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48814U - 汽车堵盖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堵盖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48814U
CN217048814U CN202220310705.3U CN202220310705U CN217048814U CN 217048814 U CN217048814 U CN 217048814U CN 202220310705 U CN202220310705 U CN 202220310705U CN 217048814 U CN217048814 U CN 217048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p
automobile
cover
side wall
blank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107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文辉
夏旭
夏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Au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Au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Au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Aut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107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48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48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48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堵盖及汽车,包括堵盖本体、密封唇边和限位唇边,堵盖本体包括堵盖侧壁和与堵盖侧壁的一端密封相接的盖板。密封唇边周向设置于堵盖侧壁另一端的外边缘,并朝向背离堵盖侧壁外壁面的方向且朝向堵盖侧壁的一端的方向斜向外延伸。限位唇边周向设置于密封唇边朝向堵盖侧壁的表面,并与密封唇边围绕形成有用于容纳胶体的容胶槽。容胶槽内可以均匀填充胶体并限制熔融状态的胶体流动,使得密封唇边以及限位唇边中背离堵盖侧壁的边缘能够牢固且密封地粘接固定于位于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的一侧表面。因此,具有安装牢固、密封性能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汽车堵盖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堵盖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钣金加工中,通过加工形成各类零件的装配孔。为提高加工的一致性,节省成本,车身钣金上的装配孔基本上是基于全车型进行加工的。然而,在具体的车型中,会出现部分不适配该车型的装配孔,因无需使用而被空出的情形。因此,需要在空出的装配孔中设置汽车堵盖,以将空出的装配孔进行密封,从而保证整车的密封性和NHV(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的质量。
现有技术的汽车堵盖大多采用直插筒型结构,并通过胶体将汽车堵盖的密封唇边粘接固定于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的一侧表面,以起到良好的固定和密封作用。然而,当汽车堵盖以不动角度安装于装配孔时,胶体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导致胶体在密封唇边的周向上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胶体分布较少的位置出现粘接牢固性差、密封性差等缺陷。同时,在汽车堵盖的安装过程中,汽车堵盖会受力产生较大形变,容易导致涂设于密封唇边处的胶体受到挤压而流动,同样导致胶体在密封唇边的周向上分布不均匀的情形发生。使得汽车堵盖固定的牢固性和密封性下降,影响汽车堵盖的安装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堵盖封堵装配孔时,汽车堵盖的密封唇边与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之间的胶体分布不均匀,导致密封唇边粘接牢固性差、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堵盖,设置有容纳胶体的容胶槽,使得密封唇边与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之间的胶体能够均匀分布,从而在汽车堵盖封堵装配孔时,汽车堵盖的密封唇边具有粘接牢固性强和密封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堵盖,用于封堵车身钣金件上的装配孔,汽车堵盖包括:
堵盖本体,堵盖本体包括堵盖侧壁和与堵盖侧壁的一端相接的盖板,且盖板密封覆盖堵盖侧壁的一端,堵盖侧壁用于贯穿车身钣金件上的装配孔。
密封唇边,密封唇边周向设置于堵盖侧壁的另一端的外边缘,并朝向背离堵盖侧壁外壁面的方向且朝向堵盖侧壁的一端的方向斜向外延伸,使得密封唇边与堵盖侧壁之间围绕形成有容纳空间。
