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53353U - 多模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多模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53353U
CN216953353U CN202120633952.2U CN202120633952U CN216953353U CN 216953353 U CN216953353 U CN 216953353U CN 202120633952 U CN202120633952 U CN 202120633952U CN 216953353 U CN216953353 U CN 216953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air
return air
filter screen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339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久生
李冰蓉
黄宽政
苏燕昕
晋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metals Shengshi Guangy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metals Shengshi Guangy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metals Shengshi Guangy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metals Shengshi Guangy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339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53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53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53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模新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通过分隔板分割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壳体开设连通所述新风通道的一端新风进风口和连通所述新风通道的另一端的新风排风口,所述新风通道沿所述新风进风口至所述新风排风口依次设有新风初级过滤网、高效过滤网和送风机,所述壳体开设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一端回风进风口和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另一端的回风排风口,所述排风通道沿所述回风进风口至所述回风排风口依次设有回风初效过滤网和排风机,本实用新型具有正压新风、负压新风、双向流、内循环多种模式和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式或由系统智能自动控制。

Description

多模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模新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双向流新风机或内外循环混风新风机,大多数设置热交换器用于能量回收。然而在南方或中部一些城市,例如昆明市,四季气温变化小,不需要或者绝大多数时间不需要进行热交换,而此时,因热交换器体积大,阻力大,且增加成本,不具实用性、经济型,有必要重新设计一种不带热交换功能的多模式新风机,以弥补技术空白,满足市场需求。
申请号为CN201720769434.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外循环混合新风机,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分别具有风口的新风腔室、回风腔室、排风腔室和进风腔室,所述箱体内还设有分别连通新风腔室与进风腔室、回风腔室与排风腔室的全热交换器,所述新风腔室内设有风机一,排风腔室内设有风机二,所述进风腔室内设有切换阀门,切换阀门上设有与回风腔室连通的开口一、与进风腔室上的风口连通的开口二,切换阀门上还设有可在开口一和开口二之间切换封闭的转动挡板,转动挡板上设有电机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内增设可转换风道且起到使气流流通方向改变的切换阀门,使整体具有多模式切换,循环模式多样,实用性强。
申请号为CN201811557189.9的发明专利提供一种多模式全热交换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如图2和图3所示,其新风出风口与其新风进风口之间通过新风通道相通,其回风口与其排风口之间通过排风通道相通,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内分别设置有所述新风风机及所述排风风机,所述全效换热芯体新风侧与所述全效换热芯体排风侧分别与所述新风通道及所述排风通道相通,所述新风通道包括混风腔,所述混风腔设置有除湿装置、新风风阀及回风风阀,所述新风风阀用于控制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混风腔的连通与隔离,所述回风风阀用于控制所述回风口及所述混风腔的连通和隔离,所述新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所述除湿装置、所述新风风阀及所述回风风阀均与一控制处理器电气连接,实现不同空气调节模式的切换。
申请号CN201920038719.2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送风模式新风机,如图4所示,涉及新风领域,解决了新风机送风模式单一,用途单一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通过止回装置连接有第一风机,第二进风口通过止回装置连接有第二风机,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设置于室内,且出风口的进风侧设置有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相连接的管道的不同安装形式、以及不同风机和止回装置的开启,可形成单向流进风模式、混风模式以及大风量净化模式。上述多模式的送风模式,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安装,改变了传统新风机模式单一的局限性。
现有技术设计的热交换器在南方或中部一些城市的实用性差,而部分未设置热交换器的新风机的功能在安装时选择后,不能由用户在使用时随时根据需要切换或智能系统切换。现有新风机的整体较笨重,内部风阻大,噪音偏高,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模新风机,该多模新风机具有正压新风、负压新风、双向流、内循环多种模式和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式或由系统智能自动控制,同时内部的初中效滤网、除臭氧模块及高效滤网可以实现高效过滤和除臭氧,为室内提供洁净安全的新风及补充氧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模新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通过分隔板分割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壳体开设连通所述新风通道的一端新风进风口和连通所述新风通道的另一端的新风排风口,所述新风通道沿所述新风进风口至所述新风排风口依次设有新风初级过滤网、高效过滤网和送风机,所述壳体开设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一端回风进风口和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另一端的回风排风口,所述排风通道沿所述回风进风口至所述回风排风口依次设有回风初效过滤网和排