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9906U - 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9906U
CN217149906U CN202220748392.XU CN202220748392U CN217149906U CN 217149906 U CN217149906 U CN 217149906U CN 202220748392 U CN202220748392 U CN 202220748392U CN 217149906 U CN217149906 U CN 217149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construction
pier
component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483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成顺
王海南
马春
郑伟群
周爱兆
黄如旦
何世
林鸿
王海霞
武韬
孙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uzhou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uzhou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uzhou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Fuzhou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483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49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9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9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此悬吊施工结构包括上悬吊单元和下悬吊单元,其中,上悬吊单元,设置于桥墩的顶部,其包括承重组件和设置于所述承重组件上的吊挂组件;下悬吊单元,设置于相邻所述桥墩之间,并通过所述吊挂组件设置于所述承重组件的下方,其包括承载梁和设置于所述承载梁上的承托组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悬吊单元搭设在相邻的桥墩上,通过设置的吊挂组件将下悬吊单元吊设在两桥墩之间,下悬吊单元构建了施工平台,可用于混凝土桥体的浇筑作业;此方式避免了从桥墩底部建设施工平台,大大降低了过水闸桥墩间的施工难度。

Description

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桥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水运工程中,水闸都会有很多附属设施,如交通桥等,交通桥混凝土浇筑的底部模板大多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围堰填土成陆法、牛腿或预埋件支撑、桩基抱箍支撑系统等方法建造;对于满堂脚手架支撑系统,汛期开闸放水时,势必对支撑结构产生冲击力,影响模板稳定性。
对于水运工程,施工区域大多处于有水环境中,水上施工下部支撑不易搭设,影响施工进度;围堰填土成陆法首先在施工区域采用土体回填的方式形成陆地,围堰占用河道对河道汛期排水影响较大,且成本较高;牛腿或预埋件支撑系统在上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拆除,如果不拆除,影响外观,若拆除,可能会出现结构内部钢筋锈蚀;桩基抱箍支撑系统利用摩擦力通过抱箍传递给桩基,这种方法的摩擦力不易控制,且仅适用于桩基直径较小的情况下。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其用于解决不方便在过水闸桥墩上施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包括上悬吊单元和下悬吊单元,其中,所述上悬吊单元设置于两个相邻设置的桥墩的顶部,其包括承重组件和设置于所述承重组件上的吊挂组件;下悬吊单元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桥墩之间,并通过所述吊挂组件设置于所述承重组件的下方,所述下悬吊单元包括承载梁和设置于所述承载梁上的承托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重组件包括承重支座和安装于所述承重支座上的承重梁;其中,所述承重支座固定于所述桥墩顶端的一侧;所述承重梁的端部放置于所述承重支座的顶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重梁平行设置有不少于2根,各相邻所述承重梁之间的间隔大小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重梁下表面的两端设置有吊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梁与承重梁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承重梁的长度大于相邻所桥墩之间的间距,而相邻所桥墩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承载梁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梁上表面的两端设置有吊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吊挂组件包括吊挂件和连接件,其中,所述吊挂件的上端与所述吊耳相连,其下端连接于所述吊环上;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承载梁上,其上端限位连接于所述承重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多组,沿着所述承重梁及承载梁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托组件包括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其中,所述第一承托板放置于相邻所述承载梁的上表面上,而所述第二承托板铺设于所述第一承托板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承托板平行于所述承载梁的长度方向密集,其密集程度大于所述第一承托板的密集程度,于所述第二承托板的上方形成施工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