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3284U - 河道治理施工结构 - Google Patents

河道治理施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3284U
CN216973284U CN202123194414.7U CN202123194414U CN216973284U CN 216973284 U CN216973284 U CN 216973284U CN 202123194414 U CN202123194414 U CN 202123194414U CN 216973284 U CN216973284 U CN 216973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r
layer
net
protection
river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944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李华
张志文
柳洪亮
孙力
乔文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Qianye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Qiany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Qianye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Qiany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944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3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3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3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河道治理施工结构。该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包括:河床防护结构,设于河道的河床;河堤防护结构,设于河道的河堤,且与所述河床防护结构连接;其中,所述河床防护结构和所述河堤防护结构由若干个填充有填充物的网箱组装而成,所述河堤防护结构包括自河堤的底部至河堤的顶部依次叠设的多个防护层,每个所述防护层均由所述网箱组装而成,相邻的所述网箱之间相连。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河道的整体性防护,避免河道的局部区域遭到破坏,从而能够避免水土流失,且有利于实现河道的生态环保及植被绿化。

Description

河道治理施工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河道治理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河道的蓄水及抗洪能力,避免水土流失,一般在河道中设置有河坝、河堤、护坡等防护结构。
相关技术中的河床和河堤的防护结构难以实现的河道的整体性防护,使得河道的局部区域容易遭到破坏,进而导致河道容易出现水土流失,另外,相关技术中的河道防护结构难以实现河道的生态环保及植被绿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施工结构,该河道治理施工结构,能够实现河道的整体性防护,避免河道的局部区域遭到破坏,从而能够避免水土流失,且有利于实现河道的生态环保及植被绿化。
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包括:
河床防护结构,设于河道的河床;
河堤防护结构,设于河道的河堤,且与所述河床防护结构相连;
其中,所述河床防护结构和所述河堤防护结构由若干个填充有填充物的网箱组装而成,所述河堤防护结构包括自河堤的底部至河堤的顶部依次叠设的多个防护层,每个所述防护层均由所述网箱组装而成,相邻的所述网箱之间相连。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河堤包括斜向的坡面,多个所述防护层沿所述斜向的坡面叠设;
其中,上层的所述防护层的网箱至少部分支撑于下层的所述防护层的网箱。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防护层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用于培养植物的植生层,所述植生层设于所述网箱的顶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箱由多个网片组装而成,所述网箱的顶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上配置有箱盖,所述箱盖由网片制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箱内设有透水结构层,所述透水结构层贴附于所述网箱的箱壁内侧,所述填充物隔离于所述透水结构层所限定出的空间区域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河床防护结构和/或河堤防护结构还包括支撑于所述河堤和/或所述河床的坡底护角,所述坡底护角由预设丝径的金属丝焊接成的网片组装而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河床防护结构的网箱的材质包括聚酯;和/或
