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967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9678U
CN217039678U CN202121371488.0U CN202121371488U CN217039678U CN 217039678 U CN217039678 U CN 217039678U CN 202121371488 U CN202121371488 U CN 202121371488U CN 217039678 U CN217039678 U CN 217039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positioning
cooking
magnetic
inner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714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若愚
程志喜
薛钊强
杨云
吕伟刚
汪志钢
李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7148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9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9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9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烹饪本体,搅拌组件,搅拌组件设于烹饪腔内,搅拌组件包括:搅拌体,搅拌体上设有第一定位部,从动磁性件,从动磁性件固定于搅拌体内,从动磁性件适于由烹饪器具的驱动组件的驱动磁性件通过磁吸配合驱动转动;定位支架,定位支架设于烹饪本体上且位于搅拌组件的上方,定位支架上设有适于与第一定位部相连的第二定位部,其中,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连时,搅拌组件的下端面与烹饪腔的内底壁间隔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利用定位支架将搅拌组件悬吊于烹饪腔内,可以避免搅拌组件与烹饪腔的内壁面之摩擦,保证搅拌组件的搅拌效率和搅拌速度。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压力锅)一般不用搅拌功能,在烹饪过程中无法将锅内的食材进行搅拌,从而营养释放不够充分或者食材的上色不均。搅拌的目的在于搅拌叶在旋转的过程中使食材和内锅发生相对运动,搅拌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上置搅拌,通常应用于炒菜机;又如内锅穿轴搅拌,其关键的技术难点在于轴封技术,结构复杂,密封性能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可以实现搅拌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包括:烹饪本体,所述烹饪本体内具有烹饪腔;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设于所述烹饪腔内,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体,所述搅拌体上设有第一定位部,从动磁性件,所述从动磁性件固定于所述搅拌体内,所述从动磁性件适于由所述烹饪器具的驱动组件的驱动磁性件通过磁吸配合驱动转动;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设于所述烹饪本体上且位于所述搅拌组件的上方,所述定位支架上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连的第二定位部,其中,所述搅拌组件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连时挂设于所述定位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利用定位支架将搅拌组件悬吊于烹饪腔内,可以避免搅拌组件与烹饪腔的内壁面之摩擦,保证搅拌组件的搅拌效率和搅拌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连时,所述搅拌组件的下端面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底壁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组件的下端面与所述烹饪腔内底壁之间的间距在0.5mm到2mm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卡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形成为第一磁吸体,所述第二定位部形成为第二磁吸体,所述第一磁吸体和所述第二磁吸体通过磁性相吸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搅拌体的上部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支架的下端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柱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定位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体嵌设于所述定位柱内,所述第二磁吸体嵌设于所述定位凹槽的顶壁或设于所述定位凹槽的顶壁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本体包括:煲体;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煲体内,所述内锅内限定出所述烹饪腔;上盖,所述上盖可打开地封盖在所述内锅的顶部,其中,所述定位支架固定于所述内锅或所述上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支架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至少一端与所述烹饪本体的内锅相连,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第一杆部相连并沿竖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定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杆部的下