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15035U - 一种导丝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15035U
CN217015035U CN202121042986.0U CN202121042986U CN217015035U CN 217015035 U CN217015035 U CN 217015035U CN 202121042986 U CN202121042986 U CN 202121042986U CN 217015035 U CN217015035 U CN 217015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section
guide wire
transition section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429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涛
张志军
魏磊山
陶凌
葛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o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o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o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429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15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15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15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丝,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导丝体、第二导丝体以及护套;第一导丝体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护套包括套管以及连接于套管的远端的端头,套管位于第一导丝体的远离第一连接结构的一端,且套设于第一导丝体的外部,并与第一导丝体固定连接;第二导丝体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通过旋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本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延长的导丝时,连接牢固性差,连接过程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导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丝。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病变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常见的临床问题,通过导丝输送配合器械进行介入诊断及治疗是目前发展迅速的治疗方式之一。在治疗环绕心脏的冠状动脉等血管中产生的狭窄或治疗因血管内钙化的进展而使血管内完全闭塞的部位(例如,慢性完全闭塞:CTO(chronic total occlusion)等)时,需要在球囊扩张导管等治疗器具之前,将用于导引这些器具的导丝先行插入到血管中。
在临床中,对于有些复杂病灶的治疗,需要增加导丝的长度,在临床操作中往往通过临时粘接的方式在原导丝的尾端连接一根延长导丝,延长导丝在使用过程中时常发生脱落,且粘结过程中需要等待胶体凝固,粘结过程费时费力,使导丝无法到达血管内的目标部位,造成临床使用过程的不便和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丝,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延长的导丝时,连接牢固性差,连接过程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丝,包括:
第一导丝体,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
护套,包括套管以及连接于所述套管的远端的端头,所述套管位于所述第一导丝体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一端,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导丝体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导丝体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导丝体,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通过旋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沿远离所述第一导丝体方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导丝体同轴设置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沿所述第二导丝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槽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沿远离所述第一导丝体方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导丝体同轴设置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设有卡接凸起;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沿所述第二导丝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沿远离所述第一导丝体方向向外延伸设置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柱体上设有折形波段;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沿所述第二导丝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设有折形波槽段;所述折形波段与所述折形波槽段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丝体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护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端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过渡段、第一支撑段、第二过渡段以及头端段;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外径沿远端到近端方向渐扩设置,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外径沿远端到近端方向渐扩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段沿轴向等径设置,且其径长与所述第一过渡段的远端的径长及所述第二过渡段的近端的径长均相等,所述头端段沿轴向等径设置,且其径长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的远端的径长相等,所述头端段的远端连接于所述端头;所述护套的近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过渡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沿远端到近端的方向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二支撑段和第三过渡段,所述第三过渡段沿近端到远端方向渐扩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段等径延伸,且其径长等于所述第三过渡段的远端的径长,所述第二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段和所述第三过渡段外部涂设有润滑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呈螺旋弹簧状。
