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66504U - 一种经皮钳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皮钳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66504U
CN217066504U CN202123320311.0U CN202123320311U CN217066504U CN 217066504 U CN217066504 U CN 217066504U CN 202123320311 U CN202123320311 U CN 202123320311U CN 217066504 U CN217066504 U CN 217066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nut
screw rod
forceps
percutane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03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云跃
全恩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33203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66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66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66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皮钳夹装置,包括穿刺针、两导引导丝、两钳夹固定针和两卡栓结构,两导引导丝和两卡栓结构均平行设置,导引导丝活动穿设在穿刺针中;钳夹固定针活动套设在导引导丝上;卡栓结构包括螺杆和螺母,螺杆上开设有一贯穿螺杆的长度方向的开口,螺杆的一端固定设有螺帽,螺杆的另一端与螺母活动连接,卡栓结构通过开口垂直套设在两钳夹固定针上,且两钳夹固定针位于螺帽和螺母之间,通过调节两卡栓结构的螺母在螺杆上的位置以调节两钳夹固定针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从而有效地治疗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减少传统按压费时费力,且压迫效果差,且避免了部分患者进行有创手术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经皮钳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皮钳夹装置。
背景技术
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可由各种医源性穿刺,外伤引起。它们是导管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局部并发症。假性动脉瘤会给患者带来局部疼痛,延迟恢复,并发感染,诱发血栓。而动静脉瘘可引起远端灌注减少,心脏负荷增加。
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难以自愈,多手术治疗。其中可局部按压治愈,但整个过程费时费力,成功率偏低,且压迫过程中,病人极为痛苦。有研究证实,可在超声引导下对瘤体腔内注射凝血酶或胶原蛋白,以治疗假性动脉瘤。但在注射过程中,需要压迫近端血管,且难以完全避免凝血酶释放进入全身而增加继发外周血栓的风险,尤其对于缺血风险高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风险性大;且需另外再次对血管或瘤体进行穿刺,有加重出血风险;且注射凝血酶或胶原蛋白的方法不适用治疗动静脉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经皮钳夹装置,有效地压迫假性动脉瘤颈部及动静脉瘘管,从而有效地治疗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减少传统按压费时费力,且压迫效果差,且避免了部分患者进行有创手术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经皮钳夹装置,包括穿刺针、两导引导丝、两钳夹固定针和两卡栓结构,两导引导丝和两卡栓结构均平行设置,所述导引导丝活动穿设在所述穿刺针中;所述钳夹固定针活动套设在所述导引导丝上;所述卡栓结构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螺杆上开设有一贯穿所述螺杆的长度方向的开口,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设有螺帽,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母活动连接,所述卡栓结构通过所述开口垂直套设在所述两钳夹固定针上,且所述两钳夹固定针位于所述螺帽和所述螺母之间,通过调节两卡栓结构的螺母在所述螺杆上的位置以调节所述两钳夹固定针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螺杆在所述开口的两侧侧面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钳夹固定针上均匀设有多个圆环凸起,通过所述凹槽与不同圆环凸起卡合以使所述卡栓结构可固定在所述钳夹固定针的不同位置上。
