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9778U - 阻尼器机构 - Google Patents

阻尼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9778U
CN217029778U CN202220736430.XU CN202220736430U CN217029778U CN 217029778 U CN217029778 U CN 217029778U CN 202220736430 U CN202220736430 U CN 202220736430U CN 217029778 U CN217029778 U CN 217029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annular
passage
sub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364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禾敏
贾德怀
张建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xun Automobi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h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xun Automobi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h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xun Automobi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h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xun Automobile Air Suspension System Ch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364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9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9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9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阻尼器机构。该阻尼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电磁阀控制部。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开口和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环形壁;第二套筒经过第一开口延伸至第一套筒内;电磁阀控制部位于第一套筒内,电磁阀控制部包括壳体和阀盖,壳体位于阀盖面向环形壁的一侧,壳体和阀盖形成的容置腔中设置有阀衔铁。壳体与阀盖之间设置有环形支架,环形支架与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比阀盖更靠近环形壁;在密封圈远离环形壁的一侧,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的内侧壁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环形部分密封设置,且第一套筒中位于密封圈与环形部分之间的侧壁封闭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机构有利于提高该阻尼器机构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阻尼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阻尼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阻尼器机构可以与车辆中的减震器活塞杆连接,阻尼器机构包括杠体和与活塞杆连接的活塞,活塞将杆体划分为活塞杆所在侧的工作腔和远离活塞杆一侧的工作腔,这两个工作腔用于填充阻尼介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器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将密封圈远离环形壁一侧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密封设置,使得阻尼介质填充容置腔,减少油液的内泄露,提高减震器阻尼力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提高该阻尼器机构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环形壁,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环形壁的内环口径;第二套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开口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部分经过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内;电磁阀控制部,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电磁阀控制部包括壳体和阀盖,所述壳体位于所述阀盖面向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壳体和所述阀盖形成的容置腔中设置有阀衔铁,所述阀衔铁被配置为在所述容置腔中沿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的排列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壳体与所述阀盖之间设置有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阀盖抵接,所述环形支架面向所述第二套筒一侧的表面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环形边缘,所述环形边缘比所述阀盖更靠近所述环形壁,所述环形边缘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的至少部分比所述阀盖更靠近所述环形壁;在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环形部分密封设置,且所述第一套筒中位于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环形部分之间的侧壁封闭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机构有利于提高该阻尼器机构的工作效率。
例如,所述阀盖面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包括环形面以及围绕所述环形面且向所述环形壁一侧突出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面比所述密封圈更远离所述环形壁;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环形凹陷部,所述环形凹陷部包括与所述阀盖抵接的支撑部,所述环形凹陷部围绕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阀盖、所述环形凹陷部以及所述环形支架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二套筒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环形面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例如,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的位置位于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环形部分设置有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位于所述螺纹的位置与所述密封圈之间。
例如,所述环形部分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所述螺纹进行密封连接。
例如,所述第一套筒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的第二通道,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环形密封件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
例如,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螺纹的位置与所述环形密封件之间。