进一步地,所述护套的远端呈折弯状。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导丝通过在第一导丝体的端部设置第一连接结构,且通过在第二导丝体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结构,使第一导丝体的近端与第二导丝体采用旋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实现了第一导丝体与第二导丝体的快速连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连接牢固性提高,连接更加可靠;另外,第一导丝体的远端位于护套内,护套对第一导丝体起到主要的支撑和导向作用,护套可以保护导丝头端不损伤血管内壁,护套能够提高术者触觉反馈,使得在操作过程中导丝不易进入分支血管,能够顺利到达目标部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第一导丝体1和第二导丝体5连接的爆炸视图一;
图3是图1中的第一导丝体1和第二导丝体5连接的爆炸视图二;
图4是图1中的第一导丝体1和第二导丝体5连接的爆炸视图三;
图5是图1中的第一导丝体1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Y-Y视图;
图7是图5中的另一实施例的Y-Y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导丝体;101、第一连接部;1011、第一过渡段;1012、第一支撑段;1013、第二过渡段;1014、头端段;102、第二连接部;1021、第二支撑段;1022、第三过渡段;2、第一连接结构;3、亲水涂层;301、近端亲水涂层;302、远端亲水涂层;4、护套;5、第二导丝体;6、弯折部;7、第二连接结构;8、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部”、“下部”、“朝上”、“竖直”、“水平”、“底”、“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丝,包括第一导丝体1、护套4以及第二导丝体5;第一导丝体1的一端(近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2;护套4位于第一导丝体1的远离第一连接结构2的一端(远端),护套4包括套管以及连接于套管的远端的端头8,套管位于第一导丝体1的远离第一连接结构2的一端,且套设于第一导丝体1的外部,并与第一导丝体1固定连接;第二导丝体5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7,第一连接结构2与第二连接结构7通过旋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导丝通过在第一导丝体1的端部(指近端或后端)设置第一连接结构2,且通过在第二导丝体5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结构7,使第一导丝体1的近端与第二导丝体5采用旋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实现了第一导丝体1与第二导丝体5的快速连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连接牢固性提高,连接更加可靠;另外,第一导丝体1的远端位于护套4内,护套4对第一导丝体1起到主要的支撑和导向作用,护套4可以保护导丝头端不损伤血管内壁,护套4能够提高术者触觉反馈,使得在操作过程中导丝不易进入分支血管,能够顺利到达目标部位。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前端也可称作远端,为了描述的方便,定义:在导丝插入血管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定义为远端或前端,靠近操作者的一端定义为近端或后端。
具体地,制作第一导丝体1的材料应当具有出色的扭矩传递性、跟踪性、支撑性、超弹性、耐用性以及疲劳性等性能,能够为导丝提供良好的支撑力和推送力。第一导丝体1的表面应当光滑、洁净,无结疤、裂纹、毛刺和划伤等对患者有潜在风险的缺陷。第一导丝体1由Ni-Ti合金、不锈钢、钴基合金、Fe-Mn合金、Cu-Zn合金和Fe-Ni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性能合适的材料制备第一导丝体1。第一导丝体1优选采用高强度、高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护套4的远端与第一导丝体1的远端密封固定连接,形成端头8,此密封固定连接可以采用通过钎焊、激光焊接、电阻焊、超声波焊接、压接、粘接等连接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连接固定。
第一导丝体1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第一连接结构2位于第二连接部102的远离第一连接部101的一端;护套4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01的外部,第一连接部101的远离第二连接部102的一端与端头8连接;护套4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01的外部,护套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导丝体1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护套4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01的外部,插入血管时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第二部分的第二连接部102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保证前端第一连接部101更好地进入血管。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结构2为沿远离第一导丝体1方向向外延伸且与第一导丝体1同轴设置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二连接结构7为连接槽,连接槽的槽壁设有内螺纹;连接柱与连接槽通过螺纹连接。
具体地,连接柱采用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连接柱为圆柱体,外螺纹设置于圆柱体的外表面,连接柱的背离第一导丝体的端部设有弧形连接面,采用弧形连接面能够更加安全,防止连接柱外露时划伤人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丝体1和第二导丝体5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一方面,较容易制作获得,成本低廉,另一方面,连接方便,连接牢固,防脱性能较好,可靠性高。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结构2为沿远离第一导丝体1方向向外延伸且与第一导丝体1同轴设置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外表面设有卡接凸起;第二连接结构7为沿第二导丝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连接槽,连接槽的内壁设有卡槽;连接柱与连接槽插接配合,卡接凸起与卡槽卡接配合。
具体地,连接柱采用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优选采用塑料材质,能够使卡接凸起和卡槽具有一定的弹性,卡接更加省力;连接柱为圆柱体,连接柱的背离第一导丝体的端部设有弧形连接面,采用弧形连接面能够更加安全,防止连接柱外露时划伤人体;卡接凸起设置于圆柱体的外表面,卡接凸起优选采用三棱锥的形状,三棱锥的一条棱边与连接柱的中心轴平行,且此棱边的长度大于其它两边的长度,此棱边距离第一导丝体端部的距离远大于其它两个棱边距离第一导丝体端部的距离,其它两个棱边之间形成卡接平面,优选设置两个卡接凸起,卡接凸起沿连接柱的周线间隔布置;对应的,连接槽与连接柱形状一致,卡槽与卡接凸起的形状和位置对应设置,连接柱插入连接槽内,卡接凸起卡接于卡槽内,从而实现第一导丝体和第二导丝体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丝体1和第二导丝体5采用卡接连接的方式,一方面,较容易制作获得,成本低廉,另一方面,连接方便,连接牢固,可靠性高。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结构2为沿远离第一导丝体1方向向外延伸设置的连接柱,连接柱的柱体上设有折形波段;第二连接结构7为沿第二导丝体5的轴向延伸设置的连接槽,连接槽的内壁设有折形波槽段;折形波段与折形波槽段卡接配合。
