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3574U - 雾化芯单元、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单元、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3574U
CN216983574U CN202123416720.0U CN202123416720U CN216983574U CN 216983574 U CN216983574 U CN 216983574U CN 202123416720 U CN202123416720 U CN 202123416720U CN 216983574 U CN216983574 U CN 216983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liquid
nebulizer
reservoi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167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勇进
戴昌正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167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3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3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3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布了一种雾化芯单元、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雾化组件,包括加热元件以及导液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所述导液元件用于将液体基质传递给所述加热元件;支架,所述支架限定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雾化组件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导液元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部,所述延伸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外部;所述延伸部配置成能够将所述储液腔内部的液体基质传递给所述主体部以提供给所述加热元件,提高了液体基质的传递效率。

Description

雾化芯单元、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包含有储存液体基质的容器以及将液体基质加热形成气溶胶的雾化组件。液体基质可包含尼古丁和/或芳香剂和/或气溶胶生成物质(例如,甘油或者丙二醇)。作为一种示例,该容器内部可以填充具有毛细结构的储液部件来储存液体基质;对于管状的雾化组件还包括加热元件以及至少部分围绕加热元件设置的第一导液元件,在第一导液元件的外围还设置有与储液部件或者储液容器内的液体基质直接接触的第二导液元件。
现有技术中,液体基质传递给加热元件的路径通常为储液容器或者储液部件内部的液体基质进入第二导液元件,第二导液元件内部的液体基质再经导液孔传递给第一导液元件。由于第二导液元件与第一导液元件的大部分表面并未直接接触,第二导液元件传递给第一导液元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液体基质的传递速率不高。尤其是当用户第一次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时,第一导液元件和第二导液元件上都未浸润液体基质,用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液体基质才能到达加热元件,进而生成气溶胶,导致用户的体验效果较差。
另一方面,当储液容器内部填充储液部件时,储液部件与第二导液元件均由柔性材质制备,将第二导液元件安装固定于储液部件的内部,操作难度较高,且第二导液元件在安装定位的过程中,两个柔性部件存在挤压,会导致储液部件以及第二导液元件局部的变形从而造成液体基质分散不均匀,会进一步影响后续液体基质的传递速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的液体基质传递速率慢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雾化组件,包括加热元件以及导液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所述导液元件用于将液体基质传递给所述加热元件;支架,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形成容纳腔;所述雾化组件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导液元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卷绕在所述容纳腔内部并且包围所述加热元件,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容纳腔内部延伸至所述支架外部并且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储液腔;所述延伸部配置成能够将所述储液腔内部的液体基质传递给所述主体部以提供给所述加热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构造成具有柔性可卷曲的片状,且主体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延伸部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由若干层毛细元件叠合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M层毛细元件;所述延伸部包括N层毛细元件;其中,N小于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环绕所述支架的外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以所述支架纵向为轴沿不同的环绕方向在所述支架的外侧表面上周向延伸并相互靠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连续延伸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围绕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设置,第二段远离所述支架的外侧表面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沿所述主体部径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基本平行地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