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1884U - 一种超薄刀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薄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21884U
CN217121884U CN202220541737.4U CN202220541737U CN217121884U CN 217121884 U CN217121884 U CN 217121884U CN 202220541737 U CN202220541737 U CN 202220541737U CN 217121884 U CN217121884 U CN 217121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straight edge
ultra
cutting seat
stra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417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佳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P(shanghai)precision Mold&di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P(shanghai)precision Mold&di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P(shanghai)precision Mold&di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P(shanghai)precision Mold&di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417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21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21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21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超薄刀具,该刀具包括刀柄、连接柱及刀头,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柄之间,在所述刀头上形成有多个切削座及排屑槽,多个所述切削座关于所述刀头的中心点对称,多个所述排屑槽关于所述刀头的中心点对称,所述排屑槽与所述切削座间隔设置,在所述切削座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排屑槽相交的边缘上形成有直刃,在所述切削座上还形成有第一支撑直边,所述第一支撑直边位于所述切削座的外周面上,且其端部与所述直刃相连,并在切削时对所述直刃进行支撑。该超薄刀具能够较好地对模具的内腔细槽部位进行加工,且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超薄刀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超薄刀具。
背景技术
在进行模具制作时,需要使用过刀具对模具进行切割成型,然而在模具的一些内腔细槽部位,尤其是小于0.1mm的细槽部位吗,由于其位于孔道内部,且尺寸较小,现有的刀具无法较好地对该部分模具进行成型加工,或者在进行加工时,刀具的加工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薄刀具,该超薄刀具能够较好地对模具的内腔细槽部位进行加工,且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薄刀具,包括刀柄、连接柱及刀头,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柄之间,在所述刀头上形成有多个切削座及排屑槽,多个所述切削座关于所述刀头的中心点对称,多个所述排屑槽关于所述刀头的中心点对称,所述排屑槽与所述切削座间隔设置,在所述切削座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排屑槽相交的边缘上形成有直刃,在所述切削座上还形成有第一支撑直边,所述第一支撑直边位于所述切削座的外周面上,且其端部与所述直刃相连,并在切削时对所述直刃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在同一个垂直于所述刀头的轴线的截面上,形成一以所述刀头的轴线为圆心,且过所述直刃的端点的基圆,在所述基圆上的所述直刃的端点的切线与所述第一支撑直边的夹角为10-14°。
进一步的,在所述基圆上的所述直刃的端点的切线与所述第一支撑直边的夹角为12°。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座的外周面上还形成有第二支撑直边及第三支撑直边,所述直刃、所述第一支撑直边、所述第二支撑直边及所述第三支撑直边依次相连,所述第一支撑直边与所述第二支撑直边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直边与所述第三支撑直边之间均形成有大于90°的夹角。
进一步的,在每一所述刀头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切削座及两个所述排屑槽,在同一个所述切削座上仅设置有一个直刃。
进一步的,所述排屑槽包括第一连接面及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面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面的一侧与切削座上设置有所述直刃的有一侧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面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一侧与另一个所述切削座上未设置有所述直刃的一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刀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面所在的平面平行,或所述刀头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面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二连接面倾斜设置,以使在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对应区域内,从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切削座相连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切削座的一侧的方向上,所述排屑槽的深度逐渐加深。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座的厚度为1.0-1.4mm。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刀头的直径,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刀头之间形成有弧形倒角,所述弧形倒角的半径小于0.15mm。