所述河堤防护结构的网箱的材质包括金属。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水结构层包括复合编织布或土工袋,其中,所述复合编织布或土工袋的材质包括聚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箱由多个网片组装而成,所述网片与所述透水结构层之间通过固定锁扣连接;
其中,所述网片和所述透水结构层之间垫设有柔性垫层,所述固定锁扣依次穿设于所述网片、所述柔性垫层及所述透水结构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河床防护结构与河床之间设有土工材料垫层,所述土工材料垫层包括复合编织布、土工布、防水毯或复合土工膜。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包括:河床防护结构,设于河道的河床;河堤防护结构,设于河道的河堤,与所述河床防护结构连接;其中,所述河床防护结构和所述河堤防护结构由若干个填充有填充物的网箱组装而成,所述河堤防护结构包括自河堤的底部至河堤的顶部依次叠设的多个防护层,每个所述防护层均由所述网箱组装而成,相邻的所述网箱之间固定相连。通过将河床防护结构和河堤防护结构设为由若干个填充有填充物的网箱组装而成,且将河床防护结构和河堤防护结构连接,使得河床防护结构和河堤防护形成了整体性结构,能够实现河道的整体性防护,避免河道的局部区域遭到破坏,从而能够避免水土流失。此外,依次叠设至顶部的多个防护层设于河堤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基础,有利于实现河道的生态环保及植被绿化。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河道治理施工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河床防护结构的网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防护层网箱的拼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防护层网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河道10,河床11,河堤12,河床防护结构20,河堤防护结构30,防护层31,网箱40,网片41,坡底护角410,开口42,连接件43,箱盖50,植生层51,粘扣带52,透水结构层60,柔性垫层70,固定锁扣80,河道长度方向X,河道宽度方向Y,河道高度方向Z。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的河床和河堤的防护结构难以实现的河道的整体性防护,使得河道的局部区域容易遭到破坏,进而导致河道容易出现水土流失,另外,相关技术中的河道防护结构难以实现河道的生态环保及植被绿化。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施工结构,能够将河床和河堤连接形成整体,且有利于降低河堤的制造和维护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施工结构,该结构包括:河床防护结构20,设于河道10的河床11;河堤防护结构30,设于河道10的河堤12,且与河床防护结构20连接;其中,河床防护结构20和河堤防护结构30由若干个填充有填充物的网箱40组装而成,河堤防护结构30包括自河堤12的底部至河堤12的顶部依次叠设的多个防护层31,每个防护层31均由网箱40组装而成,相邻的网箱40之间固定相连。
其中,河床防护结构20和河堤防护结构30的网箱40内设有填充空间,填充空间用于容纳填充物,填充物例如就地取材的沙石、土壤等,这样,在河水对河床防护结构20与河堤防护结构30造成冲刷时,可以通过网箱40的作用使填充物不被冲刷入河流中,有利于稳固水土,且通过河床防护结构20与河堤防护结构30的连接,加强了河道治理施工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在河道10的各个方向上都能够提供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河床防护结构和河堤防护结构,且将河床防护结构和河堤防护结构通过各自结构中相邻的网箱连接,使得河床防护结构和河堤防护形成了整体性结构,能够实现河道的整体性防护,避免河道的局部区域遭到破坏,从而能够避免水土流失。