腔内设有具有毛细结构的储液元件,所述储液元件用于将液体基质保持在所述储液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储液元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元件包括第一储液元件和第二储液元件,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夹设在所述第一储液元件和第二储液元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的第一延伸段以及第二延伸段,并且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均夹设在所述第一储液元件和第二处液元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缺口向所述容纳腔的外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自由端在所述第二缺口处聚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导液孔,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覆盖所述导液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更换的雾化芯单元,包括雾化组件,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加热元件以及导液元件;套筒状的支架,所述支架限定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雾化组件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导液元件包括主体部以及延伸部,所述主体部卷绕在所述容纳腔内部并包围所述加热元件,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容纳腔内部延伸到所述支架外部,且所述延伸部被配置为能够将液体基质传递给所述主体部以提供所述加热元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力驱动的电源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以上雾化器内部的导液元件包括主体部以及由主体部延伸的延伸部,该主体部卷绕在支架的容纳腔的内部并且包围加热元件,该延伸部从容纳腔内部延伸至支架的外部并且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储液腔,因而延伸部能够将储液腔内部的液体基质经导液元件本身的毛细作用力传递给主体部从而提供给加热元件,提高了液体基质的传递效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剖面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爆炸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单元爆炸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导液元件的俯视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导液元件的俯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液元件固定于支架上的俯视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一个视角的剖面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单元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水平、竖直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所述的“设置”、“设置于”、“设于”可以是直接设于,也可以是间接设于。
另外,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电源组件主要包括电池50,雾化器100与电源组件之间进行电连接,电源组件为雾化器100提供电力驱动。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可以配置成独立的两个组件,液体基质储存在雾化器100内部,故雾化器100可以设置为消耗品进行替换,电池组件作为主体部件,可以与不同的雾化器100进行组合。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组合成一个整体,两个组件收容于一个外壳组件10内部。
现在以盒状气溶胶生成装置为例,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参考图1所示至图3所示,外壳组件包括壳体11以及端盖12,端盖12与壳体11之间可拆卸连接。壳体11的一端设置有吸嘴13,壳体11的另一端敞口设置。吸嘴13与壳体11可一体成型,吸嘴13与壳体11也可以单独配置然后将吸嘴13连接至壳体11的一端。吸嘴13大致呈扁状,用户在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时,用户的嘴部主要与吸嘴13接触。在吸嘴13的端部设有吸嘴口130,吸嘴口130与壳体11的内部连通,气溶胶可经吸嘴口130到达用户的嘴部。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出厂状态时,或者气溶胶生成装置存放时,吸嘴口130处可以设置一个防尘帽进行遮挡,避免灰尘进入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
壳体11的内腔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区,参考图4所示,分别为第一区111和第二区112,第一区111和第二区112间隔开。在第一区111内收容雾化器100,在第二区内收容电池50或者电池组件。壳体11包括长度A方向、宽度B方向以及厚度C方向,第一区111和第二区112可以沿长度A方向、宽度B方向以及厚度C方向其中的任一个方向进行分隔。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区111和第二区112沿宽度B方向进行分隔,气溶胶生成装置整体的长度较小,便于用户携带。在第一壳体11内部设置有分隔板113,分隔板113可以是第一壳体11的内壁形成,也可以是电源组件的控制板,在此不做限定。在第二区112的内壁上还可以设置骨位,以增强对电池50的固定作用。
