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5069U - 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及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及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5069U
CN217075069U CN202220230808.9U CN202220230808U CN217075069U CN 217075069 U CN217075069 U CN 217075069U CN 202220230808 U CN202220230808 U CN 202220230808U CN 217075069 U CN217075069 U CN 217075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tearing
driving
battery insulation
unit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08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雳
刘星
刘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Greenston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Greenston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Greenston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Greenstone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08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5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5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5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及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上的驱动部和两个撕膜部,两个撕膜部分别面向相反的方向,且两个撕膜部承接驱动部的驱使能够滑动,并交替位于撕膜工位处;其中,撕膜部具有夹紧端,以及驱使夹紧端动作的驱动件,夹紧端能够夹紧处于撕膜工位的绝缘片的保护膜,并承接驱动件的驱使而动作,以剥离保护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通过设置两个撕膜部,且两个撕膜部能够被驱使交替位于撕膜工位处,从而提高机构的撕膜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及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绝缘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采用该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电池包蓝膜设备的贴顶部绝缘片机构。其主要采用双料仓上料(一备一用),下吸盘吸取绝缘片,通过模组运转至贴绝缘片工位,然后上吸盘将绝缘片向上吸取,经过90°旋转,正对电池顶部,然后通过辅助机构撕绝缘片保护膜,最后通过贴绝缘片气缸动作,将绝缘片贴至电池顶部。
但是在撕膜过程中,辅助机构完成一次绝缘片的撕膜过程后,需要返回原状态,再次进行撕膜过程。如此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撕膜效率不高。而且在长期工作中,容易造成辅助机构的损坏,使用寿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以提高撕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包括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上的驱动部和两个撕膜部,两个所述撕膜部分别面向相反的方向,且两个所述撕膜部承接所述驱动部的驱使能够滑动,并交替位于撕膜工位处;
其中,所述撕膜部具有夹紧端,以及驱使夹紧端动作的驱动件,所述夹紧端能够夹紧处于所述撕膜工位的绝缘片的保护膜,并承接所述驱动件的驱使而动作,以剥离所述保护膜。
进一步的,所述撕膜部采用摆动气爪。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单元驱使两个所述撕膜部滑动;
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基座上的主动轮、从动轮,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传动件,两个所述撕膜部分别设于所述传动件的两相对侧。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上设有对两个所述撕膜部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单元。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撕膜部滑动路径上的收膜部。
进一步的,所述收膜部包括顶部开口的料斗,于所述料斗的顶部设有吹气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通过设置两个撕膜部,且两个撕膜部能够被驱使交替位于撕膜工位处,从而可提高撕膜机构的撕膜效率。
