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7027U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47027U
CN213747027U CN202022839686.7U CN202022839686U CN213747027U CN 213747027 U CN213747027 U CN 213747027U CN 202022839686 U CN202022839686 U CN 202022839686U CN 213747027 U CN213747027 U CN 213747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additional
channel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396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宝华
张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396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47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47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47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换热器、主风轮、附加功能模块和转换组件。壳体内限定出依次连通的进风通道、风机腔和出风通道,壳体具有连通进风通道的主进风口、连通出风通道的主出风口,壳体还具有副出风口。换热器设在壳体内,换热器用于对流经风机腔的气流换热。风机腔内设有主风轮,主风轮用于吸入进风通道内的气流,并从出风通道吹出。附加功能模块位于壳体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附加功能模块具有附加出气口。转换组件设在壳体内,转换组件用于控制附加出气口可切换地与副出风口、进风通道中的一个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结构紧凑、功能多样,可满足多种性质空气需求,性质变化的风进入室内后温度波动小。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冬季和夏季室外温度较高,人们常在室内工作、生活,并在密闭的室内开启空调器,并调节室内的温度以获得适于人体的舒适温度。为了使室内环境温度保持稳定,室内的空调器常常在密闭空间中持续使用,随着开启时间的延续,室内累积的CO2、SO2、苯、甲醛等污染物无法散去,浓度将超出安全范围,影响室内空气品质。
相关技术中,通过配置新风系统或者空气净化器来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然而已有的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器中的功能单一,新风系统向室内引入的新鲜空气含尘量大、细菌多,并且吹入室内的风温度较冷,容易使室内的温度产生较大的波动,用户体验差。空气净化器则仅能实现室内风的循环和净化,无法为室内提供含氧量高的新鲜空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功能多样,可为室内引入新鲜空气的同时不使室内温度产生波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处理装置功能单一、吹入室内的风温度低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依次连通的进风通道、风机腔和出风通道,所述壳体具有连通所述进风通道的主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通道的主出风口,所述壳体还具有副出风口;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器用于对流经所述风机腔的气流换热;主风机,包括设于所述风机腔内的主风轮,所述主风轮用于吸入所述进风通道内的气流,并从所述出风通道吹出;附加功能模块,所述附加功能模块位于所述壳体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附加功能模块具有附加出气口;转换组件,所述转换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转换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附加出气口可切换地与所述副出风口、所述进风通道中的一个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通过切换转换组件使得附加出气口与进风通道连通,此时从主进风口进入的风和经附加功能模块处理后的风在进风通道混合,在主风机的驱动引流的作用下,经过换热器换热后再从主出风口吹出;通过切换转换组件使得附加出气口与副出风口连接,可将附加功能模块处理的风从副出风口快速吹向室内,使得室内空气经过附加功能模块处理后快速回到室内,缩短了需要流经的气路。附加功能模块位于壳体内并位于壳体的一端,并利用壳体内已有的布置空间,使得本申请空气调节装置结构紧凑、功能多样化,可满足多种性质的空气需求,并可使得发生性质变化的风进入室内后温度适宜,保持室内温度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转换组件具有转换通道,所述转换组件包括可活动的转换件,所述转换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切换,所述转换件活动时带动所述转换通道的开口位置切换;其中,所述转换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封闭所述副出风口,所述转换通道的开口朝向所述进风通道设置;所述转换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换通道的开口朝向所述副出风口设置。
可选地,所述副出风口为长条形,所述转换件为与所述副出风口相适配的长条形,所述转换件位于所述副出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