参考图3和图5所示,雾化器100包括储液腔14,储液腔14用于储存液体基质。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壳体11内部设置有内管15,储液腔14由内管15界定形成。储液腔14内部可以直接储存液体基质,储液腔14内部也可以填充具有毛细结构的储液元件16,液体基质储存于储液元件16内部。内管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朝向吸嘴13设置。在内管15的第一端上设置第一密封塞31,在内管15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塞32。在第一密封塞3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层密封凸筋,使得第一密封塞31的外表面与内管15的内壁之间进行密封连接;在第二密封塞32的外表面上也设置有多层密封凸筋,使得第二密封塞32的外表面与内管15的内壁之间进行密封连接。第一密封塞32朝向吸嘴13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在该凹槽内放置有第一吸液元件33,第一吸液元件33优选采用具有毛细结构的纤维棉、海绵等材料制备,可以吸收一部分的冷凝液,防止冷凝液进入吸嘴口130被用户吸食。在第一密封塞31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311,在第一吸液元件33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孔331,第一出气孔311、第二出气孔331、吸嘴口130沿壳体11纵向保持连通,便于气溶胶输出被用户吸食。第二密封塞32的外表面上设有凸缘321,凸缘321的上端与内管15的第二端相抵接,凸缘321的下端与端盖12相抵接。在第二密封塞32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孔322,外部气流经第一进气孔322可以进入内管15内部。
雾化器100还包括雾化芯单元20,雾化芯单元20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雾化芯单元20包括雾化组件21,以及将雾化组件21固定于壳体11内部的支撑组件。雾化组件21包括具有加热功能的加热元件211以及具有液体传递功能的导液元件21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元件212可以是由多孔陶瓷、多孔玻璃陶瓷、多孔玻璃等硬质毛细结构制成的多孔体,导液元件212大致呈块状,在导液元件212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固定有加热元件211。加热元件211可以是发热涂层、发热片或发热网的一种。其中,发热涂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感应发热涂料和红外感应发热涂料等。或者,加热元件211可以采用具有导电性的原材料粉末与印刷助剂混合成浆料后于印刷后烧结于多孔体表面上。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11可以是由不锈钢、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金属钛等材质中的至少一种制成的螺旋状发热丝或者具有网格的管状发热片。导液元件212由具有毛细结构的储液性能优异的材料制备,如无纺布、纤维棉等。螺旋状发热丝或者管状发热网被该导液元件212的至少部分表面环绕,导液元件212垂直于壳体11纵向设置。导液元件212可以固定设置于螺旋状发热丝或者管状发热网的外部,加热元件211沿着壳体11纵向延伸。
现在以管状的雾化芯单元20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参考图5和图6所示,加热元件211由具有网格结构的加热片制备而成,导液元件212环绕加热元件211设置,且加热元件211布置成沿壳体11纵向延伸。支撑组件包括支架22,支架22大致呈管状。支架22的至少部分形成敞口的容纳腔221,雾化组件21的至少部分可以收容于容纳腔221内部。在支架22上还设置有两个缺口,分别为第一缺口222和第二缺口223。第一缺口222和第二缺口223纵向延伸至敞口端。导液元件212可以借助于第一缺口222和第二缺口223固定安装于容纳腔221内部。在支架22的一端设置有套管23,套管23的内部中空。套管23与支架22共同界定形成雾化腔25。支架22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密封塞32上。且支架22的一部分密封套接在第二密封塞32的内部,第二密封塞32上的第一进气孔322与支架22的内腔连通。在第二密封塞32上还设置有一组电连接件24,加热元件211的两端设置有导电引脚,导电引脚穿出支架22的内腔与一组电连接件24进行导电连接。
雾化芯单元20布置在内管15的中间位置,储液腔14围绕雾化芯单元20设置。当储液腔14内部填充有储液元件16时,储液元件16的内部中空形成容置腔17,雾化芯单元20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容置腔17内部。套管23与支架22的外壁用于分隔储液腔14以及雾化腔25。为了将储液腔14内部的液体基质快速引导至加热元件211上,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液元件212的一部分围绕加热元件211设置,导液元件212的另一部分与储液腔14内部的液体基质直接接触。当储液腔14内部填充有储液元件16时,导液元件212与储液元件16的至少部分直接接触。在具体地实施方案中,参考图7至图10所示,导液元件212包括主体部213以及自主体部213的端部延伸的延伸部214。主体部213设置于容纳腔221的内部,延伸部214设置于容纳腔221的外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部214包括第一延伸部2141和第二延伸部2142。第一延伸部2141和第二延伸部2142分别自主体部213的两个端部起以不同的环绕方向绕过支架22的第一缺口222,并分别沿着支架22两个相对的外表面周向延伸,第一延伸部2141的自由端和第二延伸部2142的自由端在支架22的第二缺口223处进行聚拢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储液腔14的沿壳体11B方向的宽度较大时,延伸部214还可以沿着主体部213的径向延伸,使得延伸部214与储液元件16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具体地,延伸部214还包括第三延伸部2143和第四延伸部2144,第三延伸部2143和第四延伸部2144也分别自主体部213的两个端部沿着主体部213的径向穿过第一缺口2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2141和、或第二延伸部2142的长度足够长,第一延伸部2141和、或第二延伸部2142包括连续延伸的两段,第一段沿着支架22的外表面周向延伸,第二段远离支架22的外侧表面并沿着主体部213的径向延伸。其中,第二段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延伸部或第四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使得导液元件212的延伸部214能够尽可能多的沿着壳体11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延伸部2141包括第一延伸部第一段21411和第一延伸部第二段21412,第一延伸部第二段21412自第一延伸部第一段21411的端部沿着主体部213的径向延伸。第二延伸部2142包括第二延伸部第一段21421和第二延伸部第二段21422,第二延伸部第二段21422自第二延伸部第一段21421的端部沿着主体部213的径向延伸。且第一延伸部第二段21412和第二延伸部第二段21422能够相互聚拢以便于固定。
