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27909B -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27909B CN107327909B CN201610298786.9A CN201610298786A CN107327909B CN 107327909 B CN107327909 B CN 107327909B CN 201610298786 A CN201610298786 A CN 201610298786A CN 107327909 B CN107327909 B CN 1073279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avity
- air inlet
- machine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8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83 substance clean up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17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m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O=[14CH2]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5 wor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purific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sterilisation; by ozon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包括落地式或壁挂式机体;在机体内被被分隔有上部、中部、下部三个腔体;上部腔体又被分隔有两个子腔体,一个为进风子腔体、另一个为排风子腔体,进风子腔体具有进风口,排风子腔体具有排风口;中部腔体也被分隔有两个子腔体,分别设置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所述一体机在下部腔体设置整机第三进风口和整机第三排风口。本发明能同时满足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性能和节能要求,且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处理室内污染空气的电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新风机,即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的同时,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或者仅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另一种是空气净化器,将室内污染空气循环过滤净化。两者各有所长,但都不能圆满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不能既满足既净化室内污染空气,又提供室外新鲜空气的质量要求。
市场上也少有新风机和净化器一体机,因为,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在使用安装方式和性能要求及节能方面有各自独特的要求,工作性能不能融合。这些不同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使用安装方式 新风机一般将主体机和复杂的通风管道墙顶吊式安装在吊顶内,要求装修前安装,且体积庞大。新风从吊顶上出风口排出;空气净化器一般买来即可直接使用,无需安装。
2)、性能要求 新风机和空气净化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要求不同。新风机的新风量一般为80立方米/每小时~350立方米/每小时之间,而空气净化器其处理风量为400立方米/每小时~800立方米/每小时之间。
3)、节能要求 在供暖或制冷时段,新风机要求室内外冷热空气交换节能,即要求配置热交换模块;而空气净化器无此要求,仅要求电机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性能和节能要求,且使用方便的新风、净化一体机,从而能圆满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落地式或壁挂式机体;
在机体内被被分隔有上部、中部、下部三个腔体;
上部腔体又被分隔有两个子腔体,一个为进风子腔体、另一个为排风子腔体,进风子腔体具有进风口,排风子腔体具有排风口;
中部腔体也被分隔有两个并列的子腔体,分别设置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第一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进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和上部排风口,第二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排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和上部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设置有风向切换机构,以使中部进风口、排风口被打开而上部、下部进风口、排风口被关闭,以及上部、下部进风口、排风口被打开而中部进风口、排风口被关闭;
所述第一导风机的上部排风口和排风子腔体相通;所述第二导风机的上部进风口和进风子腔体相通;
所述一体机在中部腔体两个子腔体中的一个子腔体设置整机第一进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在另一个子腔体设置整机第二进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一进风口相通,第一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二进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相通;
所述一体机在下部腔体设置整机第三进风口和整机第三排风口,所述一体机下部腔体被分隔有与整机第三进风口相通的底部一侧进风腔、与整机第三排风口相通的底部另一侧排风腔、与第二导风机的下部排风口相通的上部一侧排风腔以及与第一导风机下部进风口相通的上部另一侧进风腔,下部腔体中的两个排风腔以及两个进风腔由设置在下部腔室中的热交换器接通,所述热交换器具有互相换热的第一流通路径和第二流通路径,两个排风腔由第一流通路径接通,两个进风腔由第二流通路径接通;