例如,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且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设置。
例如,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环形部分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位于所述环形部分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例如,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套筒外侧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二子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围绕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远离所述环形部分的一侧。
例如,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套筒外侧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围绕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远离所述环形部分的一侧。
例如,阻尼器机构还包括:阀芯总成腔室,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内;阀芯总成,位于所述阀芯总成腔室内,且与所述电磁阀控制部连接。所述阀芯总成腔室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套筒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通道,所述空腔通过所述间隙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例如,所述阀盖包括缺口,所述缺口通过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例如,所述阀盖包括缺口,所述缺口通过所述间隙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例如,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面向所述环形壁一侧的端部接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示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器机构。该阻尼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电磁阀控制部。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开口和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环形壁,第一开口的口径大于环形壁的内环口径;第二套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第二套筒的第二开口以及靠近第二开口的部分经过第一开口延伸至第一套筒内;电磁阀控制部位于第一套筒内,电磁阀控制部包括壳体和阀盖,壳体位于阀盖面向环形壁的一侧,壳体和阀盖形成的容置腔中设置有阀衔铁,阀衔铁被配置为在容置腔中沿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排列方向往复运动。壳体与阀盖之间设置有环形支架,环形支架的两侧分别与壳体和阀盖抵接,环形支架面向第二套筒一侧的表面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环形边缘,环形边缘比阀盖更靠近环形壁,环形边缘与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至少部分比阀盖更靠近环形壁;在密封圈远离环形壁的一侧,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的内侧壁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环形部分密封设置,且第一套筒中位于密封圈与环形部分之间的侧壁封闭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将密封圈远离环形壁一侧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密封设置,使得阻尼介质填充容置腔,减少油液的内泄露,提高减震器阻尼力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提高该阻尼器机构的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进行描述。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示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如图1所示,阻尼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100、第二套筒200以及电磁阀控制部300。第一套筒100包括第一开口101和与第一开口101相对设置的环形壁102,第一开口101的口径大于环形壁102的内环口径。第二套筒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201和第三开口202,第二套筒200的第二开口201以及靠近第二开口201的部分经过第一开口101延伸至第一套筒100内。电磁阀控制部300位于第一套筒100内,电磁阀控制部300包括壳体310和阀盖320,壳体310位于阀盖320面向环形壁102的一侧,壳体310和阀盖320形成的容置腔301中设置有阀衔铁330,阀衔铁330被配置为在容置腔301中沿第一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的排列方向往复运动。例如,图1所示的X方向为第一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的排列方向,以X方向的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向上,第一套筒100位于第二套筒200的上侧,第一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的排列方向可以指X方向的箭头所指的方向,也可以指与X方向的箭头所指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壳体310与阀盖320之间设置有环形支架340,环形支架340的两侧分别与壳体310和阀盖320抵接,环形支架340面向第二套筒200一侧的表面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环形边缘341,环形边缘341比阀盖320更靠近环形壁102,环形边缘341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50,且密封圈350的至少部分比阀盖320更靠近环形壁102。在密封圈350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环形部分110密封设置,且第一套筒100中位于密封圈350与环形部分110之间的侧壁封闭设置。
例如,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之间的环形部分110的密封设置可以使得气体(例如,氮气)不能从该位置处的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之间流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将密封圈远离环形壁一侧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密封设置,使得阻尼介质填充容置腔,减少油液的内泄露,提高减震器阻尼力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提高该阻尼器机构的工作效率。
例如,第一开口101可以为第一套筒100的端部围绕的开口。例如,环形壁102的内环可以为一开口,即环形壁102围绕一开口。
例如,第一开口101可以暴露环形壁102的内环的至少一部分。例如,环形壁102可以为环形平面,垂直于该环形平面的直线可以穿过第一开口101和环形壁102围绕的开口。
例如,第一开口10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环形壁102的形状可以为圆环形,环形壁102的内环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第一开口101的直径大于环形壁102的内环的直径。例如,环形壁102的中心轴经过第一开口101的中心。
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开口201可以为第二套筒200朝向第一套筒100的环形壁102的一侧端部围绕的开口,第三开口202可以为第二套筒200远离第一套筒100的环形壁102的一侧端部围绕的开口。