为便于理解,以河道10的河水流动方向,即河道10的长度方向可以设为是X,河道10的宽度方向可以设为Y,河道10的高度方向可以是Z,河床防护结构20设于河床11,沿X方向和Y方向铺设于河床平面,河堤防护结构30设于河堤12两侧,河床防护结构20与河堤防护结构30沿河道10的宽度方向Y的端部连接,且河堤防护结构30可以沿河道10的高度方向即Z方向设置,这样设置,在河道的不同方向都具有抗冲刷的能力,为河道提供了整体性的防护,且通过连接提高了结构强度,从而提高了河道治理施工结构的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河堤防护结构30还包括防护层31,每一个防护层31的网箱40沿河道10的长度方向设置,形成多个防护层31,多个防护层31依次叠设,自位于河道10底部叠设至河道10顶部,可以根据河道10的水位确定防护层31的叠设高度。这样设置,有利于实现河道的生态环保及植被绿化。
此外,本实施例的各个防护层31既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和相邻的防护层31匹配连接设置,使得河堤防护结构30可以根据不同河堤12进行适应性的组装,而不需要重新设计河堤防护结构30的防护层31结构,例如,当一个河堤12的坡度自下而上不断变化时,可以根据河堤12的坡度设置防护层31,使得多个防护层31组合形成的河堤防护结构30与河堤12的坡度相同,这样,降低了河堤防护结构30的制造成本。而且,在任一防护层31的网箱40被破坏而失效时,能够针对该网箱40进行单独更换或维修,从而降低了河堤防护结构30的维护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河堤12包括斜向的坡面,多个防护层31沿坡面斜向叠设;其中,上层的防护层31的网箱40至少部分支撑于下层的防护层31的网箱40。
其中,斜向可以是在河道高度方向Z和河道宽度方向Y所成的夹角的方向,当河堤12具有坡面时,防护层31沿坡面斜向叠设,且当河道10的高度大于每一个防护层31的高度时,可以设置多个防护层31,靠近于河道10水面的为上层防护层31,靠近于河床11的为下层防护层31。
为了加强河道10防护结构的强度,可以将上层的防护层31部分压设于下层的防护层31,使得上层防护层31的网箱40的底部和下层防护层31的网箱40的顶部固定连接。这样设置,加强了各个防护层31之间的连接,且使得上层的防护层31更加稳固,提高抵抗河流冲刷力的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网箱40由多个网片41组装而成,网箱40的顶部具有开口42,开口42上配置有箱盖50,箱盖50由网片41制成。
其中,网片41可以是具有网格的矩形网片41,多个网片41组装形成有预设形状的网箱40,网箱40的开口42朝向河道10的水面设置。箱盖50盖合于开口42后,与网箱40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填充物的填充空间。在装设填充物时,可以将填充物通过开口42装入网箱40中,固定于网箱40后再通过箱盖50盖合开口42。
由于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水泥制作河堤12的坡底护脚,用于保护和支撑河堤防护结构30,其成本较高,且不具备生态环保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河床防护结构和/或河堤防护结构还包括支撑于河堤和/或河床的坡底护角410,坡底护角410由预设丝径的金属丝焊接成的网片组装而成。
本实施例中,构成坡底护角410的网箱中,可填充就地取材的填充物,例如就地取材的沙、石、土壤等。这样的结构使得坡底护角410不仅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而且本实施例的坡底护角410可代替相关技术中的水泥制作的坡底护脚,节省工程费用,连同就地取材的填充物施工方法,一同起到了生态环保作用。
其中,河床防护结构20和河堤防护结构30的网箱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如图2所示,河床防护结构20的网箱41可以是聚酯石笼网箱,通过连接件43将各个聚酯石笼网箱连接,形成一体;如图3所示,河堤防护结构的网箱41可以是金属网箱,通过多个金属网片连接形成,多个金属网片可以通过金属丝捆扎的方式形成金属网箱,利用金属的高强度特性,提高河堤防护结构的强度。但对于网箱40的具体结构及材料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更换。
参见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网箱40内设有透水结构层60,透水结构层60贴附于网箱40的箱壁内侧,填充物隔离于透水结构层60所限定出的空间区域内。
其中,透水结构层60能将预设粒径的填充物隔离于填充空间内,透水结层构具有孔隙,因此可以供水通过,该孔隙可以设为小于填充物的沙石或土壤的粒径,从而将填充物隔离于填充空间内,避免了河道治理施工结构的水土流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河床防护结构20的网箱40的材质包括聚酯;和/或河堤防护结构30的网箱40的材质包括金属。
通过聚酯材料的透水隔离性,可以使河床防护结构20的网箱40的填充物不会自网箱40中被冲刷出来。其中,金属的抗拉强度可以是550-800N/mm,上锌量270克以上。如河道10的水深在4米以内,河堤防护结构30可以采用直径4毫米的金属丝,如河道10的水深在四米以上,河堤防护结构30可以采用直径5毫米的金属丝,且主要用于河堤防护结构30的下层防护层31。利用金属的高强度特性,能够提高河堤防护结构30的网箱40的连接作用和牢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透水结构层60包括复合编织布或土工袋,复合编织布或土工袋的材质包括聚酯。
