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9600U - 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9600U
CN217139600U CN202220891077.2U CN202220891077U CN217139600U CN 217139600 U CN217139600 U CN 217139600U CN 202220891077 U CN202220891077 U CN 202220891077U CN 217139600 U CN217139600 U CN 217139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barrel
cavity
drive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910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天豪
徐康
洪建春
周晓安
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ted Runhu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ted Runhu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ted Runhu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ted Runhu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910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9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9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9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olids By Using Liquids Or Pneumatic Pow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淀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沉淀池的沉淀处理效率和固体浮渣的去除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包括:沉淀桶体,所述沉淀桶体顶部设置有一级沉淀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污水从进料管投放到一级沉淀腔内,圆周转动的沉淀筒,结合震动垫的设置,加快污水在沉淀网的作用下固液分离,下落在二级沉淀腔内二次分离,上方的澄清水从排液管排出,底部的废渣从第一排渣管自然排出;通过利用震动驱动盒圆周转动驱动,提高污水沉淀分离的效率,多级沉淀的效果,提高沉淀分离的质量;通过利用螺旋输送驱动废料排出,提高废料回收的便捷性,实现了一种具有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

Description

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淀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沉淀池是基本而重要的水处理设备,用于污水处理和给水工程中对悬浮颗粒物的阻截分离。这种传统的沉淀池结构,体积庞大,浮渣、固体悬浮物去除效率较低,故而,改善和提高沉淀池的效率,提高固体悬浮物的去除效率,是沉淀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故而,现提出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以提供一种具有沉淀驱动和固体浮渣去除驱动的双驱动沉淀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沉淀池的沉淀处理效率和固体浮渣的去除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包括:
沉淀桶体,所述沉淀桶体顶部设置有一级沉淀腔,底部设置有二级沉淀腔,所述二级沉淀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渣管,所述二级沉淀腔的顶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二级沉淀腔底部设置有第一震动马达;
螺旋输料杆,所述螺旋输料杆设置在一级沉淀腔内,一级沉淀腔的一端设置有进料管,另一端连通有回收桶,所述回收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渣管,所述一级沉淀腔外设置有用于驱动螺旋输料杆转动的马达,以驱动渣料输送至回收桶;
沉淀筒,所述沉淀筒同轴心转动嵌设在一级沉淀腔内,所述沉淀筒上呈环形阵列活动设置有沉淀网,所述沉淀桶体内震动设置有震动垫,所述震动垫与沉淀网相抵,以驱动液体分离至二级沉淀腔内。
优选的,所述沉淀桶体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震动马达,所述第二震动马达的输出端活动贯穿至沉淀桶体内,且与震动垫连接。
优选的,所述沉淀筒的外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定位齿,所述沉淀桶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齿辊,所述齿辊与定位齿啮合传动,以驱动沉淀筒转动,所述沉淀桶体外安装有用于驱动齿辊转动的马达。
优选的,所述沉淀桶体内嵌设安装有第一固定桶和第二固定桶,所述沉淀筒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轴承活动套设在第一固定桶和第二固定桶上,所述一级沉淀腔为第一固定桶内壁、沉淀筒内壁和第二固定桶的内壁形成的腔体,所述回收桶与第二固定桶的延伸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料管与第一固定桶连通,所述螺旋输料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桶的内壁,以及回收桶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螺旋输料杆上的螺旋叶片大小与一级沉淀腔的内径对应配合。
