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34713U - 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34713U
CN217134713U CN202123235467.9U CN202123235467U CN217134713U CN 217134713 U CN217134713 U CN 217134713U CN 202123235467 U CN202123235467 U CN 202123235467U CN 217134713 U CN217134713 U CN 217134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side plate
printed circuit
circuit board
positioning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54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贤昌
张君玮
范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34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347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连接一第一印刷电路板与一第二印刷电路板,其包含一第一电极与一本体。第一电极包含一第一连接端与一第三连接端,第三连接端能够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一连接端能够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包含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与复数隔板。多个隔板设置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以形成复数框体。第一电极穿透多个框体,且第一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分别地突出于本体。多个框体为篓空状且多个框体的侧缘处形成导流斜面。第一侧板形成一第一固定件与第二侧板形成一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错位设置。

Description

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中,多个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可以透过连接器进行连接;然而,多个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距离过长时,例如超过1.5公分以上,结构较为脆弱,连接器有可能在组装的过程中,损坏连接器甚至印刷电路板。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以解决传统特别是多个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距离过长的情况下所造成的问题或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用以在相隔距离较长的至少二个印刷电路板之间进行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根据上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提供气流导流斜面,以减少空气撞击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所产生的空气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根据上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提供支柱插入印刷电路板,以在限位与引导之后顺利地将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装至印刷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目的是根据上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重心设计于固定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目的是根据上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提供以错位(或对角线)的方式设置固定件以将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目的是根据上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是在连接器的侧板设置肋体,以供稳固地设置于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目的是提供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是拆分为公头与母座,通过公头与母座组合成超长间距用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目的是根据上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母座在印刷电路板上提供浮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目的是根据上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是在公头与母座提供不对称形体的定位柱与定位槽的结构,以避免公头发生误插入母座的状况,让多个印刷电路板能够顺利地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目的是根据上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母座提供单边或是双边的电极,供电性连接来自于公端的单边或是双边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母座提供具有不对称形体的定位槽的结构,用以供印刷电路板直接地插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能够连接一第一印刷电路板与一第二印刷电路板。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电极与一本体。第一电极包含一第一连接端与一第三连接端。第三连接端能够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一连接端能够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本体包含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与复数隔板。多个隔板设置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以形成复数框体。第一电极穿透多个框体,且第一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分别地突出于本体。其中,多个框体是为篓空状且多个框体的侧缘处形成导流斜面。第一侧板形成一第一固定件与第二侧板形成一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是错位设置。
较佳的是,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形状分别地为T型,所述T型具有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具有所述第二宽度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
较佳的是,更包含复数固定片,所述复数固定片分别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
较佳的是,更包含复数支柱,其分别地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
较佳的是,其中所述导流斜面为复数个,所述第一侧板的侧缘处的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中央处的第三厚度具有第一厚度差,以及所述第二侧板的侧缘处的第二厚度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中央处的第四厚度具有第二厚度差,复数个所述导流斜面形成在所述侧缘处与所述中央处之间。
较佳的是,其中所述本体由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所组成,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各占所述本体的50%,所述本体的重心落在所述第二本体,其中所述第二本体是位于具有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所述本体。
较佳的是,更包含第一肋体与第二肋体,所述第一肋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且所述第二肋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以供设置于外部的包装盒内,且所述第一肋体与所述第二肋体限位于所述包装盒。
较佳的是,其中所述第二固定件更形成防呆板体,以供设置于形成具有干涉部的所述包装盒。
