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5729U - 试剂卡 - Google Patents

试剂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5729U
CN216955729U CN202123235646.2U CN202123235646U CN216955729U CN 216955729 U CN216955729 U CN 216955729U CN 202123235646 U CN202123235646 U CN 202123235646U CN 216955729 U CN216955729 U CN 216955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reagent
detection
gas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56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嘉坤
赖远强
景振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ondfo Biotech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5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5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试剂卡,包括:主体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试剂区,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一侧面上,试剂区用于待测样本和试剂混合;检测区,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二侧面上,检测区与试剂区通过第一液体通道连通;截止阀,设置于第一液体通道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试剂卡的体积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试剂卡
本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2110466981.9,申请日为:2021年04月28日,名称为《试剂卡及具有其的液体检测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试剂卡。
背景技术
微流控检测是目前体外诊断、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的一个发展方向。试剂卡是微流控检测领域常用的产品,因其体积小,取样量小,在微流控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在试剂卡的应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将采集到的液体样本与试剂进行混合,再针对混合后的液体样本进行性状的检测。
相关技术中的试剂卡一般设置有试剂区和检测区,试剂区内放置有与液体样本混合的试剂,用户的血液样本与试剂充分混合后进入到检测区,再通过检测设备对检测区内的液体样本进行检测,最终输出检测结果。但目前的试剂卡的体积较大,使得试剂卡的用料较多,不利于降低试剂卡的生产成本。同时试剂卡的体积大还会增加试剂卡的注塑难度,导致试剂卡的加工精度难以把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剂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试剂卡的体积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试剂卡,包括:主体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试剂区,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一侧面上,试剂区用于待测样本和试剂混合检测区,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二侧面上,检测区与试剂区通过第一液体通道连通;截止阀,设置于第一液体通道上。
进一步地,第一液体通道包括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以及贯穿主体部的第一通孔,第一通道段连通第一通孔与试剂区,第二通道段连通第一通孔与检测区,截止阀设置于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段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二侧面上,试剂区与第一通道段通过第二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通道段包括第三通道段、第四通道段以及贯穿主体部的第三通孔,其中,第三通道段连通截止阀和第三通孔,第四通道段连通第三通孔与检测区,第三通道段位于第一侧面上,第四通道段位于第二侧面上。
进一步地,截止阀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阀芯,外壳为塑胶材质,外壳与第一通孔的孔壁过盈连接。
进一步地,试剂卡还包括:第一气体通道,设置于主体部上,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一端与检测区连通,第一气体通道的第二端连通外部气源设备;第一液封结构,设置在检测区和第一气体通道之间,其中,第一液封结构与待测样本接触时能够使检测区和第一气体通道断开。
进一步地,主体部上设置有贯穿主体部的第一连通通道,第一液封结构设置于第一连通通道内,第一连通通道包括位于检测区与第一液封结构之间的第五通道段,第五通道段包括第六通道段、第七通道段以及贯穿主体部的第四通孔、,其中,第六通道段连通检测区和第四通孔,第七通道段连通第四通孔与第一液封结构,第六通道段位于第二侧面上,第七通道段位于第一侧面上。
进一步地,试剂卡还包括:检测通道,检测通道的第一端为第一接口端,检测通道的第二端为第二接口端,检测区设置在检测通道的中部。
