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02207U - 一种气液单向管道和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液单向管道和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02207U
CN217002207U CN202123348150.6U CN202123348150U CN217002207U CN 217002207 U CN217002207 U CN 217002207U CN 202123348150 U CN202123348150 U CN 202123348150U CN 217002207 U CN217002207 U CN 217002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oil
filter
pipelin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481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龙
季天宇
仇文倩
沈良斌
张�杰
石旬
吴冒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tongl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tongl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tongl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tongl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481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02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02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02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单向管道和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气液单向管道包括交叉管道结构,交叉管道结构包括N+1个倾斜直管和N个U型管,N为正整数,N个倾斜直管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形成波纹状结构,每相邻两个倾斜直管对应设置一个U型管,U型管的下端臂端口与对应的两个倾斜直管的连接处连接,且该U型管的下端臂沿其下侧对应的倾斜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U型管的上端臂端口斜向下延伸并与对应的另外一个倾斜直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单向管道和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能够保证整个压缩机的润滑系统及油箱内部以一定的负压进行运转,并能够对过滤器中积累的油液进行回收,高效、环保、节能、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气液单向管道和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润滑油箱循环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单向管道和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低碳环保政策,减少环境污染,对压缩机及辅助设备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其中包括更低的能耗比,100%压缩气体无油,润滑油箱的油雾系统要过滤后进行排空等一系列措施。如果润滑系统产生的油烟油雾直接排至大气中,会对空气有一定的污染,对操作人员的身体有影响,同时还会导致设备表面和地面上充满油渍,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油雾过滤器内部容易积累油液,导致滤芯寿命缩短提前报废。因此研究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能够控制且减少润滑油箱的油烟排出,以较低的功率保持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单向管道和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能够保证整个压缩机的润滑系统及油箱内部以一定的负压进行运转,并能够对过滤器中积累的油液进行回收,高效、环保、节能、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包括:交叉管道结构,交叉管道结构包括N+1个倾斜直管和N个U型管,N为正整数,N个倾斜直管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形成波纹状结构,每相邻两个倾斜直管对应设置一个U型管,U型管的下端臂端口与对应的两个倾斜直管的连接处连接,且该U型管的下端臂沿其下侧对应的倾斜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U型管的上端臂端口斜向下延伸并与对应的另外一个倾斜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包括:喷油部;油雾过滤部,包括油雾过滤器和气液单向管道,油雾过滤器具有油雾进口、油液出口以及气体出口,油雾过滤器的油雾进口通过负压管道与喷油部的出口连通,气液单向管道的上端通过接头与油雾过滤器的油液出口连通,下端用于接入油箱;以及与油雾过滤器的气体出口连通的负压生成部,其中,气液单向管道为上述的气液单向管道。
进一步地,负压生成部包括负压排气管、负压风机以及负压排风管,负压排气管的出气口与负压风机连接,进气口与负压排风管的出口连通,负压排风管的进口与油雾过滤器的气体出口连通。
更进一步地,负压生成部还包括三通接头、负压调整阀以及负压进气管,负压排气管的进气口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负压进气管的出口以及负压排风管的出口连通,负压进气管的进口接入大气,负压调整阀设置在负压进气管的进口处。