在中部腔体两个子腔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中设置用于空气净化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在下部腔体的进风腔设置用于新风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
进一步地,两个导风机背靠背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机的风轮及第二导风机的风轮共轴设置,由处在它们之间的同一个电机驱动旋转。
进一步地,整机第一进风口及整机第二进风口的至少其中之一后设置所述用于空气净化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在该空气净化模块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之间形成有负压腔。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部设置两层或两层以上水平隔板,将机体分为所述上部、中部、下部三个腔体,所述机体内部还设有从机体顶面到底层隔板垂直于所有隔板的垂直隔板,将机体内部上部和中部腔体分隔成前半部和后半部,形成所述进风子腔体、排风子腔体及中部腔体的两个子腔体;所述水平隔板设置有相应的孔供上下通风路径接通,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竖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落地式或壁挂式机体;
在机体内被被分隔有上部、中部、下部三个腔体;
上部腔体又被分隔有两个子腔体,一个为进风子腔体、另一个为排风子腔体,进风子腔体具有进风口,排风子腔体具有排风口;
中部腔体分隔有两个上下错位的子腔体,两个子腔体分别设置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第一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进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和上部排风口,第二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排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和上部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设置有风向切换机构,以使中部进风口、排风口被打开而上部、下部进风口、排风口被关闭,以及上部、下部进风口、排风口被打开而中部进风口、排风口被关闭;
所述第一导风机的上部排风口和排风子腔体相通;所述第二导风机的上部进风口和进风子腔体相通;
所述一体机在中部腔体两个子腔体中的一个子腔体设置整机第一进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在另一个子腔体设置整机第二进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一进风口相通,第一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二进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相通;
所述一体机在下部腔体设置整机第三进风口和整机第三排风口,所述一体机下部腔体被分隔有与整机第三进风口相通的底部一侧进风腔、与整机第三排风口相通的底部另一侧排风腔、与第二导风机的下部排风口相通的上部一侧排风腔以及与第一导风机下部进风口相通的上部另一侧进风腔,下部腔体中的两个排风腔以及两个进风腔由设置在下部腔室中的热交换器接通,所述热交换器具有互相换热的第一流通路径和第二流通路径,两个排风腔由第一流通路径接通,两个进风腔由第二流通路径接通;
在中部腔体两个子腔体中设置用于空气净化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在下部腔体的进风腔设置用于新风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
进一步地,整机第一进风口及整机第二进风口的至少其中之一后设置所述用于空气净化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在该空气净化模块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之间形成有负压腔。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腔体的两个子腔体分别在第一导风机的背面和第二导风机的背面具有通风道,分别接通第二导风机的下部排风口和上部一侧排风腔以及第一导风机下部进风口与上部另一侧进风腔。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内部设置两层或两层以上水平隔板,将机体分为所述上部、中部、下部三个腔体,所述机体内部还设有从机体顶面到底层隔板垂直于所有隔板的垂直隔板,将机体内部上部和中部腔体分隔成前半部和后半部,形成所述进风子腔体、排风子腔体及中部腔体的两个子腔体;所述水平隔板设置有相应的孔供上下通风路径接通,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竖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落地式或壁挂式机体;
在机体内被被分隔有上部、中部、下部三个腔体;
上部腔体又被分隔有两个子腔体,一个为进风子腔体、另一个为排风子腔体,进风子腔体具有进风口,排风子腔体具有排风口;
中部腔体也被分隔有两个子腔体,分别设置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第一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进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和上部排风口,第二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排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和上部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设置有风向切换机构,以使中部进风口、排风口被打开而上部、下部进风口、排风口被关闭,以及上部、下部进风口、排风口被打开而中部进风口、排风口被关闭;
所述第一导风机的上部排风口和排风子腔体相通;所述第二导风机的上部进风口和进风子腔体相通;
所述一体机在中部腔体两个子腔体中的一个子腔体设置整机第一进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在另一个子腔体设置整机第二进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一进风口相通,第一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二进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相通;