进一步地,试剂卡还包括:样本区,设置于主体部上并用于连通容纳待测样本的容器,样本区与试剂区通过第二液体通道连通;第二气体通道,设置于主体部上,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一端与试剂区的顶部连通,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二端连通外部气源设备;第二液封结构,设置在试剂区和第二气体通道之间,其中,第二液封结构与待测样本接触时能够使试剂区和第二气体通道断开;主体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试剂区设置于第一侧面上,第二气体通道设置于第二侧面上;试剂卡还包括贯穿主体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第二连通通道,第二气体通道的第一端与试剂区的顶部通过第二连通通道连通,第二液封结构位于第二连通通道中。
进一步地,试剂区包括多个,第二液体通道包括与样本区连通的第二主液体通道和分别连通第二主液体通道和多个试剂区的多个第二支液体通道;第二气体通道包括多个,试剂卡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气体通道和外部气源设备之间的第四气体通道,每个试剂区通过一个第二气体通道连接在第四气体通道上;检测区和第一气体通道均包括多个,试剂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气体通道和外部气源设备之间的第三气体通道,每个试剂区通过一个第二气体通道连接在第四气体通道上。
进一步地,检测通道与检测区沿试剂卡的宽度方向设置,检测通道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二侧面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试剂卡的试剂区设置在主体部的第一侧面上,将试剂卡的检测区设置在主体部的第二侧面上,这种将试剂区和检测区双面布置的方式有利于优化试剂卡的布局结构,避免试剂区和检测区之间相互干涉,使得试剂区与检测区可以设置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试剂卡的体积。另外,试剂区和检测区之间需要设置截止阀来防止血液样本在试剂区内混合时进入到检测区内。将试剂区和检测区双面布置,使得连通试剂区和检测区的第一液体通道需要贯穿主体部,因此可将截止阀设置在第一液体通道内,这种设置方式利用了第一液体通道的结构,使得试剂卡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缩小了试剂卡的体积。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试剂卡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试剂卡的主体部的一个角度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试剂卡的主体部的另一个角度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1的试剂卡的主体部的第一侧面的主视图;
图5示出了图1的试剂卡的主体部的第二侧面的主视图;
图6示出了图5的试剂卡的主体部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主体部的B-B向剖视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6的主体部的C-C向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主体部;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20、试剂区;30、第二液体通道;31、第二主液体通道;32、第二支液体通道;41、第四气体通道;42、第二气体通道;51、第二连通通道;52、第二液封结构;60、检测区;70、截止阀;80、第一液体通道;81、第一通孔;82、第一通道段;83、第二通道段;831、第三通孔;832、第三通道段;833、第四通道段;84、第二通孔;90、检测通道;101、第三气体通道;102、第一气体通道;111、第一连通通道;1111、第四通孔;1112、第六通道段;1113、第七通道段;112、第一液封结构;120、样本区;130、侧板;140、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申请的试剂卡主要用于对液体的相变过程进行检测,具体地,本申请的试剂卡可以检测高分子溶液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性状变化,以此来判断高分子溶液的凝固效果。高分子溶液可以是蛋白质溶液、蛋白质凝乳以及明胶等高分子溶液。本申请以血液样本为例对试剂卡的结构以及效果进行阐述,但不局限于使用在血液样本的检测。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试剂卡包括:主体部1、试剂区20、检测区60以及截止阀70。其中,主体部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试剂区20设置于主体部1的第一侧面11上,试剂区20用于待测样本和试剂混合检测区60,设置于主体部1的第二侧面12上,检测区60与试剂区20通过第一液体通道80连通;截止阀70设置于第一液体通道80上。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试剂卡的试剂区20设置在主体部1的第一侧面11上,将试剂卡的检测区设置在主体部1的第二侧面12上,这种将试剂区20和检测区60双面布置的方式有利于优化试剂卡的布局结构,避免试剂区20和检测区60之间相互干涉,使得试剂区20与检测区60可以设置的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试剂卡的体积。另外,试剂区20和检测区60之间需要设置截止阀来防止血液样本在试剂区20内混合时进入到检测区60内。将试剂区20和检测区60双面布置,使得连通试剂区20和检测区60的第一液体通道80需要贯穿主体部1,因此可将截止阀70设置在第一液体通道80内,这种设置方式利用了第一液体通道80的结构,使得试剂卡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缩小了试剂卡的体积。
