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8518U - 一种医用褥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褥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8518U
CN217138518U CN202220277175.7U CN202220277175U CN217138518U CN 217138518 U CN217138518 U CN 217138518U CN 202220277175 U CN202220277175 U CN 202220277175U CN 217138518 U CN217138518 U CN 217138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tress
support layer
rope
bed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771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洁玮
郑美霞
陈志刚
张炜
安占军
曹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2771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38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8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8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医用褥垫,包括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连接结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通过能够弯曲的连接结构连接;褥垫还包括一对第一固定装置,两个第一固定装置分设在第二结构的两侧;每个第一固定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和不可拉伸的第一绳体,第一绳体与床体的头部连接,驱动单元带动第一绳体运动,以带动第二结构直线移动,第一结构的与床体的头部连接的一侧呈弧形且背离床板向上弯曲,以在第一结构受到墙体和/或床体护栏阻挡时相对第二结构向上翻折。本申请通过设置包括驱动单元和第一绳体的第一固定装置,驱动单元带动连接于病床的第一绳体运动,使得第一结构相对第二结构翻折,帮助病人能够在直板床上靠坐,提升了病人治疗、休息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褥垫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褥垫。
背景技术
病床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种设施,其直接影响着病人的住院质量,其中,放置于病床的床板以及床单之间的褥垫对病人的住院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心脑血管病老年患者,部分患者存在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如改变姿势,需要家属或医护人员辅助改变体位,增加了护理难度和负担;另外长期卧床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易产生褥疮等并发症及心理不适等。目前医院所使用的医用褥垫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医用褥垫。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褥垫,所述褥垫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能够弯曲;
所述褥垫还包括一对第一固定装置,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分设在所述第二结构的两侧;
每个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和第一绳体,所述第一绳体与床体的头部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带动所述第一绳体运动,以带动所述本体移动,所述驱动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绳体在预设位置锁紧,所述第一结构远离所述第二结构的一侧呈弧形且背离床板向上弯曲,以在所述第一结构受到墙体和/或床体护栏的阻挡时,所述第一结构相对所述第二结构向上翻折。
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层和与所述第一支撑层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层;
所述第一支撑层设置在所述褥垫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层包括柔性材料;
所述第二支撑层设置在所述褥垫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层包括刚性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固定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层上的床单。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设置在所述褥垫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区域能够弯曲。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设置在所述褥垫的下表面;
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区域具有弹性。
可选地,所述褥垫还包括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绳体,所述第二绳体具有弹性,所述第二绳体设置有两个;
所述第二绳体的一端与所述床体的尾部连接,所述第二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结构还包括安装架和支撑垫,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支撑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所述支撑垫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垫并排设置。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呈T型,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上设置有安装单元;
所述支撑垫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上设置有配合单元;
其中,所述安装单元和所述配合单元卡接连接,以将所述安装架和所述支撑垫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垫包括第三支撑层和与所述第三支撑层固定连接的第四支撑层;
所述第三支撑层设置在所述褥垫的上表面,所述第三支撑层包括弹性材料;
所述第四支撑层设置在所述褥垫的下表面,所述第四支撑层包括刚性材料。
