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0910U - 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 - Google Patents

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0910U
CN217020910U CN202123108865.4U CN202123108865U CN217020910U CN 217020910 U CN217020910 U CN 217020910U CN 202123108865 U CN202123108865 U CN 202123108865U CN 217020910 U CN217020910 U CN 217020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rail
mold
pipe gallery
pour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088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琼
单宏伟
朱力
李强战
马华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econd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SHB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econd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SHB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econd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SHB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Second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088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0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0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0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包括模具组件,包括第一端模、至少两个底模、内模和一对侧模,所述内模的数量与预制管廊的舱室数量相同;第二端模,能够与所述第一端模、任一所述底模、所述内模和一对所述侧模相配合进行浇筑;行走装置,配置为驱使所述底模移动、以对所述底模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装配形成综合管廊时,存在的因相邻预制管廊之间匹配度不好导致的止水效果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需建设地下管廊,将市政管网设施集中化。为此,需在地下埋设大吨位、多舱室管廊,以便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现有技术中,在浇筑加工预制管廊时,需要底模、两个侧模、两个端模和与管廊舱室数量相同的内模相互配合,一整套模具共同完成一节预制管廊的浇筑。利用同一套浇筑模具浇筑完成的预制管廊,在装配组装形成综合管廊时,相邻预制管廊之间的拼接面处的匹配度不好,影响止水效果。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装配形成综合管廊时,存在的因相邻预制管廊之间匹配度不好导致的止水效果差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装配形成综合管廊时,存在的因相邻预制管廊之间匹配度不好导致的止水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包括:
模具组件,包括第一端模、至少两个底模、内模和一对侧模,所述内模的数量与预制管廊的舱室数量相同;
第二端模,能够与所述第一端模、任一所述底模、所述内模和一对所述侧模相配合进行浇筑;
行走装置,配置为驱使所述底模移动、以对所述底模的位置进行调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所述模具组件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二端模设置有一个,多组所述模具组件共用一个所述第二端模。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所述行走装置包括:
第一轨道,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端模所在平面垂直;
第一行走部,能够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
伸缩支撑件,长度能够伸缩调节,所述伸缩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走部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所述伸缩支撑件为液压缸、气缸和电动缸中的一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所述底模的下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长度可伸缩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所述第一行走部包括:
基座,用于支撑所述伸缩支撑件;
滚轮,可定轴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滚轮支撑在所述第一轨道上;
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滚轮转动,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所述支撑腿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底模连接,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还包括内模安装组件,所述内模安装组件配置为能够驱使所述内模沿与所述第一端模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所述内模安装组件包括:
第二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模远离所述侧模的一侧,所述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端模所在平面垂直;
第三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轨道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二轨道可拆卸的对接;