此外,撕膜部采用摆动气爪,其产品成熟,便于布置实施。通过将驱动部设置为驱动电机,为撕膜部提供驱动力,其产品成熟,便于设置;而且,传动单元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传动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通过在基座上设置导向单元,便于提高撕膜部的滑动平顺性。通过将收模部设为料斗,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采用如上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
进一步的,包括沿绝缘片的输送路径依次布置的上料单元、撕膜单元和贴片单元,以及用于将所述绝缘片由所述上料单元移动至所述撕膜单元的移动单元;
所述上料单元包括具有第一驱动源的承载部,以及设于所述承载部下方的顶推部,于所述承载部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上料仓,并于所述承载部上构造有通过部,且述承载部承接所述第一驱动源的驱使,能够使各所述上料仓逐一转动至所述顶推部的下方,以使所述顶推部顶推所述上料仓内的所述绝缘片至预设高度;
所述撕膜单元包括所述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
进一步的,于所述顶推部的位置设有位置检测部,所述位置检测部用于检测转动至所述顶推部上方的所述上料仓内的所述绝缘片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一模组,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模组下游的第二模组;
所述第一模组的移动端上设有真空吸盘,于所述第二模组的移动端上设有调整定位部,以将移动至所述第二模组上的所述绝缘片调整至预设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定位部包括定位台,所述定位台上设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以及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
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用于和所述绝缘片的相邻两个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顶推所述绝缘片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抵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顶推所述绝缘片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定位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定位台底部的高度调节部。
进一步的,所述撕膜单元还包括具有第二驱动源的转动部,所述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和所述贴片单元沿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路径依次布置;
所述转动部上设有呈环形布置的多个吸附部,所述吸附部用于吸附处于所述预设状态的所述绝缘片;
所述转动部承接所述第二驱动源的驱使,能够使各所述吸附部逐一转动至所述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和所述贴片单元处。
进一步的,于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路径上设有CCD检测部;
所述转动部承接所述第二驱动源的驱使,能够使吸附有所述绝缘片的所述吸附部先后经过所述CCD检测部和所述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贴片单元包括用于固定电池的固定台,以及对应于所述固定台设于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路径上的直线驱动部,所述直线驱动部用于顶推撕膜后的所述绝缘片,以使所述绝缘片粘贴于所述电池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有利于提高撕膜效率,进而提高贴电池贴绝缘片的效率。
此外,上料单元中通过在承载部上设有多个上料仓,且上料仓被驱使转动并被顶推部顶推上料,扩大了加料周期。通过在顶推部的位置设有位置检测部,可便于检测顶推部上方的上料仓内绝缘片的高度,从而确定绝缘片是否处于预设高度。通过在移动单元内设置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第一模组内设有真空吸盘用于吸附绝缘片,可有效的避免绝缘片产生褶皱;且在第二模组上设置调整定位部,可便于对绝缘片进行二次定位,提高绝缘片的位置精度。
另外,将调整定位部设置为定位台,并在定位台上设有限位面和驱动件,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通过在转动部的转动路径上设置CCD检测部,可用于检测绝缘片的外观质量。通过将贴片单元设置为固定台和直线驱动部,其结构简单,便于布置。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视角下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另一种视角下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又一种视角下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上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上料单元与移动单元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调整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绝缘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101、驱动电机;102、传动单元;1021、主动轮;1022、从动轮; 1023、传动件;103、摆动气爪103;1031、夹紧端;1032、驱动件;104、导轨;105、收膜部;1051、料斗;1052、吹气管;106、支架;107、滑槽;