可选地,所述转换件为筒体,所述转换件的内腔构成所述转换通道,所述转换通道的开口形成在所述转换件周壁上,所述转换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角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限定出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上具有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过风通道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部分为所述转换通道,所述转换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过风通道在所述第二位置构成所述转换通道的开口,所述转换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过风通道在所述第一位置构成所述转换通道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转换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转换组件包括:支撑架、固定架,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固定架分别支撑在所述转换件的轴向两端,所述转换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架上且与所述转换件相连的转换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附加功能模块还具有附加进气口,所述附加进气口包括:室内进风口和/或新风口。
可选地,所述附加功能模块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附加进气口的进气进行过滤的附加过滤件。
可选地,所述附加功能模块还包括:附加风机,所述附加风机用于吸入所述附加进气口的气流,并从所述附加出气口吹出。
可选地,所述附加功能模块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附加进气口包括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主进风口和所述室内进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为壁挂式室内机,所述主出风口位于所述壁挂式室内机的底部,所述副出风口位于所述壁挂式室内机的前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进风通道的主过滤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风机腔之间,所述附加出气口在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时,朝向所述换热器出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转换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转换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转换件位于第一位置且导向板开启的纵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附加功能模块与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换电机与转换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转换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转换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转换件位于第一位置且导向板开启的纵向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附加功能模块与转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转换电机与转换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气调节装置1000、
壳体100、面框101、面板102、底盘103、
进风通道110、主进风口111、副出风口112、主过滤件113、
风机腔120、
出风通道130、主出风口131、
过风通道140、
换热器200、
主风机300、主风轮310、
附加功能模块400、
附加出气口410、附加进气口420、室内进风口421、新风口422、新风通道423、
附加过滤件430、
附加风机440、
转换组件500、
转换通道510、开口511、转换件520、
支撑架530、固定架540、转换电机550、转换齿轮560、
导风板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长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000,结合图1、图2、图9和图10所示,包括:壳体100、换热器200、主风机300、附加功能模块400和转换组件500。
如图4和图12所示,壳体100内限定出依次连通的进风通道110、风机腔120和出风通道130,壳体100具有连通进风通道110的主进风口111、连通出风通道130的主出风口131,壳体100还具有副出风口112。
如图4和图12所示,换热器200设在壳体100内,换热器200用于对流经风机腔120的气流换热。这里的换热器200可对流经的气流进行加热或制冷,换热器200的具体换热原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这里不做赘述。
如图4和图12所示,空气调节装置1000包括设于风机腔120内的主风轮310,主风轮310用于吸入进风通道110内的气流,并从出风通道130吹出,主风轮310转动可带动进风通道110内的气流向着出风通道130流动,并可从主出风口131中吹出。
如图2和图10所示,附加功能模块400位于壳体10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附加功能模块400具有附加出气口41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附加功能模块400可以为连通室外空气的新风模块,也可以为可以净化空气的空气过滤件,还可以为进行增湿的加湿模块或为室内增香的香薰模块,甚至可以为负离子产生模块或储气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设置,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4和图12所示,转换组件500设在壳体100内,转换组件500用于控制附加出气口410可切换地与副出风口112、进风通道110中的一个连通。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在主风机300的驱动引流作用下,室内的空气可从主进气口111进入到进风通道110中,并从进风通道110进入到风机腔120、经过换热器200换热调温后进入到出风通道130,再从主出风口131排出。而通过切换转换组件500使得附加出气口410与进风通道110连通,此时从主进风口111进入的风、以及由附加功能模块400处理后的风混合并进入到进风通道110,在主风机300的驱动引流的作用下,经过换热器200换热后再从主出风口131吹出,从而使得由附加功能模块400处理后的性质变化的风也经过换热器200进行换热后再吹向室内,使得室内的温度保持恒定,不发生较大的波动,具体的气流流动形式可结合图6和图14进行理解。
