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7854U - 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7854U
CN217107854U CN202221086067.8U CN202221086067U CN217107854U CN 217107854 U CN217107854 U CN 217107854U CN 202221086067 U CN202221086067 U CN 202221086067U CN 217107854 U CN217107854 U CN 217107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mounting block
block
fastening bolt
synchronous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860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Bo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860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07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7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7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步带模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所述安装块结构包括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所述上部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安装有第一紧固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安装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设置,能够在所述下部安装块远离所述上部安装块的一侧通过所述通孔对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进行调节,本申请能够利用工具透过下部安装块上的通孔,对第一紧固螺栓调节和拧紧,并能够完成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之间的定位,然后再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分别安装,实现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的同步安装,并且能够提高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步带模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安装在腔体上时,由于腔体固定设置于同步带模组的两型材之间,每个型材上设置若干个安装块结构用以与腔体连接,安装块结构包括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安装块结构在安装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安装要求:安装块结构安装在腔体上的同时也需要保证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在型材上的同步安装,即上部安装块与下部安装块安装固定后两者保持一致。
但在实际操作中,在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进行同步安装时,需要反复调整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的位置,由于上部安装块位于型材的内侧,并处于型材与腔体之间,对上部安装块进行调整时,需要反复拆卸下部安装块,使得安装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其能够在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同步安装时,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所述安装块结构包括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所述上部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安装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下部安装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设置,能够在所述下部安装块远离所述上部安装块的一侧通过所述通孔对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进行调节。
在下部安装块上设置通孔,并且使通孔与第一螺纹孔对应设置,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进行同步安装时,能够利用工具透过下部安装块上的通孔,对第一紧固螺栓调节和拧紧,并能够完成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之间的定位,然后再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分别安装,实现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的同步安装。
进一步地,同步带模组还包括型材,型材上设置有第一滑槽,上部安装块与所述第一滑槽卡接。
第一滑槽为梯形的卡槽,第一滑槽由两根截面近似等腰梯形的凸条平行设置在型材上,这两凸条分别为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这样,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形成了内梯形槽和外梯形槽,而外梯形槽即为所述的第一滑槽,相应地,在上部安装块上的一侧面设置了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分别对应与外梯形槽卡接,实现上部安装块能够沿第一滑槽水平移动,在上部安装块上且位于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之间开设有第一切口,该第一切口用于拧紧第一紧固螺栓时,使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沿其中的第一切口处的方向发生形变,从而使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与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之间变得紧固,从而实现将上部安装块固定于型材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对所述上部安装块进行固定。
