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4312U - 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4312U
CN217154312U CN202220676954.4U CN202220676954U CN217154312U CN 217154312 U CN217154312 U CN 217154312U CN 202220676954 U CN202220676954 U CN 202220676954U CN 217154312 U CN217154312 U CN 217154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cavity
heating
mounting
warmer
mount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769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荣胜
林伟滨
程建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769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4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4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4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器,包括:箱体,包括有容置腔;第一安装架,设置在箱体上且位于容置腔内;第二安装架,设置在箱体上且位于容置腔内,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分隔容置腔形成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发热体,设置在第一容置腔内且固定在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上;第二发热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固定在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上;线路板,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内,且线路板电连接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方案可达到合理利用空间,保护其他组件不受发热体的影响。

Description

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取暖器是很常见的用来加热供暖的设备。在现有的取暖器中,其结构包括有:箱体和线路板,箱体内设置有发热体进行制热。由于现有的取暖器的结构都比较单一,发热体与线路板设置在箱体内的同一个容置腔内,布局不合理,使得发热体在加热后散发的热空气容易影响到其它元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至少部分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取暖器以合理利用箱体内空间。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取暖器例如包括:箱体,包括有容置腔;第一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且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第二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且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分隔所述容置腔并形成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发热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第二发热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线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发热体和所述第二发热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顶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风口,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一发热体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二发热体位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第一风口、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风口形成暖风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包括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多个翅片,所述多个翅片相互间隔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加热管和所述第二加热管上,所述第一加热管和所述第二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一加热管和所述第二加热管分别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体包括第三加热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加热管上的铝板,所述第三加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三加热管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铝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暖器还包括有倾倒保护单元和电路保护器单元,所述倾倒保护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与所述第二安装架连接,所述倾倒保护单元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所述第二发热体电连接;所述电路保护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电路保护器单元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所述第二发热体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暖器还包括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上,且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底部的万向轮,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前面板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后面板连接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前面板上对应所述容置腔且邻近所述顶板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风口;所述后面板上对应所述容置腔且邻近所述顶板的位置设置有第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暖器还设置有显示控制单元,所述显示控制单元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对应,且露出所述显示控制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暖器内还包括有线路板安装盒,所述线路板安装盒