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73856U - 揿动笔 - Google Patents

揿动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73856U
CN217073856U CN202220042154.7U CN202220042154U CN217073856U CN 217073856 U CN217073856 U CN 217073856U CN 202220042154 U CN202220042154 U CN 202220042154U CN 217073856 U CN217073856 U CN 217073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
pull rod
movable body
hinge shaft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421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余嘉
陈晓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G Statio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G Statio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G Stationery In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G Stationery Inc
Priority to CN2022200421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73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73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73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文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揿动笔,包括揿动笔本体和装饰件,揿动笔本体包括笔杆、笔夹和复位弹簧;装饰件包括固定部、第一活动主体和拉杆,固定部与笔杆固定连接,第一活动主体与固定部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第一活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向凹陷部,第一导向凹陷部位于第一铰接轴的下方,且第一导向凹陷部的延伸方向与拉杆的移动方向之间呈倾角设置;拉杆的一端与笔夹连接,另一端限位于第一导向凹陷部,拉杆能够相对于第一导向凹陷部移动,拉杆能够在笔夹的带动下沿笔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使第一活动主体绕第一铰接轴摆动。实现了在按动笔夹和松开笔夹时,第一活动主体绕第一铰接轴摆动的效果,增强了揿动笔的可玩性。

Description

揿动笔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文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揿动笔。
背景技术
市场上常见的揿动笔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按压部在笔杆上端的揿动笔,为了便于按压,这种揿动笔不适合在笔杆的上端设置装饰物;另一种是笔夹作为按压部的揿动笔,这种揿动笔虽然能够在笔杆上端设置装饰物,当装饰物通常是固定在笔杆上的,因此,现有的揿动笔可玩性相对较差,会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揿动笔,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揿动笔可玩性相对较差,会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揿动笔,包括揿动笔本体和装饰件,所述揿动笔本体包括笔杆、笔夹和复位弹簧,所述笔夹能够相对于所述笔杆移动,以按动笔芯,所述复位弹簧用于使所述笔夹复位;所述装饰件包括固定部、第一活动主体和拉杆,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笔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主体与所述固定部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所述第一活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向凹陷部,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铰接轴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拉杆的移动方向之间呈倾角设置;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笔夹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且所述拉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移动,所述拉杆能够在所述笔夹的带动下沿所述笔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主体绕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轴线摆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件还包括第二活动主体,所述第二活动主体与所述第一活动主体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所述第二活动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二铰接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导向凹陷部,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凹陷部,且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二导向凹陷部相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二活动主体绕所述第二铰接轴的轴线摆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导向凹陷部的延伸方向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二活动主体在所述第一活动主体摆动至第一位置时处于第一姿态,并使所述第二活动主体在所述第一活动主体摆动至第二位置时处于第二姿态。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主体包括中空壳体,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部,所述中空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与所述固定部的外表面之间间隙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设置有转动孔,所述第一铰接轴穿设于所述转动孔,且所述第一铰接轴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动孔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主体包括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包括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所述第一半部与所述第二半部扣合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半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部