2、上料单元;201、承载部;2011、第一驱动源;202、顶推部;2012、通孔;203、上料仓;204、位置检测部;
3、移动单元;301、第一模组;302、第二模组;303、真空吸盘;304、调整定位部;3041、定位台;3042、第一限位面;3043、第二限位面;3044、第一驱动件;3045、第二驱动件;3046、高度调节部;
4、撕膜单元;401、转动部;4011、第二驱动源;402、吸附部;
5、贴片单元;501、固定台;502、直线驱动部;
6、绝缘片;601、绝缘片本体;602、保护膜;6021、外伸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在整体构成上包括基座1,设于基座1上的驱动部和两个撕膜部,两个撕膜部分别面向相反的方向,且两个撕膜部承接驱动部的驱使能够滑动,并交替位于撕膜工位处。
其中,撕膜部具有夹紧端1031,以及驱使夹紧端1031动作的驱动件1032,夹紧端1031能够夹紧处于撕膜工位的绝缘片6的保护膜602,并承接驱动件 1032的驱使而动作,以剥离保护膜60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通过设置两个撕膜部,且两个撕膜部能够被驱使交替位于撕膜工位处,从而可提高撕膜机构的撕膜效率。
基于上述的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基座1为带有两个支腿的板状结构,且在基座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条平行的滑槽107。上述的驱动部设于两个滑槽107之间,而上述的两个撕膜部均滑动设于驱动部上,且两个撕膜部分别在基座1的宽度方向上面向相反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9中示出的,绝缘片6整体构成上包括绝缘片本体 601和贴附于绝缘片本体601一侧的保护膜602,且保护膜602具有沿绝缘片本体601一侧外伸的外伸端6021。上述的撕膜部通过夹紧该外伸端6021而撕下保护膜602。
上述的驱动部包括设于基座1上的驱动电机101,该驱动电机101通过传动单元102驱使两个撕膜部滑动。而传动单元102包括设于基座1上的主动轮 1021、从动轮1022,以及传动连接于主动轮1021和从动轮1022之间的传动件 1023,两个撕膜部分别设于传动件1023的两相对侧。具体的,如图1和图2 所示,在基座1的后侧位置,且位于两个滑槽107之间设置有支架106。驱动电机101设于支架106的上方,且驱动电机101的动力输出端贯穿支架106的顶部并向下伸入。上述的传动单元102中的主动轮1021转动的设于支架106 的中部,并且该主动轮1021连接于驱动电机101的动力输出端。在基座1上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转动设置有从动轮1022。上述的传动件1023为传送带,该传送带连接于主动轮1021和从动轮1022之间,用于传送设于其两相对侧的两个撕膜部。当然,传动件1023除了采用传送带,也可采用链条。
上述的撕膜部采用摆动气爪103,摆动气爪103分为驱动部分和气爪部分,摆动气爪103中的气爪部分构成上述的夹紧端1031,用于夹紧绝缘片6的保护膜602。而驱动部分构成驱动件1032,驱动件1032的顶端设置在传送带上,驱动件1032的底端连接夹紧端1031,通过传送带的传送带着摆动气爪103整体在滑槽107内滑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摆动气爪103分别连接在传送带的两侧,且被驱使沿着两个滑槽107交替滑动至撕膜工位处,分别从左右两侧夹紧绝缘片6的保护膜602的外伸端6021,从而提高撕膜效率。
并且在基座1上设有导向单元,对两个撕膜部的滑动进行导向。具体的,参照图1中所述,导向单元具体的设置为导轨104,两个导轨104的两端分别沿滑槽107的长度方向设于两滑槽107之间,且上述摆动气爪103的的支撑部分套设在导轨104的外并相对于导轨104滑动。本实施例中导向单元采用导轨 104结构,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当然,还可采用导向杆等其它具有导向功能的导向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本实施例中,电池绝缘膜撕膜机构还包括设于撕膜部滑动路径上的收膜部105。而收膜部105包括顶部开口的料斗1051,于料斗1051的顶部设有吹气管1052。
具体的,参照图2中示出的,料斗1051置于基座1的后侧的下方,而在基座1的底部对应料斗1051的上方设有吹气管1052。被上述的摆动气爪103撕下的保护膜602,被送到吹气管1052位置后,被吹气管1052吹到料斗1051内收集。
本实施例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在使用时,启动驱动电机101,连接在驱动电机101动力输出端的主动轮1021被驱使转动,并通过传送带将动力传送至从动轮1022,传动带传送动力的同时,连接在传送带两相对侧的两个摆动气爪103沿着滑槽107相对滑动,当摆动气爪103移动到撕膜工位处时,驱动摆动气爪103夹紧绝缘片6的保护膜602的外伸端6021、并旋转后将绝缘片6的保护膜602撕下,并移动至收膜部105时松开夹紧端1031,此时在吹气管1052 的吹风下,可将保护膜602吹落至料斗1051内进行收集。
