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6030U - 橇体及橇体设备 - Google Patents
橇体及橇体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76030U CN217076030U CN202220617847.4U CN202220617847U CN217076030U CN 217076030 U CN217076030 U CN 217076030U CN 202220617847 U CN202220617847 U CN 202220617847U CN 217076030 U CN217076030 U CN 2170760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sledge
- component
- supporting
- sledge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橇体及橇体设备,用于固定和输送至少两种不同车型的汽车。橇体包括橇本体、前定位组件和后支撑组件。前定位组件包括前支撑座、旋转定位部件和弹性卡接部件,通过前定位组件固定车体的前端部位。后支撑组件设置于橇本体上,并位于橇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远离前定位组件的一端,后支撑组件包括后支撑座、设置于后支撑座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后支撑组件用于固定车体的后端部位。该橇体能够应用于两种不同的汽车的定位支撑。并且前定位组件中的旋转定位部件和弹性卡接部件能够提高对车体固定支撑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橇体及橇体设备。
背景技术
滑橇式输送系统被广泛应用在现行的汽车电泳涂装生产线中,橇体用于固定车身,并使车身在生产线输送设备上转运的固定工装卡具。橇体的顶部用于与车身固定,其底部用于与生产线输送设备的要求相适应,以满足车身在生产线输送设备之间顺利运转。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品的品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在涂装车间设计规划中,就需要满足多种车型的共线生产,同时不能影响生产节拍,这就需要我们在设备选型、吊具设计、橇体设计的时候,考虑多种车型生产,或者方便以后进行改造满足多种车型的生产。但是常见的橇体在工作过程中一般是一个橇体只适用一个车型,并且橇体只能实现单一的生产路径,例如橇体只能带动车体单独进行点补、精修、大返修等工序,不能很好地满足柔性化生产的需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橇体存在不能适用多种车型,生产路径单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橇体存在不能适用多种车型,生产路径单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橇体,用于固定和输送至少两种不同车型的汽车。橇体包括橇本体、前定位组件和后支撑组件。
前定位组件包括前支撑座、旋转定位部件和弹性卡接部件,前支撑座固定并可拆卸连接于橇本体上,旋转定位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前支撑座远离橇体的一端,弹性卡接部件固定设置于前支撑座上,旋转定位部件相对于弹性卡接部件可转动设置,当旋转定位部件相对于弹性卡接部件转动至任一位置时,弹性卡接部件可与旋转定位部件卡接,以限制旋转定位部件相对于前支撑座的转动。
后支撑组件设置于橇本体上,并位于橇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远离前定位组件的一端,后支撑组件包括后支撑座、设置于后支撑座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后支撑座固定并可拆卸连接于橇本体上,在橇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第二支撑部设置于第一支撑部的一侧、并与第一支撑部间隔设置,且在橇本体的高度方向上,第二支撑部的顶端与第一支撑部的顶端错位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橇体能够应用于两种不同的汽车,例如前定位组件和后支撑组件中的第一支撑部进行配合,支撑固定同一种车型,前定位组件和后支撑组件中的第二支撑部进行配合,支撑固定另一种车型,并且前定位组件中的旋转定位部件和弹性卡接部件能够提高对车体固定支撑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旋转定位部件包括定位锥、旋转杆和定位锥支撑块,旋转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前支撑座远离橇体的一端,弹性卡接部件和旋转杆卡接,定位锥设置于旋转杆的一端,定位锥支撑块设置于定位锥与旋转杆之间,旋转杆呈“L”形,定位锥靠近定位锥支撑块的一侧部设置有倾斜的偏心面;汽车上设置有与定位锥相适配的前支撑孔,定位锥能够与前支撑孔在卡接状态和分离状态切换。其中:
当沿第一方向转动旋转定位部件,使得偏心面与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接合时,旋转定位部件与前支撑孔处于卡接状态。