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筋板,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限位筋板与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的端面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部的内壁设置有空心定位柱,所述第二半部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插接于所述空心定位柱的内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贯穿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导向凹陷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拉杆的位于所述笔杆外的部分限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内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笔杆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与所述笔夹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套的内壁设置有通孔,所述卡扣与所述通孔卡接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本公开提供的揿动笔,包括揿动笔本体和装饰件,所述揿动笔本体包括笔杆、笔夹和复位弹簧,所述笔夹能够相对于所述笔杆移动,以按动笔芯,所述复位弹簧用于使所述笔夹复位;所述装饰件包括固定部、第一活动主体和拉杆,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笔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主体与所述固定部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所述第一活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向凹陷部,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铰接轴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拉杆的移动方向之间呈倾角设置;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笔夹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且所述拉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移动,所述拉杆能够在所述笔夹的带动下沿所述笔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主体绕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轴线摆动。
基于该结构,本公开提供的揿动笔,在按下笔夹的过程中,笔夹带动拉杆向下运动,拉杆在第一导向凹陷部中沿笔杆的长度方向向下移动,由于第一导向凹陷部位于第一铰接轴的下方,且第一导向凹陷部的延伸方向与拉杆的移动方向之间呈倾角设置,拉杆的另一端能够带动第一导向凹陷部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动主体绕第一铰接轴的轴线向一侧转动一定角度;当松开笔夹时,复位弹簧使笔夹复位,笔夹带动拉杆向上运动,拉杆的另一端带动第一导向凹陷部向反方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动主体绕第一铰接轴的轴线向另一侧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实现了在按动笔夹和松开笔夹时,第一活动主体绕第一铰接轴的轴线摆动的效果,增强了揿动笔的可玩性,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揿动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揿动笔的分解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笔杆的剖视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揿动笔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笔杆未示出);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三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四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左手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右手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揿动笔中的装饰件在初始位置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装饰件在笔夹下压至某个位置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装饰件在笔夹下压至最低位置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揿动笔中的装饰件在初始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的装饰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装饰件在笔夹下压至最低位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揿动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一半部和笔夹未示出);
图19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半部的主视图;
图20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活动主体在初始状态的分解图;
图2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揿动笔的主视图;
图22为图21的沿E-E线的剖视图;
图23为图2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揿动笔的左视图;
图25为图24的沿F-F线的剖视图。
图标:100-装饰件;101-第一活动主体;102-第二活动主体;103-固定部;104-第一铰接轴;105-第一导向凹陷部;106-拉杆;107-开口;108-转动孔;109-空心定位柱;110-定位杆;111-第一半部;112-第二半部;113-弹性臂;114-钩部;115-凸起部;116-限位筋板;117-套管;118-容纳槽;119-第三半部;120-第四半部;121-第一子轴;122-第二子轴;123-左手臂;124-右手臂;125-第一连接部;126-第二连接部;127-第一子导向凹陷部;128-第二子导向凹陷部;129-通孔;200-揿动笔主体;201-笔杆;202-笔夹;203-复位弹簧;204-揿芯;205-转轮;206-连接段;207-滑动套;208-导向筋;209-限位凸起;210-限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的通过按压笔夹实现笔芯伸出与缩回的揿动笔,主要包括笔杆201、笔夹202和复位弹簧203,笔杆201的内部还设置有揿芯204和转轮205;参见图3所示,笔杆201的内壁设置有导向筋208,导向筋208与揿芯204相配合;参见图22和图23所示,笔夹202的靠近笔杆20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段206,连接段206与笔夹202一体成型设置,连接段206与笔杆201内部的滑动套207固定连接,复位弹簧203限位于滑动套207内壁的限位凸起209与揿芯204外壁的限位凸台21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