第二行走部,与所述内模连接,所述第二行走部能够沿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三轨道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还包括移动装置,用于驱使所述第二端模在各组所述模具组件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中,先利用第二端模和第一端模、其中一个底模、内模和一对侧模相配合,共同浇筑第一预制管廊,浇筑完成第一预制管廊之后,对第一预制管廊进行脱模。然后再利用第一预制管廊第二端的端面代替第二端模,使第一预制管廊第二端的端面与第一端模、第一底模、内模和一对侧模相配合,共同浇筑第二预制管廊。依此类推,利用上一个预制管廊的第二端的端面作为下一预制管廊的端模,对下一预制管廊进行浇筑加工。在装配时,按照上述浇筑顺序进行装配连接,并在装配时保证相邻预制管廊相拼接的两个端面与浇筑过程中相匹配的两个端面一致,可以提高相邻预制管廊之间的匹配度,能够增强止水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装配形成综合管廊时,存在的因相邻预制管廊之间匹配度不好导致的止水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在浇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管廊的浇注系统在利用第一预制管廊浇筑第二预制管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X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管廊的浇注系统在侧模处于脱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Y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管廊的浇注系统处于脱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管廊的浇注系统在将第一预制管廊与第二预制管廊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端模; 2:第一底模; 3:第二底模;
4:内模; 5:侧模; 6:第一预制管廊;
7:第二预制管廊; 8:行走装置; 9:第一轨道;
10:第一行走部; 11:伸缩支撑件; 12:支撑腿;
13:第二轨道; 14:第三轨道; 15:第二行走部;
16:支腿; 17:支撑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包括模具组件、第二端模和行走装置,具体来说,模具组件包括第一端模1、至少两个底模、内模4和一对侧模5,其中,内模4的数量与预制管廊的舱室数量相同,参照图1。
第二端模能够与上述第一端模1、任意一个底模、内模4和一对侧模5相配合进行浇筑。
上述行走装置8用于驱使底模移动,通过行走装置8调整底模的位置,以使底模配合第一端模1、内模4和侧模5进行浇筑,或驱使底模远离第一端模1。有利于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供工作效率。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浇筑加工预制管廊时,需要先利用第二端模和第一端模1、其中一个底模、内模4和一对侧模5相配合,共同完成对第一预制管廊6的浇筑。
以底模设置两个时为例对预制管廊的浇筑过程进行阐述。为便于阐述,现规定配合浇筑第一预制管廊6的底模为第二底模3,第一预制管廊6与第二端模匹配的一端为第一预制管廊6的第一端,第一预制管廊6与第一端模1匹配的一端为第一预制管廊6的第二端。
浇筑完成第一预制管廊6后,进行脱模,使第一预制管廊6与第二端模、第一端模1、内模4和侧模5分离。然后通过行走装置8驱使第二底模3和第一预制管廊6沿远离第一端模1的方向移动,使第一预制管廊6的第二端的端面代替第二端模,与第一端模1、第一底模2、内模4和一对侧模5相配合,共同完成对第二预制管廊7的浇筑。
浇筑完成第二预制管廊7后,进行脱模,使第二预制管廊7与侧模5、内模4、第一预制管廊6和第一端模1分离。通过行走装置8驱使第二底模3和第一预制管廊6远离第二预制管廊7,即可使第一预制管廊6与第二预制管廊7分离。通过行走装置8驱使第一底模2和第二预制管廊7远离第一端模1,即可使第二预制管廊7与第一端模1分离。将第一预制管廊6与第二预制管廊7分离后,再使第一预制管廊6与第二底模3分离,并将第一预制管廊6运离预制区。
对于第三预制管廊的浇筑,则需将第二底模3移动至与一对侧模5之间,然后通过行走装置8驱动第一底模2和第二预制管廊7相对于第一端模1移动,使第二预制管廊7的第二顿的端面代替第二端模,与第一端模1、第二底模3、内模4和一对侧模5相配合,共同完成对第三预制管廊的浇筑。
依此类推,利用上一个预制管廊的第二端的端面作为下一预制管廊的端模,对下一预制管廊进行浇筑加工,并轮流使用两个底模,对后续的预制管廊进行浇筑。
在装配时,按照上述浇筑顺序进行装配连接,并在装配时保证相邻预制管廊相拼接的两个端面与浇筑过程中相匹配的两个端面一致,可以提高相邻预制管廊之间的匹配度,能够增强止水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装配形成综合管廊时,存在的因相邻预制管廊之间匹配度不好导致的止水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行走装置8包括第一轨道9、第一行走部10和伸缩支撑件11,如图2所示。具体来说,第一轨道9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端模1所在平面垂直。上述第一行走部10能够与底模连接,其沿第一轨道9移动的同时,带动底模移动。上述第一轨道9可以为第一行走部10的移动导向。
上述伸缩支撑件11设置在第一行走部10的上方,其长度能够伸缩调节。当需要移动底模的位置时,需要控制伸缩支撑件11伸长,以将底模支离地面。底模支撑在伸缩支撑件11上,第一行走部10沿第一轨道9移动,即可带动底模靠近或远离第一端模1。
具体来说,上述伸缩支撑件11可以为液压缸、气缸和电动缸中的一者,将液压缸、气缸或电动缸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液压回路、气压回路或电路连接,通过液压回路、气压回路或电路控制液压缸、气缸或电动缸的动作即可。关于液压回路与液压缸之间的连接、液压回路的结构原理、气压回路与气缸之间的连接、气压回路的结构原理、电路与电动缸之间的连接以及电路的结构原理,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第一行走部10包括基座、滚轮和驱动件,具体来说,基座用于支撑伸缩支撑件11,滚轮可定轴转动的设置在基座上。上述驱动件设置在基座上,驱动件与滚轮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滚轮转动。滚轮支撑在第一轨道9上,滚轮转动的同时,具有沿第一轨道9延伸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带动基座移动。
上述伸缩支撑件11设置有多个,多个伸缩支撑件11在基座上均匀分布,上述滚轮和驱动件均匀设置有多组,有利于行走装置8受力均匀。
