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4414U - 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4414U
CN217114414U CN202122718356.7U CN202122718356U CN217114414U CN 217114414 U CN217114414 U CN 217114414U CN 202122718356 U CN202122718356 U CN 202122718356U CN 217114414 U CN217114414 U CN 217114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area
battery
transmission
adsorption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183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亮
卢嘉彬
李林
何守龙
高红刚
张鑫
陈锋
梁双
周永刚
陈志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gshe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gshe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gshe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gshe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183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14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4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4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太阳能电池串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该归正机构包括:第一传动区,第一传动区用于传送电池片;第二传动区,第一传动区用于传送电池片,第二传动区传动连接第一传动区,第二传动区运输方向与第一传动区运输方向存在夹角,夹角为锐角;以及第一导向带,第一导向带设置于第一传动区侧边,第一导向带平行于第二传动区的运输方向。本申请的第一导向带与第一传动区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一导向带与电池片接触并引导,防止在位置偏移的电池片被传动到裂片区与进行裂片,提高电池片裂片品质和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片在传动过程中位置偏移的问题;达到归正位置偏移的电池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电池串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光伏生产技术的进步及相关领域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光伏行业已进入高效产品生产的时代。而作为国内主流的高效叠瓦组件所构成的叠瓦生产线目前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叠瓦生产线主要是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将整张电池片按预定的图形设置进行划片切割至一定深度,然后在电池片的印刷点涂抹导电胶,将整张电池片裂片后每个小电池片叠加排布,焊接制作成串,再经过串并联排版后层压形成最后的组件,这种加工工艺使得电池片以更紧密的方式相互连结,在相同的面积下,叠瓦生产线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片,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损耗,叠瓦生产技术无疑会对国内的太阳能光伏及其相关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此,我国太阳能光伏等相关企业应积极推进叠瓦生产线的技术研发与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现有技术中,在电池片裂片之前,首先需要通过传送装置将电池片传送到裂片区域,由于摩擦、震动等外界因素,电池片在传动过程中会发生偏移,位置偏移的电池片传动到裂片区域上不能正常裂片,影响裂片品质和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电池片在传动过程中位置偏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片在传动过程中位置偏移的技术问题;达到归正位置偏移的电池片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包括:第一传动区,所述第一传动区用于传送电池片;第二传动区,所述第一传动区用于传送电池片,所述第二传动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区,所述第二传动区运输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区运输方向存在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以及第一导向带,所述第一导向带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区侧边,所述第一导向带平行于所述第二传动区的运输方向,且所述第一导向带可沿所述第二传动区的运输方向传动,所述第一导向带用于与电池片接触并引导电池片传动,所述第一导向带与所述第一传动区之间的距离沿第一导向带传动方向减小。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导向带,所述第二导向带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带位于所述第一传动区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导向带平行于所述第一传动区的运输方向,且所述第二导向带可沿所述第一传动区的运输方向传动,所述第二导向带用于与电池片接触并引导电池片传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三传动区,所述第三传动区用于输入并传送电池片,所述第三传动区与所述第二传动区不在同一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传动区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区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区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调位组件,所述调位组件用于调节第二传动区与第三传动区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夹角可调节,所述调位组件包括: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二传动区,所述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区发生滑移;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二传动区,所述旋转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区转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三导向带,所述第三导向带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区一侧,所述第三导向带平行于所述第二传动区的运输方向,且所述第三导向带可沿所述第二传动区的运输方向传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区、第二传动区或第三传动区,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区、第二传动区或第三传动区发生传动。
