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81289U - 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81289U
CN217081289U CN202220375888.7U CN202220375888U CN217081289U CN 217081289 U CN217081289 U CN 217081289U CN 202220375888 U CN202220375888 U CN 202220375888U CN 217081289 U CN217081289 U CN 217081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gear
output
brake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58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灵玲
赵玉婷
孙峰
施悠笛
谭艳军
林霄喆
王瑞平
肖逸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58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81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81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81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其中,行星齿轮式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输入主轴和输出主轴、二挡换挡制动组件及双行星排组件,输入主轴和输出主轴设于变速器壳体;双行星排组件包括太阳轮、双行星轮组件及传动内齿圈;二挡换挡制动组件包括设于变速器壳体的安装腔内,且呈内外设置的内侧制动组件及外侧制动组件,外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固定连接于变速器壳体,两个制动组件相邻的两个结合制动部与双行星轮组件和传动内齿圈其中之一连接,输出主轴与另一连接,内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与太阳轮及输入主轴连接,通过内侧制动组件及外侧制动组件的交替结合制动,实现变速器的两挡变速,提升了动力性。

Description

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传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当前市场上的纯电动车均采用单挡减速器,而单挡变速器普遍存在速比固定、对驱动电机要求高、动力性不足、经济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纯电动车中单挡减速器的速比固定所导致的动力性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行星齿轮式变速器包括:
变速器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
输入主轴和输出主轴,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
二挡换挡制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呈内外设置的内侧制动组件及外侧制动组件,所述内侧制动组件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交替结合制动,所述内侧制动组件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均包括内外设置的内侧结合制动部和外侧结合制动部,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以及,
双行星排组件,包括太阳轮、双行星轮组件及传动内齿圈,所述双行星轮组件包括行星架及设于所述行星架且相互啮合的内行星轮结构与外行星轮结构,所述外行星轮结构啮合至所述传动内齿圈,所述内行星轮结构啮合至所述太阳轮,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以及所述输入主轴连接;
其中,所述行星架和所述传动内齿圈中,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另一个与所述输出主轴连接。
可选地,沿所述太阳轮的轴向上,所述输出主轴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主轴的输出端设于所述双行星排组件的同一侧或者分设于所述双行星排组件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内侧结合制动部包括制动内毂和固定摩擦片结构,所述外侧结合制动部包括制动外毂和活动摩擦片结构,所述制动内毂与所述制动外毂呈相对设置,且所述制动内毂与所述制动外毂之间形成制动腔,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设于所述制动腔内且固定连接至所述制动内毂,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相对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设于所述制动腔,且沿所述制动外毂的轴向活动设于所述制动外毂上,在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的活动行程上,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能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相互抵接或脱离,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制动外毂固定连接至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制动内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动力系统,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包括上述的行星齿轮式变速器。
可选地,所述汽车动力系统还包括:
驱动电机,包括电机主轴,所述电机主轴驱动连接于所述输入主轴;以及,
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部驱动连接于所述输出主轴。
可选地,所述汽车动力系统还包括输入减速组件,所述输入减速组件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输入主轴。
可选地,所述输入减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和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所述电机主轴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输入主轴;或者,
所述输入减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和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以及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二级输入齿轮和输入端二级输出齿轮,所述电机主轴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入端二级输入齿轮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所述输入端二级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输入主轴。
可选地,所述汽车动力系统还包括输出减速组件,所述输出减速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差速器与所述输出主轴。
可选地,所述输出减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和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所述输出主轴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部;或者,
所述输出减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和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以及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二级输入齿轮和输出端二级输出齿轮,所述输出主轴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端二级输入齿轮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所述输出端二级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汽车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上述的行星齿轮式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结合制动,所述外侧制动组件不结合制动时,所述传动内齿圈、所述双行星轮组件与所述太阳轮相对固定,也即是所述输入主轴与所述输出主轴相对固定,转速相同;当所述内侧制动组件不结合制动,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结合制动时,所述外侧制动组件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相对所述变速器壳体固定,也即是所述行星架与所述传动内齿圈其中一相对所述变速器壳体固定,转速经由所述输入齿轮输入到所述双行星排组件后变速输出到所述输出主轴,从而通过所述内侧制动组件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交替结合制动,实现了所述行星齿轮式变速器的两挡变速,适应了车辆的不同运行情况,保证了驱动装置运行在高效率区间,同时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动力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动力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动力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动力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动力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汽车动力系统 15 输出主轴