具体地,连接柱采用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优选采用塑料材质,能够使折形波槽段和折形波段具有一定的弹性,卡接更加省力;连接柱为圆柱体,连接柱的背离第一导丝体的端部设有弧形连接面,采用弧形连接面能够更加安全,防止连接柱外露时划伤人体;折形波槽段设置于圆柱体的外表面,卡接凸起优选采用设有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的波浪形状,波峰和波谷分别位于连接柱的上下两侧;对应的,连接槽与连接柱形状一致,折形波槽段与折形波段的形状和位置对应设置,连接柱插入连接槽内,折形波段卡接于折形波槽段内,从而实现第一导丝体和第二导丝体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丝体1和第二导丝体5采用卡接连接的方式,一方面,较容易制作获得,成本低廉,另一方面,连接方便,连接牢固,可靠性高。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第一导丝体1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第一连接结构2位于第二连接部102的远离第一连接部101的一端(即位于第二连接部102的近端);护套4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01的外部,护套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01固定连接,具体的,护套4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01的外部,第一连接部101的远离第二连接部102的一端(即第一连接部101的远端)与端头8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01为柱状结构,第一连接部101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保证导丝的扭矩传递性和抗折性,护套4套设于第一连接部101的外部,护套4可以保护导丝头端不损伤血管内壁,护套4能够提高术者触觉反馈;第一连接部101和护套4共同构成了导丝头端的复合显影段,使导丝头端在X射线下具有较好的显影效果。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01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过渡段1011、第一支撑段1012、第二过渡段1013以及头端段1014;第一过渡段1011与第二连接部102连接;第一过渡段1011的外径沿远端到近端方向渐扩设置,第二过渡段1013的外径沿远端到近端方向渐扩设置,第一支撑段1012沿轴向等径设置,且其径长与第一过渡段1011的远端的径长及第二过渡段1013的近端的径长均相等,头端段1014沿轴向等径设置,且其径长与第二过渡段1013的远端的径长相等;护套4的近端连接于第一过渡段10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头端段1014为远端,第一过渡段1011为近端,第一导丝体1的远端的直径小于近端的直径,使第一导丝体1的远端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支撑性,更容易通过迂曲的血管,第一过渡段1011、第二过渡段1013的外轮廓形状可以呈锥形、抛物线形或流线形中的任意一种,如图6和图7所示,头端段1014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或经压力加工呈扁平状,有利于优化第一导丝体1头端的力学性能,可进一步获得适宜的导丝头端柔软度。
另外,在加工成第一导丝体1的金属线材表面预涂PTFE(聚四氟乙烯)涂层,即在第一过渡段1011、第一支撑段1012、第二过渡段1013以及头端段1014的外表面均预先涂抹PTFE涂层,有利于提高导丝的通过性;第一导丝体1的制作可以使用物理磨削、或物理研磨、或电解抛光、或化学刻蚀等方法或技术制备直线型的第一导丝体1,优选采用物理磨削法,再将第一导丝体1的远端的头端经压力加工制备出完整的金属核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01的直径从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中部还设置等径的支撑段进行支撑,在增加芯丝柔韧性的同时,能够保持一定的刚性,具有较好的抗弯折性能,有利于第一芯丝1的远端更好地进入血管。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102沿远端到近端的方向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二支撑段1021和第三过渡段1022,第三过渡段1022沿近端到远端方向渐扩设置,第二支撑段1021等径延伸,且其径长等于第三过渡段1022的远端的径长,第二支撑段102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01。
具体地,第二支撑段102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二支撑段1021的直径与第三过渡段1022和第一过渡段1011的渐扩端的直径相等,第二支撑段1021和第三过渡段1022的外表面涂设有润滑涂层,具体的润滑涂层采用PTFE(聚四氟乙烯)涂层,有利于提高导丝的通过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护套4的套管呈螺旋弹簧状,套管的一端与第一过渡段1011的靠近第二支撑段1021的端部密封固定连接,套管的另一端与头端段1014的远离第二过渡段1013的端部密封固定连接。
具体地,套管采用弹簧套管制备,弹簧套管由单股丝或多股丝经弹簧机卷绕而成或编织机编织而成,弹簧套管优选采用单股丝弹簧圈。制作弹簧套管的金属线材可以是不锈钢丝、预涂PTFE(聚四氟乙烯)涂层不锈钢丝、铂镍丝、铂钨丝、黄金丝或医用贵金属合金丝等,其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材料经由弹簧机卷绕而成、或编织机编织而成。
另外,弹簧套管的一端与第一过渡段1011的靠近第二支撑段1021的端部密封固定连接,弹簧套管的另一端与头端段的远离第二过渡段1013的端部密封固定连接;护套的外部涂设有亲水涂层3。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套管的外部涂设有亲水涂层3,亲水涂层3包括近端亲水涂层301和远端亲水涂层302,且近端亲水涂层301的厚度比远端亲水涂层302的厚度大,即弹簧套管的靠近第二连接部102的一端的厚度大于远离第二连接部102的一端的厚度,厚度差为1~20um;亲水涂层3可以提高导丝表面的润滑性,其机理是亲水涂层3吸收水分子在弹簧套管表面形成凝胶状薄膜,该薄膜可以降低弹簧套管在血管内以及在相关配合器械内的通过阻力,使得弹簧套管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跟踪性能,使导丝易于推送,有效提高其通过能力,使导丝易于到达血管内目标部位,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可替代的,弹簧套管的外部还可以涂设PTFE涂层、或亲水涂层3、或硅油涂层,涂层可以是其中一种,也可以是几种涂层的组合。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护套4的远端呈折弯状,即护套4的端部设有弯折部6,弯折部6的中轴线与第一导丝体1的中轴线成预设角度设置。
具体的,弯折部6呈A型弯头状,护套4的远端呈A型弯形,弯折部6与护套4的平直部分一体成型,弯折部6通过模具弯制定型制备。设置弯折部6,使得插管时遇到弯曲变形的血管时,导丝前端不会顶在血管壁上,从而可防止损伤血管内壁或造成血管穿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护套4的端部设置弯折部6,弯折部6有利于导丝进入鞘管、指引导管、微导管、球囊扩张导管以及其他配合器械,且在操作过程中导丝不易进入分支血管,能够顺利到达目标部位,同时可以有效防止导丝头端损伤血管内壁。
