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7120U - 混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7120U
CN216977120U CN202220144250.2U CN202220144250U CN216977120U CN 216977120 U CN216977120 U CN 216977120U CN 202220144250 U CN202220144250 U CN 202220144250U CN 216977120 U CN216977120 U CN 216977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ide wall
inlet
wind
m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442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海滨
王丽
刘佳
李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ami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tami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ami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tamin Technology X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442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7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7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7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风装置,该混风装置包括壳体和风机。壳体具有顺次连通的混合腔和放置腔,壳体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一风道和多个第二风道,多个第一风道和多个第二风道均设置在混合腔内,且多个第一风道和多个第二风道沿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以及送风口,第一进口与第一风道连通,第二进口与第二风道连通,送风口与放置腔连通。风机设置在放置腔内,风机用于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气体驱动至送风口,并利用叶轮旋转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气体混合后从送风口排出。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风装置混风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混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新风和回风功能的空调,在运行新风和回风混合模式时,通常由于空调内未设计混风结构或者混风结构设置不合理而使得新风和回风混合不均匀,进而导致空调送风温度分层明显、送风温差大。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送风温度维持在目标送风温度,需要开启机械制冷,这样将会产生额外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风装置混风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风装置,混风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具有顺次连通的混合腔以及放置腔,壳体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一风道和多个第二风道,多个第一风道和多个第二风道均设置在混合腔内,且多个第一风道和多个第二风道沿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以及送风口,第一进口与第一风道连通,第二进口与第二风道连通,送风口与放置腔连通;风机,设置在放置腔内,风机用于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气体驱动至送风口,并利用叶轮旋转将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气体混合后从送风口排出。
进一步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挡件,多个隔挡件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以将混合腔分隔为多个第一风道和多个第二风道。
进一步地,隔挡件水平设置在混合腔内,多个隔挡件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在混合腔内;或,隔挡件竖直设置在混合腔内,多个隔挡件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在混合腔内。
进一步地,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不同侧壁上。
进一步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具有夹角,第一进口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第二进口设置在第二侧壁上。
进一步地,壳体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具有夹角,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位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且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设置,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其中一个位于第一侧壁上,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另一个位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
进一步地,混风装置还包括:过滤结构,设置在壳体内,且沿气体流动方向位于混合腔的下游,过滤结构用于对由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流出的气体进行过滤。
进一步地,混风装置还包括:换热器,设置在放置腔内,且位于风机和送风口之间。
进一步地,混风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件,设置在第一进口处,第一调节件用于调节第一风道的进风量;第二调节件,设置在第二进口处,第二调节件用于调节第二风道的进风量。
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进口和多个第二进口,第一进口设置在第一风道上,第二进口设置在第二风道上,混风装置包括多个第一调节件和多个第二调节件,第一调节件设置在第一进口上,第二调节件设置在第二进口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壳体上设置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送风口,多个第一风道和多个第二风道均设置在壳体的混合腔内,且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交替设置。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分别由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进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并且利用交替设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将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送至混合腔内,如此可以使气体在混合腔进行弱混合,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由混合腔流动至风机处后经过风机的高速旋转,使得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能够在风机中充分混合。具体地,可以在第一风道中通入回风,在第二风道中通入新风,采用上述结构,新风和回风能够风机中充分混合,进而能够避免因新风和回风混合不均匀而出现送风温度分层的现象,从而能够保证由送风口排出的气体温度均匀;同时,能够减少在工作过程中对机械制冷的使用,减少了空调能耗。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风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的进风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风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风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风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混合腔;12、放置腔;13、第一风道;14、第二风道;15、隔挡件;16、第一侧壁;17、第二侧壁;18、第三侧壁;19、第四侧壁;20、风机;30、过滤结构;40、换热器;51、第一调节件;52、第二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风装置,该混风装置包括壳体10和风机20。壳体10具有顺次连通的混合腔11以及放置腔12,壳体10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一风道13和多个第二风道14,多个第一风道13和多个第二风道14均设置在混合腔11内,且多个第一风道13和多个第二风道14沿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多个第一风道13和多个第二风道14均与混合腔11连通。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以及送风口,第一进口与第一风道13连通,第二进口与第二风道14连通,送风口与放置腔12连通。风机20设置在放置腔12内,风机20用于将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内的气体驱动至送风口,并利用叶轮旋转将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内的气体混合后从送风口排出。