1 行星齿轮式变速器 2 驱动电机
11 变速器壳体 21 电机主轴
12 二挡换挡制动组件 3 差速器
121 内侧制动组件 31 输出半轴
122 外侧制动组件 4 输入减速组件
123 内侧结合制动部 41 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
124 外侧结合制动部 42 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
13 双行星排组件 43 输入端二级输入齿轮
131 太阳轮 44 输入端二级输出齿轮
132 双行星轮组件 5 输出减速组件
1321 内行星轮结构 51 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
1322 外行星轮结构 52 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
1323 行星架 53 输出端二级输入齿轮
133 传动内齿圈 54 输出端二级输出齿轮
14 输入主轴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当前市场上的纯电动车均采用单挡减速器,而单挡变速器普遍存在速比固定、对驱动电机要求高、动力性不足、经济性差的问题。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动力系统,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包括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旨在解决现有纯电动车中单挡减速器的速比固定所导致的动力性不足的问题,其中,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动力系统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请参阅图1至图5,所述行星齿轮式变速器1包括变速器壳体11、输入主轴 14和输出主轴15、二挡换挡制动组件12及双行星排组件13,所述变速器壳体 11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输入主轴14和所述输出主轴15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11;所述二挡换挡制动组件12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呈内外设置的内侧制动组件121及外侧制动组件122,所述内侧制动组件121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122交替结合制动,所述内侧制动组件121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122均包括内外设置的内侧结合制动部123和外侧结合制动部124,所述内侧制动组件121的外侧结合制动部124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122的内侧结合制动部123固定连接,且所述外侧制动组件122的外侧结合制动部124固定连接于所述变速器壳体 11;所述双行星排组件13包括太阳轮131、双行星轮组件132及传动内齿圈133,所述双行星轮组件132包括行星架1323及设于所述行星架1323且相互啮合的内行星轮结构1321与外行星轮结构1322,所述外行星轮结构1322啮合至所述传动内齿圈133,所述内行星轮结构1321啮合至所述太阳轮131,所述太阳轮 131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121的内侧结合制动部123以及所述输入主轴14连接;其中,所述行星架1323和所述传动内齿圈133中,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121的外侧结合制动部124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122的内侧结合制动部 123,另一个与所述输出主轴15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内侧制动组件121结合制动,所述外侧制动组件122不结合制动时,所述传动内齿圈133、所述双行星轮组件132 与所述太阳轮131相对固定,也即是所述输入主轴14与所述输出主轴15相对固定,转速相同;当所述内侧制动组件121不结合制动,所述外侧制动组件122 结合制动时,所述外侧制动组件122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121的外侧结合制动部124相对所述变速器壳体11固定,也即是所述行星架1323与所述传动内齿圈 133其中一相对所述变速器壳体11固定,动力经由所述输入主轴14输入到所述双行星排组件13后变速输出到所述输出主轴15,从而通过所述内侧制动组件 121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122的交替结合制动,实现了所述行星齿轮式变速器1 的两挡变速,适应了车辆的不同运行情况,保证了驱动装置运行在高效率区间,同时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内行星轮结构1321包括多个内行星轮,所述外行星轮结构1322包括多个外行星轮,内行星轮结构1321与外行星轮结构1322相互啮合方式为多个所述内行星轮分别与多个所述外行星轮相互啮合。
请参阅图5,具体地,沿所述太阳轮131的轴向上,所述输入主轴14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主轴15的输出端设于所述双行星排组件13的同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输出主轴15为空心轴,用以与所述输入主轴14呈同轴设置,且此时所述输出主轴15的输出端设于所述输入主轴14的输入端与所述双行星排组件13之间,如此设置,可以缩短所述行星齿轮式变速器1的轴向尺寸。
请参阅图4,具体地,沿所述太阳轮131的轴向上,所述输入主轴14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主轴15的输出端分设于所述双行星排组件13的两侧时,如此设置,则减小了所述输入主轴14与所述输出主轴15的加工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择一设置。
所述内侧制动组件121和所述外侧制动组件122的设置形式有多种,可以通过制动卡爪和制动卡盘相互卡接配合的方式实现制动,也可以是通过摩擦片相互摩擦的方式实现制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结合制动部123包括制动内毂和固定摩擦片结构,所述外侧结合制动部124包括制动外毂和活动摩擦片结构,所述制动内毂与所述制动外毂呈相对设置,且所述制动内毂与所述制动外毂之间形成制动腔,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设于所述制动腔内且固定连接至所述制动内毂,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相对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设于所述制动腔,且沿所述制动外毂的轴向活动设于所述制动外毂上,在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的活动行程上,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能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相互抵接或脱离,所述内侧制动组件121的制动外毂固定连接至所述外侧制动组件122的制动内毂。通过驱动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与相对的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的摩擦抵接即可实现所述制动内毂与所述制动外毂的相对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的活动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液压驱动,也可是以电磁驱动,本实施例此不作赘述;应当理解的是,所述输入主轴14、所述输出主轴15、所述内侧制动组件121的制动内毂与制动外毂以及所述外侧制动组件122的制动内毂与制动外毂的转动轴向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包括沿所述制动外毂的轴向呈间隔设置地多个活动摩擦片,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包括沿所述制动内毂的轴向呈间隔设置地多个固定摩擦片,且多个所述活动摩擦片与多个所述固定摩擦片一一相对设置,当驱动多个所述活动摩擦片同时活动时,多个所述活动摩擦片可与相对的所述固定摩擦片相互抵接或脱离,如此设置,可以提高摩擦制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动力系统100还包括驱动电机 2及差速器3,所述驱动电机2包括电机主轴21,所述电机主轴21驱动连接于所述输入主轴14;所述差速器3的输入端部驱动连接于所述输出主轴15。