进一步地,所述刀头的直径为2.2-2.7mm,所述连接柱的直径为1.6-2.0mm。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切削座上形成直刃,直刃的端部能够有效地对细槽进行成型,通过对切削座的边缘进行修整,使其形成第一支撑直边,第一支撑直边的设置,能够对直刃进行较好的支撑,提高道具的切削性能,使其能够更快更好地对胚件进行切削。因此,该超薄刀具能够较好地对模具的内腔细槽部位进行加工,且效率较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薄刀具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超薄刀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1中超薄刀具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档标记:10.刀柄、20.连接柱、30.刀头、31.切削座、3111.直刃、312.第一支撑直边、313.第二支撑直边、314.第三支撑直边、32.排屑槽、321.第一连接面、322.第二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薄刀具,该超薄刀具能够较好地对模具的内腔细槽部位进行加工,且效率较高。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超薄刀具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超薄刀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超薄刀具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薄刀具包括刀柄10、连接柱20及刀头30,连接柱20连接于刀头30与刀柄10之间。在刀头30上形成有多个切削座31及排屑槽32,多个切削座31关于刀头30的中心点对称,多个排屑槽32关于刀头30的中心点对称,排屑槽32与切削座31间隔设置。换句话说,在两个相邻的切削座31之间形成有排屑槽32,在一个切削座31的两侧均形成有排屑槽32。在切削座31其中一个与排屑槽32相交处的边缘上形成有直刃311,在切削座31上还形成有第一支撑直边312,也即,将切削座31远离排屑槽32一侧的弧形侧面进行修整,修整成一个平面侧面。第一支撑直边312位于切削座31的外周面上,且其端部与直刃311相连,以在切削时对直刃311进行支撑。如图3所示,从端面看,该第一支撑直边312为一直线,其端部与直刃311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切削座31上形成直刃311,直刃311的端部能够有效地对细槽进行成型,通过对切削座31的边缘进行修整,使其形成第一支撑直边312,第一支撑直边312的设置,能够对直刃311进行较好的支撑,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使其能够更快更好地对胚件进行切削。因此,该超薄刀具能够较好地对模具的内腔细槽部位进行加工,且效率较高。
更为具体地,刀头30、连接柱20及刀柄10同轴设置,在同一个垂直于刀头30的轴线的截面上,形成一以刀头30的轴线为圆心,且过直刃311的端点的基圆,过该基圆上直刃311的端点的切线与第一支撑直边312的夹角(如图3中的α)为10-14°,优选为12°,通过该角度的设置,能够是第一支撑直边312对直刃311进行更好地支撑。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切削座31的外周面上还至少形成有第二支撑直边313及第三支撑直边314,直刃311、第一支撑直边312、第二支撑直边313及第三支撑直边314依次相连。第一支撑直边312与第二支撑直边313之间以及第二支撑直边313与第三支撑直边314之间均形成有大于90°的夹角。通过多个支撑直边的设置,能够在切削时进一步地对直刃311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在刀头30上设置有两个切削座31及两个排屑槽32。在同一个切削座31上仅设置有一个直刃311。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排屑槽32包括第一连接面321及第二连接面322,第一连接面321与第二连接面322相连,第一连接面321远离第二连接面322的一侧与切削座31上设有直刃311的一侧相连,第二连接面322远离第一连接面321的一侧与另一个切削座31上未设置有直刃311的一侧相连。刀头30的轴线与第一连接面321所在的平面平行,或刀头30的轴线位于第一连接面321所在的平面上。第二连接面322倾斜设置,以使在第二连接面322的对应区域,从第二连接面322与切削座31相连的一侧至远离切削座31的一侧的方向上,排屑槽32的深度逐渐增加。
通过上述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直刃311能够更好地进行切割,另一方面能够使得胚体的碎屑能够更好地从排屑槽32内排出。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切削座31的厚度a为1.0-1.4mm,优选为1.2mm。连接柱20的直径小于刀头30的直径,连接柱20的直径b可以为1.6-2.0mm,优选为1.8mm。刀头30的直径c为2.2-2.7mm,优选为2.5mm。在连接柱20与刀头30之间形成有弧形倒角R,倒角的半径小于0.15mm。通过弧形倒角的设置,能够使得连接柱20与刀头30较好地进行连接,提高刀头30的切削效率。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切削座31上形成直刃311,直刃311的端部能够有效地对细槽进行成型,通过对切削座31的边缘进行修整,使其形成第一支撑直边312,第一支撑直边312的设置,能够对直刃311进行较好的支撑,提高道具的切削性能,使其能够更快更好地对胚件进行切削。