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82417U - 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82417U
CN217182417U CN202220281342.5U CN202220281342U CN217182417U CN 217182417 U CN217182417 U CN 217182417U CN 202220281342 U CN202220281342 U CN 202220281342U CN 217182417 U CN217182417 U CN 217182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 joint
groove
metamaterial
fixture blo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813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奎胜
李娜
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02813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82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82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824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包括超材料主体和外部连接框,所述外部连接框设置在超材料主体的外侧为其提供安装对接面,所述外部连接框的左侧设置有对接板,所述外部连接框的右侧开设有对接槽,对接槽和对接板一一对应设置,且对接板和对接槽之间构成凹凸配合结构,通过对接槽和对接板的连接将相邻超材料主体进行连接,所述对接板的前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该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设置有卡块、对接槽和第二复位弹簧,通过卡块和对接槽的连接将对接板限位在对接槽内,且对接板在受到作用力后可通过通过卡块配合第二复位弹簧的形变对作用力进行吸收和缓冲,使其对接处能够吸收一定的形变,提高后续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
背景技术
电磁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左手材料是一种典型的超材料,左手材料一般只能在电磁波从特定某一方向入射时才能实现左手特性,与实际应用中所需求的多方向多维数的要求不符,随着近年来在学者们不断努力,双Z型结构、双Σ型结构以及双三角形金属条结构的提出,实现了在电磁波垂直入射和平行入射两种入射情况下同时实现左手特性,形成双射入,在左手材料的多维化研究领域中迈出了一大步,但现有的双射入型电磁超材料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现有的双射入型电磁超材料在进行拼接使用时,且拼接处多为固定式连接,在后续受到外力作用或是材料自身形变时拼接处不能对作用力进行吸收和缓冲,容易导致拼接处的鼓起或开裂损坏,降低了后续材料连接后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双射入型电磁超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双射入型电磁超材料在进行拼接使用时,且拼接处多为固定式连接,在后续受到外力作用或是材料自身形变时拼接处不能对作用力进行吸收和缓冲,容易导致拼接处的鼓起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包括超材料主体和外部连接框,所述外部连接框设置在超材料主体的外侧为其提供安装对接面,所述外部连接框的左侧设置有对接板,所述外部连接框的右侧开设有对接槽,对接槽和对接板一一对应设置,且对接板和对接槽之间构成凹凸配合结构,通过对接槽和对接板的连接将相邻超材料主体进行连接,所述对接板的前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用于后续将对接板在对接槽内进行限位,所述对接槽的内部设置有顶板,且顶板的左侧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并且顶板和对接槽之间构成左右滑动结构,所述顶板的前侧设置有安装壳,且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卡块,并且卡块和安装壳之间构成前后滑动结构,所安装壳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对安装壳的受力进行缓冲,所述卡块的前侧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为卡块提供后推力,且卡块的前端固定有磁块,磁块的前侧设置有定位槽,通过磁块和定位槽的连接将安装壳进行固定且后续通过外界磁体对磁块的吸引可控制卡块的移动。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对接板关于外部连接框的中心线上下对称设置,增加后续对接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对接板的内端通过活动轴和外部连接框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外部连接框的左侧表面开设有收纳槽,并且收纳槽和对接板呈一一对应设置,通过收纳槽可将对接板进行遮挡,使对接板能收纳到外部连接框的内部,不影响后续外部连接框的边侧完整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活动轴的端部设置有扭力弹簧,为活动轴提供旋转复位力,使活动轴能自动将对接板转入到收纳槽内,提高后续对接板在收纳槽内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定位块,且定位块和外部连接框之间构成左右滑动结构,通过定位块对顶板的最大右移距离进行限制。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卡块和限位槽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块的仰视截面呈“T”形结构设计,并且卡块和磁块之间为固定连接,通过卡块和限位槽的连接可将对接板进行限位,且后续卡块可通过第二复位弹簧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将对接处受到的作用力进行缓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设置有卡块、对接槽和第二复位弹簧,通过卡块和对接槽的连接将对接板限位在对接槽内,且对接板在受到作用力后可通过通过卡块配合第二复位弹簧的形变对作用力进行吸收和缓冲,使其对接处能够吸收一定的形变,提高后续的使用寿命;