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所述线路板和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线路板安装盒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架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侧,所述右侧板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架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侧;所述左侧板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右侧板的外壁上有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所述取暖器还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包括壳主体以及盖板,所述壳主体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壳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凸块和所述第四凸块,所述盖板连接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三凸块;所述壳主体靠近所述前面板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显示控制单元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露出于所述壳主体。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具有如下多个有益效果:
1、由于现有的取暖器的结构都比较单一,发热体与线路板设置在箱体内的同一个容置腔内,布局不合理,从而发热体容易影响到其它元件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通过在箱体内设置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通过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将箱体内的容置腔分隔成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将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设置在第一容置腔,将线路板设置在第二容置腔,合理利用箱体内的空间排布,可使得发热体与线路板设置在箱体内的不同容置腔内,使得发热体也不会影响到线路板等元件的使用寿命。
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发热体为串铝发热,第二发热体为铝板发热,使得取暖器既能实现对流发热,又能实现辐射发热,从而提升取暖效率和取暖效果。
3、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显示控制单元,通过显示控制单元来控制取暖器对流加热和/或者辐射加热的多种功能方式的控制,满足用户的需求。
4、由于现有的取暖器都是固定,无法移动,且取暖器本身重量也比较大,不好搬运,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移动组件使得取暖器可方便的移动位置,从而无需人力搬运,方便用户进行移动。
5、本实施例中的取暖器通过设置有安装壳体,在左右侧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凸块,通过凸块与安装壳体之间的相互配合连接,达到对取暖器的箱体进行进一步的固定的效果,提升了取暖器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取暖器;10:箱体;11:容置腔;12:顶板;13:底板;14:前面板;15:后面板;16:左侧板;17:右侧板;18:暖风通道;21:第一安装架;22:第二安装架;31:第一发热体;32:第二发热体;40:线路板;41:线路板保护盒;51:倾倒保护单元;52:电路保护器单元;60:移动组件;61:支撑架;62:万向轮;70:显示控制单元;80:安装壳体;81:壳主体;82:盖板;111:第一容置腔;112:第二容置腔;121:第一风口;131:第二风口;141:第三风口;142:第一通孔;151:第四风口;161:第一凸块;162:第二凸块;171:第三凸块;172:第四凸块;311:第一加热管;312:第二加热管;313:翅片;321:第三加热管;322:铝板;81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1例如包括:箱体10、第一安装架21、第二安装架22、第一加热体31、第二加热体32以及线路板40。
其中,所述箱体10可例如包括顶板12、底板13、前面板14、后面板15、左侧板16以及右侧板17。顶板12和底板13相对设置。左侧板16以及右侧板17分别连接在顶板12和底板13上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的两端。前面板14和后面板15分别连接在顶板12和底板13上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顶板12、底板13、前面板14、后面板15、左侧板16以及右侧板17共同形成了容置腔11。
此外,所述第一安装架21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1内,第一安装架21位于左侧板16和右侧板17之间且位于底板13上靠近的左侧板16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架21的底部与所述箱体10的底板13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22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1内,所述第二安装架22位于左侧板16和右侧板17之间、且位于底板13上靠近右侧板17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架22的底部与所述箱体10的所述底板13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2将所述容置腔11分隔形成第一容置腔111和第二容置腔112,所述第一容置腔11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2之间,所述第二容置腔11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架22和所述右侧板17之间。所述第一发热体31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11内且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2上;所述第二发热体3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11内且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2上。所述线路板40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112内,且所述线路板40电连接所述第一发热体31和第二发热体32,所述线路板40可用于控制第一发热体31和第二发热体32发热。
