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4926U - 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4926U
CN217114926U CN202220326939.7U CN202220326939U CN217114926U CN 217114926 U CN217114926 U CN 217114926U CN 202220326939 U CN202220326939 U CN 202220326939U CN 217114926 U CN217114926 U CN 217114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terminal
cooling
heat conduction
charg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269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平安
李伦模
林国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269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14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4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4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包括导热箱体、冷却液接口、充电端子、绝缘导热件和线缆;线缆包括电线和冷却管;导热箱体上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充电端子插设固定在安装孔内,绝缘导热件套设在充电端子的位于安装孔内的部分;充电端子与电线连接;导热箱体的内腔为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腔,冷却液接口固定在导热箱体上,冷却液接口的一端与容纳腔连接,冷却液接口的另一端与冷却管连接,冷却管用于连接冷却液接口和冷却循环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绝缘导热件与导热箱体内的冷却液配合,能够将充电端子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走,大幅度降低了充电端子的温度,实现大功率充电的同时避免充电端子温度过高导致烧损失效。

Description

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电动汽车长距离行驶,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容量越来越大,从而动力电池所需的充电时间也越来越长。然而,对于用户来说,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大大长于燃油汽车的加油时间,用户对电动汽车充电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大功率充电能够大幅度缩短充电时间,因此,为了实现快速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若要提升充电功率,主要就是提升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由于现有的电压平台都在400V左右,一般是通过提升充电电流来提升整体充电功率。目前的充电端子载流只能做到300A,当需要过载更大的电流时,充电端子的发热量将成倍增加(如充电端子过载600A电流时的发热量约是过载300A电流时的4倍),使得充电端子的温度在短时间内急速上升,从而温度过高导致充电端子烧损失效,增加了充电过程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充电端子大功率充电时产生热量过大,温度过高导致烧损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包括导热箱体、冷却液接口、充电端子、绝缘导热件和线缆;所述线缆包括电线和冷却管;所述导热箱体上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充电端子插设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绝缘导热件套设在所述充电端子的位于所述安装孔内的部分;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电线连接;
所述导热箱体的内腔为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腔,所述冷却液接口固定在所述导热箱体上,所述冷却液接口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接,所述冷却液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连接,所述冷却管用于连接所述冷却液接口和冷却循环装置。
可选地,所述绝缘导热件为弹性件,所述绝缘导热件压缩在所述充电端子和所述安装孔孔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充电端子包括两个电极相反的DC端子,所述电线设置有两条,所述DC端子与所述电线一一对应连接。
可选地,所述绝缘导热件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DC端子上套设有一个所述绝缘导热件。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安装孔分别被所述容纳腔环绕,两个所述DC端子分别插设在两个所述安装孔内。
可选地,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电线通过焊接或圧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热箱体与所述充电端子两者中一者上设置有弹片,所述导热箱体与所述充电端子两者中另一者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弹片与所述卡槽卡接以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箱体与所述充电端子。