(2)该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设置有顶板和定位槽,通过顶板可为卡块提供支撑,使磁块能和定位槽保持连接,保持对接前卡块位置的稳定性,后续卡块和限位槽连接后磁块可自动脱离和定位槽的连接,使卡块后续能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方便后续的对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对接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接槽仰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对接板和对接槽连接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对接板和对接槽连接仰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超材料主体;2、外部连接框;3、对接板;4、对接槽;5、活动轴;6、扭力弹簧;7、收纳槽;8、限位槽;9、顶板;10、第一复位弹簧;11、定位块;12、安装壳;13、卡块;14、第二复位弹簧;15、第三复位弹簧;16、磁块;17、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包括超材料主体1和外部连接框2,外部连接框2设置在超材料主体1的外侧为其提供安装对接面,外部连接框2的左侧设置有对接板3,外部连接框2的右侧开设有对接槽4,对接槽4和对接板3一一对应设置,且对接板3和对接槽4之间构成凹凸配合结构,通过对接槽4和对接板3的连接将相邻超材料主体1进行连接,对接板3的前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8,用于后续将对接板3在对接槽4内进行限位,对接槽4的内部设置有顶板9,且顶板9的左侧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0,并且顶板9和对接槽4之间构成左右滑动结构,顶板9的前侧设置有安装壳12,且安装壳12的内部设置有卡块13,并且卡块13和安装壳12之间构成前后滑动结构,所安装壳1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14,对安装壳12的受力进行缓冲,卡块13的前侧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15,为卡块13提供后推力,且卡块13的前端固定有磁块16,磁块16的前侧设置有定位槽17,通过磁块16和定位槽17的连接将安装壳12进行固定且后续通过外界磁体对磁块16的吸引可控制卡块13的移动;
对接板3关于外部连接框2的中心线上下对称设置,增加后续对接稳定性,对接板3的内端通过活动轴5和外部连接框2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外部连接框2的左侧表面开设有收纳槽7,并且收纳槽7和对接板3呈一一对应设置,活动轴5的端部设置有扭力弹簧6,为活动轴5提供旋转复位力,使活动轴5能自动将对接板3转入到收纳槽7内;
在未对对接板3使用时,扭力弹簧6可带动活动轴5旋转,使活动轴5带动对接板3进行转动,将其转入到收纳槽7内,在使用对接板3时可手动将对接板3转出,使其保持水平,然后将其插入到对接处外部连接框2表面的对接槽4内即可,后续将对接板3拔出时扭力弹簧6可带动其旋转使其自动回到收纳槽7内。
顶板9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定位块11,且定位块11和外部连接框2之间构成左右滑动结构,通过定位块11对顶板9的最大右移距离进行限制,卡块13和限位槽8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块13的仰视截面呈“T”形结构设计,并且卡块13和磁块16之间为固定连接;
在对接板3未插入到对接槽4内时,顶板9对卡块13提供上推力,磁块16卡入到定位槽17内,使卡块13的位置保持稳定,对接板3插入到对接槽4内时,对接板3将推动顶板9进行移动,将限位槽8移动到卡块13的后方时卡块13将在第三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向下伸出,和限位槽8进行连接,将对接板3进行限位,同时磁块16脱离和定位槽17的连接,使卡块13变为可活动状态,在对接处受到作用力时对接板3可通过卡块13带动安装壳12进行移动,配合第二复位弹簧14对作用力进行缓冲,后续需要对其进行拆分时,可借助外界磁体,将外界磁体移动至磁块16的前侧,对磁块16进行吸引,带动卡块13进行移动,解除卡块13和限位槽8的连接,然后即可将对接板3拔出对接槽4内,同时顶板9在第一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为卡块13提供下部支撑。