优选的,所述沉淀网的边周分别安装有限位板,所述沉淀筒上开设有用于沉淀网活动的孔,孔的内壁开设有配合限位板径向移动的活动槽,活动槽的厚度大于限位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污水从进料管投放到一级沉淀腔内,圆周转动的沉淀筒,结合震动垫的设置,加快污水在沉淀网的作用下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从第二排渣管排出,下落在二级沉淀腔内的废水,在第一震动马达的震动下,自然沉淀,使得上方的澄清水从排液管排出,底部的废渣从第一排渣管自然排出;通过利用震动驱动盒圆周转动驱动,提高污水沉淀分离的效率,多级沉淀的效果,可以提高沉淀分离的质量;通过利用螺旋输送驱动废料排出,提高废料回收的便捷性,实现了一种具有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螺旋输料杆上的螺旋叶片大小与一级沉淀腔的内径对应配合,第一固定桶和第二固定桶的内径分别与沉淀筒的内径不同,故而对应的螺旋叶片的大小也不同,降低固体废料遗留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沉淀池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沉淀筒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3为第一固定桶、沉淀筒和第二固定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淀桶体;2、二级沉淀腔;3、一级沉淀腔;4、第一固定桶;5、沉淀筒;6、第二固定桶;7、回收桶;8、螺旋输料杆;9、沉淀网;10、进料管;11、第一排渣管;12、排液管;13、第二排渣管;14、第一震动马达;15、第二震动马达;16、震动垫;17、齿辊;18、活动槽;19、限位板;20、定位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包括:
沉淀桶体1,沉淀桶体1顶部设置有一级沉淀腔3,底部设置有二级沉淀腔2,二级沉淀腔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渣管11,二级沉淀腔2的顶部设置有排液管12,二级沉淀腔2底部设置有第一震动马达14;
螺旋输料杆8,螺旋输料杆8设置在一级沉淀腔3内,一级沉淀腔3的一端设置有进料管10,另一端连通有回收桶7,回收桶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渣管13,一级沉淀腔3外设置有用于驱动螺旋输料杆8转动的马达,以驱动渣料输送至回收桶7;
沉淀筒5,沉淀筒5同轴心转动嵌设在一级沉淀腔3内,沉淀筒5上呈环形阵列活动设置有沉淀网9,沉淀桶体1内震动设置有震动垫16,震动垫16与沉淀网9相抵,以驱动液体分离至二级沉淀腔2内;
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通过将污水从进料管10投放到一级沉淀腔3内,圆周转动的沉淀筒5,使得其内部的污水在不动的螺旋输料杆8的撞击下进行自动搅拌,结合震动垫16的设置,加快污水在沉淀网9的作用下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随着螺旋输料杆8的输送,回收到回收桶7内,并从第二排渣管13排出,下落在二级沉淀腔2内的废水,在第一震动马达14的震动下,自然沉淀,使得上方的澄清水从排液管12排出,底部的废渣从第一排渣管11自然排出;通过利用震动驱动盒圆周转动驱动,提高污水沉淀分离的效率,多级沉淀的效果,可以提高沉淀分离的质量;通过利用螺旋输送驱动废料排出,提高废料回收的便捷性,实现了一种具有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
进一步,沉淀桶体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震动马达15,第二震动马达15的输出端活动贯穿至沉淀桶体1内,且与震动垫16连接,具体的,第二震动马达15对震动垫16进行震动驱动。
进一步,沉淀筒5的外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定位齿20,沉淀桶体1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齿辊17,齿辊17与定位齿20啮合传动,以驱动沉淀筒5转动,沉淀桶体1外安装有用于驱动齿辊17转动的马达,具体的,齿辊17与定位齿20啮合,以驱动沉淀筒5的圆周转动。
进一步,沉淀桶体1内嵌设安装有第一固定桶4和第二固定桶6,沉淀筒5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轴承活动套设在第一固定桶4和第二固定桶6上,一级沉淀腔3为第一固定桶4内壁、沉淀筒5内壁和第二固定桶6的内壁形成的腔体,回收桶7与第二固定桶6的延伸端连通,具体的,沉淀筒5、第一固定桶4和第二固定桶6轴心线共线,且轴心线可以倾斜设置,或者水平设置。
进一步,进料管10与第一固定桶4连通,螺旋输料杆8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桶4的内壁,以及回收桶7的内壁活动连接,螺旋输料杆8上的螺旋叶片大小与一级沉淀腔3的内径对应配合,具体的,第一固定桶4和第二固定桶6的内径分别与沉淀筒5的内径不同,故而对应的螺旋叶片的大小也不同,降低固体废料遗留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沉淀网9的边周分别安装有限位板19,沉淀筒5上开设有用于沉淀网9活动的孔,孔的内壁开设有配合限位板19径向移动的活动槽18,活动槽18的厚度大于限位板19的厚度,具体的,沉淀筒5在圆周转动的过程中,震动垫16驱动沉淀网9在沉淀筒5壁上震动,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污水的固液分离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桶体(1),所述沉淀桶体(1)顶部设置有一级沉淀腔(3),底部设置有二级沉淀腔(2),所述二级沉淀腔(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渣管(11),所述二级沉淀腔(2)的顶部设置有排液管(12),所述二级沉淀腔(2)底部设置有第一震动马达(14);
