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26860U - 烹调机 - Google Patents

烹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26860U
CN215226860U CN202120939837.8U CN202120939837U CN215226860U CN 215226860 U CN215226860 U CN 215226860U CN 202120939837 U CN202120939837 U CN 202120939837U CN 215226860 U CN215226860 U CN 215226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base
cup
cup bod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398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鑫韬
董永军
刘波
周宇
唐相伟
郭浩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398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26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26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26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调机,包括:基座、杯体、搅拌组件和驱动组件。杯体连接在基座上,搅拌组件可拆卸地设在杯体内,搅拌组件包括第一磁吸件和搅拌部,驱动组件设在基座内,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第二磁吸件,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磁吸件,第二磁吸件与第一磁吸件配合以使搅拌部贴在杯体中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调机,通过第二磁吸件与第一磁吸件配合带动搅拌部转动且搅拌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杯体内,在烹饪完成后,用户可直接将搅拌件从杯体内取出,方便用户拆装和清洗搅拌组件,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烹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烹调机。
背景技术
烹调机是一款新型的智能烹饪机器,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烹调机的杯体底部加热并控温,以达到自动加工食物的目的,但是烹调机在煲汤或熬果酱时,为了防止汤料或者果酱糊底,需要人在杯体旁边手持搅拌组件进行手动搅拌,此搅拌过程需持续长达数小时,导致整个烹饪过程费时费力。
随着机械化进程的发展,采用驱动组件驱动搅拌组件代替人工搅拌已成为趋势。目前市场上也开始出现自动搅拌的烹调机,但对于目前市场上的烹调机来说,一般由底座和杯体两部分组成,底座内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杯体内固定连接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片和搅拌轴,搅拌片可转动地设置在搅拌轴上,驱动组件驱动搅拌片在杯体内转动。但是,该搅拌组件不可直接从杯体内取出,给杯体和搅拌组件的清洗带来不便,降低用户体验。
当然,目前市场上也有一种烹调机可实现搅拌组件和杯体的可拆卸连接,该烹调机一般由盖体和杯体两部分组成,盖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杯体上,盖体远离杯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穿过盖体伸入杯体内并连接搅拌组件,以驱动搅拌组件在杯体内转动。但是,该搅拌组件固定连接在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上,因驱动组件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导致搅拌组件在清洗的过程中较为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调机,所述烹调机在烹饪完成后搅拌组件可脱离驱动组件从杯体中取出,方便清洗搅拌组件,提升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搅拌组件和杯体固定连接或搅拌组件和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导致搅拌组件不易拆卸、不便清洗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烹调机,包括:基座;杯体,所述杯体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杯体内,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第一磁吸件和搅拌部;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基座内,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第二磁吸件,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配合以使所述搅拌部贴在所述杯体中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调机,在烹调的过程中,因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磁吸件,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在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第二磁吸件一起转动,转动的第二磁吸件产生旋转磁场并带动第一磁吸件转动,使得搅拌部在杯体内转动,且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产生的相对磁吸力可确保搅拌部紧贴在杯体中,使得搅拌部在转动过程中位置相对稳定,提高搅拌质量;在烹调完成后,因搅拌组件可拆卸地设在杯体内,搅拌组件可克服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之间的磁吸力从杯体内取出,方便清洗搅拌部和杯体,提升用户体验。本申请的烹调机,拆装便捷且方便清洗。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调机,所述杯体的底壁朝向所述基座的方向下沉形成有沉台,所述沉台与所述基座接触,所述第一磁吸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沉台中。
