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52156U - 一种燃油滤清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油滤清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52156U
CN217152156U CN202221337058.1U CN202221337058U CN217152156U CN 217152156 U CN217152156 U CN 217152156U CN 202221337058 U CN202221337058 U CN 202221337058U CN 217152156 U CN217152156 U CN 217152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fuel
shell
cavity
filt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370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YUAN FIL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YUAN FIL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YUAN FIL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YUAN FIL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370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52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52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521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滤清器,涉及车用燃油过滤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主壳体和过滤筒,主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过滤筒内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第一过滤组件与主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与进油口连通,第一过滤组件能够对燃油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主壳体上还设置有排水口,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排水口连通,第二过滤组件能够对燃油中的水进行过滤;第二过滤组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三腔体,第三腔体与出油口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杂质过滤和油水分离效果,有效解决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燃油系统中部件的锈蚀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燃油滤清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燃油过滤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随着整车零部件轻量化的普及和低油耗目标的达成,并更大幅度降低燃油系统问题引起的整车故障,正压工况的轻量化燃滤逐渐在中小功率发动机应用。
而现有的燃油滤清器通常只能够对燃油中的颗粒物和大直径水滴进行过滤,无法对燃油中的精细微小水滴进行过滤,实现高精度长效油水分离;燃油中未过滤的精细微小水滴进入到燃油系统内部,容易使部件锈蚀,进一步地导致发动机熄火和启动困难等故障。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燃油滤清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滤清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能够实现更高效的杂质过滤和油水分离效果,有效解决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燃油系统中部件的锈蚀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油滤清器,包括主壳体和过滤筒,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过滤腔,所述过滤筒安装于所述过滤腔内,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过滤筒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外侧;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与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能够对燃油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所述主壳体上还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能够对燃油中的水进行过滤;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外侧呈放射状,内侧与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外侧贴合,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内侧通过第一支撑件安装于所过滤筒内;所述第三过滤层通过第二支撑件安装于所述过滤筒内,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内侧与所述第三过滤层的外侧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以及所述第三过滤层采用不同介质的纤维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过滤层用于拦截燃油中的颗粒物,并使燃油中的乳化水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层能够对透过所述第一过滤层的乳化水进行聚结,使聚结后的乳化水沿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内侧滑落至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三过滤层为疏水网,能够对聚结后的乳化水进行拦截。