限位唇边,限位唇边周向设置于密封唇边朝向堵盖侧壁的表面且位于容纳空间内,限位唇边与密封唇边围绕形成有用于容纳胶体的容胶槽。
当汽车堵盖封堵于装配孔时,密封唇边以及限位唇边中背离堵盖侧壁的边缘均抵接且密封连接于位于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的一侧表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熔融状态的胶体能够均匀填充于容胶槽内,使得熔融状态的胶体能够在限位唇边和密封唇边外边缘的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从而使得限位唇边与密封唇边的外边缘与车身钣金件粘接固定时,限位唇边与密封唇边的外边缘与车身钣金件之间的胶体均匀分布并形成环状的粘接区域,一方面能够形成均匀的粘接力,使得粘接牢固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环状的粘接区域使得固化后的胶体具有最佳的密封性,保障了汽车堵盖粘接固定后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限位唇边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得限位唇边能够随着密封唇边与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的一侧表面之间的角度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弹性形变,从而保持限位唇边的边缘同样能够与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的一侧表面贴合,以增强汽车堵盖装配后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密封唇边与堵盖侧壁的外壁面呈锐角设置,限位唇边与密封唇边的内表面呈锐角设置,且限位唇边朝向背离密封唇边的根部方向延伸,使得汽车堵盖封堵于装配孔时,容胶槽的开口方向朝向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的一侧表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汽车堵盖以不同方向朝向装配孔进行安装时,容胶槽内的胶体均能够在热熔槽的开口处充分与车身钣金件的一侧表面贴合,并形成分布均匀的环形粘接面,在增强汽车堵盖封堵装配孔的牢固性和密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汽车堵盖装配的灵活性,使得汽车堵盖可以在不同方位和不同角度下对装配孔进行封堵。
进一步地,密封唇边朝向限位唇边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唇边凸起,且多个唇边凸起呈锯齿状排列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大大降低胶体在容胶槽内的流动性,使得在汽车堵盖安装过程中受挤压形变时,胶体不易在周向上发生明显流动,使得胶体能够在容胶槽内的周向上均匀分布,从而保证胶体的粘接牢固性和密封性。另一方面,锯齿状的多个唇边凸起能够增大胶体与密封唇边的粘接面积,提升胶体与密封唇边的粘接牢固性和耐用性。
进一步地,堵盖侧壁的外壁面沿堵盖侧壁的周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块,且各限位块的长度方向与堵盖侧壁的长度方向相同。使得堵盖侧壁在贯穿装配孔时,堵盖主体能够与装配孔保持较高的同心度,避免堵盖侧壁在装配孔内偏移,从而影响胶体周圈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多个限位块中各限位块的厚度沿堵盖侧壁背离盖板的方向递增。在堵盖侧壁伸入装配孔的过程中,逐渐递增厚度的多个限位块能够逐步与装配孔接触并产生相互作用而固定。使得堵盖侧壁开始能轻易插入装配孔内,且当堵盖侧壁安装到位时,多个限位块能够与装配孔内壁相互抵触固定。从而提高堵盖侧壁安装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汽车堵盖还包括止回唇边,止回唇边周向设置于堵盖侧壁外壁面,并朝向背离堵盖侧壁外壁面的方向且朝向堵盖侧壁的另一端的方向斜向外延伸;当汽车堵盖封堵于装配孔时,止回唇边背离堵盖侧壁的边缘抵接且密封连接于位于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的另一侧表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抵接且密封连接于位于所述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的另一侧表面的止回唇边,能够与位于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的一侧表面的密封唇边和限位唇边产生相对的夹紧力,使得汽车堵盖能够稳固的安装于装配孔内,防止车身堵盖脱落。
