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9188U - 一种电缆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接线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59188U CN217159188U CN202220723616.1U CN202220723616U CN217159188U CN 217159188 U CN217159188 U CN 217159188U CN 202220723616 U CN202220723616 U CN 202220723616U CN 217159188 U CN217159188 U CN 2171591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block
- wire clamping
- wire
- cable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接线盒,包括上壳体、用于安装接线座的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盖合连接形成容纳空腔;下壳体侧壁开设有供电缆导线穿出的接线孔;还设有用于防止电缆导线移位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上壳体上的第一夹线块及设置在下壳体上的第二夹线块,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与所述接线孔对应设置且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开口朝向相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壳体、下壳体分别相对应设置夹线块,当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通过第一夹线块与第二夹线块的共同对电缆导线进行夹持限位,双重限位,使电缆导线受到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的共同作用力,显著提高电缆导线的防脱性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接线盒的稳固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接线盒。
背景技术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和生产应用中的电气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这些电气产品在使用时通常都需要连接供电线路,因此供电线路的数量也随之剧增。这些供电线路错综复杂并且相互交叉,不仅不美观而且容易引起线路短接等安全事故。因此,高品质的综合布线工程显得至关重要。接线盒广泛用于电线或电缆之间的连接。例如,在灯具产品中,接线盒是灯具的必备配件之一,为灯具电源作可靠连接,起到保护电线和连接电线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防止电缆突发与接线盒分离的保护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确保人身安全。现有的接线盒通常设置用于限制电缆松脱分离的定位装置,但在长时间使用后还是由于部件老化、热胀冷缩变形等因素,使其定位性能降低,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此外,现有的接线盒大多通过螺丝固定,安装需要工具多,安装复杂翻,费时费力,也不利于后期维护。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款更稳固、安全性能更高、使用更方便的电缆接线盒。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接线盒,实现电缆导线的双重限位,形成可靠保护,防止电缆松脱分离,大大提高接线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缆接线盒,包括上壳体、用于安装接线座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扣合连接;所述上壳体、下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空腔;所述下壳体侧壁开设有供电缆导线穿出的接线孔;所述电缆接线盒设有用于防止电缆导线移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第一夹线块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夹线块,所述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与所述接线孔对应设置且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开口朝向相对。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夹线块的线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夹线块的宽度;所述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所述第二夹线块恰好嵌入所述第一夹线块的线槽内形成过盈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夹线块的宽度;所述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所述第一夹线块恰好嵌入所述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内对电缆导线施加竖向压力。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壳体还设有第三夹线块且所述第三夹线块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二夹线块相对,所述第三夹线块与所述第二夹线块不在同一平面上;或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三夹线块且所述第三夹线块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一夹线块相对,所述第三夹线块与所述第一夹线块不在同一平面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第三夹线块的线槽两侧壁设有用于引导电缆导线进入线槽的导向斜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壳体的一端与下壳体相对应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上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对应另一端通过止动结构卡扣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止动结构为对应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外侧壁的弹性卡扣件,通过所述弹性卡扣件的相互咬合限位实现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的扣合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下壳体上的若干所述弹性卡扣件沿竖直方向上呈台阶状分布。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铰接端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沿所述下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上壳体设有用于压紧电缆导线的压线条;所述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所述压线条恰好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条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限位条、压线条的端部均为锯齿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壳体、下壳体分别相对应设置夹线块,当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通过第一夹线块与第二夹线块共同对电缆导线进行夹持限位,双重限位,使电缆导线受到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的共同作用力,显著提高电缆导线的防脱性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接线盒的稳固性;
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设置灵活性好,可设置为两组以上,且其中第一夹线块的线槽宽度大于第二夹线块的宽度或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宽度大于第一夹线块的宽度,这样当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施加竖直方向的双向压力时,同时还可实现第二夹线块嵌入第一夹线块的线槽内过盈配合,或第一夹线块嵌入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内对电缆导线施加竖向压力,两者互相施加压力,进一步提高第二夹线块或第一夹线块对电缆导线的水平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缆导线的防脱性能;同时,在上壳体上与第二夹线块非同一平面交叉设置第三夹线块,在电缆导线的长度方向上多点施加竖直方向的双向压力,使电缆导线限位效果更强;
3.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壳体一端相铰接,另一端通过外凸卡扣件的相互卡扣咬合固定,采用此固定结构更便于拆装,安装时只需要手压上壳体即可,拆卸时也仅需使弹性卡扣件分离即可将上下壳体打开,方便快捷,提高拆装效率且便于维护;