一种裂片装置,包括:归正机构,为上述的归正机构;裂片机构,所述裂片机构连接有所述归正机构,所述裂片机构用于对归正后的电池片进行裂片并形成电池条。
作为优选,所述裂片机构包括:第一吸附传动区,所述第一吸附传动区用于吸附并传送电池片;第二吸附传动区,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连接于所述第一吸附传动区,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相对于所述第一吸附区倾斜布置,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用于吸附并传送所述第一吸附传动区输出的电池片,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传送速率大于所述第一吸附传动区的传送速率,在第一吸附传动区和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的吸附作用下电池片在所述第一吸附传动区与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连接位置上发生裂片,形成电池条。
作为优选,所述裂片机构还包括出料部,所述出料部上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位于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的出料端,所述倾斜部传动设置有用于传动电池条的传动带,所述倾斜部上设置有坡度调节组件,所述坡度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可调式的连接于所述倾斜部,所述调节块作用于所述传动带,使得所述传动带的坡度可调节。
一种叠瓦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电池片上料;焊带装置,所述焊带装置连接所述上料装置,所述焊带装置用于在电池片上焊接焊带;激光划片装置,所述激光划片装置连接所述焊带装置,所述激光划片装置包括激光切割组件,所述激光切割组件用于对电池片切割划片;印刷装置,所述印刷装置连接所述激光划片装置,所述印刷机构用于对电池片进行对印刷;裂片装置,为上述的裂片装置,所述裂片装置连接所述印刷装置,所述裂片装置作用于划片后的电池片并用于将电池片裂片成电池条;理片装置,所述理片装置连接所述裂片装置,所述理片装置用于筛选电池条并对电池条位置调正;叠片装置,所述叠片装置连接所述理片装置,所述叠片装置用于对电池条叠片形成电池串;固化装置,所述固化装置连接所述叠片装置,所述固化装置用于对电池串加热固化;以及传输装置,用于电池片或电池条在上述装置之间传输。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通过第一传动区和第二传动区之间设置夹角,通过在第一传动区的一侧上设置于第二传动区平行的第一导向带,使得第一导向带与第一传动区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针对位置偏移的电池片,第一导向带与电池片接触并引导,电池片回到正确位置,防止在位置偏移的电池片被传动到裂片区与进行裂片,提高电池片裂片品质和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片在传动过程中位置偏移的技术问题;达到归正位置偏移的电池片的技术效果。
2、在第一导向带的基础上,在第一传动区的另一侧设置第二导向带,第二导向带平行于第一传动区,第一导向带与第二导向带配合,有利于提高位置偏移的电池片的归正,进一步提高电池片裂片品质和效率。
3、调位组件作用于第二传动区上,在调位组件作用下,第二传动区与第三传动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可改变,使得第一传动区与第二传动区之间的夹角可调节,适应于不同偏移程度的电池片。
4、第一吸附区呈水平布置,裂片区呈倾斜布置,第一吸附区与裂片区吸附同一电池片,使得电池片在裂片区与第一吸附区之间完成裂片,通过吸力对电池片实现自动裂片,提高裂片效率,减小电池片裂片损坏。
5、本申请通过坡度调节组件调节裂片区的倾斜程度,配合第一吸附区和裂片区上的吸附作用,使得电池片的裂片时的受力情况可调节,适应于不同受力要求的生产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的移动组件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的旋转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的驱动组件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的张紧组件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的第一引导带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的第二引导带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裂片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裂片装置的第二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裂片装置的弧形板立体图;
图11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裂片装置的弧形板侧视图;
图12是本申请电池片裂片前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电池片裂片后形成电池条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裂片装置的第一带调节组件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裂片装置中裂片机构的出料部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裂片装置中裂片机构的坡度调节组件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裂片装置中裂片机构的第二带调节组件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的总装俯视图;
图19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的上料装置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的激光划片装置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的激光划片装置中第一转台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A的放大图;