进一步地,止回唇边背离堵盖侧壁的表面设置有导向面,且止回唇边朝向堵盖侧壁的表面与堵盖侧壁的外壁面之间设置有形变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孔的侧壁面能够逐步对止回唇边的导向面施加形变作用力,使得止回唇边向背离装配孔的壁面的方向形变,从而贯穿装配孔,并使止回唇边的边缘抵接且密封连接于位于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的另一侧表面。同时在止回唇边贯穿装配孔时,导向面能够对止回唇边起到导向作用,提高止回唇边安装的精准度。另一方面,形变槽的设置提供了止回唇边更多的形变空间,从而减小止回唇边贯穿装配孔时的阻力,降低汽车堵盖的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钣金件,以及设置于车身钣金件上的装配孔,汽车还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汽车堵盖,汽车堵盖贯穿装配孔,且汽车堵盖的密封唇边和限位唇边通过在容胶槽内填充的胶体与位于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的一侧表面密封固定连接,汽车堵盖的止回唇边卡合于位于装配孔周缘的车身钣金件的另一侧表面,使得汽车堵盖将装配孔封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车身钣金件上的装配孔能够被汽车堵盖牢固且密封地封堵,从而提升车身钣金件的完整性,从而保证汽车能够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和NHV质量。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堵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堵盖的安装于装配孔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汽车堵盖;
10、堵盖本体;101、盖板;102、堵盖侧壁;103、限位块;104、凸台;105、凸起;
11、密封唇边;111、唇边凸起;112、容纳空间;
12、限位唇边;
13、止回唇边;c、导向面;
14、形变槽;15、容胶槽;16、胶体;
2、车身钣金件;a、一侧表面;b、另一侧表面;
3、装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堵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堵盖的安装于装配孔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封堵汽车车身钣金件2上的装配孔3的汽车堵盖1。其中,汽车堵盖1的长度大于车身钣金件2的厚度,且汽车堵盖1与装配孔3的壁面之间留有间隙或接触连接,使得汽车堵盖1能够贯穿装配孔3的两端,并对装配孔3进行封堵。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汽车堵盖1包括堵盖本体10和固定设置于堵盖本体10两端的止回唇边13和密封唇边11,堵盖本体10、止回唇边13和密封唇边11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堵盖本体10、止回唇边13和密封唇边11也可以采用粘接、拼接固定等方式固定连接。当汽车堵盖1封堵于装配孔3时,堵盖本体10完全贯穿装配孔3的两端,并且使得堵盖本体10两端的止回唇边13和密封唇边11的边缘分别位于装配孔3周缘的车身钣金件2的两侧面,且密封唇边11的边缘与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通过胶体16进行密封固定,使得汽车堵盖1将装配孔3完全封堵。止回唇边13的边缘则与车身钣金件2的另一侧表面b卡合连接,并与密封唇边11的边缘相互夹持形成夹紧力,将堵盖本体10稳定地固定于装配孔3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堵盖本体10包括堵盖侧壁102和与堵盖侧壁102的一端相接的盖板101,且盖板101密封覆盖堵盖侧壁102的一端。同时,密封唇边11设置于堵盖侧壁102的另一端,止回唇边13可以设置于堵盖侧壁102靠近盖板101一端的外壁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止回唇边13也可以设置于堵盖侧壁102的外壁面,且止回唇边13与密封唇边11的根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装配孔3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盖板101与堵盖侧壁102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使得盖板101与堵盖侧壁102之间的连接处能够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板101可以通过粘接固定或拼接固定等方式密封覆盖于堵盖侧壁102的一端。当汽车堵盖1封堵于装配孔3时,堵盖侧壁102同时贯穿装配孔3的两端,并通过堵盖侧壁102两端的止回唇边13和密封唇边11固定于装配孔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盖板101的中心具有朝向堵盖侧壁102内部凹陷的凸台104,且凸台104表面的中心具有朝背离凸台104凹陷方向凸出的弧面状凸起105。使得盖板101的抗形变力增强,提高堵盖本体10的耐用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盖板101的作用在于密封覆盖堵盖侧壁102的一端,因此,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盖板101可以采用平板结构,也可以采用弧面结构等其他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堵盖侧壁102用于贯穿装配孔3的两端,因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堵盖侧壁102贯穿装配孔3的两端时,堵盖侧壁102的外壁面与装配孔3的壁面之间留出间隙,以保证堵盖侧壁102能够轻松贯穿装配孔3。