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开口201的口径小于第一开口101的口径。例如,第二套筒200的第二开口201可以伸入第一套筒100的第一开口101与环形壁102之间的筒腔内。例如,第二套筒200中的一部分插入第一套筒100的筒腔内,第二套筒200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套筒100的筒腔外。例如,第二套筒200的第三开口202以及靠近第三开口202的部分位于第一套筒100外。
例如,如图1所示,电磁阀控制部300位于第一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形成的腔室内。例如,电磁阀控制部300中靠近环形壁102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套筒100内且位于第二套筒200外,电磁阀控制部300中远离环形壁102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套筒100的同时还位于第二套筒200内。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电磁阀控制部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二套筒内但位于第一套筒外的部分,电磁阀控制部是否位于第一套筒内可以电磁阀控制部与第一套筒的围绕第一开口的端部的位置来衡量。
例如,如图1所示,电磁阀控制部300的壳体310包括朝向阀盖320的开口,该开口的口径可以小于第一开口101的口径且大于环形壁102的内环的口径。例如,壳体310完全位于第一套筒100内。
例如,如图1所示,壳体310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该间隔设置了电磁线圈001,电磁线圈001用于驱动阀衔铁330在容置腔301中沿轴向方向往复运动。
例如,如图1所示,环形支架340的内环中面向环形壁102的一部分表面可以通过密封圈005与壳体310密封连接,环形支架340的内环中面向环形壁102的另一部分表面可以与壳体310的表面接触;环形支架340的内环中远离环形壁102的表面可以与阀盖320的面向环形壁102的表面接触。
例如,如图1所示,环形支架340位于第一套筒100内。例如,环形支架340的外侧壁的靠近环形壁102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接触,即环形支架340的围绕环形边缘341的外侧壁可以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接触。例如,环形支架340的远离环形壁102的部分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50。
例如,如图1所示,电磁线圈001设置在环形支架340与环形壁102之间,环形支架340可以被配置为支撑电磁线圈001。例如,环形支架340、壳体310、密封圈005、密封圈350以及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共同作用以将电磁线圈001与阻尼介质填充的空间分隔开。
例如,如图1所示,壳体310靠近阀盖320的端部比电磁线圈001靠近第二套筒200的端部更远离环形壁102,环形支架340与电磁线圈001正对的表面比环形支架340与壳体310的端部正对的表面更靠近环形壁102。例如,环形支架340中被环形边缘341围绕且面向第二套筒200的表面比环形边缘341更远离环形壁102。例如,阀盖320与环形支架340中被环形边缘341围绕的部分表面接触。
例如,如图1所示,环形支架340中被环形边缘341围绕的部分相对于该环形边缘341向第二套筒200突出,该突出的部分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隔,密封圈350设置在该间隔中。
例如,如图1所示,上述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环形部分110密封设置可以指第一套筒100与第二套筒200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的区域,该环形密封区域位于密封圈350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且不能作为排气通道。
例如,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套筒100中位于密封圈350与环形部分110之间的侧壁封闭设置可以指第一套筒100中位于密封圈350与环形部分110之间的侧壁没有设置通孔等连通第一套筒100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通道。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阀盖320面向壳体310的一侧包括环形面321以及围绕环形面321且向环形壁102一侧突出的环形凸起322,环形面321比密封圈350更远离环形壁102。
例如,环形面321可以为封闭的环形面,也可以为非封闭的环形面,如具有缺口的环形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环形凸起322与环形支架340抵接。例如,环形面321可以为容置腔301中最远离环形壁102的表面。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套筒200包括环形凹陷部210,环形凹陷部210围绕第二开口201,环形凹陷部210包括与阀盖320抵接的支撑部211。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密封圈350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表面与第二套筒200的面向环形壁102一侧的端部接触。
例如,密封圈350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表面与环形凹陷部210最靠近环形壁102的一圈端部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环形凹陷部210、环形支架340以及阀盖320三者之间设置有空腔120。
例如,阀盖320朝向环形凹陷部210的侧表面、环形凹陷部210朝向环形壁102的表面以及环形支架340之间设置有空腔120。
例如,该空腔120可以有阻尼介质,或者有少许气体。
例如,空腔120可以为环形空腔。
例如,沿环形壁102指向第一开口101的方向,环形凹陷部210的垂直于X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例如,环形凹陷部210包括倾斜的内侧壁。例如,环形凹陷部210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套筒200设置有与空腔120连通的第一通道221(如排气通道),第一通道221位于环形面321远离壳体310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二套筒中设置与空腔连通的第一通道,有利于将空腔中的气体通过第一通道排出。
在一些示例中,阀盖320包括缺口(图1中未示出,可参考图2中的缺口323),缺口通过空腔120与第一通道221连通。
例如,阀盖320与壳体310之间的容置腔301可与空腔120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二套筒中设置与阀盖的缺口连通的第一通道,且第一通道位于阀盖远离环形壁的一侧,有利于将容置腔中的气体通过第一通道排出。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130连接,螺纹130的位置位于密封圈350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环形部分110设置有环形密封件111,环形密封件111位于螺纹130的位置与密封圈350之间。
例如,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件111,环形密封件111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和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紧密贴合,可以使得气体不能从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之间流通。
例如,环形密封件111可以采用丁晴橡胶、氟橡胶、氢化丁晴橡胶等材料。
例如,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可以设置一圈凹槽以放置上述环形密封件1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通过将密封圈350与第二套筒200的端部紧密接触的同时,采用环形密封件111实现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外侧壁的紧密接触,进一步防止气体在环形部分110处流通。