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部从所述内锅的径向一端延伸至径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杆部的两端均设有柔性件,所述柔性件抵接在所述第一杆部的端部和所述内锅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件的朝向第一杆部的一侧端面形成有套接孔,所述第一杆部的自由端形成有套接柱,所述柔性件通过所述套接孔套设于所述套接柱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件的朝向所述内锅侧壁的一侧端面形成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限位凹槽,所述内锅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限位配合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竖向方向上,所述限位凹槽形成为沿所述内锅的径向向内凸起的弧形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凹槽沿所述内锅的周向方向延伸,一个所述限位凹槽内配合有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两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与所述限位凹槽在所述内锅周向方向上的两个底壁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内锅和搅拌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搅拌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3中所示的搅拌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搅拌组件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所示的搅拌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驱动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内锅、搅拌组件的定位支架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所述的定位支架与搅拌组件连接位置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1中所示的内锅、搅拌组件的定位支架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1中所示的内锅、搅拌组件的定位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搅拌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图14中所示的搅拌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4中所示的定位支架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定位支架的示意图;
图1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烹饪器具的内锅、搅拌组件和取放件的爆炸图;
图20是图19中所示的搅拌组件的局部的放大图;
图21是图19中所示的搅拌组件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9中所示的取放件的剖视图;
图23是图22中所示的取放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烹饪器具100,烹饪本体10,烹饪腔101,
煲体11,
保险丝组件111,散热风机112,温控器组件113,温度传感器114,线圈盘115,线圈盘座116,导流架117,
内锅12,底片121,导热铝122,提手123,限位凸起124,铆钉125,
上盖13,
搅拌组件20,
搅拌体21,安装孔2101,容纳槽2102,
中心体211,搅拌叶212,定位柱213,第一磁吸体26,
磁吸件22,
支撑轴23,第一磁吸部2301,第二磁吸部2302,
轴主体231,耐磨体232,柱体部233,平板部234,
从动磁性件24,
柔性耐磨件25,
驱动组件30,
电机31,输出轴311,
驱动磁性件32,支架33,螺钉34,
定位支架40,
第二磁吸体41,定位凹槽401,
第一杆部42,套接柱421,第二杆部43,
柔性件44,限位凹槽441,
取放件50,
杆体51,握持部52,凸筋521,避让孔522,取放磁体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0-图1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100。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本体10、搅拌组件20和定位支架40。
具体地,如图10所示,烹饪本体10内具有烹饪腔101,烹饪腔101内可以用于盛装待烹饪的食材。
如图10所示,搅拌组件20可以设于烹饪腔101内,或搅拌组件20可以可取出地设于烹饪腔101内。搅拌组件20包括:搅拌体21和从动磁性件24,从动磁性件24固定于搅拌体21内,从动磁性件24适于由烹饪器具100的驱动组件30的驱动磁性件32通过磁吸配合驱动转动。例如图10所示,驱动组件30可以设于烹饪本体10内,驱动组件30位于烹饪腔101的外,驱动组件30可以包括:电机31和驱动磁性件32,驱动磁性件32与电机31传动相连,电机31用于驱动驱动磁性件32转动,且驱动磁性件32适于通过磁吸配合驱动从动磁性件24转动。