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壳体10上设置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送风口,多个第一风道13和多个第二风道14均设置在壳体10的混合腔11内,且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交替设置。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能够分别由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进入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内,并且利用交替设置的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将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送至混合腔11内,如此可以使气体在混合腔11进行弱混合,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由混合腔11流动至风机20处后经过风机20的高速旋转,使得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能够在风机20中充分混合。具体地,可以在第一风道13中通入回风,在第二风道14中通入新风,采用上述结构,新风和回风能够风机20中充分混合,进而能够避免因新风和回风混合不均匀而出现送风温度分层的现象,从而能够保证由送风口排出的气体温度均匀;同时,能够减少在工作过程中对机械制冷的使用,减少了空调能耗。其中,第一气体可以为新风,第二气体可以为回风;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也可以为两种不同的气体。
其中,壳体10内设置有多个隔挡件15,多个隔挡件15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以将混合腔11分隔为多个第一风道13和多个第二风道14。隔挡件15沿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流通的方向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在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流通后再在混合腔11内混合,减少了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分层的可能性,并且采用隔挡件15分隔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如图8所示,隔挡件15水平设置在混合腔11内,多个隔挡件15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在混合腔11内;或,如图2所示,隔挡件15竖直设置在混合腔11内,多个隔挡件15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在混合腔11内。其中,壳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部和侧壁,第一进口或者第二进口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另一个设置在壳体10的侧壁,隔挡件15竖直设置在混合腔11内;也可以同时将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设置在壳体10的侧壁上,隔挡件15水平设置在混合腔11内。隔挡件15在混合腔11中设置方向不同,能够使得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流通的通道不同,如此能够提高设置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的灵活性。其中,隔挡件15也可以倾斜设置在混合腔11内。
进一步地,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分别设置在壳体10的不同侧壁上。该混风装置具有第一气体模式。第二气体模式以及第一气体第二气体混合模式。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设置在不同侧壁上,避免该空调在第一气体第二气体混合模式时,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产生干涉,从而能够保证第一气体和第二气体的正常流通。其中,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壳体10的统一侧壁上。
如图3至图5所示,壳体10具有第一侧壁16和第二侧壁17,第一侧壁16和第二侧壁17具有夹角,第一进口设置在第一侧壁16上,第二进口设置在第二侧壁17上。其中,第一侧壁16和第二侧壁17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或者其他角度,壳体10可以设计为矩形或者锥形。
如图6所示,第一侧壁16上的第一风道13和第二侧壁17上的第二风道14的个数可以增加或者减少,使得混风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进一步地,混风装置还包括过滤结构30,过滤结构30设置在壳体10内,且沿气体流动方向位于混合腔11的下游,过滤结构30用于对由第一风道13和第二风道14流出的气体进行过滤。在本申请中,沿气体流动方向,隔挡件15的末端与过滤结构30之间具有间隔,如此能够使气体在末端时能够充分流动,进而能够利用过滤结构30对气体进行充分地过滤,保证排出气体的清洁性,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具体地,混风装置还包括换热器40,换热器40设置在放置腔12内,且位于风机20和送风口之间。换热器40能够对气体进行表冷,且气体经过风机20充分混合后经过换热器40,如此便于根据混合后的气体的问题控制换热器40的开启与关停,进一步地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其中,混风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第一调节件51设置在第一进口处,第一调节件51用于调节第一风道13的进风量;第二调节件52,设置在第二进口处,第二调节件52用于调节第二风道14的进风量。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将排出的气体温度调节至目标温度,且结构简单、操作简易。其中,第一调节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可以为风阀。
进一步地,壳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进口和多个第二进口,第一进口设置在第一风道13上,第二进口设置在第二风道14上,混风装置包括多个第一调节件51和多个第二调节件52,第一调节件51设置在第一进口上,第二调节件52设置在第二进口上。第一调节件51、第一进口和第一风道13对应设置,第二调节件52、第二进口和第二风道14对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更为准确地控制第一气体量和第二气体量,保证送风口排出的气体到达目标温度。
