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2717U -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2717U
CN217082717U CN202220428959.5U CN202220428959U CN217082717U CN 217082717 U CN217082717 U CN 217082717U CN 202220428959 U CN202220428959 U CN 202220428959U CN 217082717 U CN217082717 U CN 2170827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fixing plate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n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289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国
李毛
李延河
卓明胜
王新义
陈喜恩
王朴忠
赵万里
黄洪乐
王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ingmei Shenma Holding Group Co ltd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ingdingshan Tianan Coal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ingdingshan Tianan Coal Mining Co Ltd
China Pingmei Shenma Energy and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ingdingshan Tianan Coal Mining Co Ltd, China Pingmei Shenma Energy and Chem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04289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27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27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27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换热器包括:内管,内管沿第一方向延伸,内管的管腔用于供液体流过;外管,外管套设在内管上,外管的内壁面与内管的外壁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冷媒流过的冷媒腔体;多个翅片,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用于供气体流过的翅片间隙,各个翅片上均设置有通孔,外管穿设在通孔中;螺旋隔板,设置在冷媒腔体内,螺旋隔板环绕内管的中心线且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在冷媒腔体内形成螺旋流道,以使冷媒与内管内的液体和外管外的气体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单一的空调机组不能够同时提供风和水的问题。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发展,空调系统在各行各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月高,以用于向用户供应居于一定温度的风和水。
但是,大部分空调机组仅能单独供液体或单独供风,当某些场所既需要一定温度的风,又需要一定温度的液体时,就造成了业主需要配置多种型号的空调机组或者增加各样式的末端,这样既增加了成本又增加了工程的复杂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单一的空调机组不能够同时提供风和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内管,内管沿第一方向延伸,内管的管腔用于供液体流过;外管,外管套设在内管上,外管的内壁面与内管的外壁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冷媒流过的冷媒腔体;多个翅片,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用于供气体流过的翅片间隙,各个翅片上均设置有通孔,外管穿设在通孔中;螺旋隔板,设置在冷媒腔体内,螺旋隔板环绕内管的中心线且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在冷媒腔体内形成螺旋流道,以使冷媒与内管内的液体和外管外的气体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各个外管的长度小于相应的内管的长度。
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保护罩,保护罩包括用于容纳多个翅片的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间隔布置且分别位于容纳腔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内管和外管均为多个,各个翅片上的通孔也为多个,多个通孔与多个内管和多个外管均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多个外管的相对两端的第一外管固定板和第二外管固定板,第一外管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外管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插设在多个第一安装孔中;第二外管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外管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插设在多个第二安装孔中。
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多个内管的相对两端的第一内管固定板和第二内管固定板,第一内管固定板位于第一外管固定板远离第二外管固定板的一侧,第二内管固定板位于第二外管固定板远离第一外管固定板的一侧;第一内管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多个内管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插设多个第三安装孔中;第二内管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第四安装孔,多个内管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插设在多个第四安装孔中。
进一步地,换热器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设置在第一外管固定板和第一内管固定板之间,以共同围成冷媒流进腔;第二套筒设置在第二外管固定板和第二内管固定板之间,以共同围成冷媒流出腔。
进一步地,第一套筒上设置有冷媒进管,冷媒进管与冷媒流进腔连通,以将外部的冷媒导向冷媒流进腔;第二套筒上设置有冷媒出管,冷媒出管与冷媒流出腔连通,以向冷媒流出腔内的冷媒导向外部。
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端盖,设置在第一内管固定板远离第一外管固定板的一侧,第一端盖与第一内管固定板共同围成用于与多个内管的第一端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端盖,设置在第二内管固定板远离第二外管固定板的一侧,第二端盖与第二内管固定板共同围成用于与多个内管的第二端连通的第二腔体。