4.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带锯齿状的上压条及限位条,且分别设置在上、下壳体的铰接端,当上、下壳体扣合连接时即可紧压电缆导线,不容易移位,使接线盒两端电缆导线均可实现稳固定位,连接可靠,安全性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电缆接线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缆接线盒盖合状态的长度方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缆接线盒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缆接线盒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缆接线盒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缆接线盒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电缆接线盒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电缆接线盒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D-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接线盒;1、上壳体;11、铰接柱;2、下壳体;21、接线孔;22、铰接孔;3、限位组件;31、第一夹线块;32、第二夹线块;33、第三夹线块;34、导向斜面;35、限位条;36、压线条;4、弹性卡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所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以示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及特点进行说明,不应将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同时,有关下列所提及(包括隐含或公开)的任何一个技术特征,以及被直接显示或隐含在图中的任何一个技术特征,均可以在这些技术特征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形成可能没有在本实用新型中直接或间接提到的更多其他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内”、“外”“竖直方向”、“水平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电缆接线盒100,包括上壳体1、用于安装接线座的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互盖合连接;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之间形成容纳空腔;所述下壳体2侧壁开设有供电缆导线穿出的接线孔21;其中,所述上壳体1对应所述接线孔21处为缺口设置;所述电缆接线盒100设有用于防止电缆导线移位的限位组件3,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第一夹线块31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夹线块32,所述第一夹线块31、第二夹线块32与所述接线孔21对应设置且第一夹线块31、第二夹线块32的线槽开口朝向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壳体、下壳体分别相对应设置夹线块,当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通过第一夹线块与第二夹线块共同对电缆导线进行夹持,双重限位,使电缆导线受到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的共同作用力,显著提高电缆导线的防脱性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接线盒的稳固性;
进一步细化,所述第一夹线块31的线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夹线块32的宽度;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扣合时,所述第二夹线块32恰好嵌入所述第一夹线块31的线槽内形成过盈配合。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上壳体1、下壳体2扣合施加竖直方向的双向压力时,同时还可实现第二夹线块32嵌入第一夹线块31的线槽内过盈配合,两者互相施加压力,进一步提高第二夹线块32或第一夹线块31对电缆导线的水平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缆导线的防脱性能。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1还设有第三夹线块33且所述第三夹线块33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二夹线块32相对,所述第三夹线块33与所述第二夹线块32不在同一平面上;此处所述同一平面具体为竖直方向上的。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夹线块32数量至少为一,当设置二个以上时,所述上下壳体扣合后,所述第三夹线块位于二个所述第二夹线块之间;在上壳体上与第二夹线块非同一平面交叉设置第三夹线块,其好处在于在电缆导线的长度方向上多点施加竖直方向的双向压力,使电缆导线限位效果更强。
为了提高安装便捷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夹线块31、第二夹线块32、第三夹线块33的线槽两侧壁设有用于引导电缆导线进入线槽的导向斜面34。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1的一端与下壳体2相对应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上壳体1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2的对应另一端通过止动结构卡扣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的一端内侧壁设有铰接柱11,所述下壳体2与所述上壳体1对应的一端侧壁设有铰接孔22,通过所述铰接柱转动插设在所述铰接孔中实现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的铰接连接。
具体地,所述止动结构为对应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外侧壁的弹性卡扣件4,通过所述卡扣件4的相互咬合限位实现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的扣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盒的上下壳体一端相铰接,另一端通过外凸卡扣件的相互卡扣咬合固定,采用此固定结构更便于拆装,安装时只需要手压上壳体即可,拆卸时也仅需使弹性卡扣件分离即可将上下壳体打开,方便快捷,提高拆装效率且便于维护。
优选地,所述下壳体2上的若干所述弹性卡扣件4沿竖直方向上呈台阶状分布。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多级调节,使用灵活性强,适应性高。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扣件4优选设置数量为3个。
可选地,所述弹性卡扣件4可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壁上,也可设置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外侧壁上,只要可以实现上下壳体的紧密连接即可。
进一步细化,所述限位组件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的铰接端的限位条35,所述限位条35沿所述下壳体2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上壳体1设有用于压紧电缆导线的压线条36;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扣合时,所述压线条36恰好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条35之间形成的线槽内。
为了进一步防止电缆导线移位,所述限位条35、压线条36的端部均为锯齿状。本实用新型设有带锯齿状的上压条及限位条,且分别设置在上、下壳体的铰接端,当上、下壳体扣合连接时即可紧压电缆导线,不容易移位,使接线盒两端电缆导线均可实现稳固定位,连接可靠,安全性好,实用性强。
实施例2
如图1、7-8所示,一种电缆接线盒,包括上壳体1、用于安装接线座的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互扣合连接;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之间形成容纳空腔;所述下壳体2侧壁开设有供电缆导线穿出的接线孔21;其中,所述上壳体1对应所述接线孔21处为缺口设置;所述电缆接线盒设有用于防止电缆导线移位的限位组件3,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第一夹线块31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夹线块32,所述第一夹线块31、第二夹线块32与所述接线孔21对应设置且第一夹线块31、第二夹线块32的线槽开口朝向相对。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夹线块32的线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夹线块31的宽度;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扣合时,所述第一夹线块31恰好嵌入所述第二夹线块32的线槽内对电缆导线施加竖向压力。
同时,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三夹线313块且所述第三夹线块33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一夹线块31相对,所述第三夹线块33与所述第一夹线块31不在同一平面上。