第一固定件可以选用螺栓、钉子、铆钉、销轴、绳索或者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第二紧固螺栓,且所述上部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优先地选用第二紧固螺栓作为第一固定件,这样可以便于调节,通过第二紧固螺栓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实现上部安装块与腔体的连接。
进一步地,型材上还设置有第二滑槽,下部安装块与所述第二滑槽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安装块包括卡块和连接块,所述卡块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卡块和所述连接块。
第二滑槽为梯形的卡槽,第二滑槽由两根截面近似等腰梯形的凸条平行设置在型材上,这两凸条分别为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这样,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形成了内梯形槽和外梯形槽,而外梯形槽即为所述的第二滑槽,相应地,在卡块上的一侧面设置了第三卡齿和第四卡齿,第三卡齿和第四卡齿分别对应与外梯形槽卡接,实现上部安装块能够沿第二滑槽水平移动,在卡块上且位于第三卡齿和第四卡齿之间开设有第二切口,该第二切口用于拧紧第一紧固螺栓时,使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沿其中的第二切口处的方向发生形变,从而使第三卡齿和第四卡齿与第三凸条和第四凸条之间变得紧固,从而实现将卡块固定于型材上。
连接件可以选用螺栓、钉子、铆钉、销轴、绳索或者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第三紧固螺栓,且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
优选地选用第三紧固螺栓作为连接件,这样可以便于调节,通过第三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实现卡块与连接块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上还设置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对所述连接块进行固定。
第二固定件可以选用螺栓、钉子、铆钉、销轴、绳索或者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第四紧固螺栓,且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第四螺纹孔,所述第四紧固螺栓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螺纹连接。
优选地选用第四紧固螺栓作为第二固定件,这样可以便于调节,通过第四紧固螺栓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螺纹连接,实现连接块与腔体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
在实际开设第一螺纹孔时,优选将第一螺纹孔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第一螺纹孔所在面的中心线为基准,将两个第一螺纹孔对称设置于该中心线的两侧,对应地,将通孔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通孔与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为长圆孔、矩形孔、梯形孔、菱形孔、圆孔或锥形孔。
通孔的形状可以设计为不规则的孔,也可以为规则的孔,常选用规则的孔,比如长圆孔、矩形孔、梯形孔、菱形孔、圆孔或锥形孔,更优选地,一般选用圆孔、矩形孔或者长圆孔作为通孔,便于加工。
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在下部安装块上设置通孔,并且使通孔与第一螺纹孔对应设置,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进行同步安装时,能够利用工具透过下部安装块上的通孔,对第一紧固螺栓调节和拧紧,并能够完成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之间的定位,然后再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分别安装,实现对上部安装块和下部安装块的同步安装。
本申请能够解决对上部安装块进行调整时,需要反复拆卸下部安装块的问题,并且能够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同步带模组与腔体的整体连接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同步带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安装块结构安装在型材上的局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图3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图3中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图3中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
1-上部安装块;2-下部安装块;3-型材;4-第一滑槽;5-第二滑槽;6-第一螺纹孔;7-第一紧固螺栓;8-第一卡齿;9-第二卡齿;10-腔体;11-通孔;12-第二螺纹孔;13-连接件;14-第四螺纹孔;15-第三固定件;16-第五螺纹孔;17-第三卡齿;18-第四卡齿;19-第一凸条;20-第二凸条;21-卡块;22-连接块;23-第三凸条;24-第四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方案,参考图1-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同步带模组与腔体的整体连接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同步带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安装块结构安装在型材上的局部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图3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图3中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图3中的B部结构放大图。