进一步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腔室隔板,以将第二腔体至少分隔为进液腔和出液腔,第一腔体为用于供液体流过的中间腔,液体依次流经进液腔、中间腔和出液腔。
进一步地,第二腔体内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以将第二腔体分隔为进液腔、出液腔和第二中间腔;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四隔板,以将第一腔体分隔为第一中间腔和第三中间腔;其中,液体依次流经进液腔、第一中间腔、第二中间腔、第三中间腔和出液腔。
进一步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进液管,进液管与进液腔连通,以将外部的液体导向进液腔;出液管,出液管与出液腔连通,以将出液腔内的液体导向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包括:内管,内管沿第一方向延伸,内管的管腔用于供液体流过;外管,外管套设在内管上,外管的内壁面与内管的外壁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冷媒流过的冷媒腔体;多个翅片,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用于供气体流过的翅片间隙,各个翅片上均设置有通孔,外管穿设在通孔中;螺旋隔板,设置在冷媒腔体内,螺旋隔板环绕内管的中心线且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在冷媒腔体内形成螺旋流道,以使冷媒与内管内的液体和外管外的气体进行换热。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能够同时进行冷媒与多种介质之间的换热,实现了同时制取一定温度的液体和气体的目的,满足了多个行业对于暖通系统所需要的具有一定温度的介质的需求,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单一的空调机组不能够同时提供风和水的问题。另外,多个翅片的设置更是增大了冷媒与气体之间的换热面积,而螺旋流道具有扰流作用,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左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右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2所示的换热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2所示的换热器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2所示的换热器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2所示的换热器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图2所示的换热器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0所示的换热器沿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内管和外管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所示的换热器的内管和外管组合后的主视图;
图14示出了图12所示的换热器的内管和外管组合后的半剖视图;
图15示出了图14所示的换热器的内管和外管组合后的半剖视图在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示出了图13所示的换热器的内管和外管组合后的侧视图;
图17示出了图12所示的换热器的内管和外管组合后的部分结构的透视图;以及
图18示出了图17所示的换热器的内管和外管组合后的部分结构的透视图在H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内管;200、外管;300、翅片;400、螺旋隔板;500、螺旋流道;
1、外管固定板;101、第一外管固定板;102、第二外管固定板;2、内管固定板;201、第一内管固定板;202、第二内管固定板;3、套筒;301、第一套筒;302、第二套筒;4、端盖;401、第一端盖;402、第二端盖;5、保护罩;50、容纳腔;501、进气口;502、出气口; 6、腔室隔板;61、第一隔板;62、第二隔板;63、第三隔板;64、第四隔板;7、冷媒进管;8、冷媒出管;9、冷媒流进腔;10、冷媒流出腔;11、进液管;12、出液管;13、进液腔;14、出液腔;15、中间腔;151、第一中间腔;152、第二中间腔;153、第三中间腔;19、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内管100,内管100沿第一方向延伸,内管100的管腔用于供液体流过;外管200,外管200套设在内管100上,外管 200的内壁面与内管100的外壁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冷媒流过的冷媒腔体;多个翅片300,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用于供气体流过的翅片间隙,各个翅片300上均设置有通孔,外管200穿设在通孔中;螺旋隔板400,设置在冷媒腔体内,螺旋隔板400环绕内管100的中心线且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在冷媒腔体内形成螺旋流道500,以使冷媒与内管100内的液体和外管200外的气体进行换热。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包括:内管100,内管100沿第一方向延伸,内管100的管腔用于供液体流过;外管200,外管200套设在内管100上,外管200的内壁面与内管100的外壁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冷媒流过的冷媒腔体;多个翅片300,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用于供气体流过的翅片间隙,各个翅片300上均设置有通孔,外管200穿设在通孔中;螺旋隔板 400,设置在冷媒腔体内,螺旋隔板400环绕内管100的中心线且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在冷媒腔体内形成螺旋流道500,以使冷媒与内管100内的液体和外管200外的气体进行换热。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能够同时进行冷媒与多种介质之间的换热,实现了同时制取一定温度的液体和气体的目的,满足了多个行业对于暖通系统所需要的具有一定温度的介质的需求,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单一的空调机组不能够同时提供风和水的问题。另外,多个翅片300的设置更是增大了冷媒与气体之间的换热面积,而螺旋流道500具有扰流作用,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液体为水,气体为空气。
如图12至图18所示,各个外管200的长度小于相应的内管100的长度。
如图1、图2、图5、图10和图11所示,换热器包括保护罩5,保护罩5包括用于容纳多个翅片300的容纳腔50以及与容纳腔50连通的进气口501和出气口502,进气口501和出气口50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间隔布置且分别位于容纳腔50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内管100和外管200均为多个,各个翅片300上的通孔也为多个,多个通孔与多个内管100和多个外管200均一一对应地设置。