实施例3
如图1、9-10所示,一种电缆接线盒,包括上壳体1、用于安装接线座的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互扣合连接;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之间形成容纳空腔;所述下壳体2侧壁开设有供电缆导线穿出的接线孔21;其中,所述上壳体1对应所述接线孔21处为缺口设置;所述电缆接线盒设有用于防止电缆导线移位的限位组件3,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第一夹线块31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夹线块32,所述第一夹线块31、第二夹线块32与所述接线孔21对应设置且第一夹线块31、第二夹线块32的线槽开口朝向相对。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上壳体1未设置所述第三夹线块33。
实施例4
如图1、11-12所示,一种电缆接线盒,包括上壳体1、用于安装接线座的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相互扣合连接;所述上壳体1、下壳体2之间形成容纳空腔;所述下壳体2侧壁开设有供电缆导线穿出的接线孔21;其中,所述上壳体1对应所述接线孔21处为缺口设置;所述电缆接线盒设有用于防止电缆导线移位的限位组件3,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第一夹线块31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夹线块32,所述第一夹线块31、第二夹线块32与所述接线孔21对应设置且第一夹线块31、第二夹线块32的线槽开口朝向相对。
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夹线块31、第二夹线块32为轮廓相同且相对设置,同时所述第一夹线块31、第二夹线块32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此处说的同一水平面指的是竖直方向上。
其中,实施例1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例。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缆接线盒,包括上壳体、用于安装接线座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盖合连接;所述上壳体、下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空腔;所述下壳体侧壁开设有供电缆导线穿出的接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接线盒设有用于防止电缆导线移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第一夹线块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夹线块,所述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与所述接线孔对应设置且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开口朝向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线块的线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夹线块的宽度;所述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所述第二夹线块恰好嵌入所述第一夹线块的线槽内形成过盈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夹线块的宽度;所述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所述第一夹线块恰好嵌入所述第二夹线块的线槽内对电缆导线施加竖向压力。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缆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还设有第三夹线块且所述第三夹线块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二夹线块相对,所述第三夹线块与所述第二夹线块不在同一平面上;或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所述第三夹线块且所述第三夹线块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一夹线块相对,所述第三夹线块与所述第一夹线块不在同一平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线块、第二夹线块、第三夹线块的线槽两侧壁设有用于引导电缆导线进入线槽的导向斜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一端与下壳体相对应的一端相铰接,所述上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对应另一端通过止动结构卡扣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结构为对应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下壳体外侧壁的弹性卡扣件,通过所述弹性卡扣件的相互咬合限位实现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的扣合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的若干所述弹性卡扣件沿竖直方向上呈台阶状分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的铰接端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沿所述下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上壳体设有用于压紧电缆导线的压线条;所述上壳体、下壳体扣合时,所述压线条恰好位于两个所述限位条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条和压线条的端部均为锯齿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23616.1U CN217159188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电缆接线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23616.1U CN217159188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电缆接线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59188U true CN217159188U (zh) | 2022-08-09 |
Family
ID=82697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23616.1U Active CN217159188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电缆接线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59188U (zh) |
-
2022
- 2022-03-30 CN CN202220723616.1U patent/CN2171591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005104A (en) | Clip-connected terminal conductor assembly | |
US4127315A (en) | Cable clamp and hood constructions for use with ribbon connectors | |
US7137845B2 (en) | Plug connector | |
CN101253663B (zh) | 母线 | |
CN217159188U (zh) | 一种电缆接线盒 | |
CN2435856Y (zh) | 一种新型无螺纹端子 | |
CN115332893A (zh) | 一种导线接头机构 | |
CN214797981U (zh) | 一种快插接线固定连接端子排 | |
CN114883984A (zh) | 一种汽车线束紧固件 | |
CN210200995U (zh) | 一种接线方便的接线盒结构 | |
CN113488828A (zh) | 一种可快捷安装电缆设备 | |
CN216055485U (zh) | 一种具有锁紧结构的汽车线束插拔结构 | |
CN211629434U (zh) | 一种端子连接器扣合结构 | |
CN220984990U (zh) |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2626129U (zh) | 一种便于对局部进行拆卸的拼接式弹簧接线端子 | |
JPH0746620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KR910006167B1 (ko) | 시일드형 전기 연결기 | |
CN220475360U (zh) | 夹线结构及具有它的接线盒 | |
CN221102575U (zh) |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KR900006135Y1 (ko) | 핀 헤더 콘넥터 | |
CN116316364B (zh) | 一种末端母线 | |
CN220914618U (zh) | 电连接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21282385U (zh) | 一种直插式弹簧接线端子 | |
CN213212325U (zh) | 固定组件 | |
CN221407694U (zh) | 一种适用于连接高压电线的铜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