当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旋转定位部件,使得偏心面与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脱离时,旋转定位部件与前支撑孔处于分离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旋转定位部件设置为定位锥、旋转杆以及定位锥支撑块,通过定位锥和汽车上的前支撑孔配合,对汽车的前部进行支撑。并且在定位锥靠近定位锥支撑块的一侧部设置倾斜的偏心面,并且通过转动旋转杆,能够带动偏心面和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在卡接状态和分离状态切换时,对应的定位锥与前支撑孔在卡接状态和分离状态切换时,并且设置为偏心面卡接的方式,卡接时更加稳定、可靠。并且偏心面和卡接面卡接压紧时,也能够对车身进行上下限位,防止车身晃动。通过转动旋转杆带动定位锥转动的方式,使得定位锥的的转动也更加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弹性卡接部件包括凸台和弹簧杆,凸台固定设置于前支撑座的一端,弹簧杆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凸台上,弹簧杆设置有两条、并位于旋转杆的两侧。其中旋转杆设置为四棱柱结构,并且旋转杆上与弹簧杆相接的部位设置有开口槽,当旋转定位部件与前支撑孔处于卡接状态时,弹簧杆与开口槽卡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卡接部件,能够对旋转杆进行卡接定位。具体为:当旋转杆转动并带动定位锥上的偏心面和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卡接时,弹性卡接部件上的弹簧杆和旋转杆上的开口槽卡接,以限制旋转杆发生转动,影响偏心面和卡接面的卡接状态。保证偏心面和卡接面能够稳定、牢固地卡接在一起。并且在旋转杆上设置开口槽,也不会影响旋转杆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前定位组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前定位组件沿橇本体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定位组件并且对称设置,既能够固定车身的前端位置,也能够固定汽车前端的宽度方向,定位更加牢固、稳定。也即设置两个前定位组件,既能对汽车的X方向进行定位,也能对Y方向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第二支撑部和第一支撑部均设置为杆状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部和第一支撑部均设置为杆状结构,对汽车进行固定安装时,杆状结构的支撑部能够穿过汽车后部的定位孔,提高汽车定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因为该橇体的前定位组件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部和第一支撑部也分别设置有两个,因此不同的汽车安装在橇体上时,都有汽车前端的两个定位组件、以及汽车后端的两个支撑部支撑定位,相当于对汽车进行四点定位,从而提高了汽车安装在橇体上的稳固性,方便对汽车进行沥水、喷涂、检修等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橇体还包括信号触发装置,信号触发装置包括行车信号板组件、点补信号板组件和大返修信号板组件。
行车信号板组件、点补信号板组件和大返修信号板组件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信号板底座、旋转机构和信号板。信号板底座固定设置于橇本体上,信号板通过旋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信号板底座上,以使信号板相对于橇本体能够在竖直平面上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汽车车身固定在橇体上以后,通过设置信号触发装置,和橇体输送链上的检测开关感应,进而将通过橇体运动,带动汽车车身向相应的工位输送,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行车信号板组件、点补信号板组件和大返修信号板组件设置于橇体中间隔设置的两个横向杆上行车信号板组件和点补信号板组件间隔地设置在两个横向杆的一个横向杆上,并位于橇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靠近前定位组件的一端。
大返修信号板组件单独设置在另一个横向杆上,并位于橇本体上靠近后支撑组件的一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大返修信号板组件单独设置在另一个横向杆上,将行车信号板组件和点补信号板组件,便于控制和区分不同的工位的信号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均固定并可拆卸连接于橇体的横向杆上。橇体还包括设有橇体锁紧孔的橇体锁紧部,橇体锁紧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橇体锁紧部中的一个设置于橇体中安装前支撑座的横向杆的中部,另一个设置于橇体中安装后支撑座的横向杆的中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带有橇体锁紧孔的橇体锁紧部,能够对汽车车身进一步固定和定位,并对车身和橇体进行锁紧,从而进一步限制车身相对于橇体在车身高度方向的运动,也即对车身Z向进一步限定。例如在后续对车身进行沥水等工作时,需要滚床上的电机抬动橇体进行45度倾斜进行沥水,前定位组件、后支撑组件以及带有橇体锁紧孔的橇体锁紧部对汽车进行配合固定,保证在橇体和车身倾斜的情况下,汽车车身还是稳定地固定在橇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橇体,还包括输送链,橇体设置于输送链上,并能够沿输送链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中输送链上与行车信号板组件、点补信号板组件以及大返修信号板组件上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检测开关,检测开关用于检测信号触发装置中不同的信号板组件,并且,当检测开关检测到对应的信号板组件与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输送链带动橇体在输送链的长度方向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种橇体设备,还包括和橇体适配的输送链,橇体能够沿着输送链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在输送链上设置有相应的检测开关,当不同的信号板组件放下并与相应的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检测开关检测到相应的信号,输送链带动橇体在输送链的长度方向移动。信号传输的结构简单、容易控制并且容错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设备,当输送链上与行车信号板组件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行车信号板组件转动,并与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输送链将橇体输送至行车位。
