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1672U - 压缩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31672U CN217031672U CN202220660721.5U CN202220660721U CN217031672U CN 217031672 U CN217031672 U CN 217031672U CN 202220660721 U CN202220660721 U CN 202220660721U CN 217031672 U CN217031672 U CN 2170316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vacuum chamber
- body portion
- liquid storage
- compressor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其中,所述压缩机包括本体部以及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下方,所述储液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设有隔热夹层,所述隔热夹层具有真空腔及与所述真空腔连通的抽气孔,所述抽气孔适用于对所述真空腔抽真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减小了压缩机的横向尺寸,同时还可以有效阻止所述本体部的热量传递给储液器,以避免储液器内的冷媒被加热而过热,从而提升了压缩机的制冷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器需设置有压缩机来压缩冷媒,市场对产品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所以现在的压缩机一般采用集成式压缩机。目前的集成式压缩机,储液器位于本体部的下方,这样使得储液器的冷媒容易受本体部底部的润滑油的温度影响,导致压缩机吸气过热,从而造成空调器的制冷能力下降。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压缩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的制冷能力下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包括:
本体部;以及
储液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下方,所述储液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设有隔热夹层,所述隔热夹层具有真空腔及与所述真空腔连通的抽气孔,所述抽气孔适用于对所述真空腔抽真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安装于所述抽气孔处。
所述抽气管上设有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抽气管的通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嵌设在所述抽气管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抽气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真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并沿所述本体部高度方向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抽气管为金属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腔内设有隔热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腔的壁面设有隔热涂层;
和/或,所述储液器的壁面设有隔热涂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壁面设有隔热涂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所述隔热夹层、所述储液器为一体式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储液器的横截面面积一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
本体部;以及
储液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下方,所述储液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设有隔热夹层,所述隔热夹层具有真空腔及与所述真空腔连通的抽气孔,所述抽气孔适用于对所述真空腔抽真空。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包括本体部以及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下方,所述储液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设有隔热夹层,所述隔热夹层具有真空腔及与所述真空腔连通的抽气孔,所述抽气孔适用于对所述真空腔抽真空;如此,通过将所述储液器设于本体部的下方,减小了压缩机的横向尺寸,有利于实现压缩机的小型化,提高装柜量;同时,所述储液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设有隔热夹层,所述隔热夹层具有真空腔,利用真空腔增加储液器与本体部之间的换热热阻,有效阻止所述本体部的热量传递给储液器,以避免储液器内的冷媒被加热而过热,从而提升了压缩机的制冷能力。此外,所述隔热夹层具有与所述真空腔连通的抽气孔,通过所述抽气孔对所述真空腔抽真空,可以实现对压缩机的单独抽真空,这样无需将真空泵安装在压缩机的内部,也可以在安装运行前通过整机抽真空系统完成对真空腔抽真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细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压缩机 | 161 | 真空腔 |
110 | 本体部 | 170 | 抽气孔 |
120 | 回气管 | 171 | 抽气管 |
130 | 连接管 | 172 | 第一管段 |
140 | 排气管 | 173 | 第二管段 |
150 | 储液器 | 180 | 保温套 |
160 | 隔热夹层 | 190 | 隔热材料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100,所述压缩机100包括本体部110以及储液器150,所述储液器150设于所述本体部110的下方,所述储液器150与所述本体部110之间设有隔热夹层160,所述隔热夹层160具有真空腔161及与所述真空腔161连通的抽气孔170,所述抽气孔170适用于对所述真空腔161抽真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储液器150设于所述本体部110的下方,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储液器150设于所述本体部110周侧的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提高储液器150与本体部110的结构紧凑性,减小该压缩机100的横向尺寸,从而减小压缩机100的整机尺寸,利于实现压缩机100的小型化,提高了装柜量。考虑到如果储液器150直接与本体部110的下端连接,则储液器150容易受到本体部110的底部油池内油温的加热,从而导致该压缩机100吸气过热,造成该压缩机100的制冷能力下降。具体来说,储液器150内冷媒气体被本体部110的底部油池内热油加热而温度升高,由于冷媒气体的温度升高,冷媒气体的比容增大,则冷媒气体的密度减小,从而本体部110吸入的冷媒气体的流量减小,最终导致该压缩机100的制冷能力下降。