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液体通道80包括第一通道段82、第二通道段83以及贯穿主体部1的第一通孔81,第一通道段82连通第一通孔81与试剂区20,第二通道段83连通第一通孔81与检测区60,截止阀70设置于第一通孔81内。上述结构中,将截止阀70设置于第一通孔81内使得截止阀70的厚度与主体部1的厚度具有重叠的部分,有利于降低试剂卡的整体厚度,进一步缩小了试剂卡的体积。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段82设置于主体部1的第二侧面12上,试剂区20与第一通道段82通过第二通孔84连通。上述结构中,试剂区20内的血液样本需要经过第二通孔84以及第一通道段82才能进入到截止阀70内,这种设置方式与将第一通道段82直接设置在第一侧面11上血液样本直接经过第一通道段82流入截止阀70内相比,血液样本经过的路径更长,使血液样本经过更长的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血液样本与试剂混合的效果,使得试剂卡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道段83包括第三通道段832、第四通道段833以及贯穿主体部1的第三通孔831,其中,第三通道段832连通截止阀70和第三通孔831,第四通道段833连通第三通孔831与检测区60,第三通道段832位于第一侧面11上,第四通道段833位于第二侧面12上。上述结构中,经过截止阀70的血液样本需要依次经过第三通道段832、第三通孔831以及第四通道段833才能进入到检测区60内,这种设置方式与将第二通道段83直接设置在第二侧面12上,血液样本直接从截止阀70流入检测区60相比,血液样本经过的路径更长,使血液样本经过更长的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血液样本与试剂混合的效果,使得试剂卡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截止阀70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阀芯,外壳为塑胶材质,外壳与第一通孔81的孔壁过盈连接。上述结构能够提升试剂卡的密封效果,防止血液样本从第一通孔81与截止阀70之间流出。
如图2至图6以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试剂卡还包括:第一气体通道102和第一液封结构112。其中,第一气体通道102设置于主体部1上,第一气体通道102的第一端与检测区60连通,第一气体通道102的第二端连通外部气源设备;第一液封结构112设置在检测区60和第一气体通道102之间,第一液封结构112与待测样本接触时能够使检测区60和第一气体通道102断开。上述结构中,检测区60用以对血液样本进行物理性质的检测,在检测前,需要使血液样本充满整个检测区60才能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
具体地,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检测区60通过第一液封结构112和第一气体通道102与外部的气源设备连通。当外部的气源设备开启时,检测区60内会产生负压,开启截止阀70,血液样本能够从试剂区20内通过第一液体通道80进入检测区60内。随着负压的持续,检测区60内的血液样本的液位会逐渐上升,直至血液样本充满整个检测区60并流入第一液封结构112内,与第一液封结构112内的第一液封结构112接触,第一液封结构112包括透气状态和封闭状态,在第一液封结构112未与液体接触的情况下,第一液封结构112能够保持透气状态,此时气体可以透过第一液封结构112。当第一液封结构112与液体接触后,其膜材质会发生膨胀使原本的多孔结构闭合,此时的第一液封结构112不能透过空气以及液体。基于第一液封结构112自身的性质,当血液样本与第一液封结构112接触时,第一液封结构112能够切换至封闭状态,使血液样本不能通过第一液封结构112。由于检测区60的容积为可以测量的定值,因此进入到检测区60内的血液样本的体积为定值。采用这种通过负压将血液样本吸入检测区60并通过第一液封结构112阻隔血液样本的方式能够保证只有当检测区60内的气体全部排出时,第一液封结构112才会切换到封闭状态,从而实现了检测区60的精准定量,保证了试剂卡检测效果的准确性。
如果检测区60到第一液封结构112之间的连接通道的距离过短,则通道内容易堆积气泡,同时连接通道又可能没有被血液样本填满。这种情况会导致第一液封结构112不能完全与血液样本接触,使得部分第一液封结构112仍处于透气状态,这样在第一检测装置发出气体脉冲信号时,气体容易从第一液封结构112处逸出,降低了进入到检测区60内的脉冲强度,导致第二检测装置接收到的信号不准确。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上设置有贯穿主体部1的第一连通通道111,第一液封结构112设置于第一连通通道111内,第一连通通道111包括位于检测区60与第一液封结构112之间的第五通道段,第五通道段包括第六通道段1112、第七通道段1113以及贯穿主体部1的第四通孔1111,其中,第六通道段1112连通检测区60和第四通孔1111,第七通道段1113连通第四通孔1111与第一液封结构112,第六通道段1112位于第二侧面12上,第七通道段1113位于第一侧面11上。上述结构能够延长血液样本从检测区60流到第一液封结构112的路径,从而使得第一连通通道111能够完全被血液样本封堵,使第一检测装置发出气体脉冲信号能够完全进入到检测区60,从而提升了试剂卡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试剂卡还包括检测通道90,检测通道90的第一端为第一接口端,检测通道90的第二端为第二接口端,检测区60设置在检测通道90的中部。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区60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检测通道90连通。在对检测区60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时,可在检测通道90的第一接口处连接第一检测装置,在检测通道90的第二接口处连接第二检测装置,通过第一检测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的输出结果判断血液血液样本的物理性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为脉冲装置,第二检测装置为压力信号检测装置。