当输送链上与点补信号板组件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点补信号板组件转动,并与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输送链将橇体输送至点补位。
当输送链上与大返修信号板组件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大返修信号板组件转动,并与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输送链将橇体输送至大返修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下行车信号板组件并被输送链上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时,输送链将橇体输送至行车位进行下一步处理。放下点补信号板组件并被输送链上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时,输送链将橇体输送至点补位进行点补维修。放下大返修信号板组件并被输送链上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时,输送链将橇体输送至大返修位进行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橇体及橇体设备,在橇体上设置有前定位组件和后支撑组件对汽车车身进行支撑定位。其中后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能够对应不同车型的车身长度,使得一种橇体对应多种车型,解决多种车型生产。前定位组件包括旋转定位部件和弹性卡接部件,能够旋转定位部件包括定位锥以及偏心面,能够提高对车体固定支撑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地,在橇体上设置行车信号板组件、点补信号板组件和大返修信号板组件,借助输送链上的检测开关,确定橇体的输送方向,提高生产路径的柔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橇体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橇体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橇体的前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橇体的前定位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橇体的前定位组件中弹簧杆和开口槽部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橇体的信号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橇体上安装有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橇体;
100、橇本体;
200、前定位组件;
210、前支撑座;
220、旋转定位部件;
221、定位锥;222、偏心面;223、旋转杆;224、开口槽;225、定位锥支撑块;
230、弹性卡接部件;
231、凸台;232、弹簧杆;
300、后支撑组件;
310、后支撑座;320、第一支撑部;330、第二支撑部;
400、信号触发装置;
410、行车信号板组件;
411、信号板底座;412、旋转机构;413、信号板;
420、点补信号板组件;430、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40、横向杆;
500、橇体锁紧部;
510、橇体锁紧孔;
A、橇体的长度方向;B、橇体的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橇体10,如图1和图2所示,该橇体10用于固定和输送至少两种不同车型的汽车。橇体10包括橇本体100、前定位组件200和后支撑组件300。
如图2所示,前定位组件200包括前支撑座210、旋转定位部件220和弹性卡接部件230,前支撑座210固定并可拆卸连接于橇本体100上,旋转定位部件220可转动地设置于前支撑座210远离橇体10的一端,弹性卡接部件230固定设置于前支撑座210上,弹性卡接部件230与旋转定位部件220卡接,旋转定位部件220相对于弹性卡接部件230可转动设置,当旋转定位部件220相对于弹性卡接部件230转动至任一位置时,弹性卡接部件230可与旋转定位部件220卡接,以限制旋转定位部件220相对于前支撑座210的转动。
更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定位部件220相对于弹性卡接部件230的转动位置可以是卡接位置、非卡接位置或者其他任意位置,此时弹性卡接部件230限制旋转定位部件220相对于前支撑座210的转动。
例如当旋转定位部件220上的偏心面222和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卡接时,此时对应卡接位置,并且前定位组件200与汽车的前端位置固定。弹性卡接部件230限制旋转定位部件220相对于前支撑座210的转动。当旋转定位部件220上的偏心面222和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脱离后,旋转定位部件220处于非卡接位置,此时弹性卡接部件230也限制旋转定位部件220相对于前支撑座210的转动。