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能够连接一第一印刷电路板与一第二印刷电路板。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一公头与一母座。第一电极包含一第一连接端与一第三连接端。第三连接端能够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第二电极包含一第二连接端与一第四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能够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公头更包含本体。本体包含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一插入端、复数隔板、一第一定位柱与一第二定位柱。插入端设置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位于本体的一端与多个隔板设置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以形成复数框体。第一电极穿透多个框体,且第三连接端突出于本体与第一连接端是设置于插入端的一面。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设置在插入端的二侧边且突出于插入端。其中,第一侧板形成一第一固定件与第二侧板形成一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错位设置。又,第一定位柱的形体与第二定位柱的形体为不对称。母座连接公头。母座更包含一座体与一插槽件。座体形成一容置空间。座体设置于第二印刷电路板。插槽件透过第二电极浮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插槽件形成一插槽、一第一定位槽与一第二定位槽。插槽设置在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之间。插槽设置第四连接端且插槽对应插入端设置以连接插入端。第一定位槽对应第一定位柱设置与第二定位槽对应第二定位柱设置,且第一定位槽的形体对应第一定位柱的形体设置与第二定位槽的形体对应第二定位柱的形体设置。其中,公头借由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槽连接母座,使得位于插入端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第四连接端,能够让第一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
较佳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尺寸,以及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尺寸。
较佳的是,其中所述插槽件更形成凸块与所述插入端形成缺口,所述凸块对应所述缺口设置,以引导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插槽。
较佳的是,更包含第二固定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以供将所述公头固定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
较佳的是,更包含复数支柱,其形成于所述本体且突出于所述本体,以供插入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固定孔。
较佳的是,更包含第三固定片,其供将所述座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
较佳的是,更包含第四电极,其具有第六连接端与第八连接端,所述第六连接端供连接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与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能够连接一第一印刷电路板与一第二印刷电路板。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包含一第一电极、一第二电极、一公端与一母座。第一电极包含一第一连接端与一第三连接端。第三连接端能够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第二电极包含一第二连接端与一第四连接端。第二连接端能够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公头连接母座,其更包含本体。本体包含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一插入端、复数隔板、一第一定位柱与一第二定位柱。插入端设置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且位于本体的一端与多个隔板设置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以形成复数框体。第一电极穿透多个框体,且第三连接端突出于本体与第一连接端设置于插入端的一面。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设置在插入端的二侧边且突出于插入端。其中,第一侧板形成一第一固定件与第二侧板形成一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错位设置。又,第一定位柱的形体与第二定位柱的形体为不对称。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母座,其更包含一座体与一插槽件。座体形成一容置空间。座体设置于第二印刷电路板。插槽件透过第二电极浮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插槽件形成一插槽、一第一定位槽与一第二定位槽。插槽设置在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之间。插槽设置第四连接端且插槽对应插入端设置以连接插入端。第一定位槽对应第一定位柱设置与第二定位槽对应第二定位柱设置,且第一定位槽的形体对应第一定位柱的形体设置与第二定位槽的形体对应第二定位柱的形体设置。其中,公头通过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槽连接母座,使得位于插入端的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第四连接端,能够让第一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
较佳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直接地插入所述插槽,使得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
相较于传统的连接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能够提供例如二个印刷电路板之间距离长于1.5公分以上(例如4公分)的连接,以实现例如排针(Pin header)的功效。再者,于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可以是一个组件或是多个组件所组成,在多个组件的实施态样中,可以区分为公头与母座。于又另一实施例中,母座还可以单独提供印刷电路板插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的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3(b)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的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4(a)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的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b)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的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5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设置于包装盒的设置立体图。
图7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6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设置于包装盒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9(a)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8的公头的前视图。
图9(b)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8的公头的后视图。
图10(a)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9(a)与图9(b)的公头的仰视图。
图10(b)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9(a)与图9(b)的公头的俯视图。
图11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8的母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8的母座的俯视图。
图13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2的母座的另一实施例。
符号说明:
2…包装盒
22…容置槽
221…干涉部
4…第一印刷电路板
42…第一固定孔
6…第二印刷电路板
10、10’、10”…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
12…第一电极
122…第一连接端
124…第三连接端
14…本体
141’…第一端
141”…第二端
142…第一侧板
142’…第一本体
142”…第二本体
144…第二侧板
146…隔板
148…第一固定件
1410…第二固定件
1411…防呆板体
1412…导流斜面
1414…第一肋体
1416…第二肋体
16…支柱
18…固定片
18’…第二固定片
30…公头
302…插入端
304…第一定位柱
306…第二定位柱
308…缺口
40、40’…母座
41…座体
43…插槽件
402…插槽
404…第一定位槽
406…第二定位槽
408…凸块
410…第三固定片
50…第二电极
52…第二连接端
54…第四连接端
60…第四电极
62…第六连接端
64…第八连接端
W1…第一宽度
W2…第二宽度
D1…第一厚度
D2…第二厚度
D3…第三厚度
D4…第四厚度
SP…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于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一」或「一个」来描述本文所述的单元、元件和组件。此举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且对本实用新型之范畴提供一般性的意义。因此,除非很明显地另指他意,否则此种描述应理解为包括一个、至少一个,且单数也同时包括复数。