可选地,所述第四支撑层上设置有多个磁铁,所述磁铁与外部支撑结构磁吸连接,所述外部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病人的下肢。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设置包括驱动单元和第一绳体的第一固定装置,驱动单元带动连接于病床的第一绳体运动,使得第一结构相对第二结构翻折,帮助病人能够在直板床上靠坐,提升了病人治疗、休息的舒适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医用褥垫的平铺状态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医用褥垫的平铺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医用褥垫的翻折状态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医用褥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病床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种设施,其直接影响着病人的住院质量,其中,放置于病床的床板以及床单之间的褥垫对病人的住院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医院所使用的医用褥垫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尤其是心脑血管病老年患者,部分患者存在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如改变姿势,需要家属或医护人员辅助改变体位,增加了护理难度和负担;另外长期卧床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易产生褥疮等并发症及心理不适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医用褥垫,褥垫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连接结构,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能够弯曲,以使得第一结构相对第二结构翻折预设角度;褥垫还包括一对第一固定装置,两个第一固定装置分设在第二结构的两侧;每个第一固定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和第一绳体,第一绳体与床体的靠近头部的一侧连接,驱动单元带动第一绳体运动,以带动第二结构直线移动,使得第一结构相对第二结构翻折。本申请通过设置包括驱动单元和第一绳体的第一固定装置,驱动单元带动连接于病床的第一绳体运动,使得第一结构相对第二结构翻折,帮助病人能够在直板床上靠坐,提升了病人治疗、休息的舒适度。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用褥垫,如图1至图3所示,图1 和图2为医用褥垫的平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医用褥垫的翻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3,褥垫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结构1、第二结构2和连接结构3,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通过连接结构3连接,连接结构3能够弯曲,以使得第一结构1 相对第二结构2翻折预设角度;褥垫还包括一对第一固定装置21,两个第一固定装置21 分设在第二结构2的两侧;第一固定装置21包括驱动单元211和第一绳体212,其中,第一绳体212具有不可延伸性,或者可延伸性很小,可以使用比如麻绳、尼龙绳等,以确保在缩短第一绳体212的长度时,第一绳体212不会伸长。第一绳体212与床体的头部的一侧连接,驱动单元211带动第一绳体212运动,以带动第二结构2直线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结构1运动,其中,第一结构1远离第二结构2的一侧呈弧形且背离床板向上弯曲,使得第一结构1受到墙体或床体护栏阻挡时能够向上翻折。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装置 21,且第一固定装置21包括驱动单元211和第一绳体212,通过驱动单元211带动连接于病床的第一绳体212运动,从而带动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运动,其中,第一结构1 远离第二结构2的一侧呈弧形且背离床板向上弯曲,使得第一结构1受到墙体或床体护栏阻挡时能够向上翻折,进而病人能够将身体靠在第一结构1上,实现了病人能够在直板床上靠坐的效果,提升了病人的治疗和休息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小第一结构1翻折时的阻力,可以在病床床头处设置辊轴,将第一结构1翻折时由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提升使用稳定性。
如图1所示,褥垫在平铺使用状态下,病人的头部放置于第一结构1上,病人的部分身体放置于第一结构1上,病人的另一部分身体放置于第二结构2上。当病人长时间平躺而感觉不适时,参照图1和图3,病人或医护人员通过控制器(未示出)控制第一固定装置21的驱动单元211工作,驱动单元211能够带动第一绳体212沿第一方向(图2中所示X方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绳体212与床体的靠近病人头部的一侧连接,驱动单元211带动第一绳体212沿第一方向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二结构2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病床运动,其中,连接结构3能够弯曲,使得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能够相对翻折预设角度,进而第一结构1能够将病人的头部和部分身体支撑,缓解病人长期平躺的不适感,还可以解决卧床病人用餐时需要坐起的需求。预设角度比如可以是30°、45°、 60°、90°等,预设角度还可以其他角度,根据病人的舒适度选择设置。
参照图4,图4示出了第一固定装置2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一固定装置21的驱动单元211包括相对设置的滚轮,滚轮与第一绳体212接触,通过滚轮的转动,能够实现第一绳体212的运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接触的稳定性,可以将驱动单元211的滚轮改设成齿轮结构,并将第一绳体212的部分结构改置成齿条结构,也能够实现驱动单元 211输出的转矩能够转换为第一绳体212的直线运动。
参照图5,图5示出了第一固定装置21的另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一绳体212的端部与驱动单元211固定连接,且第一绳体212的部分结构绕接在驱动单元211上,驱动单元211转动时,实现第一绳体212的更多结构绕接在驱动单元211上,实现驱动单元 211输出的转矩能够转换为第二结构2的直线运动,进而实现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翻折,使得第一结构1支撑病人实现靠坐姿势。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单元211带动第一绳体212运动并停止后,驱动单元211会进行自锁以将褥垫固定,从而避免第一结构1受到病人压力时恢复平铺状态,例如可以选用内置有蜗轮蜗杆的驱动单元211。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医用褥垫,褥垫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结构1、第二结构2和连接结构3,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通过连接结构3连接,连接结构3能够弯曲,使得第一结构1相对第二结构2翻折预设角度。其中,参照图1 和图6,第一结构1包括第一支撑层11和与第一支撑层11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层12。第一支撑层11设置在褥垫的上表面,第二支撑层12设置在褥垫的下表面。参照图6,第一支撑层11包括柔性材料,柔性材料比如可以是海绵,通过将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支撑层 11设置在褥垫的上表面,避免了病人躺在硬直的板子上,提升了病人的体验。参照图6,第二支撑层12包括刚性材料,柔性材料比如可以是合金、合成纤维,通过将刚性材料制成的第二支撑层12设置在褥垫的下表面,提升了褥垫处于翻折状态时,第一结构1具有足够的强度,提升了褥垫的翻折使用体验。