本实施例通过在箱体10内设置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通过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将箱体10内的容置腔11分隔成第一容置腔111和第二容置腔112,将第一发热体31和第二发热体32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11,将线路板40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12,合理利用箱体内的空间排布,可使得第一发热体31和第二发热体32与线路板40分隔开,从而可提升第二容置腔111内的线路板40等元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2上设置有第一风口121,所述底板13上设置有第二风口131,所述第一风口121和所述第二风口131可用于进出空气。举例来说,所述第二风口131可用于进冷空气,所述第一风口121用于排出加热后的空气。其中,所述第一风口121对应第一容置腔111设置,所述第二风口131也对应第一容置腔111设置,因此,利于将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11内的发热体加热空气,并排出热空气以供暖。同时,可以减少灰尘落入第二容置腔112内的可能性,提高第二容置腔112的线路板等元件的防尘效果。所述第一风口121、所述第一容置腔111和所述第二风口131可共同形成一暖风通道18,该暖风通道18可用于从第二风口131进入冷空气,再通过第一容置腔111内的发热体将冷空气制热加热形成热空气,最后再通过第一风口121排出,实现供暖。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14上设置有第三风口141,所述后面板15上设置有第四风口151;其中,所述第三风口141设置在前面板14上邻近顶板12的一端,且对应容置腔11设置;所述第四风口151设置在后面板15上邻近顶板12的一端,且对应容置腔11设置。将第三风口141和第四风口151设置对应容置腔11的位置,可利于第一容置腔111内的发热体产生的暖风散出,也有利于第二容置腔112内的线路板40等元件进行散热。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31包括第一加热管311、第二加热管312和多个翅片313,所述第一加热管311和所述第二加热管312分别连接在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之间,且所述第一加热管311和所述第二加热管312的端部分别与线路板40电连接;所述多个翅片313相互间隔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加热管311和所述第二加热管3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翅片313上设置有两个通孔,第一加热管311和第二加热管312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并固定在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之间。当取暖器1在通电后,第一加热管311、第二加热管312以及多个翅片313可分别对从第二风口131进入箱体内的冷空气进行对流加热。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发热体32可为铝板发热体,其能够对箱体10内的空气进行辐射加热。所述第二发热体32可例如包括第三加热管321和铝板322;所述第三加热管321与所述线路板40电连接,所述第三加热管321连接在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之间;所述铝板322也可设置在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铝板322可通过固定板分别与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固定连接;例如,第一安装架21上可设置第一固定板,第二安装架2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铝板322的一端可通过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安装架21固定连接,所述铝板322的另一端可通过第二固定板与第二安装架22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铝板322可通过其它方式例如直接固定在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上,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体31设置在底板13和顶板12之间,第二发热体32可设置在第一发热体31和顶板12之间,即第二发热体32可设置在第一发热体31上方,可使得取暖器1先通过第一发热体31进行串铝对流发热,再通过第二发热体32进行辐射发热,使得空气经过第一发热体31和第二发热体32时,能够被迅速制热加热,从而提升取暖器1的取暖效果和取暖效率。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体31和第二发热体32的相对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第二发热体32设置在第一发热体31下方,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取暖器1还设置有倾倒保护单元51和电路保护器单元52,所述倾倒保护单元51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112内且与所述第二安装架22固定连接,所述倾倒保护单元51还与所述第一发热体31和所述第二发热体32电连接。当取暖器1发生倾斜时且倾角达到预设角度时,倾倒保护单元51就会控制电源开关自动断开,使得取暖器1停止工作,保证取暖器1的安全和人身安全。其中,所述倾倒保护单元51可例如为倾倒开关。所述电路保护器单元5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11内与所述第一安装架2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发热体31和所述第二发热体32电连接,所述电路保护器单元52可例如为断路器,当第一发热体31和/或第二发热体32内部的电路发生严重电路故障例时,该断路器可自动将第一发热体31和/或第二发热体32的电路切断,对取暖器1的线路例如电源线路实行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取暖器1还设置有移动组件60,所述移动组件60与所述箱体10的底板13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移动组件60包括有支撑架61和万向轮62,所述支撑架61的顶部与所述底板13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6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61的底部,用户只需要轻轻操作即可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取暖器1移动至别处,省时省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取暖器1还设置有显示控制单元70,所述显示控制单元70与所述线路板40电连接;所述前面板1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42,所述第一通孔142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70对应、且露出所述显示控制单元70。所述显示控制单元70可用于控制取暖器1进行辐射加热和/或对流加热;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70例如包括显示屏和控制器,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户只需要在显示控制单元70的显示屏上进行操作,然后显示屏将用户的操作转化为指令发送至控制器,再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线路板40,从而使得取暖器1能够实现辐射加热和/或对流加热,便捷用户的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2上设置有多个元件,而在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2之间设置有发热体,为了避免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2的外侧上的元件被发热体加热后散发的热空气损坏,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2均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2可例如为隔热板。