螺旋输料杆(8),所述螺旋输料杆(8)设置在一级沉淀腔(3)内,一级沉淀腔(3)的一端设置有进料管(10),另一端连通有回收桶(7),所述回收桶(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渣管(13),所述一级沉淀腔(3)外设置有用于驱动螺旋输料杆(8)转动的马达,以驱动渣料输送至回收桶(7);
沉淀筒(5),所述沉淀筒(5)同轴心转动嵌设在一级沉淀腔(3)内,所述沉淀筒(5)上呈环形阵列活动设置有沉淀网(9),所述沉淀桶体(1)内震动设置有震动垫(16),所述震动垫(16)与沉淀网(9)相抵,以驱动液体分离至二级沉淀腔(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桶体(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震动马达(15),所述第二震动马达(15)的输出端活动贯穿至沉淀桶体(1)内,且与震动垫(1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筒(5)的外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定位齿(20),所述沉淀桶体(1)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齿辊(17),所述齿辊(17)与定位齿(20)啮合传动,以驱动沉淀筒(5)转动,所述沉淀桶体(1)外安装有用于驱动齿辊(17)转动的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桶体(1)内嵌设安装有第一固定桶(4)和第二固定桶(6),所述沉淀筒(5)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轴承活动套设在第一固定桶(4)和第二固定桶(6)上,所述一级沉淀腔(3)为第一固定桶(4)内壁、沉淀筒(5)内壁和第二固定桶(6)的内壁形成的腔体,所述回收桶(7)与第二固定桶(6)的延伸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10)与第一固定桶(4)连通,所述螺旋输料杆(8)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桶(4)的内壁,以及回收桶(7)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螺旋输料杆(8)上的螺旋叶片大小与一级沉淀腔(3)的内径对应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网(9)的边周分别安装有限位板(19),所述沉淀筒(5)上开设有用于沉淀网(9)活动的孔,孔的内壁开设有配合限位板(19)径向移动的活动槽(18),活动槽(18)的厚度大于限位板(19)的厚度。
CN202220891077.2U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 Active CN217139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1077.2U CN217139600U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1077.2U CN217139600U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9600U true CN217139600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62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91077.2U Active CN217139600U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9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8265B (zh) 一种固液分离装置
CN112870808A (zh) 一种污水污泥环保回收装置
CN112473228A (zh) 一种固液分离装置
CN217139600U (zh) 一种双驱动固体接触沉淀池
CN103817019A (zh) 一种新型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
CN204824574U (zh) 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
CN1108878C (zh) 水平滚筒式离心分离器的回转滚筒的清洗方法
CN201823612U (zh) 一种卧螺离心机的拦液板改良结构
CN203711163U (zh) 一种新型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
CN2766962Y (zh) 层流卧螺式离心机
CN111233182B (zh) 一种基于固化原理的重金属废渣处理装置
CN210048571U (zh) 一种工业废水过滤装置
CN210409771U (zh) 一种制砂废水处理装置
CN203095876U (zh) 一种适用于石灰乳液除渣的装置
CN112607985A (zh) 一种节能型污泥除杂脱水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1703970A (zh) 卧式离心机排渣口的除渣装置
CN201614349U (zh) 连续式石灰乳化机
CN212018211U (zh) 一种用于旋挖钻孔泥浆分离的设备
CN214344854U (zh) 一种沼液沼渣分离装置
CN212821433U (zh) 一种发酵原料清洗系统
CN220425869U (zh) 多级式环保砖原料筛分筒
CN218089216U (zh) 一种絮凝沉淀装置
CN216639147U (zh) 一种高效稳定去除沼液悬浮物的工艺系统
CN219429817U (zh) 一种活性污泥的处理净化一体设备
CN213823685U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的污水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