为了避免本体部110的热量向储液器150传递而造成储液器150内冷媒气体温度过高,在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所述储液器150与所述本体部110之间设有隔热夹层160,所述隔热夹层160具有真空腔161,如此利用真空腔161来增加储液器150与本体部110之间的换热热阻,从而达到避免本体部110的热量向储液器150传递而造成储液器150内冷媒气体温度过高,降低了本体部110吸入的冷媒气体的温度,也即降低了本体部110的吸气过热度,提升了该压缩机100的制冷能力。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将隔热夹层160抽真空,可以在所述隔热夹层160上设置与真空腔161连通的抽气孔170,通过该抽气孔170实现对所述真空腔161抽真空。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在隔热夹层160上设置抽气孔170,可以单独对隔热夹层160抽真空,从而无需将真空泵安装在压缩机100的内部,当然也可以在安装运行前通过整机抽真空系统完成对真空腔161抽真空。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110、所述隔热夹层160、所述储液器150可以为一体式设置。例如,所述本体部110与所述隔热夹层160焊接固定,所述隔热夹层160与所述储液器150焊接固定,如此通过焊接方式实现将本体部110、隔热夹层160及储液器150集成为一体式压缩机100,从而便于对该压缩机100进行搬运、装柜等。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100包括本体部110以及储液器150,所述储液器150设于所述本体部110的下方,所述储液器150与所述本体部110之间设有隔热夹层160,所述隔热夹层160具有真空腔161及与所述真空腔161连通的抽气孔170,所述抽气孔170适用于对所述真空腔161抽真空;如此,通过将所述储液器150设于本体部110的下方,减小了压缩机100的横向尺寸,有利于实现压缩机100的小型化,提高装柜量;同时,所述储液器150与所述本体部110之间设有隔热夹层160,所述隔热夹层160具有真空腔161,利用真空腔161增加储液器150与本体部110之间的换热热阻,有效阻止所述本体部110的热量传递给储液器150,以避免储液器150内的冷媒被加热而过热,从而提升了压缩机100的制冷能力。此外,所述隔热夹层160具有与所述真空腔161连通的抽气孔170,通过所述抽气孔170对所述真空腔161抽真空,可以实现对压缩机100的单独抽真空,这样无需将真空泵安装在压缩机100的内部,也可以在安装运行前通过整机抽真空系统完成对真空腔161抽真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100还包括抽气管171,所述抽气管171安装于所述抽气孔170处。
具体地,所述抽气管17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抽气孔170处,另一端可用以与真空泵连接,如此,通过真空泵对真空腔161进行抽真空,使得真空腔161处于真空状态。此外,通过真空泵对真空腔161进行抽真空,很好的解决了压缩机100生产工艺中难以实现对隔热夹层160抽真空的难题。
关于所述抽气管171的结构有很多,例如但不限于,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抽气管171呈L形设置。具体地,所述抽气管171包括第一管段172和第二管段173,所述第一管段172与所述真空腔161连通,所述第二管段173与所述第一管段172连通,并沿所述本体部110高度方向延伸。如此,可以进一步减小所述压缩机100的横向尺寸,进而减小所述压缩机100的整体体积。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150与所述本体部110之间设有连接管130,所述储液器150上还设有回气管120,其中,所述抽气管171可以与所述连接管130或所述回气管120连通。如此,通过将抽气管171与连接管130或回气管120连通,在首次安装压缩机100时,可利用压缩机100的整机抽真空系统实现对真空腔161抽真空,使得真空腔161处于真空状态。
为了保证真空腔161内保持真空状态,可以在所述抽气管171上设置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抽气管171的通断。当需要对真空腔161抽真空时,可以将控制阀打开;当完成对真空腔161抽真空后,可以将控制阀关闭。具体地,所述控制阀可以为单向阀。所述控制阀可以嵌设在所述抽气管171内,如此可以对控制阀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然,所述控制阀也可设置在抽气管171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气管171为金属管。这样所述控制阀可以直接焊接在所述抽气管171上。
请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腔161内设有隔热材料190。通过在真空腔161内设置隔热材料190,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真空腔161的隔热效果,增加储液器150与本体部110之间的换热热阻,更有效阻止所述本体部110的热量传递给储液器150,以避免储液器150内的冷媒被加热而过热,从而提升了压缩机100的制冷能力。对于隔热材料190的选择,可以是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等材料,具体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在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腔161的壁面设有隔热涂层;和/或,所述储液器150的壁面设有隔热涂层。
具体来说,所述真空腔161的壁面设有隔热涂层,可以是所述真空腔161的内壁面设有隔热涂层,和/或,所述真空腔161的外壁面设有隔热涂层。同样,所述储液器150的壁面设有隔热涂层,可以是所述储液器150的内壁面设有隔热涂层,和/或,所述储液器150的外壁面设有隔热涂层。其中,所述隔热涂层可以是采用涂覆方式将隔热涂料涂覆在所述真空腔161的壁面和所述储液器150的壁面。所述隔热涂料可以是硅酸盐隔热涂料,具体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在此不做限定。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130的壁面设有隔热涂层。
具体地,所述连接管130的内壁面设置隔热涂层,和/或,所述连接管130的外壁面设置隔热涂层。由于所述本体部110、所述储液器150及连接管130均采用金属材料,为了防止所述本体部110通过所述连接管130向储液器150传递热量,可以在所述连接管130的壁面上设置隔热涂层。另外,通过在所述连接管130的壁面上设置隔热涂层,还可以进一步地防止经由所述连接管130进入所述本体部110的冷媒气体温度过高,进一步降低所述本体部110吸入的冷媒气体的过热度,从而提升压缩机100的制冷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在所述连接管130和所述储液器150上设置隔热涂层,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压缩机100的吸气路径储液器150-连接管130-本体部110与环境之间的隔热作用,减小压缩机100的吸气路径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从而降低吸气过热度,提升压缩机100的制冷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储液器150和连接管130的外壁上形成冷凝水,从而可以避免冷凝水流至压缩机100底部的安装底盘上的缝隙中产生聚集,进而有效防止了压缩机100的底部长时间被冷凝水浸泡而发生腐蚀生锈,提高了压缩机100的安全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110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储液器150的横截面面积一致。