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堵盖侧壁102的外壁面也可以与装配孔3的内壁相适配,当堵盖侧壁102贯穿装配孔3的两端时,堵盖侧壁102的外壁面与装配孔3的内壁相互贴合,从而提高堵盖本体10对装配孔3的封堵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堵盖侧壁102的外壁面沿堵盖侧壁102的周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块103,且各限位块103的长度方向与堵盖侧壁102的长度方向相同。同时多个限位块103中各限位块103的厚度沿堵盖侧壁102的背离盖板101和止回唇边13的方向递增,即各限位块103的厚度沿背离堵盖本体10的安装方向递增,且多个限位块103中相邻两个限位块103之间能够形成形变空间。一方面使得堵盖侧壁102一端的止回唇边13在贯穿装配孔3时,能够被挤压至形变空间内,减小止回唇边13在贯穿装配孔3的阻力。另一方面,多个限位块103伸入装配孔3一端的外壁面与装配孔3的壁面之间留有较大间隙,保证止回唇边13在贯穿装配孔3时,能够被挤压至该间隙内,使得堵盖侧壁102设置有止回唇边13的一端能够贯穿装配孔3。此外,当堵盖侧壁102完全贯穿装配孔3,且止回唇边13在装配孔3另一端展开时,堵盖侧壁102外壁面的多个限位块103厚度较大的一端能够与装配孔3的内壁面之间相互接触并抵压固定,使得堵盖本体10稳定的卡合于装配孔3内,同时堵盖本体10能够与装配孔3保持较高的同心度,避免堵盖侧壁102在装配孔3内发生偏移,导致容胶槽15内的胶体16与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之间发生偏移,从而影响胶体16粘接固定的牢固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堵盖侧壁10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密封唇边11周向固定设置于堵盖侧壁102另一端的外边缘,并朝向背离堵盖侧壁102外壁面的方向且朝向堵盖侧壁102的一端的方向斜向外延伸,并且与堵盖侧壁102之间围绕形成有容纳空间112。密封唇边11朝向堵盖侧壁102的表面周向设置有限位唇边12,使得限位唇边12位于容纳空间112内,并与密封唇边11围绕形成容胶槽15。其中,限位唇边1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塑料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止回唇边13周向固定设置于堵盖侧壁102一端的外壁面,并朝向背离堵盖侧壁102外壁面的方向且朝向堵盖侧壁102另一端的方向斜向外延伸。使得止回唇边13和密封唇边11均朝向背离堵盖本体10的方向相对延伸,形成相互交错的结构,同时密封唇边11将止回唇边13的边缘包裹于限位唇边12与堵盖侧壁102之间的容纳空间112内。在汽车堵盖1安装于装配孔3时,装配孔3周缘的车身钣金件2会对止回唇边13和密封唇边11形成向外翻转的支撑力,相对的止回唇边13和密封唇边11对车身钣金件2的两侧面产生了相对夹紧的弹性力,从而保证汽车堵盖1能够稳定固定于装配孔3内。
汽车堵盖1的安装过程如下,首先在汽车堵盖1的容胶槽15内填充融化状态的胶体16,然后将汽车堵盖1设置有止回唇边13的一端朝向装配孔3的方向进行挤压,使得止回唇边13受到装配孔3内壁的挤压力而形变,并且贴着装配孔3的内壁贯穿装配孔3,在此过程中,密封唇边11的边缘先接触再抵压于装配孔3周缘的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并且随着汽车堵盖1逐渐伸入装配孔3,密封唇边11的边缘在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的支撑作用下逐渐向外翻转形变,并与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保持紧密贴合。同时,位于容纳空间112的限位唇边12的边缘,同样与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保持接触并紧密贴合,使得限位唇边12和密封唇边11形成的容胶槽15的开口被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完全覆盖。从而使得填充于容胶槽15内的胶体16能够与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充分接触。当止回唇边13完全贯穿装配孔3时,止回唇边13在装配孔3周缘的车身钣金件2的另一侧表面b展开,并且卡合于车身钣金件2的另一侧表面b。此时,止回唇边13与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的限位唇边12和密封唇边11的边缘形成相互夹持的作用力,使得汽车堵盖1稳定的固定于装配孔3内。同时,容胶槽15内的胶体16与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充分贴合,并围绕装配孔3的周缘形成均匀宽度的密封圈,从而在胶体16冷却固化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粘接牢固性和粘接密封性,大大提高了汽车堵盖1固定的稳定性和粘接的密封性。此外,当胶体16冷却固化时,密封唇边11和限位唇边12的边缘均保持与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紧密贴合,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汽车堵盖1对装配孔3的密封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密封唇边11对应于容胶槽15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锯齿状的唇边凸起111,使得胶体16与密封唇边11对应于容胶槽15的表面之间的粘接面积增大,增强胶体16与密封唇边11之间的粘接力,提高了密封唇边11的粘接牢固性。