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4228U - 安全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4228U
CN216994228U CN202123159953.7U CN202123159953U CN216994228U CN 216994228 U CN216994228 U CN 216994228U CN 202123159953 U CN202123159953 U CN 202123159953U CN 216994228 U CN216994228 U CN 216994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djusting
seatbelt
belt
adjus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599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华虎
姜岩
李裴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599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4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4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4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安全带调节装置包括座椅本体、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和第三调节件,座椅本体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沿左右方向布置;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沿左右方向位置可调地设在座椅本体上,第一调节件与第一导轨配合,第二调节件与第二导轨配合,第一调节件具有供车辆座椅的安全带腰带穿过的第一穿孔,第二调节件具有供安全带腰带穿过的第二穿孔;第三调节件的长度可调,第三调节件的一端与座椅本体相连,第三调节件的另一端具有供车辆座椅的安全带肩带穿过的第三穿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具有乘客乘坐舒适性好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安全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座椅的安全带适合大多数成年人,可以对大多数成年人起到安全防护作用。而对于身材较小的乘客,例如,儿童、青少年或身材较小的成人,则存在安全带与乘客的体型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导致乘客乘坐的舒适性较差;另一方面,导致乘客受到冲击力时,安全带无法有效限制乘客身体的移动达到减轻对其伤害的作用,无法很好的保障乘客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安全带调节装置,以提高安全带调节装置的舒适性以及便于安全带调节装置的拆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安全带调节装置的车辆,以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便于安全带调节装置的拆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包括座椅本体、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和第三调节件,所述座椅本体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沿左右方向位置可调地设在所述座椅本体上,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所述第一调节件具有供车辆座椅的安全带腰带穿过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调节件具有供所述安全带腰带穿过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三调节件的长度可调,所述第三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座椅本体相连,所述第三调节件的另一端具有供所述车辆座椅的安全带肩带穿过的第三穿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具有乘客乘坐舒适性好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板和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一调节板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扣设在所述第一调节板上,所述第一穿孔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扣上;
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第二调节板和第二连接扣,所述第二调节板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扣设在所述第二调节板上,所述第二穿孔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扣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板具有多个第一插孔,多个所述第一插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安全带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插装在所述第一插孔内的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可摆动地设在所述座椅本体上;
所述第二调节板具有多个第二插孔,多个所述第二插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安全带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插装在所述第二插孔内的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可摆动地设在所述座椅本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扣包括第一弹性条,所述第一弹性条弯折形成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一弹性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供所述安全带腰带进入所述第一穿孔的第一通道;
所述第二连接扣包括第二弹性条,所述第二弹性条弯折形成所述第二穿孔,所述第二弹性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供所述安全带腰带进入所述第二穿孔的第二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节件包括柔性带和第三连接扣,所述柔性带的一端与所述座椅本体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扣设在所述柔性带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扣用于调节所述柔性带的长度,所述第三穿孔设在所述第三连接扣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扣包括第三弹性条,所述第三弹性条弯折形成所述第三穿孔,所述第三弹性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供所述安全带肩带进入所述第三穿孔的第三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扣包括主体、固定杆、锁止片和锁止件,所述主体为主体框,所述第三穿孔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固定杆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固定杆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