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8710U - 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8710U
CN217188710U CN202121119043.3U CN202121119043U CN217188710U CN 217188710 U CN217188710 U CN 217188710U CN 202121119043 U CN202121119043 U CN 202121119043U CN 217188710 U CN217188710 U CN 217188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barrel
activated carbon
tube
cani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190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莉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ookoo Purif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ookoo Purif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ookoo Purif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ookoo Purif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190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8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8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8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涉及灌炭工装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圆台状的筒身,所述筒身的小头端设置有与所述筒身同轴的导向堵头,所述导向堵头与所述筒身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向堵头和所述筒身;所述筒身的大头端可拆卸设置有网孔板;所述筒身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所述筒身的侧壁上开设有炭量观察孔。本实用新型便于活性炭灌入到炭筒结构内,便于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炭工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
背景技术
活性炭炭筒是空气VOC处理的常用产品形式,一个标准的不锈钢模块W610×H610×D650mm×16支往往价值数千元,现场数支炭筒安装在与设备相对固定的安装框架上。气流通过迎风面的进风孔进入,由其更大面积的筒身吹出,以单支炭筒D650mm为例,其进出风面比为1:30,通风阻力相当小。其优点还有:单支炭筒可反复装卸、炭筒内置的活性炭颗粒方便更换。相比其他形式的VOC处理单元,炭筒的使用维护相对简单,特别适合空调箱内使用。
单支炭筒由筒身、端盖和固定螺丝组成,端盖不仅起封堵活性炭的作用,也是炭筒和安装框架的对接件,它由固定螺丝固定在筒身上。当炭筒从框架上卸下,拧开固定螺丝,拆除端盖即可往筒身内灌炭。需要注意的是,筒身由两个满冲孔、直径140mm和直径88mm的筒型件套接而成,有盖的一端相互铆接,另一端没有固定,在灌炭的过程中需使两个筒型件保持同心,否则灌炭后难以调整。若使用蛮力调整更是容易压碎活性炭炭粒,且使炭筒内的炭粒密度不均匀,局部阻力升高、效率下降。
灌炭主要流程如下:
1、活性炭清灰:活性炭平铺放置于振动台上,使炭灰因自重下落,需另外配置筛网作业;
2、维持筒身两个筒型件的同心:一般使用打孔改造的端盖套在筒身上用以定位;
3、灌入活性炭:为使灌入的活性炭间隙均匀,灌炭前需将筒身置于震动台上,常规在端盖外侧套一个扩容筒后倒入活性炭,通过端盖开孔进入筒身,直至灌满。
普通灌炭工艺流水作业需配置两个振动台,一个用于活性炭清灰,另一个用于灌炭。灌炭量一般按照工人目视满溢为标准,打孔改造的端盖平面上会堆积一些活性炭,拆下扩容筒后需扫去这部分多余的活性炭,而这部分炭粒会掉落到振动台上,所以工作中需经常清理振动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活性炭炭筒灌炭作业时,方便操作的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通风过滤固态颗粒物的4V可清洗中效过滤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包括圆台状的筒身,所述筒身的小头端设置有与所述筒身同轴的导向堵头,所述导向堵头与所述筒身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向堵头和所述筒身;所述筒身的大头端可拆卸设置有网孔板;所述筒身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所述筒身的侧壁上开设有炭量观察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杆,所述连杆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连杆圆周分布在所述筒身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杆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筒身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把手为C型把手,所述把手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把手圆周分布在所述筒身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筒身为不锈钢筒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炭量观察孔沿着所述筒身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炭量观察孔为沿着所述筒身周向设置的条形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筒身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封堵所述炭量观察孔的透明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整体不锈钢材质,可重复使用并易于清洁。通过筒身的炭量观察孔可判断灌入活性炭炭筒工装的炭量有多少,可根据筒长换算体积定义观察孔的高度。筒身大头端设置的可拆卸孔板可代替震动台筛网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筒身;110、炭量观察孔;200、把手;300、导向堵头;400、连杆;500、网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
参见图1至图3,活性炭用炭筒结构,包括呈圆台状结构的筒身100,筒身100两端开口设置,且筒身100的厚度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筒身100选用为304不锈钢材质的筒身100,保证筒身100的结构稳定性。当然,筒身100也可为其他结构,确保筒身100的结构强度即可,如筒身100选用工程塑料,铝合金等。
筒身100的小头端安装有导向堵头300,其中,导向堵头300与筒身100同轴设置,当然,对于非同轴安装的方式也属于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堵头300整体是锥形结构,无孔洞,两个端面也是锥形结构,防止碳粒堆积。
筒身100与导向堵头300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对筒身100和导向堵头300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