所述电机主轴21驱动连接于所述输入主轴14,其驱动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联轴器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减速组件进行减速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所述差速器3的输入端部驱动连接于所述输出主轴15,其驱动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联轴器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减速组件进行减速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差速器3具有一个转动输入的输入端子和两个输出半轴,所述输入端部即为所述差速器3用以转动输如的输入端子所述,所述差速器3具有脱开机构和锁止机构以对左右输出半轴的输出转速进行调整,所述差速器3可以是限滑差速器,也可以是机械差速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动力系统100还包括输入减速组件4,所述输入减速组件4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与所述输入主轴 14,进而在实现减速增扭。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减速组件4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41和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42,所述电机主轴21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41,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42连接至所述输入主轴14,通过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41和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42的啮合传动,即可实现所述电机主轴21与所述输入主轴14的一级减速传动,从而增加扭矩。
具体地,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减速组件4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41和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42以及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二级输入齿轮43和输入端二级输出齿轮44,所述电机主轴21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41,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42与所述输入端二级输入齿轮43 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所述输入端二级输出齿轮44连接至所述输入主轴14,通过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41和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42的啮合传动,以及所述输入端二级输入齿轮43和所述输入端二级输出齿轮44的啮合传动,即可实现所述电机主轴21与所述输入主轴14的二级减速传动,从而增加扭矩。
上述两个实施例可根据不同工况择一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沿所述太阳轮131的轴向上,所述输入主轴14 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主轴15的输出端分设于所述双行星排组件13的两侧,所述输出主轴15的输出端同轴连接于所述差速器3的输入端部,且所述输入主轴14与所述输出主轴15呈空心设置,所述差速器3朝向所述双行星排组件13一侧的输出半轴31穿过所述输入主轴14设置,如此设置,将所述输出主轴15的输出端同轴连接于所述差速器3的输入端部,可使得所述汽车动力系统100的内部结构更为紧凑,进一步节省了的占用空间。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动力系统100还包括输出减速组件5,所述输出减速组件5驱动连接所述输出主轴15与所述差速器3的输入端部,进而实现减速增扭。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减速组件5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51和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52,所述输出主轴15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51,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52连接至所述差速器3的输入端部,通过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51和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52的啮合传动,即可实现所述电机主轴21与所述输入主轴14的一级减速传动,从而增加扭矩。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出减速组件5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51和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52以及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二级输入齿轮53和输出端二级输出齿轮54,所述电机主轴21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 51,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52与所述输出端二级输入齿轮53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所述输出端二级输出齿轮54连接至所述输入主轴14,通过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51和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52的啮合传动,以及所述输出端二级输入齿轮53和所述输出端二级输出齿轮54的啮合传动,即可实现所述输出主轴15与所述差速器3的输入端部的二级减速传动,从而增加扭矩。
上述两个实施例可根据不同工况择一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所述汽车动力系统100包括输入减速组件4及输出减速组件5,所述输入减速组件4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41和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42,所述电机主轴21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41,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42连接至所述输入主轴14;所述输出减速组件5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51和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 52,所述输出主轴15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51,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52连接至所述差速器3的输入端部。如此设置,在所述双行星排组件13两侧各设置一个一级减速组件,可以使得所述汽车动力系统100结构更为紧凑,不会在车体上留下过大的无用空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方案中的所述汽车动力系统10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汽车中的汽车动力系统100的结构可参照上述汽车动力系统10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中使用了上述汽车动力系统10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的实施例包括上述汽车动力系统10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行星齿轮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速器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
输入主轴和输出主轴,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
二挡换挡制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呈内外设置的内侧制动组件及外侧制动组件,所述内侧制动组件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交替结合制动,所述内侧制动组件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均包括内外设置的内侧结合制动部和外侧结合制动部,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以及,
双行星排组件,包括太阳轮、双行星轮组件及传动内齿圈,所述双行星轮组件包括行星架及设于所述行星架且相互啮合的内行星轮结构与外行星轮结构,所述外行星轮结构啮合至所述传动内齿圈,所述内行星轮结构啮合至所述太阳轮,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以及所述输入主轴连接;