所述一体机在下部腔体设置整机第三进风口和整机第三排风口,所述一体机下部腔体被分隔有与整机第三进风口相通的底部一侧进风腔、与整机第三排风口相通的底部另一侧排风腔、与第二导风机的下部排风口相通的上部一侧排风腔以及与第一导风机下部进风口相通的上部另一侧进风腔,下部腔体中的两个排风腔以及两个进风腔由设置在下部腔室中的热交换器接通,所述热交换器具有互相换热的第一流通路径和第二流通路径,两个排风腔由第一流通路径接通,两个进风腔由第二流通路径接通;
在中部腔体两个子腔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中设置用于空气净化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在下部腔体的进风腔设置用于新风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
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竖置。
本发明的每个导风机包括外壳和排风装置及旋转风门,所述排风装置包括风轮和风轮驱动电机及可旋转风轮外壳;每个导风机外壳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不同方向的流通口。所述流通口既可作排风口用,也可作进风口用。为所述排风装置向不同方向排风提供排风出口及提供不同进风来源,所述导风机在可旋转风轮外壳的侧面外围设置所述旋转风门,所述旋转风门具有与排风装置排风口对应的通风口和与排风装置进风口对应的通风口。所述旋转风门具有的与排风装置进风口对应的通风口可以同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即排风装置工作时可以同时有两个进风风源。所述排风装置进风口和导风机外壳的顶板和/或底板间存在进风间隙,所述进风间隙和旋转风门的与排风装置的进风口对应的通风口相通。两个导风机分别背靠背相对或错位相对安装,分别设置在机体中部前半部和后半部。进一步,所述每个导风机壳体上,各设有四个流通口。所述每个导风机设置的四个流通口位置分为两个垂直方向流通口,两个水平方向流通口。当垂直方向两个流通口工作时,水平方向的两个流通口关闭。反之亦然。设置在机体中部前半部的导风机的垂直方向上的两个流通口,分别与上层隔板上的前半部的出风口和下层隔板上的前半部的进风口对接相通;该导风机水平方向的两个流通口其中一个与设置在机体中部一侧前半部的出风口对接,另一个流通口与机体中部另一侧的复合净化模块相对,这样机体中部两侧同时设置复合净化模块,其总面积增加一倍,可降低风阻,提高净化风量,也能延长复合净化模块寿命,同时机体中部两侧都设有出风口,形成左右两个方位输出洁净空气。
通过每个导风机可以各自独立的旋转风轮外壳和旋转风门各自独立的转动,配合完成两个工作状态。即当两个导风机垂直方向的四个流通口进出风工作时,水平方向流通口关闭不工作。处于新风机工作模式;反之,两个导风机水平方向四个流通口进出风工作时,垂直方向流通口关闭不工作,处于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即新风机工作模式或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可以切换。从而将新风机和空气净化器合为一体,分时工作。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性能指标,可通过调节风轮驱动电机的转速来统一。即当设置为空气净化机模式时,风轮驱动电机中、高速转动,提供中、大量净化风量,当设置为新风机工作模式时,风轮驱动电机中、低转动,提供中、低量新风量。
进一步,两个导风机可以仅用一个双出轴风轮驱动电机,双出轴风轮驱动电机两头都能带一个风轮,配合两套各自独立的排风装置和旋转风门,通过改变进风和出风方向和位置,同样可以配合切换完成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或新风机工作模式选择。进一步,所述旋转风轮外壳和旋转风门可以固定在一起,又可以减少一个电机(同步电机或步进电机)。每个旋转风轮外壳设有工作独立的驱动电机(同步电机或步进电机)。旋转旋转风轮外壳的定位可以采用微动开关或霍尔元件和磁铁配合定位。
复合净化模块可以仅在机体中部一侧设置,通过增加厚度,也可达到增加复合净化模块寿命要求。但仅在一个方向输出净化空气,而且阻力会增加,这样做适合用于中等净化风量要求配合。所述复合净化模块可以包括初过滤风、静电除尘杀菌模块、除臭氧网、活性碳除异味网、HEPA网等。可以全部包括,也可以选择几种组合使用,视具体使用场合确定。
所述热交换器其特点是冷热通风道交叉重叠,但不互通。即一层通热空气,下层通冷空气,再下一层又通热空气。如此一层一层叠加至一定厚度,以达到节能70%以上。上述过程,冷热气流在热交换器中交叉相对流动,流量相等或近似相等。但不相通且流向固定,从而能量可以传递。
采用上述单一电机方案,在冬天处于新风机工作模式时,所述导风机的双出轴风轮驱动电机带动两个风轮同时转动。一个导风机的旋转蜗壳和旋转风门的工作位置处于使室外冷空气气流从下往上流动,另一个导风机的旋转蜗壳和旋转风门的工作位置处于使室内热空气气流从上往下流动,两个导风机和各自独立的垂直方向上的两对四个流通口进出风工作,两个导风机的各自独立的水平方向的两对四个流通口关闭。室内热空气从上往下通过进入机体上部外壳上的进风口和上层隔板后半部上的进风口,通过设置在机体中部后半部导风机,再经下层隔板上的出风口进入排风通道和热交换器后排出机体下部壳体上的排风口,同时室外冷空气进入机体下部壳体进风口进入进风风道和复合净化模块及热交换器。再经下层隔板前半部上的进风口,通过设置在机体中部前半部导风机,通过上层隔板前半部上的出风口和机体上部外壳上的出风口排入室内。这样,通过热交换器将两路空气流通各自贯通,有能在热交换器中完成能量交换,达到连通、简化结构、节能的目的。如果采用两只风轮驱动电机,其新风机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同上。
处于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时,所述导风机的双出轴风轮驱动电机带动两个风轮同时转动。一个导风机旋转蜗壳和旋转风门工作位置处于使气流从左往右流动,另一个导风机旋转蜗壳和旋转风门的工作位置处于使气流从右往左流动;或者两个导风机的旋转蜗壳和旋转风门工作位置都处于使气流从左往右流动或从右往左流动。即两个导风机各自独立的水平方向上的两对四个流通口进出风工作,两个导风机的各自独立的垂直方向上的四个流通口关闭。由于机体中部两侧设有复合净化模块,故无论气流从左往右流动或从右往左流动,即机体中部前半部导风机使从气流左往右流动,机体中部后半部导风机使气流从右往左流动,流动的气流均经过复合净化模块,从而达到净化空气作用。如果采用两只风轮驱动电机,其空气净化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同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设置新风机工作模式时,设置在机体中部后半部的导风机将室内污染空气经机体上部壳体的进风口吸入,通过初过滤网,进入设置机体内的上层隔板后半部的进气口,再向下进入设置在机体中部后半部的导风机上的垂直方向的一个流通口;进入该导风机后从该导风机垂直方向的另一个流通口排出。再通过下层隔板后半部上的出风口进入机体下部左上半部或右上半部或后上半部的排风通道,再斜向通过热交换器后进入机体下部右下半部或左下半部或前下半部的排风通道,再进入机体下部右半部或左半部的排气口排出进入通往室外的一根通风管排出室外。