当切换转换组件500使得附加出气口410与副出风口112连接,可将附加功能模块400处理的风从副出风口112快速吹向室内,使得室内空气经过附加功能模块400处理后快速回到室内,而不会流向换热器200,极大地缩短了需要流经的气路,可快速满足室内风所需要的性质变化。
例如在具体事例中,当附加功能模块400为连通室外空气的新风模块,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环境中,通过直接将新风从附加出气口410引出并由副出风口112吹入到室内,可快速提升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
又例如在具体事例中,当附加功能模块400为可以净化空气的空气过滤件,室内的风由附加功能模块400处理后,可快速经由附加出气口410排出并由副出风口112吹入到室内,从而使室内的风快速进行内循环并提升空气的洁净度。
再例如当附加功能模块400为进行增湿的加湿模块,通过附加功能模块400处理的风的湿度增大,并快速经由附加出气口410排出并由副出风口112吹入到室内,从而提升室内的湿度,避免皮肤干燥和室内人员干咳。
而当附加功能模块400为给室内增香的香薰模块时,通过附加功能模块400吹出的带有香气的风可快速经由附加出气口410排出并由副出风口112吹入到室内,使室内人员闻到芳香,提升氛围。
而当附加功能模块400为负离子产生模块时,通过附加功能模块400吹出的风可快速经由附加出气口410排出并由副出风口112吹入到室内,提升室内的负氧离子,使人体精神愉悦。
上述多种附加功能模块400可以同时集成设置在壳体100内,从而形成功能多样化、集成化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并可与电控装置联用而根据室内人员的需要开启不同的附加功能模块400为室内快速提供所需的性质变化的风。
本申请的附加功能模块400位于壳体100内并位于壳体100的一端,可利用壳体100内已有的布置空间,使得本申请空气调节装置1000结构紧凑、功能多样化,不占用外部的安装空间,并可以有效地保护内部各个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分体设置的空气净化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本申请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结构紧凑、可实现一体化安装、功能多样;而相比于设置在壳体100外部的新风模块,新风模块对准壳体100内部的换热器200吹风,减少了风阻和气流的损失、占用空间少、便于装配,可有效保持室内的温度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9所示,空气调节装置1000为壁挂式室内机,主出风口131位于壁挂式室内机的底部,副出风口112位于壁挂式室内机的前侧面上。从而使得主出风口131吹出的风更快地送达地面,副出风口112吹出的风可吹送地更远,并使得主出风口131和副出风口112相间隔开来,且与主出风口131连接的出风通道130、与副出风口112连通的气路分隔开来。经过附加功能模块400处理的性质变化的风可快速从副出风口112排出,循环流路短,循环阻力小。
可选地,如图1和图9所示,壳体100包括面板102、面框101和底盘103,面板102设在面框101的前部,且面板102上开有副出风口112;面框101的后部连接有底盘103,底盘103与面框101之间可拆卸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了相连通的进风通道110、风机腔120、出风通道130。副出风口112设在面板102上,可使性质变化后的风吹送地更远。可拆卸连接的底盘103与面框101方便装配内部的换热器200、附加功能模块400等部件,并可使各个部件的位置稳定、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易位。可拆卸连接可以为卡接、螺栓螺母连接、插接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如图1和图9所示,主出风口131处可转动地设有导风板600,通过设置导风板600可将吹出的风输送的距离更远,并可有效改变出风的方向,防止出风直吹人体;还可以调整主出风口131的敞口大小,调节出风量和出风速度。
可选地,导风板600可由旋转电机或摆动电机驱动转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2所示,转换组件500具有转换通道510,转换组件500包括可活动的转换件520。结合图4、图5(或者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转换件5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切换,转换件520活动时带动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位置切换。其中,转换件520在第一位置时封闭副出风口112,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朝向进风通道110设置;转换件520在第二位置时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朝向副出风口112设置。在这些实施例中,转换件520活动并切换位置时,可实现附加出气口410与副出风口112、进风通道110中的其中一个连通,从而实现不同出风模式的转换。
可选地,如图2和图10所示,副出风口112为长条形,转换件520为与副出风口112相适配的长条形,转换件520位于副出风口112和换热器200之间,长条形的转换件520和副出风口112可使得经过性质变化的风快速从副出风口112吹出,出风效率高,缩短了出风所需的气路,减小快速出风时的阻力,且长条形方便在壳体100上开设,也方便与附加功能模块400配合,便于集成设置。