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当汽车安装固定在橇体10上,旋转定位部件220和汽车前端的前支撑孔处于卡接状态时,弹性卡接部件230都能够限制旋转定位部件220相对于前支撑座210转动,进而防止旋转定位部件220和汽车脱离,提高旋转定位部件220和汽车定位支撑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如图1所示,后支撑组件300设置于橇本体100上,并位于橇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上远离前定位组件200的一端,后支撑组件300包括后支撑座310、设置于后支撑座310上的第一支撑部320和第二支撑部330,后支撑座310固定并可拆卸连接于橇本体100上,在橇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上,第二支撑部330设置于第一支撑部320的一侧、并与第一支撑部320间隔设置,且在橇本体100的高度方向上,第二支撑部330的顶端与第一支撑部320的顶端错位设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橇本体100包括两根水平放置并且相互平行的长杆或者其他支撑杆,前定位组件200和后支撑组件300间隔设置于橇本体100上。橇本体100的宽度方向以及前定位组件200和后支撑组件300的间隔可以根据车型的长度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定位部件220可以是常见的旋转定位销、旋转插销、旋转定位锥等可以旋转定位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旋转定位部件220用于和汽车车身前端的前支撑孔卡接配合,因此旋转定位部件220能够通过转动改变位置从而和前支撑孔在卡接状态和分离状态切换,故旋转定位部件220还可设置为其他定位组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后支撑组件300上设置有两个支撑部分别为第一支撑部320和第二支撑部330,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车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后支撑组件300不仅限于设置两个支撑部,也可以设置3个、4个或者其他数目的支撑部,对应不同的车型。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330设置于第一支撑部320的一侧、并与第一支撑部320间隔设置,对应两种不同车型的长度。并且在橇本体100的高度方向上,第二支撑部330的顶端与第一支撑部320的顶端错位设置。对应两种不同车型的高度。并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320和第二支撑部330在支撑过程车身时,具体为拖住汽车的后纵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前定位组件200设置有两个并且在橇体10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第一支撑部320和第二支撑部330也分别设置有两个,并且也沿着橇体10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从而使得汽车在定位支撑过程中被四点定位,定位更加准确、更加牢靠。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橇体10能够应用于两种不同的汽车,例如前定位组件200和后支撑组件300中的第一支撑部320进行配合,支撑固定同一种车型,前定位组件200和后支撑组件300中的第二支撑部330进行配合,支撑固定另一种车型,并且前定位组件200中的旋转定位部件220和弹性卡接部件230能够提高对车体固定支撑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10,如图3和图4所示,旋转定位部件220包括定位锥221、旋转杆223和定位锥支撑块225,旋转杆223可转动地设置于前支撑座210远离橇体10的一端,弹性卡接部件230和旋转杆223卡接,定位锥221设置于旋转杆223的一端,定位锥支撑块225设置于定位锥221与旋转杆223之间,旋转杆223呈“L”形,定位锥221靠近定位锥支撑块225的一侧部设置有倾斜的偏心面222;汽车上设置有与定位锥221相适配的前支撑孔,定位锥221能够与前支撑孔在卡接状态和分离状态切换。其中:
当沿第一方向转动旋转定位部件220,使得偏心面222与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接合时,旋转定位部件220与前支撑孔处于卡接状态。
当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旋转定位部件220,使得偏心面222与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脱离时,旋转定位部件220与前支撑孔处于分离状态。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定位锥221和汽车上的前支撑孔配合进行定位和支撑,并且在定位锥221上设置倾斜的偏心面222,使得定位锥221和前支撑孔卡接更加准确和稳定。并且因为在旋转杆223上还设置弹性卡接部件230,因此需要通过气动设备或者其他设备转动旋转杆223,因此将旋转杆223设置为“L”形,方便对其进行转动操作。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以定位锥221与前支撑孔在卡接状态和分离状态切换为例:
当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旋转定位部件220时,定位锥221以及偏心面222和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接合,旋转定位部件220与前支撑孔处于卡接状态,并使得汽车的前端固定于橇体10上。