图23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的印刷装置装置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的转角运输装置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的裂片装置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的理片装置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的叠片装置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的电池串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所述生产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的固化装置的加热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上料装置;200、焊带装置;300、激光划片装置;301、激光切割组件;302、第一转台;303、第一吸附组件;3031、第一吸附孔;3032、避让槽;304、第一检测相机;400、印刷装置;401、印刷组件;402、采集组件;500、转角运输装置;600、裂片装置;610、归正机构;611、第一传动区;6111、第一传动带;612、第二传动区;613、第三传动区;614、第一导向带;615、第二导向带;616、第一板;617、第二板;618、第三板;6161、第一连接板;6162、第二连接板;619、驱动组件;6191、第一电机;6192、第一同步带;6193、第二同步带;6194、第一从动轴;6195、第二从动轴;620、移动组件;6301、滑轨座;6302、滑轨;6303、滑块;6304、第一丝杆;6205、第一旋钮;621、旋转组件;6211、转动台;6212、延展板;6213、第二旋钮;6214、拉簧;6215、锁紧板;6216、弧形槽;6217、锁紧螺母;6218、锁紧螺钉;6219、第二把手;622、张紧组件;6221、第一惰轮;6222、第二惰轮;6223、转动板;6224、固定板;6225、限位件;623、第一安装板;624、第一轮;625、第二轮;626、第三轮;6271、第一锥齿轮;6272、第二锥齿轮;628、第二安装板;629、第四轮;630、第五轮;631、第二电机;632、第六轮;633、第七轮;650、裂片机构;651、第一吸附传动区;652、第二吸附传动区;653、第二传动带;654、第一座;6541、平直区域;6542、弧形区域;6543、第一抽气孔;6544、吸附孔;6545、弧形板;6546、凹槽;6551、第二固定板;6552、调节滑轨;6553、第一调节块;6554、第一调节螺钉;656、第二座;6561、平直部;6562、第二抽气孔;6563、倾斜部;6564、第三抽气孔;6566、第三传动带;6571、第二调节块;6572、第二丝杆;6573、第一导杆;658、第二带调节组件;6581、第二导杆;6582、第三调节块;6583、第四调节块;6584、第二调节螺钉;6585、弹簧;6591、支架;6592、传感器;700、理片装置;701、理片组件;702、第二筛选组件;800、叠片装置;801、气爪组件;900、固化装置;901、板式加热器;902、管道式加热器;1001、电池片;1002、电池条;1003、电池串。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片在传动过程中位置偏移的技术问题;达到归正位置偏移的电池片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一种生产电池串1003的归正机构610,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传动区611、第二传动区612、第三传动区613、第一导向带614、第二导向带615、第三导向带以及调位组件;第一传动区611、第二传动区612均用于传输电池片1001,第二传动区612连接第一传动区611,且第一传动区611的运输方向与第二传动区612的运输方向存在夹角,且夹角为锐角。
第一导向带614用于对第一传动区611上的电池片1001导向并归正,第一导向带614设置在第一传动区611的一侧,第一导向带614可传动,传动方向与第二传动区612的运输方向相同,且第一导向带614自身与第二传动区612的运输方向平行,即第一导向带614与第一传动区611之间的距离随第一传动区611的运输方向逐渐减小;第一导向带614用于与第一传动区611上位置偏移的电池片1001接触,并引导电池片1001回到正确位置。
第三传动区613同样的也用于传送电池片1001,第三传动区613作为归正机构610的进料端,第三传动区613连接在第一传动区611上,电池片1001运输时依次经过第三传动区613、第一传动区611和第二传动区612。
第二导向带615用于对第一传动区611上的电池片1001导向并归正,第二导向带615相对于第一导向带614位于第一传动区611的另一侧,同样的第二导向带615可传动,传动方向与第一传动区611的运输方向相同,且第二导向带615自身与第一传动区611的运输方向平行。
第三导向带位于第二传动区612的一侧,第三导向带平行于第二传动区612的传动方向设置,第三导向带用于引导第二传动区612上的电池片1001,防止电池片1001再次发生偏移。
第一板616作为归正机构610的安装基础,在第一板616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区611、第二传动区612以及第三传动区613。
第二传动区612设置第二板617,第二板617可调式的连接于第一板616上,第二板617呈矩形状,第二板617的四角上布置有导轮。第三传动区613设置第三板618,第三板618固定于第一板616上,第三板618呈矩形状,第三板618的设置方向(长度方向)和第二板617的设置方向(长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同样的,第三板618的四角上设置有导轮,在第二板617和第三板618的导轮上传动连接有两互相平行的第一传动带6111,第一传动带6111用于承载并传动电池片1001,第一传动带6111上设置有驱动组件619,在驱动作用下,第一传动带6111可在是第二板617、第三板618上通过导轮传动,因此,在第二板617的第一传动带6111部分上形成第二传动区612,在第三板618的第一传动带6111部分上形成第三传动区613,在第二传动区612与第三传动区613之间的第一传动带6111部分形成第一传动区611,由于第二板617与第三板618的设置方向(长度方向)不位于同一直线,因此,第一传动区611与第二传动区612之间形成一夹角,且夹角为锐角。传动方向为:电池片1001从第三传动区613传动进料,经过第一传动区611到达第二传动区612出料;其中,第一传动区611、第二传动区612以及第三传动区613位于同一高度位置。
调位组件,调位组件设置于第二板617和第一板616之间,用于调节第二传动区612与第三传动区613的相对位置,使得夹角可调节,调节组件包括移动组件620和旋转组件621,移动组件620作用于第二传动区612,用于驱动第二板617(第二传动区612)发生滑移,滑移方向为垂直第二传动区612的传动方向;旋转组件621作用于第二传动区612,用于驱动第二板617(第二传动区612)转动。
移动组件620,如图2所示,包括滑轨座6301、滑轨6302、滑块6303、第一丝杆6304以及第一旋钮6205,滑轨座6301固定于第一板616上,第一丝杆6304转动连接于滑轨座6301上,第一丝杆6304设置方向垂直于第一板616的长度方向,在第一丝杆6304上通过螺纹滑移连接滑块6303,滑块6303通过滑轨6302滑移连接在滑轨座6301上,滑轨6302方向应当与第一丝杆6304平行;第一旋钮6205连接于第一丝杆6304轴向,可通过第一旋钮6205驱动第一丝杆6304转动;同时滑块6303连接于第二板617底部,使得第二板617能够在随滑块6303在滑轨6302上发生移动,从而使得第二传动区612相对于第三传动区613发生位置变化,即,第一传动区611与第二传动区61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从而实现夹角调节。