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例如是:首先将取暖器1进行通电,冷空气从箱体10的底板13的第二风口131进入第一容置腔111,第一发热体31中的第一加热管311和第二加热管312加热后使得多个翅片313的温度上升,第一加热管311、第二加热管312和多个翅片313对空气进行对流加热,并使得该空气上升至第二发热体32附近,再通过第二发热体32的第三加热管321和铝板322对该空气再进行辐射加热,最后经对流和辐射加热后的空气从顶板12的第一风口121散出,从而达到供暖的目的。当用户只需要对流加热时,可通过显示控制单元70操作控制线路板40,进而控制第一发热体31加热,并控制第二发热体32不工作,从而达到单独控制对流加热;当用户只需要辐射加热时,可通过显示控制单元70操作控制线路板40,进而再控制第二发热体32加热,并控制第一发热体31不工作,从而达到单独控制辐射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现有的取暖器的结构比较单一,发热体与线路板设置在箱体内的同一个容置腔内,布局不合理,发热体容易影响到其它元件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通过在箱体10内设置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通过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将箱体10内的容置腔11分隔成第一容置腔111和第二容置腔112,将第一发热体31和第二发热体32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11,将线路板40设置在第二容置腔112,合理利用箱体内的空间排布,可使得发热体与线路板40设置在箱体10内的不同容置腔内,使得发热体也不会影响到线路板等元件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一发热体31为串铝发热,第二发热体32为铝板发热,使得取暖器1既能实现对流发热,又能实现辐射发热,从而提升取暖效率和取暖效果;通过显示控制单元70控制取暖器1对流加热和/或辐射加热的多钟功能方式的控制,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设置移动组件60使得取暖器1可方便的移动位置,从而无需人力搬运,方便用户进行移动。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1的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取暖器的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取暖器1还设置有安装壳体80。
具体地,如图3-5所示,所述箱体10的所述左侧板16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块161和第二凸块162,所述第一凸块161和所述第二凸块162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右侧板17的外壁上有第三凸块171和第四凸块172,所述第三凸块171和所述第四凸块172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取暖器1还设置有安装壳体80。所述安装壳体80包括壳主体81以及盖板82,所述壳主体81与所述盖板8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81连接所述第二凸块162和所述第四凸块172,所述盖板82连接所述第一凸块161和所述第三凸块171。所述第一凸块161、第二凸块162、第三凸块171和第四凸块172上均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可例如为螺纹孔,所述壳主体81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块162和所述第四凸块172,所述盖板82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块161和所述第三凸块171;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81与所述第二凸块162和所述第四凸块172方式,以及所述盖板82和所述第一凸块161和所述第三凸块171也可为其它连接方式,例如粘接固定等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如图3-4所示,所述安装壳体80的壳主体81靠近所述前面板14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42对应的第二通孔811,所述显示控制单元7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42和所述第二通孔811并露出于所述壳主体81。
在本实施例中,取暖器1通过设置有安装壳体80,在左右侧板上均设置有两个凸块,通过凸块与安装壳体80的壳主体81和盖板82的配合对取暖器1的箱体10进行进一步的固定的效果,提升了取暖器1的结构强度。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各个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说明,在技术特征不冲突、结构不矛盾、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前提下,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搭配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取暖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设置有容置腔(11);
第一安装架(21),设置在所述箱体(10)上且位于所述容置腔(11)内;
第二安装架(22),设置在所述箱体(10)上且位于所述容置腔(11)内,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分隔所述容置腔(11)并形成有第一容置腔(111)和第二容置腔(112);
第一发热体(31),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11)内且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上;
第二发热体(32),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111)内且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第二安装架(22)上;
线路板(40),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112)内,所述线路板(40)电连接所述第一发热体(31)和所述第二发热体(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12)和底板(13),所述容置腔(11)位于所述顶板(12)和所述底板(13)之间;所述顶板(12)上对应所述第一容置腔(11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风口(121),所述底板(13)上对应所述第一容置腔(1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风口(131);所述第一发热体(31)位于所述顶板(12)和所述底板(13)之间,所述第二发热体(32)位于所述第一发热体(31)和所述顶板(12)之间;所述第一风口(121)、所述第一容置腔(111)和所述第二风口(131)形成暖风通道(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体(31)包括第一加热管(311)、第二加热管(312)和多个翅片(313),所述多个翅片(313)相互间隔地套设在所述第一加热管(311)和所述第二加热管(312)上,所述第一加热管(311)和所述第二加热管(3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2)上,且所述第一加热管(311)和所述第二加热管(312)分别与所述线路板(40)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体(32)包括第三加热管(3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加热管(321)上的