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9582U - 金属管缩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金属管缩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9582U
CN216989582U CN202220228566.XU CN202220228566U CN216989582U CN 216989582 U CN216989582 U CN 216989582U CN 202220228566 U CN202220228566 U CN 202220228566U CN 216989582 U CN216989582 U CN 216989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ssembly
clamping
assembly
clamping block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285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居创
袁传兵
宗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it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285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9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9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9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管缩头装置,金属管缩头装置包括: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加热机构以及驱动机构。第二部位与第一部位设有间隔。加热机构用于给金属管上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之间的管段进行加热升温。驱动机构与第一夹持组件和/或第二夹持组件相连,用于驱动第一夹持组件和/或第二夹持组件沿着金属管的长度方向运动,以使得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增大。当使得管段的温度升高到预设温度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便能使得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之间的管段被拉伸而达到缩颈的效果,同时管段的其中一个位置处在拉伸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断裂位置处形成的缩头外径尺寸较小且较为均匀,能便于插入到其它模具中。

Description

金属管缩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管缩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管缩头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管,包括但不限于镍钛合金管、铂镍合金管、镍铜合金管、镍铁合金管、镍银合金管、铜管、铝管、铁管、钢管等等,通常需要进行缩头处理,即使得金属管端部的外径变小,才能插入到相关模具的插孔内部。本文将以金属管具体为镍钛合金管为例进行展开,其它材质的金属管类似不进行赘述。
对于镍钛合金管而言,传统的缩头方式有如下两种:第一种是将镍钛合金管的端部伸入到缩头机中,镍钛合金管的端部经旋转的两个圆形卷轴挤压变形,通过调整两个圆形卷轴的间距与外径尺寸,能相应得到外径尺寸不同的缩头。第二种是通过旋转轴承碰触凸起点造成模具上下运动,模具上下运动过程中将挤压位于模具内部的镍钛合金管使得镍钛合金管端部缩小外径。也就是说,传统的缩头方式均是采用挤压力施加于镍钛合金管外壁,通过挤压的方式来实现缩头,这样将导致加工过程中镍钛合金管硬化严重,脆性提高。对于例如外径尺寸为0.5mm-1.8mm镍钛合金管而言,缩头过程中或缩头后的镍钛合金管均容易出现断裂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管缩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金属管缩头装置,所述金属管缩头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加热机构以及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在待加工金属管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分别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金属管;
所述加热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三者均设置在待加工金属管的长度方向上,并且高度匹配;
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沿着所述待加工金属管的长度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管缩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滑动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或者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通过所述滑动组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滑轨以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装设于所述滑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通过所述滑动组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连;或,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通过所述滑动组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紧块与第二夹紧块,以及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二夹紧块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紧块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夹紧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夹紧块与同侧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穿过与其同侧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夹紧块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夹紧块;
和/或,所述第一驱动杆为螺杆,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有相适应的螺孔;
和/或,所述第一夹紧块与所述第二夹紧块中的至少一个为耐高温弹性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夹紧块与第四夹紧块,以及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四夹紧块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四夹紧块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三夹紧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三夹紧块与同侧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穿过与其同侧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四夹紧块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四夹紧块;
和/或,所述第二驱动杆为螺杆,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有相适应的螺孔;
和/或,所述第三夹紧块与所述第四夹紧块中的至少一个为耐高温弹性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机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待加工金属管长度方向一致,和/或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一致;
和/或,所述加热机构为加热炉管,套设于所述待加工金属管上;或者,所述加热机构为电热丝,设置为上下两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管缩头装置还包括支撑垫块;所述加热机构设于所述支撑垫块上。