在现有技术中,同步带模组安装在腔体10上时,由于腔体10固定设置于同步带模组的两个型材3之间,两个型材3分别水平设置于腔体10的两侧,每个型材3上设置若干个安装块结构用以与腔体10连接,安装块结构包括上部安装块1和下部安装块2,型材3的上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4,上部安装块1卡接于第一滑槽4上且能够沿第一滑槽4在型材3上水平移动,上部安装块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6,且第一螺纹孔6设置于上部安装块1的底部,并使第一螺纹孔6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螺纹孔6内安装有第一紧固螺栓7,第一紧固螺栓7用于实现将上部安装块1固定于型材3上。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滑槽4为梯形的卡槽,第一滑槽4由两根截面近似等腰梯形的凸条平行设置在型材3上,这两凸条分别为第一凸条19和第二凸条20,这样,第一凸条19和第二凸条20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形成了内梯形槽和外梯形槽,而外梯形槽即为所述的第一滑槽4,相应地,在上部安装块1上的一侧面设置了第一卡齿8和第二卡齿9,第一卡齿8和第二卡齿9分别对应与外梯形槽卡接,实现上部安装块1能够沿第一滑槽4水平移动,在上部安装块1上且位于第一卡齿8和第二卡齿9之间开设有第一切口,该第一切口用于拧紧第一紧固螺栓7时,使第一卡齿8和第二卡齿9沿其中的第一切口处的方向发生形变,从而使第一卡齿8和第二卡齿9与第一凸条19和第二凸条20之间变得紧固,从而实现将上部安装块1固定于型材3上。
在实际开设第一螺纹孔6时,优选将第一螺纹孔6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部安装块1底面的中心线为基准,将两个第一螺纹孔6对称设置于该中心线的两侧,对应地,将通孔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通孔11与第一螺纹孔6一一对应设置,且使通孔11沿竖直方向设置,不要偏斜。
另外,上部安装块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用于对上部安装块1进行固定,将上部安装块1与腔体10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可以选用螺栓、钉子、铆钉、销轴、绳索或者钢丝等。
优先地,选用第二紧固螺栓作为第一固定件,这样可以便于调节,再在上部安装块1的顶部位置相应地设置第二螺纹孔12,通过第二紧固螺栓与第二螺纹孔12螺纹连接,实现上部安装块1与腔体10的连接。
型材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槽5,下部安装块2卡接于第二滑槽5上且能够沿第二滑槽5在型材3上水平移动,下部安装块2包括卡块21和连接块22,卡块21上设置有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用于连接所述卡块21和所述连接块22,连接件13可以选用螺栓、钉子、铆钉、销轴、绳索或者钢丝等。
优选地,选用第三紧固螺栓作为连接件13,这样可以便于调节,再在连接块22上设置第三螺纹孔,通过第三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实现卡块21与连接块22的连接。
在连接块22的另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用于对连接块22进行固定,将连接块22与腔体1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可以选用螺栓、钉子、铆钉、销轴、绳索或者钢丝等。
优选地,选用第四紧固螺栓作为第二固定件,这样可以便于调节,再在连接块22上的一侧面开设第四螺纹孔14,通过第四紧固螺栓与第四螺纹孔14螺纹连接,实现连接块22与腔体10的连接。
在卡块21上设置第三固定件15,第三固定件15用于对卡块21进行固定,将卡块21固定在型材3上,第三固定件15可以选用螺栓、钉子、铆钉、销轴、绳索或者钢丝等。
优选地,选用第五紧固螺栓作为第三固定件15,这样可以便于调节,再在卡块21上开设第五螺纹孔16,将第五紧固螺栓安装于第五螺纹孔16内,使其螺纹连接,通过拧紧第五紧固螺栓便可以将卡块21固定在型材3上。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滑槽5为梯形的卡槽,第二滑槽5由两根截面近似等腰梯形的凸条平行设置在型材3上,这两凸条分别为第三凸条23和第四凸条24,这样,第三凸条23和第四凸条24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形成了内梯形槽和外梯形槽,而外梯形槽即为所述的第二滑槽5,相应地,在卡块21上的一侧面设置了第三卡齿17和第四卡齿18,第三卡齿17和第四卡齿18分别对应与外梯形槽卡接,实现上部安装块1能够沿第二滑槽5水平移动,在卡块21上且位于第三卡齿17和第四卡齿18之间开设有第二切口,该第二切口用于拧紧第一紧固螺栓7时,使第一卡齿8和第二卡齿9沿其中的第二切口处的方向发生形变,从而使第三卡齿17和第四卡齿18与第三凸条23和第四凸条24之间变得紧固,从而实现将卡块21固定于型材3上。
上部安装块1和下部安装块2安装在型材3上时需要同步安装,即上部安装块1与下部安装块2安装固定后两者保持一致,但在实际操作中,在对上部安装块1和下部安装块2进行同步安装时,需要反复调整上部安装块1和下部安装块2的位置,由于上部安装块1位于型材3的内侧,并处于型材3与腔体10之间,对上部安装块1进行调整时,需要反复拆卸下部安装块2,使得安装效率较低。
因此,在连接块22上设置了通孔11,通孔11与第一螺纹孔6对应设置,能够在所述下部安装块2远离所述上部安装块1的一侧通过通孔11对第一紧固螺栓7进行调节,即工具能够透过通孔11对第一紧固螺栓7进行调节,在利用工具透过通孔11的同时,由于通孔11与第一螺纹孔6是对应设置的,且能对上部安装块1和下部安装块2之间进行定位,再分别拧紧第一紧固螺栓7和第五紧固螺栓便可以完成上部安装块1和下部安装块2的同步安装。
需要注意的是,通孔11的形状可以设计为不规则的孔,也可以为规则的孔,常选用规则的孔,比如长圆孔、矩形孔、梯形孔、菱形孔、圆孔或锥形孔,更优选地,一般选用圆孔、矩形孔或者长圆孔作为通孔11,便于加工。
另外,上述的工具一般选用扳手或螺丝刀,通过扳手或螺丝刀对第一紧固螺栓7调节并拧紧,实现上部安装块1的固定。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在下部安装块2上设置通孔11,并且使通孔11与第一螺纹孔6对应设置,对上部安装块1和下部安装块2进行同步安装时,能够利用工具透过下部安装块2上的通孔11,对第一紧固螺栓7调节和拧紧,并能够完成对上部安装块1和下部安装块2之间的定位,然后再对上部安装块1和下部安装块2分别安装,实现对上部安装块1和下部安装块2的同步安装,通过通孔11的设计,避免下部安装块2形成阻碍,使得没有操作空间而不能利用工具对上部安装块1和下部安装块2定位以及调节。
本申请能够解决对上部安装块1进行调整时,需要反复拆卸下部安装块2的问题,并且能够提高安装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很好的改进和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所述安装块结构包括上部安装块(1)和下部安装块(2),所述上部安装块(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6),所述第一螺纹孔(6)内安装有第一紧固螺栓(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安装块(2)上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与所述第一螺纹孔(6)对应设置,能够在所述下部安装块(2)远离所述上部安装块(1)的一侧通过所述通孔(11)对所述第一紧固螺栓(7)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安装块(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对所述上部安装块(1)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第二紧固螺栓,且所述上部安装块(1)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2),所述第二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安装块(2)包括卡块(21)和连接块(22),所述卡块(21)上设置有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用于连接所述卡块(21)和所述连接块(22);
