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60052U - 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60052U
CN217160052U CN202123037930.9U CN202123037930U CN217160052U CN 217160052 U CN217160052 U CN 217160052U CN 202123037930 U CN202123037930 U CN 202123037930U CN 217160052 U CN217160052 U CN 217160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induction heating
heating coil
support plate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3793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先平
洪凤平
肖连新
欧星灼
龙云峰
赵俊程
熊文浩
李琳浩
任朋朋
付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Zhuzhou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3793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60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60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60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包括支架盘,在支架盘上缠绕有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留有外接中频交变电源的引出端,支架盘的外部轮廓和轴承室内部空间相匹配。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对轴承室进行局部加热,便于轴承热套安装。整套装置结构精简、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泛。支架盘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并且减轻其重量,使得整个装置手持取放更加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动轴承安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
背景技术
滚动轴承根据轴承的结构型式、尺寸大小和配合性质不同,轴承常用的安装方法有三种:热套法,冷压法,敲入法。其中热套法适用于过盈量较大的大、中型轴承,一般采用油加热、感应加热和烘箱加热三种方法,需要提供相应的工具设备对轴承或轴承组件进行加热;冷压法就是在常温下用压力机(机械式或液压式)把轴承平稳地压装到轴上或轴承室内,需要有专用的压力机来进行压装,且不适合过盈量较大的轴承压装;敲入法就是在常温下用铜锤敲打轴承内圈将轴承安装到轴上或轴承室内,该方法安装精度不高,且容易损伤轴承。
当遇到端盖尺寸较大、材质较软(如铝合金)、轴承室与轴承过盈量较大等情况时,端盖安装轴承适合采用热套法(或加热+冷压法)。若端盖加热条件不满足,则需要采购新的设备,成本相对较高、时间周期较长。现有技术中针对轴承室端盖加热现有工艺一般采用的是烘箱加热,作业方法如下:1)将准备好的端盖水平放置在烘箱隔板上;2)在烘箱控制面板上设定端盖加热温度后,对端盖进行加热;3)当烘箱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再保温一段时间,再将端盖取出进行下一步作业。采用烘箱对端盖进行加热,虽然稳定性较好,但是也存在以下缺点:1)端盖加热时间相对较长,作业效率不高;2)占用较大的工作场所,不便于变更场地作业;3)端盖进出烘箱不便,需要至少两人配合作业;4)当端盖外形尺寸较大时,容易受到烘箱内腔尺寸限制;5)烘箱采用的是对端盖整体加热,能耗相对较高。
因此在本领域中提出一种效率高、操作简易的轴承室加热工装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出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包括支架盘,在支架盘上缠绕有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留有外接中频交变电源的引出端,支架盘的外部轮廓和轴承室内部空间相匹配。
进一步地,支架盘中央具有手柄连接接口,连接手柄垂直连接在连接接口上。
进一步地,手柄连接接口为支架盘的正中心固定连接的通心柱,手柄上一端开设螺纹孔,六角螺栓穿过通心柱后通过螺纹孔与将手柄垂直固定连接在支架盘上。
或者,手柄连接接口为支架盘的正中心固定连接的螺孔柱,手柄上一端连接螺杆,手柄通过螺杆垂直固定连接在支架盘上。
进一步地,在通心柱和手柄的连接处还连接隔热垫圈。
进一步地,支架盘的外圆开设有U型槽,感应线圈缠绕于U型槽中。
进一步地,支架盘为圆环盘状,内圆沿径向分布有筋,外圆盘面上沿径向分布有通孔和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中至少具有一个用于容纳引出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对轴承室进行局部加热,便于轴承热套安装。整套装置结构精简、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泛。
2、通过手柄可快速便捷地将装置从轴承室中取放,加热升温迅速,便携程度高。
3、手柄做了隔热和绝缘处理,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支架盘结构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并且减轻其重量,使得整个装置手持取放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感应加热线圈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支架盘结构正视图;
图3:图2的A向剖视图;
图4:感应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感应加热线圈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充分实施本实用新型内容,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内容。