上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在用于对金属管进行缩头加工时,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夹紧第一部位,第二夹持组件夹紧第二部位,并通过加热机构给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之间的管段进行加热升温;当使得管段的温度升高到预设温度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便能使得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之间的管段被拉伸而达到缩颈的效果,同时管段的其中一个位置处在拉伸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断裂位置处形成的缩头外径尺寸较小且较为均匀,能便于插入到其它模具中。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金属管缩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准备拉伸待加工金属管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金属管缩头装置使得待加工金属管的管段处产生断裂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10、第一夹持组件;11、第一夹紧块;12、第二夹紧块;13、第一支撑部;14、第一驱动杆;20、第二夹持组件;21、第三夹紧块;22、第四夹紧块;23、第二支撑部;24、第二驱动杆;25、连接部;30、加热机构;40、驱动机构;50、待加工金属管;51、管段;511、断裂位置处;60、底板;70、滑动组件;71、滑轨;72、滑块;80、支撑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金属管缩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准备拉伸待加工金属管50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金属管缩头装置使得待加工金属管50的管段51处产生断裂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管缩头装置,金属管缩头装置包括:底板60、第一夹持组件10、第二夹持组件20、加热机构30以及驱动机构40。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用于夹紧待加工金属管50的第一部位。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用于夹紧待加工金属管50的第二部位。第二部位与第一部位设有间隔。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在待加工金属管5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60上。所述加热机构30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之间,三者均设置在待加工金属管50的长度方向上,并且高度匹配,用于给待加工金属管50上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之间的管段51进行加热升温。所述驱动机构40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与第一夹持组件10和/或第二夹持组件20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沿着所述待加工金属管50的长度方向运动,以使得第一夹持组件10与第二夹持组件20之间的距离增大,该距离如图2所示的S。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与第一夹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相连”指的是传动连接关系,以实现将驱动机构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一夹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
上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在用于对待加工金属管50进行缩头加工时,通过第一夹持组件10夹紧第一部位,第二夹持组件20夹紧第二部位,并通过加热机构30给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之间的管段51进行加热升温;当使得管段51的温度升高到预设温度时,在驱动机构40的驱动作用下,便能使得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之间的管段51被拉伸而达到缩颈的效果,同时管段51的其中一个位置处在拉伸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断裂位置处511形成的缩头外径尺寸较小且较为均匀,能便于插入到其它模具中。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温度根据具体材质而定,在此不进行限定。具体而言,当待加工金属管50具体为镍钛合金管时,预设温度例如为600℃至800℃,基于镍钛合金管的高温延展性,加热到该温度的镍钛合金管在外部拉伸力作用下能便于发生断裂。当待加工金属管50具体为其它管材时,预设温度不限于600℃至800℃,会根据管材具体属性进行调整。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具体例如针对于0.5mm至1.8mm的镍钛合金管的缩头加工操作,生产加工得到的缩头外径尺寸较小且较为均匀,产品合格率能达到90%以上,远远高于传统缩头方式的生产合格率。当然,金属管缩头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其它外径尺寸的镍钛合金管的缩头加工操作,在此不进行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请参阅图1至图3,此外,为了能够稳定地夹持住待加工金属管50,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所夹持的第一部位的长度为L1,L1例如为10cm以上,这样第一夹持组件10能稳定地夹紧待加工金属管50的第一部位,避免滑脱;同样地,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所夹持的第二部位的长度为L2,L2例如为10cm以上,能稳定地夹紧第二部位,避免滑脱。
另外,待加工金属管50的长度方向指的是待加工金属管50的延伸方向,也就是如图2所示的箭头F所指示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40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相连,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运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位置不动,从而便能实现拉伸待加工金属管50的目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40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相连,驱动第二夹持组件20运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位置不动,也能实现拉伸待加工金属管50的目的;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40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相连,所述驱动机构40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同样能实现拉伸待加工金属管50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40包括但不限于为气缸驱动结构、电机丝杆驱动结构、液压缸驱动结构、电机带轮驱动结构,只要能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沿着待加工金属管50的长度方向运动,以使得第一夹持组件10与第二夹持组件20之间的距离增大即可,其具体结构形式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板60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60上,所述驱动机构40的驱动端与第二夹持组件20相连。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60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板60上,所述驱动机构40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相连。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金属管缩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底板60上的滑动组件70。第一夹持组件10或第二夹持组件20通过滑动组件70滑动地设置于底板60上。如此,在滑动组件70的导向作用下,驱动机构40驱动第一夹持组件10或第二夹持组件20运动时,第一夹持组件10或第二夹持组件20在底板60上的运动效果较为平稳顺利,这样将有利于实现管段51断裂位置处511形成的缩头外径尺寸较小且较为均匀。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板60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通过所述滑动组件70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60上,所述驱动机构40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相连;或者,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通过所述滑动组件70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60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20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板60上,所述驱动机构40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相连。