旋转组件621,如图3所示,旋转组件621设置于移动组件620与第二板617之间,旋转组件621包括转动台6211、延展板6212、第二旋钮6213、拉簧6214以及锁紧件,转动台6211转动连接于滑块6303顶部,转动台6211再通过第一连接板6161与第二板617相固定,使得第二板617能够相对于第一板616转动,在滑块6303上固定延展板6212,延展板621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转动台6211转动的第二旋钮6213、拉簧6214以及锁紧件,具体的,转动台6211上设置有驱动部,通过控制驱动部从而控制转动台6211转向,延展板6212包括横板和纵板,横板水平固定于转动台6211,纵板垂直固定于横板,第二旋钮6213包括第一把手和螺杆,第一把手和螺杆固定连接,螺杆通过螺纹连接于纵板上,通过旋转第一把手控制螺杆在纵板上移动,螺杆远离第一把手的一端与驱动部相抵触,同时驱动部与纵板之间通过拉环连接,通过调节螺杆在纵板上的旋入量调节转动台6211的转动角度,利用拉簧6214使得转动台6211复位。
锁紧件设置于第一连接板6161与横板之间,用于锁紧转动台6211位置,锁紧件包括锁紧板6215、弧形槽6216、锁紧螺母6217、锁紧螺钉6218以及第二把手6219,锁紧板6215固定于第一连接板6161,锁紧螺钉6218设置于第一连接板6161的通孔中,锁紧把手固定于锁紧螺钉6218上,通过驱动锁紧把手转动锁紧螺钉6218,弧形槽6216开设于横板上,弧形槽6216所在圆的圆心与转动台6211的转动圆心相同,锁紧螺母6217位于弧形槽6216内,锁紧螺钉6218和锁紧螺母6217配合,在锁紧螺钉6218锁紧之后,使得第一连接板6161和横板之间限位,从而使得第二板617与滑块6303相对固定;在锁紧螺钉6218与锁紧螺母6217松弛时,锁紧螺钉6218和锁紧螺母6217可随转动台6211的转动而在弧形槽6216中移动。
驱动组件619用于驱动第一传动带6111传动,从而带动电池片1001运输。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619包括第一电机6191、第一同步带6192以及第二同步带6193;第一电机6191固定于第二板617下方,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机6191固定于第一连接板6161上,第一电机6191的输出轴上通过第一同步带6192传动连接有第一从动轴6194,第一从动轴6194上通过第二同步带6193传动连接有第二从动轴6195,第二从动轴6195两端设有两导轮,两导轮分别传动两互相平行的第一传动带6111,使得第一电机6191工作时两第一传动带6111传动,当然,在第二板617和第三板618下方设置有多个导轮,均用于传导两第一传动带6111的传动,第一传动带6111从第二板617、第三板618上方经过第二板617、第三板618的下方再回到第二板617、第三板618的上方进行循环运动。
张紧组件622,如图5所示,张紧组件622设置于第一传动带6111上,张紧组件622位于第三板618下方,具体的,第三板618通过第二连接板6162固定在第一板616上,张紧组件622设置于第二连接板6162上,当然,张紧组件622也可设置于第一传动带6111的其他位置上,张紧组件622包括第一惰轮6221、第二惰轮6222、转动板6223、第一固定板6224以及限位件6225,第一固定板6224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板6162上,在第一固定板6224上开设有圆弧形的通孔,在第一固定板6224上转动的连接转动板6223,在转动板6223上分别连接第一惰轮6221和第二惰轮6222,第一传动带6111以S形绕过第一惰轮6221和第二惰轮6222,在转动板6223上设置有限位件6225,限位件6225用于限位转动板6223位置,具体的,限位件6225可采用螺钉,螺钉与通过螺母固定在圆弧形的通孔中,松开螺母时转动板6223可转动,使得螺钉在圆弧形的通孔中运动,通过旋转转动板6223调节第一传动带6111绕卷在第一惰轮6221、第二惰轮6222上的长度,从而调节第一传动带6111的张紧程度。
第一导向带614,如图6所示,第一导向带614用于对第一传动区611上的电池片1001导向并归正,第一导向带614设置在第一传动区611的一侧,第一导向带614可传动,传动方向与第二传动区612的运输方向相同,且第一导向带614自身与第二传动区612的运输方向平行,第一导向带614受驱动组件619驱动,具体为:在第二板617上通过第一安装板623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轮624和第二轮625,第一导向带614传动连接在第一轮624与第二轮625之间,通过第一轮624或第二轮625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导向带614传动,第一轮624、第二轮625所在直线平行于第二板617,使得第一导向带614与第二板617平行,即与第二传动区612的运输方向平行。第一轮624底部的轴向上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6271,在第一从动轴6194的端部上连接有第二锥齿轮6272,第一锥齿轮6271与第二锥齿轮6272互相啮合,使得第一电机6191工作时通过第一从动轴6194带动第一轮62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导向带614传动。在第一安装板623上可调式连接有第三轮626,第三轮626与第一导向带614抵触,具体的,第一安装板623上开设有腰型孔,通过螺母固定第三轮626于腰型孔上,调节第三轮626的位置即可调节第一导向带614的张紧程度。
第二导向带615,如图7所示,第二导向带615相对于第一导向带614位于第一传动区611的另一侧,并且与第一传动区611的传输方向平行,第二导向带615可传动,驱动方式具体为:在第一板616上固定第二安装板628,在第二安装板628上转动设置有第四轮629和第五轮630,第二导向带615传动连接在第四轮629和第五轮630之间,通过第四轮629或第五轮630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二导向带615传动,第四轮629、第五轮630所在直线平行于第一传动区611的传输方向,使得第二导向带615与第一传动区611的传输方向平行。第五轮630底部轴向上设置第二电机631,第二电机631固定于第二安装板628上,通过第二电机631带动第五轮630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导向带615传动。
优选的,在第二安装板628上还设置有第六轮632,第六轮632与第五轮630位于第四轮629两侧,第二导向到传动连接在第五轮630和第六轮632之间,第六轮632与第四轮629所在直线平行于第二板617,使得第四轮629与第六轮632之间的部分第二导向带615平行于第二传动区612的输送方向,在第二安装板628上可调式连接有第七轮633,第七轮633用于调节第二导向带615的张紧程度,其结构与第三轮626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累述。
第一导向带614和第二导向带615可向第二传动区612的运输方向延伸,延伸段应当平行于第二传动区612的运输方向。其中,第一导向带614与第二导向带615具有一定宽度,宽度大于电池片1001的厚度,且第一导向带614的下边缘与第一传动区611、第二传动区612或第三传动区613高度齐平,第二导向带615同理。
裂片机构650,如图8、9所示,包括第一吸附传动区651和第二吸附传动区652,第一吸附传动区651连接第二传动区612,第一吸附传动区651位于第二传动区612的出料的一端上,第一吸附传动区651用于吸附并传动经过归正后的电池片1001。
第一吸附传动区651呈水平布置,在第二传动区612的出料端上设置有第一座654,第一座654可固定于第一板616上,第一座654具有两个,两第一座654的设置方向与第二传动区612的传动方向相同,经过第二传动区612传动出料的电池片1001能够到达第一吸附传动区651,具体的,每个第一座654内部均呈中空,在每个第一座654的侧面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抽气孔6543,第一抽气孔6543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对第一座654内部抽气,使得第一座654内部形成负压,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抽气孔6543的数量为2个,每个第一抽气孔6543的开设位置位于第一座654的外侧面,方便连接外部负压设备。