如图1、图2、图5、图10和图11所示,换热器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多个外管200 的相对两端的两个外管固定板1,两个外管固定板1分别为第一外管固定板101和第二外管固定板102,第一外管固定板1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外管20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插设在多个第一安装孔中;第二外管固定板10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外管200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插设在多个第二安装孔中。
可选地,两个外管固定板1与各个外管200之间通过焊接或胀接等方式形成密封连接。
以图1为方向基准,第一外管固定板101和第二外管固定板102分别位于保护罩5的左右两侧。
如图1至图11所示,换热器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多个内管100的相对两端的两个内管固定板2,两个内管固定板2分别为第一内管固定板201和第二内管固定板202,第一内管固定板201位于第一外管固定板101远离第二外管固定板102的一侧,第二内管固定板202 位于第二外管固定板102远离第一外管固定板101的一侧;第一内管固定板2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多个内管10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插设多个第三安装孔中;第二内管固定板 202上设置有多个第四安装孔,多个内管100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插设在多个第四安装孔中。
可选地,两个内管固定板2与各个内管100之间通过焊接或胀接等方式形成密封连接。
以图1为方向基准,第一内管固定板201和第二内管固定板202分别位于保护罩5的左右两侧。
如图1、图2、图5、图10和图11所示,换热器包括两个套筒3,两个套筒3分别为第一套筒301和第二套筒302,第一套筒301设置在第一外管固定板101和第一内管固定板201之间,以共同围成冷媒流进腔9;第二套筒302设置在第二外管固定板102和第二内管固定板202之间,以共同围成冷媒流出腔10。
其中,多个第一安装孔均为通孔,以将相应的外管200内的螺旋流道500的入口与冷媒流进腔9连通;多个第二安装孔也均为通孔,以将相应的外管200内的螺旋流道500的出口与冷媒流出腔10连通。
以图1为方向基准,第一套筒301和第二套筒302分别位于保护罩5的左右两侧。
具体地,第一套筒301包括第一管体和分别位于第一管体的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套筒法兰,两个第一套筒法兰分别与第一外管固定板101和第一内管固定板201对应设置,其中,一个第一套筒法兰与第一外管固定板101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且该第一套筒法兰与第一外管固定板101之间夹设有第一密封垫,另一个第一套筒法兰与第一内管固定板201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且该第一套筒法兰与第一内管固定板201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垫。
具体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都可以为螺钉或螺栓螺母组合。
具体地,第二套筒302包括第二管体和分别位于第二管体的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二套筒法兰,两个第二套筒法兰分别与第二外管固定板102和第二内管固定板202对应设置,其中,一个第二套筒法兰与第二外管固定板102之间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且该第二套筒法兰与第二外管固定板102之间夹设有第三密封垫,另一个第二套筒法兰与第二内管固定板202之间通过第四紧固件连接,且该第二套筒法兰与第二内管固定板202之间夹设有第四密封垫。
具体地,第三紧固件和第四紧固件都可以为螺钉或螺栓螺母组合。
如图1、图2、图5、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套筒301上设置有冷媒进管7,冷媒进管7与冷媒流进腔9连通,以将外部的冷媒导向冷媒流进腔9;第二套筒302上设置有冷媒出管8,冷媒出管8与冷媒流出腔10连通,以向冷媒流出腔10内的冷媒导向外部。
以图1为方向基准,冷媒进管7位于第一套筒301的上方,冷媒出管8位于第二套筒302 下方,以便于冷媒的进出。
如图1至图4、图5以及图8至图11所示,换热器还包括两个端盖4,两个端盖4分别为:第一端盖401,设置在第一内管固定板201远离第一外管固定板101的一侧,第一端盖401与第一内管固定板201共同围成用于与多个内管100的第一端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端盖402,设置在第二内管固定板202远离第二外管固定板102的一侧,第二端盖402与第二内管固定板202共同围成用于与多个内管100的第二端连通的第二腔体。
其中,多个第三安装孔均为通孔,以将相应的内管100的第一端的管口与第一腔体连通;多个第四安装孔也均为通孔,以将相应的内管100的第二端的管口与第二腔体连通。
以图1为方向基准,第一端盖401和第二端盖402分别位于保护罩5的左右两侧。
具体地,第一端盖401包括用于形成第一腔体的第一端盖本体和位于第一端盖本体靠近第一内管固定板201一侧的第一端盖法兰,第一端盖法兰与第一内管固定板201对应设置,第一端盖法兰与第一内管固定板201之间通过多个第五紧固件连接,且第一端盖法兰与第一内管固定板201之间夹设有第五密封垫。
具体地,第五紧固件可以为螺钉或螺栓螺母组合。
可选地,第二紧固件和第五紧固件可以为一个零件,也可以为两个零件。
优选地,第一腔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排气阀,以用于在换热器启动时排出第一腔体内的空气;第一腔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排水阀,以用于在换热器关闭时排出第一腔体内的液体。
具体地,第二端盖402包括用于形成第二腔体的第二端盖本体和位于第二端盖本体靠近第二内管固定板202一侧的第二端盖法兰,第二端盖法兰与第二内管固定板202对应设置,第二端盖法兰与第二内管固定板202之间通过多个第六紧固件连接,且第二端盖法兰与第二内管固定板202之间夹设有第六密封垫。
具体地,第六紧固件可以为螺钉或螺栓螺母组合。
可选地,第四紧固件和第六紧固件可以为一个零件,也可以为两个零件。
优选地,第二腔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排气阀,以用于在换热器启动时排出第二腔体内的空气,第二腔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排水阀,以用于在换热器关闭时排出第二腔体内的液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腔体内设置有腔室隔板6,以将第二腔体至少分隔为进液腔13和出液腔14,第一腔体为用于供液体流过的中间腔15,液体依次流经进液腔 13、中间腔15和出液腔14。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腔室隔板6包括第一隔板61、第二隔板62、第三隔板63和第四隔板64;第二腔体内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61、第二隔板62和第三隔板63,以将第二腔体分隔为进液腔13、出液腔14和第二中间腔152;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四隔板64,以将第一腔体分隔为第一中间腔151和第三中间腔153;其中,液体依次流经进液腔13、第一中间腔151、第二中间腔152、第三中间腔153和出液腔14。