可选地,所述搅拌部包括第一安装壳和搅拌片,所述第一安装壳内设有所述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安装壳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搅拌片,所述第一安装壳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沉台中,所述搅拌片伸出所述沉台。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壳的横截面为圆形,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沿所述第一安装壳的周向间隔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壳内;或者,所述第一磁吸件为环形,环形的所述第一磁吸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壳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壳的底壁朝向所述沉台凸出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沉台接触。
可选地,多个所述搅拌片间隔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壳的周侧,所述搅拌片与所述杯体的底部接触,所述搅拌片与所述沉台间隔设置,所述搅拌片靠近所述杯体的侧壁的部分形成弧面。
可选地,所述搅拌片朝着搅拌的方向形成倾斜的搅拌面。
可选地,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搅拌轴和第一磁力加强板,所述搅拌轴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壳,所述第一磁力加强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中远离所述杯体的底壁一侧。
可选地,所述基座朝向所述杯体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沉台接触,所述第二磁吸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凸部中。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壳和第二磁力加强板,所述第二安装壳内设有所述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安装壳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安装壳中远离所述杯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磁力加强板。
可选地,所述烹调机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基座和所述杯体之间,所述杯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散热区,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杯体。
可选地,所述烹调机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杯体底部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定位在所述加热件上。
可选地,所述加热件为加热盘,所述加热盘的中部设有第一过孔,所述基座上形成第一凸部穿过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杯体的底壁接触,所述加热盘与所述杯体的底壁接触。
可选地,所述加热盘与所述基座的侧壁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所述杯体包括杯体侧壁和导热的杯体底座,所述杯体底座上朝向所述基座的方向伸出形成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配合在所述安装间隙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调机,所述杯体的底壁朝向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凸出形成限位部,所述搅拌部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磁吸件靠近所述限位槽设在所述搅拌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调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调机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座和驱动组件之间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搅拌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座、杯体和搅拌组件之间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座、杯体和搅拌组件之间爆炸后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杯体侧壁和杯体底座之间爆炸后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基座、杯体和搅拌组件之间爆炸后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烹调机;
1、基座;
11、隔热支架;111、第一凸部;
12、第一壳体;121、定位件;1211、定位柱;
13、第二壳体;
2、杯体;
21、杯体侧壁;
22、杯体底座;221、沉台;222、第二凸部;
23、限位部;
24、把手;
3、搅拌组件;
31、第一磁吸件;
32、搅拌部;
321、第一安装壳;3211、支撑部;
322、搅拌片;3221、搅拌面;
323、限位槽;
33、搅拌轴;
34、第一磁力加强板;
4、驱动组件;
41、驱动机构;411、输出端;412、第一定位孔;413、接线端;
42、第二磁吸件;
43、第二安装壳;
44、第二磁力加强板;
5、加热件;
51、加热盘;511、第一过孔;512、第二定位孔;513、支撑柱;
52、加热盘支架;521、第二过孔;
6、散热区;
7、温度传感器;
8、安装间隙;
9、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调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调机100,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基座1、杯体2、搅拌组件3和驱动组件4。
其中,如图1所示,杯体2连接在基座1上。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连接。
搅拌组件3可拆卸地设在杯体2内。这里是指,搅拌组件3和杯体2形成为两个分体的结构。
如图2所示,搅拌组件3包括第一磁吸件31和搅拌部32。