在实际应用中,导丝的具体尺寸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优选采用以下尺寸规格:第一导丝体1的直径D为0.010"~0.038",总长为50~450cm;护套中,弹簧套管的丝径为0.0015"~0.01",弹簧套管的外径为0.01"~0.038",弹簧套管的长度为1~450cm;第二支撑段1021和第三过渡段1022外部的涂层厚度约为0.004~0.02mm、弹簧套管外部涂设的亲水涂层3的厚度约为0.004~0.01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丝体,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
护套,包括套管以及连接于所述套管的远端的端头,所述套管位于所述第一导丝体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一端,且套设于所述第一导丝体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导丝体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导丝体,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通过旋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沿远离所述第一导丝体方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导丝体同轴设置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沿所述第二导丝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柱与所述连接槽通过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沿远离所述第一导丝体方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导丝体同轴设置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设有卡接凸起;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沿所述第二导丝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沿远离所述第一导丝体方向向外延伸设置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柱体上设有折形波段;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沿所述第二导丝体的轴向延伸设置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设有折形波槽段;所述折形波段与所述折形波槽段卡接配合。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丝体包括沿轴向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护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端头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沿近端到远端的方向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过渡段、第一支撑段、第二过渡段以及头端段;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外径沿远端到近端方向渐扩设置,所述第二过渡段的外径沿远端到近端方向渐扩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段沿轴向等径设置,且其径长与所述第一过渡段的远端的径长及所述第二过渡段的近端的径长均相等,所述头端段沿轴向等径设置,且其径长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的远端的径长相等,所述头端段的远端连接于所述端头;所述护套的近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过渡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远端到近端的方向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二支撑段和第三过渡段,所述第三过渡段沿近端到远端方向渐扩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段等径延伸,且其径长等于所述第三过渡段的远端的径长,所述第二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段和所述第三过渡段外部涂设有润滑涂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呈螺旋弹簧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的远端呈折弯状。
CN202121042986.0U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导丝 Active CN217015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42986.0U CN217015035U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导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42986.0U CN217015035U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导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15035U true CN217015035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11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42986.0U Active CN217015035U (zh) 2021-05-14 2021-05-14 一种导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15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54129B2 (ja) 複合ガイドワイヤ
JP4494782B2 (ja) 複合ガイドワイヤ
US5666968A (en) Flexible guide wire with extension capability and guide wire extension for use therewith
JP4805152B2 (ja) 医療器具コイル
JP4648320B2 (ja) 医療器具用コイル
US8444577B2 (en) Medical guide wire
JP5450432B2 (ja) 成形可能なチップを備えた長尺状医療用デバイス
JP2010503484A (ja) 横断ガイドワイヤ
JP2010524588A (ja) 医療器具
JP2006519072A (ja) 長尺状体内医療器具
JP2009511184A (ja) 医療器具コイル
JP2007503256A (ja) 長尺状の内腔を有する医療器具
CN110681031A (zh) 一种造影导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94784A (zh) 一种血管介入造影导丝及其制备方法
JPH1157014A (ja) ガイドワイヤ
CN217015035U (zh) 一种导丝
JP2990199B2 (ja) 安全チップ付きフレキシブルガイド
CN114366994A (zh) 一种导丝及导丝制备方法
CN219184351U (zh) 编织支架及支架系统
CN218458452U (zh) 一种心室辅助装置用猪尾管
CN215841127U (zh) 一种导丝
JP2020022648A (ja) ガイドワイヤ
CN116919684A (zh) 一种医用支架
CN115054320A (zh) 一种颅内取栓支架的输送系统
CN220237540U (zh) 一种免焊接高性能镍钛记忆合金与不锈钢复合微导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