进一步地,负压风机包括具有叶片容置腔的风机外壳、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风机外壳内的叶片以及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的旋转驱动源。
进一步地,油雾过滤器包括具有滤芯容置腔的过滤器外壳、分别安装在过滤器外壳上下端开口处的端盖和底盖、位于滤芯容置腔内并安装在底盖上的滤芯、以及设置在滤芯与底盖之间的密封垫圈,底盖上形成有油雾进口和油液出口,油雾进口位于滤芯内侧,油液进口位于滤芯外侧,过滤器外壳上形成有气体出口。
更进一步地,滤芯包括筒状的内衬、分别设置在内衬的内外侧的内滤网和外滤网、以及设置在外滤网上端的过滤缸盖,过滤缸盖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滤芯固定孔上。
进一步地,底盖上形成有滤芯固定孔以及位于滤芯内侧的金属网状粗滤结构,滤芯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滤芯固定孔上,金属网状粗滤结构构成油雾进口。
进一步地,油雾过滤器上设置有压力表。
进一步地,负压管道的上端与油雾过滤器的油雾进口连通,负压管道的下端与通过油箱管道接入油箱,喷油部包括输油管以及环形油膜喷洒器,输油管的进口用于接入压缩机的润滑系统,出口与负压管道连通,环形油膜喷洒器设置在输油管的出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高效、环保、节能、低成本, 能够保证整个压缩机的润滑系统及油箱内部以一定的负压进行运转,保证润滑油能够顺利的通过各个零件,如滑动轴承、大小齿轮啮合、电机轴承等部件,保持油箱负压,减少油封泄漏;而且,负压产生装置润滑系统中的油雾经过过滤再排出大气,对环保有积极的作用。
而且,采用了对油雾过滤器中积累油液的油液回流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少滤芯外层的油液的积累,提高了滤芯寿命,同时提高了油雾的回收利用。气液单向管道内部较为复杂的管道,由一些列交替的管路分叉结构组成,防止气体回流而不影响液体下流,与此同时,防止了排液管体内液体与气体之间的对流,由于该气液单向管道的特殊结构,油不会从润滑油箱中倒吸出来。同时,采用这种管路结构相比于采用直管来回收油液,长度明显减小,从而减小了整个负压产生装置的高度。
通过负压调整阀,控制整个负压产生装置内部的负压大小,使整个装置能够以满足客户需要的负压大小来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环形油膜喷洒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油雾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金属网状粗滤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气液单向管道油液单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气液单向管道内的油液单向下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气液单向管道内油液上流形成流体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箱负压孔管、2-负压管道、3-气液单向管道、4-导管接头、5-油雾过滤器、6-金属网状粗滤结构、7-压力表、8-风机固定底板、9-负压风机、10-负压排气管、11-负压进气管、12-负压调整阀、13-负压排风管、14-输油管、15-环形油膜喷洒器、16-端盖、17-外滤网、18-滤芯、19-过滤器外壳、20-过滤缸盖、21-内滤网、22-密封垫圈、23-螺栓、24-底盖、25-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的正视图。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包括喷油部、油雾过滤部以及负压生成部。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环形油膜喷洒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喷油部包括输油管14以及环形油膜喷洒器15。输油管14的进口用于接入压缩机的润滑系统,环形油膜喷洒器15设置在输油管14的出口处。
油雾过滤部包括负压管道2、油箱管道、油雾过滤器5、气液单向管道3、针型阀以及压力表7。
负压管道2具有油雾进口以及分别位于该油雾进口的上下侧的油雾出口和油液出口,负压管道2具有油雾进口与输油管14的出口连通,且环形油膜喷洒器15伸入负压管道2内。负压管道2的油液出口通过油箱管道接入油箱25。油箱管道为油箱负压孔管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一种油雾过滤器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金属网状粗滤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油雾过滤器5位于喷油部的上方,包括具有滤芯容置腔的过滤器外壳19、分别安装在过滤器外壳19上下端开口处的端盖16和底盖24、位于滤芯容置腔内并安装在底盖24上的滤芯18、以及设置在滤芯18与底盖24之间的密封垫圈22。过滤器外壳19上设置有与滤芯容置腔连通的气体出口。端盖16为镀锌钢板。底盖24上设置有金属网状粗滤结构6以及位于金属网状粗滤结构6中间位置处的滤芯固定孔,滤芯18通过紧固螺栓23安装在滤芯固定孔上,金属网状粗滤结构6构成油雾过滤器5的油雾进口。油雾过滤器5的油雾进口与负压管道2的油雾出口连接且连通。底板上还设置有油液出口,该油液出口位于滤芯18外侧。通过密封垫圈22确保油雾不会从安装的空隙中泄漏出来。