在第一座654的顶部上设置有平直区域6541和弧形区域6542,如图8、9所示,平直区域6541连接第二传动区612的出料位置,弧形区域6542位于平直区域6541后方,电池片1001传动方向为平直区域6541到弧形区域6542,在平直区域6541上形成有第一吸附传动区651,在弧形区域6542上形成有第二吸附传动区652。
平直区域6541上开设有吸附孔6544,通过吸附孔6544使得第一座654内部空间与外部相连通;如图10、11所示,弧形区域6542上固定弧形板6545,通过弧形板6545使得第一座654的顶部高度沿电池片1001传动方向逐渐降低,在弧形板6545上开设有凹槽6546,凹槽6546开设方向平行于电池片1001的传动方向,在凹槽6546内同样开设有吸附孔6544,通过吸附孔6544使得第一座654内部空间与外部相连通;在第一坐上通过若干个导轮环形传动有第二传动带653,使得第二传动带653可在第一座654上纵向环形传动,第二传动带653与第一座654的顶部贴合,即第二传动带653与平直区域6541、弧形区域6542贴合。在第二传动带653上设置有密集的通孔,使得在电池片1001在第二传动带653上时,在第一座654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下,电池片1001能够被吸附,因此实现电池片1001在第二传动带653上的传动。其中,两个第一座654上的第二传动带653通过同一电机驱动,第二传动带653的运动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传动带6111的运动速率。
在平直区域6541上形成第一吸附传动区651,在弧形区域6542上形成第二吸附传动区652;电池片1001在平直区域6541上传动过程中,电池片1001达到平直区域6541与弧形区域6542的衔接位置时,由于弧形板6545的设置,位于平直区域6541上的电池片1001受到垂直于平直区域6541且向下的吸附力,使得位于平直区域6541上的电池片1001部分被吸附在平直区域6541上,电池片1001继续向前传动,电池片1001具有一定硬度,电池片1001的一部分位于弧形区域6542的正上方,且受到垂直于弧形区域6542且斜向下的吸附力,由于在电池片1001上经过切割形成切割线(切割至电池片1001厚度的60-70%),在两个方向不同的吸附力作用下,如图12-13所示,电池片1001在切割线上裂开,形成电池条1002,电池片1001继续随着第二传动带653移动,电池片1001在第一吸附传动区651与第二吸附传动区652之间裂片,形成多个电池条1002。其中,第一吸附传动区651的高度与第二传动区612的高度相同,使得电池片1001能够平稳的从第二传动区612到达第一吸附传动区651上。
在每个第二传动带653上设置第一带调节组件,如图14所示,第一带调节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6551、调节滑轨6552、第一调节块6553以及第一调节螺钉6554,第二固定板6551固定于第一座654上,第二固定板6551位于第一座654与第二传动区612之间,在第二固定板6551上开设调节槽,调节槽内设置调节滑轨6552,第一调节块6553滑移连接于调节滑轨6552上,第一调节螺钉6554通过螺纹连接于第二固定板6551上,且第一调节螺钉6554位于调节槽内的一端与第一调节块6553相固定,使得在第一调节螺钉6554的驱动下,第一调节块6553能够在调节滑轨6552上移动;第二固定板6551上设置有多个导轮,第二传动带653以S形传动连接于各个导轮之间,在第一调节块6553上设置有其中一导轮,使得导轮移动时能够调节第二传动带653的张紧程度。
出料部,如图15所示,连接于第二吸附传动区652,用于接收经过裂片后的电池条1002,出料部包括第二座656,第二座656位于第二吸附传动区652的出料端,且第二座656的高度低于第一座654高度,使得第二吸附传动区652从第一吸附传动区651向出料部呈向下倾斜状态。第二座656具有两个,两第二座656的设置方向与第一吸附传动区651的传动方向相同,每个第二座656包括平直部6561和倾斜部6563,在每个第二座656靠近第二吸附传动区652的一端上具有倾斜布置的倾斜部6563,平直部6561位于倾斜部6563的电池片1001传动方向一侧上,其中,两第二座656位于两第一座654之间的空间内,即,两倾斜部6563位于两第一座654之间的空间内。倾斜部6563靠近弧形板6545的一端与弧形板6545呈弧形的一端衔接,且倾斜部6563的倾斜程度小于弧形板6545的倾斜程度;其中,倾斜部6563的最高点弧形板6545呈弧形的一端,使得电池片1001在弧形板6545(第二吸附传动区652)完成裂片后形成的电池片1001能够到达倾斜部6563上进行出料。
具体的,两第二座656同样的可固定于第一板616上,每个第二座656内部设置有空腔,在每个第二座656朝外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二抽气孔6562,用于向对第二座656内部进行抽气,在一个实施例中,倾斜部6563内部为与第二座656相独立的空腔,倾斜部6563上开设有第三抽气孔6564,用于向倾斜部6563中的空腔进行抽气,第三抽气孔6564位于倾斜部6563靠近第一座654的一端上,即第三抽气孔6564位于两第一座654之间的空间内,以节约占据的空间。
在第二坐上通过若干个导轮环形传动有第三传动带6566,使得第三传动带6566可在第二座656上纵向环形传动,第三传动带6566与第二座656的顶部贴合,即,第三传动带6566与第二座656的平直部6561和倾斜部6563的顶面贴合。由于第二座656上具有平直部6561和倾斜部6563,平直部6561和倾斜部6563之间存在夹角,可通过导轮改变第三传动带6566的运动方向,使得第三传动带6566与第二座656的平直部6561和倾斜部6563的顶面贴合。其中,在平直部6561和倾斜部6563的顶面上均开设有开槽,通过开槽使得第二座656内的空腔与外部连通。第三传动带6566上同样的开设有密集的通孔,使得在电池条1002在第三传动带6566上时,在第二座656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下,电池条1002能够被吸附,因此实现电池条1002在第三传动带6566上的传动。其中,两个第二座656上的第三传动带6566通过同一电机驱动,且第三传动带6566的运动速率大于第二传动带653的运动速率,使得电池条1002在运动时,两电池条1002之间存在间隙。
坡度调节组件,如图16所示,设置于倾斜部6563,坡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三传动带6566的坡度,能够使得电池条1002在一经裂片后即被第三传动带6566运输出料,坡度调节组件设置于倾斜部6563靠近第二吸附传动区652的一侧,坡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节块6571、第二丝杆6572以及第一导杆6573,在倾斜部6563靠近第二吸附传动区652的一端上开设有横向的缺口,缺口朝向电池片1001移动方向的反方向,第二调节块6571位于缺口且可调式的连接于倾斜部6563上,具体的,缺口内固定有纵向的第一导杆6573,缺口内转动链接有纵向的第二丝杆6572,第二丝杆6572和第一导杆6573相平行,第二调节块6571通过螺纹与第二丝杆6572连接,同时第二调节块6571套设在第一导杆6573上,第一导杆6573与第二丝杆6572相互平行,第一导杆6573纵向的固定于缺口内,第二丝杆6572转纵向的可转动连接于缺口内,通过转动第二丝杆6572,使得第二调节块6571可上下移动。在第二调节块6571上设置有导轮,导轮与第三传动带6566传动配合,其中,导轮位于第三传动带6566的最高点,通过第二调节块6571的位置调节,使得导轮可上下移动,导轮带动第三传动带6566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三传动带6566的最高点的位置可调节。其中,第三传动带6566的最高点的位置应当高于弧形板6545呈弧形的一端,即第三传动带6566的最高点能够与裂片后的电池条1002直接接触,通过调节第三传动带6566的坡度,可适应于不同大小、厚度的电池片1001(条),使得裂片之后的电池条1002立马通第三传动带6566传输走,第三传动带6566的速率大于第二传动带653的速率的,因此电池片1001之间不会有干扰,使得电池片1001能够稳定传输。