本实施例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通过设置两个撕膜部,且两个撕膜部能够被驱使交替位于撕膜工位处,从而可提高机构的撕膜效率。而且,通过设置收膜部105用于收集绝缘片6的保护膜602,利于减少后续的清理过程,提高机构整体的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采用由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
本实施例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通过采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有利于提高撕膜效率,进而提高贴电池贴绝缘片6的效率。
本实施例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4所示,在整体结构上包括沿绝缘片6的输送路径依次布置的上料单元2、撕膜单元4和贴片单元5,以及用于将绝缘片6由上料单元2移动至撕膜单元4的移动单元3。
而上料单元2包括具有第一驱动源2011的承载部201,以及设于承载部201 下方的顶推部202,于顶推部202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上料仓203,并于承载部201上构造有通过部,且承载部201承接第一驱动源2011的驱使,能够使各上料仓203逐一转动至顶推部202的下方,以使顶推部202顶推上料仓203内的绝缘片6至预设高度。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承载部201为圆盘结构,并在圆盘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电机,电机为圆盘提供驱动力驱使圆盘转动。而且在圆盘上分布有四个上料仓203,从而可采用转盘式上料,扩大上料周期。当然,对上料仓203的数量设置不作限定,还可设置更多的上料仓203,以进一步扩大上料周期,相对的加工成本也会增高。具体实施时,承载部201可在现有的四工位转盘上进行改造。
仍由图5所示,承载部201上构造的通过部,优选的为圆盘上对应上料仓 203位置开设的通孔2012,以便于上述的顶推部202顶推长料仓内的绝缘片6。而顶推部202具体可采用直线模组,随着上料仓203内绝缘片6的减少逐渐向上推料。
而于顶推部202的位置设有位置检测部204,该位置检测部204用于检测转动至顶推部202上方的上料仓203内的绝缘片6高度。在检测出上料仓203 内的绝缘片6高度数值有错误时,可将信号传送到顶推部202,使得顶推部202 顶推绝缘片6。
上述的移动单元3包括第一模组301,以及设于第一模组301下游的第二模组302。并在第一模组301的移动端上设有真空吸盘303,于第二模组302 的移动端上设有调整的定位部,以将移动至第二模组302上的绝缘片6调整至预设状态。
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一模组301的移动端设有的真空吸盘303朝向上述的上料仓203,以吸附绝缘片6,相对于现有的从绝缘片6的下方吸附绝缘片6,真空吸盘303从绝缘片6的上方位置吸附,且下方有顶推部202顶推绝缘片6,有效的避免了被吸附的绝缘片6产生褶皱的问题。
第一模组301的真空吸盘303将绝缘片6从上料仓203内取出后,将绝缘片6置于第二模组302内,并通过第二模组302内设有的调整定位部304,将绝缘片6二次定位,从而将绝缘片6调整至预设状态。
具体的如图7所示,调整定位部304包括定位台3041,定位台3041上设有第一限位面3042和第二限位面3043,以及第一驱动件3044和第二驱动件 3045。第一限位面3042沿定位台304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限位面3043沿定位台3041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限位面3042和第二限位面3043用于和绝缘片6的相邻两个侧面相抵接。
同时第一驱动件3044位于定位台3041上,且第一驱动件3044的驱动端与第一限位面3042垂直,用于顶推绝缘片6与第一限位面3042抵接。同样的,第二驱动件3045的驱动端与第二限位面3043垂直,用于顶推绝缘片6与第二限位面3043抵接。而调整定位部304还包括设于定位台3041底部的高度调节部3046,可调节绝缘片6的高度。调整定位部304上的第一限位面3042、第二限位面3043、第一驱动件3044和第二驱动件3045,以及高度调节部3046,可用三个方位上对绝缘片6进行调整,有效的提高了绝缘片6的位置精度,进而整体的加工效率。
而上述的撕膜单元4包括上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同时还包括具有第二驱动源4011的转动部401,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和贴片单元5沿转动部401 的转动路径依次布置。而且于转动部401的转动路径上设有CCD检测部,转动部401承接第二驱动源4011的驱使,能够使吸附有绝缘片6的吸附部402先后经过CCD的检测部和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具体实施时,转动部401可在现有的四工位转盘上进行改造。在上述的移动单元3将绝缘片6送至转动部401后,绝缘片6经由转动部401送至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以将绝缘片6上的保护膜602撕掉,最后绝缘片6被转动至贴片单元5完成贴片过程。
具体的如图8所示,转动部401上设有呈环形布置的四个吸附部402,吸附部402用于吸附处于预设状态的绝缘片6。而转动部401承接第二驱动部的驱使,能够使各吸附部402逐一转动至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和贴片单元5处。优选的,该吸附部402采用与上述真空吸盘303相同或者相似的吸盘结构,以便于布置实施。