于本实用新型中,用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类似用语意欲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物。举例而言,含有复数要件的一元件、结构、制品或装置不仅限于本文所列出的此等要件而已,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但却是该元件、结构、制品或装置通常固有的其他要件。除此之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确说明,用语「或」是指涵括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
请参考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在图1中,说明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能够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图未示)与第二印刷电路板(图未示)。
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包含一第一电极12与一本体14。
第一电极12包含一第一连接端122与一第三连接端124。第三连接端124能够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一连接端122能够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
本体14包含一第一侧板142、一第二侧板144与多个隔板146。于此,本体14的长度可以长于1.5公分以上,例如4公分。多个隔板146设置在第一侧板142与第二侧板144之间以形成复数框体,框体可以增强本体14的结构强度。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42与第二侧板144的形状分别地为T型。一并可以参考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在图2中,T型具有第一宽度W1与第二宽度W2,第二宽度W2宽于或等于第一宽度W1。
第一电极12穿透多个框体,且第一连接端122与第三连接端124分别地突出于本体14。其中,多个框体为篓空状且多个框体的侧缘处形成导流斜面1412。第一侧板142形成一第一固定件148与第二侧板144形成一第二固定件1410。其中,第一固定件148与第二固定件1410设置在具有第二宽度W2的第一侧板142与第二侧板144。又,第一固定件148与第二固定件1410错位设置,于此的错位设置指的是非对称设置,例如在第一侧板142设置第一固定件148的位置,在对应的第二侧板144的位置并未设有第二固定件1410,而是偏移一位置。借由错位设置,可以加强将本体14固定在第一印刷电路的强度。
前述中,导流斜面1412为复数个,第一侧板142的侧缘处的第一厚度D1与第一侧板142 的中央处的第三厚度D3具有第一厚度差,以及第二侧板144的侧缘处的第二厚度D2与第二侧板144的中央处的第四厚度D4具有第二厚度差,使得多个导流斜面1412形成在侧缘处与中央处之间。
于另一实施例中,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更可以提供复数固定片18,例如固定片18可为鱼叉形等。多个固定片18分别地设置(例如卡扣、插入等方式)于第一固定件148 与第二固定件1410。
此外,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更可以提供复数支柱16,分别地设置于本体14的第一端141’与第二端141”。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二印刷电路板可以提供相应的的定位孔(图未示),以供支柱16插入。于此,支柱16的形状为锥形状,前端可容易对应定位孔并使得支柱16可以被限位于定位孔,而能够轻易地将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 10设置于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二印刷电路板。
一并参考图3(a)、图3(b)、图4(a)与图4(b),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各图面示意图。图3(a)为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前视图;图3(b)为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后视图;图4(a)为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俯视图;以及,图4(b)为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仰视图。
在图3(a)与3(b)中,除可以说明第一固定件148与第二固定件1410的错位设置之外,更可以说明本体14可由第一本体142’与第二本体142”所组成。第一本体142’与第二本体 142”是以各占本体14的50%为例说明。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4的重心落在第二本体142”。其中,第二本体142”是位于具有第一固定件148与第二固定件1410的本体14。
在图4(a)与4(b)中,除可以说明第一固定件148与第二固定件1410的错位设置之外,更可以说明到支柱16配置于本体14的位置。
请参考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在图5中,说明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除包含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12与一本体 14等元件之外,更包含第一肋体1414与第二肋体1416。
第一电极12与一本体14等元件的说明如前所述,于此不赘述。
第一肋体1414设置于第一侧板142与第二肋体1416设置于第二侧板144。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肋体1414是自第一固定件148朝+Y方向延伸,以及第二肋体1416是自第二固定件1410朝+Y方向延伸。具有第一肋体1414与第二肋体1416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可以设置于图6中所示的具有容置槽22的包装盒2。其中,于本实施例中,容置槽22提供不对称的容置空间,其可参考图7。在图7中,容置槽22形成干涉部221,以配合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为了配合其干涉部221而在第二固定件1410形成的防呆板体1411,又在第一固定件148并无防呆板体1411的结构。当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插入容置槽22时,由于干涉部221 止挡防呆板体1411插入,使得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将能够以相同的方向设置于容置槽22。简言之,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提供第一肋体1414与第二肋体1416用以达到限位的功效,以及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通过防呆板体1411配合具有干涉部221的容置槽22,可以达成防呆插入的功效。图6说明本实用新型图5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设置于包装盒的设置立体图与图7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图6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设置于包装盒的放大示意图。
参考图8至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各图面示意图。图8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9(a)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图8的公头的前视图;图9(b)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图8的公头的后视图;图10(a)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图9(a)与图9(b)的公头的仰视图;图10(b)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图9(a)与图9(b)的公头的俯视图;图1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图8的母座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1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图8的母座的俯视图。
在图8中,说明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能够连接一第一印刷电路板4与一第二印刷电路板6。又,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10”包含一第一电极12、一第二电极50、一公头30与一母座40。
在图9(a)与图9(b)中,第一电极12包含一第一连接端122与一第三连接端124。第三连接端124能够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4。
在图11与图12中,第二电极50包含一第二连接端52与一第四连接端54。第二连接端52 能够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6。
回到图9(a)与图9(b)中,公头30更包含本体14。公头30连接母座40。本体14更包含一第一侧板142、一第二侧板144、一插入端302、复数隔板146、一第一定位柱304与一第二定位柱306。
插入端302设置在第一侧板142与第二侧板144之间且位于本体14的上端,又多个隔板 146设置在第一侧板142与第二侧板144之间以形成复数框体。
第一电极12穿透多个框体,且第三连接端124突出于本体14与第一连接端122是设置于插入端302的一面。