如图2至图5以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试剂卡还包括:样本区120、第二气体通道42以及第二液封结构52。其中,样本区120设置于主体部1上并用于连通容纳待测样本的容器,样本区120与试剂区20通过第二液体通道30连通;第二气体通道42设置于主体部1上,第二气体通道42的第一端与试剂区20的顶部连通,第二气体通道42的第二端连通外部气源设备;第二液封结构52设置在试剂区20和第二气体通道42之间,其中,第二液封结构52与待测样本接触时能够使试剂区20和第二气体通道42断开;主体部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试剂区20设置于第一侧面上,第二气体通道42设置于第二侧面上;试剂卡还包括贯穿主体部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第二连通通道51,第二气体通道42的第一端与试剂区20的顶部通过第二连通通道51连通,第二液封结构52位于第二连通通道51中。上述结构中,第二液封结构52与第一液封结构112的作用原理相同,在此不做赘述。采用这种通过负压将血液样本吸入试剂区20并通过第二液封结构52阻隔血液样本的方式能够保证只有当试剂区20内的气体全部排出后第二液封结构52才会切换到封闭状态,从而实现了试剂区20的精准定量,保证了试剂区20内的试剂与血液样本的混合比例的精确性,提升了试剂卡的检测精度。另外,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试剂区20包括多个,第二液体通道30包括与样本区120连通的第二主液体通道31和分别连通第二主液体通道31和多个试剂区20的多个第二支液体通道32;第二气体通道42包括多个,试剂卡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气体通道42和外部气源设备之间的第四气体通道41,每个试剂区20通过一个第二气体通道42连接在第四气体通道41上;检测区60和第一气体通道102均包括多个,试剂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气体通道102和外部气源设备之间的第三气体通道101,每个试剂区20通过一个第二气体通道42连接在第四气体通道41上。
上述结构中,由于第四气体通道41和第三气体通道101均沿试剂卡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二液体通道30、试剂区20和检测区均位于第四气体通道41和第三气体通道101的下方,因此将第二气体通道42设置第二侧面12上可以直接连通第四气体通道41和试剂区20,避免第二气体通道42与其他通道交叉,简化了通道的布置,缩短了气体的流动路径。相应地,将第一气体通道102设置于主体部1的第二侧面12上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检测通道90与检测区60沿试剂卡的宽度方向设置,检测通道90设置于主体部1的第二侧面12上。上述结构中,将试剂区20和检测区60双面布置可以避免检测通道90与其他通道交叉,从而优化了试剂卡的通道布局,也可使得试剂卡上的各通道布置的更加紧凑,有利于试剂卡的小型化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试剂卡还包括盖设在主体部1两侧的侧板130。另外,本申请的试剂卡还可以包括容纳血液样本的容器14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试剂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
试剂区(20),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的第一侧面(11)上,所述试剂区(20)用于待测样本和试剂混合;
检测区(60),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的第二侧面(12)上,所述检测区(60)与所述试剂区(20)通过第一液体通道(80)连通;
截止阀(70),设置于所述第一液体通道(8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通道(80)包括第一通道段(82)、第二通道段(83)以及贯穿所述主体部(1)的第一通孔(81),所述第一通道段(82)连通所述第一通孔(81)与所述试剂区(20),所述第二通道段(83)连通所述第一通孔(81)与所述检测区(60),所述截止阀(70)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8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段(82)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的第二侧面(12)上,所述试剂区(20)与所述第一通道段(82)通过第二通孔(8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段(83)包括第三通道段(832)、第四通道段(833)以及贯穿所述主体部(1)的第三通孔(831),其中,所述第三通道段(832)连通所述截止阀(70)和所述第三通孔(831),所述第四通道段(833)连通所述第三通孔(831)与所述检测区(60),所述第三通道段(832)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1)上,所述第四通道段(833)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阀(70)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阀芯,所述外壳为塑胶材质,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通孔(81)的孔壁过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卡还包括:
第一气体通道(102),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上,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02)的第一端与所述检测区(60)连通,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02)的第二端连通外部气源设备;