具体来说,所述本体部110的横截面为所述本体部110的径向截面,所述储液器150的横截面为所述储液器150的径向截面。所述本体部110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储液器150的横截面面积一致可以理解为,所述本体部110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储液器150的横截面面积相等或者大致相等,例如所述本体部110的横截面面积稍大于所述储液器150的横截面面积,或者所述本体部110的横截面面积稍小于所述储液器150的横截面面积,这样在便于将本体部110、储液器150及隔热夹层160进行焊接固定的前提下,确保该压缩机100具有最小的横向尺寸。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地增加储液器150与本体部110之间的换热热阻,从而更有效地避免本体部110的热量向储液器150传递而造成储液器150内冷媒气体温度过高,进一步地提升该压缩机100的制冷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所述隔热夹层160的真空腔161包括至少两个子腔,至少两个所述子腔沿所述本体部110的高度方向层叠设置。具体地,所述真空腔161内设置至少一个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将所述真空腔161分隔成至少两个子腔。如此,通过在所述真空腔161内设置隔热板,利用隔热板将真空腔161分隔成至少两个子腔,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本体部110的热量向储液器150传递而造成储液器150内冷媒气体温度过高,也即最大程度地降低所述本体部110吸入的冷媒气体的过热度,从而提高所述压缩机100的制冷效果。
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子腔可以相互连通,当然,也可以相互隔离。如果至少两个所述子腔相互连通,则可以设置一个抽气孔170,便可以实现对所有的子腔进行抽真空;如果至少两个所述子腔相互隔离,则需要设置至少两个抽气孔170,且每个抽气孔170对应一个子腔设置,这样通过每个抽气孔170实现对对应一个子腔进行抽真空。
下面将以两个子腔为例进行介绍。
例如,所述真空腔161内设有一个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将所述真空腔161分隔成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子腔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子腔的高度可以不同。具体来说,可以将所述第一子腔的高度设置为大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二子腔的高度。通过在高度较高的子腔内填充隔热材料190,以此来进一步增强隔热效果。当然,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子腔的高度也可以与所述第二子腔的高度相同,不做特殊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夹层160的高度与所述储液器150的高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二分之一。具体来说,所述隔热夹层160主要起到隔热作用,通过阻隔本体部110向储液器150传递热量,从而防止储液器150中的冷媒气体被加热,进而保证压缩机100的制冷性能。如果隔热夹层160的高度过高,则会影响压缩机100的整体高度;如果隔热夹层160的高度过低,则会影响隔热夹层160的隔热效果,因此为了避免所述压缩机100的整体高度过高,可以使所述隔热夹层160的高度与所述储液器150的高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二分之一。
可选地,所述隔热夹层16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50mm。具体来说,若所述隔热夹层160的高度小于10mm,则会导致隔热夹层160的隔热效果变差,若所述隔热夹层160的高度大于50mm,则会导致该压缩机100的整体高度过高,因此,所述隔热夹层16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或等于50mm。
另外,所述隔热夹层16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具体地,金属材质具有耐热性好,不易燃烧;耐久性好,不易老化;不易受到损伤,不易沾染灰尘及污物等特点,并且金属材质随着温度的变化,性质变化小,机械强度高,尺寸的稳定性好等优点。同时,所述隔热夹层160采用金属材质,还便于对隔热夹层160与本体部110、储液器150进行焊接固定。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压缩机100的回气路径回气管120-储液器150-连接管130-本体部110与环境之间的隔热作用,减小压缩机100的回气路径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从而降低回气过热度,提升压缩机100的制冷能力,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压缩机100还包括保温套180,所述保温套180套设于所述回气管120、所述连接管130、所述储液器150中的至少一者外。
具体来说,所述保温套180可以为塑料套或者橡胶套,不做具体限定。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保温套180与所述回气管120、所述连接管130及所述储液器15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以使所述保温套180与所述回气管120、所述连接管130及所述储液器150粘接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困扎带将所述保温套180与所述回气管120、所述连接管130及所述储液器150捆绑固定。
通过设置保温套180,可以增加压缩机100的回气路径回气管120-储液器150-连接管130-本体部110与环境之间的隔热作用,减小压缩机100的回气路径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从而降低回气过热度,提升压缩机100的制冷能力;同时还可以避免回气管120、储液器150、连接管130的外壁上形成冷凝水,从而可以避免冷凝水流至压缩机100底部的安装底盘上的缝隙中产生聚集,进而有效防止了压缩机100的底部长时间被冷凝水浸泡而发生腐蚀生锈,提高了压缩机100的安全可靠性。
另外,所述压缩机100还包括压缩组件和吸气管;所述压缩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部110内,所述压缩组件具有压缩腔;所述吸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组件,另一端伸入所述储液器150内,以连通所述储液器150与所述压缩腔。具体说来,所述本体部110具有主体腔,所述储液器150具有储液腔,所述压缩组件设置在主体腔内。所述压缩组件包括泵体组件和电机组件,泵体组件设有压缩腔,电机组件与泵体组件驱动连接;吸气管的一端插设于泵体组件,并与压缩腔连通,吸气管的另一端伸入储液腔中;本体部110还设有排气管140。压缩机100工作时,低温低压的冷媒从回气管120进入至储液腔中,液态的冷媒则储存在储液腔中,气态的冷媒则通过连接管130进入压缩腔,并在压缩腔中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冷媒,冷媒从压缩腔中排出至主体腔内,最后通过排气管140从本体部110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00,该压缩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以及