由于导液元件212的第一延伸部2141、第二延伸部2142以及第三延伸部2143、第四延伸部2144分别与储液腔14内部的储液元件16直接接触,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2142以及第三延伸部2143、第四延伸部2144与主体部213通过导液元件212内部的毛细结构彼此连接,第一延伸部2141、第二延伸部2142以及第三延伸部2143、第四延伸部2144可通过导液元件212自身的毛细作用力直接将储液腔14内部的液体基质迅速传递给主体部2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2141和第二延伸部2142分别以相反的环绕方向布置在支架22的一部分外表面上。在支架22上设置有若干个导液孔224,若干个导液孔224沿着支架22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延伸部2141和/或第二延伸部2142的一部分能够覆盖该导液孔224。当导液元件212的第一延伸部2141和第二延伸部2142上的储存足够多的液体基质时,第一延伸部2141和第二延伸部2142储存的液体基质也可以通过导液孔224传递给主体部213。
以导液元件212的主体部213中心为轴心,导液元件212的第一延伸部2141和第二延伸部2142大致沿着轴心周向延伸,第一延伸部2141的自由端与第二延伸部2142的自由端相靠拢,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圆形或者环形。第一延伸部2141具有与支架22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第一表面2151,以及与储液元件16直接接触的第二表面2152;第二延伸部2142具有与支架22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第三表面2153以及与储液元件16直接接触的第四表面2154;液体基质沿着导液元件212径向由第一延伸部2141的第一表面2151经内部毛细作用力渗透传递给第二表面2152,经过导液孔224传递给导液元件212的主体部213。液体基质沿着导液元件212径向由第二延伸部2142的第三表面2153经内部毛细作用力渗透传递给第四表面2154。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腔14内部的储液元件16由若干个部分组成,若干个储液元件16的自由端能够相互拼合并聚拢在雾化芯单元20的外围。储液元件16可以根据装配操作需要,由两部分、三部分、四部分以及其它更多部分进行拼接组合而成。现在以两部分为例进行说明,储液元件16包括第一储液元件161和第二储液元件162。第一储液元件161与第二储液元件162拼接在雾化芯单元20的外周,并且导液元件212的延伸部214的至少一部分夹设在第一储液元件161以及第二储液元件162之间。具体地,第一储液元件161包括第一拼接面163,第二储液元件162包括第二拼接面164,当第一储液元件161和第二储液元件162拼接时,第一面163和第二面164保持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贴合。导液元件212的第一延伸部第一段21411以及第二延伸部第一段21421抵靠在第一拼接面163或第二拼接面164上,第一延伸部第一段21411与第一储液元件161相接触,第二延伸部第一段21421与第二储液元件162相接触。第一延伸部第二段21412与第二延伸部第二段21422相互聚拢并夹设于第一拼接面163以及第二拼接面164之间的缝隙中。第三延伸部2143以及第四延伸部2144相互聚拢并设置于第一拼接面163以及第四拼接面164之间的缝隙中。将第一延伸部2141自由端以及第二延伸部2142的自由端聚拢后设置于第一拼接面163以及第二拼接面164之间的缝隙中,便于第一延伸部2141和第二延伸部2142的自由端的固定。
导液元件212由于需要进行翻折操作,优选采用若干层片状物折叠缠绕而成。该片状物可以由无纺布或者纤维棉制备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液元件212由若干层无纺布围绕加热元件211反复缠绕形成主体部213,然后主体部213中的若干层无纺布从支架22的第一缺口222进行翻折后缠绕在支架22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一延伸部2141以及第二延伸部2142。其中第一延伸部2141或第二延伸部2142所包含的无纺布的层数小于主体部213所包含的无纺布的层数。主体部213一部分未进行翻折操作的无纺布的末端形成第三延伸部2143以及第四延伸部2144,第三延伸部2143以及第四延伸部2144相互聚拢并固定于第一拼接面163以及第二拼接面164之间的缝隙中。当第三延伸部2143以及第四延伸部2144具有一定的长度时,第三延伸部2143以及第四延伸部2144也能够从第一储液元件161以及第二储液元件162处吸收一定的液体基质,并由第三延伸部2143以及第四延伸部2144将液体基质传递给主体部213。可理解的是,当储液元件16的体积较大,或者储液元件16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时,导液元件212需要同时设置周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141和第二延伸部2142以及径向延伸的第三延伸部2143和第四延伸部2144,使得第一储液元件161和第二储液元件162各处储存的液体基质能够迅速传递给导液元件212。当储液元件16的体积较小,或者储液元件16为一个整体时,导液元件212仅需要设置周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141和第二延伸部2142。导液元件212位于支架22的容纳腔221外的延伸部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导液元件212与储液元件16的具体结构形态进行优化设计,使得导液元件212的延伸部与储液元件16具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储液元件16内储存的液体基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导液元件212。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芯单元20的装配方法,参考图6和图11所示,第一步将加热元件211固定于辅具300上,将导液元件212固定缠绕在加热元件211的外周;其中,与加热元件211配合使用的辅具300可以是一个固定棒,该固定棒的外径与加热元件211的内径大致相同,使得加热元件211能够套设于固定棒上。同时该固定棒的长度足够长,以便于用户进行手持操作。当加热元件211的形状发生改变时,辅具的形状需要随之调整。第二步将步骤一的组合件插入支架22的容纳腔221内部,将套管23固定于支架22的上端;第三步将导液元件212伸出支架22的第一缺口222的部分进行翻折,若干层导液元件212沿第一方向翻折并缠绕在支架22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一延伸部2141,若干层导液元件212沿第二方向翻折并缠绕在支架22的外表面上形成第二延伸部2142;第一延伸部2141的末端和第二延伸部2142的末端在支架22的第二缺口223处聚拢;多余的若干层导液元件212大致沿着容纳腔221的径向延伸形成第三延伸部2143以及第四延伸部2144。第三延伸部2143和第四延伸部2144相互聚拢。最后一步将第一储液元件161以及第二储液元件162固定在支架22以及套管23的外周,并且第一储液元件161和第二储液元件162与雾化芯单元20的最外层保持紧密贴合。其中,第三延伸部2143、第四延伸部2144以及第一延伸部2141的末端和第二延伸部2142的末端分别定位于第一储液元件161以及第二储液元件162的拼接面之间的缝隙中。