而在转动部401中的吸附部402带着绝缘片6转动至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前,首先经过CCD检测部(图中未示出),经过CCD检测部检测绝缘片6的状态及数量,数据确认完成后,转动到电池绝缘膜撕膜机构进行处理。
上述的贴片单元5包括用于固定电池的固定台501,以及对应于固定台501 设于转动部401的转动路径上的直线驱动部502,直线驱动部502用于顶推撕膜后的绝缘片6,以使绝缘片6粘贴于电池上。
具体的如图4所示,直线驱动部502优选的采用气缸,其产品成熟便于布置实施。该气缸设于基座1的一侧,在转动部401上的吸附部402转动到贴片工位时,吸附部402内真空破除而解除对绝缘片6的吸附,由气缸将绝缘膜推至电池的顶部,完成贴膜。
本实施例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在上料单元2内设置四工位的转盘式上料,扩大了上料周期。而在上料仓203被送至移动单元3下方时,位于上料仓 203下方的顶推部202向上顶推上料仓203内的绝缘片6,同时第一模组301 上的真空吸盘303向上吸附绝缘片6,有效的避免绝缘片6产生褶皱。第一模组301将绝缘片6送至第二模组302内的调整定位部304,用于对绝缘片6进行二次定位,将绝缘片6调整至预设状态。
第二模组302内的移动部将绝缘片6送至转动部401,转动部401内的吸附部402用以转移绝缘片6,并送至撕膜单元4,经上述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处理后,失去保护膜602的绝缘片6被送至贴膜单元,经贴膜单元内的气缸推至电池顶部,完成贴膜过程。而且,通过在上料单元2处设置位置检测部204,可在第一模组上的真空吸盘303一次吸附两个绝缘片6时,因位置检测部204 无法检测到绝缘片6的信号,从而可反馈至控制器,以报警。
本实施例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有效的提高了对绝缘片6的撕膜效率。同时在系统内设置了二次定位结构,用于对绝缘片进行二次调整,进一步提高了绝缘片6的位置精度,从而有效的减少了由于绝缘膜的的定位不准确导致的贴错位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基座(1),设于所述基座(1)上的驱动部和两个撕膜部,两个所述撕膜部分别面向相反的方向,且两个所述撕膜部承接所述驱动部的驱使能够滑动,并交替位于撕膜工位处;
其中,
所述撕膜部具有夹紧端(1031),以及驱使夹紧端(1031)动作的驱动件(1032),所述夹紧端(1031)能够夹紧处于所述撕膜工位的绝缘片(6)的保护膜(602),并承接所述驱动件(1032)的驱使而动作,以剥离所述保护膜(6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撕膜部采用摆动气爪(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包括设于所述基座(1)上的驱动电机(101),所述驱动电机(101)通过传动单元(102)驱使两个所述撕膜部滑动;
所述传动单元(102)包括设于所述基座(1)上的主动轮(1021)、从动轮(1022),以及传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轮(1021)和所述从动轮(1022)之间的传动件(1023),两个所述撕膜部分别设于所述传动件(1023)的两相对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上设有对两个所述撕膜部的滑动进行导向的导向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于所述撕膜部滑动路径上的收膜部(1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膜部(105)包括顶部开口的料斗(1051),于所述料斗(1051)的顶部设有吹气管(1052)。
7.一种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由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沿绝缘片(6)的输送路径依次布置的上料单元(2)、撕膜单元(4)和贴片单元(5),以及用于将所述绝缘片(6)由所述上料单元(2)移动至所述撕膜单元(4)的移动单元(3);
所述上料单元(2)包括具有第一驱动源(2011)的承载部(201),以及设于所述承载部(201)下方的顶推部(202),于所述承载部(201)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上料仓(203),并于所述承载部(201)上构造有通过部,且述承载部(201)承接所述第一驱动源(2011)的驱使,能够使各所述上料仓(203)逐一转动至所述顶推部(202)的下方,以使所述顶推部(202)顶推所述上料仓(203)内的所述绝缘片(6)至预设高度;
所述撕膜单元(4)包括所述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顶推部(202)的位置设有位置检测部(204),所述位置检测部(204)用于检测转动至所述顶推部(202)上方的所述上料仓(203)内的所述绝缘片(6)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单元(3)包括第一模组(30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模组(301)下游的第二模组(302);
所述第一模组(301)的移动端上设有真空吸盘(303),于所述第二模组(302) 的移动端上设有调整定位部(304),以将移动至所述第二模组(302)上的所述绝缘片(6)调整至预设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定位部(304)包括定位台(3041),所述定位台(3041)上设有第一限位面(3042)和第二限位面(3043),以及第一驱动件(3044)和第二驱动件(3045);
