (en) Toolmaker{40 s vise
CN203344034U (zh) 一种特制划针盘
KR20170009060A (ko) 터닝 센터의 소재 교환 장치
CN205381074U (zh) 一种小型卧式精雕机
CN106736765A (zh) 一种角钢夹具
CN208451151U (zh) 夹持治具
CN107186519B (zh) 定位机构
CN108000181B (zh) 工件定位装置
KR20160109760A (ko) 보링기
CN209407910U (zh) 一种多刀具两端复合加工机床
CN202162501U (zh) 一种激光切割机二次定位装置
CN206883225U (zh) 卧式加工中心的通用型夹具
CN105458762A (zh) 一种钳式夹具工作台
CN109571035A (zh) 一种多刀具两端复合加工机床
CN216371012U (zh) 一种后桥法兰钻孔攻丝专机
CN218984004U (zh) 一种用于不规则工件加工的铣床夹具和使用该夹具的铣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