其中,参照图1和图2,褥垫的第一结构1上还设置有夹持装置13,夹持装置13用于固定放置在褥垫上表面的床单。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夹持装置13包括第一夹持装置131和第二夹持装置132,其中,第一夹持装置131设置在第一结构1远离第二结构 2的一端,第一夹持装置131用于固定床单靠近头部的一端,用于褥垫翻折状态时固定床单,防止床单脱落,影响病人的体验,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其中,参照图1和图2,第二夹持装置132设置在第一结构1的靠近第二结构2的一端,第二夹持装置132用于固定床单的弯折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褥垫翻折状态时,病人的下半部分身体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力,若仅设置第一夹持装置131,当病人靠坐时,病人的部分身体部位(比如臀部) 带动床单沿第一方向滑动,以致于第一结构1由翻折状态切换至平铺状态时床单褶皱不平整,影响病人的舒适度,通过在第一结构1的靠近第二结构2的一端设置第二夹持装置 132,使得床单的弯折位置得到固定,床单不再滑动,第一结构1由翻折状态切换至平铺状态时床单平整,提升了病人的舒适度。夹持装置13比如可以是设置有扭力弹簧的夹子。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医用褥垫,褥垫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结构1、第二结构2和连接结构3,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通过连接结构3连接,连接结构3能够弯曲,使得第一结构1相对第二结构2翻折预设角度。其中,参照图1 和图6,连接结构3包括第一连接区域31,第一连接区域31设置在褥垫的上表面,第一连接区域31与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连接,且第一连接区域31能够弯折。通过在褥垫的上表面设置能够弯折的第一连接区域31,保证了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平铺状态下有效支撑床单,避免了床单的塌陷,还保证了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相对翻折时连接处更加平滑。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连接区域31未设置在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的上表面,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平铺状态下床单存在凹陷,导致病人平躺时存在不舒适的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区域31还可以采用合页、铰链等结构。
其中,参照图1和图6,连接结构3还包括第二连接区域32,第二连接区域32设置在褥垫的下表面,第二连接区域32与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连接,且第二连接区域32 能够弹性拉伸。一方面,通过在褥垫的下表面设置能够弹性拉伸的第二连接区域32,缩减了第一连接区域31的厚度,避免了长期使用导致第一连接区域31产生凸起的折痕。另一方面,参照图6,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平铺状态下,第二连接区域32处于松弛状态,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翻折状态下,第二连接区域32处于拉伸状态,当第一结构 1和第二结构2由翻折状态切换至平铺状态时,第二连接区域32能够提供复原的回复力,同时第二连接区域32还对第一连接区域31具有支撑作用,提升连接结构3的强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医用褥垫,褥垫包括第一结构1、第二结构2和连接结构3,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通过连接结构3连接,连接结构3能够弯曲,使得第一结构1相对第二结构2翻折预设角度。其中,褥垫还包括第二固定装置 22,第二固定装置22与第二结构2连接,第二固定装置22包括可弹性拉伸的第二绳体 221,第二绳体221至少设置有两个,且第二绳体221与病床的远离头部的一侧连接。参照图1和图2,第二绳体221设置在第二结构2的远离第一结构1的一侧,且用于与病床固定连接的第二绳体221为可拉伸的。一方面,第二固定装置22的第二绳体221分别与病床左右两侧的安装结构连接,能够在与第二方向(图2中所示Y方向)上限制褥垫偏移,还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拉直褥垫,避免了褥垫的褶皱;另一方面,第二固定装置22用于褥垫由翻折状态切换至平铺状态时提供沿第一方向的回复力。
参照图1至图3,第二固定装置22与第一固定装置21配合工作的原理如下:第一固定装置21带动第二结构2沿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时,第二固定装置22的第二绳体221 逐渐拉伸,且两个不同的第二绳体221长度拉长并形成的夹角逐渐变小,两个不同的第二绳体221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合力作用于第二结构2,当病人不再靠坐姿势时,第一固定装置21的驱动单元211带动第一绳体212恢复初始位置,进而第二绳体221带动第二结构 2沿第一方向直线运动,直至第一结构1平铺,实现了褥垫的复位自动化。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医用褥垫,褥垫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结构1、第二结构2和连接结构3,第一结构1和第二结构2通过连接结构3连接,连接结构3能够弯曲,使得第一结构1相对第二结构2翻折预设角度。其中,褥垫的第二结构2还包括安装架23和支撑垫24,安装架23与连接结构3连接,支撑垫24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架23,支撑垫24至少设置有两个。
其中,参照图1和图2,安装架23呈T型,包括第一安装结构231和第二安装结构232,第一安装结构231与第二安装结构232相互垂直,具体的,第一安装结构23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安装结构23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安装结构231远离第二安装结构 232的一侧与连接结构3连接,第一安装结构231靠近第二安装结构23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安装单元233,第二安装结构232的左右两侧(图2中所示Y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单元233,安装架23上的安装单元233能够与支撑垫24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上的配合单元243 (参照图7)卡接连接,以限制支撑垫2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进而将安装架23和支撑垫 24可拆卸的安装。
其中,通过将安装架23设置成T型,并在安装架23的左右两侧设置支撑垫24,实现了不需要病人下床即可更换褥垫的效果。参照图2,具体的,当更换位于上方(图2中所示Y方向)的支撑垫24时,将病人翻身移动至下方的支撑垫24,医护人员取出上方的支撑垫24并更换,随后重复前述方法更换下方的支撑垫24,适用于下床不便的病人。
其中,参照图1,支撑垫24包括第三支撑层241和与第三支撑层241固定连接的第四支撑层242,第三支撑层241设置在褥垫的上表面,第三支撑层241包括弹性材料,弹性材料比如可以是海绵,第四支撑层242设置在褥垫的下表面,第四支撑层242包括刚性材料,刚性材料比如是合金、合成纤维。第三支撑层241用于给病人提供舒适的支撑效果,第四支撑层242用于加强褥垫的强度。
其中,参照图7,支撑垫24的第四支撑层242上还设置有多个磁铁2421,磁铁2421能够与外部支撑结构磁吸连接。具体的,当病人的腿部需要支撑时,外部支撑结构磁吸连接在第四支撑层242对应的磁铁2421上,当病人靠坐时,可以将外部支撑结构放置在用户的臀部位置,以防止病人靠坐时发生滑动。可以理解的是,外部支撑结构的形状需要根据病人的需求选择使用,其主要用于病人的某些身体部位需要调整姿势时起到辅助支撑的效果,提升病人的舒适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医用褥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结构、第二结构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能够弯曲;
所述褥垫还包括一对第一固定装置,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分设在所述第二结构的两侧;