当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旋转定位部件220时,定位锥221以及偏心面222和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脱离,旋转定位部件220与前支撑孔从卡接状态变为分离状态,汽车的前端和橇体10分离。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旋转定位部件220的方向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设定,并且旋转定位部件220的转动角度可以是45°、90°、180°或者其他角度,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旋转定位部件220在卡接和分离状态切换时转动角度为9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将旋转定位部件220设置为定位锥221、旋转杆223以及定位锥支撑块225,通过定位锥221和汽车上的前支撑孔配合,对汽车的前部进行支撑。并且在定位锥221靠近定位锥支撑块225的一侧部设置倾斜的偏心面222,并且通过转动旋转杆223,能够带动偏心面222和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在卡接状态和分离状态切换时,对应的定位锥221与前支撑孔在卡接状态和分离状态切换时,并且设置为偏心面222卡接的方式,卡接时更加稳定、可靠。并且偏心面222和卡接面卡接压紧时,也能够对车身进行上下限位,防止车身晃动。通过转动旋转杆223带动定位锥221转动的方式,使得定位锥221的的转动也更加简单、快捷。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10,如图4和图5所示,弹性卡接部件230包括凸台231和弹簧杆232,凸台231固定设置于前支撑座210的一端,弹簧杆23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凸台231上,弹簧杆232设置有两条、并位于旋转杆223的两侧。其中旋转杆223设置为四棱柱结构,并且旋转杆223上与弹簧杆232相接的部位设置有开口槽224,当旋转定位部件220与前支撑孔处于卡接状态时,弹簧杆232与开口槽224卡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弹性卡接部件230,能够对旋转杆223进行卡接定位。具体为:当旋转杆223转动并带动定位锥221上的偏心面222和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卡接时,弹性卡接部件230上的弹簧杆232和旋转杆223上的开口槽224卡接,以限制旋转杆223发生转动,影响偏心面222和卡接面的卡接状态。保证偏心面222和卡接面能够稳定、牢固地卡接在一起。旋转杆223设置为四棱柱结构,转动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在旋转杆223上设置开口槽224,也不会影响旋转杆223的转动。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10,如图1和图3所示,前定位组件200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前定位组件200沿橇本体100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前定位组件200并且对称设置,既能够固定车身的前端位置,也能够固定汽车前端的宽度方向,定位更加牢固、稳定。也即设置两个前定位组件200,既能对汽车的X方向进行定位,也能对Y方向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10,如图2所示,第二支撑部330和第一支撑部320均设置为杆状结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330和第一支撑部320均设置为杆状结构,对汽车进行固定安装时,杆状结构的支撑部能够穿过汽车后部的定位孔,提高汽车定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杆状结构的支撑部用于托住汽车的后纵梁,因此第二支撑部330和第一支撑部320设置为具有高度的杆状结构,并且因为车型不同,两个支撑部的高度也不相同。
进一步地,因为该橇体10的前定位组件200设置有两个,第二支撑部330和第一支撑部320也分别设置有两个,因此不同的汽车安装在橇体10上时,都有汽车前端的两个定位组件、以及汽车后端的两个支撑部支撑定位,相当于对汽车进行四点定位,从而提高了汽车安装在橇体10上的稳固性,能够避免汽车在生产中前后左右偏移,这样对汽车的左右上下都能够有效的限位,保证了车身的稳定性。方便对汽车进行沥水、喷涂、检修等工作,也为后期机器人喷涂能提供高精准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10,如图1所示,橇体10还包括信号触发装置400,信号触发装置400包括行车信号板组件410、点补信号板组件420和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30。
如图6所示,行车信号板组件410、点补信号板组件420和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3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信号板底座411、旋转机构412和信号板413。信号板底座411固定设置于橇本体100上,信号板413通过旋转机构412可转动地设置于信号板底座411上,以使信号板413相对于橇本体100能够在竖直平面上转动。
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行车信号板组件410代表橇体10在输送链上正常行走的信号板413,点补信号板组件420代表橇体10在输送链上输送到检修工位的信号板413,而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30则代表橇体10在输送链上被输送到大修补位,进行车身较大面积或者较大故障的返修。因此行车信号板组件410、点补信号板组件420和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30可以理解为不同工位的发号板,将橇体10以及汽车送至相应的工位。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412可以是常见的转轴、轴承等转动连接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将汽车车身固定在橇体10上以后,通过设置信号触发装置400,和橇体10输送链上的检测开关感应,进而将通过橇体10运动,带动汽车车身向相应的工位输送,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10,行车信号板组件410、点补信号板组件420和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30设置于橇体10中间隔设置的两个横向杆440上行车信号板组件410和点补信号板组件420间隔地设置在两个横向杆440的一个横向杆440上,并位于橇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上靠近前定位组件200的一端。