第二带调节组件658,如图17所示,设置于第三传动带6566上,用于调节第三传动带6566的张紧程度,第二带调节组件658包括第二导杆6581、第三调节块6582、第四调节块6583、第二调节螺钉6584以及弹簧6585,第二带调节组件658位于第二座656下方位置,在第二座656上开设有矩形的槽体,导杆具有两个,第三调节块6582与第四调节块6583均套设于两导杆上,第三调节块6582位于第四调节块6583上方位置,第三调节块6582与第四调节块6583之间的导杆部分上套设弹簧6585,弹簧6585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调节块6582、第四调节块6583相抵触,两导杆相互平行的且呈纵向固定于槽体中,其中,第四调节块6583上设置有导轮,导轮与第三传动带6566传动连接;在第二座656的顶部向下开设有通孔,使得通孔与槽体之间连通,在通孔中通过螺纹连接第二调节螺钉6584,第二调节螺钉6584与第三调节块6582上顶面相抵触,通过旋转第二调节螺钉6584驱动第三调节块6582上或下移动,从而驱动第三调节块6582实现上或下移动,则第四调节块6583上的导轮也可上或下移动,使得第三传动带6566的张紧程度可调节。
传感器6592组件,如图15所示,设置于在第二座656的平直部6561上,传感器6592组件包括支架6591和传感器6592,支架6591固定于第二座656的平直部6561两侧,传感器6592固定于每个支架6591上,传感器6592位置低于第二座656的平直部6561的高度,且传感器6592的探头朝上,在电池片1001经过平直部6561时,电池片1001会遮挡住传感器6592,两侧的传感器6592即可检测一电池片1001经过。
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如图18所示,应用于带焊带的电池串1003叠瓦生产,用于将电池片1001进行激光划片并印刷导电胶,再经过对整张电池片1001裂片,掰开成若干片的小电池条1002,对小电池条1002进行定位、叠片、固化等工序,最终形成电池串1003产品。叠瓦生产线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片1001,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损耗。一种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依次包括:上料装置100焊带装置200、激光划片装置300、印刷装置400、转角运输装置500、裂片装置600、理片装置700、叠片装置800、固化装置900以及传输装置。
传输装置用于电池片1001或电池条1002在上述装置之间传输,包括第一传输组件、第二传输组件、第三传输组件、第四传输组件、第五传输组件以及第六传输组件,每个传输组件包括传输带、吸附单元以及驱动单元;
吸附单元包括第二吸附孔和第二负压件,第二吸附孔开设在传输带上。在传输带下方设置了第二负压件,第二负压件可采用负压泵,用于将传输带下形成负压,使得电池片1001、电池条1002或电池串1003被吸附在传输带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传输带移动,从而使得电池片1001、电池条1002或电池串1003被传输,驱动单元可以采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形式驱动传输带,传输带连接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主动轮受驱动带动传输带移动。
上料装置100,如图18、19所示,上料装置100的一侧与AGV小车对接,分为左、右两个单元,右单元为多工位的储片盒传输组件,通过下方的旋转升降机构实现满储片盒的传送及空储片盒的取回。左单元为多工位的移载组件,通过X、Z轴方向的直线模组、8将电池片1001搬运至第一传输组件上。
焊带装置200,连接有上料装置100,焊带装置200用于在电池片1001上焊接焊带,在电池片1001的背面按照预先的设定,焊接若干数量的焊带,提高电池片1001的导电率。
激光划片装置300,如图18、20-22所示,连接焊带装置200,激光划片装置300包括激光切割组件301、第一筛选组件以及第一转台302组件;激光切割组件301用于对电池片1001切割划片,包括X向的激光切割组件301和Y向的激光切割组件301,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将整张电池片1001按预定的图形设置进行划片切割至一定深度,一般为直线型切割,将电池片1001预分为若干个大小相同的电池条1002,深度为电池片1001厚度的60%-70%;第一筛选组件用于对经焊带装置200后的电池片1001筛选,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第一检测相机304,设置于激光划片装置300的进料口,焊带装置200传过来的电池片1001会先通过相机进行筛选,外观有破损的会被剔除;第一转台302组件包括第一转台302和第一吸附组件303;第一转台302位于激光切割组件301下方;第一吸附组件303设置于第一转台302上,吸附组件用于吸附电池片1001;第一转台302在驱动下将电池片1001转至激光切割组件301下实现划片,驱动方式可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第一吸附组件303包括第一吸附孔3031、第一负压件以及避让槽3032,第一吸附孔3031开设在第一转台302上;第一负压件用于在第一吸附孔3031中形成负压,使得电池片1001被吸附在第一转台302上,第一负压件同样可采用负压泵;避让槽3032开设于第一转台302上,避让槽3032用于容置电池片1001的焊带,在第一负压件工作时,第一吸附孔3031中形成负压使得电池片1001与第一转台302贴合,避让槽3032改善了电池片1001与第一转台302表面接触不足的问题,提高带焊带电池片1001的吸附效果。
激光划片装置300的进料口设有第一检测相机304,外观正常的电池片1001由四工位转盘传送至第一转台302上,第一转台302表面开设了避让槽3032,第一吸附孔3031中由于真空作用使得电池片1001被吸附在第一转台302上,然后第一转台302分别旋转至第二检测相机、X及Y方向的激光切割组件301处,通过拍照采集电池片1001的相对位置,程序会自动调整X及Y激光光路实现对电池片1001的切割,完成后再由四工位转盘搬运至出料口的第二传输组件上。
印刷装置400,如图18、23所示,连接激光划片装置300,印刷机组件包括采集组件402、印刷组件401以及第二转台组件,采集组件402用于采集划片后的电池片1001位置,可以采用摄像设备实现,设置于印刷装置400的进料口。印刷装置400的进料口的直线模组驱动吸盘将划片后的电池片1001搬运至第二转台组件上;第二转台组件包括第二转台和第二吸附组件,第二转台位于印刷组件401下方;第二吸附组件设置于第二转台上,吸附组件用于吸附电池片1001;第二转台组件与第一转台302组件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累述。
通过负压作用将电池片1001吸附在第二转台上,印刷装置400进料口处的第三检测相机拍照采集电池片1001的相对位置,第二转台旋转至印刷组件401下方,印刷组件401对电池片1001进行印刷,其中,印刷组件401包括刮刀和调节组件,刮刀用于对电池片1001涂抹导电胶;调节组件练级刮刀,用于控制刮刀并调节刮刀位置,具体为X、Y及T轴调节组件,印刷组件401通过采集到的电池片1001的位置信息自动调整X、Y及T轴组件的相对位置,从而自动调整刮刀的位置,刮刀通过往复运动以丝网印刷的方式对电池片1001进行涂抹导电胶,完成后第二转台旋转至出料口处,出料口直线模组驱动吸盘将印刷后的电池片1001搬运至第三传输组件上。