同时,唇边凸起111能够阻碍熔融状态的胶体16在容胶槽15内的流动性,当密封唇边11受到外力挤压形变时,容胶槽15内熔融状态的胶体16不易在密封唇边11的周向上产生流动,从而使得熔融状态的胶体16能够在容胶槽15内保持周向上的均匀分布,提高胶体16固化后的粘接力和密封性。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唇边凸起111也可以采用半球状等其他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密封唇边11与堵盖侧壁102的外壁面呈锐角设置,限位唇边12与密封唇边11的内表面呈锐角设置,且限位唇边12朝向背离密封唇边11的根部方向延伸,使得汽车堵盖1封堵于装配孔3时,容胶槽15的开口方向朝向装配孔3周缘的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当汽车堵盖1以背离地面的方向进行安装时,限位唇边12能够阻止热熔状态的胶体16朝向容纳空间112流动,使得汽车堵盖1在不同方位和不同角度进行安装时,热熔状态的胶体16均能够被限制在容胶槽15内并与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充分接触,以保证胶体16粘接的密封性和牢固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止回唇边13周向设置于堵盖侧壁102外壁面,并朝向背离堵盖侧壁102外壁面的方向延伸;当汽车堵盖1封堵于装配孔3时,止回唇边13背离堵盖侧壁102的边缘与装配孔3周缘的车身钣金件2的另一侧表面b接触连接。止回唇边13背离堵盖侧壁102的表面设置有导向面c,使得装配孔3的侧壁面能够逐步对止回唇边13的导向面c施加形变作用力,使得止回唇边13朝背离装配孔3壁面的方向逐渐形变,从而稳定贯穿装配孔3,并使止回唇边13的边缘在贯穿装配孔3后展开,并抵接且密封连接于位于装配孔3周缘的车身钣金件2的另一侧表面b。同时在止回唇边13贯穿装配孔3时,导向面c能够对止回唇边13起到导向作用,提高止回唇边13安装的精准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止回唇边13朝向堵盖侧壁102的表面与堵盖侧壁102的外壁面之间设置有形变槽14。当止回唇边13贯穿装配孔3时,形变槽14为止回唇边13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使得止回唇边13能够被完全挤压至形变槽14内,从而减小止回唇边13在贯穿装配孔3时的阻力,降低汽车堵盖1的安装难度,提高了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钣金件2和设置于车身钣金件2上的装配孔3,以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堵盖1。其中,汽车堵盖1贯穿装配孔3的两端,且汽车堵盖1的密封唇边11通过胶体16与装配孔3周缘的车身钣金件2的一侧表面a密封固定连接,汽车堵盖1的止回唇边13卡合于装配孔3周缘的车身钣金件2的另一侧表面b,使得汽车堵盖1将装配孔3封堵。同时,在安装过程中,热熔状态的胶体16能够均匀分布于密封唇边11的周缘且被限制与容胶槽15内,使得汽车堵盖1能够以不同方位和不同角度安装于装配孔3内。进一步地,使得汽车堵盖1安装后,能够稳定地固定于装配孔3内,并保持较高的密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汽车堵盖,用于封堵车身钣金件上的装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堵盖包括:
堵盖本体,所述堵盖本体包括堵盖侧壁和与所述堵盖侧壁的一端相接的盖板,且所述盖板密封覆盖所述堵盖侧壁的所述一端,所述堵盖侧壁用于贯穿所述车身钣金件上的装配孔;
密封唇边,所述密封唇边周向设置于所述堵盖侧壁的另一端的外边缘,并朝向背离所述堵盖侧壁外壁面的方向且朝向所述堵盖侧壁的一端的方向斜向外延伸,使得所述密封唇边与所述堵盖侧壁之间围绕形成有容纳空间;
限位唇边,所述限位唇边周向设置于所述密封唇边朝向所述堵盖侧壁的表面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限位唇边与所述密封唇边围绕形成有用于容纳胶体的容胶槽;
当所述汽车堵盖封堵于所述装配孔时,所述密封唇边以及所述限位唇边中背离所述堵盖侧壁的边缘均抵接且密封连接于位于所述装配孔周缘的所述车身钣金件的一侧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唇边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唇边与所述堵盖侧壁的外壁面呈锐角设置,所述限位唇边与所述密封唇边的内表面呈锐角设置,且所述限位唇边朝向背离所述密封唇边的根部方向延伸,使得所述汽车堵盖封堵于所述装配孔时,所述容胶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装配孔周缘的所述车身钣金件的一侧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唇边朝向所述限位唇边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唇边凸起,且所述多个唇边凸起呈锯齿状排列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侧壁的外壁面沿所述堵盖侧壁的周向设置有多个限位块,且各所述限位块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堵盖侧壁的长度方向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限位块中各所述限位块的厚度沿所述堵盖侧壁背离所述盖板的方向递增。