滤芯18包括筒状的内衬、分别设置在内衬的内外侧的内滤网21和外滤网17、以及设置在外滤网17上端的过滤缸盖20,过滤缸盖20通过紧固螺栓23安装在滤芯18固定孔上。内衬为由滤纸叠成的三角叠形圆柱结构,即、将滤纸折成波形结构(类似于瓦楞纸内的波形结构),再卷成圆柱形,该结构能够增大吸附面积。滤纸采用玻璃纤维材质。内滤网21和外滤网17为不锈钢金属网。保证滤纸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会变形,导致油雾气体泄漏。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气液单向管道油液单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气液单向管道内的油液单向下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气液单向管道内油液上流形成流体阻塞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6-8所示,气液单向管道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且连通的上纵管、交叉管道结构以及下纵管。
上纵管的上端通过导管接头4与油雾过滤器5的油液出口连接。
交叉管道结构包括N+1个倾斜直管和N个U型管,N个倾斜直管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形成波纹状结构。最上侧的倾斜直管的上端口与上纵管的下端口连接且连通。最下侧的倾斜直管的下端口与下纵管的上端口连接且连通。每相邻两个倾斜直管对应设置一个U型管,U型管的下端臂端口与对应的两个倾斜直管的连接处连接,且该U型管的下端臂沿其下侧对应的倾斜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U型管的上端臂端口斜向下延伸并与对应的另外一个倾斜直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N为4。
下纵管的下端口用于接入油箱25。
如7图所示,当滤芯18外侧的油液积累到一定量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气液单向管道3,并依次经过5个U型管流入油箱25。
如图8所示,油箱过滤器在负压风机9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负压,当油箱25中的气体或液体在负压的作用下上流至下纵管时,在每两个倾斜直管的连接出分成两股流体,一股沿着U型管向上,一股沿着上侧的倾斜直管向上,两股流体在U型管上臂端口与对应的倾斜管的连接处交汇冲击,形成一级流体阻塞,在本实施例中,U型管的数量为4个,因此形成了四级流体阻塞,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气体回流而不影响液体下流,与此同时,防止了排液管体内液体与气体之间的对流,由于该气液单向管道3的特殊结构,油不会从润滑油箱25中倒吸出来。
压力表7通过管接头与油雾过滤器5连接,针型阀与管接头连通。
负压生成部包括负压排气管10、风机固定底板8、负压风机9、三通接头、负压进气管11、负压调整阀12、以及负压排风管13。
负压排气管10的出气口与负压风机9连接,进气口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负压进气管11的出口以及负压排风管13的出口连通。
风机固定底板8固定在油雾过滤器5的上端。
负压风机9固定安装在风机固定底板8上,包括具有叶片容置腔的风机外壳、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风机外壳内的铝合金叶片以及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的旋转驱动源。该旋转驱动源为电机,电机满足所要达到-10~-5kPa负压的功率条件。
负压进气管11的进口接入大气,负压调整阀12设置在负压进气管11的进口处。
负压排风管13的进口与油雾过滤器5的气体出口连通。
当负压过大时,打开负压调整阀12,大气通过负压进气管11的进口,进入油雾过滤器5,可以调整整个系统的负压。三通的另一边接负压风机9,整个系统的负压由负压风机9保持,最后通过负压风机9的排气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负压产生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负压风机9保证整个润滑系统的负压,当负压过大时,打开负压调整阀12,大气通过负压进气管11的进口,进入油雾过滤器5,可以调整整个润滑油系统的负压。
首先,润滑油经过冷却降温后,经过输油管14以及环形油膜喷洒器15,通过喷洒器喷洒处于层流状态的环形油膜,使高温油雾温度下降,减少油雾的产生,形成初级过滤。
部分油雾液化呈油液通过油箱管道进入油箱,其余油雾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负压管道2,自油雾过滤器5的金属网状粗滤结构6进入滤芯18,由滤芯18的内衬过滤油烟后自负压产生部排出大气,油液聚集在滤芯18底部积聚。
油雾过滤器5内,滤芯18外侧的油液积累到一定厚度时经过气液单向管道3排入油箱25,回收利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实用新型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液单向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交叉管道结构,所述交叉管道结构包括N+1个倾斜直管和N个U型管,所述N为正整数,N个所述倾斜直管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形成波纹状结构,每相邻两个倾斜直管对应设置一个所述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下端臂端口与对应的两个所述倾斜直管的连接处连接,且该U型管的下端臂沿其下侧对应的所述倾斜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U型管的上端臂端口斜向下延伸并与对应的另外一个所述倾斜直管连接。