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4设在基座1内,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机构41和第二磁吸件42,驱动机构41的输出端411连接有第二磁吸件42,第二磁吸件42与第一磁吸件31配合以使搅拌部32贴在杯体2中转动。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调机100,因杯体2内设置有搅拌组件3,基座1内设置有驱动组件4,通过将杯体2连接在基座1上,在烹调机100工作的过程中,驱动机构41上连接的第二磁吸件42和搅拌组件3上连接的第一磁吸件31可配合以使搅拌部32贴在杯体2中转动,达到搅拌的目的,且基座1还可起到支撑杯体2的作用,确保杯体2相对于基座1位置稳定。
通过将搅拌组件3和杯体2设置成可拆卸连接,第一方面,在烹调机100不工作时,可将搅拌组件3和杯体2拆分成两个分体的结构,方便存放;第二方面,在烹调完成后,将搅拌组件3单独取出,方便清洗搅拌组件3和杯体2;第三方面,在搅拌组件3或杯体2损坏时,可单独更换其中一个损坏的结构,无需更换整个烹调机100,降低烹调机100的使用成本。
将驱动组件4设置在基座1内,基座1一方面可支撑驱动组件4,使得驱动组件4在基座1内位置稳定,能够有效与第一磁吸件31配合并使搅拌部32贴在杯体2中转动;另一方面,因基座1自身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基座1可保护设置在其内的驱动组件4,延长驱动组件4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42,因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42之间会产生相对的磁吸力,且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42设置在杯体2的相对两侧,可使得搅拌部32紧密贴合在杯体2中,确保搅拌部32在搅拌的过程中对贴合在杯体2内壁上的待搅拌物也可进行搅拌,提高搅拌质量,且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42使得搅拌组件3和驱动组件4在装配的过程中无需设置成固定连接,也就是使得搅拌组件3和驱动组件4形成为两个分体结构,通过磁力传动装置即可实现有效搅拌,当烹调完成搅拌组件3从杯体2取出时,搅拌组件3克服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42之间的磁吸力,顺利从杯体2取出,方便拆装、清洗杯体2和搅拌组件3,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烹调机100相对于现有技术,搅拌组件3可拆卸地连接在杯体2内,使得搅拌组件3和杯体2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在烹调完成后,可将搅拌组件3从杯体2内取出,方便清洗搅拌组件3和杯体2;通过第二磁吸件42与第一磁吸件31配合带动搅拌部32转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机构41的输出端411直接连接搅拌部32而言,本申请的搅拌组件3和驱动组件4也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搅拌组件3从杯体2内取出时,不会带动驱动组件4一起取出,因此,本申请的搅拌组件3无论是相对于杯体2还是相对于驱动组件4均可以单独取出,方便拆装、清洗杯体2,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杯体2内用于盛放待搅拌的食物,本申请的烹调机100可以是炒菜机、电压力锅、厨师机、果酱机、电热壶等。
可选地,搅拌部32采用特氟龙材质制成。特氟龙材质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以延长搅拌部32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且特氟龙材质还具有良好的不粘附性能并易清洗,将搅拌部32采用特氟龙材质制成可确保搅拌部32在搅拌杯体2内盛放的食物时,食物不会粘连在搅拌部32上,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搅拌组件3中的第一磁吸件31和搅拌部32可一体形成,具体为,搅拌部32是由铁磁材料制成的,如此设置,无需单独再设置第一磁吸件31,节约生产成本,且驱动机构41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接在输出端411上的第二磁吸件42转动,从而产生旋转磁场,使得杯体2内由铁磁材料制成的搅拌部32随之转动,从而达到搅拌的目的。
可选地,如图5所示,基座1包括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可拆卸连接。通过将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3设置成可拆卸连接,在烹调机100具体装配的过程中,可先将驱动组件4连接在第一壳体12上,再连接第二壳体13,将大地提升了加工的简易性和装配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栓和螺母连接,也可以为铆接,还可以为螺栓和内螺纹孔的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12的底壁上设置有定位件121。驱动机构41嵌合在定位件121内,定位件121一方面用于限定驱动机构41的位置,使得驱动机构41在基座1内位置稳定;另一方面,在烹调机100装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定位件121的位置快速准确地确定驱动机构41的安装位置,降低装配难度并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如图5所示,定位件121朝向驱动机构41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1211,驱动机构41上对应定位柱1211设置有第一定位孔412,定位柱1211与驱动机构41上的第一定位孔412通过螺丝固定,使得驱动机构41固定连接在基座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具体的一些示例中,定位件121朝向驱动机构41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柱1211,驱动机构41上每对应一个定位柱1211均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孔412,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412与一个定位柱1211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一定位孔412留作备用,当正在连接的第一定位孔412损坏时,可适当旋转驱动机构41的位置,将另一个备用的第一定位孔412固定连接在定位柱1211上,以延长第一定位孔412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41的一端设置有接线端413,驱动机构41可选用驱动电机或驱动气缸。驱动电机或驱动气缸通过接线端413外接外部电源,外部电源用于给驱动电机或驱动气缸供电,驱动电机或驱动气缸得电工作,并带动第二磁吸件42旋转。