当然,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也不限于在底板60上设置滑动组件70,而是例如在底板60的表面上设置滑道,并在第一夹持组件10或第二夹持组件20的底部设置与滑道滑动配合的滑动件;又例如,在底板60的表面上设置滑动件,并在第一夹持组件10或第二夹持组件20的底部设置与滑道滑动配合的滑道。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动组件70包括设置于底板60上的滑轨71以及滑动地设置于滑轨71上的滑块72。第一夹持组件10或第二夹持组件20装设于滑块72上。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紧块11与第二夹紧块12,以及第一驱动杆14。第一驱动杆14与第二夹紧块12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紧块12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夹紧块11。如此,第一驱动杆14驱动第二夹紧块12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夹紧块11移动时,第一夹紧块11与第二夹紧块12能夹紧与松开待加工金属管50。所述第一驱动杆1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滑轨71的延伸方向。
同样地,第二夹持组件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夹紧块21与第四夹紧块22,以及第二驱动杆24。第二驱动杆24与所述第四夹紧块22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四夹紧块22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三夹紧块21。如此,第三夹紧块21与第四夹紧块22能夹紧与松开待加工金属管50。所述第二驱动杆2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滑轨71的延伸方向。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1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部13。所述两个第一支撑部13均固定在所述底板60上,其中一个第一支撑部13与所述第一夹紧块11和第二夹紧块12中的一个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紧块11和第二夹紧块12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一驱动杆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14穿过另一个第一支撑部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块11固定地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一支撑部13上,所述第一驱动杆14与所述第二夹紧块12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紧块12靠近与远离所述第一夹紧块11。所述第一驱动杆14推动所述第二夹紧块12靠近所述第一夹紧块11时便能实现夹紧固定住待加工金属管50;所述第一驱动杆14推动所述第二夹紧块12远离所述第一夹紧块11时便能实现松开待加工金属管50。所述第一驱动杆1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夹紧块12。
同样地,第二夹持组件2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部23。第二驱动杆24位置可调地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二支撑部23上。第三夹紧块21固定地设置于另一个第二支撑部23上,第二驱动杆24与第四夹紧块22相连,用于驱动第四夹紧块22靠近与远离于第三夹紧块21。所述第二驱动杆2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四夹紧块22。具体而言,当第二夹持组件20固定地设置于滑动组件70的滑块72上时,两个第二支撑部23通过连接部25相互连接形成一体,并固定地装设于滑块72上,这样驱动机构40作用于第二夹持组件20上时,便能稳定地推动第二夹持组件20在底板60上滑动。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14为螺杆,第一支撑部13上设有与第一驱动杆14相适应的螺孔(图中未示出)。同样地,第二驱动杆24为螺杆,第二支撑部23上设有与第二驱动杆24相适应的螺孔(图中未示出)。如此,通过转动第一驱动杆14来推动第二夹紧块12运动,以及转动第二驱动杆24来推动第四夹紧块22运动。
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在第一支撑部13上设有沿着第一驱动杆14的调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卡接位,第一驱动杆14可以是卡接地装设于第一支撑部13上任意一个第一卡接位上。通过调整第一驱动杆14装设于不同的第一卡接位来实现,第二夹紧块12夹紧与松开第一夹紧块11。第二驱动杆24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位置可调地设置于第二支撑部23上,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紧块11与第二夹紧块12中的至少一个为耐高温弹性板。第三夹紧块21与第四夹紧块22中的至少一个为耐高温弹性板。具体而言,耐高温弹性板包括但不限于为橡胶板或硅胶板。如此,第一夹持组件10能较为稳定地夹持住待加工金属管50,而且不会对待加工金属管50造成损伤;同样地,第二夹持组件20能较为稳定地夹持住待加工金属管50,而且不会对待加工金属管50造成损伤。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机构3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待加工金属管50长度方向一致。如此,能实现将管段51上的周向方向均匀加热,这样在外力拉伸作用下,断裂位置处511形成的缩头外径尺寸较小且较为均匀。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机构30为加热炉管。加热炉管用于套设于待加工金属管50上给管段51加热升温。具体而言,加热炉管例如为中频加热炉管或高频加热炉管。如此,能实现将管段51上的周向方向均匀加热,这样在外力拉伸作用下,断裂位置处511形成的缩头外径尺寸较小且较为均匀。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金属管缩头装置还包括支撑垫块80。加热机构30设于支撑垫块80上。支撑垫块80的具体高度可以根据第一夹持组件10、第二夹持组件20夹持住待加工金属管50后待加工金属管50相对于底板60的高度位置相应调整,能实现加热炉管套设于待加工金属管50的外部,并与待加工金属管50外壁沿着周向方向上的间隙相同,从而能使得待加工金属管50的各个部位能均匀受热。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支撑部13”可以为“底板60的一部分”,即“第一支撑部13”与“底板6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底板60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第一支撑部13”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底板6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3”为“底板60”一体成型制造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该“连接部25”可以为“第二支撑部23的一部分”,即“连接部25”与“第二支撑部23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第二支撑部23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连接部25”可以独立制造,再与“第二支撑部23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一实施例中,“连接部25”为“第二支撑部23”一体成型制造的一部分。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2)