其中,所述行星架和所述传动内齿圈中,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另一个与所述输出主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太阳轮的轴向上,所述输入主轴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主轴的输出端设于所述双行星排组件的同一侧或者分设于所述双行星排组件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结合制动部包括制动内毂和固定摩擦片结构,所述外侧结合制动部包括制动外毂和活动摩擦片结构,所述制动内毂与所述制动外毂呈相对设置,且所述制动内毂与所述制动外毂之间形成制动腔,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设于所述制动腔内且固定连接至所述制动内毂,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相对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设于所述制动腔,且沿所述制动外毂的轴向活动设于所述制动外毂上,在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的活动行程上,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能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相互抵接或脱离,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制动外毂固定连接至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制动内毂。
4.一种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式变速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动力系统还包括:
驱动电机,包括电机主轴,所述电机主轴驱动连接于所述输入主轴;以及,
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部驱动连接于所述输出主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动力系统还包括输入减速组件,所述输入减速组件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输入主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减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和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所述电机主轴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输入主轴;或者,
所述输入减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和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以及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二级输入齿轮和输入端二级输出齿轮,所述电机主轴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入端二级输入齿轮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所述输入端二级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输入主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动力系统还包括输出减速组件,所述输出减速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差速器与所述输出主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减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和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所述输出主轴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部;或者,
所述输出减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和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以及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二级输入齿轮和输出端二级输出齿轮,所述输出主轴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端二级输入齿轮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所述输出端二级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部。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动力系统。
CN202220375888.7U 2022-02-23 2022-02-23 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17081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5888.7U CN217081289U (zh) 2022-02-23 2022-02-23 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5888.7U CN217081289U (zh) 2022-02-23 2022-02-23 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81289U true CN217081289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5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5888.7U Active CN217081289U (zh) 2022-02-23 2022-02-23 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81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2836B (zh) 带跛行回家模块的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US11949319B2 (en) Multi-speed gearbox and the drive axle made therewith
CN116494740B (zh) 电驱桥和电动卡车
EP3781427B1 (en) Chain driven e-drive gearbox
CN217081289U (zh) 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
EP3815950A1 (en) Vehicl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vehicle
CN114352691A (zh) 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
CN112918236B (zh) 一种集成式双电机两档电驱桥总成机构及驱动方法
CN113276660B (zh) 一种汽车分流和串并联混合动力机构
CN214874200U (zh) 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18226700A1 (en) Electric drive unit assembly
CN210062650U (zh) 双电机差速复合行星排动力总成
CN113580848A (zh) 一种桥箱一体式驱动桥
CN110654219B (zh) 轮边驱动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693305A (zh) 一种车桥以及车辆
JP503964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216993895U (zh) 电驱动系统、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CN218750282U (zh) 高度集成式轮边驱动总成
CN220566524U (zh) 齿轮与差速器一体式结构及应用其的新能源汽车减速器
CN213007593U (zh) 轮边驱动总成和车辆
CN209813721U (zh) 双电机差速耦合动力系统
CN215970951U (zh) 一种桥箱一体式驱动桥
CN219493000U (zh) 一种非道路用电驱动总成
CN114714872A (zh) 集成化减速器、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以及电动汽车
CN220884050U (zh) 一种新型三速比电驱动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05

Address after: No. 99, Beihui Road, Huisha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Cluster,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181

Patentee after: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Wuxi Xingqu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