例如,第一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通过螺纹130连接的位置可以设置为密封连接,也可以设置为非密封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套筒100还包括贯穿第一套筒100的侧壁的第二通道140(如排气通道),空腔120通过第一通道221与第二通道140连通,第二通道140位于环形密封件111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
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通道140的延伸方向可以垂直于X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套筒的侧壁设置第二通道,有利于将容置腔中的气体通过空腔、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排出。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通道140位于螺纹130的位置与环形密封件111之间。
例如,第一套筒100中靠近第一开口101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通过螺纹130连接,该螺纹130的位置与环形密封件111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第一套筒100的在该一定距离的区域内的侧壁可以设置第二通道140。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通道221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2211和第二子通道2212,第一子通道22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通道2212的延伸方向相交,且空腔120通过第一子通道2211与第二子通道2212连通,第二子通道2212与第二通道140相对设置。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子通道22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方向,第二子通道2212的延伸方向与X方向相交。
例如,如图1所示,沿X方向,第一子通道2211与阀盖320没有交叠。例如,第一子通道2211可以为环形通道,该环形通道围绕阀盖320。但不限于此,第一子通道也可以为分布在阀盖周围的多个通孔。
例如,如图1所示,沿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一子通道2211可以与环形密封件111交叠。
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子通道2212位于第一子通道2211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例如,第二子通道2212可以为环形通道,该环形通道围绕第一子通道2211。例如,环形的第二子通道2212与第一套筒100相对的侧壁的一圈环形区域的某个位置设置有第二通道140。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二子通道也可以包括多个过孔,至少一个过孔与第二通道相对设置。
例如,如图1所示,阻尼器机构还包括位于第二套筒200内的阀芯总成腔室410以及位于阀芯总成腔室410内的阀芯总成420,阀芯总成420与电磁阀控制部300连接。
例如,如图1所示,电磁阀控制部300包括形成流通通道004的导向套360,导向套360将调节力从阀衔铁330传递到阀芯总成420上。
例如,如图1所示,阀芯总成腔室410的外侧壁可以与第二套筒200的内侧壁接触。例如,第一子通道2211位于阀芯总成腔室410面向环形壁102的一侧。例如,沿垂直于X方向的方向,阀芯总成腔室410与第二子通道2212交叠。
例如,如图1所示,阻尼器机构还包括位于第一套筒100内的线圈固定座010、导向套014、弹簧座015、挡圈016、弹簧017、弹簧018以及弹簧019。
例如,如图1所示,阻尼器机构还包括第三套筒013,第三套筒013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200的第三开口202外侧壁连接。例如,第三套筒013中设置有上固定阀芯021、活动阀限位器020以及下活动阀芯011。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如图2所示,阻尼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100、第二套筒200以及电磁阀控制部300。第一套筒100包括第一开口101和与第一开口101相对设置的环形壁102,第一开口101的口径大于环形壁102的内环口径。第二套筒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201和第三开口202,第二套筒200的第二开口201以及靠近第二开口201的部分经过第一开口101延伸至第一套筒100内。电磁阀控制部300位于第一套筒100内,电磁阀控制部300包括壳体310和阀盖320,壳体310位于阀盖320面向环形壁102的一侧,壳体310和阀盖320形成的容置腔301中设置有阀衔铁330,阀衔铁330被配置为在容置腔301中沿第一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的排列方向往复运动。例如,图2所示的X方向为第一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的排列方向。壳体310与阀盖320之间设置有环形支架340,环形支架340的两侧分别与壳体310和阀盖320抵接,环形支架340面向第二套筒200一侧的表面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环形边缘341,环形边缘341比阀盖320更靠近环形壁102,环形边缘341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50,且密封圈350的至少部分比阀盖320更靠近环形壁102。在密封圈350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环形部分110密封设置,且第一套筒100中位于密封圈350与环形部分110之间的侧壁封闭设置。
例如,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之间的环形部分110的密封设置可以使得气体不能从该位置处的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之间流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将密封圈远离环形壁一侧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密封设置,使得阻尼介质填充容置腔,减少油液的内泄露,提高减震器阻尼力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提高该阻尼器机构的工作效率。
例如,本示例中第一开口101与环形壁102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可以与图1所示相应特征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开口201可以为第二套筒200朝向第一套筒100的环形壁102的一侧的端部围绕的开口,第三开口202可以为第二套筒200远离第一套筒100的环形壁102的一侧的端部围绕的开口。
例如,如图1所示,第二开口201的口径小于第一开口101的口径。例如,第二套筒200的第二开口201可以伸入第一套筒100的第一开口101与环形壁102之间的筒腔内。例如,第二套筒200中的一部分插入第一套筒100的筒腔内,第二套筒200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套筒100的筒腔外。
例如,本示例中电磁阀控制部300中各部件、电磁阀控制部300与第一套筒100和第二套筒200的位置关系、电磁阀控制部300与电磁线圈的关系、环形支架340与壳体310和阀盖320的位置关系、环形支架340的形状、环形支架340与密封圈350、第一套筒100以及电磁线圈的位置关系可以与图1所示相应特征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如图2所示,上述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环形部分110密封设置可以指第一套筒100与第二套筒200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的区域,该环形密封区域位于密封圈350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且不能作为排气通道。
例如,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套筒100中位于密封圈350与环形部分110之间的侧壁封闭设置可以指第一套筒100中位于密封圈350与环形部分110之间的侧壁没有设置通孔等连通第一套筒100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通道。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套筒200包括环形凹陷部210,环形凹陷部210围绕第二开口201,环形凹陷部210包括与阀盖320抵接的支撑部211。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密封圈350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表面与第二套筒200的面向环形壁102一侧的端部接触。