第一液封结构(112),设置在所述检测区(60)和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0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液封结构(112)与所述待测样本接触时能够使所述检测区(60)和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02)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主体部(1)的第一连通通道(111),所述第一液封结构(11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11)内,所述第一连通通道(111)包括位于所述检测区(60)与所述第一液封结构(112)之间的第五通道段,所述第五通道段包括第六通道段(1112)、第七通道段(1113)以及贯穿所述主体部(1)的第四通孔(1111),其中,所述第六通道段(1112)连通所述检测区(60)和所述第四通孔(1111),所述第七通道段(1113)连通所述第四通孔(1111)与所述第一液封结构(112),所述第六通道段(1112)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2)上,所述第七通道段(1113)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卡还包括:
检测通道(90),所述检测通道(90)的第一端为第一接口端,所述检测通道(90)的第二端为第二接口端,所述检测区(60)设置在所述检测通道(90)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卡还包括:
样本区(120),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上并用于连通容纳待测样本的容器,所述样本区(120)与所述试剂区(20)通过第二液体通道(30)连通;
第二气体通道(42),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上,所述第二气体通道(42)的第一端与所述试剂区(20)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42)的第二端连通外部气源设备;
第二液封结构(52),设置在所述试剂区(20)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42)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液封结构(52)与所述待测样本接触时能够使所述试剂区(20)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42)断开;
所述主体部(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试剂区(20)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气体通道(42)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所述试剂卡还包括贯穿所述主体部(1)的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二连通通道(51),所述第二气体通道(42)的第一端与所述试剂区(20)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通道(51)连通,所述第二液封结构(52)位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51)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区(20)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液体通道(30)包括与所述样本区(120)连通的第二主液体通道(31)和分别连通所述第二主液体通道(31)和多个所述试剂区(20)的多个第二支液体通道(32);所述第二气体通道(42)包括多个,所述试剂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气体通道(42)和所述外部气源设备之间的第四气体通道(41),每个所述试剂区(20)通过一个所述第二气体通道(42)连接在所述第四气体通道(41)上;
所述检测区(60)和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02)均包括多个,所述试剂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气体通道(102)和所述外部气源设备之间的第三气体通道(101),每个所述试剂区(20)通过一个所述第二气体通道(42)连接在所述第四气体通道(4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通道(90)与所述检测区(60)沿所述试剂卡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检测通道(90)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的第二侧面(12)上。
CN202123235646.2U 2021-04-28 2021-12-21 试剂卡 Active CN21695572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69819 2021-04-28
CN202110466981 2021-04-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5729U true CN216955729U (zh) 2022-07-12

Family

ID=8105391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5646.2U Active CN216955729U (zh) 2021-04-28 2021-12-21 试剂卡
CN202123229677.7U Active CN217561334U (zh) 2021-04-28 2021-12-21 试剂卡
CN202111576230.9A Pending CN114324313A (zh) 2021-04-28 2021-12-21 试剂卡及具有其的液体检测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29677.7U Active CN217561334U (zh) 2021-04-28 2021-12-21 试剂卡
CN202111576230.9A Pending CN114324313A (zh) 2021-04-28 2021-12-21 试剂卡及具有其的液体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16955729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17392B1 (fr) * 1994-03-16 1996-06-07 Prodifa Sarl Diffuseur dynamique d'une substance telle qu'un parfum.