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包括将外部空气引导至雾化器100内部的进气口40。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口40设置于外壳组件10的底端,即位于端盖12上。端盖12还包括具有敞口端的第一腔121,在第一腔121内设有若干个分隔壁,由分隔壁将第一腔121分隔成若干个区域,其中一部分区域形成导气腔122,气流经进气口40进入导气腔122。第二密封塞32上的第一进气孔322的一端与导气腔122连通,第一进气孔322的另一端与支架22的内腔连通,外部气流经进气口40、导气腔122进入雾化芯单元20的雾化腔25内部,雾化腔25内部形成的气溶胶经套管23的内腔依次进入第一密封塞32上的第一出气孔311,第一吸液元件33上的第二出气孔331最终进入吸嘴口130被用户吸食。为了防止冷凝液从进气口40溢出,在导气腔12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吸液元件41,第二吸液元件41优选采用具有具有毛细结构的纤维棉、海绵等材料制备而成。第二吸液元件41可以填充导气腔122的大部分空间,同时在第二吸液元件41上设置通气孔411,以免影响气流进入雾化腔25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气口40的进气端设置有可移动的滑盖42,滑盖42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调遮挡住进气口40的一部分,从而改变进气口40的进气面积。或者,滑盖42可以完全遮挡住进气口40,从而关闭气溶胶生成装置。当用户不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对滑盖42进行操作,从而完全遮挡进气口40,以免冷凝液从进气口40溢出。或者,也可以避免一些不正常的误触发操作,例如小孩抽吸,或者外界气压变化,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启动。
在端盖12的第一腔121内部还固定有气流感应开关43,气流感应开关43的气流检测端与导气腔122连通,当用户进行抽吸操作时,气流感应开关43的气流检测端能够感知到雾化芯单元20内部的负压变化,从而驱动电源50为雾化组件21提供电力驱动。在端盖12上还固定有充电接口44,充电接口44与电池50进行电连接。当电池50的电容量较小时,用户可以通过充电接口44对电池5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
雾化组件,包括加热元件以及导液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所述导液元件用于将液体基质传递给所述加热元件;
支架,所述支架限定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雾化组件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
所述导液元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卷绕在所述容纳腔内部并且包围所述加热元件,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容纳腔内部延伸至所述支架外部并且至少部分进入所述储液腔;所述延伸部配置成能够将所述储液腔内部的液体基质传递给所述主体部以提供给所述加热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构造成具有柔性可卷曲的片状,且所述主体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延伸部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元件由若干层毛细元件叠合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M层毛细元件;所述延伸部包括N层毛细元件;其中,N小于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环绕所述支架的外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以所述支架纵向为轴沿不同的环绕方向在所述支架的外侧表面上周向延伸并相互靠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连续延伸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围绕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外侧表面设置,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支架的外侧表面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沿所述主体部径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和所述第四延伸部基本平行地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内设有具有毛细结构的储液元件,所述储液元件用于将液体基质保持在所述储液腔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储液元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相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元件包括第一储液元件和第二储液元件,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夹设在所述第一储液元件和第二储液元件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的第一延伸段以及第二延伸段,并且所述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均夹设在所述第一储液元件和第二储液元件之间。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一缺口向所述容纳腔的外部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自由端在所述第二缺口处聚拢。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导液孔,所述延伸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覆盖所述导液孔。