当电机31驱动驱动磁性件32转动时,由于驱动磁性件32与从动磁性件24之间存在磁吸力,该磁吸力可以带动从动磁性件24随之转动,进一步地,从动磁性件24可以驱动搅拌体21转动,这样,搅拌体2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烹饪内食材的搅拌,使得食材受热均匀。由于本实施例通过磁力驱动位于内锅12内的设有从动磁性件24的搅拌组件20转动,而无需使驱动轴穿过内锅12伸入烹饪腔101内,由此,可以简化内锅12结构,且不需要考虑轴封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搅拌体21上设有第一定位部(例如下文中所述的第一磁吸体26),定位支架40设于烹饪本体10上且位于搅拌组件20的上方,定位支架40上设有适于与第一定位部(例如下文中所述的第一磁吸体26)相连的第二定位部(例如下文中所述的第二磁吸体41),其中,第一定位部(第一磁吸体26)与第二定位部(第二磁吸体41)相连时,搅拌组件20挂设于定位支架40上。此时,搅拌组件20的下端面可以与烹饪腔101的内底壁接触,搅拌组件20的下端面也可以与烹饪腔101的内底壁不接触。由于搅拌组件20挂设于定位支架40上,定位支架40可以承受搅拌组件20的大部分重力或全部重力,减小搅拌组件20压向烹饪腔101内底壁的力,这样,当搅拌组件20在烹饪腔101内旋转时,可以减小搅拌组件与烹饪腔101的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减少对烹饪腔101的内壁面和搅拌组件20的磨损,保证搅拌组件20的搅拌效率和搅拌速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将位于烹饪腔内的搅拌组件20挂设于定位支架40上,可以减小搅拌组件20与烹饪腔101内底壁之间的正压力,减少或避免搅拌组件20与烹饪腔10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保证搅拌组件20的搅拌效率和搅拌速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第一定位部(第一磁吸体26)与第二定位部(第二磁吸体41)相连时,搅拌组件20的下端面与烹饪腔101的内底壁间隔开。这样,可以使搅拌组件20悬吊于烹饪腔101内,使得搅拌组件20与烹饪腔101的内壁面不接触,当搅拌组件20在驱动组件30的驱动下旋转时,搅拌组件20与烹饪腔101的内壁面之间没有摩擦力,由此,可以减少对烹饪腔101的内壁面和搅拌组件20的磨损,且保证搅拌组件20的搅拌效率和搅拌速度。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第一磁吸体26)与第二定位部(第二磁吸体41)相连时,搅拌组件20的下端面与烹饪腔101的内底壁之间的间距可以在0.5mm到2mm范围内。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搅拌组件20的下端面不与烹饪腔101内底壁接触,避免二者之间相互摩擦和磨损,还可以缩短驱动磁性件和从动磁性件之间的距离,保证二者之间的磁吸力可以有效地驱动从动磁性件转动,此外,还可以避免搅拌组件20在转动的过程中食材进入到搅拌组件20的下端面与烹饪腔101内底壁之间的缝隙中,避免食材影响搅拌组件20的搅拌速度。
例如,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搅拌组件20的下端面与烹饪腔101的内底壁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0.8mm、1mm、1.3mm、1.5mm、1.8mm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可以卡接连接。例如,第一定位部可以形成为卡勾,第二定位部可以形成为卡孔,通过卡勾和卡孔配合,可以使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连。由此,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且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1所示,第一定位部可以形成为第一磁吸体26,第二定位部可以形成为第二磁吸体41,第一磁吸体26可以和第二磁吸体41通过磁性相吸相连。也就是说,通过利用第一磁吸体26和第二磁吸体41之间的相互吸引的磁吸力,实现将搅拌体21固定于定位支架40上,由此,结构简单,装拆方便。
这里,由于搅拌组件20通过第一磁吸体26和第二磁吸体41之间的磁力吸合悬吊于定位支架40上,相互吸引的磁力不仅可以为搅拌组件20悬吊于定位支架40上提供预紧力,同时,相互吸引的磁力使得搅拌组件20与定位支架4033之间为柔性安装,使得搅拌组件20与定位支架40之间可以相对转动,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搅拌体21在转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搅拌效率。
其中,可选地,第一磁吸体26可以为吸附磁铁,第二磁吸体41可以为磁性物质,即第二磁吸体41由磁性物质组成或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1和图12所示,搅拌体21的上部可以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定位柱213,定位柱213可以形成为圆形柱状,定位支架40的下端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定位凹槽401,定位凹槽401为与定位柱213形状适配的圆形凹槽,定位柱213可转动地配合在定位凹槽401内。本申请通过定位柱213和定位凹槽401配合,方便搅拌组件20的旋转中心线与定位支架40的定位凹槽401同心,方便搅拌体21的中心轴线与定位支架40的第二杆体51的中心轴线同心,保证二者之间的配合精度,且定位凹槽401和定位柱213配合对于搅拌体21有导向作用,避免在旋转的过程中因偏心导致搅拌体21偏离定位支架40或从定位支架40上脱落。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第一磁吸体26可以嵌设于定位柱213内,或第一磁吸体26可以嵌设于定位柱213的上表面上,第二磁吸体41嵌设于定位凹槽401的顶壁,或第二磁吸体41设于定位凹槽401的顶壁的上方。此时,第一磁吸体26与第二磁吸体4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布置。这样,当定位柱213插入定位凹槽401内时,可以减小第一磁吸体26与第二磁吸体41之间的距离,保证二者之间有足够的磁吸力,以使搅拌组件20可以稳定地悬吊于定位支架40上,且由于磁吸件22与第一磁吸部2301上下相对,磁吸力沿上下方向,因此不会影响二者之间的相对转动。
优选地,定位柱213的外表面可以包覆有耐磨层。由此,当搅拌组件20转动时,可以减少定位柱213与定位凹槽401内表面之间的磨损,保证同心度,提高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烹饪本体10可以包括煲体11、内锅12和上盖13,内锅12可取出地设在煲体11内,内锅12内限定出烹饪腔101,上盖13可打开地封盖在内锅12的顶部。
进一步地,定位支架40可以固定于上盖13,此时,搅拌组件20通过定位支架40挂设于上盖13,上盖13用于承受定位支架40和搅拌组件20的重力。