1.一种金属管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缩头装置包括底板、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加热机构以及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在待加工金属管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分别用于夹持待加工金属管;
所述加热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三者均设置在待加工金属管的长度方向上,并且高度匹配;
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沿着所述待加工金属管的长度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缩头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滑动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或者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通过所述滑动组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滑轨以及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装设于所述滑块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通过所述滑动组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相连;或,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通过所述滑动组件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紧块与第二夹紧块,以及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二夹紧块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紧块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夹紧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夹紧块与同侧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穿过与其同侧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夹紧块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夹紧块;
和/或,所述第一驱动杆为螺杆,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设有相适应的螺孔;
和/或,所述第一夹紧块与所述第二夹紧块中的至少一个为耐高温弹性板。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夹紧块与第四夹紧块,以及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四夹紧块固定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四夹紧块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三夹紧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三夹紧块与同侧的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穿过与其同侧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四夹紧块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四夹紧块;
和/或,所述第二驱动杆为螺杆,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有相适应的螺孔;
和/或,所述第三夹紧块与所述第四夹紧块中的至少一个为耐高温弹性板。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一致;
和/或,所述加热机构为加热炉管,套设于所述待加工金属管上;或者,所述加热机构为电热丝,设置为上下两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管缩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缩头装置还包括支撑垫块;所述加热机构设于所述支撑垫块上。
CN202220228566.XU 2022-01-27 2022-01-27 金属管缩头装置 Active CN216989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8566.XU CN216989582U (zh) 2022-01-27 2022-01-27 金属管缩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28566.XU CN216989582U (zh) 2022-01-27 2022-01-27 金属管缩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9582U true CN216989582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91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28566.XU Active CN216989582U (zh) 2022-01-27 2022-01-27 金属管缩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9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7789B (zh) 一种电阻热张力矫直装置及矫直方法
KR101733176B1 (ko) 자동차용 쿨란트파이프 벤딩장치
CN107812801B (zh) 金属波纹管的加工方法
US11293699B2 (en) Automatic secondary degassing fixed-length mechanism for ultrathin heat pipe
CN216989582U (zh) 金属管缩头装置
JP5615738B2 (ja) チューブ曲げプレスにおいて板材から成るスリット入りチューブ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とチューブ曲げプレス
CN217616881U (zh) 一种管材冷拔机用芯棒伸缩装置
CN111842707A (zh) 一种张臂式导线揻弯装置
CN218982702U (zh) 一种冷拔工装
JP4485579B2 (ja) 非円形筒状の被加工材料の絞り加工方法
CN103817268B (zh) 使用螺杆式夹紧装置的镍铬合金材质炉丝弯曲工艺
CN210412052U (zh) 一种行李架加工用拉弯成型工艺设备
KR101551178B1 (ko) 코일 스프링 피그테일 성형장치
CN113198882A (zh) 机罩成型设备及其成型方法
JP2005211968A (ja) 加熱処理可能な軸肥大加工装置とその加工方法
CN220219651U (zh) 一种自动弯管机构
CN216679602U (zh) 一种蒸发器管大台阶加工工装
CN217018006U (zh) 不锈钢无缝钢管生产用自高效冷拔设备
CN205492840U (zh) 一种手环的成形设备
CN103861917B (zh) 用夹具位置传感器并进行去应力退火的u形炉管弯曲工艺
CN108405663B (zh) 电磁连接套冷拔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CN212404194U (zh) 一种两端热处理加工机的夹持加热装置
JP3971204B2 (ja) パイプベンダー
JPS63168229A (ja) チユ−ブ材の折曲げ装置
CN218775849U (zh) 一种薄板线切割加工的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4051 floor 2, building 5, No. 1303, Asia Pacific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Maito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051 floor 2, building 5, No. 1303, Asia Pacific Road, Nanh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AITONG MEDICAL TECHNOLOGY (JIAX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