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6364B - 一种末端母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末端母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6364B
CN116316364B CN202310594436.7A CN202310594436A CN116316364B CN 116316364 B CN116316364 B CN 116316364B CN 202310594436 A CN202310594436 A CN 202310594436A CN 116316364 B CN116316364 B CN 1163163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plate
bottom plate
insulat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944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16364A (zh
Inventor
阮浩东
韩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isi Cloud Computing Co ltd
Xiangjia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isi Cloud Computing Co ltd
Xiangj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isi Cloud Computing Co ltd, Xiangj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isi Cloud Compu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944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63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6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6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16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63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H02G5/06Totally-enclosed installations, e.g. in metal casings
    • H02G5/066Devices for maintaining distance between conductor and enclo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末端母线,涉及配电母线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包括底板和固定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供母排插入的插槽;压紧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内侧,用于将所述母排压接在所述底板上;以及,绝缘膜,包覆在所述母排的外侧。本发明中母排采用压板式安装形式,其安装简单,不需要像传统母排进行穿过方式安装,安装时基本不会受到位置限制,且母排压紧度高,母排位置更准确且不会松动;同时,通过压紧件将母排压接在底板上,可将聚酯薄膜压紧贴合在母排表面,实现绝缘膜的安装,即通过母排的压紧式安装自动完成了聚酯薄膜的最终成型,解决了聚酯薄膜微成型难度大,不易实现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末端母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母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末端母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数据中心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更高要求,末端母线系统逐渐被应用于机房的末端配电中,具有电流小、插接方便、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即插式插接箱给各个机柜内的PDU分配电。始端箱和插接箱内可设置监测模块,将数据上传至动环监控中心。
目前大部分末端母线的安装方式为固定式,不仅母排安装较为不便,而且其安装插件箱等设备时受位置限制导致安装不便,取电不够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末端母线。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末端母线,包括:
壳体,包括底板和固定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供母排插入的插槽;
压紧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内侧,用于将所述母排压接在所述底板上;以及,
绝缘膜,包覆在所述母排的外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末端母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母排的截面形状呈T形,包括主体部以及与主体部垂直的端部,所述母排的主体部垂直于所述底板设置,且所述母排的端部与所述底板贴合;
所述插槽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母排端部一侧嵌入的C形槽,且当所述压紧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时,所述压紧件与所述插槽开设有C形槽一侧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母排端部的宽度且大于所述母排主体部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末端母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插槽中相向一侧的端部均设置有朝向插槽外的折弯部,且相邻两个所述插槽之间形成T形槽,所述T形槽内设置有T形螺母;
所述压紧件包括基板和固定设置在基板上并用于压接在母排上的压板,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压紧件通过与所述T形螺母配合的安装螺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末端母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紧件上固定安装有绝缘插板,且所述绝缘插板均位于相邻所述母排之间;
所述压紧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通过所述安装螺栓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绝缘插板的固定件,所述绝缘插板端部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固定件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固定板,两块所述固定板分别夹持在所述绝缘插板端部的两侧,且所述固定板平行于所述等腰梯形的腰。