可选地,基座1采用为塑料材质制成。塑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冲击性,且塑料材质轻,化学性稳定,不会锈蚀,在减轻基座1重量,实现烹调机100轻量化的同时还可延长基座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杯体2的底壁朝向基座1的方向下沉形成有沉台221,沉台221与基座1接触,第一磁吸件31可转动地设在沉台221中。因沉台221朝向基座1的方向延伸,基座1内设置有第二磁吸件42,将第一磁吸件31设置在沉台221中,可使得第二磁吸件42和第一磁吸件31之间的间隙较小,进而产生的磁吸力较大,有助于提升搅拌部32的扭力矩,确保在搅拌过程中搅拌部32不会出现搅拌失效的情况,且将第一磁吸件31设置在沉台221中,沉台221还可起到限定第一磁吸件31位置的作用,使得第一磁吸件31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
可选地,如图3和图6所示,搅拌部32包括第一安装壳321和搅拌片322,第一安装壳321内设有第一磁吸件31,第一安装壳321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搅拌片322,第一安装壳321可转动地设在沉台221中,搅拌片322伸出沉台221。第一安装壳321一方面为第一磁吸件31提供布设空间,使得第一磁吸件31的位置稳定,能够有效与第二磁吸件42配合,达到带动搅拌部32转动的目的;另一方面,搅拌片322可连接在第一安装壳321上,当驱动机构41转动并带动连接在输出端411上的第二磁吸件42转动时,第二磁吸件42产生的旋转磁场可带动第一磁吸件31转动,因第一磁吸件31设置在第一安装壳321内,第一安装壳321上又连接有搅拌片322,进而带动搅拌片322转动,从而达到搅拌的目的。
可选地,第一安装壳321的横截面为圆形,多个第一磁吸件31沿第一安装壳321的周向间隔设在第一安装壳321内。多个第一磁吸件31配合产生的磁吸力较大,进一步提升搅拌部32的扭力矩,确保在搅拌过程中搅拌部32不会出现搅拌失效的情况。
可选地,第一安装壳32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沿第一安装壳32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安装槽(图中未示出),每个第一磁吸件31均对应一个安装槽,将第一磁吸件31设置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用于限定第一磁吸件31的位置,使得第一磁吸件31在第一安装壳321内位置稳定。
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第一磁吸件31为环形,环形的第一磁吸件31设在第一安装壳321内。使得第一磁吸件31形成为一体结构,便于安装,且环形的第一磁吸件31设在第一安装壳321内也可产生较大的磁吸力。
可选地,当第一磁吸件31为环形时,第一安装壳321的内部只开设一个沿第一安装壳321的周向延伸的安装槽,将第一磁吸件31连接在安装槽内,使得第一磁吸件31相对于第一安装壳321位置稳定,第一磁吸件31能够有效和第二磁吸件42配合,以使搅拌部32贴在杯体2中转动。
可选地,第一安装壳321的底壁与搅拌片322的底壁平齐。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安装壳321的底壁朝向沉台221凸出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3211,支撑部3211与沉台221接触。因沉台221是形成在杯体2的底壁上并朝向基座1的方向下沉的结构,也就是说,沉台221的表面与杯体2底壁的表面形成有一定的高度差,通过在第一安装壳321的底壁上设置支撑部3211,支撑部3211可消除此高度差,确保当第一安装壳321设在沉台221中时,搅拌片322伸出沉台221且搅拌片322的底部抵接在杯体2的底壁上,搅拌部32在搅拌的过程中对贴合在杯体2底壁上的待搅拌物也可进行搅拌,提高搅拌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在第一安装壳321的底壁上设置支撑部3211,支撑部3211还可减小第一安装壳321的底壁与沉台221之间的接触面积,在第一安装壳321相对于沉台221转动的过程中,减小第一安装壳321与沉台22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安装壳321相对于沉台221转动顺畅。
可选地,支撑部3211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部3211间隔设置在第一安装壳321的底壁,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部3211可保证搅拌片322的底部可抵接在杯体2的底壁上的同时还可减小第一安装壳321与沉台221之间的摩擦力。
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支撑部3211为环形,环形的支撑部3211首尾相连的设置在第一安装壳321的底壁上。使得支撑部3211形成为一体结构,便于安装。
可选地,支撑部3211的高度等于沉台221的上表面与杯体2底壁的上表面的高度差,确保当第一安装壳321设在沉台221中时,搅拌片322伸出沉台221且搅拌片322的底部抵接在杯体2的底壁上。
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也可不设置支撑部3211,将第一安装壳321的底壁设置成低于搅拌片322的底壁(图中未示出),且第一安装壳321的底壁与搅拌片322的底壁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沉台221的上表面与杯体2底壁的上表面的高度差。这样,将第一安装壳321设在沉台221中时,也可保证搅拌片322伸出沉台221且搅拌片322的底部抵接在杯体2的底壁上,省去了支撑部3211的设置,降低烹调机100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结合图4和图6所示,多个搅拌片322间隔设在第一安装壳321的周侧,搅拌片322与杯体2的底部接触。多个搅拌片322配合作业,当第一安装壳321相对于杯体2转动一圈时,多个搅拌片322可多次搅拌杯体2内装载的待搅拌物,提高搅拌效率。
可选地,搅拌片322与沉台221间隔设置,搅拌片322靠近杯体2的侧壁的部分形成弧面。也就是说,搅拌片322远离第一安装壳321的一端形成为弧面,为了匹配杯体2的结构,减少搅拌片322与杯体2侧壁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搅拌片322在转动的过程中与杯体2侧壁的摩擦力,使得搅拌片322转动顺畅。
可选地,如图6所示,搅拌片322朝着搅拌的方向形成倾斜的搅拌面3221。搅拌面3221可为待搅拌物的流动起导向作用,当搅拌片322朝着搅拌的方向旋转搅拌待搅拌物时,搅拌完成的待搅拌物会沿着搅拌面3221的延伸方向流动,并减小搅拌物对搅拌面3221产生的阻力,使得搅拌片322转动顺畅。
可选地,如图6所示,搅拌组件3还包括搅拌轴33和第一磁力加强板34,搅拌轴33连接第一安装壳321,第一磁力加强板34设在第一安装壳321中远离杯体2的底壁一侧。搅拌轴33一方面在取出搅拌组件3时方便拿取搅拌组件3,另一方面还可限定搅拌组件3的转动中心,使得搅拌组件3始终绕着同一转动点转动;将第一磁力加强板34设置在第一安装壳321一侧,第一磁力加强板34保证第一磁吸件31产生在磁吸力可朝向杯体2的底壁方向移动,间接加强第一磁吸件31产生的磁吸力,使得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42配合,可带动搅拌组件3在杯体2中转动。