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位支架40可以固定于内锅12。具体地,如图11所示,定位支架40可以包括:第一杆部42和第二杆部43,第一杆部42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二杆部43的至少一端可以与烹饪本体10的内锅12相连,第二杆部43与第一杆部42相连并沿竖向向下延伸,第二定位部可以形成于第二杆部43的下端。由此,结构简单,可实现对搅拌组件20的悬吊。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第一杆部42可以从内锅12的径向一端(例如图11中所示的内锅12的左端)延伸至径向的另一端(例如图11中所示的内锅12的右端),第一杆部42的两端可以均设有柔性件44,柔性件44抵接在第一杆部42的端部和内锅12之间。由此,通过设置柔性件44,可以避免第一杆部42与内锅12的硬接触,避免内锅12与第一杆部42之间磨损。同时,由于柔性件44具有弹性,通过在第一杆部42的端部与内锅12之间设置柔性件44,可以预压缩柔性件44,提高第一杆部42与内锅12之间的预紧力,提高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柔性件44可以为柔性硅胶。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杆部42不限于形成为直线形状,第一杆部42还可以形成为L型、Y型、X型等,只要能实现将定位支架4033固定于内锅12上即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柔性件44的朝向第一杆部42的一侧端面可以形成有套接孔,第一杆部42的自由端可以形成有套接柱421,柔性件44通过套接孔套设于套接柱421上。由此,可以方便柔性件44与第一杆部42之间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柔性件44的朝向内锅12侧壁的一侧端面可以形成有限位凹槽441,限位凹槽441可以沿内锅12的径向向内凹陷,内锅12的侧壁上可以设有限位凸起124,限位凸起124可以限位配合于限位凹槽441内。由此,通过限位凹槽441与限位凸起124相配合,可以限制第一杆体51在上下方向和内锅12径向方向的位移,保证定位支架40的位置精度。
优选地,如图14所示,在竖向方向上,限位凹槽441可以形成为沿内锅12的径向向内凸起的弧形槽,例如,限位凹槽441可以形成为向内凸出的圆弧形凹槽。这样,在从下往上的方向上,限位凹槽441的深度先沿弧线逐渐增大再沿弧线逐渐减小。限位凸起124的内端面形成为向内凸起的弧形面,由此,限位凹槽441的上下两侧壁与限位凸起124相配合能够起到限制第一杆体51在上下方向的位移。同时,定位支架4033与内锅12装配的过程中,限位凹槽441的上下两个侧壁可以对限位凸起124起到导向作用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限位凹槽441可以沿内锅12的周向方向延伸,一个限位凹槽441内可以配合有两个限位凸起124,两个限位凸起124分别与限位凹槽441在内锅12周向方向上的两个底壁抵接。由此,两个限位凸起124与限位凹槽441配合,可以限制柔性件44在周向方向的位移。
如图13和图14所示,内锅12上部的外表面上还设有提手123,提手123包括两个,两个提手123对称设置在内锅12的径向两侧,提手123通过铆钉125固定于内锅12上。进一步地,铆钉125的头部位于内锅12的内侧,铆钉125的头部形成为与柔性件44的限位凹槽441限位配合的限位凸起124,且铆钉125的头部端面形成为向外凸起的球面。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本体10、搅拌组件20和驱动组件30。
具体地,如图1所示,烹饪本体10内具有烹饪腔101,烹饪腔101内可以用于盛装待烹饪的食材。
如图1和图4所示,搅拌组件20可以设于烹饪本体10的烹饪腔101内,例如,搅拌组件20可以可取出地设于烹饪腔101内。搅拌组件20包括:搅拌体21、磁吸件22、支撑轴23和从动磁性件24,磁吸件22设于或固定于搅拌体21上,从动磁性件24设于或固定于搅拌体21内。
如图4所示,支撑轴23支撑于烹饪腔101的内底壁,搅拌体21设于支撑轴23上,且搅拌体21与烹饪腔101的内底壁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支撑轴23上可以设有第一磁吸部2301,磁吸件22可以被构造成适于与第一磁吸部2301通过磁性相吸的方式,将搅拌体21固定于支撑轴23上。也就是说,支撑轴23支撑在烹饪器具100的内锅12的底壁上,搅拌体21设在支撑轴23上,且搅拌体21与内锅12的底壁之间不接触,换言之,搅拌组件20仅通过支撑轴23支撑于内锅12的底壁上,由此,可以减小搅拌组件20与内锅12底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搅拌组件20在转动过程中与内锅12底壁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搅拌组件20的搅拌效率和搅拌速度,减少对内锅12底壁和搅拌组件20的磨损。
其中,当将搅拌体21固定于支撑轴23上时,搅拌体21上的磁吸件22和支撑轴23上的第一磁吸部2301相互吸引,从而将搅拌体21固定在支撑轴23上,由此保证搅拌体21与支撑轴2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优选地,磁吸件22可以为吸附磁铁,第一磁吸部2301可以为磁性物质,也就是说,第一磁吸部为由磁性物质组成的磁性件。由此,可以使得二者在靠近时通过相互吸引连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30可以设于烹饪本体10内,驱动组件30位于烹饪腔101外,驱动组件30可以包括:电机31和驱动磁性件32,驱动磁性件32与电机31传动相连,电机31用于驱动驱动磁性件32转动,且驱动磁性件32适于通过磁吸配合驱动从动磁性件24转动。
这样,当电机31驱动驱动磁性件32转动时,由于驱动磁性件32与从动磁性件24之间存在磁吸力,该磁吸力可以带动从动磁性件24随之转动,进一步地,从动磁性件24可以驱动搅拌体21转动,这样,搅拌体2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烹饪内食材的搅拌,使得食材受热均匀。
由于本实施例通过磁力驱动位于内锅12内的设有从动磁性件24的搅拌组件20转动,而无需使驱动轴穿过内锅12伸入烹饪腔101内,由此,可以简化内锅12结构,且不需要考虑轴封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将支撑轴23支撑在烹饪腔101的内底壁上,并利用支撑轴23的第一磁吸部2301与搅拌体21上的磁吸件22磁性相吸,实现将搅拌体21固定在支撑轴23上、而不与烹饪腔101的内底壁相接触,由此,可以减小搅拌组件20与内锅12底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搅拌组件20在转动过程中与内锅12底壁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搅拌组件20的搅拌效率和搅拌速度,减少对内锅12底壁和搅拌组件20的磨损。且搅拌体21与支撑轴23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方便,可靠性高。