供所述柔性带穿过的第一过孔;所述锁止片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锁止件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锁止片和所述锁止件之间形成供所述柔性带穿过的第二过孔,位于所述锁止位的所述锁止件能够将穿过所述第二过孔的所述柔性带压紧在所述锁止片上,位于所述解锁位的所述锁止件解除对所述柔性带的锁紧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均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三调节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沿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部分可摆动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以使所述座椅本体可折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关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相连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之间,所述第一凸起部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关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相连的第四凸起部、第五凸起部和第六凸起部,所述第四凸起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五凸起部和所述第六凸起部之间,所述第四凸起部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四凸起部形成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五凸起部和所述第六凸起部关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辆座椅和安全带调节装置,所述安全带调节装置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带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舒适性好和便于安全带调节装置的拆装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的正面轴测图(未示出第三调节件)。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的负面轴测图(未示出第三调节件)。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的在车辆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图3中第三连接扣和柔性带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第三连接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的第一使用状态图(未示出第三调节件)。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的第二使用状态图(未示出第三调节件)。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的第三使用状态图(未示出第三调节件)。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的收起状态图(未示出第三调节件)。
附图标记:
安全带调节装置100;
座椅本体1;第一部分101;第一凸起部1011;第二凸起部1012;第三凸起部1013;第二部分102;第四凸起部1021;第五凸起部1022;第六凸起部1023;
第一调节件2;第一调节板201;第一插孔2011;第一连接扣202;第一穿孔2021;第一通道2022;
第二调节件3;第二调节板301;第二插孔3011;第三连接扣302;第二穿孔3021;第二通道3022;
第三调节件4;柔性带401;第三连接扣402;主体4021;第三穿孔4022;第三通道4023;固定杆4024;锁止片4025;锁止件4026;摆动轴40261;第一过孔4027;
第一插销座5;第一插销501;
第二插销座6;
车辆座椅10;坐垫1001;靠背1002;
安全带腰带20;
安全带肩带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100包括座椅本体1、第一调节件2、第二调节件3和第三调节件4。座椅本体1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沿左右方向布置。
第一调节件2和第二调节件3沿左右方向位置可调地设在座椅本体1上。第一调节件2与第一导轨配合,第二调节件3与第二导轨配合。第一调节件2具有供车辆座椅10的安全带腰带20穿过的第一穿孔2021,第二调节件3具有供安全带腰带20穿过的第二穿孔3021。第三调节件4的长度可调,第三调节件4的一端与座椅本体1相连,第三调节件4的另一端具有供车辆座椅10的安全带肩带30穿过的第三穿孔4022。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安全带调节装置100在使用时,首先,将座椅本体1放置在车辆座椅10的坐垫1001上;然后,将车辆自带的安全带穿过安全带调节装置100的穿孔,具体地,安全带腰带20依次穿过第一调节件2的第一穿孔2021和第二调节件3的第二穿孔3021,安全带肩带30穿过第三调节件4的第三穿孔4022;之后,根据乘客的身材,沿左右方向调节第一调节件2和第二调节件3的位置,使得安全带腰带20与乘客的腰部贴合,同时调节第三调节件4的长度,使得安全带肩带30与乘客的上身贴合,使乘客稳定地依靠在车辆座椅10的靠背1002上,并将车辆自带的安全带锁扣扣合上。完成安全座椅100在车辆上的组装,并通过车辆自带的安全带对乘客提供安全保障。在需要将安全带调节装置100从车辆座椅10上拆卸下时,只需要将安全带腰带20从第一调节件2的第一穿孔2021和第二调节件3的第二穿孔3021抽出,同时将安全带肩带30从第三调节件4的第三穿孔4022抽出即可。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100不仅可以根据乘客体型进行调整,提高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100具有乘客乘坐舒适性好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此外,利用安全带调节装置100可以将车辆座椅10改造成适合儿童乘坐的儿童座椅,相比需要在车辆座椅上安装儿童座椅相比,安全带调节装置100还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和通用性好等优点。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座椅本体1大体呈矩形,座椅本体1的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座椅本体1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第三调节件4设在座椅本体1的后部。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座椅本体也可以为圆形、菱形等其他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2包括第一调节板201和第一连接扣202,第一调节板201与第一导轨配合,第一连接扣202设在第一调节板201上,第一穿孔2021设在第一连接扣202上。
第二调节件3包括第二调节板301和第二连接扣302,第二调节板301与第二导轨配合,第二连接扣302设在第二调节板301上,第二穿孔3021设在第二连接扣302上。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调节件2位于第二调节件3的左侧,相应的,第一调节板201位于第二调节板301的左侧。第一连接扣202设在第一调节板201的左端部,第二连接扣302设在第二调节板301的右端部。
利用第一调节板201与第一导轨配合实现第一调节件2的位置调节,利用第二调节板301与第二导轨配合实现第二调节件3的位置调节。并将第一穿孔2021设在第一连接扣202上,第二穿孔3021设在第二连接扣302上。
由此,第一调节件2和第二调节件3的结构简单,方便第一调节件2和第二调节件3的加工。