例如,密封圈350远离环形壁102的一侧表面与环形凹陷部210最靠近环形壁102的一圈端部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环形凹陷部210、环形支架340以及阀盖320三者之间设置有空腔120。
例如,阀盖320朝向环形凹陷部210的侧表面、环形凹陷部210朝向环形壁102的表面以及环形支架340之间设置有空腔120。本示例中空腔的形状以及位置等特征可与图1所示空腔的相应特征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沿环形壁102指向第一开口101的方向,环形凹陷部210的垂直于X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例如,环形凹陷部210包括倾斜的内侧壁。例如,环形凹陷部210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套筒200设置有与空腔120连通的第一通道221(如排气通道),第一通道221位于环形面321远离壳体310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二套筒中设置与空腔连通的第一通道,有利于将空腔中的气体通过第一通道排出。
例如,阀盖320包括缺口323,阀盖320与壳体310之间的容置腔301可与空腔120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二套筒中设置与阀盖的缺口连通的第一通道,有利于将容置腔中的气体通过第一通道排出。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环形部分110设置有螺纹112,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112进行密封连接,可以使得气体不能从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之间的环形部分所在区域流通。
例如,可以通过在螺纹112中设置密封胶等材料实现第一套筒100与第二套筒200的密封连接。
图2所示阻尼器机构中阀芯总成腔室410远离第一套筒100一侧的结构可以与图1所示结构相同,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2所示,阻尼器机构还可以包括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复原流通压盖630和限位延伸部640,上复原流通阀片620位于第三套筒013的底部靠近第二套筒200的一侧,复原流通压盖630位于上复原流通阀片620靠近第二套筒200的一侧,且与第二套筒200接触设置;限位延伸部640位于第三套筒013内侧,并与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外侧壁接触设置,以对上复原流通阀片620在上复原流通阀片620的径向上的运动进行限制。限位延伸部640为复原流通压盖630向第三套筒013底部延伸的延伸部。但不限于此,限位延伸部640也可以为第二套筒200向第三套筒013底部延伸的延伸部。
图2所示示例与图1所示示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通道221与第二套筒200的外侧空间连通,且第一通道22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套筒100的围绕第一开口101的端部远离环形部分110的一侧,即本示例中仅第二套筒200设置有通道,而第一套筒100没有设置通道,有利于降低制作第一套筒的成本以及降低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对位精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阻尼器机构还包括位于第二套筒200内的阀芯总成腔室410以及位于阀芯总成腔室410内的阀芯总成420,阀芯总成420与电磁阀控制部300连接。例如,本示例中阀芯总成420与电磁阀控制部300的连接方式可以与图1所示相应特征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阀芯总成腔室410的外侧壁与第二套筒200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通道430,空腔120通过间隙通道430与第一通道221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缺口323通过间隙通道430与第一通道221连通。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通道221的延伸方向与X方向相交。
另一些示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与图1所示阻尼器机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仅在第二套筒中设置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一通道,没有在第一套筒中设置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二通道。该示例中,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空腔通过第一子通道与第二子通道连通,第二子通道与第二套筒外侧空间连通,且第二子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套筒的围绕第一开口的端部远离环形部分的一侧。该示例中的空腔、环形部分以及第一子通道可以与图1所示示例中的空腔、环形部分以及第一子通道具有相同的特征,本示例中的第二子通道可以参考图2所示阻尼器机构中的第一通道221,本示例中的第二子通道可以包括沿平行于X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通道以及沿与X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通道,且该第二部分通道可以与图2所示第一通道221具有相同的特征。
本示例中仅第二套筒设置有通道,而第一套筒没有设置通道,有利于降低制作第一套筒的成本以及降低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对位精度。
另一些示例提供的阻尼器机构与图1所示阻尼器机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仅在第二套筒中设置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一通道,没有在第一套筒中设置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二通道。该示例中,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位于环形部分远离环形壁的一侧,空腔通过第一子通道与第二子通道连通,第二子通道位于环形部分远离环形壁的一侧且与第二通道连通。
该示例中的空腔、环形部分以及第一子通道可以与图1所示示例中的空腔、环形部分以及第一子通道具有相同的特征。该示例中,第二套筒200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100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130连接的位置可以设置为非密封连接,由此,该螺纹连接位置可以作为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与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之间设置的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与第二子通道连通,进而实现排出气体。
本示例中仅第二套筒设置有通道,而第一套筒没有设置通道,有利于降低制作第一套筒的成本以及降低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对位精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中仅仅示出了排气通道的两个具体实施例,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图1中的排气通道和图2中排气通道可以彼此结合,也就是说,在同一个阻尼器机构中,可以同时存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两种排气通道或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其他排气通道。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4)

1.一种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环形壁,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大于所述环形壁的内环口径;
