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48190U - 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48190U
CN217048190U CN202220545076.2U CN202220545076U CN217048190U CN 217048190 U CN217048190 U CN 217048190U CN 202220545076 U CN202220545076 U CN 202220545076U CN 217048190 U CN217048190 U CN 217048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ccommodating chamber
chamber
vehicle
hol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450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中坚
王磊
邢映彪
林�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ongbad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ongbad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ongbad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Tongda Aut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ongbad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450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48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48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48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及车辆,该热交换新风系统包括壳体,壳体包括顶盖板、底盖板、前盖板以及尾盖板,顶盖板开设有排风口,底盖板开设有回风口,前盖板开设有吸风口,尾盖板开设有出风口,壳体内间隔设置有两个分隔板,两个分隔板将壳体的内部依次分隔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以及第三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吸风风机组件和散热器组件,第一容纳腔与吸风口接通,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热交换器和排风风机组件,第二容纳腔与排风口以及回风口接通,第三容纳腔与出风口接通。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车载空调的换风效率,降低换气通风期间车载空调的能耗,提高车辆内的空气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大多数汽车上都装载了空调,通过空调调节汽车内部的温度,以使得汽车内部温度达到驾驶员或乘客所需的合适范围,汽车上的空调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通风换气,以提高汽车内部的空气质量,目前市场上车载空调的换风装置的换风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汽车对换风速度的需求,若打开车窗通风,则会引起汽车内部的冷气或者热气流失,造成车载空调的耗能急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以及车辆,通过吸风风机组件提高新风穿过吸风口和出风口的速度,以及通过排放风机组件提高废气穿过回风口和排风口的速度,提高车载空调的换风效率,降低换气通风期间车载空调的能耗,提高车辆内的空气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盖板、底盖板、前盖板以及尾盖板,所述顶盖板开设有排风口,所述底盖板开设有回风口,所述前盖板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尾盖板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两个分隔板,两个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依次分隔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以及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吸风风机组件和散热器组件,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吸风口接通,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热交换器和排风风机组件,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排风口以及所述回风口接通,所述第三容纳腔与所述出风口接通。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的所述分隔板为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结构,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结构接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三容纳腔之间的所述分隔板为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上开设有第二开口结构,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三容纳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结构接通,所述第一开口结构与所述第二开口结构沿X轴方向错位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回风口的正上方,所述热交换器将所述第二容纳腔分隔成第四容纳腔、第五容纳腔以及第六容纳腔,所述第四容纳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上方且所述第四容纳腔与所述排风口接通,所述第五容纳腔和第六容纳腔分别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两侧,所述第一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结构与所述第五容纳腔接通,所述第五容纳腔与所述第六容纳腔接通,所述第六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结构与所述第三容纳腔接通。