优选地,所述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钳夹固定针的直径,且所述圆环凸起的外径小于所述两凹槽的最大垂直距离。
优选地,所述两钳夹固定针远端设有尖头,所述尖头的尖端为圆滑尖端。
优选地,所述钳夹固定针和所述导引导丝的远端设有显影标识,所述显影标识为不透X射线标记物。
优选地,所述钳夹固定针和所述导引导丝的近端设有刻度标识,通过观察所述刻度标识可确定所述钳夹固定针和所述导引导丝的远端进入体内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卡栓结构为具备强度的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经皮钳夹装置将两钳夹固定针送入到体内假性动脉瘤颈部或动静脉瘘管的两侧,且通过分别调节前后卡栓结构的螺母在螺杆上的位置以调节两钳夹固定针之间的间距,从而对假性动脉瘤颈部及动静脉瘘管进行钳夹压迫处理,进而在不损伤瘤体和血管的基础上对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进行有效治疗,减少传统按压费时费力,且避免了部分患者进行有创手术治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经皮钳夹固定装置进入体内假性动脉瘤颈部两侧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经皮钳夹固定装置进入体内假性动脉瘤颈部两侧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经皮钳夹固定装置中卡栓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引导丝穿设在穿刺针中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经皮钳夹固定装置中凹槽与圆环凸起卡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0、钳夹固定针;11、圆环凸起;12、尖头;20、导引导丝;30、卡栓结构;31、螺杆;311、开口;312、凹槽;32、螺母;33、螺帽;40、穿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经皮钳夹装置,包括穿刺针40、两导引导丝20、两钳夹固定针10和两卡栓结构30,两导引导丝20和两卡栓结构30均平行设置,导引导丝20活动穿设在穿刺针40中;钳夹固定针10活动套设在导引导丝20上;卡栓结构30包括螺杆31和螺母32,螺杆31上开设有一贯穿螺杆31的长度方向的开口311,螺杆31的一端固定设有螺帽33,螺杆31的另一端与螺母32活动连接,卡栓结构30通过开口311垂直套设在两钳夹固定针10上,且两钳夹固定针10位于螺帽33和螺母32之间,通过调节两卡栓结构30的螺母32在螺杆31上的位置以调节两钳夹固定针10之间的间距。
由于螺杆31与螺母32通过其螺纹配合以活动连接,因此可通过旋转螺母32以调整其在螺杆31上的位置;由于两钳夹固定针10均位于螺帽33与螺母32之间,因此可通过调节螺母32在螺杆31上的位置以缩短或扩大两钳夹固定针10之间的间距。
由于经皮钳夹装置包括两卡栓结构30,且两卡栓结构30平行分布,并通过开口311前后垂直套设在钳夹固定针10上,因此可通过分别调节前后卡栓结构30的螺母32的位置以使钳夹固定针10远端的间距小于钳夹固定针10近端的间距,以更好地压迫假性动脉瘤颈部或瘘管,从而使得假性动脉瘤或瘘管血流消失;钳夹固定针10远端的间距小于钳夹固定针10近端的间距,也避免了两钳夹固定针10滑出体外,影响稳定的压迫效果。
以治疗假性动脉瘤为例,具体操作如下:通过彩超明确假性动脉瘤颈部的位置,通过超声确定治疗穿刺部位,并对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麻醉;且在超声的引导下,通过注射器将穿刺针40从穿刺部位垂直进针,置于假性动脉瘤颈部的一侧,在穿刺针40到位后,将注射器拔掉,固定穿刺针40;再使用导引导丝20,将导引导丝20送入到穿刺针40内,直至导引导丝20无法推进时,保持导引导丝20固定不动,撤回穿刺针40;在将穿刺针40撤回至患者体外后,对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用扩皮刀对准穿刺点,并保持与导引导丝20呈平行的角度,在皮肤上切开1-2mm的切口以扩大穿刺口;再沿着导引导丝20,将钳夹固定针10从穿刺口进入至体内假性动脉瘤颈部的一侧,并通过彩超最终确认钳夹固定针10进入的深度;另一钳夹固定针10进入假性动脉瘤颈部另一侧的步骤与上述一致,且与上述钳夹固定针10尽量平行进针,当两钳夹固定针10位于假性动脉瘤颈部的两侧时,将卡栓结构30通过开口311垂直套设在钳夹固定针10的体外部,且两卡栓结构30保持平行,其中,第一卡栓结构30垂直套设在钳夹固定针10靠近穿刺口处,第二卡栓结构30垂直套设在钳夹固定针10的近端处,调节第一卡栓结构30和第二卡栓结构30的螺母32在螺杆31上的位置,且保证第一卡栓结构30的螺母32比第二卡栓结构30的螺母32更靠近螺帽33,以使钳夹固定针10远端的间距小于钳夹固定针10近端的间距,从而压迫假性动脉瘤颈部,直至假性动脉瘤消失。