作为本发明所述末端母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插槽中相向一侧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凸块;
所述压紧件包括基板、固定设置在基板上并用于压接在母排上的压板以及固定设置在基板上并用于卡接在相邻两个插槽之间的卡板,所述卡板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卡板互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凸块,且任一所述卡板与相邻插槽的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的宽度之和。
作为本发明所述末端母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紧件上固定安装有绝缘插板,且所述绝缘插板均位于相邻所述母排之间;
所述绝缘插板端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沿绝缘插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基板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块。
作为本发明所述末端母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空腔加强结构,所述空腔加强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外侧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加强空腔,且所述加强空腔内固定安装有若干根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加强筋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末端母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的两端可拆卸安装有端盖;
所述端盖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的端面对齐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端盖通过穿设在所述安装孔内的连接柱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的端部。
作为本发明所述末端母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相邻两根末端母线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连接两根末端母线壳体的连接壳体以及用于连接两根末端母线内部母排的母排连接器;
所述连接壳体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的连接板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板上的连接侧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底板上对齐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板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的连接螺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外侧,所述连接侧板与所述侧板上对齐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侧板通过定位柱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侧板的外侧;
所述母排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和固定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的连接母排,所述绝缘外壳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母排伸入的缺口,所述连接母排包括呈“匚”形的母排主体,所述母排主体的开口部朝向所述缺口,所述母排主体开口部的两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弹性压接部,且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两个所述弹性压接部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母排主体部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末端母线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块所述连接侧板之间可拆卸安装有用于遮盖所述母排连接器的盖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母排通过压紧件安装在壳体内,使母排采用压板式安装形式,其安装简单,不需要像传统母排进行穿过方式安装,安装时基本不会受到位置限制,且母排压紧度高,母排位置更准确且不会松动;同时,通过压紧件将母排压接在底板上,可将聚酯薄膜压紧贴合在母排表面,实现绝缘膜的安装,即通过母排的压紧式安装自动完成了聚酯薄膜的最终成型,解决了聚酯薄膜微成型难度大,不易实现的问题。
(2)本发明在壳体上设置有空腔加强结构,不仅强化了末端母线的结构强度,满足其安装时所需的强度要求,而且通过设置空腔加强结构,可使不同规格的母线的外形尺寸一致,从而实现其他部件公用的目的,可简化安装工艺,降低成本。
(3)本发明在压紧件上还固定安装有绝缘插板,每个绝缘插板均位于相邻两根母排之间,绝缘插板可起到防指压的作用,防止误操作时手指插入至母排之间,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末端母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末端母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提供的末端母线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 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 中母排连接器与母排的第一连接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 中母排连接器与母排的第二连接示意图;
其中:1、壳体;2、底板;3、侧板;4、插槽;5、母排;6、绝缘膜;7、C形槽;8、折弯部;9、T形槽;10、T形螺母;11、基板;12、压板;13、绝缘插板;14、固定板;15、第一凸块;16、卡板;17、第二凸块;18、卡槽;19、卡块;20、加强板;21、加强空腔;22、加强筋板;23、端盖;24、连接板;25、连接侧板;26、绝缘外壳;27、连接母排;28、弹性压接部;29、盖板;30、绝缘帽;31、连接槽孔;32、条形槽孔;33、安装槽孔;34、绝缘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末端母线的截面示意图。该末端母线包括壳体1、母排5、压紧件以及绝缘膜6。其中,壳体1内开设有供母排5插入的插槽4,母排5插接在插槽4内后,可通过压紧件将母排5压接在壳体1内,实现母排5的压接式安装,不仅安装简单,而且通过压紧自动完成绝缘膜6的成型。