笔杆201、笔夹202、复位弹簧203、揿芯204和转轮205均为现有技术,其结构不再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2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揿动笔,包括揿动笔本体和装饰件100,揿动笔本体包括笔杆201、笔夹202和复位弹簧203,笔夹202能够相对于笔杆201移动,以按动笔芯,复位弹簧203用于使笔夹202复位;装饰件100包括固定部103、第一活动主体101和拉杆106,固定部103与笔杆201固定连接,第一活动主体101与固定部103通过第一铰接轴104铰接,第一活动主体1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向凹陷部105,第一导向凹陷部105位于第一铰接轴104的下方,且第一导向凹陷部105的延伸方向与拉杆106的移动方向之间呈倾角设置;拉杆106的一端与笔夹202固定连接,拉杆106的另一端限位于第一导向凹陷部105,且拉杆106能够相对于第一导向凹陷部105移动,拉杆106能够在笔夹202的带动下沿笔杆2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使第一活动主体101绕第一铰接轴104的轴线摆动。
基于该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揿动笔,在按下笔夹202的过程中,笔夹202带动拉杆106向下运动,拉杆106在第一导向凹陷部105中沿笔杆201的长度方向向下移动,由于第一导向凹陷部105位于第一铰接轴104的下方,且第一导向凹陷部105的延伸方向与拉杆106的移动方向之间呈倾角设置,拉杆106的另一端能够带动第一导向凹陷部105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动主体101绕第一铰接轴104的轴线向一侧转动一定角度;当松开笔夹202时,复位弹簧203使笔夹202复位,笔夹202带动拉杆106向上运动,拉杆106的另一端带动第一导向凹陷部105向反方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动主体101绕第一铰接轴104的轴线向另一侧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实现了在按动笔夹202和松开笔夹202时,第一活动主体101绕第一铰接轴104的轴线摆动的效果,增强了揿动笔的可玩性,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揿动笔的结构,体现揿动笔的趣味性,下面以装饰件100为米菲形象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而言,参见图1所示,第一活动主体101的形状为米菲的头部和身体的形状,固定部103的形状为米菲的脚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主体101包括中空壳体,固定部103位于中空壳体的内部,中空壳体具有开口107,开口107的边缘与固定部103的外表面之间间隙设置。
具体而言,中空壳体的底部具有开口107,固定部103的一端固定在笔杆201上,固定部103的另一端延伸至中空壳体的内部,开口107的边缘与固定部103的外表面之间间隙设置,这样的方式能够给第一活动主体101留出摆动的空间。
例如,开口107的边缘可以为米菲的裙摆的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所示,拉杆106的一端设置有卡扣,笔杆201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套207,滑动套207设置有卡槽,笔夹202的连接段206限位固定在卡槽中,滑动套207的内壁设置有通孔129,卡扣与通孔129卡接配合。拉杆106的一部分位于笔杆201的内部,拉杆106的另一部分位于笔杆201的外部。拉杆106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部115,凸起部115限位于第一导向凹陷部105。
具体而言,卡扣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臂113,两个弹性臂113的相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钩部114;滑动套207的内壁沿径向对称设置有两个通孔129,向内挤压弹性臂113,使得弹性臂113发生弹性形变后,进入滑动套207的内部,并保证钩部114对准通孔129,松开弹性臂113,弹性臂113恢复原状,钩部114穿入通孔129,并与通孔129的孔壁抵紧接触。
凸起部115呈圆柱状,凸起部115的轴线与拉杆106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导向凹陷部105为长圆形凹槽,凸起部115的直径与长圆形凹槽的槽宽相适配,保证凸起部115的周向表面能够始终与长圆形凹槽的内壁相贴合。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参见图1、图4、图12至图14所示,当沿箭头方向A按压笔夹202时,笔夹202的连接段206与滑动套207一起沿箭头方向A运动,进而带动拉杆106沿箭头方向A运动,凸起部115能够在第一导向凹陷部105中运动,并带动第一导向凹陷部105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动主体101绕第一铰接轴104的轴线向视野范围内的左侧转动一定角度;当松开笔夹202时,复位弹簧203使笔夹202复位,笔夹202带动拉杆106向上运动,凸起部115带动第一导向凹陷部105沿与箭头方向A相反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活动主体101绕第一铰接轴104的轴线向视野范围内的右侧转动一定角度,使得第一活动主体101回到图12所示的状态,从而实现了在按动笔夹202和松开笔夹202时,第一活动主体101绕第一铰接轴104的轴线摆动的效果,增强了揿动笔的可玩性,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所示,中空壳体包括第一半部111和第二半部112,第一半部111与第二半部112扣合连接,第一导向凹陷部105与第一半部11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半部112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筋板116,固定部103位于限位筋板116与第一导向凹陷部105的端面之间。
第一导向凹陷部105与第一半部111的内壁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导向凹陷部105与第一半部111的内壁一体成型设置。又如,第一导向凹陷部105与第一半部111的内壁粘接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限位筋板116水平固定在第二半部112的内部,限位筋板116的与第二半部112连接的一侧边为弧形边,以便于与第二半部112的内轮廓相适配,限位筋板116的靠近第一半部111的一侧边为直边,以便于与固定部103的表面相贴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7和图12所示,第一铰接轴104与中空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部103设置有转动孔108,第一铰接轴104穿设于转动孔108,且第一铰接轴104能够相对于转动孔108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轴104与第二半部112的内壁一体成型设置,第一铰接轴104的轴线与拉杆106的移动方向垂直。
为了保证第一半部111和第二半部112一起摆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部111设置有套管117,第一铰接轴104穿过转动孔108,并插入套管117中,第一铰接轴104与套管117紧配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15至图18所示,固定部103设置有容纳槽118,容纳槽118的延伸方向与拉杆106的长度方向一致,容纳槽118的宽度略大于拉杆106的宽度,拉杆106的位于笔杆201外的部分限位于容纳槽118的内部,拉杆106在容纳槽118的导向作用下,能够沿笔杆201的长度方向稳定地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和图9所示,固定部103包括第三半部119和第四半部120,转动孔108和容纳槽118均设置在第三半部119,转动孔108位于容纳槽118的远离笔杆201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图7所示,第一半部111的内壁设置有空心定位柱109,第二半部112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杆110,定位杆110插接于空心定位柱109的内部。