可选地,第一安装壳321的中心开设有螺纹孔,搅拌轴33的外周设置有与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使得搅拌轴33与第一安装壳321形成同轴螺纹连接。也就是使得搅拌轴33与第一安装壳321形成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可提高搅拌轴33和第一安装壳321的装配效率,并降低装配难度。
可选地,第一磁力加强板34与第一安装壳321通过卡扣固定连接。在具体的示例中,第一磁力加强板34朝向第一安装壳321的一侧上设置有卡扣,第一安装壳321对应卡扣设置有卡槽,在装配烹调机100的过程中,卡扣可卡接在卡槽内,使得第一磁力加强板34与第一安装壳321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提高连接强度并降低第一磁力加强板34与第一安装壳321装配难度,使得第一磁力加强板34稳定地连接在第一安装壳321上。
可选地,如图3所示,基座1朝向杯体2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凸部111,第一凸部111与沉台221接触,第二磁吸件42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凸部111中。因第一凸部111朝向杯体2的方向延伸,杯体2内设置有第一磁吸件31,将第二磁吸件42设置在第一凸部111中,可使得第二磁吸件42和第一磁吸件31之间的间隙较小,进而产生的磁吸力较大,有助于提升搅拌部32的扭力矩,进一步确保在搅拌过程中搅拌部32不会出现搅拌失效的情况,且将第二磁吸件42设置在第一凸部111中,第一凸部111还可起到限定第二磁吸件42位置的作用,使得第二磁吸件42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
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驱动组件4还包括第二安装壳43和第二磁力加强板44,第二安装壳43内设有第二磁吸件42,第二安装壳43连接驱动机构41的输出端411,第二安装壳43中远离杯体2的一侧设有第二磁力加强板44。第二安装壳43为第二磁吸件42提供布设空间,使得第二磁吸件42的位置稳定,能够有效与第一磁吸件31配合,从而达到带动搅拌部32转动的目的,且第二安装壳43连接在驱动机构41的输出端411上,当输出端411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安装壳43进而带动第二磁吸件42转动,以产生旋转磁场,将第二磁力加强板44设置在第二安装壳43一侧,第二磁力加强板44保证第二磁吸件42产生在磁吸力可朝向杯体2的底壁方向移动,间接加强第二磁吸件42产生的磁吸力,使得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42配合,可带动搅拌组件3在杯体2中转动。
可选地,第二安装壳43的横截面为圆形,多个第二磁吸件42沿第二安装壳43的周向间隔设在第二安装壳43内。多个第二磁吸件42配合产生的磁吸力较大,进一步提升搅拌部32的扭力矩,确保在搅拌过程中搅拌部32不会出现搅拌失效的情况。
可选地,第二安装壳43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图中未示出),每个第二磁吸件42均对应一个安装槽,将第二磁吸件42设置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用于限定第二磁吸件42的位置,使得第二磁吸件42在第二安装壳43内位置稳定。
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第二磁吸件42为环形,环形的第二磁吸件42设在第二安装壳43内。使得第二磁吸件42形成为一体结构,便于安装,且环形的第二磁吸件42设在第二安装壳43内也可产生较大的磁吸力。
可选地,当第二磁吸件42为环形时,第二安装壳43的内部只开设一个沿第二安装壳43的周向延伸的安装槽,将第二磁吸件42连接在安装槽内,使得第二磁吸件42相对于第二安装壳43位置稳定,第二磁吸件42能够有效和第一磁吸件31配合,以使搅拌部32贴在杯体2中转动。
可选地,第二安装壳43与驱动机构41的输出端41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螺纹连接一方面使得第二安装壳43与驱动机构41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提高连接效率并便于装卸;另一方面螺纹连接可提高第二安装壳43与驱动机构41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二安装壳43稳定地连接在驱动机构41的输出端411上。
可选地,第二磁力加强板44与第二安装壳43通过卡扣固定连接。在具体的示例中,第二磁力加强板44朝向第二安装壳43的一侧上设置有卡扣,第二安装壳43对应卡扣设置有卡槽,在装配烹调机100的过程中,卡扣可卡接在卡槽内,使得第二磁力加强板44与第二安装壳43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提高连接强度并降低第二磁力加强板44与第二安装壳43装配难度,使得第二磁力加强板44稳定地连接在第二安装壳43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烹调机100还包括加热件5,加热件5设在基座1和杯体2之间,加热件5用于加热杯体2。通过设置加热件5,因杯体2内盛放有待搅拌的食物,加热件5在加热杯体2的过程中杯体2可将热量传递给食物,以使待搅拌的食物温度升高,达到烹调食物的目的。
可选地,加热件5选用自身可散发热量的加热体或者加热件5连接电源,通电后加热件5产生热量,用于加热杯体2。上述两种加热件5均可实现加热杯体2的作用,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制造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任一种加热件5。
可选地,如图8所示,加热件5与基座1之间形成散热区6。此处表明加热件5的至少部分与基座1之间隔开设置,间隔开的空间中至少部分形成散热区6,散热区6有助于散热,防止基座1内部温升过高,也就是防止加热件5产生的热量损坏基座1内部的驱动组件4,间接提高驱动组件4的安全性,并延长驱动组件4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因本申请基座1和杯体2之间设置有加热件5,搅拌组件3在对杯体2内的待搅拌物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还可使得待搅拌物受热均匀,减少待搅拌物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而产生变质现象,也可以使得待搅拌物整体换热更快更均匀,防止底部热量聚集产生糊底的现象,提高烹调机100的加热效果,并优化用户体验。
可选地,当基座1和杯体2之间设置有加热件5时,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42均采用耐高温磁铁,确保加热件5产生热量在加热杯体2的过程中不会影响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42的性能,第二磁吸件42与第一磁吸件31配合可使搅拌部32贴在杯体2中转动。