此外,由于搅拌体21通过第一磁吸部2301与磁吸件22之间磁力吸合支撑于支撑轴23上,相互吸引的磁力不仅可以为搅拌体21支撑于支撑轴23上提供预紧力,同时,相互吸引的磁力使得支撑轴23与搅拌体21之间为柔性安装,支撑轴23和搅拌体21之间还可以相对转动,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搅拌体21在转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搅拌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轴23的下端可以设有第二磁吸部2302,第二磁吸部2302适于与驱动组件30的驱动磁性件32磁性相吸。这样,搅拌组件20通过支撑轴23设于烹饪腔101内时,支撑轴23下端的第二磁吸部2302可以与驱动磁吸件22相互磁性吸引,从而实现将搅拌组件20牢牢地吸附在烹饪腔101的内底壁上,保证搅拌组件20在搅拌过程中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搅拌体21上可以形成有沿竖向(例如图4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孔2101,安装孔2101的下端可以贯通搅拌体21的下端面,支撑轴23设于安装孔2101内。由此,可以方便支撑轴23与搅拌体21之间的连接装配,且通过孔和轴相配合,可以提高支撑轴23和搅拌体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4所示,搅拌体21的下侧表面形成有贯通搅拌体21下侧表面的安装孔2101,安装孔2101沿竖向向上延伸,安装孔2101的上端封闭,即安装孔2101形成为盲孔,进一步地,安装孔2101形成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圆形孔,支撑轴23插入安装孔2101内,且支撑轴23的上端面与安装孔2101的顶壁抵接,且支撑轴23的下端伸出安装孔2101的外侧。
进一步地,参照图4,第一磁吸部2301可以形成在支撑轴23的上部,第一磁吸部2301也可以形成在支撑轴23的顶部,磁吸件22可以嵌设于搅拌体21内,磁吸件22也可以嵌设在安装孔2101的顶壁上,磁吸件22位于第一磁吸部2301的正上方,此时,磁吸件22与第一磁吸部2301上下相对。这样,当支撑轴23插入安装孔2101时,可以减小磁吸件22与第一磁吸部2301之间的距离,保证二者之间有足够的磁吸力,以使搅拌体21可以稳定地安装在支撑轴23上,且由于磁吸件22与第一磁吸部2301上下相对,磁吸力沿上下方向,因此不会影响二者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轴23可以包括:轴主体231和耐磨体232,轴主体231为磁性件,耐磨体232包覆于轴主体231的外侧。其中,耐磨体232可以包覆轴主体231的部分外表面,耐磨体232也可以完全包覆轴主体231的外表面。例如,耐磨体232可以包覆在轴主体231的与烹饪腔101底壁接触的表面上,这样,当支撑轴23转动时,可以减少支撑轴23与烹饪腔101底壁之间的磨损。耐磨体232还可以包覆在轴主体231的与安装孔2101的周壁相对或相接触的表面上,这样,当支撑轴23相对于安装孔2101转动时,耐磨体232可以减少支撑轴23与安装孔2101周壁之间的磨损,保证搅拌组件20的使用寿命。
其中,磁吸件22可以为吸附磁铁,轴主体231可以为磁性物质,即轴主体231为由磁性物质组成的磁性件。耐磨体232由耐磨材质制成,即耐磨体232为耐磨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支撑轴23可以包括:柱体部233和平板部234,柱体部233沿竖向(例如图6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平板部234可以连接在柱体部233的下端,且平板部234可以呈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板形状。优选地,安装孔2101在上下方向的深度等于柱体部233在上下方向的高度,这样,当支撑轴23插入安装孔2101内时,柱体部233可以完全位于安装孔2101内,而平板部234可以位于安装孔2101的外侧,由此,板体状的平板部234可以提高支撑的稳定性,且柱体部233完全插入安装孔2101内可以提高支撑轴23与搅拌体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平板部234的平面尺寸大于柱体部233的径向尺寸。在水平投影平面内,主体部的投影位于平板部234投影的内侧。更进一步地,柱体部233可以形成为轴线沿竖向延伸的圆柱体形状,平板部234可以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圆形板体形状,柱体部233连接在平板部234的上侧,且柱体部233的中心轴线和平板部234的中心轴线重合,且平板部234的径向尺寸大于柱体部233的径向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搅拌组件20还可以包括:柔性耐磨件25,柔性耐磨件25可以抵接在支撑轴23的外周壁和安装孔2101的内壁面之间,也就是说,柔性耐磨件25可以过盈配合在安装孔2101的内表面与支撑轴23的外表面之间。由此,当支撑轴23相对于安装孔2101转动时,柔性耐磨件25可以抵抗旋转过程中的摩擦作用,保证搅拌组件2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安装孔2101的内周壁上可以形成有沿安装孔2101的径向向外凹陷的容纳槽2102,容纳槽2102可以沿安装孔2101的周向延伸为环形,柔性耐磨件25可以设于容纳槽2102内且抵接在支撑轴23与容纳槽2102的底壁之间。由此,容纳槽2102可以为柔性耐磨件25提供安装空间,以方便柔性耐磨件25的定位和安装,保证柔性耐磨件25可以有效地抵抗支撑轴23在旋转过程中的摩擦作用。