具体的,壳体1包括底板2和固定设置在底板2两侧的侧板3,使壳体1的截面形状大致呈“匚”形。在底板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多个供母排5插入的插槽4。
母排5包括PE排、A相母排、B相母排、C相母排以及N相母排。参见图1,这些母排5的截面形状均呈T形,包括主体部和与主体部垂直的端部。母排5在插入插槽4内时,其端部,即T形的上部与底板2贴合,其主体部垂直于底板2。
其中,A相母排、B相母排、C相母排以及N相母排主体部的端部,即T形的下端均设置为异形结构,且截面呈“几”字形。在该端部套接有绝缘帽30,可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
参见图1,每个插槽4的一侧均设置有供母排5端部一侧嵌入的C形槽7,每个插槽4另一侧的端部均设置有朝向插槽4外的折弯部8。相邻两个插槽4中,设置有折弯部8的一侧相向设置,且设置有折弯部8的两个侧边之间形成T形槽9。在每个T形槽9内均安装有T形螺母10。
压紧件包括基板11,在基板11开设有安装孔。基板11通过与T形螺母10相配合的安装螺栓可拆卸安装在底板2上。在基板11的一侧或两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压板12。当基板11固定安装在底板2上时,压板12可压接在母排5上,通过与插槽4内C形槽7的配合,将母排5压紧在插槽4内。
在本实施例中,压板12包括平行于母排5主体部的第一压接部和设置在第一压接部端部且呈圆弧状的第二压接部。参见图1,当基板11固定安装在底板2上时,第一压接部压接在母排5主体部远离C形槽7的一侧,其可向母排5主体部施加水平方向的压力,使母排5的端部嵌入C形槽7内,且将母排5的主体部夹持在第一压接部与插槽4设置有C形槽7的一侧之间,此时第一压接部与插槽4设置有C形槽7一侧之间的间距小于母排5端部的宽度且略大于或等于母排5主体部的宽度。第二压接部压接在母排5端部远离C形槽7的一侧,第二压接部可对母排5端部同时施加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压力,将母排5的端部夹持在C形槽7与第二压接部之间。由此实现了T形母排压板式的安装形式,其安装简单,不需要像传统母排5进行穿过方式安装,安装时基本不会受到位置限制,且母排5压紧度高,母排5位置更准确且不会松动。
在压紧件上还固定安装有绝缘插板13,每个绝缘插板13均位于相邻两根母排5之间。绝缘插板13可起到防指压的作用,防止误操作时手指插入至母排5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基板11远离底板2的一侧通过安装螺栓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上述绝缘插板13的固定件。参见图1,绝缘插板13端部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固定件的开口端截面大致也呈等腰梯形,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固定板14,两块固定板14分别夹持在绝缘插板13端部的两侧,且两块固定板14均平行于绝缘插板13端部横截面所成等腰梯形的腰。绝缘插板13的端部可插入固定件内,并使安装螺栓的端部抵接在绝缘插板13的端部,从而将绝缘插板13固定安装在压紧件上。
在本实施例中,两块固定板14与固定件主体为一体化成型。
绝缘膜6用于将母排5包裹,从而将母排5与导电金属隔离开,增加爬电距离,起到有效的绝缘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绝缘膜6采用的是聚酯薄膜,其价格较为便宜,具有耐高温、耐高压、重量轻、散热好等优点,且具有独特的开口设计,可保障滑动母线的特征。同时,聚酯绝缘膜具备绝缘能力强、厚度薄(单层厚度<0.2mm)的特点,使用聚酯绝缘膜在达成绝缘的目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导热能力,因此采用此方案的末端母线具备更加优良的散热性能,使得铜排的温升更低,相同温升指标的情况下,铜排截面积可以更小;或者相同铜排截面积的情况下,母线温升更低。上述聚酯薄膜有两层,每层的聚酯薄膜结构已完成塑形,将母排5包裹起来。通过压紧件将母排5压接在底板2上,可将聚酯薄膜压紧贴合在母排5表面,实现绝缘膜6的安装,即通过母排5的压紧式安装自动完成了聚酯薄膜的最终成型,解决了聚酯薄膜微成型难度大,不易实现的问题。
在壳体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空腔加强结构。该空腔加强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底板2外侧的加强板20,该加强板20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参见图1,加强板20的截面形状大致呈“匚”形,其开口侧固定安装在底板2的外侧,使加强板20与底板2之间形成截面呈矩形的加强空腔21。在加强空腔21内还固定安装有若干根加强筋板22,这些加强筋板22也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每块加强筋板22的两端分别与底板2和加强板20固定连接。上述空腔加强结构不仅强化了末端母线的结构强度,满足其安装时所需的强度要求,而且通过设置空腔加强结构,可使不同规格的母线的外形尺寸一致,从而实现其他部件公用的目的,可简化安装工艺,降低成本。
在壳体1上位于侧板3的外侧以及空腔加强结构的两侧还形成有若干个连接槽孔31,这些连接槽孔31可作为T形螺丝的固定孔,作为现场施工槽孔来使用,也有母线连接固定等作用。
在壳体1的两端可拆卸安装有端盖23。在端盖23上开设有柱孔槽口,对应的在壳体1端面的相应位置开设有安装孔。端盖23可通过穿设在安装孔内的连接柱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的端部。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的端面形成有若干个一端设有开口的条形槽孔32,这些条形槽孔32可直接用于与自攻螺丝配合使用,用于端盖23的可拆卸安装。同时,这些条形槽孔32也可做壳体1整体的加强。
另外,在壳体1的两侧还设置有安装槽孔33,在安装槽孔33安装有绝缘塑件34,在绝缘塑件34内安装有通讯母排与电源母排。
实施例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末端母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压紧件结构以及压紧件与底板2之间的安装形式。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插槽4中相向一侧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凸块15,该第一凸块15的端面呈圆弧状。压紧件包括平行于壳体1底板2的基板11,在基板11临近于底板2的一侧固定且垂直设置有两块卡板16。这两块卡板16互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凸块17,该第二凸块17远离基板11的端面呈圆弧状,而临近基板11的端面为非圆弧面。其中,任一卡板16与相邻插槽4的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凸块15和第二凸块17的宽度且小于第一凸块15与第二凸块17的宽度之和。在卡板16伸入相邻两个插槽4之间时,卡板16上的第二凸块17先与第一凸块15接触,且接触面均为圆弧面,随着卡板16继续向底板2移动,两块卡板16均受压力产生一定向内的形变,使第二凸块17进入相邻两个插槽4之间,且位于第一凸块15与底板2之间。由于第二凸块17临近基板11的端面为非圆弧面,第一凸块15与第二凸块17配合可对卡板16进行限位,使卡板16无法从相邻两个插槽4之间拔出,由此实现压紧件直插形式的安装。