上述驱动件可以选用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能够将液体压力能转变为其输出轴的转矩和转速。将液压马达的输出端与滚轮传动连接,能够带动滚轮转动。也可以选用电机作为上述驱动件,将电机的输出端与滚轮传动连接,从而带动滚轮转动。
本实施例中,在底模的下端设置有支撑腿12,支撑腿12的长度可伸缩调节。当伸缩支撑件11伸长至与底模接触时,可以控制支撑腿12的长度缩短,使底模的支撑腿12与地面脱离接触,底模支撑在行走装置8上。
上述支撑腿12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与底模连接,在固定部上设置有轴线沿竖直方向的螺纹孔,在活动部上设置有能够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杆。通过螺杆与螺纹孔的螺纹连接,实现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螺纹连接。在转动活动部时,活动部具有沿竖直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支撑腿12的伸缩,结构简单可靠,且成本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当同时移动底模和位于底模上的预制管廊时,可以利用上述行走装置;当底模上没有预制管廊时,可以通过吊具对底模进行吊装,以实现对底模位置的调整,也可以利用上述行走装置移动底模,此时,需要在第一轨道9的两端设置延伸轨道,以与第一轨道9构成闭环形式的轨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模具组件设置多组,第二端模的数量可以与模具组件的数量相同,使第二端模与模具组件一一对应,各个模具组件同时进行对预制管廊的浇筑加工。
也可以使第二端模的数量小于模具组件的数量,或仅设置一个第二端模,使多组模具组件共用一个第二端模。
当仅设置一个第二端模时,先利用第二端模配合第一组模具组件进行第一预制管廊6的浇筑,第一组模具组件浇筑完成第一预制管廊6之后,无需再使用第二端模,第一组模具组件与第一预制管廊6的端面相配合进行后续预制管廊的浇筑即可。然后再利用第二端模配合第二组模具组件进行下一第一预制管廊6的浇筑,第二组模具组件浇筑完成第一预制管廊6之后,无需再使用第二端模,第二组模具组件与第一预制管廊6的端面相配合进行后续预制管廊的浇筑即可,第二端模则配合第三组模具组件进行浇筑,依此类推。多组模具组件共用一个第二端模,降低了生产成本。
多组模具组件并列设置,使各个模具组件的内模4相平行,且各个第一端模1位于同一平面内。
当多组模具组件共用同一第二端模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中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还包括移动装置,用于驱使第二端模在各组模具组件之间移动。
具体来说,移动装置包括第四轨道和能够沿第四轨道移动的第三行走部,第四轨道设置在侧模5远离第一端模1的一端,且与各个内模4垂直。
第四轨道与上述第一轨道9具有交叉,在第四轨道与第一轨道9之间相交叉的位置处设置成旋转轨道的形式,通过转动旋转轨道,可以使旋转轨道与第四轨道对接,也可以使旋转轨道与第一轨道9对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旋转轨道的结构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还包括内模安装组件,内模安装组件用于驱使内模4沿与第一端模1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移动,便于内模4在浇筑模具上的拆装。
具体来说,上述内模安装组件包括第二轨道13、第三轨道14和第二行走部15,其中,第二轨道13设置在第一端模1远离侧模5的一侧,且第二轨道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端模1所在平面垂直,即第二轨道13的延伸方向与内模4的延伸方向一致。在浇筑完成预制管廊的底板部分后,将第三轨道14设置在底板的上方,使第三轨道14与第二轨道13同轴对接,并使第三轨道14的端部与第二轨道13可拆卸连接。
对于第三轨道14的移动和安装,可通过吊具等工装通过吊运的方式完成。对于第三轨道14与第二轨道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在第三轨道14和第二轨道13相靠近的端部设置法兰,在法兰上设置安装孔,利用螺栓螺母即可实现第二轨道13与第三轨道14之间的连接。
上述第二行走部15与内模4连接,第二行走部15能够沿第二轨道13和第三轨道14移动。通过使第三轨道14的端部与第二轨道13对接,能够使第二行走部15在第二轨道13和第三轨道14上往复移动,从而带动内模4移动。
浇筑之前,内模4通过第二行走部15支撑在第二轨道13上。
在安装内模4时,先将第三轨道14与第二轨道13对接,并使第三轨道14延伸至第二端模或第一预制管廊的舱室空间。然后利用第二行走部15带动内模4由第二轨道13移动至第三轨道14,内模4移动到相应位置后与端模连接即可。
脱模后,在将预制件运离之前,先利用第二行走部15带动内模4移动至第二轨道13,然后将第三轨道14取出,即可完成内模4的拆除。
上述内模安装组件在安装和拆除内模4的过程中,避免了对内模4的直接搬运吊装,第三轨道14相对于内模4而言,重量和外形均较小。相对于对内模4的移动搬运而言,对第三轨道14的移动搬运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第三轨道14与钢筋笼舱室空间之间的间隙较大,且第二轨道13和第三轨道14的设置能够对第二行走部15导向,降低了使内模4进入钢筋笼舱室空间的难度,能够使内模4快速进入钢筋笼的舱室空间,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浇筑上述第一预制管廊6时,可使第三轨道14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第一端模1和第二端模上。在浇筑上述第二预制管廊7以及后续的预制管廊时,可使第三轨道14的一端支撑在第一端模1上,另一端支撑在前一预制管廊的底板上,参照图3和图4。
具体可在第三轨道14上设置支腿16,支腿16与第三轨道14垂直,支腿16的一端与第三轨道14连接,另一端能够支撑在端模或者前一个预制管廊的底板上。支腿16在第三轨道14的两端均有设置,且上述支腿16的长度可伸缩调节,通过调节支腿16的长度,能够调节第三轨道14的水平度,以确保内模4的安装精度。
在第三轨道14上还设置有支撑组件17,支撑组件17的长度可伸缩调节,通过调节支撑组件17的长度,能够使支撑组件17支撑在预制件的舱室表面。在脱去第二端模时,利用支撑组件17使第三轨道14支撑在预制件的舱室表面,使支腿16与第二端模脱离接触,从而可以使第二端模与预制件脱离接触,以实现第二端模的脱模。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上述第一端模1、第二端模、底模、内模4和侧模5的结构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对于内模4的移动,也可通过吊具提起并移动的形式实现,不仅仅限于通过内模4安装系统的形式实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组件,包括第一端模、至少两个底模、内模和一对侧模,所述内模的数量与预制管廊的舱室数量相同;