优选地,在上下方向上,容纳槽2102的高度尺寸可以小于安装孔2101的高度尺寸且大于安装孔2101高度尺寸的二分之一。由此,当容纳槽2102内装入柔性耐磨件25时,柔性耐磨件25可以为在其高度范围内的支撑轴23提供柔性支撑和抵抗摩擦,保证支撑轴23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4所示,柔性耐磨件25可以包括多个,多个柔性耐磨件25可以在支撑轴23的轴向方向(例如图4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依次布置。例如图4中从上向下依次布置有三个环形的柔性耐磨件25。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多个柔性耐磨件25可以与从动磁性件24在搅拌体21的径向方向上内外相对,在上下方向上,从动磁性件24的下端面与多个柔性耐磨件25中的最下方的柔性耐磨件25的下端面平齐,从动磁性件24的上端面与多个柔性耐磨件25中的最上方的柔性耐磨件25的上端面平齐。容纳槽2102的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大体等于从动磁性件24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所示,从动磁性件24可以包括多个,多个从动磁性件24环绕支撑轴23均匀间隔布置。其中,从动磁性件24的数量大于等于2且为偶数,且多个从动磁性件24关于支撑轴23轴对称分布,其中,在支撑轴23的周向方向上,多个从动磁性件24的磁极分布为S-N-S-N交替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8和图9所示,驱动组件30可以包括:驱动磁性件32、电机31和支架33,驱动磁性件32包括多个,多个驱动磁性件32均固定于支架33上,电机31具有输出轴311,输出轴311与支架33通过螺钉34固定连接,多个驱动磁性件32环绕输出轴311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地,驱动磁性件32的数量大于等于2且为偶数,且多个驱动磁性件32关于输出轴311轴对称分布,其中,在输出轴311的周向方向上,多个驱动磁性件32的磁极分布为S-N-S-N交替分布。
其中,驱动磁性件32的数量与从动磁性件24的数量相等,多个驱动磁性件32与多个从动磁性件24一一对应。例如图7和图9所示,驱动磁性件包括四个,四个驱动磁性件环绕电机的输出轴均匀间隔布置,从动磁性件也包括四个,四个从动磁性件环绕支撑轴均匀间隔布置,其中,输出轴与支撑轴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和图7所示,搅拌体21可以包括中心体211和多个搅拌叶212,多个搅拌叶212连接在中心体211的周沿并沿中心体211的径向向外延伸,沿中心体211的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搅拌叶212沿中心体211的周向倾斜向外延伸。由此,通过设置多个搅拌叶212,可以提高搅拌体21对烹饪腔101内食材的搅拌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烹饪器具100可以为电饭煲。如图1所示,烹饪本体10可以包括煲体11、内锅12和上盖13,内锅12可取出地设在煲体11内,上盖13封盖在内锅12的顶部。其中,内锅12的底部的外侧设有底片121,底片121和内锅12的外底壁之间连接有导热铝122。内锅12上部的外表面上还设有提手123,提手123包括两个,两个提手123对称设置在内锅12的径向两侧。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其他构成例如:保险丝组件111、散热风机112、温控器组件113、温度传感器114、支架33、线圈盘115、线圈盘座116和导流架117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19-图2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取出烹饪腔101内搅拌组件20的取放件5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取出烹饪腔101内搅拌组件20的取放件50,包括:杆体51、握持部52和取放配合部(例如下文中所述的取放磁体53)。
具体地,杆体51形成为杆状,握持部52设在杆体5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9中所示的上下方向)的其中一端(例如图19中所示的杆体51的上端),握持部52适于在用户使用取放件50时用手抓握,取放配合部(取放磁体53)可以设在杆体5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例如图19中所示的杆体51的下端),取放配合部(取放磁体53)可以构造成适于与搅拌组件20可分离地相连以用于取出搅拌组件2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放件50,通过设置与搅拌组件20可分离相连的取放配合部,可以用于取出位于烹饪腔101内的搅拌组件20,避免用户直接接触搅拌组件20,避免人脏污,避免发生烫伤事件,用户操作方便,体验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9所示,取放配合部可以形成为取放磁体53,取放磁体53适于与搅拌组件20磁性相吸。换言之,取放配合部可以由磁性物质组成,即取放配合部为磁性件,当取放件50用于取出搅拌组件20时,通过形成为取放磁体53的取放配合部与搅拌组件20之间的相互吸引的磁吸力,实现将搅拌组件20取出烹饪腔101。
其中,当取放配合部形成为由磁性物质组成的取放磁体53时,搅拌组件20上可以设有磁吸件22,优选地,磁吸件22可以形成为吸附磁铁,由此,可以实现取放配合部与搅拌组件20上的磁吸件22的磁性相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如图22所示,取放磁体53可以嵌设于杆体51的另一端(例如图19中所示的杆体51的下端)的端部。具体地,杆体51可以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取放磁体53可以设于杆体51的下端的端部,其中,取放磁铁可以固定于杆体51下端的端面上,例如取放磁体53可以嵌于杆体51下端端面上,由此,可以方便固定取放磁体53。当然,取放磁体53还可以嵌设于杆体51内并位于杆体51下端面的上方,也就是说,取放磁体53是嵌入杆体51的内部,这样,可以保证杆体51与取放磁体53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取放磁体53从杆体51上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2和图23所示,握持部52可以形成为环形,且握持部52的环形内侧限定出避让孔522,当用户抓握取放件50时,手指可以穿过避让孔522,由此,操作更为方便,此外,当用户不适用取放件50时,可以利用该避让孔522将取放件50挂置于适合位置,由此,可以避免取放件50丢失等。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2所示,握持部52的远离杆体51的一端(例如握持部52的上端)的内侧表面可以形成为凸起的凸筋521,凸筋521可以包括多个,多个凸筋521可以沿握持部52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凸筋521,可以增大用户握持时与握持部52的摩擦力,避免滑脱。