第一定位柱304与第二定位柱306设置在插入端302的二侧边且突出于插入端30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304的形体与第二定位柱306的形体为不对称,也就是两者的形体不相同,一并参考图10(b),第一定位柱304的尺寸大于第二定位柱306的尺寸。
第一侧板142形成一第一固定件148与第二侧板144形成一第二固定件1410。第一固定件148与第二固定件1410错位设置,错位设置的说明如前所述。于另一实施例中,公头30 更可以提供第二固定片18’设置于第一固定件148与第二固定件1410,以供将公头30固定在第一印刷电路板4,例如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片18’为L形结构,可以透过例如焊接的方式,焊接在第一印刷电路板4上,借由第二固定片18’卡扣第一固定件148与第二固定件1410,使得公头30固定于第一印刷电路板4。又,一并参考图8、图9(a)与图9(b),公头30更可以提供复数支柱16,系形成于本体14且突出于本体14,以插入第一印刷电路板4的第一固定孔42。
参考图11,母座40更包含一座体41与一插槽件43。座体41形成一容置空间SP。座体41 设置于第二印刷电路板6。插槽件43透过第二电极50浮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SP,例如第二电极50可为S形弹性结构。又,插槽件43形成一插槽402、一第一定位槽404与一第二定位槽406。
参考图12,插槽402设置在第一定位槽404与第二定位槽406之间。插槽402设置第四连接端54且插槽402对应插入端302设置以连接插入端302。第一定位槽404对应第一定位柱 304设置与第二定位槽406对应第二定位柱306设置,且第一定位槽404的形体对应第一定位柱304的形体设置与第二定位槽406的形体对应第二定位柱306的形体设置。
于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1与图12,母座40更可以包含第三固定片410,能够供将座体41固定于图8所是的第二印刷电路板6。于此,第三固定片410以C型片为例说明,将座体41的两翼固定于第二印刷电路板6。
此外,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印刷电路板4可以直接地插入插槽402,使得第一印刷电路4板借由第四连接端54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6。
公头30借由第一定位柱304、第一定位槽404、第二定位柱306与第二定位槽406连接母座40,使得位于插入端302的第一连接端122电性连接第四连接端54,其能够让第一印刷电路板4电性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6。
于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10(b)与图11,母座40的插槽件43更可以形成凸块408以对应公头30的插入端302形成缺口308。其中,凸块408对应缺口308设置,以引导插入端302插入插槽402。
此外,除了图12提供单边的第四连接端的态样之外,更提供双边的连接端的态样,一并参考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12的母座的另一实施例。在图13中,母座40’除前一实施例提到的座体41与插槽件43等元件之外,更包含第四电极60。
座体41与插槽件43等元件的说明如前所述,于此不赘述。
第四电极60包含第六连接端62与第八连接端64。第六连接端62能够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6及第八连接端64。第四电极60可以提供插入端302可以有两面的电极配置与插入。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然熟习本项技术者应理解的是,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供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二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包含:
第一电极,其具有第一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供连接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供连接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以及
本体,其具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复数隔板,所述复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以形成复数框体,所述第一电极穿透所述复数框体,且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分别地突出于所述本体,其中所述复数框体为篓空状,所述复数框体的侧缘处形成导流斜面,所述第一侧板形成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侧板形成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错位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形状分别地为T型,所述T型具有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不小于所述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在具有所述第二宽度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复数固定片,所述复数固定片分别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复数支柱,其分别地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导流斜面为复数个,所述第一侧板的侧缘处的第一厚度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中央处的第三厚度具有第一厚度差,以及所述第二侧板的侧缘处的第二厚度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中央处的第四厚度具有第二厚度差,复数个所述导流斜面形成在所述侧缘处与所述中央处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本体由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所组成,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各占所述本体的50%,所述本体的重心落在所述第二本体,其中所述第二本体是位于具有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所述本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第一肋体与第二肋体,所述第一肋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且所述第二肋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以供设置于外部的包装盒内,且所述第一肋体与所述第二肋体限位于所述包装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固定件更形成防呆板体,以供设置于形成具有干涉部的所述包装盒。
9.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供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二印刷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包含:
第一电极,其具有第一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供连接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
第二电极,其具有第二连接端与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供连接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
公头,更包含;
本体,其具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插入端、复数隔板、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所述插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复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以形成复数框体,所述第一电极穿透所述复数框体,且所述第三连接端突出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于所述插入端的一面,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柱设置在所述插入端的二侧边且突出于所述插入端,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形成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侧板形成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错位设置,又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形体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形体不对称;
母座,其连接所述公头,所述母座更包含;
座体,其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座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以及