优选的,所述过滤筒的顶部设置有上端盖,底部设置有下端盖,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下端盖之间。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上壳体密封连接,所述下端盖与所述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均安装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排水口安装于所述下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下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螺纹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所述上壳体的外壁底端设置有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位于所述内螺纹的外侧;
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限位防脱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燃油加热插口,所述燃油加热插口内安装有燃油加热器,所述上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用于与车辆连接,所述安装结构上设置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内嵌有金属衬环;所述上壳体上还安装有油温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水口上安装有放水旋塞,所述放水旋塞上设置有旋拧部,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上还安装有水位传感器;且所述放水旋塞以及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下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所述下壳体的外壁上还安装有集成件,所述集成件包括第一集成件和第二集成件,所述第一集成件用于安装固定附属部件,所述第二集成件上设置有静电释放装置;所述下壳体的外壁底部还设置有棱边。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中部设置有上中心筒,所述上中心筒与所述出油口相通;所述上端盖的顶部设置有上连接圆柱腔,所述上连接圆柱腔与所述第三腔体相通;所述上连接圆柱腔的外壁与所述上中心筒的内壁之间以及所述上中心筒的底面与所述上端盖的顶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
优选的,所述下端盖的底部圆周上设置有两条凸起圆环,所述下端盖上两条所述凸起圆环之间的外壁与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所述下端盖的底部设置有下连接圆柱腔,所述下连接圆柱腔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卡爪结构,所述下壳体的中部设置有下中心筒,所述下中心筒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锁扣;所述下端盖与所述下壳体连接时,所述卡爪结构与所述锁扣配合能够进行自锁,拆卸所述下壳体时,所述卡爪结构与所述锁扣能够脱离。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同时作用,使产品杂质过滤性能更高效,水分离效率更稳定,有效解决因燃油系统内部聚气和部件锈蚀导致的发动机熄火和启动困难等故障。
本实用新型其它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还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产品体积小,有效解决了因整车布置空间不足产品无法安装的问题,使该产品适用于多种状态的装车场景;
2、本实用新型产品在结构上进行全塑轻量化设计,零部件采用模块化安装,使产品的自重更小,符合整车减重及行业法规低功耗的发展要求;
3、本实用新型产品在密封可靠性上引进了满足高压环境下的特殊结构设计,如防变形设计、零件结构强度设计、多重密封设计等,满足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密封要求;
4、本实用新型集成的电器部件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结合实际使用需求可增可减,实现产品结构的标准化和平台化开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外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装配关系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壳体组件构成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筒构成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壳体组件构成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壳体组件;101.上壳体;102.安装支架;103.进油管接头;104.出油管接头;105.燃油加热器;106.油温传感器;2.过滤筒;201.上端盖;202.第一过滤层;203.第二过滤层;204.第三过滤层;205.下端盖;3.下壳体组件;301.下壳体;302.集成件;303.静电释放装置;304.多边形棱边结构;305.水位信号器;306.放水旋塞;4.第一密封处;5.第二密封处;6.第三密封处;7.第四密封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滤清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能够实现更高效的杂质过滤和油水分离效果,有效解决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燃油系统中部件的锈蚀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油滤清器,主要包括主壳体和过滤筒2,主壳体内设置有过滤腔,过滤筒2安装于过滤腔内,主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过滤筒2内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第一过滤组件位于第二过滤组件的外侧;第一过滤组件与主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与进油口连通,第一过滤组件能够对燃油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主壳体上还设置有排水口,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排水口连通,第二过滤组件能够对燃油中的水进行过滤;第二过滤组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三腔体,第三腔体与出油口连通。