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堵盖还包括止回唇边,所述止回唇边周向设置于所述堵盖侧壁外壁面,并朝向背离所述堵盖侧壁外壁面的方向且朝向所述堵盖侧壁的另一端的方向斜向外延伸;当所述汽车堵盖封堵于所述装配孔时,所述止回唇边背离所述堵盖侧壁的边缘抵接且密封连接于位于所述装配孔周缘的所述车身钣金件的另一侧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唇边背离所述堵盖侧壁的表面设置有导向面,且所述止回唇边朝向所述堵盖侧壁的表面与所述堵盖侧壁的外壁面之间设置有形变槽。
9.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钣金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车身钣金件上的装配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堵盖,所述汽车堵盖贯穿所述装配孔,且所述汽车堵盖的所述密封唇边和所述限位唇边通过在所述容胶槽内填充的胶体与位于所述装配孔周缘的所述车身钣金件的一侧表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汽车堵盖的止回唇边卡合于位于所述装配孔周缘的所述车身钣金件的另一侧表面,使得所述汽车堵盖将所述装配孔封堵。
CN202220310705.3U 2022-02-16 2022-02-16 汽车堵盖及汽车 Active CN217048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0705.3U CN217048814U (zh) 2022-02-16 2022-02-16 汽车堵盖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0705.3U CN217048814U (zh) 2022-02-16 2022-02-16 汽车堵盖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48814U true CN217048814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6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10705.3U Active CN217048814U (zh) 2022-02-16 2022-02-16 汽车堵盖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488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2007000795A (es) Sello estatico.
KR102634350B1 (ko) 차량용 도어 글래스 런
CN217405664U (zh) 一种密封件、密封结构及电池
US11408509B2 (en) Sealing plug
JP2019171386A (ja) フィルタコーンフレーム及びフィルタコーン
CN217048814U (zh) 汽车堵盖及汽车
CA2987812C (en) Gask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7147231B2 (en) Seal feature to prevent bending
US6003878A (en) T-joint gasket assembly
CN110940140A (zh) 冰箱门体及冰箱
WO2024067228A1 (zh) 车辆
JP2018030404A (ja) 樹脂パネルの固定構造
EP0022235A2 (en) Radiator for heater-fans, particularly for passenger ca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JP6338448B2 (ja)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US6386522B2 (en) Air spring having an elastomeric flexible member
CN211009879U (zh) 密封胶条及电气设备
CN211145338U (zh) 一种冰箱用防漏塑壳连接器
CN204567778U (zh) 一种车身用密封堵盖
CN209757291U (zh) 用于车辆的检修口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696625U (zh) 用于电池的箱体组件及电池
WO2019102921A1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
CN217396201U (zh) 车门外水切装置和车辆
CN110064252B (zh) 滤芯框、滤芯及滤芯的上胶方法
CN220963536U (zh) 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15720062U (zh) 一种双向防水卡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