如图1所示,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包括支架盘3,在支架盘3上缠绕有感应线圈4,感应线圈4留有外接中频交变电源的引出端41,支架盘3的外部轮廓和轴承室内部空间相匹配。如图5所示,使用时可将缠绕有感应线圈4的支架盘3放入轴承室端盖8的内部空间中,接通外部中频交变电源,在电磁感应作用下轴承室端盖8被迅速加热升温。当加热至所需温度后,即可关闭外部电源,取出支架盘3即可将轴承安装至加热好的轴承室端盖8中。
为了方便整个支架盘3的取放,支架盘3中央具有手柄连接接口,连接手柄1垂直连接在连接接口上。当需要加热轴承室端盖8时,通过握持手柄1即可方便地取放整个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手柄1和支架盘3垂直连接,使得取放时手柄1始终保持竖直,操作时方便握持,握持处也间隔支架盘3较远,安全性较高。
一种手柄连接接口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手柄连接接口为支架盘3的正中心固定连接的通心柱31,手柄1上一端开设螺纹孔,六角螺栓5穿过通心柱31后通过平垫圈6和弹簧垫圈7经过螺纹孔与将手柄1垂直固定连接在支架盘3上。
可替代地,手柄连接接口为支架盘3的正中心固定连接的螺孔柱,手柄1上一端连接螺杆,手柄1通过螺杆垂直固定连接在支架盘3上。
优选的,在通心柱31和手柄1的连接处还连接隔热垫圈2。隔热垫圈2防止手柄1握持端过热,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垫圈2由石棉垫圈制成。手柄1的握持端一般也可采用绝缘隔热材料制成。
如图2-3所示,为了方便感应线圈4在支架盘3上缠绕并定型固定,支架盘3的外圆开设有U型槽32,感应线圈4缠绕于U型槽32中。
优选的,支架盘3为圆环盘状,内圆沿径向分布有筋33,外圆盘面上沿径向分布有通孔34和缺口35,可用于绑扎线穿插固定U型槽32内的感应线圈4。所述缺口35中至少具有一个用于容纳引出端41。感应线圈4如图4所示,用自带绝缘层的导线制作,缠绕在支架盘的U型槽32中,直至平齐支架盘3外圆,导线引出端41最后从支架盘3外圆较大缺口处引出用于对接外部交变电源。
显然,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盘(3),在支架盘(3)上缠绕有感应线圈(4),感应线圈(4)留有外接中频交变电源的引出端(41),支架盘(3)的外部轮廓和轴承室内部空间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支架盘(3)中央具有手柄连接接口,连接手柄(1)垂直连接在连接接口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手柄连接接口为支架盘(3)的正中心固定连接的通心柱(31),手柄(1)上一端开设螺纹孔,六角螺栓(5)穿过通心柱(31)后通过螺纹孔与将手柄(1)垂直固定连接在支架盘(3)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手柄连接接口为支架盘(3)的正中心固定连接的螺孔柱,手柄(1)上一端连接螺杆,手柄(1)通过螺杆垂直固定连接在支架盘(3)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在通心柱(31)和手柄(1)的连接处还连接隔热垫圈(2)。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支架盘(3)的外圆开设有U型槽(32),感应线圈(4)缠绕于U型槽(32)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支架盘(3)为圆环盘状,内圆沿径向分布有筋(33),外圆盘面上沿径向分布有通孔(34)和缺口(3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35)中至少具有一个用于容纳引出端(41)。
CN202123037930.9U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 Active CN217160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7930.9U CN217160052U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7930.9U CN217160052U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60052U true CN217160052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3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37930.9U Active CN217160052U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60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82500Y (zh) 电加热拆卸联轴器的装置
CN201645111U (zh) 轴承内圈装卸电加热装置
CN217160052U (zh) 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线圈
CN216378292U (zh) 一种基于感应加热的热成型设备
CN212305691U (zh) 一种电加热芯的优化应用结构
CN114369712A (zh) 一种轴承室感应加热方法
CN212278480U (zh) 包覆式高温防爆加热器
CN116525251A (zh) 智能节能增容配电变压器及监控方法
CN107249227B (zh) 一种电机油封热套的加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CN21971852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加热的工装型感应线圈
CN203599793U (zh) 一种轴承加热装置
CN201544008U (zh) 便携式数显自动控温轴承加热装置
CN202535232U (zh) 一种电机加热器的安装结构
CN111843931A (zh) 一种卡簧安装装置
CN214921991U (zh) 一种永磁体热套工装
CN110394596A (zh) 一种轴套感应加热拆卸方法
CN220544838U (zh) 一种电机外壳加热装置
CN219592651U (zh) 一种直筒取暖发热体
CN220550198U (zh) 刹车鼓简易加热装置
CN210373699U (zh) 一种变频室内加热器
CN221040730U (zh) 一种全隔离环形变压器
CN218959139U (zh) 一种半导体管道外壁加热器
CN218041820U (zh) 一种金属加热器
CN210722648U (zh) 一种节能变压器
CN211471506U (zh) 一种用于铜线生产的退火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