其中,如图1所示,主壳体主要包括上壳体组件1和下壳体组件3,上壳体组件1位于下壳体组件3的上方,过滤筒2位于上壳体组件1和下壳体组件3内。进一步,上壳体组件1、下壳体组件3以及过滤筒2均优选采用圆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燃油滤清器主要包括上壳体组件1、下壳体组件3以及过滤筒2三部分,结构紧凑,而且可拆卸,产品整体体积小,有效解决了因整车布置空间不足产品无法安装的问题,使该产品适用于多种状态的装车场景。而且,燃油滤清器在结构上进行全塑轻量化设计,零部件采用模块化安装,使产品的自重更小,符合整车减重及行业法规低功耗的发展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过滤筒2的顶部设置有上端盖201,底部设置有下端盖205,过滤组件位于上端盖201与下端盖205之间。其中,过滤筒2的上端盖201上部与上壳体101的上中心筒安装后,上连接圆柱腔的外壁与上中心筒的内壁之间以及上中心筒的底面与上端盖201的顶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形成一上一下设置的一个圆周密封和一个平面密封,两道密封组成第一密封处4。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组件1与下壳体组件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两个螺纹连接处中间安装有密封圈,安装到位后形成圆周密封,如图2中第二密封处5。具体地,上壳体101内腔的下端口部布置有内螺纹结构,下壳体301上端口部对应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在下壳体301上端口部的圆周上还布置有密封圈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密封圈,与上半体连接密封;其中,密封圈固定结构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选择,优选采用环形密封槽。在上壳体101的内螺纹结构的整个外部圆周增加有防止变形的加强环。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01与下壳体301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限位防脱结构,且装配到位后方向是唯一的。具体地,在上壳体口部圆周上与下壳体接触的第一加强环上设置有1/4圆周的凹槽,在凹槽的平面上设置有带导向的三角形凸台,三角形凸台位于凹槽圆弧的边缘位置,导向角较小为装配进入面,坡度较缓,导向角较大为退出面,坡度较陡。在下壳体上与上壳体凸台对应的位置设置了有弹性的薄板结构,薄板上朝向三角形凸台的方向上设置了凸起限位挡板。
当上壳体、下壳体相互装配接近限位防脱结构时,下壳体上的限位挡板由上壳体三角形的进入面缓缓滑入并通过三角形凸台的退出面进入到限位区域,当限位挡板到达上壳体圆弧凹槽的挡壁上时装配停止实现限位功能。当限位挡板受力反向转动时,由于上壳体上三角形凸台退出面相对装配导向面较大的角度限位,防止了下壳体限位挡板从上壳体的限位空间旋转脱出,实现了防脱功能。当需要更换滤芯进行保养时,可采用专用拆卸工具进行上下壳体的正常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下端盖205的底部圆周上设置有两条凸起圆环,下端盖205上两条凸起圆环之间的外壁与下壳体30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优选采用圆形密封圈,过滤筒2由上而下安装到位后与下壳体组件3内壁形成圆周压缩密封,如图2中第三密封处6。
进一步地,下端盖205的底部设置有下连接圆柱腔,下连接圆柱腔的外壁上还设置了带翻边的圆环作为卡爪结构,下壳体301的中部设置有下中心筒,下中心筒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锁扣;下端盖205与下壳体301连接时,卡爪结构与锁扣配合能够进行自锁,拆卸下壳体时,卡爪结构与锁扣能够脱离,实现下壳体301拆卸时过滤筒2自动脱出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下壳体301底部设置两个向外的凸台,凸台内孔为螺纹结构,一个凸台内孔与排水孔连通,用于连接放水旋塞306,另一个用于连接水位传感器305,水位传感器305还可以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报警器,实现对产品内部的水量进行检测、报警和的定期排污的功能;在水位传感器305和放水旋塞306与凸台之间有平垫圈,在零件旋紧时形成平面密封,如图2中第四密封处7。其中,放水旋塞306上还设置有旋拧部,便于手动拆卸,旋拧部优选设置有两个,旋拧部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选择,优选为饼状结构。
本实施例通过以上四处密封组成了三个独立的空间,上壳体101内壁与第一过滤层202的外侧面中间区域(第一腔体)为过滤上游,第一过滤层202的背面至第三过滤层204的外侧区域(第二腔体)为中间游,第三过滤层204的背面至出油管接头104空间(第三腔体)为过滤下游。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壳体组件1主要包含上壳体101、进油管接头103、出油管接头104、油温传感器106和燃油加热器105。其中,进油口和出油口均安装于上壳体101上,进油口和出油口均优选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上壳体101的两侧;进一步地,进油口上设置有进油管接头103,用于与车辆的进油管连接,出油口上设置有出油管接头104,用于与车辆的出油管连接;且进油口和出油口上还可以安装燃油数据采集部件,用于采集燃油数据,燃油数据采集部件可以包括油温传感器106或者其它的传感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进油管、出油管和温度传感器与进油口、出油口的装配方向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自由调整,可以为水平方向设置也可以为竖直方向设置;装配方式可以为焊接结构、卡套结构和螺纹结构,优选采用焊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垂直于上壳体101的方向(径向方向)上设置有燃油加热插口,燃油加热插口外部与整车电路连接,内部与燃油加热器105连接,实现燃油的辅助加热功能;其中,燃油加热器105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选择,优选采用电加热器。进一步地,燃油加热器105从上壳体101底部口部装入,通过螺钉连接与上壳体101固定结合为整体,燃油加热器105自带两组金属接线片(柱),一组接线片(柱)从燃油加热插口由外向里插入,另一组接线片(柱)从下壳体301底部过加热器固定孔由里向外穿越上壳体101内部与燃油加热插口的第一组接线片(柱)连接,实现电路的导通实现加热功能。其中,燃油加热插口的方向还可根据安装需求,在圆周方向上进行旋转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垂直于上壳体101的另一侧面设置有与整车连接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上有两个安装孔且孔内嵌有金属衬环,用于柴油内部静电的释放;其中,安装结构优选采用安装支架102,或者还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需要选择其它的安装结构。