通过超声引导注射器负压推进穿刺针40进入体内,以可避免穿刺针40穿刺到血管而导致血管负压回血;在撤回穿刺针40时,需保持导引导丝20固定不动,以避免导引导丝20滑入患者体内;在将钳夹固定针10穿入体内前,先使用扩皮刀在穿刺点处切开一切口,以扩大穿刺部位,防止钳夹固定针10强行穿入体内而引起剧烈疼痛,且撕裂皮肤形成不规则伤口。
进一步改进在于,为了避免治疗过程中卡栓结构30掉落,螺杆31在开口311的两侧侧面上均开设有凹槽312,钳夹固定针10上均匀设有多个圆环凸起11,通过凹槽312与不同圆环凸起11卡合以使卡栓结构30可固定在钳夹固定针10的不同位置上,从而防止卡栓结构30掉落而影响压迫效果。
进一步改进在于,开口311的口径大于钳夹固定针10的直径,且圆环凸起11的外径小于两凹槽312的最大垂直距离。
将开口311的口径设置为大于钳夹固定针10的直径,且圆环凸起11的外径设置为小于两凹槽312的最大垂直距离,以使当两钳夹固定针10进入至假性动脉瘤颈部两侧时,卡栓结构30能够顺利地通过开口311垂直套设在钳夹固定针10的体外部上。
进一步改进在于,两钳夹固定针10远端设有尖头12,尖头12的尖端为圆滑的尖端。
在两钳夹固定针10远端设置尖头12,提升了钳夹固定针10穿入体内的穿刺能力,且尖头12的尖端为圆滑的,避免钳夹固定针10的头端穿入体内时引起患者剧烈疼痛,且防止损伤血管。
进一步改进在于,钳夹固定针10和导引导丝20的远端设有显影标识,显影标识为不透X射线标记物。
钳夹固定针10和导引导丝20的远端均设有显影标识,且其显影标识为不透X射线标记物,以避免钳夹固定针10的远端超过导引导丝20的远端而损伤其他邻近组织。
进一步改进在于,钳夹固定针10和导引导丝20的近端设有刻度标识,通过观察刻度标识可确定钳夹固定针10和导引导丝20的远端进入体内的长度。
钳夹固定针10和导引导丝20的近端设有刻度标识,在钳夹固定针10沿着导引导丝20进入患者体内的过程中,可通过观察钳夹固定针10和导引导丝20近端的刻度标识以确定钳夹固定针10和导引导丝20的远端进入体内的长度,以避免损伤其他邻近组织。
进一步改进在于,卡栓结构30为具备强度的塑料。
在本实施例中,卡栓结构30采用尼龙或PE材料,尼龙或PE材料均为具备强度的塑料,能有效地压迫假性动脉瘤颈部及动静脉瘘管;且尼龙或PE材料重量轻,由于钳夹固定针10是插在脂肪内肌肉组织,脂肪内肌肉组织的支撑力较小,且卡栓结构30垂直套设在钳夹固定针10上,因此采用塑料材质的卡栓结构30,可避免由于卡栓结构30重量过重而使脂肪内肌肉组织的支撑力不足,从而损坏组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经皮钳夹装置将两钳夹固定针穿入到体内假性动脉瘤颈部或动静脉瘘管两侧,且通过分别调节前后卡栓结构的螺母在螺杆上的位置以调节两钳夹固定针之间的间距,从而对假性动脉瘤颈部或动静脉瘘管进行钳夹压迫处理,进而在不损伤瘤体和血管的基础上对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进行有效治疗,减少传统按压费时费力,且压迫效果差,且避免了部分患者进行有创手术治疗;通过凹槽与圆环凸起卡合以防止卡栓结构掉落而影响压迫效果;在两钳夹固定针远端设置尖头,提升了钳夹固定针穿入体内的穿刺能力,且避免钳夹固定针的头端穿入体内时引起剧烈疼痛;各方面避免损坏其他相邻组织;采用塑料材质的卡栓结构,可避免由于卡栓结构重量过重而使脂肪内肌肉组织的支撑力不足,从而损坏组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经皮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穿刺针(40)、两导引导丝(20)、两钳夹固定针(10)和两卡栓结构(30),所述两导引导丝(20)和两卡栓结构(30)均平行设置,所述导引导丝(20)活动穿设在所述穿刺针(40)中;所述钳夹固定针(10)活动套设在所述导引导丝(20)上;所述卡栓结构(30)包括螺杆(31)和螺母(32),所述螺杆(31)上开设有一贯穿所述螺杆(31)的长度方向的开口(311),所述螺杆(31)的一端固定设有螺帽(33),所述螺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母(32)活动连接,所述卡栓结构(30)通过所述开口(311)垂直套设在所述两钳夹固定针(10)上,且所述两钳夹固定针(10)位于所述螺帽(33)和所述螺母(32)之间,通过调节两卡栓结构(30)的螺母(32)在所述螺杆(31)上的位置以调节所述两钳夹固定针(10)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杆(31)在所述开口(311)的两侧侧面上均开设有凹槽(312),所述钳夹固定针(10)上均匀设有多个圆环凸起(11),通过所述凹槽(312)与不同圆环凸起(11)卡合以使所述卡栓结构(30)可固定在所述钳夹固定针(10)的不同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311)的口径大于所述钳夹固定针(10)的直径,且所述圆环凸起(11)的外径小于所述两凹槽(312)的最大垂直