所述第一限位面(3042)和所述第二限位面(3043)用于和所述绝缘片(6)的相邻两个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一驱动件(3044)用于顶推所述绝缘片(6)与所述第一限位面(3042)抵接,所述第二驱动件(3045)用于顶推所述绝缘片(6)与所述第二限位面(3043)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定位部(304)还包括设于所述定位台(3041)底部的高度调节部(3046)。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撕膜单元(4)还包括具有第二驱动源(4011)的转动部(401),所述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和所述贴片单元(5)沿所述转动部(401)的转动路径依次布置;
所述转动部(401)上设有呈环形布置的多个吸附部(402),所述吸附部(402)用于吸附处于所述预设状态的所述绝缘片(6);
所述转动部(401)承接所述第二驱动源(4011)的驱使,能够使各所述吸附部(402)逐一转动至所述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和所述贴片单元(5)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转动部(401)的转动路径上设有CCD检测部;
所述转动部(401)承接所述第二驱动源(4011)的驱使,能够使吸附有所述绝缘片(6)的所述吸附部(402)先后经过所述CCD检测部和所述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贴片单元(5)包括用于固定电池的固定台(501),以及对应于所述固定台(501)设于所述转动部(401)的转动路径上的直线驱动部(502),所述直线驱动部(502)用于顶推撕膜后的所述绝缘片(6),以使所述绝缘片(6)粘贴于所述电池上。
CN202220230808.9U 2022-01-27 2022-01-27 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及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 Active CN217075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0808.9U CN217075069U (zh) 2022-01-27 2022-01-27 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及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0808.9U CN217075069U (zh) 2022-01-27 2022-01-27 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及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5069U true CN217075069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4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0808.9U Active CN217075069U (zh) 2022-01-27 2022-01-27 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及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5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8725B (zh) 一种电芯保持架安装设备
CN109119587B (zh) 电芯极耳自动焊接、裁切、贴胶及折弯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112591240A (zh) 一种全自动电芯撕膜机及其撕膜工艺
CN108023058B (zh) 在电池盖板上加工电池极耳的全自动加工系统
CN109368339B (zh) 连续半导体芯片带全自动收料机
CN100568584C (zh) 自动套胶管和加垫片设备
CN113371488A (zh) 冲压料带自动收卷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10878095U (zh) 集流盘焊接装置
CN217075069U (zh) 电池绝缘片撕膜机构及电池绝缘片贴膜系统
CN211812251U (zh) 镍片自动上料机
CN218947879U (zh) 一种装饰纸裁剪用自动叠放设备
CN108217195B (zh) 一种极片送料机构及电池制备装置
CN214325597U (zh) 一种全自动电芯撕膜机
CN216186741U (zh) 一种食用油瓶的贴标装置及贴标机
CN113772151B (zh) 一种柑普茶包装机
CN215625077U (zh) 一种电阻下料机构
CN115739657A (zh) 一种电芯撕膜及正压测漏设备
CN114802898A (zh) 一种插座自动贴膜机
CN220333777U (zh) 一种三分体接线盒贴片生产线
CN110884938A (zh) 一种胶带裁切粘贴设备
CN220333111U (zh) 袋子供给装置
CN115214160B (zh) 一种包角自动贴棉设备及其工艺
CN115123636B (zh) 一种检测试剂盒的生产线
CN216140954U (zh) 冲压料带自动收卷机
CN219286213U (zh) 一种无线充线圈模块组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