所述通孔(11)设置于所述连接块(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为第三紧固螺栓,且所述连接块(22)上设置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2)上还设置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对所述连接块(22)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第四紧固螺栓,且所述连接块(22)上设置有第四螺纹孔(14),所述第四紧固螺栓与所述第四螺纹孔(14)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螺纹孔(6)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6)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为长圆孔、矩形孔、梯形孔、菱形孔、圆孔或锥形孔。
CN202221086067.8U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 Active CN217107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6067.8U CN217107854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6067.8U CN217107854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7854U true CN217107854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87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86067.8U Active CN217107854U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07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8024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太陽電池装置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取付方法
EP2535948A1 (en) Structure-supporting structure, frame for structure,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structure using said frame, and solar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EP2327942A2 (en) Supporting device to anchor photovoltaic panels onto a roof
WO2011078382A1 (ja) 構造物設置架台、構造物設置用支持具、及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WO2014016882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
CN217107854U (zh) 一种同步带模组的安装块结构
US7954656B1 (en) Display fixture anchor systems
US20210194410A1 (en) Assembly apparatus for truss structure
DE202012102788U1 (de) Kühlkörper-Abstrahlungsrippen und Basisblock aufweisender Montageaufbau
JP5625540B2 (ja) 屋根上設置物用取り付け金具
CN203456737U (zh) 用于配电柜框架的连接件和配电柜框架
WO2024098694A1 (zh) 型材压件组件
JP2006144266A (ja) 機能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KR101988738B1 (ko) 태양광 패널유닛 및, 태양광 패널구조체
JP2015068084A (ja) 外装構造体の改修金具およびその渡し部材、その突出部固定部材、外装構造体の改修構造
JP666132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構造、設置方法、及びその設置構造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JP2018128122A (ja) 接続位置調整金具とそれを用いた架台取付金具
JP2013181356A (ja) 建築用取付具
CN112376742A (zh) 一种装配式隔墙龙骨框架及隔墙
CN216276635U (zh) 一种分体式石材调节结构
JP6214084B2 (ja) パネルの取付部材及び取付構造
JP2017025574A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の固定部材およ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JP201619283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設置架台
CN215442881U (zh) 一种轻钢龙骨预打孔连接结构
CN110469150A (zh) 活动板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30000, 508, Block B,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uilding, Shaoquan L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tersection of Tongling North Road and Xifeihe Road, Xinz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Bo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a2497, second floor, College Park, Dongs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Zhongguancun, No. 18 Xueq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9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s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