可选地,如图3、图4和图7所示,转换件520为筒体,转换件520的内腔构成转换通道510,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形成在转换件520周壁上,转换件5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角度不同。在这些示例中,通过转动转换件520,其上的开口511的朝向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附加出气口410在不同的位置时连接不同的出口(副出风口112、进风通道110),转动并调节转换件520可通过控制转动角度而快速更换气流通道,气路切换快速,而筒体可为附加出气口410吹出的性质变化的风进行导向,使风均匀地从开口511向外导出。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副出风口112为沿着壳体100长度方向延伸的椭圆形通孔,且该副出风口112贯穿壳体100的侧壁,椭圆形通孔方便与筒体的侧壁契合,也便于与筒体侧壁上开设的开口511相适配。
可选地,如图8所示,转换组件500包括转换电机550,转换电机550带动筒体转动以使得开口511朝向不同的方向敞开。
在一些示例中,上述转换电机500通过多个转换齿轮560将驱动力传递至转换件520上,从而使转换电机500更加精确、稳定地控制转换件520转动。在具体的示例中,转换齿轮560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转换电机550的输出轴连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且从动齿轮的输出端与转换件520的一端连接,可将转换电机550布置在筒体的侧部,为附加功能模块400与筒体的连接提供充足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壳体100内限定出过风通道140,过风通道140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过风通道1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部分为转换通道510,转换件520在第一位置时过风通道140在第二位置构成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转换件520在第二位置时过风通道140在第一位置构成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在这些示例中,过风通道140为转换件520的切换限制了位置,并与转换件520共同配合形成不同位置的开口511,进而使得开口511与不同的出口(副出风口112、进风通道110)连通,使得开口511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也使得转换件520的结构设置更加灵活,可根据壳体100内的空间而灵活选择具体的设置形式。
可选地,转换件520大体为长方形板体,长方形板体可转动地设置在过风通道140内,长方形板体在第一位置时转动至靠近副出风口112处,长方形板体在第二位置时转动至靠近换热器200处。长方形板体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可快速将附加出气口410中吹出的风导向至不同的出口。
与上述长方形板体相契合,如图9所示,前述的长条形的副出风口112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形成为长方形孔,如图12所示,长方形孔可与长方形板体在第一位置相契合并被长方形板体遮蔽,从而使得附加出气口410吹出的风向着进风通道110吹出,而不从副出气口112引出。相对应的,如图13所示,长方形板体在第二位置时,可将附加出气口410吹出的风导向副出气口112。
进一步地,过风通道140包括过风顶壁、多个过风侧壁,过风顶壁形成为弧形,过风侧壁连接在过风顶壁的下部,其中的两个过风侧壁一个邻近副出风口112设置并设有第一过风口,另一个邻近换热器200设置并设置有第二过风口,其余的过风侧壁位于过风通道140的长方向的两端并可与附加出气口410连通。当长方形板体在过风通道140中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将第一过风口遮蔽从而使得附加出气口410吹出的风从第二过风口向着进风通道110吹出。当长方形板体在过风通道140中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将第二过风口遮蔽而使得附加出气口410吹出的风从第一过风口向着副出气口112吹出。从而使得转换件520仅通过遮蔽第一过风口或第二过风口便可将风导向不同的出口,此时的转换件520可以为摆动,也可以为平动。当转换件520为摆动运行时,上述部分过风侧壁的底部相连接,转换件520的转动轴设在两过风侧壁的交汇处。当转换件520为平动运行时,上述过风侧壁的底部通过过风底壁连接。
可选地,如图16所示,转换组件500包括转换电机550,转换电机550带动长方形板体摆动以使得开口511朝向不同的方向敞开,在这些示例中,转换件520运动的幅度较小,并且随之运动的相关件占用的空间较少,有利于保持壳体100内部各个结构件的稳定性。
有利地,这些示例中,如图16所示,转换电机500通过多个转换齿轮560将驱动力传递至转换件520上,从而使转换电机500更加精确、稳定地控制转换件520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转换件520为筒体或者长方形板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0所示,转换组件500还包括:支撑架530、固定架540,支撑架530和固定架540分别支撑在转换件520的轴向两端,转换组件500中的转换电机550设在固定架540上且与转换件520相连。通过设置支撑架530和固定架540可将转换件520的两端进行限位,且可使得转换件520的驱动件即转换电机550稳定地布置在壳体100内,并稳定地驱动转换件520运动,有效地保证了转换件520快速切换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并快速切换开口511的朝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0所示,附加功能模块400还具有附加进气口420,附加进气口420包括:室内进风口421和/或新风口422。当设有室内进风口421时,附加功能模块400可将室内的空气引入到壳体100内并处理后向着副出风口112快速排出,形成内循环;或者向着进风通道110吹出,并与从主进风口111引入的风一起吹向换热器200换热后从主出风口131排出。而当设有新风口422时,附加功能模块400可将从室外引入的新鲜空气引入到壳体100内并处理后向着副出风口112快速排出,形成新风模式;或者向着进风通道110吹出,并与从主进风口111引入的风一起吹向换热器200换热后从主出风口131排出,有效防止室外新风温度低而在引入新风时造成室内温度的剧烈波动。