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风机组件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正上方,且所述排风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顶盖板开设有所述排风口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风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前盖板与所述散热器组件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风风机组件包括吸风风机和风机隔板,所述风机隔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吸风风机安装于所述风机隔板上且所述吸风风机正对所述吸风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外部安装有水循环组件,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翅片式铜管散热器和散热隔板,所述散热隔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翅片式铜管散热器安装于所述散热隔板上,所述翅片式铜管散热器上的出水口和进水口用于与所述水循环组件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水泵、多根硅胶软管以及蓄水箱,所述蓄水箱设置于空调冷凝出水管的管口下方,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蓄水箱内,其中一根所述硅胶软管连接所述空调冷凝出水管的管口和所述水泵的出水口,所述散热器组件的进水口通过另一根所述硅胶软管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散热器组件的出水管口通过连接另外一根所述硅胶软管与所述蓄水箱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载空调,所述车载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热交换新风系统。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以及车辆,该车辆上安装有车载空调,该车载空调包括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在运行时,吸风风机组件从吸风口吸入新空气,新空气依次经过吸风口、第一容纳腔、吸风风机组件、散热器组件、第二容纳腔、热交换器、第三容纳腔以及出风口,新空气经过出风口后进入到车载空调的冷凝室内,新空气在经过散热器组件时,新空气经过第一次温度调节,以避免进入到冷凝室时温差过大,而排风风机组件从出风口吸入车辆内的旧废气,旧废气依次经过出风口、第二容纳腔、热交换器、排风风机组件以及排风口,旧废气经过排风口后排出到车辆的外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车载空调的换风效率,降低换气通风期间车载空调的能耗,提高车辆内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热交换新风系统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
11、顶盖板;111、排风口;12、底盖板;13、前盖板;131、吸风口;14、尾盖板;141、出风口;15、第一分隔板;16、第二分隔板;
2、吸风风机组件;21、吸风风机;22、风机隔板;
3、散热器组件;
4、热交换器;
5、排风风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载空调,车载空调包括热交换新风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热交换新风系统包括壳体,壳体包括顶盖板11、底盖板12、前盖板13以及尾盖板14,顶盖板11开设有排风口111,底盖板12开设有回风口,前盖板13开设有吸风口131,尾盖板14开设有出风口141,壳体内间隔设置有两个分隔板,两个分隔板将壳体的内部依次分隔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以及第三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吸风风机组件2和散热器组件3,第一容纳腔与吸风口131接通,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热交换器4和排风风机组件5,第二容纳腔与排风口111以及回风口接通,第三容纳腔与出风口141接通。
具体的,车载空调在运行时,吸风风机组件2从吸风口131吸入新空气,新空气依次经过吸风口131、第一容纳腔、吸风风机组件2、散热器组件3、第二容纳腔、热交换器4、第三容纳腔以及出风口141,新空气经过出风口141后进入到车载空调的冷凝室内,新空气在经过散热器组件3时,新空气经过第一次温度调节,以避免进入到冷凝室时温差过大,而排风风机组件5从出风口141吸入车辆内的旧废气,旧废气依次经过出风口141、第二容纳腔、热交换器4、排风风机组件5以及排风口111,旧废气经过排风口111后排出到车辆的外部。新空气在散热器组件3经过第二次温度调节。本实施例提高了车载空调的换风效率,降低换气通风期间车载空调的能耗,提高车辆内的空气质量。排风风机组件5和吸风风机组件2独立运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排风风机组件5运行工作时,吸风风机组件2可暂停运行,而排风风机组件5暂停运行时,吸风风机组件2可运行工作。
可选的,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之间的分隔板为第一分隔板15,第一分隔板15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结构,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第一开口结构接通,第二容纳腔与第三容纳腔之间的分隔板为第二分隔板16,第二分隔板16上开设有第二开口结构,第二容纳腔与第三容纳腔之间通过第二开口结构接通,第一开口结构与第二开口结构沿X轴方向错位设置。
本实施例将第一开口结构与第二开口结构错位设置,能够保证新空气穿过热交换器4,避免新空气没有经过热交换器4处理而直接排到第三容纳腔的情况出现。
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4位于回风口的正上方,热交换器4将第二容纳腔分隔成第四容纳腔、第五容纳腔以及第六容纳腔,第四容纳腔位于热交换器4的上方且第四容纳腔与排风口111接通,第五容纳腔和第六容纳腔分别位于热交换器4的两侧,第一容纳腔通过第一开口结构与第五容纳腔接通,第五容纳腔与第六容纳腔接通,第六容纳腔通过第二开口结构与第三容纳腔接通。
具体的,第四容纳腔与第五容纳腔隔离设置,以及第四容纳腔与第六容纳腔隔离设置,具体可采用隔离板进行隔离。在本实施例中,吸风风机组件2与排风风机组件5可同步运行工作,新空气依次经过吸风口131、第一容纳腔、吸风风机组件2、散热器组件3、第一开口结构、第五容纳腔、热交换器4的芯体、第六容纳腔、第二开口结构、第三容纳腔以及出风口141,新空气经过出风口141后即可进入到车载空调的冷凝室内,新空气在经过散热器组件3时,新空气经过第一次降温,若车辆外部温度低于车辆内部温度时,则新空气经过散热器组件3时,新空气不需要进行降温,新空气进入到热交换器4的芯体内时,新空气与低温的旧废气进行非接触式热量交换,即新空气的温度得到降低,能够保证新空气进入到冷凝室时,温差不超过预设范围,散热器组件3的能耗也得到有效降低;低温的旧废气依次经过出风口141、热交换器4的芯体、第四容纳腔、排风风机组件5以及排风口111,低温的旧废气从底部穿过热交换器4的芯体并与新空气进行非接触式的热量交换,之后由排风风机组件5通过排风口111排出到车辆的外部。
本实施例的吸风口131位于车辆的迎风方向,出风口141位于车辆的背风方向。
可选的,排风风机组件5位于热交换器4的正上方,且排风风机组件5安装于顶盖板11开设有排风口111的位置,以提高排风效率。
可选的,吸风风机组件2设置于前盖板13与散热器组件3之间,以提高新空气穿过散热器组件3的效率。
可选的,吸风风机组件2包括吸风风机21和风机隔板22,风机隔板22安装于第一容纳腔内,吸风风机21安装于风机隔板22上且吸风风机21正对吸风口131。
可选的,壳体的外部安装有水循环组件,散热器组件3包括翅片式铜管散热器和散热隔板,散热隔板安装于第一容纳腔内,翅片式铜管散热器安装于散热隔板上,翅片式铜管散热器上的出水口和进水口用于与水循环组件连接。