可选地,当基座1和杯体2之间设置有加热件5时,搅拌片322也采用耐高温特氟龙材质。确保高温不会损坏搅拌片322的材质,呈特氟龙材质的搅拌片322可有效发挥其自身作用,达到不粘食物的目的。
可选地,如图3所示,基座1包括隔热支架11,隔热支架11可拆卸连接在基座1的内部,隔热支架11朝向杯体2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凸部111。将第二磁吸件42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凸部111中并位于第一凸部111远离加热件5的一侧,隔热支架11用于隔绝温度,确保加热件5在加热杯体2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至基座1的内部,进一步确保基座1内部不会温升过高,加热件5所产生的热量不会损坏内部的驱动组件4。
可选地,隔热支架11为隔热性能好的耐高温塑料材质。提高隔热支架11的隔热性能,起到保护驱动组件4的作用。
可选地,如图3所示,烹调机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杯体2底部的温度,温度传感器7定位在加热件5上。温度传感器7用于实时检测杯体2温度,达到精准控温的目的,使得杯体2内的食物维持在适宜的温度,防止食材中的营养元素被高温分解。
可选地,如图3所示,加热件5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512,温度传感器7通过第二定位孔512定位在加热件5上。第二定位孔512一方面用于定位温度传感器7的位置,在安装温度传感器7时,可快速定位温度传感器7的安装位置,提高装配效率;另一方面,第二定位孔512为温度传感器7的安装提供避让空间,使得温度传感器7稳定定位在加热件5上。
可选地,如图3所示,加热件5为加热盘51,加热盘51的中部设有第一过孔511,基座1上形成第一凸部111穿过第一过孔511,第一凸部111与杯体2的底壁接触,加热盘51与杯体2的底壁接触。加热盘51用于配合杯体2的结构形状,当杯体2连接在基座1上时,加热盘51可均匀的接触杯体2的底壁,使得杯体2的待搅拌物受热均匀;第一过孔511用于避让第一凸部111,确保第一凸部111可穿过加热盘51与杯体2的底壁接触,加热盘51不会直接设置在杯体2和第一凸部111之间,一方面使得第二磁吸件42和第一磁吸件31之间的间隙较小,增加磁吸力;另一方面,加热盘51不会直接设置在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42,且第一凸部111采用隔热材料制成,进一步减少热量对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42的影响。
可选地,隔热支架11上形成的第一凸部111的顶面低于加热件5的顶面。因杯体2的底壁朝向基座1的方向下沉形成有沉台221,如此设置可保证第一凸部111与杯体2的底壁接触时,加热盘51可与杯体2的底壁接触,且加热盘51的侧壁还可起到限定杯体2的作用,使得杯体2的相对位置稳定。
可选地,如图3所示,烹调机100还包括加热盘支架52,加热盘支架52设置在加热盘51和基座1之间,加热盘51连接在加热盘支架52上。
可选地,加热盘支架52采用隔热材料制成。通过设置加热盘支架52可避免加热盘51直接连接在基座1上,也就是保证加热盘51产生的热量不会直接传递到基座1上。
可选地,如图3所示,加热盘支架52的中部设有第二过孔521,基座1上形成第一凸部111穿过第二过孔521与杯体2的底壁接触。第二过孔521用于避让第一凸部111,确保第一凸部111可穿过加热盘支架52与杯体2的底壁接触,使得第二磁吸件42和第一磁吸件31之间的间隙较小,增加磁吸力。
可选地,加热盘支架52与基座1同轴装配。将加热盘支架52与基座1连接后,基座1形成的第一凸部111可正好穿过第二过孔521。
可选地,如图3所示,加热盘51朝向加热盘支架52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支撑柱513,加热盘51通过支撑柱513连接在加热盘支架52上。因支撑柱513自身具有一定的长度,通过支撑柱513将加热盘51连接在加热盘支架52上时,可使得加热盘51与加热盘支架5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此间隙即形成上述所述的散热区6,散热区6主要用于散热,防止基座1内部温升过高。
在具体的一些示例中,支撑柱513的内部形成有通孔,加热盘支架52上对应支撑柱513的通孔设置有安装孔,加热盘51和加热盘支架52通过通孔和安装孔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提高装拆效率。这里所述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螺钉连接,也可以是螺栓连接。
可选地,加热盘支架52的部分结构与隔热支架11接触,在与隔热支架11的接触处,隔热支架11与加热盘支架52中间面紧密贴合焊接,并用螺钉穿过隔热支架11和加热盘支架52的安装孔与加热盘51上的支撑柱513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3所示,烹调机100还包括密封垫9,密封垫9设置在基座1和加热盘支架52之间,密封垫9主要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灰尘或水渗透到基座1内部。
可选地,密封垫9可选用硅胶垫,硅胶垫不仅具有密封的效果还能起到隔热的作用,且在烹调机100工作的过程中,硅胶垫还可起到缓冲吸震的作用,减少基座1和加热盘支架52碰撞而产生的噪声。
可选地,杯体2可拆卸地连接在基座1上。这里所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卡接也可以是螺纹连接,可拆卸连接使得杯体2和基座1形成两个分体的结构,在烹调完成后,当搅拌组件3从杯体2内拿出清洗时,也可以将杯体2单独拿出,便于杯体2的清洗。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加热盘51与基座1的侧壁之间形成安装间隙8,杯体2包括杯体侧壁21和导热的杯体底座22,杯体底座22上朝向基座1的方向伸出形成第二凸部222,第二凸部222配合在安装间隙8中。安装间隙8为杯体2的安装提供避让空间,确保杯体2可通过安装间隙8连接在基座1上,使得杯体2和基座1形成可拆卸连接,且第二凸部222和安装间隙8配合还可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杯体2不会相对于基座1晃动。通过将杯体底座22设置成导热的材质,因杯体2和基座1之间设置有加热件5,导热的杯体底座22可快速将杯体2的热量传递出杯体2的内部,以加热杯体2内的食物。
可选地,将第二凸部222配合在安装间隙8中时,导热的杯体底座22直接与加热盘51的顶面接触,使得加热盘51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递至杯体2中。
可选地,杯体2的底部设置有杯体底座22,杯体2的顶部开口。一方面,可通过开口安装搅拌组件3,另一方面待搅拌的食物可通过开口放入杯体2的内部,便于食物的搅拌和加热。
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第二凸部222朝向基座1的侧壁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部(图中未示出),基座1的侧壁对应凸起部设置有多个凹陷部(图中未示出),凸起部和凹陷部配合,保证杯体2只能相对于基座1上下移动,不能转动,进一步提高杯体2的稳定性。