例如,空心定位柱109的数量为两个,定位杆110的数量也为两个,且定位杆110的位置与空心定位柱109的位置一一对应,第一半部111与第二半部112扣合后,定位杆110插接于空心定位柱109的内部,且定位杆110与空心定位柱109紧配配合,有效地防止第一半部111与第二半部112散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0至图17所示,装饰件100还包括第二活动主体102,第二活动主体102与第一活动主体101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第二活动主体102的靠近第二铰接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导向凹陷部,拉杆106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导向凹陷部,且拉杆106与第二导向凹陷部相配合,以带动第二活动主体102绕第二铰接轴的轴线摆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主体1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活动主体102的形状分别为米菲的左手臂123和右手臂124的形状。为了清楚描述第二活动主体102的运动状态,本实施例将两个第二活动主体102分别命名为左手臂123和右手臂124。当第二半部112呈现在视野范围内时,位于视野范围左侧的第二活动主体102为右手臂124,位于视野范围右侧的第二活动主体102为左手臂123。
参见图7和图25所示,第二铰接轴包括第一子轴121和第二子轴122,第一子轴121与第二半部112一体成型设置,左手臂123设置有第一轴孔,第一子轴121穿设于第一轴孔,且左手臂123能够绕第一子轴121的轴线转动;第二子轴122与第二半部112一体成型设置,右手臂124设置有第二轴孔,第二子轴122穿设于第二轴孔,且右手臂124能够绕第二子轴122的轴线转动。
左手臂123设置的连接部命名为第一连接部125,第一连接部125设置的第二导向凹陷部命名为第一子导向凹陷部127,右手臂124设置的连接部命名为第二连接部126,第二连接部126设置的第二导向凹陷部命名为第二子导向凹陷部128,第一子导向凹陷部127和第二子导向凹陷部128分别为长度不同的长圆孔。
参见图17和图18所示,拉杆106上的凸起部115贯穿第一子导向凹陷部127和第二子导向凹陷部128,并限位于第一导向凹陷部105,当拉杆106沿箭头方向A运动时,既能够带动第一活动主体101绕第一铰接轴104的轴线摆动,又能够带动左手臂123和右手臂124分别绕第一子轴121和第二子轴122一起运动。
此时,参见图4所示,固定部103、第一连接部125和第二连接部126均位于限位筋板116与第一导向凹陷部105的端面之间。其中,第二连接部126位于第一连接部125与固定部103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凹陷部105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导向凹陷部的延伸方向被配置为使第二活动主体102在第一活动主体101摆动至第一位置时处于第一姿态,并使第二活动主体102在第一活动主体101摆动至第二位置时处于第二姿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凹陷部105的延伸方向、第一子导向凹陷部127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子导向凹陷部128的延伸方向被配置为在第一活动主体101绕第一铰接轴104向第一侧摆动至最大角度时,使第二活动主体102绕第二铰接轴转动至靠近固定部103的位置,即使得左手臂123和右手臂124分别绕第一子轴121和第二子轴122向靠近身体的方向收起,在第一活动主体101绕第一铰接轴104向第二侧摆动至最大角度时,使第二活动主体102绕第二铰接轴转动至远离固定部103的位置,即使得左手臂123和右手臂124分别绕第一子轴121和第二子轴122向远离身体的方向展开;其中,第一侧与第二侧为第一活动主体101的摆动范围的相对的两侧。
例如,参见图12至图17所示,在初始状态下,笔芯的笔头位于笔杆201的内部,此时,第一活动主体101处于图12所示的位置,第二活动主体102具有第一姿态,即左手臂123和右手臂124靠近身体;此时,中空壳体内部的第一导向凹陷部105、凸起部115、第一连接部125和第二连接部126的相对位置如图15所示;然后沿箭头方向A按压笔夹202,带动拉杆106沿箭头方向A移动,参见图13和图16所示,第一活动主体101绕第一铰接轴104的轴线逐渐沿箭头方向B转动,并且左手臂123和右手臂124分别绕第一子轴121和第二子轴122向远离身体的方向同时展开;当笔夹202按压到最低位置时,参见图14所示,第一活动主体101绕第一铰接轴104的轴线沿箭头方向B转动至最大角度,即第一活动主体101处于第二位置,并且左手臂123和右手臂124分别绕第一子轴121和第二子轴122向远离身体的方向同时展开至最大程度,即第二活动主体102具有第二姿态,此时,中空壳体内部的第一导向凹陷部105、凸起部115、第一连接部125和第二连接部126的相对位置如图17所示。
以笔夹202的揿动距离为7.5mm为例,参见图19和图20所示,第一导向凹陷部105的长度L为5.89~15.89mm,第一导向凹陷部105与拉杆106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α的角度为26.94°~46.94°。第一子导向凹陷部127的长度L1为4.16~14.16mm,第一子导向凹陷部127的延伸方向与拉杆106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β1的角度为35.37°~55.37°;第二子导向凹陷部128的长度L2为2.07~7.07mm,第二子导向凹陷部128的延伸方向与拉杆106的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β2的角度为35.23°~55.2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位置不仅局限于向第一侧摆动至最大角度的位置,第二位置也不仅局限于向第二侧摆动至最大角度的位置;第一姿态不仅局限于手臂收起状态,第二姿态也不仅局限于手臂展开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揿动笔中的装饰件100也可以仅为第一活动主体101。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活动主体101和第二活动主体102的外形不仅局限于米菲形象,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形状,例如小熊、小鸭子的形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揿动笔,其特征在于,包括揿动笔本体和装饰件,所述揿动笔本体包括笔杆、笔夹和复位弹簧,所述笔夹能够相对于所述笔杆移动,以按动笔芯,所述复位弹簧用于使所述笔夹复位;所述装饰件包括固定部、第一活动主体和拉杆,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笔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主体与所述固定部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所述第一活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向凹陷部,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铰接轴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拉杆的移动方向之间呈倾角设置;