可选地,如图2和图10所示,附加功能模块400设在壳体100内,附加进气口420包括室内进风口421,主进风口111和室内进风口421均设置在壳体100的顶部。
具体地,如图2和图10所示,壳体100中的面框101的顶部开有室内进风口421和主进风口111,方便将风从室内引入到壳体100中,将壳体100的其他位置预留出来,用来设置副出风口112、主出风口131,并保证空气调节装置1000的密闭性和壳体100内的不同气路的有效分隔。
进一步可选地,主进风口111和室内进风口421沿着壳体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在壳体100的顶部,且主进风口111的进风面积大于室内进风口421的进风面积,室内进风口421布置在附加功能模块400的上方,主进风口111布置在转换组件500的上方,有利于将转换组件500、附加功能模块400、进风通道110均设置在壳体100的上侧,从而在不改变原室内空调器中各部件的布局的结构下,有效地集成了附加功能模块400和转换组件500,布局紧凑、加工方便。
有利地,壳体100上设有多个主进风口111,从而有效提升壳体100的进风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选地,如图2和图10所示,附加功能模块400还包括用于对附加进气口420的进气进行过滤的附加过滤件430,从而使引入到附加功能模块400中的气体经过过滤后再进行性质变化,防止附加功能模块400滞留过多的灰尘而性能下降。在具体的示例中,附加过滤件430可以为HEPA滤网,也可以为活性炭层等。
可选地,如图2和图10所示,附加功能模块400还包括:附加风机440,附加风机440用于吸入附加进气口420的气流,并从附加出气口410吹出,当开启附加风机440时,附加进气口420可将风吹向附加出气口410,再通过调节转换件520的位置而导向至不同的出口中。在一些具体示例中,附加风机440可以为离心风机,可将吸入的风高效地吹向附加出气口410处,并可以适应不同位置的附加进气口420,使得附加进气口420设置形式更加灵活,离心风机尤其适用于附加进气口420同时包括室内进风口421、新风口422的结构,可将不同位置的风引入到附加功能模块400中,节省附加风机440的设置个数。
可选地,如图2和图10所示,附加功能模块400还包括新风通道423,新风通道423的一端连通新风口422,新风通道423的朝向附加风机440的一端开有新风过孔,方便将外部的新鲜空气由附加风机440抽入到附加出气口410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10和图11所示,空气调节装置1000还包括设在进风通道110的主过滤件113。通过主过滤件113可将从主进风口111引入的空气快速过滤,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到换热器200处,而影响换热器200的工作性能。主过滤件113可以为HEPA滤网,也可以为活性炭层等。
可选地,主过滤件113可抽拉地布置在壳体100中,且主过滤件113靠近主进风口111设置,方便装拆,并且可有效对进入壳体100内的风过滤,还可对进入壳体100内的空气进行杀菌净化,提高产品洁净度。
可选地,进风通道110为贯流风道,主风轮310为贯流风轮,出风量大,引风效果显著,可满足日常室内空气的换热内循环或在设置有主过滤件113的示例中,满足室内空气净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200位于进风通道110和风机腔120之间,附加出气口410在与进风通道110连通时,朝向换热器200出风。从而使得性质变化的风可经由换热器200换热后再吹出,使得吹出到室外的空气温度稳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装置1000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为前述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后的所有实施例,而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这些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000,结合图1、图2所示,包括:壳体100、换热器200、主风机300、附加功能模块400、转换组件500和导风板600。
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装置1000为壁挂式室内机。
如图4所示,壳体100内限定出依次连通的进风通道110、风机腔120和出风通道130,壳体100具有连通进风通道110的主进风口111、连通出风通道130的主出风口131,壳体100还具有副出风口112,主进风口111设置在壳体100的顶部,主出风口131位于壁挂式室内机的底部,长条形的副出风口112位于壁挂式室内机的前侧面上,主出风口131处可转动地设有导风板600。风机腔120内的主风轮310,主风轮310用于吸入进风通道110内的气流,并从出风通道130吹出。
如图2所示,附加功能模块400位于壳体10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且位于壳体100内,附加功能模块400具有附加出气口410和附加进气口420,附加进气口420包括:室内进风口421和新风口422,附加功能模块400包括:附加过滤件430、附加风机440,附加风机440用于吸入附加进气口420的气流,并从附加出气口410吹出,附加过滤件430用于对附加进气口420的进气进行过滤。
如图4所示,换热器200和转换组件500设在壳体100内,换热器200用于对流经风机腔120的气流换热。转换组件500用于控制附加出气口410可切换地与副出风口112、进风通道110中的一个连通。
如图3所示,转换组件500具有转换通道510。结合图3-图7所示,转换组件500包括可活动的转换件520、转换电机550、支撑架530和固定架540。转换件520为与副出风口112相适配的长条形且为筒体,转换件520位于副出风口112和换热器200之间,转换件520的内腔构成转换通道510,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形成在转换件520周壁上,转换件5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角度不同。转换电机550带动筒体转动以使得开口511朝向不同的方向敞开。支撑架530和固定架540分别支撑在转换件520的轴向两端,转换组件500中的转换电机550设在固定架540上且与转换件520相连。