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30单独设置在另一个横向杆440上,并位于橇本体100上靠近后支撑组件300的一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将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30单独设置在另一个横向杆440上,将行车信号板组件410和点补信号板组件420,便于控制和区分不同的工位的信号板413。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设置三个横向杆440,每个横向杆440上单独设置一个信号板组件;或者调整不同信号板组件的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10,前支撑座210和后支撑座310均固定并可拆卸连接于橇体10的横向杆440上。橇体10还包括设有橇体锁紧孔510的橇体锁紧部500,橇体锁紧部500设置有两个,两个橇体锁紧部500中的一个设置于橇体10中安装前支撑座210的横向杆440的中部,另一个设置于橇体10中安装后支撑座310的横向杆440的中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带有橇体锁紧孔510的橇体锁紧部500,能够对汽车车身进一步固定和定位,并对车身和橇体10进行锁紧,从而进一步限制车身相对于橇体10在车身高度方向的运动,也即对车身Z向进一步限定。例如在后续对车身进行沥水等工作时,需要滚床上的电机抬动橇体10进行45度倾斜进行沥水,前定位组件200、后支撑组件300以及带有橇体锁紧孔510的橇体锁紧部500对汽车进行配合固定,保证在橇体10和车身倾斜的情况下,汽车车身还是稳定地固定在橇体10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橇体10,还包括输送链,橇体10设置于输送链上,并能够沿输送链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中输送链上与行车信号板组件410、点补信号板组件420以及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30上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检测开关,检测开关用于检测信号触发装置400中不同的信号板组件,并且,当检测开关检测到对应的信号板组件与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输送链带动橇体10在输送链的长度方向移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橇体10在输送链上的移动方式可以是滑动、滚动、链传动等常见的移动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一种橇体设备,还包括和橇体10适配的输送链,橇体10能够沿着输送链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在输送链上设置有相应的检测开关,当不同的信号板组件放下并与相应的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检测开关检测到相应的信号,输送链带动橇体10在输送链的长度方向移动。信号传输的结构简单、容易控制并且容错率低。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橇体设备,当输送链上与行车信号板组件410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行车信号板组件410转动,并与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输送链将橇体10输送至行车位。
当输送链上与点补信号板组件420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点补信号板组件420转动,并与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输送链将橇体10输送至点补位。
当输送链上与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30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30转动,并与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输送链将橇体10输送至大返修位。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放下行车信号板组件410并被输送链上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时,输送链将橇体10输送至行车位进行下一步处理。例如正常行走、进行沥水作业、进行喷涂作业等。
进一步地,放下点补信号板组件420并被输送链上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时,说明汽车车身上有小问题或者小瑕疵需要进行检修和点补,因此输送链将橇体10输送至点补位或者点补室进行点补维修。
更进一步地,当放下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30并被输送链上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时,说明汽车车身存在较大较严重的问题,输送链将橇体10输送至大返修位或者大返修线体进行维修。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橇体10及橇体设备,在橇体10上设置有前定位组件200和后支撑组件300对汽车车身进行支撑定位。其中后支撑组件300包括第一支撑部320和第二支撑部330,第一支撑部320和第二支撑部330能够对应不同车型的车身长度,使得一种橇体10对应多种车型,解决多种车型生产。前定位组件200包括旋转定位部件220和弹性卡接部件230,能够旋转定位部件220包括定位锥221以及偏心面222,能够提高对车体固定支撑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地,在橇体10上设置行车信号板组件410、点补信号板组件420和大返修信号板组件430,借助输送链上的检测开关,确定橇体10的输送方向,提高生产路径的柔性化。