在本实例中,连接件为连杆400,连杆400的数量设置为四个,连杆400圆周分布在筒身100上。其中,连杆400的两端分别与筒身100和导向堵头300固定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400与筒身100和导向堵头300均为焊接固定的方式
为了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可使得,连杆400与筒身400、导向堵头300为螺栓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杆400可先定位安装在导向堵头300上,呈圆周分布,之后,连杆400再固定到筒身100上,此种连接关系在附图中并未示出。
筒身100的大头端安装有网孔板500,网孔板500的表面均匀开设形成有网孔结构。
筒身100与网孔板500为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的关系,网孔板500为工艺选择件,网孔板500与筒身100间相对内凹2mm,特别适用于只有一台振动台的场合。
在筒身100的外表面安装有把手200,为把持、反转等作业提供便利。
在本实施例中,把手200靠近筒身100的大头端,且把手20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把手200圆周分布在筒身100上。
把手200为C型把手200,以便于抓握。C型把手200可水平设置,也可竖直设置。同样的,把手200也可为直杆状把手200。把手200便于握持即可,具体形状结构不应作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把手200焊接在筒身100上。为了简化工艺,把手200可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到筒身100的外表面。
在筒身100的表面开设有炭量观察孔110,炭量观察孔110在筒身100的周向设置,炭量观察孔110呈条形设置,且炭量观察孔110在筒身100上均匀分布。
活性炭灌入筒身100内,当活性炭到达炭量观察孔110处,则表明活性炭灌入完成,停止活性炭的灌入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炭量观察孔110位于筒身100的位置是根据对应活性炭筒的容积决定的。
在使用中,工人需要水平注释炭量观察孔110,筒身100内灌入活性炭时,活性炭中的灰尘可沿着炭量观察孔110处溢出,存在一定的扰乱工人视线的作用。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可在筒身100的外侧固定有遮盖炭量观察孔110的透明板。
在本实施例中,筒身100的大头端端部直径230mm,小头端端部直径144mm,其体积与最大的650mm炭筒容积相当。小头端端部直径144mm可套入直径140mm的炭筒大筒型件。
导向堵头300的小头端端部直径82mm,大头端端部直径90mm,导向堵头300的端部突出筒身100,突出的长度为13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
将活性炭炭筒的大头端置于震动台上,从小头端方向灌入活性炭,持续观察炭量观察孔110内炭的位置,当活性炭填充满观察孔停止灌炭;
左手抓紧炭筒,右手抓紧C型把手200,反转倒置于震动台上,活性炭会以定量的方式灌入炭筒。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台状的筒身,
所述筒身的小头端设置有与所述筒身同轴的导向堵头,所述导向堵头与所述筒身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向堵头和所述筒身;
所述筒身的大头端可拆卸设置有网孔板;
所述筒身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把手,所述筒身的侧壁上开设有炭量观察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杆,所述连杆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连杆圆周分布在所述筒身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筒身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C型把手,所述把手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把手圆周分布在所述筒身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为不锈钢筒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炭量观察孔沿着所述筒身的周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炭量观察孔为沿着所述筒身周向设置的条形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封堵所述炭量观察孔的透明板。
CN202121119043.3U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 Active CN217188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9043.3U CN217188710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9043.3U CN217188710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8710U true CN217188710U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5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19043.3U Active CN217188710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87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54018U (zh) 一种雾化法制备锌粉的装置
CN217188710U (zh) 一种活性炭用炭筒结构
CN212396054U (zh) 一种便于定期清理的雨水收集箱
CN211890091U (zh) 一种超声波发生器除毛刺装置
CN211885819U (zh) 一种滤筒脉冲除尘器
CN209771610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袋式除尘器用喷吹管结构
CN20957768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废料收集装置
CN210552279U (zh) 一种混炼机进料口的除尘装置
CN214212681U (zh) 一种塔吊标准节用焊机
CN213863793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废弃物收集装置
CN214876090U (zh) 一种桶装食品分桶落桶装置
CN212653125U (zh) 一种雕铣机冷却水循环装置
CN217556535U (zh) 一种带碎料收集装置的布料裁剪机
CN215842597U (zh) 一种用于涂料生产的定量出料装置
CN214764177U (zh) 一种流水式水泥仓除尘装置
CN218944585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
CN215742472U (zh) 风电塔筒喷漆车间收尘装置
CN213313973U (zh) 一种火电厂脱硝多点取样管路物理除尘装置
CN210786718U (zh) 一种人工焊接烟尘净化装置
CN207631864U (zh) 一种储油罐
CN220176342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的喷吹管
CN220328261U (zh) 锰破碎用布袋除尘器前粉尘回收装置
CN210943297U (zh) 一种风机专用污水收集装置
CN212406206U (zh) 一种屋内装饰用墙面涂料手动铲除装置
CN210814411U (zh) 一种减水剂制备用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