实施例2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000,结合图9、图10所示,包括:壳体100、换热器200、主风机300、附加功能模块400和转换组件500。
如图9所示,空气调节装置1000为壁挂式室内机。
如图12所示,壳体100内限定出依次连通的进风通道110、风机腔120和出风通道130,壳体100具有连通进风通道110的主进风口111、连通出风通道130的主出风口131,壳体100还具有副出风口112,主进风口111设置在壳体100的顶部,主出风口131位于壁挂式室内机的底部,长条形的副出风口112位于壁挂式室内机的前侧面上。风机腔120内的主风轮310,主风轮310用于吸入进风通道110内的气流,并从出风通道130吹出。
如图10所示,附加功能模块400位于壳体10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且位于壳体100内,附加功能模块400具有附加出气口410和附加进气口420,附加进气口420包括:室内进风口421和新风口422,附加功能模块400包括:附加过滤件430、附加风机440,附加风机440用于吸入附加进气口420的气流,并从附加出气口410吹出,附加过滤件430用于对附加进气口420的进气进行过滤。
如图12所示,换热器200和转换组件500设在壳体100内,换热器200用于对流经风机腔120的气流换热。转换组件500用于控制附加出气口410可切换地与副出风口112、进风通道110中的一个连通。
如图11所示,转换组件500具有转换通道510。结合图11-图15所示,转换组件500包括可活动的转换件520、转换电机550、支撑架530和固定架540。转换件520为与副出风口112相适配的长条形且为长方形。转换件520位于副出风口112和换热器200之间,如图12和图13所示,壳体100内限定出过风通道140,过风通道140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过风通道14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部分为转换通道510,转换件520在第一位置时过风通道140在第二位置构成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转换件520在第二位置时过风通道140在第一位置构成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
转换件520大体为长方形板体,长方形板体可转动地设置在过风通道140内,长方形板体在第一位置时转动至靠近副出风口112处,长方形板体在第二位置时转动至靠近换热器200处。
过风通道140包括过风顶壁、多个过风侧壁,过风顶壁形成为弧形,过风侧壁连接在过风顶壁的下部,其中的两个过风侧壁一个邻近副出风口112设置并设有第一过风口,另一个邻近换热器200设置并设置有第二过风口,其余的过风侧壁位于过风通道140的长方向的两端并可与附加出气口410连通。当长方形板体在过风通道140中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通过将第一过风口遮蔽从而使得附加出气口410吹出的风从第二过风口向着进风通道110吹出。当长方形板体在过风通道140中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将第二过风口遮蔽而使得附加出气口410吹出的风从第一过风口向着副出气口112吹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换热器200的工作原理、过滤件的过滤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限定出依次连通的进风通道(110)、风机腔(120)和出风通道(130),所述壳体(100)具有连通所述进风通道(110)的主进风口(111)、连通所述出风通道(130)的主出风口(131),所述壳体(100)还具有副出风口(112);
换热器(200),所述换热器(200)设在所述壳体(100)内,所述换热器(200)用于对流经所述风机腔(120)的气流换热;
主风机(300),包括设于所述风机腔(120)内的主风轮(310),所述主风轮(310)用于吸入所述进风通道(110)内的气流,并从所述出风通道(130)吹出;
附加功能模块(400),所述附加功能模块(400)位于所述壳体(100)的一端,所述附加功能模块(400)具有附加出气口(410);
转换组件(500),所述转换组件(500)设在所述壳体(100)内,所述转换组件(500)用于控制所述附加出气口(410)可切换地与所述副出风口(112)、所述进风通道(110)中的一个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组件(500)具有转换通道(510),所述转换组件(500)包括可活动的转换件(520),所述转换件(5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切换,所述转换件(520)活动时带动所述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位置切换;其中,
所述转换件(520)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封闭所述副出风口(112),所述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朝向所述进风通道(110)设置;
所述转换件(520)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朝向所述副出风口(11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出风口(112)为长条形,所述转换件(520)为与所述副出风口(112)相适配的长条形,所述转换件(520)位于所述副出风口(112)和所述换热器(2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520)为筒体,所述转换件(520)的内腔构成所述转换通道(510),所述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形成在所述转换件(520)周壁上,所述转换件(52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角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内限定出过风通道(140),所述过风通道(140)上具有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过风通道(14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