第二套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套筒的第二开口以及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部分经过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内;
电磁阀控制部,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内,所述电磁阀控制部包括壳体和阀盖,所述壳体位于所述阀盖面向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壳体和所述阀盖形成的容置腔中设置有阀衔铁,所述阀衔铁被配置为在所述容置腔中沿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的排列方向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阀盖之间设置有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阀盖抵接,所述环形支架面向所述第二套筒一侧的表面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环形边缘,所述环形边缘比所述阀盖更靠近所述环形壁,所述环形边缘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的至少部分比所述阀盖更靠近所述环形壁;
在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彼此面对的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环形部分密封设置,且所述第一套筒中位于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环形部分之间的侧壁封闭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面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包括环形面以及围绕所述环形面且向所述环形壁一侧突出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面比所述密封圈更远离所述环形壁;
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环形凹陷部,所述环形凹陷部包括与所述阀盖抵接的支撑部,所述环形凹陷部围绕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阀盖、所述环形凹陷部以及所述环形支架之间设置有空腔;
所述第二套筒设置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环形面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的位置位于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环形部分设置有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位于所述螺纹的位置与所述密封圈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分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通过所述螺纹进行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套筒的侧壁的第二通道,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环形密封件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螺纹的位置与所述环形密封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且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环形部分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位于所述环形部分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套筒外侧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二子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围绕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远离所述环形部分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套筒外侧空间连通,且所述第一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围绕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远离所述环形部分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阀芯总成腔室,位于所述第二套筒内;
阀芯总成,位于所述阀芯总成腔室内,且与所述电磁阀控制部连接,
其中,所述阀芯总成腔室外侧壁与所述第二套筒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通道,所述空腔通过所述间隙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包括缺口,所述缺口通过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包括缺口,所述缺口通过所述间隙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环形壁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面向所述环形壁一侧的端部接触。
CN202220736430.XU 2022-03-30 2022-03-30 阻尼器机构 Active CN217029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6430.XU CN217029778U (zh) 2022-03-30 2022-03-30 阻尼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6430.XU CN217029778U (zh) 2022-03-30 2022-03-30 阻尼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9778U true CN217029778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14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36430.XU Active CN217029778U (zh) 2022-03-30 2022-03-30 阻尼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97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79323B1 (ko) 2방 밸브
US4110868A (en) Air damper
KR101773238B1 (ko) 완충기의 감쇠 밸브
WO2019239720A1 (ja) 減衰力発生機構および圧力緩衝装置
US4895495A (en) Electromagnetic pump with projections formed on the coil bobbin
JP3594925B2 (ja) 減圧弁
CN217029778U (zh) 阻尼器机构
CN218523044U (zh) 电子膨胀阀
US6886590B2 (en) Seal assembly for fuel pressure regulator
CN106195352B (zh) 阀装置
CN116928264A (zh) 阻尼器机构
US5531422A (en) Double latching valve
US10208633B2 (en) Hydraulic support element
JP2013079692A (ja) 流量制御弁
KR20170108952A (ko) 유체압 완충기
US20200080612A1 (en) Hydraulic damping device
CN219888599U (zh) 阻尼器机构及减震器
JPS6261470B2 (zh)
US20210270359A1 (en) Breather device
JP2004517288A (ja) 液圧アキュムレータ、特にブラダ型アキュムレータ
CN219954266U (zh) 阀组件及电子膨胀阀
JP2007154977A (ja) シリンダ装置
CN219639447U (zh) 阀体结构及玩具水枪
CN218377823U (zh) 一种阀装置
CN210423826U (zh) 一种阀组件及一种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