JPH08196949A (ja) * 1995-01-27 1996-08-06 Iwata Air Compressor Mfg Co Ltd 超微量液体吐出装置
DE102004052832A1 (de) * 2004-10-29 2006-05-11 Eppendorf Ag Verfahren zum Dosieren von Flüssigkeitsvolumina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00582542C (zh) * 2007-02-01 2010-01-20 赵志根 自动阻液放气阀
CN201317554Y (zh) * 2008-06-27 2009-09-30 天津蓝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医用废液收集装置
KR101355126B1 (ko) * 2012-04-24 2014-01-29 주식회사 아이센스 생화학 분석 카트리지
JP5980030B2 (ja) * 2012-07-23 2016-08-3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生化学処理装置
CA2841692C (en) * 2013-02-12 2023-08-22 Zhong Ding Reagent zone deposition pattern
DE102014010090B4 (de) * 2014-07-08 2023-03-02 Cellcentric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von gasführenden Bauteilen
CN206822949U (zh) * 2017-01-20 2018-01-02 深圳逗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止溢阀及负压引流装置
CN208073883U (zh) * 2018-03-21 2018-11-09 广东玖翼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回收水装置
CN110124760B (zh) * 2019-05-15 2021-12-21 无锡壹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流后置定量装置及微流控芯片
CN111413186A (zh) * 2020-04-10 2020-07-14 芜湖森爱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血液分离定量加样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24313A (zh) 2022-04-12
CN217561334U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5750A (zh) 基于主动控制液体流动的微流控芯片
CA1323999C (en) Dilution and mixing cartridge
IL136102A0 (en) Initiation of an analytical measurement
WO2020177774A1 (zh) 一种多通道微流体凝血检测芯片
WO2006137431A1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071655A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03033482B (zh) 一种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全自动测定仪器
CN216955729U (zh) 试剂卡
CN101470050A (zh) 综合测量仪
EP1547689A3 (de) Kartusche zur Funktionskontrolle einer Vorrichtung für die Untersuchung der Blutplättchenfunktion, Verfahren zur Funktionskontrolle und Verwendung einer Testflüssigkeit
CN209247625U (zh) 一种微流控氨氮监测流路体系
CN113116348B (zh) 一种连续动脉血液检测装置
CN201269874Y (zh) 溶血剂加入装置
US20210405012A1 (en) Portable system for analysing microbial population in a fluid
CN217879015U (zh) 对照检测装置
CN217879008U (zh) 生物检测装置
CN217879009U (zh) 样品测试装置
CN217879016U (zh) 血样分析模组
CN208302806U (zh) 基于主动控制流体流动的高防漏微流控芯片
CN216956056U (zh) 试剂卡
JP3792034B2 (ja) 粒子分析装置
CN208568592U (zh) 一种水质分析仪
KR20110048241A (ko) 유체특성 측정방법 및 그 측정장치
CN207798771U (zh) 一种横向测试起泡剂性能的装置
CN206019957U (zh) 压力调节装置及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