部分为所述转换通道(510),所述转换件(520)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过风通道(140)在所述第二位置构成所述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所述转换件(520)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过风通道(140)在所述第一位置构成所述转换通道(510)的开口(51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5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所述转换组件(500)包括:支撑架(530)、固定架(540),所述支撑架(530)和所述固定架(540)分别支撑在所述转换件(520)的轴向两端,所述转换组件(500)还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架(540)上且与所述转换件(520)相连的转换电机(5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功能模块(400)还具有附加进气口(420),所述附加进气口(420)包括:室内进风口(421)和/或新风口(4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功能模块(400)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附加进气口(420)的进气进行过滤的附加过滤件(43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功能模块(400)还包括:附加风机(440),所述附加风机(440)用于吸入所述附加进气口(420)的气流,并从所述附加出气口(410)吹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功能模块(400)设在所述壳体(100)内,所述附加进气口(420)包括所述室内进风口(421),所述主进风口(111)和所述室内进风口(421)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1000)为壁挂式室内机,所述主出风口(131)位于所述壁挂式室内机的底部,所述副出风口(112)位于所述壁挂式室内机的前侧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所述进风通道(110)的主过滤件(113)。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0)位于所述进风通道(110)和所述风机腔(120)之间,所述附加出气口(410)在与所述进风通道(110)连通时,朝向所述换热器(200)出风。
CN202022839686.7U 2020-11-30 2020-11-30 空气调节装置 Active CN213747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9686.7U CN213747027U (zh) 2020-11-30 2020-11-30 空气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39686.7U CN213747027U (zh) 2020-11-30 2020-11-30 空气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47027U true CN213747027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32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39686.7U Active CN213747027U (zh) 2020-11-30 2020-11-30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470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18145501A1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器
CN107477675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1039768B1 (ko) 기류전환용 호퍼와 스윙그릴을 부착한 천장 4방향 에어콘의 실내기
CN108266800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260129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318417A (zh) 全能空调系统
CN105276722A (zh) 全能新风与空调系统
KR100640799B1 (ko) 공기 청정 겸용 환기장치
CN216953357U (zh) 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4322091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087985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016572A (zh) 新风空气净化系统
CN212511454U (zh) 风机组件、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20100005319A (ko) 열전소자를 적용한 공기 청정기능이 구비된 공기조화기
CN213747027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14110790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KR20020026725A (ko) 환기 장치가 구비된 공기 조화기
CN21440625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4576720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0832227U (zh) 空气处理装置
KR20210090833A (ko) 공기조화장치
CN206037328U (zh) 新风空气净化系统
CN105066252A (zh) 新风机
CN21351413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