在本实施中,过滤筒2主要包括过滤筒上密封圈、上端盖201、密封圈、第一过滤层202、第二过滤层203、第三过滤层204、下端盖205和过滤筒下密封圈构成。在过滤筒2的顶部设置有上端盖201,上端盖201上有两处密封结构,此密封结构通过过滤筒上密封圈和密封圈与上壳体101的上中心筒的内壁以及底面连接并形成密封。过滤筒2的底部设置有下端盖205,下端盖205上有一处密封结构,此密封结构通过过滤筒下密封圈与下壳体301内部直接连接并形成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筒2整体呈圆柱状,其中间部分主要包括由外向里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层202、第二过滤层203、第三过滤层204,三层过滤层采用不同介质的空心圆柱纤维材料构成。其中,第一过滤层202向内围绕呈圆形,向外呈成放射状,第二过滤层203向内围绕成薄片状,第二过滤层203外侧面与第一过滤层202内侧面紧密贴合,组成第一过滤组件,第二过滤层203内侧面由单独的塑料支撑筒支撑;第三过滤层204为半透明材料并包裹固定在支撑架上成为一个零件,第三过滤层204和第二过滤层203之间形成固定宽度的通道间隙。过滤筒2的上部与上端盖201接触、底部与下端盖205接触,通过胶液填充后结合为整体。
具体地,第一过滤层202为全合成纤维材料,主要由四层材料构成,由燃油入流面向里分布依次为保护层、粗玻纤层、细玻纤层和支撑层,最外侧保护层和最内侧支撑层是整个第一过滤层的结构层,主要实现第一过滤层的在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结构支撑和性能保护作用;中间的粗玻纤层纤维和细玻纤层纤维之间相互叠加复合,形成前疏后密具有梯度层的网状结构,称谓过滤渗透层,在这一层中燃油中的杂质颗粒被前疏后密的网状结构层拦截形成过滤功能;又结合玻纤层中玻璃纤维材料自身的憎水特性,燃油中的乳化水穿透所述网状结构层渗透到下一层,由此实现了杂质被拦截过滤的同时细小水分被聚结后渗透到下一级的作用,即达到第二过滤层外表面。
第二过滤层203为人造合成化学纤维,对水分具有特殊吸附作用,第一过滤层202渗透的细小水滴和部分被油滴包裹的水滴在该层被逐渐吸附拦截,形成水分子组合成细小水滴,细小水滴凝结成大水珠的物理表现,而该层化学纤维对已过滤后的干净燃油没有此物理特性作用则直接穿透第二过滤层到达第三过滤层。
第三过滤层为PET涤纶材料,具有较强的斥水性能,由超细纤维相互编织形成的致密过滤网格,组成的零件形状呈半透明的纱状外形。凝聚的大水珠在第三过滤层PET涤纶材料的斥水作用下从油水混合状态全部分离拦截,分离出的水珠进入到产品积水腔,分离出干净的燃油进入到下游。过滤前的较脏燃油依次通过三个过滤层的过滤、凝聚和分离作用完成杂质高效过滤和长效油水分离,并提供足够清洁的燃油进入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原理是第一过滤层在拦截颗粒物的同时燃油中的乳化水穿过滤材;第二过滤层针对透过的乳化水进行聚结(即水分子组合成小水滴,小水滴聚结成大水珠,较大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沿滤材表面滑落至积水腔);第三过滤层采用疏水网作为分离的最后一级将聚结的小水滴实现全部拦截。三层过滤中的每一层都在发挥分离作用,针对不同的水珠直径采用不同的滤材实现较高的油水分离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下壳体组件3整体呈漏斗状,下壳体301上段的口部较大,下部小;下壳体组件3主要包括下壳体301、水位传感器305和放水旋塞306等功能部件。在下壳体301中间位置的圆周上预留了三个集成件,三个集成件包括两个第一集成件,一个第二集成件,两个第一集成件可实现附属部件的安装固定作用,第二集成件内含有静电释放装置303,优选采用金属镶嵌件,可与水位传感器305的负极连接,实现罐体与油液之间的静电释放功能。在下壳体301的底部外部圆周面上设置有规则的棱边,形成多边形棱边结构304,方便用户借助工具提高产品拆装的维护效率,提高用户使用感知。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燃油滤清器,包括主壳体和过滤筒,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过滤腔,所述过滤筒安装于所述过滤腔内,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外侧;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与所述主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组件能够对燃油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所述主壳体上还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组件能够对燃油中的水进行过滤;所述第二过滤组件的内侧设置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出油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三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外侧呈放射状,内侧与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外侧贴合,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内侧通过第一支撑件安装于所过滤筒内;所述第三过滤层通过第二支撑件安装于所述过滤筒内,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内侧与所述第三过滤层的外侧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以及所述第三过滤层采用不同介质的纤维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过滤层用于拦截燃油中的颗粒物,并使燃油中的乳化水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层能够对透过所述第一过滤层的乳化水进行聚结,使聚结后的乳化水沿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内侧滑落至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三过滤层为疏水网,能够对聚结后的乳化水进行拦截。