第一连接扣202和第一调节板201可以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扣202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调节板201上。第二连接扣302和第二调节板301可以一体成型,第二连接扣302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的第二调节板301上。
第一调节板201与座椅本体1之间,以及第二调节板与座椅本体1之间可以设置防脱件,以防止第一调节板201从第一导轨脱出以及第二调节板301从第二导轨脱出。例如,在第一调节板201和第二调节板301之间设置弹簧,通过弹簧将第一调节板201和第二调节板301相连,在实现第一调节板201和第二调节板301位置可调的同时,避免第一调节板201从第一导轨脱出以及第二调节板301从第二导轨脱出。
可选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导向孔,第一调节板201和第二调节板301的横截面也均为矩形。
可选地,第一调节板201具有多个第一插孔2011,多个第一插孔201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安全带调节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插装在第一插孔2011内的第一插销501,第一插销501可摆动地设在座椅本体1上。第二调节板301具有多个第二插孔3011,多个第二插孔301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安全带调节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插装在第二插孔3011内的第二插销,第二插销可摆动地设在座椅本体1上。
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调节板201具有三个第一插孔2011,三个第一插孔201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插销501可以插装在三个第一插孔2011中的任一个上。第二调节板301具有三个第二插孔3011,三个第二插孔301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插销可以插装在三个第二插孔3011中的任一个上。
在需要调节第一调节板201和第二调节板301的位置时,首先,通过摆动第一插销501将第一插销501从第一插孔2011内拔出,通过摆动第二插销将第二插销从第二插孔3011内拔出;然后,沿左右方向将第一调节板201和第二调节板301调节至合适位置;之后,将第一插销501插入对应的第一插孔2011内,将第二插销插入对应的第二插孔3011内,利用第一插销501插入第一插孔2011内,将第一调节板201固定在座椅本体1上,并利用第二插销插入第二插孔3011内,将第二调节板301固定在座椅本体1上。从而可以实现第一调节件2和第二调节件3的三个位置的调节,使得安全带调节装置100的第一调节件2和第三调节件3具有三种使用状态(分别图6、图7和图8所示)。
由此,方便第一调节件2和第二调节件3的位置调节,便于安全带调节装置100的使用。
可选地,安全带调节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插销座5和第二插销座6,第一插销501固定在第一插销座5上,第一插销座5可摆动地与座椅本体1相连,第二插销固定在第二插销座6上,第二插销座6可摆动地与座椅本体1相连。从而将第一插销501可摆动地设在座椅本体1上,将第二插销可摆动地设在座椅本体1上。
可选地,第一插销5和第二插销设在座椅本体1的背面。换言之,如图2所示,第一插销5和第二插销设在座椅本体1的下表面上。
可选地,第一连接扣202包括第一弹性条,第一弹性条弯折形成第一穿孔2021,第一弹性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供安全带腰带20进入第一穿孔2021的第一通道2022。第二连接扣302包括第二弹性条,第二弹性条弯折形成第二穿孔3021,第二弹性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供安全带腰带20进入第二穿孔3021的第二通道3022。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弹性条的两端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且第一弹性条的两端部在上下方向上错开,使得第一弹性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第一通道2022。第二弹性条的两端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且第二弹性条的两端部在上下方向上错开,使得第二弹性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第二通道3022。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安全带调节装置100在使用时,第一弹性条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一通道2022较宽,以便于安全带腰带20通过第一通道2022进入第一穿孔2021;第二弹性条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二通道3022较宽,以便于安全带腰带20通过第二通道3022进入第二穿孔3021。并且,当安全带腰带20通过第一通道2022后,第一弹性条在弹性作用下恢复,使得第一通道2022宽度较窄,有效避免安全带腰带20从第一穿孔2021脱出;第二弹性条在弹性作用下恢复,使得第二通道3022宽度较窄,有效避免安全带腰带20从第二穿孔3021脱出。
由此,第一连接扣202和第二连接扣302的结构设计,不仅方便将安全带腰带20穿过第一穿孔2021和第二穿孔3021,进一步便于安全带调节装置100的拆装;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安全带腰带20从第一穿孔2021和第二穿孔3021脱出,进一步提高安全带调节装置100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穿孔2021和第二穿孔3021大体为矩形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调节件4包括柔性带401和第三连接扣402,柔性带401的一端与座椅本体1相连,第三连接扣402设在柔性带401的另一端。第三连接扣402用于调节柔性带401的长度,第三穿孔4022设在第三连接扣402上。
例如,如图3至图5所示,柔性带401的下端与座椅本体1的后侧相连,第三连接扣402设在柔性带401的上端。
通过第三连接扣402可以调节柔性带401的长度,从而调节第三调节件4的长度。
由此,第三调节件4结构简单,方便第三调节件4的加工。
柔性带401可以与座椅本体1一体成型,柔性带401也可以与座椅本体1之间通过粘接等方式相连。
可选地,第一连接扣201、第二连接扣301和第三连接扣401为非金属件。
可选地,第三连接扣402包括第三弹性条,第三弹性条弯折形成第三穿孔4022,第三弹性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供安全带肩带30进入第三穿孔4022的第三通道4023。
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三弹性条的两端部重叠,且第三弹性条的两端部错开,使得第三弹性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第三通道4023。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安全带调节装置100在使用时,第三弹性条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第三通道4023较宽,以便于安全带肩带30通过第三通道4023进入第三穿孔4022。并且,当安全带肩带30通过第三通道4023后,第三弹性条在弹性作用下恢复,使得第三通道4023宽度较窄,有效避免安全带肩带30从第三穿孔4022脱出。
由此,第三连接扣402的结构设计,不仅方便将安全带肩带30穿过第三穿孔4022,进一步便于安全带调节装置100的拆装;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安全带肩带30从第三穿孔4022脱出,进一步提高安全带调节装置100的安全性。
可选地,第三穿孔4022大体为矩形孔。