其中,复合编织布可以通过不同的编制编织设备和工艺将复合聚酯材料织成布状,并根据河床防护结构20和河堤防护结构30的要求编织成不同的厚度与密实度,使得纵横向都具有相当强的抗拉强度,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且在干湿状态下都能保持充分的强力和伸长。
其中,土工袋由土工织物及聚酯材料经过针刺,热烫,裁剪,缝纫等工艺制成,具有抗紫外(UV),抗老化、无毒,不助燃,裂口不延伸的特点,且具有环保特性,能够满足河道治理施工结构的生态环保要求。
由于透水结构层60较为柔软,在网箱40中安装透水结构层60时,可以设置支架,将支架设置于透水结构层60的边缘,固定透水结构层60,使得透水结构层60的形状适配于网箱40的形状,与网箱40紧密贴合。在安装好透水结构层60后,可以将支架拆除,以便于收容填充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透水结构层60能够适应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可以将复合编织布可以设于网箱40的迎水面,例如,在河床防护结构20中,网箱40在河道高度方向Z的底侧贴设于河床11,相对于河床11的顶侧与河水接触,与河水接触的一侧为即为网箱40的迎水面,可以理解,在河堤防护结构30中,网箱40在河道宽度方向Y上靠近于河道且与河水接触的一侧为迎水面,在网箱40的迎水面上设置复合编织布,利用复合编织布良好的抗拉伸性能和密实度,可以增强网箱40的可靠性,避免填充的沙石泥土自网箱40内被冲刷出进而流失。
与复合编织布相应的,可以在网箱40的背水面,即与迎水面相对的一侧设置土工布,通过土工布贴设于背水面,例如在河床防护结构20和河堤防护结构30中沿高度方向Z将土工布设于网箱40在河道10的底部,沿长度X或宽度Y方向设于网箱40在河道10的侧部。
通过在迎水面设置复合编织布,背水面设置土工布,使得透水结构层60能够适应于不同侧的作用力和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和透水性能。
参见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网箱40由多个网片41组装而成,网片41与透水结构层60之间通过固定锁扣80固定连接;其中,网片41和透水结构层60之间垫设有柔性垫层70,固定锁扣80依次穿设于网片41、柔性垫层70及透水结构层60。
其中,柔性垫层70可以是海绵垫、过滤棉垫或土工布柔性垫层,土工布柔性垫层是土工布制成的柔性垫片或柔性垫条,设置柔性垫层可使网箱40之间更为稳定和密闭,避免形成间隙。
其中,固定锁扣80可以包括两个限位部,分别设于网箱40内侧和外侧,通过穿设于网片41的穿接部连接。穿接部可以自网箱40外向网箱40内依次穿设网片41、柔性垫层70及透水结构层60,使得网箱40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密牢固,提升网箱40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河道治理施工结构的强度。此外,通过固定锁扣80连接可实现便捷地装配及拆卸,施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可以理解,相邻网箱40也可以通过固定锁扣80连接,即固定锁扣80的穿接部分别穿设于其中一个网箱40的透水结构层60、柔性垫层70及网片41和另一个网箱40的网片41、柔性垫层70及透水结构层60,这样,可以提升相邻网箱40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升河道治理施工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其中,网片100的尺寸可以根据网箱的预设尺寸进行设置,例如,网箱的预设长宽高尺寸可以是1×1×1m或1×1×0.5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河床防护结构20与河床11之间设有土工材料垫层,土工材料垫层包括复合编织布、土工布、防水毯或复合土工膜。
在安装河床防护结构20之前,可以河床11上的安装区域进行清理,并铺设土工材料垫层,一方面,可以防止河床11本身的沙石被河水冲刷,另一方面,便于河床防护结构20的安装及维护,在受到河水冲击时,也可以通过土工材料垫层缓冲,延长河床防护结构2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河床11的部分区域可能需要补充地下水,因此,可以在河床11设置预设区域,在该预设区域可以不设置土工材料垫层,以满足补充地下水的需求。
参见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防护层31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用于培养植物的植生层51,植生层51设于网箱40的顶部。