在基板11的一侧或两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压板12。当基板11通过卡板16固定插接在相邻两个插槽4之间时,压板12可压接在母排5上,通过与插槽4内C形槽7的配合,将母排5压紧在插槽4内。在本实施例中,压板12平行于母排5的主体部,且当基板11固定安装在底板2上时,压板12压接在母排5主体部远离C形槽7的一侧,其可向母排5主体部施加水平方向的压力,使母排5的端部嵌入C形槽7内,且将母排5的主体部夹持在压板12与插槽4设置有C形槽7的一侧之间,此时压板12与插槽4设置有C形槽7一侧之间的间距小于母排5端部的宽度且略大于或等于母排5主体部的宽度。同时,压板12临近于底板2的一端压接在母排5端部上,其可进一步限制母排5移动,从而使母排5位置准确且不会松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压紧件上也固定安装有绝缘插板13,每个绝缘插板13均位于相邻两根母排5之间。绝缘插板13可起到防指压的作用,防止误操作时手指插入至母排5之间。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绝缘插板13端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沿绝缘插板13长度方向延伸的卡槽18。对应地,在基板11上或压板12上固定设置有与卡槽18相适配的卡块19。绝缘插板13可从末端母线的端面插入,通过卡槽18与卡块19之间的配合实现绝缘插板13的固定安装。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压紧件与底板2之间的安装形式为直插式,安装更为方便快捷。但是,实施例1中压紧件与底板2之间的安装形式的安装强度和可靠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实施例3:图3~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末端母线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相邻两根末端母线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连接两根末端母线壳体1的连接壳体以及用于连接两根末端母线内部母排5的母排连接器。
具体的,连接壳体包括固定连接在底板2上的连接板24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板上的连接侧板25。连接侧板25固定设置在连接板24的两侧,使连接壳体大致呈“匚”形,且其开口端朝向壳体1的开口端。在连接板24上与壳体1底板2上对齐开设有第一连接孔。连接板24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内的连接螺栓可拆卸安装在底板2的外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底板2的外侧设置有空腔加强结构,因此在连接板24上对应于空腔加强结构的两侧槽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连接孔,通过T形连接螺栓可将连接板24可拆卸安装在空腔加强结构的外侧。
在连接侧板25与侧板3上对齐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连接侧板25通过定位柱可拆卸安装在侧板3的外侧。其中,定位柱可保证相邻两根末端母线拼接时的相对间距,从而保证母排5连接器的安装空间。
母排5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26和固定安装在绝缘外壳26内的连接母排27。参见图5,绝缘外壳26的一侧开设有供母排5伸入的缺口。连接母排27包括呈“匚”形的母排主体,母排主体的开口部朝向绝缘外壳26上的缺口。母排主体开口部的两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弹性压接部28。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两个弹性压接部28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母排5主体部的宽度。当母排5插入连接母排27内时,两个弹性压接部28受母排5的压力产生形变,使两个弹性压接部28逐渐远离,使母排5可插接至连接母排27内。同时,参见图6,当母排5完全插入连接母排27内时,两个弹性压接部28临近于母排主体的一侧与母排主体贴合,这样可保证连接母排27牢牢压接母排5,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较佳的,在绝缘外壳26内侧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凸起部,连接母排27与这若干个凸起部连接。这样绝缘外壳26与连接母排27之间存在间断式的间隙,不仅可对连接母排5起到一定的压紧作用,而且有利于连接母排27的散热。
另外,在两块连接侧板25之间可拆卸安装有用于遮盖母排连接器的盖板29。上述盖板29与连接侧板25上对齐开设有连接螺孔,通过连接螺栓可实现盖板29与连接侧板2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由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母排采用压板式安装形式,其安装简单,不需要像传统母排进行穿过方式安装,安装时基本不会受到位置限制,且母排压紧度高,母排位置更准确且不会松动;同时,通过压紧件将母排压接在底板上,可将聚酯薄膜压紧贴合在母排表面,实现绝缘膜的安装,即通过母排的压紧式安装自动完成了聚酯薄膜的最终成型,解决了聚酯薄膜微成型难度大,不易实现的问题。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末端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包括底板(2)和固定设置在底板(2)两侧的侧板(3),所述底板(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供母排(5)插入的插槽(4);
压紧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板(2)的内侧,用于将所述母排(5)压接在所述底板(2)上;
绝缘膜(6),包覆在所述母排(5)的外侧;
所述母排(5)的截面形状呈T形,包括主体部以及与主体部垂直的端部,所述母排(5)的主体部垂直于所述底板(2)设置,且所述母排(5)的端部与所述底板(2)贴合;所述插槽(4)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母排(5)端部一侧嵌入的C形槽(7),且当所述压紧件安装在所述底板(2)上时,所述压紧件与所述插槽(4)开设有C形槽(7)一侧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母排(5)端部的宽度且大于所述母排(5)主体部的宽度;
相邻两个所述插槽(4)中相向一侧的端部均设置有朝向插槽(4)外的折弯部(8),且相邻两个所述插槽(4)之间形成T形槽(9),所述T形槽(9)内设置有T形螺母(10), 所述压紧件包括基板(11)和固定设置在基板(11)上并用于压接在母排(5)上的压板(12),所述基板(11)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压紧件通过与所述T形螺母(10)配合的安装螺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板(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上固定安装有绝缘插板(13),且所述绝缘插板(13)均位于相邻所述母排(5)之间;