可选地,所述导热箱体与所述冷却液接口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冷却液接口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管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用于连接所述进液口与冷却循环装置出口,所述出液管用于连接所述出液口与冷却循环装置进口。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导热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腔,充电端子插设在导热箱体内,容纳腔环绕充电端子,从而使得充电端子被冷却液包围,并且在充电端子与导热箱体之间设置绝缘导热件,充电时,充电端子产生的热量通过绝缘导热件传递到导热箱体上,再通过导热箱体内的冷却液不断传递到外部冷却循环装置,从而实现充电端子温度的降低;绝缘导热件具有良好的导热能力和绝缘能力,既避免导热箱体带电,又提高了充电端子与导热箱体之间的导热效率,绝缘导热件与导热箱体内的冷却液配合,能够将充电端子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走,大幅度降低了充电端子的温度,使得截面积相同的充电端子的载流能力可以提升2-5倍,从而成倍提升充电功率,大幅度缩短充电时间,实现大功率充电的同时避免充电端子温度过高导致烧损失效,降低了大功率充电过程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导热箱体;11、安装孔;2、冷却液接口;21、进液口;22、出液口;3、充电端子;31、DC端子;4、绝缘导热件;5、线缆;51、电线;52、冷却管;521、进液管;522、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包括导热箱体1、冷却液接口2、充电端子3、绝缘导热件4和线缆5;线缆5包括电线51和冷却管52;导热箱体1上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11,充电端子3插设固定在安装孔11内,绝缘导热件4套设在充电端子3的位于安装孔11内的部分;电线51用于连接充电端子3与动力电池;
导热箱体1的内腔为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腔,冷却液接口2固定在导热箱体1上,冷却液接口2的一端与容纳腔连接,冷却液接口2的另一端与冷却管52连接,冷却管52用于连接冷却液接口2和冷却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导热箱体1内设置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腔,充电端子3插设在导热箱体1内,容纳腔环绕充电端子3,从而使得充电端子3被冷却液包围,并且在充电端子3与导热箱体1之间设置绝缘导热件4,充电时,充电端子3产生的热量通过绝缘导热件4传递到导热箱体1上,再通过导热箱体1内的冷却液不断传递到外部冷却循环装置,从而实现充电端子3温度的降低;绝缘导热件4具有良好的导热能力和绝缘能力,既避免导热箱体1带电,又提高了充电端子3与导热箱体1之间的导热效率,绝缘导热件4与导热箱体1内的冷却液配合,能够将充电端子3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走,大幅度降低了充电端子3的温度,使得截面积相同的充电端子3的载流能力可以提升2-5倍,从而成倍提升充电功率,大幅度缩短充电时间,实现大功率充电的同时避免充电端子3温度过高导致烧损失效,降低了大功率充电过程的危险性。
在一实施例中,绝缘导热件4为弹性件,绝缘导热件4压缩在充电端子3和安装孔11孔壁之间。绝缘导热件4填充满充电端子3和安装孔11孔壁之间的空间,以排光安装孔11内的空气,避免充电端子3与安装孔11孔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能够将充电端子3产生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走,提高热交换效率,有利于快速降低充电端子3的温度;同时弹性件还具有缓冲作用,减少安装与拆卸过程中充电端子3与导热箱体1之间的摩擦,防止插拔充电端子3时破坏导热箱体1。
较优地,绝缘导热件4为软胶或硅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充电端子3包括两个电极相反的DC端子31,电线51设置有两条,DC端子31与电线51一一对应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绝缘导热件4设置有两个,每个DC端子31上套设有一个绝缘导热件4。每个DC端子31上各套设有绝缘导热件4,增大两个DC端子31与绝缘导热件4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充电端子3与导热箱体1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有利于降低充电端子3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孔11设置有两个,两个安装孔11间隔设置,两个安装孔11分别被容纳腔环绕,两个DC端子31分别插设在两个安装孔11内。两个DC端子31均被导热箱体1内的冷却液360°环绕,增大充电端子3与导热箱体1之间的热交换面积,加快热交换效率,有利于降低充电端子3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充电端子3与电线51通过圧接连接。圧接连接稳固,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在另一实施例中,充电端子3与电线51通过焊接连接。焊接连接结构稳定可靠,便于加工。
在一实施例中,导热箱体1与充电端子3两者中一者上设置有弹片(未在图中示出),导热箱体1与充电端子3两者中另一者上设置有卡槽(未在图中示出),弹片与卡槽卡接以固定连接导热箱体1与充电端子3。通过弹片与卡槽卡接,便于充电端子3和导热箱体1的安装定位,提高了充电端子3与导热箱体1连接的稳固性。
在一实施例中,导热箱体1与冷却液接口2一体成型。增加了导热箱体1与冷却液接口2连接的稳固性,避免导热箱体1与冷却液接口2的连接处产生泄漏,操作简单,便于加工。此外,导热箱体1与冷却液接口2也可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固定。
优选地,导热箱体1选用金属材料或高导热塑胶合金材料制成。提高导热箱体1的导热能力,有利于导热箱体1快速将热量从绝缘导热件4传递到冷却液中,实现充电端子3的快速降温。
优选地,导热箱体1的容纳腔设计成便于冷却液流动的形成,以减少冷却液在容纳腔内流动时所受的流动阻力,有利于冷却液将导热箱体1上的热量带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却液接口2包括进液口21和出液口22,冷却管52包括进液管521和出液管522,进液管521用于连接进液口21与冷却循环装置出口,出液管522用于连接出液口22与冷却循环装置进口。冷却循环装置内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依次经过冷却循环装置出口、进液管521和进液口21后流入导热箱体1的容纳腔内,冷却液流经容纳腔时,导热箱体1上的热量传递到冷却液中使得冷却液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液依次通过出液口22、出液管522和冷却循环装置进口流入冷却循环装置内,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液在冷却循环装置内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冷却液的温度,从而得到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以将其再次输入导热箱体1内。导热箱体1内的冷却液处于不断流动状态,使得导热箱体1上的热量不断被冷却液带动,保证冷却液能够带走充电端子3产生的热量,从而提升充电端子3的载流能力,以提升充电功率,实现快速充电。其中,冷却液为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述及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箱体、冷却液接口、充电端子、绝缘导热件和线缆;所述线缆包括电线和冷却管;所述导热箱体上设置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充电端子插设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绝缘导热件套设在所述充电端子的位于所述安装孔内的部分;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电线连接;