其中,植生层51用于种植植物,植物可以包括水生植物,例如芦苇、荷花等,也可以包括灌木及草籽,这样,可以使得防护层31具有培育植被的基础,有助于提升河道10的抗冲刷能力,避免水土流失,也有利于结合生态环境治理,还可以对河堤防护结构30进行掩盖或装饰,提高河道治理施工结构的景观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植生层51设于箱盖50。
其中,可以在箱盖50靠近于网箱40的内侧设置内衬层,内衬层与箱盖50固定连接,植生层51可以设置于箱盖50内,植生层51可以是植生毯、营养物质层或具有原生植物的土壤,在植生层51的植物生长时,可以通过箱盖50的网格自网箱40向河面生长,有助于提升河道治理施工结构的景观效果。为保证植生层51的植物生长,还可以在箱盖50上铺设细土,对生长植被进行喷灌养护,有利于草籽成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植生层51与箱盖50设置为一体的复合格栅草籽盖,在箱盖50上适配于网箱40开口42的边缘设置粘扣带52,以便于将草籽盖与网箱40粘扣固定。其中,草籽可以包括高羊茅、黑麦草等植物草籽。
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清理出河床和河堤的安装区域,铺设土工材料垫层,在土工材料垫层上铺设网箱40,将多个网箱40连接铺设于河床,相邻的网箱40可以通过插接件穿设于相接的位置,从而使多个网箱40连接为一体,形成河床防护结构20。可以在网箱40内设置透水结构层60,并将沙石、土壤等填充物填充于透水结构层60中,且填充至预设高度,再通过箱盖50盖合网箱40的开口,盖好后,可以沿网箱40边缘将箱盖50固定,例如沿网箱40的开口边缘每25公分双丝捆扎固定一次,捆扎丝的锌量可以为270克以上,丝径可以为2.0毫米,以保证固定强度。其中,透水结构层60装设的压实度达到80即可。
装设河堤防护结构30时,可以在河堤上沿河道的长度方向Y设置多个网箱40,形成防护层31,并将防护层31设于下层,作为第一层防护层31,使防护层31和河床防护结构20连接。防护层31内可以填充沙石、土壤和砾土等,并浇水湿透,用混凝土振捣器将填充物夯实。
将第一层防护层31与河床防护结构20连接后,可以铺设防护层31的箱盖50,且可以用连接件或双丝捆扎丝将下层防护层31的网箱40与箱盖50固定,其中防护层31的箱盖50可以是网片。铺设下层防护层31后,可以铺设第二层防护层31,第二层防护层31与第一层防护层31连接设置,设于第一层防护层31沿河道高度方向Z的上方,且可以部分压设于第一层的箱盖50上,这样既便于防护层31间的连接,也便于下层防护层的承载。
其中,防护层31可以设置植生层51,植生层51可以设置在网箱40内,也可以设置在箱盖50上,例如在箱盖50内设置植生毯,植生毯可填充需要养殖的草籽,或水生植物草籽,芦苇蒲草均可,也可在箱盖50内设置复合编织布,不用于长草,根据不同的需求或各层防护层31进行设置。
如果河堤的高度大于两层防护层31的高度,还可以设置第三层、第四层或更多的防护层31,各个上层防护层31的设置方式和第二层防护层31相同。其中,设置在于顶部的防护层31,可以在箱盖50上设置培养植物的土壤等,用于种植灌木,也可以铺设植生毯,用以养殖所需草坪类植物。需要说明的是,防护层31的各个网箱40可以通过金属丝连接,且下层的防护层31的金属丝的丝径可以大于上层防护层31的金属丝的丝径,这样可以提高下层防护层31的连接强度。例如,金属丝可以是抗拉强度550-800N/mm,上锌量270克以上的金属丝,金属丝的丝径可以根据河流的高度设置,例如河流的高度在4米以内,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是4mm;河流的高度在4米以上,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是5mm,且当河床防护结构20或河堤防护结构30设有延伸至河床11或河堤12的坡底护角410时,构成坡底护角410的金属丝的直径可以设为大于4mm,但以上金属丝的具体直径的介绍仅作为举例和参考,不作为本实施的具体限定。
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案。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另外,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河床防护结构,设于河道的河床;
河堤防护结构,设于河道的河堤,且与所述河床防护结构相连;
其中,所述河床防护结构和所述河堤防护结构由若干个填充有填充物的网箱组装而成,所述河堤防护结构包括自河堤的底部至河堤的顶部依次叠设的多个防护层,每个所述防护层均由所述网箱组装而成,相邻的所述网箱之间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河堤包括斜向的坡面,多个所述防护层沿所述斜向的坡面叠设;