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笔夹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且所述拉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移动,所述拉杆能够在所述笔夹的带动下沿所述笔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主体绕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轴线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揿动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还包括第二活动主体,所述第二活动主体与所述第一活动主体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所述第二活动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二铰接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导向凹陷部,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凹陷部,且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二导向凹陷部相配合,以带动所述第二活动主体绕所述第二铰接轴的轴线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揿动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导向凹陷部的延伸方向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二活动主体在所述第一活动主体摆动至第一位置时处于第一姿态,并使所述第二活动主体在所述第一活动主体摆动至第二位置时处于第二姿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揿动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主体包括中空壳体,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部,所述中空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与所述固定部的外表面之间间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揿动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中空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设置有转动孔,所述第一铰接轴穿设于所述转动孔,且所述第一铰接轴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动孔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揿动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主体包括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包括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所述第一半部与所述第二半部扣合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半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部的内壁设置有限位筋板,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限位筋板与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的端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揿动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部的内壁设置有空心定位柱,所述第二半部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插接于所述空心定位柱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揿动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贯穿所述第一导向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导向凹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揿动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拉杆的位于所述笔杆外的部分限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揿动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笔杆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与所述笔夹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套的内壁设置有通孔,所述卡扣与所述通孔卡接配合。
CN202220042154.7U 2022-01-07 2022-01-07 揿动笔 Active CN217073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2154.7U CN217073856U (zh) 2022-01-07 2022-01-07 揿动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2154.7U CN217073856U (zh) 2022-01-07 2022-01-07 揿动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73856U true CN217073856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1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42154.7U Active CN217073856U (zh) 2022-01-07 2022-01-07 揿动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73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76382U (zh) 按动式书写文具
CN217073856U (zh) 揿动笔
CN212105008U (zh) 滚筒刷夹持装置及滚筒刷
CN216579876U (zh) 联动机构及按动笔
KR940006144B1 (ko) 봉상물조출용기
CN211994898U (zh) 橡皮伸缩组件及可伸缩橡皮擦
CN209954715U (zh) 刀头浮动结构及个人护理装置
CN210501977U (zh) 一种具有自动密封装置的揿动书写工具
CN217944742U (zh) 一种揿动笔
JP5412041B2 (ja) 筆記具
KR101999965B1 (ko) 클립을 가진 필기구
CN213228094U (zh) 一种对接笔
CN216331070U (zh) 一种旋转式出尖钢笔
CN216993691U (zh) 一种按压式笔
JP4469051B2 (ja) 筆記具のキャップ構造
CN111959157B (zh) 一种对接笔组
KR102631991B1 (ko) 장식부를 갖는 필기용 펜
TWM471795U (zh) 睫毛刷結構改良
CN211543065U (zh) 具有双支撑方式的绘图仪
CN213664114U (zh) 自成型化妆笔
CN219800121U (zh) 触控笔
CN216101203U (zh) 热可擦笔
CN218640600U (zh) 一种可更换笔芯的多色揿动笔
CN211092310U (zh) 一种带刷头的眉笔
JP3046621U (ja) 偏心ペ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