所述导热箱体的内腔为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腔,所述冷却液接口固定在所述导热箱体上,所述冷却液接口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接,所述冷却液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连接,所述冷却管用于连接所述冷却液接口和冷却循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件为弹性件,所述绝缘导热件压缩在所述充电端子和所述安装孔孔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包括两个电极相反的DC端子,所述电线设置有两条,所述DC端子与所述电线一一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件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DC端子上套设有一个所述绝缘导热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安装孔分别被所述容纳腔环绕,两个所述DC端子分别插设在两个所述安装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电线通过焊接或圧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箱体与所述充电端子两者中一者上设置有弹片,所述导热箱体与所述充电端子两者中另一者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弹片与所述卡槽卡接以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箱体与所述充电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箱体与所述冷却液接口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接口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管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用于连接所述进液口与冷却循环装置出口,所述出液管用于连接所述出液口与冷却循环装置进口。
10.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
CN202220326939.7U 2022-02-17 2022-02-17 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 Active CN217114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6939.7U CN217114926U (zh) 2022-02-17 2022-02-17 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6939.7U CN217114926U (zh) 2022-02-17 2022-02-17 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4926U true CN217114926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99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6939.7U Active CN217114926U (zh) 2022-02-17 2022-02-17 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49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20131A1 (de) 2022-08-10 2024-02-1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Steckverbindertei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20131A1 (de) 2022-08-10 2024-02-1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Steckverbindertei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3462A (zh) 电池包
CN217114926U (zh) 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
CN113212202A (zh) 一种大电流端子的液冷结构
CN113085608A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端子的液冷结构
CN108232079B (zh) 一种软包锂离子启停电池系统
CN216507918U (zh) 液冷散热充电枪
CN214564706U (zh) 一种充电桩
CN210182435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0866417U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03445177U (zh) 电池组的电力输出装置和单电池的电力输出装置
CN208111562U (zh) 适用于承载大电流的圆柱电芯电池组封装结构
CN214797532U (zh) 圆柱动力电池系统
CN110690529A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17406916U (zh) 一种电力变换器散热机构及电力变换器
CN220585319U (zh) 一种传热连接件、大容量电池及储能设备
CN116454468B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装置
CN213066582U (zh) 一种改进的水加热器结构
CN21321230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电池
CN108539114A (zh) 适用于承载大电流的圆柱电芯电池组封装结构
CN213150957U (zh) 电动汽车及其车架
CN219660254U (zh) 端子组件及具有其的充电装置和车辆
CN220341458U (zh) 一种汇流排、汇流排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5418296U (zh) 一种低温环境用铅酸蓄电池
CN219843033U (zh) 一种汇流片散热结构
CN219658924U (zh) 一种电连接件以及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