工作原理:在进行拼接时,可将对接板3插入到相邻外部连接框2上的对接槽4内,通过卡块13和限位槽8的连接将对接板3进行限位,避免其从对接槽4内滑出,且后续通过安装壳12的移动配合第二复位弹簧14可使对接板3在对接槽4内进行一定范围的活动,方便对外部作用力进行缓冲。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包括超材料主体(1)和外部连接框(2),所述外部连接框(2)设置在超材料主体(1)的外侧为其提供安装对接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连接框(2)的左侧设置有对接板(3),所述外部连接框(2)的右侧开设有对接槽(4),对接槽(4)和对接板(3)一一对应设置,且对接板(3)和对接槽(4)之间构成凹凸配合结构,通过对接槽(4)和对接板(3)的连接将相邻超材料主体(1)进行连接,所述对接板(3)的前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8),用于后续将对接板(3)在对接槽(4)内进行限位,所述对接槽(4)的内部设置有顶板(9),且顶板(9)的左侧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10),并且顶板(9)和对接槽(4)之间构成左右滑动结构,所述顶板(9)的前侧设置有安装壳(12),且安装壳(12)的内部设置有卡块(13),并且卡块(13)和安装壳(12)之间构成前后滑动结构,所安装壳(1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14),对安装壳(12)的受力进行缓冲,所述卡块(13)的前侧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15),为卡块(13)提供后推力,且卡块(13)的前端固定有磁块(16),磁块(16)的前侧设置有定位槽(17),通过磁块(16)和定位槽(17)的连接将安装壳(12)进行固定且后续通过外界磁体对磁块(16)的吸引可控制卡块(13)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板(3)关于外部连接框(2)的中心线上下对称设置,增加后续对接稳定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板(3)的内端通过活动轴(5)和外部连接框(2)之间构成转动连接,且外部连接框(2)的左侧表面开设有收纳槽(7),并且收纳槽(7)和对接板(3)呈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轴(5)的端部设置有扭力弹簧(6),为活动轴(5)提供旋转复位力,使活动轴(5)能自动将对接板(3)转入到收纳槽(7)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9)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定位块(11),且定位块(11)和外部连接框(2)之间构成左右滑动结构,通过定位块(11)对顶板(9)的最大右移距离进行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3)和限位槽(8)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块(13)的仰视截面呈“T”形结构设计,并且卡块(13)和磁块(16)之间为固定连接。
CN202220281342.5U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182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1342.5U CN217182417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81342.5U CN217182417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82417U true CN217182417U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39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8134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182417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82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73753U (zh) 一种动力电池焊接定位夹具以及应用其的定位装置
CN217182417U (zh) 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
CN207927395U (zh) 一种园林用树木固定架
CN211997734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的电芯抓取装置
CN209454155U (zh) 一种热缩管快速套装工装
CN210025325U (zh)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产品抓取装置
CN213944376U (zh) 一种5g手机电池用极耳滚平机构
CN209747668U (zh)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卷芯端面整形的夹持装置
CN108974926B (zh) 一种双轴自动抓取机械手装置
CN214708067U (zh) 一种智慧教室用扩音器
CN210671900U (zh) 一种牛肉块切割机的夹持组件
CN113561107B (zh) 工装夹具及机械臂
CN219513151U (zh) 一种电池极耳定位装置
CN219132321U (zh) 辅助教学机器人
CN214057207U (zh) 一种便于电池更换的电动汽车结构
CN217095139U (zh) 一种智能化数控折弯机纵向挤压固定装置
CN211428801U (zh) 一种采煤设备拖缆保护装置
CN213227571U (zh) 一种具有载物台的医学3d打印设备
CN110061304B (zh)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卷芯端面整形的夹持装置
CN210607508U (zh) 一种叠片电芯的热压机构
CN219427545U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顶压加工机构
CN220243278U (zh) 一种移动机构及光伏储能电池组
CN217200814U (zh) 一种中空玻璃码片装置
CN217895596U (zh) 一种便携式微生物培养皿移动装置
CN212163325U (zh) 一种对讲机电池防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