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49223U - 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49223U
CN217149223U CN202123265771.8U CN202123265771U CN217149223U CN 217149223 U CN217149223 U CN 217149223U CN 202123265771 U CN202123265771 U CN 202123265771U CN 217149223 U CN217149223 U CN 217149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urnace body
cooling
parallel multi
cooler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657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封力军
李明
李杨
崔晓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Mingfeng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Mingfeng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Mingfeng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Mingfeng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657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49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49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49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炉体,所述炉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冷却箱的内顶部且位于炉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冷却腔,所述冷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所述冷却腔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本实用新型,设置吸热板与转轴,加快炉体热量的散发,并且将冷却液进行旋转,使冷却液更加均匀的受热,提高了该装置的冷却效果,设置喷头与散热板,将冷却腔表面进行降温,避免冷却液的受高温损失,还能够防止冷水直接对炉体表面造成伤害,提高了炉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高炉到了炉役中后期,炉体冷却板、冷却壁破损频繁发生,炉皮开始出现发红现象,炉皮发红时的温度较高,在400°C左右,习惯的处理方法主要依靠水冷,由于炉体的冷却水温度在25~35°C左右,直接使用温差这么大的能源介质对炉皮急冷,造成炉皮的热应力下降,使用几次后炉皮就会发生开裂,对高炉的长寿生产极为不利。
如专利号为CN202465745U中介绍的一种高炉炉体冷却装置,虽然解决了安装不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下列缺陷:
1、炉体在受到冷水进行冷却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这些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这样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2、炉体在受到冷水进行降温时,很容易对炉体的表面造成伤害,这样就会使炉体的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炉体,所述炉体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冷却箱的内顶部且位于炉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冷却腔,所述冷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
所述冷却腔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远离导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冷却箱的侧面设置有搬运把手。
所述冷却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烟孔,所述盖板的内部固定连接的烟气冷却器,所述盖板的内部且位于烟气冷却器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吸风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吸热板远离炉体的一侧延伸至冷却腔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延伸至冷却腔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的外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盖板的内部设置有散烟腔,所述散烟腔与冷却箱通过吸烟孔相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网板,所述吸风机的输出端延伸至盖板的外部,且与隔网板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烟气冷却器的输出端与吸烟孔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冷却箱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靠近冷却箱的一端延伸至冷却腔的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冷却箱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通过设置吸热板与转轴,能够加快炉体热量的散发,并且将冷却液进行旋转,能够使冷却液更加均匀的受热,提高了该装置的冷却效果。
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通过设置喷头与散热板,能够将冷却腔表面进行降温,避免冷却液的受高温损失,还能够防止冷水直接对炉体表面造成伤害,提高了炉体的使用寿命。
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通过设置吸风机与吸烟孔,能够将产生的烟气进行收集排放,并且都烟气进行降温,避免烟气对人体造成伤害,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的侧视图;
图例说明:
1、冷却箱;2、炉体;3、吸热板;4、冷却腔;5、电机;6、转轴;7、叶片;8、散热板;9、水泵;10、导流管;11、引流管;12、喷头;13、连接管;14、盖板;15、吸烟孔;16、烟气冷却器;17、吸风机;18、隔网板;19、进液管;20、搬运把手;21、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包括冷却箱1,冷却箱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液管19,便于添加冷却液,进液管19靠近冷却箱1的一端延伸至冷却腔4的内部,冷却箱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炉体2,炉体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板3,便于将炉体2的热量进行吸收,吸热板3远离炉体2的一侧延伸至冷却腔4的内部,冷却箱1的内顶部且位于炉体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冷却腔4,便于将吸热板3的热量进行冷却,冷却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远离电机5的一端延伸至冷却腔4的内部,转轴6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7,便于将冷却腔4内的冷却液进行搅拌打旋。
通过设置此结构,通过吸热板3将炉体2的热量进行吸收,能够加快炉体2热量的散发,再通过叶片7将冷却腔4内的冷却液进行搅拌、打旋,能够使冷却液更加均匀的受热,提高了该装置的冷却效果。