悬吊单元搭设在相邻的桥墩上,通过设置的吊挂组件将下悬吊单元吊设在两桥墩之间,下悬吊单元构建了施工平台,可用于混凝土桥体的浇筑作业;此方式避免了从桥墩底部建设施工平台,大大降低了过水闸桥墩间的施工难度,节省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的整体结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局部F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S-S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参照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此悬吊施工结构设置在两相邻的桥墩Q之间,此桥墩Q不仅包括过水闸的桥墩,还可以是平原、峡谷、河流或海洋上道路、桥梁所用的桥墩,此悬吊施工结构主要包括上悬吊单元100和下悬吊单元200;其中,上悬吊单元100为此结构整体承重受力的部分;而下悬吊单元200用于构建施工作业的平台。
具体的,结合图1,上悬吊单元100,设置于桥墩Q的顶部,其包括承重组件101和设置于承重组件101上的吊挂组件102;其中,承重组件101架设在相邻桥墩Q的上表面上,将两相邻的桥墩Q相连,但是中部悬空;吊挂组件102吊挂在承重组件101中部悬空的位置,用于吊挂起下悬吊单元200。
下悬吊单元200,设置于相邻桥墩Q之间,并通过吊挂组件102设置于承重组件101的下方,其包括承载梁201和设置于承载梁201上的承托组件202;其中,承载梁201通过吊挂组件102悬吊在承重组件101的下方,与两侧桥墩Q均无接触,其用于承托组件202的铺设,并用于承载施工平台及施工浇筑的建筑体。
结合图2,具体的,承重组件101包括承重支座101a和安装于承重支座101a上的承重梁101b;其中,承重支座101a固定于桥墩Q顶端的一侧;承重梁101b的端部放置于承重支座101a的上表面上。
承重梁101b可以是工字钢、方钢等材料,其平行设置且不少于2根,各相邻承重梁101b之间的间隔大小相同,承重梁101b下表面的两端设置有吊耳101b-1。
其中,承重支座101a固定在桥墩Q顶部表面的连接侧,而承重梁101b长度方向的端部放置或固定安装在承重支座101a顶部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桥墩Q的上表面上,至少需要布置两根平行的承重梁101b,此为一组,而当桥墩Q的宽度较大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每组中承重梁101b的数量,为方便在承重梁101b的下表面安装吊挂件102a,在承重梁101b的下表面焊接有吊耳101b-1。
进一步的,结合图4,承载梁201与承重梁101b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承重梁101b的长度A大于相邻所桥墩Q之间的间距B,而相邻所桥墩Q之间的间距B大于承载梁201的长度C。
承载梁201上表面的两端设置有吊环201a。
承载梁201通过吊挂组件102吊挂在承重梁101b的下方,即承载梁201与承重梁101b一一对应,与吊耳101b-1相对应的,在承载梁201的上表面上焊接有吊环201a,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承重梁101b两端搭放在相邻两桥墩Q上,则其长度A需要大于两桥墩Q之间的间距B,而承载梁201悬空吊挂在两桥墩Q之间,则其长度C小于两桥墩Q之间的间距B。
而本实施例中所说的吊挂组件102包括吊挂件102a和连接件102b,其中,吊挂件102a的上端与吊耳101b-1相连,其下端连接于吊环201a上;连接件102b的下端固定于承载梁201上,其上端限位连接于承重梁101b上,该连接件102b的上端限位连接可以是通过在连接件102b(螺杆)位于承重梁101b的上、下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母,从而实现限位。
连接件102b设置有多组,沿着承重梁101b及承载梁20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具体的,吊挂件102a为吊挂在吊环201a和吊耳101b-1之间的用于起重的机械设备,即通过吊挂件102a吊起承载梁201,并用于控制承重梁101b与承载梁201之间的间距,以符合浇筑桥体所需的厚度;较佳的,吊挂件102a可为建筑中常用的手拉葫芦,连接件102b则为连接在承重梁101b与承载梁201之间的刚性连接部件,其用于保持二者梁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具体的,可为配有紧固螺帽的精轧螺纹钢组合体(如螺杆和螺帽),连接方式可为,精轧螺纹钢杆件的底端焊接或配合固定在承载梁201上,其上端穿过承重梁101b的梁体,紧固螺帽通过垫片螺纹配合在精轧螺纹钢杆件的上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件102b的配合使用过程中,先通过吊挂件102a调节承重梁101b与承载梁201之间的间距,再调节连接件102b上的紧固螺帽,以适配两梁体之间的间距。
承托组件202包括第一承托板202a和第二承托板202b,其中,第一承托板202a垂直放置于相邻承载梁201的上表面上,而第二承托板202b垂直铺设于第一承托板202a的上方。
第二承托板202b平行于承载梁201的长度方向,其密集程度大于所述第一承托板202a的密集程度,于第二承托板202b的上方形成施工平台P。
其中,第一承托板202a铺设在承载梁201的上表面上,具体可以是,其板体长度方向垂直于承载梁201的长度方向放置,形成了第一道承载面,而后在第一承托板202a上铺设第二承托板202b,由于第二承托板202b铺设的更为紧密,此形成的平面可作为施工平台P。
参照图1~5中所示,此悬吊施工结构整体的安装过程为:先在桥墩Q的顶部安装承重支座101a,将承重梁101b通过起重设备悬吊,并放置在两相邻桥墩Q顶部的承重支座101a上,将吊挂件102a挂接在承载梁201上的吊环201a内,再通过起重设备悬吊移动至承重梁101b的下方,并将吊挂件102a的上端挂接在承重梁101b下方的吊耳101b-1内,再进行连接件102b的安装,调节吊挂件102a,使得承重梁101b与承载梁201之间为目标间距,再将连接件102b固定稳妥;而后再进行第一承托板202a的铺设,最后再进行第二承托板202b的铺设。
当需要在施工平台P上进行桥面的浇筑作业时,可在施工平台P上铺设模板,在模板内绑扎钢筋,最后再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即可。
而在混凝土桥面建造完成后,将此悬吊施工结构按安装步骤反向操作即可拆除,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高。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悬吊单元(100)和下悬吊单元(200);