因此,该超薄刀具能够较好地对模具的内腔细槽部位进行加工,且效率较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超薄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连接柱及刀头,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刀头与所述刀柄之间,在所述刀头上形成有多个切削座及排屑槽,多个所述切削座关于所述刀头的中心点对称,多个所述排屑槽关于所述刀头的中心点对称,所述排屑槽与所述切削座间隔设置,在所述切削座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排屑槽相交的边缘上形成有直刃,在所述切削座上还形成有第一支撑直边,所述第一支撑直边位于所述切削座的外周面上,且其端部与所述直刃相连,并在切削时对所述直刃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刀具,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垂直于所述刀头的轴线的截面上,形成一以所述刀头的轴线为圆心,且过所述直刃的端点的基圆,在所述基圆上的所述直刃的端点的切线与所述第一支撑直边的夹角为10-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刀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圆上的所述直刃的端点的切线与所述第一支撑直边的夹角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座的外周面上还形成有第二支撑直边及第三支撑直边,所述直刃、所述第一支撑直边、所述第二支撑直边及所述第三支撑直边依次相连,所述第一支撑直边与所述第二支撑直边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直边与所述第三支撑直边之间均形成有大于90°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刀具,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刀头上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切削座及两个所述排屑槽,在同一个所述切削座上仅设置有一个直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包括第一连接面及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面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面的一侧与切削座上设置有所述直刃的有一侧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面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一侧与另一个所述切削座上未设置有所述直刃的一侧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面所在的平面平行,或所述刀头的轴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面所在的平面上,所述第二连接面倾斜设置,以使在所述第二连接面的对应区域内,从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切削座相连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切削座的一侧的方向上,所述排屑槽的深度逐渐加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座的厚度为1.0-1.4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刀头的直径,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刀头之间形成有弧形倒角,所述弧形倒角的半径小于0.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的直径为2.2-2.7mm,所述连接柱的直径为1.6-2.0mm。
CN202220541737.4U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超薄刀具 Active CN217121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1737.4U CN217121884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超薄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1737.4U CN217121884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超薄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21884U true CN217121884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42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41737.4U Active CN217121884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超薄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21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89158A1 (zh) 一种微刃切削刀具及其制造方法
CN217121884U (zh) 一种超薄刀具
CN105665800A (zh) 航空发动机薄壁铝镁机匣精密型腔平面的铣削方法
CN103317185A (zh) 外倒角拉刀
CN111168133A (zh) 一种石墨加工用整体氧化锆陶瓷成型铣刀
CN208450680U (zh) 用于加工石墨工件的铣刀
CN113695653B (zh) 一种球头铣刀
CN206869229U (zh) 一种高精度带导条pcd直槽阀板油路铰刀
JP2017100249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CN211889148U (zh) 一种深孔加工用超长硬质合金深孔麻花钻
CN203679363U (zh) 一种用于加工台阶孔的成型刀
CN207431362U (zh) 一种单面侧铣成型刀
CN113649633A (zh) 一种用于精加工航天材料的波纹螺旋铣刀
CN108044161B (zh) 一种单刃成型铣刀刀具
CN208450681U (zh) 用于加工石墨工件的铣刀
CN208991840U (zh) 多功能高硬度组合成型刀具
CN212976871U (zh) 一种成型槽刀
CN219310172U (zh) 一种用于加工狭小孔槽端部毛刺的偏心t刀
CN208680626U (zh) 一种端面成型槽刀
CN219484232U (zh) 一种正反c角快速成型刀具
CN217412591U (zh) 一种一次成型多个倒圆角的成型铣刀
CN203875390U (zh) 一种孔口倒圆锪刀
CN218016030U (zh) 一种立铣刀
CN217474552U (zh) 一种切边模机构
CN216502580U (zh) 复合成型球头铣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