冷却腔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板8,便于将冷却腔4的表面温度进行吸收,水泵9便于将冷水输送到喷头12内,水泵9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3,连接管13远离水泵9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1的外部,水泵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10,导流管10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引流管11,引流管11远离导流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12,便于将冷水洒向散热板8上。
通过设置此结构,通过散热板8将冷却腔4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再通过喷头12进行洒冷水,能够将冷却腔4表面进行降温,避免冷却液的受高温损失,还能够防止冷水直接对炉体2表面造成伤害,提高了炉体2的使用寿命。
冷却箱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盖板14,盖板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网板18,防止异物进入到冷却箱1内,吸风机17的输出端延伸至盖板14的外部,且与隔网板18相连接,盖板14的内部设置有散烟腔,便于将烟气进行排放,散烟腔与冷却箱1通过吸烟孔15相连通,盖板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烟孔15,盖板14的内部固定连接的烟气冷却器16,对烟气进行降温,烟气冷却器16的输出端与吸烟孔15相连接,盖板14的内部且位于烟气冷却器1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吸风机17,将烟气排放。
通过设置此结构,通过烟气冷却器16能够对烟气进行降温,再通过吸风机17加快烟气的排放,避免烟气对人体造成伤害,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所述冷却箱1的侧面设置有搬运把手20,所述冷却箱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装置21。
通过设置此结构,搬运把手20设置为两个,方便在搬运的时候双手对箱体进行把控,所述支撑装置21设置为4-6个,分别安装于冷却箱1的底部,用于对冷却箱1进行支撑与缓冲,以免搬运等移动对冷却箱1造成的损坏。
工作原理:在对炉体2进行降温时,通过炉体2表面的吸热板3将炉体2的温度进行吸收,此时再启动电机5,通过转轴6带动叶片7进行旋转,此时会将冷却腔4内的冷却液进行搅拌、打旋,此时冷却液对吸热板3进行均匀降温,再将冷水通过连接管13输入到导流管10内,再启动水泵9加快冷水的输送,最后通过喷头12会洒向散热板8上,以此来对冷却腔4进行降温,以此来提高炉体2的降温,此时再启动吸风机17,此时冷水与散热板8产生的烟气会通过吸烟孔15进入到烟气冷却器16内,再通过烟气冷却器16对高温的烟气进行降温,降温完毕后的烟气会通过吸风机17的输出端排出冷却箱1外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包括冷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炉体(2),所述炉体(2)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板(3),所述冷却箱(1)的内顶部且位于炉体(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冷却腔(4),所述冷却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叶片(7);
所述冷却腔(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散热板(8),水泵(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流管(10),所述导流管(10)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引流管(11),所述引流管(11)远离导流管(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12);所述冷却箱(1)的侧面设置有搬运把手(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盖板(14),所述盖板(1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烟孔(15),所述盖板(14)的内部固定连接的烟气冷却器(16),所述盖板(14)的内部且位于烟气冷却器(16)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吸风机(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3)远离炉体(2)的一侧延伸至冷却腔(4)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远离电机(5)的一端延伸至冷却腔(4)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9)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3),所述连接管(13)远离水泵(9)的一端延伸至冷却箱(1)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4)的内部设置有散烟腔,所述散烟腔与冷却箱(1)通过吸烟孔(15)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网板(18),所述吸风机(17)的输出端延伸至盖板(14)的外部,且与隔网板(18)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冷却器(16)的输出端与吸烟孔(15)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液管(19),所述进液管(19)靠近冷却箱(1)的一端延伸至冷却腔(4)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装置(21)。
CN202123265771.8U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 Active CN217149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65771.8U CN217149223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65771.8U CN217149223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49223U true CN217149223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7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65771.8U Active CN217149223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492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49223U (zh) 一种并列式多炉体冷却设备
CN211184638U (zh) 一种散热除尘型自动化电气柜
CN219307932U (zh) 一种工业级混合油生产用分离塔
CN111683504B (zh) 一种机电设备的辅助散热装置
CN216794237U (zh) 一种水平阵列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
CN113492961B (zh) 一种触媒材料的船舶舷外共形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
CN202933651U (zh) 风冷式润滑脂喷丝加工激冷装置
CN211372895U (zh) 一种医用控温仪制冷水箱装置
CN211527151U (zh) 一种具有节水功能的玻璃钢冷却塔
CN210400014U (zh) 一种用于热力高炉的外循环冷却装置
CN117128556A (zh) 一种厨房排烟装置
CN218645860U (zh) 一种锅炉的快速降温结构
CN219624227U (zh) 一种空调机房用的大体量排气装置
CN218735756U (zh) Led驱动电源的散热结构
CN216521760U (zh) 一种采用压缩式热泵的湿烟羽消除系统
CN216203452U (zh) 一种基于热风旋转炉的排烟装置
CN212057932U (zh) 一种保护渣用冷却装置
CN215171066U (zh) 一种除尘风机的内置风冷结构
CN216977643U (zh) 一种离心式高效冷却塔喷溅装置
CN219346189U (zh) 一种设备防护罩
CN216824884U (zh) 氟化工段脱水用冷凝器
CN218525384U (zh) 一种具有防尘隔热功能的高频变压器
CN214377803U (zh) 一种具有废气处理功能的耐高温漆包线冷却装置
CN220206381U (zh)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石墨化加工用石墨化炉
CN213392228U (zh) 一种用于矿井的局部通风降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