所述上悬吊单元(100)设置于两个相邻设置的桥墩(Q)的顶部,其包括承重组件(101)和设置于所述承重组件(101)上的吊挂组件(102);
所述下悬吊单元(200)设置于两个相邻所述桥墩(Q)之间,并通过所述吊挂组件(102)设置于所述承重组件(101)的下方,所述下悬吊单元(200)包括承载梁(201)和设置于所述承载梁(201)上的承托组件(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组件(101)包括承重支座(101a)和安装于所述承重支座(101a)上的承重梁(101b);其中,所述承重支座(101a)固定于所述桥墩(Q)顶端的一侧;所述承重梁(101b)的端部放置于所述承重支座(101a)的顶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101b)平行设置有不少于2根,各相邻所述承重梁(101b)之间的间隔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101b)下表面的两端设置有吊耳(101b-1)。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201)与承重梁(101b)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所述承重梁(101b)的长度(A)大于相邻所桥墩(Q)之间的间距(B),而相邻所桥墩(Q)之间的间距(B)大于所述承载梁(201)的长度(C)。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201)上表面的两端设置有吊环(201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组件(102)包括吊挂件(102a)和连接件(102b),其中,
所述吊挂件(102a)的上端与所述吊耳(101b-1)相连,其下端连接于所述吊环(201a)上;
所述连接件(102b)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承载梁(201)上,其上端限位连接于所述承重梁(101b)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2b)设置有多组,沿着所述承重梁(101b)及承载梁(20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2、3、6、7或8所述的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件(202)包括第一承托板(202a)和第二承托板(202b),其中,所述第一承托板(202a)放置于相邻所述承载梁(201)的上表面上,而所述第二承托板(202b)铺设于所述第一承托板(202a)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托板(202b)平行于所述承载梁(201)的长度方向排布,其密集程度大于所述第一承托板(202a)的密集程度,于所述第二承托板(202b)的上方形成施工平台(P)。
CN202220748392.XU 2022-04-02 2022-04-02 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 Active CN217149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8392.XU CN217149906U (zh) 2022-04-02 2022-04-02 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8392.XU CN217149906U (zh) 2022-04-02 2022-04-02 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9906U true CN217149906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7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48392.XU Active CN217149906U (zh) 2022-04-02 2022-04-02 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499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39375A1 (en) Diaphragm/ sea retaining wall system
CN108086341B (zh) 装配式可调基础
KR101026014B1 (ko) 수상에서 인양잭을 이용한 교량상판 가설공법
CN109853353A (zh) 一种空间异形拱桥及其修建方法
CN210420745U (zh) 悬挑拓宽结构傍山公路
CN208167489U (zh) 一种独柱墩桥梁的防主梁倾覆装置
CN213145577U (zh) 一种管道临时架空支撑结构
CN217149906U (zh) 用于过水闸桥墩间施工的悬吊施工结构
CN115059026A (zh) 一种过水闸墩顶支撑钢梁反吊现浇桥面板的施工方法
CN215165648U (zh) 一种可以回收的逆作区结构竖向承重装置
CN213805443U (zh) 一种钢结构、框架梁结构、边坡加固结构及加固支护结构
CN111795212B (zh) 一种横跨基坑管线悬吊方法及悬吊结构
CN215165641U (zh) 一种采用三角支撑与拉森钢板桩组合的支护结构
CN211057808U (zh) 一种横跨基坑的管线悬吊保护结构
CN213062058U (zh) 一种用于海域承台的可拆卸底板钢吊箱围堰
Čandrlić et 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aslenica Highway Bridge
CN220652868U (zh) 一种横跨深基坑的电缆支托保护结构
CN220746553U (zh) 一种多用途大跨度悬索桥
CN109235482B (zh) 基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213204202U (zh) 一种板墙分离的预制装配式挡土墙
CN214656284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悬索桥主梁
CN210216121U (zh) 一种m型钢结构桥架
CN217758292U (zh) 冲沟地貌下隧道间的过渡桥
CN219118055U (zh) 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地区的自复位耗能码头
CN216475698U (zh) 装配式钢管束剪力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