储液器,设于所述本体部的下方,所述储液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设有隔热夹层,所述隔热夹层具有真空腔及与所述真空腔连通的抽气孔,所述抽气孔适用于对所述真空腔抽真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安装于所述抽气孔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上设有控制阀,用以控制所述抽气管的通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嵌设在所述抽气管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真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连通,并沿所述本体部高度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为金属管。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内设有隔热材料。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的壁面设有隔热涂层;
和/或,所述储液器的壁面设有隔热涂层。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壁面设有隔热涂层。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所述隔热夹层、所述储液器为一体式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横截面面积与所述储液器的横截面面积一致。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60721.5U CN217031672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压缩机和空调器 |
PCT/CN2022/101863 WO2023178867A1 (zh) | 2022-03-24 | 2022-06-28 | 压缩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60721.5U CN217031672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压缩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31672U true CN217031672U (zh) | 2022-07-22 |
Family
ID=82412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60721.5U Active CN217031672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压缩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3167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47509A (zh) * | 2019-10-31 | 2021-05-04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储液分油装置、压缩机组件、热交换系统和电器设备 |
CN112747510A (zh) * | 2019-10-31 | 2021-05-04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储液分油装置、压缩机组件、热交换系统和电器设备 |
-
2022
- 2022-03-24 CN CN202220660721.5U patent/CN21703167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47509A (zh) * | 2019-10-31 | 2021-05-04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储液分油装置、压缩机组件、热交换系统和电器设备 |
CN112747510A (zh) * | 2019-10-31 | 2021-05-04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储液分油装置、压缩机组件、热交换系统和电器设备 |
CN112747509B (zh) * | 2019-10-31 | 2023-01-06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储液分油装置、压缩机组件、热交换系统和电器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031672U (zh) | 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101737329A (zh) | 压缩机用储液器与油分离器紧凑型结构 | |
US3926009A (en) | Hermetic compressor with insulated discharge tube | |
CN102878086A (zh) | 电动压缩机 | |
CN113550903A (zh) |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
CN116839252A (zh) | 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218093369U (zh) | 压缩机和空调 | |
CN108362031A (zh) | 一种冷媒自平衡热泵系统 | |
CN216894813U (zh) | 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217058014U (zh) | 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217058015U (zh) | 压缩机及空调室外机 | |
CN207437369U (zh) | 一种泵体组件及压缩机 | |
CN201771765U (zh) |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 | |
CN217107367U (zh) | 压缩机及空调器 | |
WO2023178867A1 (zh) | 压缩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 |
WO2010133503A1 (en) | A compressor comprising a cylinder head | |
JP4682447B2 (ja) |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 |
CN207920871U (zh) | 压缩机和空调器 | |
CN113483198A (zh) | 一种超低温真空冷冻腔波纹管保温结构 | |
CN207454272U (zh) | 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 |
CN112556276A (zh) | 制冷系统及冷柜 | |
CN216894812U (zh) | 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216894814U (zh) | 压缩机及空调器 | |
CN216812097U (zh) |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 |
CN218882464U (zh) | 制冷压缩机用消音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