转角运输装置500,如图18、24所示,分别连接印刷装置400和裂片装置600,转角运输装置500用于将印刷装置400排出的电池片1001以电池片1001的运动方向转90度传送至裂片装置600内。
裂片装置600,如图18、25所示,为上述的裂片装置600,此处不再累述。
理片装置700,如图18、26所示,连接有裂片装置600,理片装置700包括第二筛选组件702和理片组件701,第二筛选组件702用于对经过裂片后的电池条1002进行筛选,理片组件701用于对筛选后的电池条1002位置调正。在理片装置700进料口处设置了第二筛选组件702对裂片后的电池条1002进行筛选,具体可采用检测相机和机械手,检测相机对裂片后电池条1002的外观进行拍照筛选,外观有破损的会被机械手剔除,外观和方向均正常的电池条1002会直接通过第四传输机构进入至叠片装置800内。外观正常但方向相反的电池条1002会通过理片组件701对电池条1002进行位置调正,理片组件701可采用伺服电机驱动气爪,伺服电机驱动气爪驱动电池条1002做180度旋转调整其方向,方向调整后通过第四传输机构进入至叠片机组件内。
叠片装置800,如图18、27所示,连接理片装置700,叠片装置800用于对电池条1002叠片形成电池串1003;叠片装置800包括气爪组件801,气爪组件801用于将电池条1002在传输装置上叠片形成电池串1003,并传导至所述固化装置900中。气爪组件801包括高精度机械手和多组气爪,多组气爪固定在高精度机械手下方,高精度机械手先下降至某一高度,下方连接的四组气爪通过真空作用从第五传输组件处依次抓取一定数量的电池条1002,通过气爪四周的相机拍照采样后高精度机械手上升并旋转至某一角度,气爪破除真空后将其放置在第六传输组件上,并进行摆片叠片形成电池串1003,如图28所示,使电池条1002的一端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电池条1002之间留有相同的间距,随后通过第六传输组件传入固化装置900中进行加热固化。
固化装置900,如图18、29所示,连接有叠片装置800,固化装置900包括机架和加热器,加热器固定在机架上,用于对电池串1003进行加热、固化。叠片后形成的电池串1003贴在第六传输机构的钢带上,钢带表面开有若干数量的气孔,下方与真空气路相连接,钢带表面的气孔通过真空作用将电池串1003吸附,并将电池串1003向后端传输,机架下方的管道式加热器902通过热对流的方式对电池串1003进行加热固化,同时固化装置900顶部的板式加热器901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对电池串1003进行加热固化,固化完成后通过第六传输组件传出。
传输装置,用于电池片1001或电池条1002在上述装置之间传输,可通过皮带和电机驱动的方式实现。
工作原理/步骤:
电池片1001首先通过上料装置100进行上料,在传输装置的运输作用下,电池片1001运输到焊带装置200,电池片1001位于焊带装置200上进行焊带焊接,使得电池片1001上焊接上焊带;在经过焊带的焊接之后,电池片1001在运输下达到激光划片装置300,激光划片装置300用于在电池片1001上切割划片,将电池片1001按照预定的位置切割至一定深度,经过切割划片之后,对电池片1001进行印刷,通过印刷装置400对电池片1001进行印刷,利用刮刀对电池片1001涂抹导电胶;在经过印刷之后,电池片1001通过转角运输装置500后达到裂片装置600。
首先对位置偏移的电池片1001在归正组件上进行归正处理,通过呈夹角设置的第一传动区611和第二传动区612,使得电池片1001从第一传动区611运动到第二传动区612时,位置偏移的电池片1001在第一导向带614和第二导向带615的引导作用下归正,使得位置偏移的电池片1001位置归正;在经过归正后的电池片1001达到裂片组件上进行裂片,将整片的电池片1001裂片形成较小的电池条1002,电池片1001在弧形板6545上受到不同方向的吸附作用力,使得电池片1001按照切割位置发生裂片,从而形成电池条1002。
裂片后的电池条1002通过出料部进行出料,出料部的倾斜部6563的最高点高于弧形板6545的弧形一端,使得电池片1001在经过裂片后能够立马通过倾斜部6563上的第三传动带6566出料;且第三传动带6566的速率大于第二传动带653的速率,防止裂片后的电池条1002之间相互干扰,电池条1002能够稳定出料。
出料后的电池条1002到达利片装置,对经过裂片后的电池条1002进行筛选;经过理片装置700后的电池条1002达到叠片装置800,叠片装置800对电池条1002叠片形成电池串1003,电池串1003在运输下达到固化装置900进行固化。
技术效果:
1、本申请通过第一传动区611和第二传动区612之间设置夹角,通过在第一传动区611的一侧上设置于第二传动区612平行的第一导向带614,使得第一导向带614与第一传动区61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针对位置偏移的电池片1001,第一导向带614与电池片1001接触并引导,电池片1001回到正确位置,防止在位置偏移的电池片1001被传动到裂片区与进行裂片,提高电池片1001裂片品质和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片1001在传动过程中位置偏移的技术问题;达到归正位置偏移的电池片1001的技术效果。
2、在第一导向带614的基础上,在第一传动区611的另一侧设置第二导向带615,第二导向带615平行于第一传动区611,第一导向带614与第二导向带615配合,有利于提高位置偏移的电池片1001的归正,进一步提高电池片1001裂片品质和效率。
3、调位组件作用于第二传动区612上,在调位组件作用下,第二传动区612与第三传动区613之间的相对位置可改变,使得第一传动区611与第二传动区612之间的夹角可调节,适应于不同偏移程度的电池片1001。
4、第一吸附区呈水平布置,裂片区呈倾斜布置,第一吸附区与裂片区吸附同一电池片1001,使得电池片1001在裂片区与第一吸附区之间完成裂片,通过吸力对电池片1001实现自动裂片,提高裂片效率,减小电池片1001裂片损坏。
5、本申请通过坡度调节组件调节裂片区的倾斜程度,配合第一吸附区和裂片区上的吸附作用,使得电池片1001的裂片时的受力情况可调节,适应于不同受力要求的生产工艺。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动区,所述第一传动区用于传送电池片;
第二传动区,所述第一传动区用于传送电池片,所述第二传动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区,所述第二传动区运输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区运输方向存在夹角,所述夹角为锐角;以及
第一导向带,所述第一导向带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区侧边,所述第一导向带平行于所述第二传动区的运输方向,且所述第一导向带可沿所述第二传动区的运输方向传动,所述第一导向带用于与电池片接触并引导电池片传动,所述第一导向带与所述第一传动区之间的距离沿第一导向带传动方向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导向带,所述第二导向带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带位于所述第一传动区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导向带平行于所述第一传动区的运输方向,且所述第二导向带可沿所述第一传动区的运输方向传动,所述第二导向带用于与电池片接触并引导电池片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传动区,所述第三传动区用于输入并传送电池片,所述第三传动区与所述第二传动区不在同一直线方向上,所述第一传动区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区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