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风初级过滤网和所述高效过滤网之间设有除臭氧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回风排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新风排风口和所述回风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风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进风管道,所述新风进风管道设有新风电动风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回风排风口连通所述回风排风管道,所述回风排风管道设有所述回风排风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隔板开设有通风端口,所述通风端口设有转换电动阀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换电动阀组件包括驱动组件、限位框板和移动阀瓣,所述限位框板固定在所述通风端口上,所述移动阀瓣与所述限位框板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阀瓣在所述通风端口位置和离开所述通风端口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和齿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驱动齿轮旋转,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板相啮合,所述齿板固定所述移动阀瓣以带动所述移动阀瓣往复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换电动阀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转动阀瓣和支撑框板,所述通风端口固定所述支撑框板,所述转动阀瓣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板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阀瓣,所述转动阀瓣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简单,重量轻、体积小、风阻低;
2.具有正压新风、负压新风、双向流、内循环多种模式和功能,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式或由系统智能自动控制;
3.内部的新风初级过滤网、除臭氧模块及高效滤网可以实现高效过滤和除臭氧,为室内提供洁净安全的新风及补充氧气。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一种内外循环混合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一种多模式全热交换新风系统的立体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一种多模式全热交换新风系统的主视图;
图4是是现有技术一种多送风模式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模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模新风机的一个实施例的转换电动阀组件的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模新风机一个实施例的转换电动阀组件的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模新风机另一个实施例的转换电动阀组件的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模新风机另一个实施例的转换电动阀组件的打开状态的侧视图。
其中,1-壳体;2-分隔板;3-新风初级过滤网;4-高效过滤网;5-送风机;6-除臭氧模块;7-新风进风管道;8-新风电动风阀;9-回风排风管道;10-回风排风阀;11-新风通道;12-排风通道;13-新风进风口;14-新风排风口;15-回风进风口;16-回风排风口;17-回风初效过滤网;18-排风机;19-转换电动阀组件;20-控制器;191-驱动组件;192-限位框板;193-移动阀瓣;1915-转动阀瓣;1916-支撑框板;1911-第一驱动电机;1912-驱动齿轮;1913-齿板;1914-第二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分隔板2的外周与壳体1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一种多模新风机,包括壳体1,壳体1通过分隔板2分割为新风通道11和排风通道12,壳体1开设连通新风通道11的一端新风进风口13和连通新风通道11的另一端的新风排风口14,新风通道11沿新风进风口13至新风排风口14依次设有新风初级过滤网3、高效过滤网4和送风机5,壳体1开设连通排风通道12的一端回风进风口15和连通排风通道12的另一端的回风排风口16,排风通道12沿回风进风口15至回风排风口16依次设有回风初效过滤网17和排风机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种多模新风机,同时具有正压新风、负压新风、双向流、内循环多种模式。(1)正压新风:新鲜空气从新风进风口13进入,经过初级过滤网3、再通过除臭氧模块、高效过滤网4,由送风机5从新风排风口14带入室内。(2)负压新风:将室内浑浊空气通过回风进风口15、进入到回风初效过滤网17、由排风机18排到室外。(3)双向流:新鲜空气从新风进风口13进入、初级过滤网3、再通过除臭氧模块、高效过滤网4,由送风机5从新风排风口14带入室内,室内浑浊空气通过回风进风口15、进入到回风初效过滤网17、由排风机18排到室外。(4)内循环:室内浑浊空气通过回风进风口15、经过初级过滤网3、再通过除臭氧模块、高效过滤网4,由送风机5从新风排风口14送入室内、以此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净化,以上正压新风、负压新风、双向流、内循环多种模式的切换可手动控制或设定为自动模式,由控制器20内已经设定的根据室内外温度、PM2.5、CO2等多种指标联合控制的程序进行自动判定,切换本新风机的工作模式,适用于内部无热交换器以适用于南方或中部一些城市的室内空气温湿环境,弥补在这个领域新风机的技术空白,满足市场需求。
具体的,高效过滤网4的孔径小于新风初级过滤网3。
具体的,新风进风口13和回风排风口16设置在壳体1的一侧,新风排风口14和回风进风口15设置在壳体1的另一侧。
具体的,新风进风口13连通新风进风管道7,新风进风管道7设有新风电动风阀8。
具体的,回风排风口16连通回风排风管道9,回风排风管道9设有回风排风阀10。
具体的,新风初级过滤网3和高效过滤网4之间设有除臭氧模块6,除臭氧模块6高效催化臭氧同时去除甲醛,为室内提供洁净安全的新风及补充氧气。
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分隔板2开设有通风端口,通风端口设有转换电动阀组件1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转换电动阀组件19包括驱动组件191、限位框板192和移动阀瓣193,限位框板192固定在通风端口上,移动阀瓣193与限位框板192滑动连接,驱动组件191驱动移动阀瓣193在通风端口位置和离开通风端口位置之间移动。
具体的,驱动组件19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911、驱动齿轮1912和齿板1913,第一驱动电机1911带动驱动齿轮1912旋转,驱动齿轮1912与齿板1913相啮合,齿板1913固定移动阀瓣193以带动移动阀瓣193往复移动。