进一步地,汽车安装固定在橇体10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汽车车身通过前定位组件200和后支撑组件300支撑固定,通过橇体10带动汽车在输送链上行走到不同的工位,提供了汽车生产的工作效率。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橇体,用于固定和输送至少两种不同车型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橇体包括:
橇本体;
前定位组件,所述前定位组件包括前支撑座、旋转定位部件和弹性卡接部件,所述前支撑座固定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橇本体上,所述旋转定位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前支撑座远离所述橇体的一端,所述弹性卡接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前支撑座上,所述旋转定位部件相对于所述弹性卡接部件可转动设置,当所述旋转定位部件相对于所述弹性卡接部件转动至任一位置时,所述弹性卡接部件可与所述旋转定位部件卡接,以限制所述旋转定位部件相对于所述前支撑座的转动;
后支撑组件,所述后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橇本体上,并位于所述橇本体的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前定位组件的一端,所述后支撑组件包括后支撑座、设置于所述后支撑座上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后支撑座固定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橇本体上,在所述橇本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间隔设置,且在所述橇本体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端错位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定位部件包括定位锥、旋转杆和定位锥支撑块,所述旋转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前支撑座远离所述橇体的一端,所述弹性卡接部件和所述旋转杆卡接,所述定位锥设置于所述旋转杆的一端,所述定位锥支撑块设置于所述定位锥与所述旋转杆之间,所述旋转杆呈“L”形,所述定位锥靠近所述定位锥支撑块的一侧部设置有倾斜的偏心面;所述汽车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锥相适配的前支撑孔,所述定位锥能够与所述前支撑孔在卡接状态和分离状态切换;其中
当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旋转定位部件,使得所述偏心面与所述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接合时,所述旋转定位部件与所述前支撑孔处于所述卡接状态;
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所述旋转定位部件,使得所述偏心面与所述前支撑孔内的卡接面脱离时,所述旋转定位部件与所述前支撑孔处于所述分离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接部件包括凸台和弹簧杆,所述凸台固定设置于所述前支撑座的一端,所述弹簧杆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所述凸台上,所述弹簧杆设置有两条、并位于所述旋转杆的两侧;其中
所述旋转杆设置为四棱柱结构,并且所述旋转杆上与所述弹簧杆相接的部位设置有开口槽,当所述旋转定位部件与所述前支撑孔处于所述卡接状态时,所述弹簧杆与所述开口槽卡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组件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前定位组件沿所述橇本体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均设置为杆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橇体还包括信号触发装置,所述信号触发装置包括行车信号板组件、点补信号板组件和大返修信号板组件,
所述行车信号板组件、所述点补信号板组件和所述大返修信号板组件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信号板底座、旋转机构和信号板;其中
所述信号板底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橇本体上,所述信号板通过所述旋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信号板底座上,以使所述信号板相对于所述橇本体能够在竖直平面上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信号板组件、所述点补信号板组件和所述大返修信号板组件设置于所述橇体中间隔设置的两个横向杆上所述行车信号板组件和所述点补信号板组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两个横向杆的一个横向杆上,并位于所述橇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前定位组件的一端;
所述大返修信号板组件单独设置在另一个横向杆上,并位于所述橇本体上靠近所述后支撑组件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座和所述后支撑座均固定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橇体的横向杆上;