每个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和第一绳体,所述第一绳体与床体的头部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带动所述第一绳体运动,以带动所述本体移动,所述驱动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绳体在预设位置锁紧,所述第一结构远离所述第二结构的一侧呈弧形且背离床板向上弯曲,以在所述第一结构受到墙体和/或床体护栏的阻挡时,所述第一结构相对所述第二结构向上翻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褥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层和与所述第一支撑层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层;
所述第一支撑层设置在所述褥垫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层包括柔性材料;
所述第二支撑层设置在所述褥垫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支撑层包括刚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褥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包括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固定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层上的床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褥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设置在所述褥垫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区域能够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褥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区域设置在所述褥垫的下表面;
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与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区域具有弹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医用褥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还包括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二绳体,所述第二绳体具有弹性,所述第二绳体设置有两个;
所述第二绳体的一端与所述床体的尾部连接,所述第二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褥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还包括安装架和支撑垫,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支撑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
所述支撑垫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垫并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褥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呈T型,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上设置有安装单元;
所述支撑垫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上设置有配合单元;
其中,所述安装单元和所述配合单元卡接连接,以将所述安装架和所述支撑垫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褥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包括第三支撑层和与所述第三支撑层固定连接的第四支撑层;
所述第三支撑层设置在所述褥垫的上表面,所述第三支撑层包括弹性材料;
所述第四支撑层设置在所述褥垫的下表面,所述第四支撑层包括刚性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用褥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层上设置有多个磁铁,所述磁铁与外部支撑结构磁吸连接,所述外部支撑结构用于支撑病人的下肢。
CN202220277175.7U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医用褥垫 Active CN217138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77175.7U CN217138518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医用褥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77175.7U CN217138518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医用褥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8518U true CN217138518U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91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77175.7U Active CN217138518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医用褥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38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21349B1 (ko) 분할된 등받이부의 각도 조절이 가능한 환자용 침대
AT513357B1 (de) Auflagevorrichtung für Liege- oder Sitzeinrichtungen
US8713729B2 (en)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supporting a user
JP3752479B2 (ja) 整体治療の前後において使用する整体治療用補助具
JP5770101B2 (ja) 介護ベッド
JPH02305556A (ja) 支持表面およびこれを組入れた家具製品
KR102063145B1 (ko) 욕창 방지 장치
CN108158280B (zh) 一种能五段式调整躺卧角度的人体工学床垫
CN217138518U (zh) 一种医用褥垫
TWI691323B (zh) 床體結構
JP2005530530A (ja) マッサージユニット付き家具
CA2756079A1 (en) Bed with linen changing means
US4730356A (en) Bed having adjustable tension control
CN214806177U (zh) 一种偏瘫患者康复用护理床
CN214858877U (zh) Icu康复锻炼椅
CN112451291A (zh) 一种骨科病床护理支架
CN213283917U (zh) 一种护理床靠背结构
KR200388489Y1 (ko) 다단 절곡구조를 갖는 환자용 침대의 매트리스
CN213911165U (zh) 一种诊疗床
CN221012560U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节倾斜度的睡眠工作椅
CN212235047U (zh) 一种适用于老年人功能护理床垫
JP2016163692A (ja) 前傾端座位補助機能付サイドレール
CN211095109U (zh) 一种医用精神科护理四肢约束装置
CN216258194U (zh) 一种可变换式疼痛科护理专用靠椅
TWM558007U (zh) 能五段式調整躺臥角度的人體工學床墊及其扶手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