以图6为方向基准,第四隔板64竖直设置,以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第一中间腔151和第三中间腔153。
以图7为方向基准,第一隔板61、第二隔板62和第三隔板63环绕第二端盖402的中心线间隔布置,第一隔板61和第三隔板63相互平行且均与第二隔板62垂直,第二隔板62竖直设置且位于第一隔板61和第三隔板63的上方,第一隔板61位于第三隔板63的左侧,第一隔板61的上侧面和第二隔板62的左侧面之间形成出液腔14,第二隔板62的右侧面和第三隔板63的上侧面之间形成进液腔13,第三隔板63的下侧面和第一隔板61的下侧面之间形成第二中间腔152。
如图1、图2、图4、图5、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端盖402上设置有:进液管11,进液管11与进液腔13连通,以将外部的液体导向进液腔13;出液管12,出液管12与出液腔 14连通,以将出液腔14内的液体导向外部。
优选地,进液管11上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部件与第一开关,以分别用于检测进液管11 内的液体的温度和控制进液管11内的液体的流速;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上均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部件与第二开关,以分别用于检测出液管12内的液体的温度和控制出液管12内的液体的流速。
其中,第一温度检测部件和第二温度检测部件可以为感温包。
如图1至图4以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还包括安装架19,安装架19的一侧与保护罩5连接,安装架19的另一侧用于与换热器的待安装位置处连接。
以图1为方向基准,安装架19焊接在保护罩5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包括:内管100,内管100沿第一方向延伸,内管100的管腔用于供液体流过;外管200,外管200套设在内管100上,外管200的内壁面与内管100的外壁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冷媒流过的冷媒腔体;多个翅片300,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用于供气体流过的翅片间隙,各个翅片300上均设置有通孔,外管200穿设在通孔中;螺旋隔板400,设置在冷媒腔体内,螺旋隔板400环绕内管100的中心线且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在冷媒腔体内形成螺旋流道500,以使冷媒与内管100内的液体和外管200外的气体进行换热。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能够同时进行冷媒与多种介质之间的换热,实现了同时制取一定温度的液体和气体的目的,满足了多个行业对于暖通系统所需要的具有一定温度的介质的需求,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单一的空调机组不能够同时提供风和水的问题。另外,多个翅片300的设置更是增大了冷媒与气体之间的换热面积,而螺旋流道500具有扰流作用,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液体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管(100),所述内管(100)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内管(100)的管腔用于供液体流过;
外管(200),所述外管(200)套设在所述内管(100)上,所述外管(200)的内壁面与所述内管(100)的外壁面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冷媒流过的冷媒腔体;
多个翅片(300),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用于供气体流过的翅片间隙,各个所述翅片(300)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外管(200)穿设在所述通孔中;
螺旋隔板(400),设置在所述冷媒腔体内,所述螺旋隔板(400)环绕所述内管(100)的中心线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在所述冷媒腔体内形成螺旋流道(500),以使所述冷媒与所述内管(100)内的液体和所述外管(200)外的气体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外管(200)的长度小于相应的所述内管(100)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保护罩(5),所述保护罩(5)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多个翅片(300)的容纳腔(50)以及与所述容纳腔(50)连通的进气口(501)和出气口(502),所述进气口(501)和所述出气口(502)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间隔布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50)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00)和所述外管(200)均为多个,各个所述翅片(300)上的所述通孔也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与多个所述内管(100)和多个所述外管(200)均一一对应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多个所述外管(200)的相对两端的第一外管固定板(101)和第二外管固定板(102),
所述第一外管固定板(1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外管(20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插设在所述多个第一安装孔中;
所述第二外管固定板(10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所述外管(200)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插设在所述多个第二安装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多个所述内管(100)的相对两端的第一内管固定板(201)和第二内管固定板(202),所述第一内管固定板(201)位于所述第一外管固定板(101)远离所述第二外管固定板(102)的一侧,所述第二内管固定板(202)位于所述第二外管固定板(102)远离所述第一外管固定板(101)的一侧;
所述第一内管固定板(2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安装孔,多个所述内管(10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地插设所述多个第三安装孔中;