18.一种可更换的雾化芯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组件,用于将液体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加热元件以及导液元件;
套筒状的支架,所述支架限定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雾化组件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
导液元件包括主体部以及延伸部,所述主体部卷绕在所述容纳腔内部并包围所述加热元件,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容纳腔内部延伸到所述支架外部,且所述延伸部被配置为能够将液体基质传递给所述主体部以提供给所述加热元件。
19.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力驱动的电源组件。
CN202123416720.0U 2021-12-31 2021-12-31 雾化芯单元、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6983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6720.0U CN216983574U (zh) 2021-12-31 2021-12-31 雾化芯单元、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6720.0U CN216983574U (zh) 2021-12-31 2021-12-31 雾化芯单元、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3574U true CN216983574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89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16720.0U Active CN216983574U (zh) 2021-12-31 2021-12-31 雾化芯单元、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35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1383A1 (zh) * 2022-02-09 2023-08-1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51383A1 (zh) * 2022-02-09 2023-08-17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8466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soft absorption stem thereof
US11191303B2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AU2020243278B2 (en) Flow directing member for a vapour provision system
CN215684865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794583A (zh) 发热模块、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器
JP2021083383A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電源ユニット、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本体ユニット、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及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CN216983574U (zh) 雾化芯单元、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KR20150009908A (ko) 무화 장치
WO2024199127A1 (zh) 雾化器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JP2019129759A (ja) 吸引器用カートリッジ、これを備えた吸引器、及びエアロゾルの生成方法
CN217446654U (zh) 雾化组件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315620U (zh) 一种发热组件、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设备
JP2022524313A (ja) 蒸気供給システム用のアトマイザエンクロージャ
CN21835459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7405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KR20160016989A (ko) 무화 장치
CN116406824A (zh) 雾化芯单元、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JP6951270B2 (ja) ヒ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吸引器用カートリッジ
CN216983573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347023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1171534A1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非燃焼式吸引器
CN215958322U (zh) 电源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982173U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0165950A1 (ja) 吸引器用カートリッジ
RU2823148C2 (ru) Направляющий элемент для потока для системы подачи пара, резервуар для удержания аэрозолируемого субстрат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подачи пара, картридж для системы генерации пара и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пар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