区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位组件,所述调位组件用于调节第二传动区与第三传动区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夹角可调节,所述调位组件包括: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二传动区,所述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区发生滑移;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二传动区,所述旋转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动区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导向带,所述第三导向带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区一侧,所述第三导向带平行于所述第二传动区的运输方向,且所述第三导向带可沿所述第二传动区的运输方向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区、第二传动区或第三传动区,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区、第二传动区或第三传动区发生传动。
7.一种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归正机构,为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归正机构;
裂片机构,所述裂片机构连接有所述归正机构,所述裂片机构用于对归正后的电池片进行裂片并形成电池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片机构包括:
第一吸附传动区,所述第一吸附传动区用于吸附并传送电池片;
第二吸附传动区,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连接于所述第一吸附传动区,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相对于所述第一吸附区倾斜布置,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用于吸附并传送所述第一吸附传动区输出的电池片,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传送速率大于所述第一吸附传动区的传送速率,在第一吸附传动区和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的吸附作用下电池片在所述第一吸附传动区与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连接位置上发生裂片,形成电池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裂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片机构还包括出料部,所述出料部上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位于所述第二吸附传动区的出料端,所述倾斜部传动设置有用于传动电池条的传动带,所述倾斜部上设置有坡度调节组件,所述坡度调节组件包括:
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可调式的连接于所述倾斜部,所述调节块作用于所述传动带,使得所述传动带的坡度可调节。
10.一种叠瓦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电池片上料;
焊带装置,所述焊带装置连接所述上料装置,所述焊带装置用于在电池片上焊接焊带;
激光划片装置,所述激光划片装置连接所述焊带装置,所述激光划片装置包括激光切割组件,所述激光切割组件用于对电池片切割划片;
印刷装置,连接所述激光划片装置,用于对电池片进行对印刷;
裂片装置,为权利要求7-9中所述裂片装置,所述裂片装置连接所述印刷装置,所述裂片装置作用于划片后的电池片并用于将电池片裂片成电池条;
理片装置,所述理片装置连接所述裂片装置,所述理片装置用于筛选电池条并对电池条位置调正;
叠片装置,所述叠片装置连接所述理片装置,所述叠片装置用于对电池条叠片形成电池串;
固化装置,所述固化装置连接所述叠片装置,所述固化装置用于对电池串加热固化;以及
传输装置,用于电池片、电池条或电池串在上述装置之间传输。
CN202122718356.7U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 Active CN217114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8356.7U CN217114414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8356.7U CN217114414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4414U true CN217114414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89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18356.7U Active CN217114414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4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41905A (zh) 一种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串的叠瓦生产线
KR20190087998A (ko) 기판치수를 전자동으로 검출하는 장치, 기판검출라인 및 이의 검출방법
CN103987200B (zh) 剥离式补强板假贴机
CN210015865U (zh) 叠瓦电池串生产设备
CN113814517A (zh) 一种串焊机
CN114220755A (zh) 电池片叠瓦设备及电池片叠瓦方法
CN112659780A (zh) 一种自动进料和收本的胶装方法及其设备
CN217114414U (zh) 一种生产电池串的归正机构、裂片装置以及叠瓦生产线
CN112549809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双片印刷方法及印刷设备
CN218200934U (zh) 一种印刷机的上料装置及印刷机
CN209920716U (zh) 丝网印刷设备和电池片叠片系统
CN216354136U (zh) 电池片叠瓦设备
KR101692902B1 (ko) 연료전지 스택 자동 적층 장치
CN213647750U (zh) 一种大尺寸epp板材成型机进料实时纠偏装置
CN213936280U (zh) 用于膜电极的贴合装置
CN203912349U (zh) 剥离式补强板假贴机
CN207876966U (zh) 一种电池铝膜送料装置
CN110246927A (zh) 叠片机及其电池片划片涂胶装置与方法
CN220221311U (zh) 一种面膜吸盘数片机
CN220614961U (zh) Eva胶片自动放置点焊一体机
CN219822946U (zh) 钢片隔离纸自动拆分上料设备
CN214520659U (zh) 一种分板机
CN215100513U (zh) 一种板材纠偏移载机构
CN218558264U (zh) 一种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串的新型叠瓦印刷装置和生产线
CN215451441U (zh) 背接触太阳电池组件的制造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