可选地,第三连接扣402包括主体4021、固定杆4024、锁止片4025和锁止件4026。主体4021为主体框,主体4021的一部分形成第三弹性条,第三穿孔4022设在主体4021上。固定杆4024设在主体4021上,固定杆4024与主体4021之间形成供柔性带401穿过的第一过孔4027。锁止片4025设在主体4021上,锁止件4026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可摆动地设在主体4021上,锁止片4025和锁止件4026之间形成供柔性带401穿过的第二过孔,位于锁止位的锁止件4026能够将穿过第二过孔的柔性带401压紧在锁止片4025,位于解锁位的锁止件4026解除对柔性带401的锁紧作用。
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主体4021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部分和下部分一体成型,上部分形成第三弹性条,固定杆4024、锁止片4025和锁止件4026均设在下部分上。具体地,固定杆4024设在锁止片4025和锁止件4026的上方,锁止件4026具有转轴40261,摆动轴40261可摆动地与主体4021相连,实现锁止件4026的一端可摆动地与主体4021相连,锁止件402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具体使用时,柔性带401远离座椅本体1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过孔、第一过孔40274然后从第二过孔穿出,使得柔性带401形成重叠部分,利用锁止件4026和锁止片4025配合,将重叠部分压紧在锁止件4026和锁止片4025之间,使得柔性带401保持在合适长度。
在需要调节第三调节件4的长度时,首先,通过摆动锁止件4026使锁止件4026的自由端远离锁止片4025,使得锁止件4026位于解锁位,柔性带401可以沿第二过孔以及第一过孔4027自由活动;然后,调节柔性带401的长度至合适长度;之后,通过摆动锁止件4026使锁止件4026的自由端靠近锁止片4025,直到锁止件4026位于锁止位,此时柔性带401压紧在锁止片4025上,使柔性带401保持在该长度。
由此,方便第三调节件4的长度调节,便于安全带调节装置100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座椅本体1包括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设在第一部分101上,第三调节件4的一端与第一部分101相连。第二部分102和第一部分101沿前后方向布置,第二部分102可摆动地与第一部分101相连,以使座椅本体1可折叠。
由此,在安全带调节装置100从车辆座椅10拆下时,可以将座椅本体1折叠成图9所示状态,使得安全带调节装置100整体体积较小,方便安全带调节装置100的携带和收纳。
可选地,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关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由此,方便座椅本体1的加工,从而方便安全带调节装置100的加工。
可选地,第一部分101包括相连的第一凸起部1011、第二凸起部1012和第三凸起部1013,第一凸起部101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凸起部1012和第三凸起部1013之间,第一凸起部1011呈等腰三角形,第二凸起部1012和第三凸起部1013关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第二部分102包括相连的第四凸起部1021、第五凸起部1022和第六凸起部1023,第四凸起部102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五凸起部1022和第六凸起部1023之间,第四凸起部1021呈等腰三角形,第一凸起部1011和第四凸起部1021形成平行四边形,第五凸起部1022和第六凸起部1023关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例如,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凸起部1011和第二凸起部1012之间、第一凸起部1011和第三凸起部1013之间、第二凸起部1012和第三凸起部1013之间、第一凸起部1011和第四凸起部1021之间、第四凸起部1021和第五凸起部1022之间,第四凸起部1021和第六凸起部1023之间、第二凸起部1021和第五凸起部1022之间以及第三凸起部1013和第六凸起部1023之间分别形成凹陷部。且凹陷部中两两关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以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使得座椅本体1整体结构外观较美观。
此外,当乘客坐在座椅本体1上时,臀部恰好可以位于第一凸起部1011和第四凸起部1021上,以便利用第一凸起部1011和第四凸起部1021承托乘客的主要重量,增加乘客坐在座椅本体1上的舒适感;并且,乘客的双腿分别位于第五凸起部1022和第六凸起部1023上,以便利用第五凸起部1022和第六凸起部1023分别承托乘客的双腿,进一步增加乘客坐在座椅本体1上的舒适感,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由此,座椅本体1的结构设计既可以满足外观美观的要求,又可以增加安全带调节装置100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调节装置100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根据乘客体型进行调节,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好和安全性高;
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通用性好;
3、可折叠、使得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辆座椅10和安全带调节装置,所述安全带调节装置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带调节装置100,安全带调节装置100设在车辆座椅10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乘坐舒适性好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安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左右方向布置;
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和所述第二调节件沿左右方向位置可调地设在所述座椅本体上,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所述第一调节件具有供车辆座椅的安全带腰带穿过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调节件具有供所述安全带腰带穿过的第二穿孔;以及
第三调节件,所述第三调节件的长度可调,所述第三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座椅本体相连,所述第三调节件的另一端具有供所述车辆座椅的安全带肩带穿过的第三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和
第一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扣设在所述第一调节板上,所述第一穿孔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扣上;
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和
第二连接扣,所述第二连接扣设在所述第二调节板上,所述第二穿孔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扣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具有多个第一插孔,多个所述第一插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安全带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插装在所述第一插孔内的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可摆动地设在所述座椅本体上;