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皮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钳夹固定针(10)远端设有尖头(12),所述尖头(12)的尖端为圆滑尖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皮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钳夹固定针(10)和所述导引导丝(20)的远端设有显影标识,所述显影标识为不透X射线标记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皮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钳夹固定针(10)和所述导引导丝(20)的近端设有刻度标识,通过观察所述刻度标识可确定所述钳夹固定针(10)和所述导引导丝(20)的远端进入体内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皮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栓结构(30)为具备强度的塑料。
CN202123320311.0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经皮钳夹装置 Active CN217066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0311.0U CN217066504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经皮钳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0311.0U CN217066504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经皮钳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66504U true CN217066504U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41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20311.0U Active CN217066504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经皮钳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66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74275A (en) Surgical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4813929A (en) Chest tube device and method of inserting device
US5290284A (en) Laparoscopic surgical ligation and electrosurgical coagulation and cutting device
JPH1043192A (ja) 血管等の縫合装置及び方法
CN107405444A (zh) 引导脉管接入构件的皮下可植入装置和脉管接入方法
US10952720B2 (en) Achilles tendon sut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01775644U (zh) 跟腱缝合引线装置
CN217066504U (zh) 一种经皮钳夹装置
CN114587457B (zh)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CN109843188B (zh) 子宫压迫止血用缝合针
CN113545831A (zh) 套环带线式手术器
CN211609986U (zh) 直视下一体式腹腔镜穿刺缝合器
CN217066460U (zh) 穿刺钩线器
CN219166505U (zh) 一种新型半月板缝合工具
CN112674844A (zh) 直视下一体式腹腔镜穿刺缝合器
CN216455142U (zh) 腹腔镜穿刺切口穿刺缝合器
CN212213834U (zh) 医用开口器
CN218338501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针刀
CN218960821U (zh) 一种微创筋膜缝合器
CN213606669U (zh) 一种可卸式穿骨顺孔针
CN217696744U (zh) 一种套环带线式手术器
CN204562267U (zh) 一种带线双尖静脉曲张缝扎针
CN210095868U (zh) 一次性经皮腹膜透析导管置管用穿刺装置
CN115670553B (zh) 一种锚钉推送装置
CN211674454U (zh)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专用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