其中,上层的所述防护层的网箱至少部分支撑于下层的所述防护层的网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防护层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用于培养植物的植生层,所述植生层设于所述网箱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箱由多个网片组装而成,所述网箱的顶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上配置有箱盖,所述箱盖由网片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箱内设有透水结构层,所述透水结构层贴附于所述网箱的箱壁内侧,所述填充物隔离于所述透水结构层所限定出的空间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河床防护结构和/或河堤防护结构还包括支撑于所述河堤和/或所述河床的坡底护角,所述坡底护角由预设丝径的金属丝焊接成的网片组装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河床防护结构的网箱的材质为聚酯;和/或
所述河堤防护结构的网箱的材质为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水结构层包括复合编织布或土工袋,其中,所述复合编织布或土工袋的材质为聚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箱由多个网片组装而成,所述网片与所述透水结构层之间通过固定锁扣连接;
其中,所述网片和所述透水结构层之间垫设有柔性垫层,所述固定锁扣依次穿设于所述网片、所述柔性垫层及所述透水结构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治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河床防护结构与河床之间设有土工材料垫层,所述土工材料垫层包括复合编织布、土工布、防水毯或复合土工膜。
CN202123194414.7U 2021-12-17 2021-12-17 河道治理施工结构 Active CN216973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4414.7U CN216973284U (zh) 2021-12-17 2021-12-17 河道治理施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4414.7U CN216973284U (zh) 2021-12-17 2021-12-17 河道治理施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3284U true CN216973284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7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94414.7U Active CN216973284U (zh) 2021-12-17 2021-12-17 河道治理施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32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25641B1 (ko) 씨앗부착 부직포식생포대를 이용한 환경복원공법
JP3053071B2 (ja) 自然生態自己復元式法面工法および法面構造
KR101219289B1 (ko) 녹비 초생식물의 씨앗이 부착된 식생포대
KR101162547B1 (ko) 녹화용 식생 보강 매트리스 개비온 및 그 시공방법
KR200415273Y1 (ko) 황마(코코넛)식생포대
KR20090014058A (ko) 토목섬유 보강 커튼 월 구조 및 녹화공법
KR102211322B1 (ko) 식생토낭을 이용한 사면보강 시공방법 및 사면보강 구조물
KR102310272B1 (ko) 식생토낭과 타공 금속판을 이용한 사면보강 시공방법 및 사면 보강 구조물
CN216973284U (zh) 河道治理施工结构
CN212316827U (zh) 河流生态绿化系统
US10246842B2 (en) Water barrier, in particular a dike
KR20070007688A (ko) 지오텍스타일-개비온 매트리스 복합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친환경 사면 구조물 구축방법
CN218757534U (zh) 一种箱型护坡结构单元
KR102235064B1 (ko) 어스앵커 및 그리드를 이용한 식생토낭 옹벽 시공방법
KR102223403B1 (ko) 식생 셀
KR20120057407A (ko) 식생포대 고정장치
JP2000152719A (ja) 緑化植生袋体および浅水域法面の緑化植生保護工法
JPH0885929A (ja) 袋体による堤防造成方法
CN220080058U (zh) 一种仿生草垫
KR101031370B1 (ko) 옥수수섬유 식생 매트를 이용한 법면 보호공법
JP3296475B2 (ja) 緑化シート
KR20040068063A (ko) 식생 매트리스 게비온의 시공방법 및 이에 이용되는 보강 매트리스
CN217428851U (zh) 一种路基边坡草帘防护结构
CN211580992U (zh) 一种混凝土挡土墙垂直绿化结构
CN217026895U (zh) 一种土工织物充填袋及其形成的堤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