所述第二调节板具有多个第二插孔,多个所述第二插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安全带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插装在所述第二插孔内的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可摆动地设在所述座椅本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扣包括第一弹性条,所述第一弹性条弯折形成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一弹性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供所述安全带腰带进入所述第一穿孔的第一通道;
所述第二连接扣包括第二弹性条,所述第二弹性条弯折形成所述第二穿孔,所述第二弹性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供所述安全带腰带进入所述第二穿孔的第二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件包括:
柔性带,所述柔性带的一端与所述座椅本体相连;和
第三连接扣,所述第三连接扣设在所述柔性带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扣用于调节所述柔性带的长度,所述第三穿孔设在所述第三连接扣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扣包括第三弹性条,所述第三弹性条弯折形成所述第三穿孔,所述第三弹性条的两端部之间形成供所述安全带肩带进入所述第三穿孔的第三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扣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为主体框,所述第三穿孔设在所述主体上;
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固定杆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供所述柔性带穿过的第一过孔;以及
锁止片和锁止件,所述锁止片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锁止件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锁止片和所述锁止件之间形成供所述柔性带穿过的第二过孔,位于所述锁止位的所述锁止件能够将穿过所述第二过孔的所述柔性带压紧在所述锁止片上,位于所述解锁位的所述锁止件解除对所述柔性带的锁紧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均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三调节件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和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沿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部分可摆动地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以使所述座椅本体可折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关于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相连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之间,所述第一凸起部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二凸起部和所述第三凸起部关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相连的第四凸起部、第五凸起部和第六凸起部,所述第四凸起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五凸起部和所述第六凸起部之间,所述第四凸起部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四凸起部形成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五凸起部和所述第六凸起部关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座椅;和
安全带调节装置,所述安全带调节装置为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调节装置,所述安全带调节装置设在所述车辆座椅上。
CN202123159953.7U 2021-12-15 2021-12-15 安全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6994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9953.7U CN216994228U (zh) 2021-12-15 2021-12-15 安全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59953.7U CN216994228U (zh) 2021-12-15 2021-12-15 安全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4228U true CN216994228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3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59953.7U Active CN216994228U (zh) 2021-12-15 2021-12-15 安全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42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10617B2 (en) Child restraint system
US7232185B2 (en) Adjustable head rest for child car seat
JP4234512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US6474735B1 (en) Adjustable car seat
EP1702790B1 (en) Infant carrier with adjustable harness system
JP2558451Y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120013160A1 (en) Child Safety Seat Assembly
JP6139955B2 (ja) 幼児拘束装置
JPH11198694A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US6688701B1 (en) Seatbelt routing and restraint system
US20060097563A1 (en) Seat for childcare equipment
KR100267798B1 (ko) 자동차용 통합형 3중 모드 아동용 좌석 조립체
CN216994228U (zh) 安全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JP2001057920A (ja) コンバーチブルヘッドレスト
US5957537A (en) Restraining device for children
CN217218608U (zh) 一种安全带调节结构、靠背结构及座椅
CN215663070U (zh)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JPH0642464U (ja) 子供用シート
JPH11208332A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US20090014619A1 (en) Multi adjustment for motor vehicle restriant positioning device
CN112297970B (zh) 儿童用育儿器具
EP1336531A2 (en) Foldable child seat
CN216153918U (zh) 一种多功能儿童安全座椅
CN219236837U (zh) 一种可调节安全带结构及其应用的儿童安全座椅
JP2001206114A (ja) 大人小児兼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