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的顶部设置有上端盖,底部设置有下端盖,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下端盖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上端盖与所述上壳体密封连接,所述下端盖与所述下壳体密封连接;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均安装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排水口安装于所述下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下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螺纹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所述上壳体的外壁底端设置有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位于所述内螺纹的外侧;
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限位防脱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燃油加热插口,所述燃油加热插口内安装有燃油加热器,所述上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用于与车辆连接,所述安装结构上设置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静电释放装置;所述上壳体上还安装有油温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所述排水口上安装有放水旋塞,所述放水旋塞上设置有旋拧部,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上还安装有水位传感器;且所述放水旋塞以及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下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所述下壳体的外壁上还安装有集成件,所述集成件包括第一集成件和第二集成件,所述第一集成件用于安装固定附属部件,所述第二集成件上设置有静电释放装置;所述下壳体的外壁底部还设置有棱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中部设置有上中心筒,所述上中心筒与所述出油口相通;所述上端盖的顶部设置有上连接圆柱腔,所述上连接圆柱腔与所述第三腔体相通;所述上连接圆柱腔的外壁与所述上中心筒的内壁之间以及所述上中心筒的底面与所述上端盖的顶面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的底部圆周上设置有两条凸起圆环,所述下端盖上两条所述凸起圆环之间的外壁与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所述下端盖的底部设置有下连接圆柱腔,所述下连接圆柱腔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卡爪结构,所述下壳体的中部设置有下中心筒,所述下中心筒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锁扣;所述下端盖与所述下壳体连接时,所述卡爪结构与所述锁扣配合能够进行自锁,拆卸所述下壳体时,所述卡爪结构与所述锁扣能够脱离。
CN202221337058.1U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燃油滤清器 Active CN217152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7058.1U CN217152156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燃油滤清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7058.1U CN217152156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燃油滤清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52156U true CN217152156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71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37058.1U Active CN217152156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燃油滤清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521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33381B2 (ja) 燃料送出システム
KR0157996B1 (ko) 연료필터
US8034240B2 (en) Coalescing element
US9546626B2 (en) Depth coalescing filter with barrier media patch
US4292179A (en) Spin-on filter coalescer unit with flow reversing baffle assembly
US11446595B2 (en) Facial sealing system for a filter
CN209990573U (zh) 燃油滤清器总成
CN217152156U (zh) 一种燃油滤清器
US3170873A (en) Water filter-separator
CN114876682A (zh) 一种燃油滤清器
CN209990577U (zh) 一种新型燃油滤清器总成
US11028807B2 (en) Bowl for filter assemblies
CN210195913U (zh) 一种燃油滤清器及其滤芯
CN2584848Y (zh) 二级柴油滤清器
CN108130149B (zh) 天然气分离滤芯
CN219111052U (zh) 一种航煤用高效过滤聚结分离器
US4551071A (en) Diaphragm-type fuel pump
CN104595074A (zh) 柴油机燃油过滤器
RU220190U1 (ru) Фильтр газовый высокого давления
CN216407014U (zh) 一种聚结式油水分离器及柴油机
CN215804895U (zh) 一种油水分离滤清器
CN209195579U (zh) 一种新型环保可拆式滤芯柴油滤清器
CN220452072U (zh) 高效油水分离柴油滤清器
CN220302238U (zh) 甲醇滤清器
CN210460794U (zh) 一种滤清器滤芯及滤清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