可选的,水循环组件包括水泵、多根硅胶软管以及蓄水箱,蓄水箱设置于空调冷凝出水管的管口下方,水泵设置于蓄水箱内,其中一根硅胶软管连接空调冷凝出水管的管口和水泵的出水口,散热器组件3的进水口通过另一根硅胶软管与水泵连接,散热器组件3的出水管口通过连接另外一根硅胶软管与蓄水箱连接。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盖板(11)、底盖板(12)、前盖板(13)以及尾盖板(14),所述顶盖板(11)开设有排风口(111),所述底盖板(12)开设有回风口,所述前盖板(13)开设有吸风口(131),所述尾盖板(14)开设有出风口(141),所述壳体内间隔设置有两个分隔板,两个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依次分隔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以及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吸风风机组件(2)和散热器组件(3),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吸风口(131)接通,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热交换器(4)和排风风机组件(5),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排风口(111)以及所述回风口接通,所述第三容纳腔与所述出风口(141)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的所述分隔板为第一分隔板(15),所述第一分隔板(15)上开设有第一开口结构,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结构接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三容纳腔之间的所述分隔板为第二分隔板(16),所述第二分隔板(16)上开设有第二开口结构,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三容纳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结构接通,所述第一开口结构与所述第二开口结构沿X轴方向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4)位于所述回风口的正上方,所述热交换器(4)将所述第二容纳腔分隔成第四容纳腔、第五容纳腔以及第六容纳腔,所述第四容纳腔位于所述热交换器(4)的上方且所述第四容纳腔与所述排风口(111)接通,所述第五容纳腔和第六容纳腔分别位于所述热交换器(4)的两侧,所述第一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结构与所述第五容纳腔接通,所述第五容纳腔与所述第六容纳腔接通,所述第六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结构与所述第三容纳腔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机组件(5)位于所述热交换器(4)的正上方,且所述排风风机组件(5)安装于所述顶盖板(11)开设有所述排风口(111)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风机组件(2)设置于所述前盖板(13)与所述散热器组件(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风机组件(2)包括吸风风机(21)和风机隔板(22),所述风机隔板(22)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吸风风机(21)安装于所述风机隔板(22)上且所述吸风风机(21)正对所述吸风口(1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安装有水循环组件,所述散热器组件(3)包括翅片式铜管散热器和散热隔板,所述散热隔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翅片式铜管散热器安装于所述散热隔板上,所述翅片式铜管散热器上的出水口和进水口用于与所述水循环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水泵、多根硅胶软管以及蓄水箱,所述蓄水箱设置于空调冷凝出水管的管口下方,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蓄水箱内,其中一根所述硅胶软管连接所述空调冷凝出水管的管口和所述水泵的出水口,所述散热器组件(3)的进水口通过另一根所述硅胶软管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散热器组件(3)的出水管口通过连接另外一根所述硅胶软管与所述蓄水箱连接。
9.一种车载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新风系统。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空调。
CN202220545076.2U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及车辆 Active CN217048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5076.2U CN217048190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5076.2U CN217048190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48190U true CN217048190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89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45076.2U Active CN217048190U (zh) 2022-03-14 2022-03-14 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48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2600B2 (en) Low profile air conditioning unit for vehicles
US20020189786A1 (en) Box-like cooling system
CN217048190U (zh) 一种热交换新风系统、车载空调及车辆
CN114083954A (zh) 一种顶置式车载空调
CN208079549U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盒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342445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14688918U (zh) 一种驻车空调引水结构及驻车空调
CN210688472U (zh) 风管机
CN219667924U (zh) 车辆散热结构及无人驾驶物流车
CN218021119U (zh) 驻车空调器及运输车辆
CN2673698Y (zh) 微型面包车用空调系统冷凝器总成
CN212386481U (zh) 空调机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874116U (zh) 一种客车用司机取暖器
CN216915444U (zh) 一种空调
CN216213705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池箱的散热机构
CN218805210U (zh) 汽车前端进气装置及汽车
CN218820723U (zh) 一种除湿新风系统深度除湿调温模块
CN217957620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车载远程监控通信组件
CN214296181U (zh) 一种汽车导风板结构、汽车导风板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9454234U (zh) 壳体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CN217672065U (zh) 一种双向房车除湿新风机
CN216481352U (zh) 一种空调烟机集成系统及集成空调灶
CN218760109U (zh) 一种发动机盖散热结构及车辆
CN218781656U (zh) 一种正交流冷却塔的节水除雾装置
CN219085772U (zh) 一种浸胶线光氧箱内部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