优选地,握持部52可以与杆体51一体成型,也就是说,握持部52可以与杆体51形成为一体成型件,由此,可以提高杆体51与握持部5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22和图23所示,用于取出烹饪器具100的烹饪腔101内的搅拌组件20的取放件50包括:杆体51、环形的握持部52和取放磁体53,其中,杆体51沿上下方向延伸,杆体51形成为竖向延伸的圆柱体形状,握持部52连接在杆体51的上端,取放磁体53内嵌于杆体51的下端。握持部52的外轮廓大体呈中空环形的等腰梯形形状,杆体51的上端与握持部52的梯形的长底边相连,且连接在握持部52长底边的中部,握持部52的短底边位于长底边的背离杆体51的一侧,其中,握持部52的短底边的朝向杆体51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多个凸筋521,多个凸筋521沿握持部52的厚度方向延伸,并沿握持部52短底边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握持部52的短底边的长度方向上,多个凸筋521的外侧轮廓连接为弧形波浪结构,以适于在用户抓握的时候增大摩擦力。
如图1和图1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本体10、搅拌组件2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取出烹饪腔101内搅拌组件20的取放件50。
具体地,如图19所示,烹饪本体10内具有烹饪腔101;烹饪腔101内可以用于盛装待烹饪的食材。搅拌组件20可以设于烹饪本体10的烹饪腔101内,例如搅拌组件20可以可取出地设于烹饪腔101内,取放件50用于取出烹饪腔101内的搅拌组件2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可以利用取放件50取出位于烹饪腔101内的搅拌组件20,避免用户直接接触搅拌组件20,避免人脏污,避免发生烫伤事件,用户操作方便,体验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9和图20所示,取放配合部可以形成为取放磁体53,也就是说,取放配合部可以由磁性物质组成,即取放配合部为磁性件。进一步地,搅拌组件20可以包括:搅拌体21,搅拌体21上可以设有磁吸件22,当取放件50用于取放搅拌组件20时,取放磁体53与磁吸件22通过磁性相吸使取放件50与搅拌组件20相连。由此,可以方便取放件50与搅拌组件20的连接固定和分离,提高取放效率。
其中,可选地,磁吸件22为吸附磁铁,取放磁体53为磁性物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0所示,搅拌组件20还包括:从动磁性件24,从动磁性件24可以固定于搅拌体21内,从动磁性件24适于由烹饪器具100的驱动组件30的驱动磁性件32通过磁吸配合驱动转动。例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30可以设于烹饪本体10内,驱动组件30位于烹饪腔101的外,驱动组件30可以包括:电机31和驱动磁性件32,驱动磁性件32与电机31传动相连,电机31用于驱动驱动磁性件32转动,且驱动磁性件32适于通过磁吸配合驱动从动磁性件24转动。
这样,当电机31驱动驱动磁性件32转动时,由于驱动磁性件32与从动磁性件24之间存在磁吸力,该磁吸力可以带动从动磁性件24随之转动,进一步地,从动磁性件24可以驱动搅拌体21转动,这样,搅拌体21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烹饪内食材的搅拌,使得食材受热均匀。
由于本实施例通过磁力驱动位于内锅12内的设有从动磁性件24的搅拌组件20转动,而无需使驱动轴穿过内锅12伸入烹饪腔101内,由此,可以简化内锅12结构,且不需要考虑轴封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0所示,搅拌组件20还包括:支撑轴23,支撑轴23的支撑于烹饪腔101的内底壁,搅拌体21设于支撑轴23上并与烹饪腔101的内底壁间隔开,支撑轴23上设有第一磁吸部2301,磁吸件22适于与第一磁吸部2301磁性相吸以将搅拌体21固定于支撑轴23上。如图20所示,支撑轴23支撑于烹饪腔101的内底壁,搅拌体21设于支撑轴23上,且搅拌体21与烹饪腔101的内底壁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支撑轴23上可以设有第一磁吸部2301,磁吸件22可以被构造成适于与第一磁吸部2301通过磁性相吸的方式,将搅拌体21固定于支撑轴23上。也就是说,支撑轴23支撑在烹饪器具100的内锅12的底壁上,搅拌体21设在支撑轴23上,且搅拌体21与内锅12的底壁之间不接触,换言之,搅拌组件20仅通过支撑轴23支撑于内锅12的底壁上,由此,可以减小搅拌组件20与内锅12底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搅拌组件20在转动过程中与内锅12底壁之间的摩擦力,保证搅拌组件20的搅拌效率和搅拌速度,减少对内锅12底壁和搅拌组件20的磨损。
其中,当将搅拌体21固定于支撑轴23上时,搅拌体21上的磁吸件22和支撑轴23上的第一磁吸部2301相互吸引,从而将搅拌体21固定在支撑轴23上,从而保证搅拌体21与支撑轴2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优选地,磁吸件22可以为吸附磁铁,第一磁吸部2301可以为磁性物质,由此,可以使得二者在靠近时通过相互吸引连接在一起。
此外,由于搅拌体21通过第一磁吸部2301与磁吸件22之间磁力吸合支撑于支撑轴23上,相互吸引的磁力不仅可以为搅拌体21支撑于支撑轴23上提供预紧力,同时,相互吸引的磁力使得支撑轴23与搅拌体21之间为柔性安装,支撑轴23和搅拌体21之间还可以相对转动,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搅拌体21在转动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搅拌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本体,所述烹饪本体内具有烹饪腔;
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设于所述烹饪腔内,所述搅拌组件包括:
搅拌体,所述搅拌体上设有第一定位部,
从动磁性件,所述从动磁性件固定于所述搅拌体内,所述从动磁性件适于由所述烹饪器具的驱动组件的驱动磁性件通过磁吸配合驱动转动;