可选地,杯体底座22可采用耐高温的导热性能良好的铝合金材质制成,杯体底座22的内表面有耐高温特氟龙涂层,能够有效防止食材粘连在杯体底座22上。
可选地,杯体侧壁21可采用耐高温透明玻璃材质制成,便于用户通过杯体侧壁21观察到杯体2内的食物,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如图9所示,杯体侧壁21的外侧形成有把手24,方便用于拿取杯体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杯体2的底壁朝向远离基座1的方向凸出形成限位部23,搅拌部32上设有与限位部23配合的限位槽323,第一磁吸件31靠近限位槽323设在搅拌部32上。限位部23和限位槽323配合用于限定第一磁吸件31的位置,使得第一磁吸件31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且通过设置限位部23和限位槽323,也省去了沉台221、支撑部3211等设置,降低烹调机100的制造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杯体2的底壁设置有限位部23时,隔热支架11上形成的第一凸部111的顶面可与加热件5的顶面平齐。使得第二磁吸件42和第一磁吸件31之间的间隙较小,进而产生的磁吸力较大,有助于提升搅拌部32的扭力矩,确保在搅拌过程中搅拌部32不会出现搅拌失效的情况。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烹调机100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为前述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后的所有实施例,而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烹调机100,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基座1、杯体2、搅拌组件3和驱动组件4。
其中,如图1所示,杯体2连接在基座1上。
搅拌组件3可拆卸地设在杯体2内,如图2所示,搅拌组件3包括第一磁吸件31和搅拌部32。
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4设在基座1内,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机构41和第二磁吸件42,驱动机构41的输出端411连接有第二磁吸件42,第二磁吸件42与第一磁吸件31配合以使搅拌部32贴在杯体2中转动。
实施例2
一种烹调机10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结合图3和图4所示,杯体2的底壁朝向基座1的方向下沉形成有沉台221,沉台221与基座1接触,第一磁吸件31可转动地设在沉台221中。
如图3和图6所示,搅拌部32包括第一安装壳321和搅拌片322,第一安装壳321内设有第一磁吸件31,第一安装壳321上连接有两个搅拌片322,第一安装壳321可转动地设在沉台221中,搅拌片322伸出沉台221。
实施例3
一种烹调机100,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搅拌组件3还包括搅拌轴33和第一磁力加强板34,搅拌轴33连接第一安装壳321,第一磁力加强板34设在第一安装壳321中远离杯体2的底壁一侧。
实施例4
一种烹调机100,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5所示,驱动组件4还包括第二安装壳43和第二磁力加强板44,第二安装壳43内设有第二磁吸件42,第二安装壳43连接驱动机构41的输出端411,第二安装壳43中远离杯体2的一侧设有第二磁力加强板44。
实施例5
一种烹调机100,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烹调机100还包括加热件5和温度传感器7。加热件5设在基座1和杯体2之间,加热件5用于加热杯体2,温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杯体2底部的温度,温度传感器7定位在加热件5上。
实施例6
一种烹调机10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杯体2的底壁朝向远离基座1的方向凸出形成限位部23,搅拌部32上设有与限位部23配合的限位槽323,第一磁吸件31靠近限位槽323设在搅拌部3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5中显示了两个搅拌片322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上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一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搅拌片322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调机100的其他构成例如第一磁吸件31和第二磁吸件42之间的磁力传动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烹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杯体,所述杯体连接在所述基座上;
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杯体内,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第一磁吸件和搅拌部;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在所述基座内,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第二磁吸件,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配合以使所述搅拌部贴在所述杯体中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底壁朝向所述基座的方向下沉形成有沉台,所述沉台与所述基座接触,所述第一磁吸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沉台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包括第一安装壳和搅拌片,所述第一安装壳内设有所述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安装壳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搅拌片,所述第一安装壳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沉台中,所述搅拌片伸出所述沉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壳的横截面为圆形,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沿所述第一安装壳的周向间隔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壳内;