其中,调节装置可以与进风口一一对应设置,也可将调节装置罩设在多个进风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51和第二调节件52均具有多个,第一调节件51与第一进口一一对应设置,第二调节件52与第二进口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一调节件51和一个第二调节件52,通过一个第一调节件51罩设在多个第一进口上,将一个第二调节件52罩设在多个第二进口上。如此能够简化对第一调节件51以及第二调节件52的拆装,提高了安装效率。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风装置,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壳体10具有第一侧壁16、第二侧壁17、第三侧壁18以及第四侧壁19,第二侧壁17与第一侧壁16具有夹角,第一侧壁16与第二侧壁17位于第三侧壁18和第四侧壁19之间,且第三侧壁18与第四侧壁19相对设置,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其中一个位于第一侧壁16上,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的另一个位于第三侧壁18和第四侧壁19上。壳体10上能够设置多个第一进口或第二进口,如此设置,能够增加进入混风装置的第一气体量或第二气体量,进一步地提高了气体温度调节的灵活性,同时能够增加由送风口排出的气体流量。具体地,第一侧壁16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侧壁17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位于壳体10的顶部,第三侧壁18和第四侧壁19分别位于壳体10的两侧。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进口设置在第一侧壁16上,将第二进口设置在第三侧壁18上;也可以将第一进口设置在第一侧壁16上,将第二进口设置在第四侧壁19上;也可以将第一进口或者第二进口设置在第三侧壁18上,将第一进口或者第二进口中另一个设置在第四侧壁19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装置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顺次连通的混合腔(11)和放置腔(12),所述壳体(10)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一风道(13)和多个第二风道(14),多个所述第一风道(13)和多个所述第二风道(14)均设置在所述混合腔(11)内,且多个所述第一风道(13)和多个所述第二风道(14)沿预设方向依次交替设置,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以及送风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风道(13)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风道(14)连通,所述送风口与所述放置腔(12)连通;
风机(20),设置在所述放置腔(12)内,所述风机(20)用于将所述第一风道(13)和所述第二风道(14)内的气体驱动至所述送风口,并利用叶轮旋转将所述第一风道(13)和所述第二风道(14)内的气体混合后从所述送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多个隔挡件(15),多个所述隔挡件(15)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以将所述混合腔(11)分隔为多个所述第一风道(13)和多个所述第二风道(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挡件(15)水平设置在所述混合腔(11)内,多个所述隔挡件(15)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在所述混合腔(11)内;或,
所述隔挡件(15)竖直设置在所述混合腔(11)内,多个所述隔挡件(15)沿水平方向间隔排布在所述混合腔(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不同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一侧壁(16)和第二侧壁(17),所述第一侧壁(16)和所述第二侧壁(17)具有夹角,所述第一进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6)上,所述第二进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17)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第一侧壁(16)、第二侧壁(17)、第三侧壁(18)以及第四侧壁(19),所述第二侧壁(17)与所述第一侧壁(16)具有夹角,所述第一侧壁(16)与所述第二侧壁(17)位于所述第三侧壁(18)和第四侧壁(19)之间,且所述第三侧壁(18)与所述第四侧壁(19)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6)上,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的另一个位于所述第三侧壁(18)和所述第四侧壁(19)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装置还包括:
过滤结构(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且沿气体流动方向位于所述混合腔(11)的下游,所述过滤结构(30)用于对由所述第一风道(13)和所述第二风道(14)流出的气体进行过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装置还包括:
换热器(40),设置在所述放置腔(12)内,且位于所述风机(20)和所述送风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风装置还包括:
第一调节件(51),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口处,所述第一调节件(51)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风道(13)的进风量;
第二调节件(52),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口处,所述第二调节件(52)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风道(14)的进风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进口和多个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13)上,所述第二进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14)上,所述混风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第一调节件(51)和多个所述第二调节件(52),所述第一调节件(51)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口上,所述第二调节件(52)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口上。
CN202220144250.2U 2022-01-19 2022-01-19 混风装置 Active CN216977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4250.2U CN216977120U (zh) 2022-01-19 2022-01-19 混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44250.2U CN216977120U (zh) 2022-01-19 2022-01-19 混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7120U true CN216977120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52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44250.2U Active CN216977120U (zh) 2022-01-19 2022-01-19 混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71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17078B1 (ko) 콤팩트형 환기시스템
KR101496971B1 (ko) 공기믹싱챔버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21669375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5295146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CN110285490B (zh) 空调器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KR20070060501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6977120U (zh) 混风装置
CN109340908A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92031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667818U (zh) 一种新风一体机
CN115950087A (zh) 空调及导风板
CN213577767U (zh) 用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1400053U (zh) 新风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FI125084B (fi) Tuloilmalaite ja menetelmä tuloilmalaitteessa
CN207778701U (zh) 新风机
KR100860766B1 (ko) 환기장치의 전열필터 구조
CN212227361U (zh) 空调器
CN213747027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2253113U (zh) 底座及空调柜机
CN216845015U (zh) 新风机
CN210601980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0861414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0601981U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