铝板(322),所述第三加热管(32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2)上,所述第三加热管(321)与所述线路板(40)电连接;所述铝板(32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21)和所述第二安装架(2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取暖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1)还设置有倾倒保护单元(51)和电路保护器单元(52),所述倾倒保护单元(51)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112)内且与所述第二安装架(22)连接,所述倾倒保护单元(51)与所述第一发热体(31)和所述第二发热体(32)电连接;所述电路保护器单元(5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21)上,所述电路保护器单元(52)与所述第一发热体(31)和所述第二发热体(32)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取暖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1)还设置有移动组件(60),所述移动组件(60)设置在所述底板(13)远离所述顶板(12)的一侧上,且所述移动组件(60)包括支撑架(6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架(61)底部的万向轮(62),所述支撑架(61)的顶部与所述底板(1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取暖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还包括前面板(14)和后面板(15),所述前面板(14)连接在所述顶板(12)和所述底板(13)之间,所述后面板(15)连接在所述顶板(12)和所述底板(13)之间;所述前面板(14)上对应所述容置腔(11)且邻近所述顶板(12)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风口(141);所述后面板(15)上对应所述容置腔(11)且邻近所述顶板(12)的位置设置有第四风口(1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暖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1)还设置有显示控制单元(70),所述显示控制单元(70)与所述线路板(40)电连接;所述前面板(1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42),所述第一通孔(142)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70)对应、且露出所述显示控制单元(7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内还设置有线路板安装盒(41),所述线路板安装盒(41)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腔(112)内,所述线路板(40)和所述显示控制单元(70)设置在所述线路板安装盒(4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还包括左侧板(16)和右侧板(17),所述左侧板(16)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架(21)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架(22)的一侧,所述右侧板(17)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架(22)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架(21)的一侧;所述左侧板(16)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块(161)和第二凸块(162);所述右侧板(17)的外壁上有第三凸块(171)和第四凸块(172);
所述取暖器(1)还包括安装壳体(80),所述安装壳体(80)包括壳主体(81)以及盖板(82),所述壳主体(81)与所述盖板(82)连接,所述壳主体(81)连接所述第二凸块(162)和所述第四凸块(172),所述盖板(82)连接所述第一凸块(161)和所述第三凸块(171);所述壳主体(81)靠近所述前面板(14)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42)对应的第二通孔(811),所述显示控制单元(70)穿过所述第二通孔(811)并露出于所述壳主体(81)。
CN202220676954.4U 2022-03-24 2022-03-24 取暖器 Active CN217154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6954.4U CN217154312U (zh) 2022-03-24 2022-03-24 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6954.4U CN217154312U (zh) 2022-03-24 2022-03-24 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4312U true CN217154312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8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76954.4U Active CN217154312U (zh) 2022-03-24 2022-03-24 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4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097287A (en) Panel type heating apparatus and air circulating means therefor
CN101637063A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11712108B (zh) 一种用于水泵电机驱动器的散热结构
CN217154312U (zh) 取暖器
JP3168364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3745722B (zh) 一种具有断电保护功能且无尘散热的户外电源模组结构
CN210725865U (zh) 一种具有降温节电功能的通信工程箱
CN218722279U (zh) 一种电暖风机
JP3889645B2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4270598A (zh) 用于给电动车辆充电的便携式电源
CN210470141U (zh) 一种z型散热扇
CN218645639U (zh) 一种实用于供暖的通风地板
CN218237610U (zh) 一种浴室取暖器
CN210320632U (zh) 一种多功能暖风机
CN209861467U (zh) 一种用于机电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19107128U (zh) 一种ups不间断电源装置
CN109351939A (zh)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压铸件冷却装置
JP2939204B2 (ja) 蓄熱電気暖房機
CN218336988U (zh) 一种安全监控器
JP2553859Y2 (ja) 電気暖房装置
CN113285160B (zh) 一种使用持久的户外电源
CN211600883U (zh) 取暖器主机壳体和取暖器
CN210463198U (zh) 一种对流式变频电暖器
CN21297062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热温控升温器
CN214852556U (zh) 一种防止高温损坏的双色温led智能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