所述压紧件远离所述底板(2)的一侧通过所述安装螺栓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所述绝缘插板(13)的固定件,所述绝缘插板(13)端部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固定件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固定板(14),两块所述固定板(14)分别夹持在所述绝缘插板(13)端部的两侧,且所述固定板(14)平行于所述等腰梯形的腰。
3.一种末端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包括底板(2)和固定设置在底板(2)两侧的侧板(3),所述底板(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供母排(5)插入的插槽(4);
压紧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板(2)的内侧,用于将所述母排(5)压接在所述底板(2)上;
绝缘膜(6),包覆在所述母排(5)的外侧;
所述母排(5)的截面形状呈T形,包括主体部以及与主体部垂直的端部,所述母排(5)的主体部垂直于所述底板(2)设置,且所述母排(5)的端部与所述底板(2)贴合;所述插槽(4)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母排(5)端部一侧嵌入的C形槽(7),且当所述压紧件安装在所述底板(2)上时,所述压紧件与所述插槽(4)开设有C形槽(7)一侧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母排(5)端部的宽度且大于所述母排(5)主体部的宽度;
相邻两个所述插槽(4)中相向一侧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凸块(15);所述压紧件包括基板(11)、固定设置在基板(11)上并用于压接在母排(5)上的压板(12)以及固定设置在基板(11)上并用于卡接在相邻两个插槽(4)之间的卡板(16),所述卡板(16)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卡板(16)互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凸块(17),且任一所述卡板(16)与相邻插槽(4)的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凸块(15)和所述第二凸块(17)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凸块(15)与所述第二凸块(17)的宽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末端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上固定安装有绝缘插板(13),且所述绝缘插板(13)均位于相邻所述母排(5)之间;
所述绝缘插板(13)端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沿绝缘插板(13)长度方向延伸的卡槽(18),所述基板(11)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卡槽(18)相适配的卡块(19)。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末端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空腔加强结构,所述空腔加强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2)外侧的加强板(20),所述加强板(20)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加强板(20)与所述底板(2)之间形成加强空腔(21),且所述加强空腔(21)内固定安装有若干根加强筋板(22),所述加强筋板(22)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加强筋板(22)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底板(2)和所述加强板(20)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末端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可拆卸安装有端盖(23);
所述端盖(23)上开设有柱孔槽口,所述壳体(1)的端面对齐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端盖(23)通过穿设在所述柱孔槽口和所述安装孔内的连接柱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端部。
7.一种末端母线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末端母线,相邻两根所述末端母线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连接两根末端母线壳体(1)的连接壳体以及用于连接两根末端母线内部母排(5)的母排连接器;
所述连接壳体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2)上的连接板(24)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板(3)上的连接侧板(25),所述连接板(24)与所述底板(2)上对齐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板(24)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的连接螺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板(2)的外侧,所述连接侧板(25)与所述侧板(3)上对齐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侧板(25)通过定位柱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侧板(3)的外侧;
所述母排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26)和固定安装在绝缘外壳(26)内的连接母排(27),所述绝缘外壳(26)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母排(5)伸入的缺口,所述连接母排(27)包括呈“匚”形的母排主体,所述母排主体的开口部朝向所述缺口,所述母排主体开口部的两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弹性压接部(28),且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两个所述弹性压接部(28)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母排(5)主体部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末端母线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连接侧板(25)之间可拆卸安装有用于遮盖所述母排连接器的盖板(29)。