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设于所述烹饪本体上且位于所述搅拌组件的上方,所述定位支架上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连的第二定位部,其中,所述搅拌组件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连时挂设于所述定位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连时,所述搅拌组件的下端面与所述烹饪腔的内底壁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的下端面与所述烹饪腔内底壁之间的间距在0.5mm到2mm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卡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形成为第一磁吸体,所述第二定位部形成为第二磁吸体,所述第一磁吸体和所述第二磁吸体通过磁性相吸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体的上部形成有向上凸出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支架的下端形成有向上凹陷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柱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定位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体嵌设于所述定位柱内,所述第二磁吸体嵌设于所述定位凹槽的顶壁或设于所述定位凹槽的顶壁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本体包括:
煲体;
内锅,所述内锅设在所述煲体内,所述内锅内限定出所述烹饪腔;
上盖,所述上盖可打开地封盖在所述内锅的顶部,
其中,所述定位支架固定于所述内锅或所述上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至少一端与所述内锅相连,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第一杆部相连并沿竖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二定位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杆部的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部从所述内锅的径向一端延伸至径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杆部的两端均设有柔性件,所述柔性件抵接在所述第一杆部的端部和所述内锅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的朝向第一杆部的一侧端面形成有套接孔,所述第一杆部的自由端形成有套接柱,所述柔性件通过所述套接孔套设于所述套接柱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的朝向所述内锅侧壁的一侧端面形成有沿径向向内凹陷的限位凹槽,所述内锅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限位配合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竖向方向上,所述限位凹槽形成为沿所述内锅的径向向内凸起的弧形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沿所述内锅的周向方向延伸,一个所述限位凹槽内配合有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两个所述限位凸起分别与所述限位凹槽在所述内锅周向方向上的两个底壁抵接。
CN202121371488.0U 2021-06-18 2021-06-18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039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1488.0U CN217039678U (zh) 2021-06-18 2021-06-18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1488.0U CN217039678U (zh) 2021-06-18 2021-06-18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9678U true CN217039678U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4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71488.0U Active CN217039678U (zh) 2021-06-18 2021-06-18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9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88619B (zh) 带搅拌功能的上盖和电动烹饪器具
EP2579753A1 (en) Milk frother
CN217039678U (zh) 烹饪器具
CN217039719U (zh) 烹饪器具的搅拌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039825U (zh) 取放件和烹饪器具
CN109744847B (zh) 一种多功能炒菜机
CN213464801U (zh) 烹饪器具
CN213464725U (zh) 烹饪器具
CN211432212U (zh) 一种旋转式炒菜机
CN110613374A (zh) 食物料理机
WO2022062787A1 (zh) 烹饪器具
CN211212704U (zh) 容器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226860U (zh) 烹调机
CN208926074U (zh) 杯体组件和料理机
EP4179930A1 (en) A kitchen appliance
EP4274455B1 (en) A kitchen appliance
CN211632756U (zh) 烹饪器具
EP4179931A1 (en) A kitchen appliance
CN212089163U (zh) 容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882908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190983U (zh) 搅拌装置以及烹饪器具
CN218791837U (zh)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5016225U (zh) 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5190872U (zh) 炒菜机的内部搅拌结构和炒菜机
CN218128045U (zh) 烹饪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