或者,所述第一磁吸件为环形,环形的所述第一磁吸件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壳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壳的底壁朝向所述沉台凸出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沉台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搅拌片间隔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壳的周侧,所述搅拌片与所述杯体的底部接触,所述搅拌片与所述沉台间隔设置,所述搅拌片靠近所述杯体的侧壁的部分形成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片朝着搅拌的方向形成倾斜的搅拌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搅拌轴和第一磁力加强板,所述搅拌轴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壳,所述第一磁力加强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中远离所述杯体的底壁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朝向所述杯体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沉台接触,所述第二磁吸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凸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壳和第二磁力加强板,所述第二安装壳内设有所述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安装壳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安装壳中远离所述杯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磁力加强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基座和所述杯体之间,所述杯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加热件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散热区,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杯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杯体底部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定位在所述加热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为加热盘,所述加热盘的中部设有第一过孔,所述基座上形成第一凸部穿过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杯体的底壁接触,所述加热盘与所述杯体的底壁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盘与所述基座的侧壁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所述杯体包括杯体侧壁和导热的杯体底座,所述杯体底座上朝向所述基座的方向伸出形成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配合在所述安装间隙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底壁朝向远离所述基座的方向凸出形成限位部,所述搅拌部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磁吸件靠近所述限位槽设在所述搅拌部上。
CN202120939837.8U 2021-04-30 2021-04-30 烹调机 Active CN215226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9837.8U CN215226860U (zh) 2021-04-30 2021-04-30 烹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9837.8U CN215226860U (zh) 2021-04-30 2021-04-30 烹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26860U true CN215226860U (zh) 2021-12-21

Family

ID=79453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39837.8U Active CN215226860U (zh) 2021-04-30 2021-04-30 烹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26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36205B2 (ja) 温度センサ付きブレンダ
CN102366307B (zh) 一种液体食品加热搅拌发泡器
CN212394681U (zh) 食品加工机
JP2011156200A (ja) 電気炊飯器
CN215226860U (zh) 烹调机
WO2015100709A1 (zh) 一种下置搅拌式带加热功能的搅拌料理机
CN201683731U (zh) 全自动奶泡器
CN202355274U (zh) 一种液体食品加热搅拌发泡器
CN110772135A (zh) 食物料理机
CN210446694U (zh) 一种两用式锅具
CN213940444U (zh) 煮饭炒菜一体烹饪电器
CN211582683U (zh) 烹饪器具
CN210227890U (zh) 底座及具有其的食物处理器
CN202723654U (zh) 具有新型搅拌装置的液体食品发泡机
CN217039678U (zh) 烹饪器具
CN215226736U (zh) 烹饪设备及搅拌组件
CN208286837U (zh) 烹饪器具
CN220588058U (zh) 一种电磁加热炒菜机
CN212089203U (zh) 容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966183U (zh) 料理机
CN217039719U (zh) 烹饪器具的搅拌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433338U (zh) 微波烹饪装置
WO2022252264A1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215605063U (zh) 摇匀保温一体化的多功能调奶器
CN208551476U (zh) 机座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