第二端模,能够与所述第一端模、任一所述底模、所述内模和一对所述侧模相配合进行浇筑;
行走装置,配置为驱使所述底模移动、以对所述底模的位置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组件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二端模设置有一个,多组所述模具组件共用一个所述第二端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装置包括:
第一轨道,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端模所在平面垂直;
第一行走部,能够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
伸缩支撑件,长度能够伸缩调节,所述伸缩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走部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件为液压缸、气缸和电动缸中的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的下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长度可伸缩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部包括:
基座,用于支撑所述伸缩支撑件;
滚轮,可定轴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滚轮支撑在所述第一轨道上;
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滚轮转动,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底模连接,所述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模安装组件,所述内模安装组件配置为能够驱使所述内模沿与所述第一端模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安装组件包括:
第二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模远离所述侧模的一侧,所述第二轨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端模所在平面垂直;
第三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同轴设置,所述第三轨道的端部能够与所述第二轨道可拆卸的对接;
第二行走部,与所述内模连接,所述第二行走部能够沿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三轨道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装置,用于驱使所述第二端模在各组所述模具组件之间移动。
CN202123108865.4U 2021-12-10 2021-12-10 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 Active CN217020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8865.4U CN217020910U (zh) 2021-12-10 2021-12-10 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08865.4U CN217020910U (zh) 2021-12-10 2021-12-10 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0910U true CN217020910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0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08865.4U Active CN217020910U (zh) 2021-12-10 2021-12-10 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0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9315B (zh)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系统
CN107363988B (zh) 预制箱梁的液压内模齿轨行走系统及行走方法
CN107326930A (zh) 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现场快速成型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5437364B (zh) 一种墙板柔性生产线
CN109505271B (zh) 一种移动式液压台车拱涵成套施工工法
CN114102851A (zh) 预制管廊的浇筑方法及浇筑系统
CN109577303B (zh) 一种用于船闸输水廊道的移动模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5112063U (zh) 预制箱梁整体式液压外模板
CN110497511B (zh) 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及预制方法
CN217020910U (zh) 预制管廊的浇筑系统
CN210151779U (zh) 一种市政综合管廊液压模板台车
CN109371851B (zh) 多底模头罩支撑架造槽机
CN111531689A (zh) 一种箱梁外侧模板的装拆模小车及其装拆模板的方法
CN112431612A (zh) 一种适用于超大跨度扁平洞室的快速施工拼装式台车
CN110714785A (zh) 管廊顶板施工台车、台车组和施工方法
CN212100689U (zh) 一种链条传动式盾构管片生产线推进装置
CN211230492U (zh) 一种隧道中心水沟液压自行式移动支模架
CN113771204A (zh) 一种预制箱梁的循环生产方法及箱梁模板装置
CN215434259U (zh) 内模安装系统
CN113997391A (zh) 用于预制装配式箱涵的无内外支架整体模板
CN207244659U (zh) 一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现场快速成型机
CN113103410A (zh) 一种用于预制t型梁的自行式整体液压模板设备
CN206220975U (zh) 一种用于仰拱施工的台车
CN211164514U (zh) 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
CN117587855A (zh) 一种隧道变断面外模衬砌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