CN202310594436.7A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末端母线 Active CN116316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4436.7A CN116316364B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末端母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4436.7A CN116316364B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末端母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6364A CN116316364A (zh) 2023-06-23
CN116316364B true CN116316364B (zh) 2023-08-22

Family

ID=86830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94436.7A Active CN116316364B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末端母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636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60962U (zh) * 2015-04-28 2015-11-11 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系统母排及绝缘衬套防护板系统
CN106450980A (zh) * 2015-08-04 2017-02-22 深圳市振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母线槽及取电插头
CN110661221A (zh) * 2019-11-01 2020-01-07 黄智� 一种轨道式末端母线主干体
CN110829186A (zh) * 2019-11-01 2020-02-21 深圳辰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式末端供配电母线单元
CN211239235U (zh) * 2019-12-24 2020-08-11 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母线
CN113422265A (zh) * 2021-06-09 2021-09-21 镇江易拓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滑插式母线槽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60962U (zh) * 2015-04-28 2015-11-11 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系统母排及绝缘衬套防护板系统
CN106450980A (zh) * 2015-08-04 2017-02-22 深圳市振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母线槽及取电插头
CN110661221A (zh) * 2019-11-01 2020-01-07 黄智� 一种轨道式末端母线主干体
CN110829186A (zh) * 2019-11-01 2020-02-21 深圳辰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式末端供配电母线单元
CN211239235U (zh) * 2019-12-24 2020-08-11 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型母线
CN113422265A (zh) * 2021-06-09 2021-09-21 镇江易拓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滑插式母线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6364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6557B (zh) 光伏设备的接线装置
CN11325832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线束连接结构
CN116316364B (zh) 一种末端母线
CN219553908U (zh) 一种免剥线快接插座
KR200447658Y1 (ko) 단자대
CN21366113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节能母线槽
CN214957448U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
KR200445019Y1 (ko) 단자대
CN210536246U (zh) 一种半封闭式控制小母线连接支架
CN202712451U (zh) 快速接线夹
CN109818179B (zh) 配电模块与轨道式母线内部导电铜条的端压接口装置
CN218770385U (zh) 一种连接紧密的接线端子结构
CN215070761U (zh) 一种防护型电气连接件
CN201113242Y (zh) 全封闭式小母线接线架
CN216794028U (zh) 一种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20526843U (zh) 一种接线板
CN216354817U (zh) 连接牢固的接触端子
CN210640665U (zh) 一种具有接线处散热功能的母线槽
CN216289226U (zh) 一种防变形的电子接插件
CN2358581Y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
CN220021605U (zh) 一种双螺栓箍压锁定的无孔连接器
CN220797343U (zh) 一种接插件固定装置
CN218867398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接线端子
CN219833185U (zh) 一种连接器
CN111816518B (zh) 一种接线端子及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666, Chunliu North Road, Yangzho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2299

Patentee after: Xiangjia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Qisi cloud compu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66, Chunliu North Road, Yangzho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2299

Patentee before: XIANGJIA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Qisi cloud comput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