2.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油部;油雾过滤部,包括油雾过滤器和气液单向管道,所述油雾过滤器具有油雾进口、油液出口以及气体出口,所述油雾过滤器的所述油雾进口通过负压管道与喷油部的出口连通,所述气液单向管道的上端通过接头与所述油雾过滤器的所述油液出口连通,下端用于接入油箱;以及与所述油雾过滤器的所述气体出口连通的负压生成部,其中,所述气液单向管道为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气液单向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生成部包括负压排气管、负压风机以及负压排风管,所述负压排气管的出气口与所述负压风机连接,进气口与所述负压排风管的出口连通,所述负压排风管的进口与所述油雾过滤器的所述气体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生成部还包括三通接头、负压调整阀以及负压进气管,所述负压排气管的进气口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所述负压进气管的出口以及所述负压排风管的出口连通,所述负压进气管的进口接入大气,所述负压调整阀设置在所述负压进气管的进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风机包括具有叶片容置腔的风机外壳、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风机外壳内的叶片以及输出轴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的旋转驱动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过滤器包括具有滤芯容置腔的过滤器外壳、分别安装在所述过滤器外壳上下端开口处的端盖和底盖、位于所述滤芯容置腔内并安装在所述底盖上的滤芯、以及设置在所述滤芯与所述底盖之间的密封垫圈,所述底盖上形成有所述油雾进口和所述油液出口,所述油雾进口位于所述滤芯内侧,所述油液进口位于所述滤芯外侧,所述过滤器外壳上形成有所述气体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筒状的内衬、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衬的内外侧的内滤网和外滤网、以及设置在所述外滤网上端的过滤缸盖,所述过滤缸盖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滤芯固定孔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形成有滤芯固定孔以及位于所述滤芯内侧的金属网状粗滤结构,所述滤芯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滤芯固定孔上,所述金属网状粗滤结构构成所述油雾进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过滤器上设置有压力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管道的上端与所述油雾过滤器的油雾进口连通,所述负压管道的下端与通过油箱管道接入油箱,所述喷油部包括输油管以及环形油膜喷洒器,所述输油管的进口用于接入压缩机的润滑系统,出口与所述负压管道连通,所述环形油膜喷洒器设置在所述输油管的出口处。
CN202123348150.6U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气液单向管道和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 Active CN217002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8150.6U CN217002207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气液单向管道和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8150.6U CN217002207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气液单向管道和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02207U true CN217002207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7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48150.6U Active CN217002207U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气液单向管道和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02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75764U (zh) 卧式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压缩机组
CN217002207U (zh) 一种气液单向管道和压缩机负压产生装置
CN218423659U (zh) 环保用建筑工地围墙喷淋装置
CN212867651U (zh) 一种透平膨胀机用油泵不漏油的供油装置
CN212999267U (zh) 一种风冷脱硫脱硝除尘除臭环保装置
CN209558731U (zh) 一种用于三段式储液器的上端盖滤网组件
CN210565377U (zh) 一种燃气轮机压气机水洗系统
CN207297103U (zh) 有机朗肯循环双螺杆膨胀机的循环润滑系统
CN207317568U (zh) 一种冷却塔
CN209355536U (zh) 一种储液器
CN221683295U (zh) 脱硫脱硝塔用循环泵
CN214437716U (zh) 一种润滑油站油气回收装置
CN210141188U (zh) 一种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
CN220582196U (zh) 一种轧钢加热炉换向阀自润滑装置
CN216726328U (zh)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CN219564254U (zh) 一种新型压力机飞轮接油盒结构
CN220092526U (zh) 一种高速辊道供油管路结构
CN212039398U (zh) W5真空泵排出润滑油油气分离回收系统
CN219231877U (zh) 一种便于除尘的不锈钢通风管道
CN115263451B (zh) 一种分布式带有安全排放机构的油气冷凝装置
CN219366170U (zh) 燃气轮机滑油系统
CN2547414Y (zh) 齿轮喷雾泵
CN221839474U (zh) 一种油雾润滑储油箱
CN221500690U (zh) 一种高位除氧器
CN219975313U (zh) 一种立式减速机油气排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