所述第二内管固定板(202)上设置有多个第四安装孔,多个所述内管(100)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地插设在所述多个第四安装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套筒(301)和第二套筒(302),所述第一套筒(301)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管固定板(101)和所述第一内管固定板(201)之间,以共同围成冷媒流进腔(9);所述第二套筒(302)设置在所述第二外管固定板(102)和所述第二内管固定板(202)之间,以共同围成冷媒流出腔(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套筒(301)上设置有冷媒进管(7),所述冷媒进管(7)与所述冷媒流进腔(9)连通,以将外部的冷媒导向所述冷媒流进腔(9);
所述第二套筒(302)上设置有冷媒出管(8),所述冷媒出管(8)与所述冷媒流出腔(10)连通,以向所述冷媒流出腔(10)内的冷媒导向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端盖(401),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管固定板(201)远离所述第一外管固定板(101)的一侧,所述第一端盖(401)与所述第一内管固定板(201)共同围成用于与多个所述内管(100)的第一端连通的第一腔体;
第二端盖(402),设置在所述第二内管固定板(202)远离所述第二外管固定板(102)的一侧,所述第二端盖(402)与所述第二内管固定板(202)共同围成用于与多个所述内管(100)的第二端连通的第二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腔室隔板(6),以将所述第二腔体至少分隔为进液腔(13)和出液腔(14),所述第一腔体为用于供液体流过的中间腔(15),所述液体依次流经所述进液腔(13)、所述中间腔(15)和所述出液腔(14)。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所述第二腔体内间隔设置有第一隔板(61)、第二隔板(62)和第三隔板(63),以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为进液腔(13)、出液腔(14)和第二中间腔(152);
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四隔板(64),以将第一腔体分隔为第一中间腔(151)和第三中间腔(153);
其中,液体依次流经所述进液腔(13)、所述第一中间腔(151)、所述第二中间腔(152)、所述第三中间腔(153)和所述出液腔(14)。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盖(402)上设置有:
进液管(11),所述进液管(11)与所述进液腔(13)连通,以将外部的液体导向所述进液腔(13);
出液管(12),所述出液管(12)与所述出液腔(14)连通,以将所述出液腔(14)内的液体导向外部。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2220428959.5U 2022-02-28 2022-02-28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70827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8959.5U CN217082717U (zh) 2022-02-28 2022-02-28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8959.5U CN217082717U (zh) 2022-02-28 2022-02-28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2717U true CN217082717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6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28959.5U Active CN217082717U (zh) 2022-02-28 2022-02-28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27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63481B2 (ja) 圧縮空気除湿用熱交換器
US4507940A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of the type embedded within a ceiling
CN103261827B (zh) 热交换器
US4809518A (en) Laminate type evaporator with expansion valve
JP2010107151A (ja) 冷暖房用などのパネル
US5095972A (en) Heat exchanger
CN217082717U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930563U (zh) 一种中央空调机组用自动气液分离冷凝器
CN114543186A (zh)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20120037617A (ko) 차량용 증발기의 파이프 연결부재
KR970021877A (ko) 자동차 공조 시스템용 증발기/팽창 밸브 유니트
JP2001304720A (ja) 熱交換器
CN219300890U (zh) 板体结构及空调器
CN216976990U (zh) 室外机热回收系统及具有其的加热系统
CN212082085U (zh) 换热器
CN217057731U (zh) 分集液器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机组
CN212851520U (zh) 冷水分配单元
CN216451697U (zh) 机柜装置
CN220254954U (zh) 液冷机柜
CN218764079U (zh) 用于降膜蒸发器的分配器和降膜蒸发器
CN211601678U (zh) 换热器扁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CN213631675U (zh) 管路集成装置、冷凝器及空调
CN213272887U (zh) 换热器的安装结构及空调
CN209926974U (zh) 换热器
JPH0331267U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67099 21 miner's road, Pingdingshan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INGDINGSHAN TIANAN COAL MIN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Pingmei Shenma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Address before: 467099 21 miner's road, Pingdingshan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INGDINGSHAN TIANAN COAL MIN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PINGMEI SHENMA ENERGY CHEMICAL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