具体的,第一驱动电机1911与驱动齿轮1912同轴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转换电动阀组件19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914、转动阀瓣195和支撑框板1916,通风端口固定支撑框板1916,转动阀瓣195设置在支撑框板1916内,第二驱动电机1914固定连接转动阀瓣195,转动阀瓣195在第二驱动电机1914的带动下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正压新风模式:新风进风口13的电动风阀常开、回风排风口16的电动风阀常闭、转换电动阀组件19常闭;新鲜空气从新风进风口13进入,经过初级过滤网3、再通过除臭氧模块6、高效过滤网4,由送风机5从新风排风口14带入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负压新风模式:新风排风口14的电动风阀常开、新风进风口13的电动风阀常闭、转换电动阀组件19常闭;将室内浑浊空气通过回风进风口15、进入到回风初效过滤网17净化、由排风机18排到室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双向流模式:新风排风口14的电动风阀常开、新风进风口13的电动风阀常开、转换电动阀组件19常闭;新鲜空气从新风进风口13进入、经过初级过滤网3、再通过除臭氧模块6、高效过滤网4,由送风机5从新风排风口14带入室内,室内浑浊空气通过回风进风口15、进入到回风初效过滤网17净化、由排风机18排到室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内循环模式:新风排风口14的电动风阀常闭、新风进风口13的电动风阀常闭、转换电动阀组件19常开;室内浑浊空气通过回风进风口15、经过初级过滤网3、再通过除臭氧模块6、高效过滤网4净化,由风机从新风进风口13送入室内、以此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净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模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通过分隔板分割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壳体开设连通所述新风通道的一端新风进风口和连通所述新风通道的另一端的新风排风口,所述新风通道沿所述新风进风口至所述新风排风口依次设有新风初级过滤网、高效过滤网和送风机,所述壳体开设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一端回风进风口和连通所述排风通道的另一端的回风排风口,所述排风通道沿所述回风进风口至所述回风排风口依次设有回风初效过滤网和排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初级过滤网和所述高效过滤网之间设有除臭氧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回风排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新风排风口和所述回风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连通新风进风管道,所述新风进风管道设有新风电动风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排风口连通回风排风管道,所述回风排风管道设有回风排风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开设有通风端口,所述通风端口设有转换电动阀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模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电动阀组件包括驱动组件、限位框板和移动阀瓣,所述限位框板固定在所述通风端口上,所述移动阀瓣与所述限位框板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移动阀瓣在所述通风端口位置和离开所述通风端口位置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模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和齿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驱动齿轮旋转,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齿板相啮合,所述齿板固定所述移动阀瓣以带动所述移动阀瓣往复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模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模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电动阀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转动阀瓣和支撑框板,所述通风端口固定所述支撑框板,所述转动阀瓣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板内,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阀瓣,所述转动阀瓣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CN202120633952.2U 2021-03-29 2021-03-29 多模新风机 Active CN216953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3952.2U CN216953353U (zh) 2021-03-29 2021-03-29 多模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3952.2U CN216953353U (zh) 2021-03-29 2021-03-29 多模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53353U true CN216953353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88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33952.2U Active CN216953353U (zh) 2021-03-29 2021-03-29 多模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533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5650B (zh) 紧凑型新风排风净化空调一体机
CN216814501U (zh) 新风机
CN203489453U (zh) 一种空调净化器
CN213713289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777756U (zh) 带旁通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CN212511463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409470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953353U (zh) 多模新风机
CN111981577B (zh) 新风机及空气调节设备
CN107327909B (zh)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WO2023202110A1 (zh) 新风机及其运行方法
CN209042600U (zh) 电净化装置、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2362330U (zh) 顶回风型全热交换器
CN105485773B (zh) 一种风管机及其室内机
CN211400129U (zh) 一种单向流新风净化换气装置
CN208907672U (zh) 换气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01964568U (zh) 一种多功能换气风机
CN205957416U (zh) 全热交换器风路阀门控制系统
CN213747027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12577142A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
CN1035211C (zh) 新型换气扇
CN215175688U (zh) 多通道变风量静音新风机
CN215062627U (zh) 一种带内循环功能的新风装置
CN21559746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