所述橇体还包括设有橇体锁紧孔的橇体锁紧部,所述橇体锁紧部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橇体锁紧部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橇体中安装所述前支撑座的所述横向杆的中部,另一个设置于所述橇体中安装所述后支撑座的所述横向杆的中部。
9.一种橇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橇体,还包括输送链,所述橇体设置于所述输送链上,并能够沿所述输送链的长度方向移动;其中
所述输送链上与行车信号板组件、点补信号板组件以及大返修信号板组件上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检测开关,所述检测开关用于检测信号触发装置中不同的信号板组件,并且,当所述检测开关检测到对应的信号板组件与所述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所述输送链带动所述橇体在所述输送链的长度方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橇体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输送链上与所述行车信号板组件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所述行车信号板组件转动,并与所述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所述输送链将所述橇体输送至行车位;
当所述输送链上与所述点补信号板组件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所述点补信号板组件转动,并与所述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所述输送链将所述橇体输送至点补位;
当所述输送链上与所述大返修信号板组件对应设置的检测开关检测到所述大返修信号板组件转动,并与所述检测开关的距离小于30mm时,所述输送链将所述橇体输送至大返修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17847.4U CN217076030U (zh) | 2022-03-16 | 2022-03-16 | 橇体及橇体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17847.4U CN217076030U (zh) | 2022-03-16 | 2022-03-16 | 橇体及橇体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76030U true CN217076030U (zh) | 2022-07-29 |
Family
ID=82551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17847.4U Active CN217076030U (zh) | 2022-03-16 | 2022-03-16 | 橇体及橇体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76030U (zh) |
-
2022
- 2022-03-16 CN CN202220617847.4U patent/CN2170760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8001597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front end module | |
CN101326096B (zh) | 汽车底盘的自动化螺钉连接装置 | |
CN101563270B (zh) | 轨道型运输装置 | |
EP3508932B1 (en) | Vehicle body assembly station | |
JP7405587B2 (ja) | ボディ搬送車の異常検知システム | |
US7475770B1 (en) | Flexible conveyor carrier fixture for part transport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
CN213969700U (zh) | 一种车身侧围夹具工装及柔性合装系统 | |
CN112577401B (zh) | 用于车轮定位自动调节的系统 | |
CN217076030U (zh) | 橇体及橇体设备 | |
US5873165A (en) | Truck cab and box marrying and dec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05438751A (zh) | 汽车部件运送装置 | |
US5311659A (en) |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instrument panel assemblies in automotive vehicle bodies | |
CN110014255A (zh) | 半挂车前车架拼装工装 | |
US20030000413A1 (en) | Suspension conveyance system | |
CN113460598A (zh) | 直线输送装置 | |
KR101822405B1 (ko) | 언더커버의 볼트 체결장치 | |
KR101057213B1 (ko) | 고속철도 차량의 공기조화장치 이송장치 | |
EP1559642B1 (en) | Method of assembling motor vehicle body | |
CN215709449U (zh) | 直线输送装置 | |
CN204751336U (zh) | 一种基于多车型的搬运装备 | |
CN211395789U (zh) | 推土机台车架自动翻转设备 | |
CN221113984U (zh) | 车辆侧围板转运设备 | |
CN104843446A (zh) | 一种基于多车型的搬运装备 | |
JPH10273078A (ja) | 自動車組立ライン及び自動車組立方法 | |
CN214691749U (zh) | 柔性化生产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