插槽件,其透过所述第二电极浮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插槽件形成插槽、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之间,所述插槽设置所述第四连接端且所述插槽对应所述插入端设置以连接所述插入端,所述第一定位槽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且所述第二定位槽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柱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形体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形体设置且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形体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形体设置;
其中,所述公头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槽连接所述母座,使得位于所述插入端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端,供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尺寸,以及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尺寸。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插槽件更形成凸块与所述插入端形成缺口,所述凸块对应所述缺口设置,以引导所述插入端插入所述插槽。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第二固定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以供将所述公头固定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复数支柱,其形成于所述本体且突出于所述本体,以供插入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固定孔。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第三固定片,其供将所述座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第四电极,其具有第六连接端与第八连接端,所述第六连接端供连接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
16.一种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供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包含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公端与母座,所述第一电极,其具有第一连接端与第三连接端,所述三连接端供连接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第二电极,其具有第二连接端与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供连接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公端连接所述母座,所述公端更包含具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插入端、复数隔板、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的本体,所述插入端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复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以形成复数框体,所述第一电极穿透所述复数框体,且所述第三连接端突出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端是设置于所述插入端的一面,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设置在所述插入端的二侧边且突出于所述插入端,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形成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侧板形成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错位设置,又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形体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形体不对称,又所述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更包含;
座体,其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座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以及
插槽件,其透过所述第二电极浮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插槽件形成插槽、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之间,所述插槽具有所述第四连接端且所述插槽对应所述插入端设置以连接所述插入端,所述第一定位槽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柱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形体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形体设置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形体对应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形体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直接地插入所述插槽,使得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通过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
CN202123235467.9U 2021-06-08 2021-12-22 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 Active CN2171347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6678U TWM619926U (zh) 2021-06-08 2021-06-08 板與板之超長間距用連接器
TW110206678 2021-06-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34713U true CN217134713U (zh) 2022-08-05

Family

ID=79908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5467.9U Active CN217134713U (zh) 2021-06-08 2021-12-22 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36542U (zh)
CN (1) CN217134713U (zh)
TW (1) TWM61992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6133B (zh) * 2021-06-08 2023-09-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板與板之超長間距用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36542U (ja) 2022-02-25
TWM619926U (zh) 2021-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425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miniaturization
JP3040419B2 (ja) 基体に固定するための手段を具備するコネクタ
JP3125090U (ja) 電気コネクタ構造
US1184850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7134713U (zh) 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
US772697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2434949U (zh) 高功率型板对板浮动连接器
CN108574176A (zh) 电连接器
KR20050053004A (ko) 커넥터
CN112864660A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组件的浮动连接器及显示屏组件
CN115458972A (zh) 板与板的超长间距用连接器
CN106469874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3517579A (zh) 一种插接式mxm连接器
CN206451874U (zh) 一种电连接器
TWI600214B (zh) 電連接器
CN212516954U (zh) 一种行程开关及连接结构
CN218005410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CN2432700Y (zh) 电连接器
CN216626283U (zh) Pcb组件
CN201112930Y (zh) 电连接器
CN219017954U (zh) 接线端子及继电器模块
CN214176263U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组件的浮动连接器及显示屏组件
CN2682645Y (zh) 电连接器
CN2377745Y (zh) 电连接器
CN215418656U (zh) 一种插接式mxm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