同时,设置在机体中部前半部的另一导风机将室外新风经通往室外另一通风管吸入机体下部壳体左半部或右半部上的进风口,进入机体下部右下半部或左下半部或后下半部进气通道,通过复合净化模块再斜向进入热交换器后,进入机体下部左上半部或右上半部或前上半部进风通道。向上通过下层隔板前半部上的进气口再进入设置机体中部前半部的另一导风机上的垂直方向的一个流通口,进入该导风机后又从该导风机垂直方向上的另一流通口排出。通过机体内的上层隔板前半部上的出风口后,从机体上部壳体上的出风口将净化后的新风排入室内。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热交换器的结构特征,使气流从左半部或前半部进入热交换器的话。相对会从热交换器右半部或后半部流出。即如果热空气从左或右或后半部流入热交换器后从右或左或前半部流出热交换器,相应地则冷空气从右或左或前半部流入热交换器,从左或右或后半部流出热交换器,从而在热交换器中形成交叉相对流动,但不相通。在热交换器中交换能量。
此过程,两导风机同时工作,转速设置为中、低速。室外新风和室内空气同时斜向交叉相对通过热交换器交换能量,既达到节能目的,又引入了经过净化过滤的室外新鲜空气,同时排出了室内污染空气。
二、 设置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时通过转动旋转蜗壳和旋转风门,两导风机水平方向的四个流通口进出风工作,两导风机垂直方向的四个流通口关闭。设置在机体中部前半部的导风机水平方向的一个流通口将室内污染空气从机体中部右侧壳体的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吸入通过复合净化模块,通过该导风机后,从该导风机水平方向另一侧流通口排出。再经过机体中部左侧外壳上的出风口,将净化后的室内空气左向排入室内。设置在机体中部后半部分的另一导风机水平方向的一个流通口将室内污染空气从机体中部左侧壳体的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吸入,通过该导风机后从该导风机水平方向另一侧的流通口排出,再经过机体中部右侧外壳上的出风口将净化后的室内空气右向排入室内,实现左右全方位净化空气。
此过程,两导风机同时工作,转速设置为中、高速,室内污染空气从左、右两侧吸入机体内净化室内污染空气。满足了大风量净化室内污染空气的目的。而且,左、右两侧同时设置复合净化模块,复合净化模块面积大,净化风量大,风阻小, 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针对北方干燥地区,也可再在向室内进风的路径上的某个位置或腔室增设加湿机模块,加湿机可利用新风机工作模式时,利用新风引入时加湿空气。
进一步,所述导风机壳体可以和本发明机壳一体化设计,可以使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所述导风机也可仅开一套风轮和旋转风轮外壳及旋转风门利用正反相对安装,又可节省模具费用。
所述本发明的所有可打开或可拆卸和转动部位部分可造成漏风的部位均设可设有防漏风海绵。为降低噪声,机体内还部分设有消音材料。
进一步,所述本发明设有智能控制器,可远程控制,也可与其它家用电器如空调等联动。
当然,采用两个风轮驱动电机时,两个导风机可以选择一个导风机工作,另一个导风机不工作,如晚间睡眠时或室内空气净化达标后,一个导风机净化,另一个导风机不工作。或一导风机不工作,另一导风机引入新风等,完全可以由智能控制器完成。这种工作模式可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外观前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外观后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两导风机背靠背相对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5、6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新风机工作模式时,机体中部前半部和后半部导风机工作位置示意图。
图7、8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时,机体中部前半部导风机和后半部导风机工作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导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两导风机背靠背相对设置外观示意图。
图11a、11b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2外观前视和后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机体结构和部件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3a是本发明实施例2主视图。
图13b、13c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2两导风机错位相对设置的剖面示意图,分别是沿图13a的C-C线和D-D线的剖面。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机体内前半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机体后半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侧视图。
图16a是本发明实施例2在新风机工作模式时,图16的B-B剖视图,显示两导风机工作位置。
图16b是本发明实施例2在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时,图16的B-B剖视图,显示两导风机工作位置。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导风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2导风机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10。
本发明所要提供的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是一种落地式家用电器,无需安装。它包括机体1、导风机2、复合净化模块3、热交换器4。所述机体1内设有上层隔板11和下层隔板12两层隔板,将机体内部分隔成上部、中部、下部三部分。所述机体1上部和中部的中间还设有垂直隔板13,将机体1上部隔成前半部和后半部两部分即排风子腔体和进风子腔体,将机体1的中部分也分割为半部和后半部两部分,在垂直隔板两边的子腔室互不相通。所述上层隔板11和下层隔板12也被分隔成前后两部分。所述一体机在上层隔板11前半部处设有出风口111,在上层隔板后半部处设有进风口112,出风口111和进风口112在垂直隔板13两边互不相通。所述一体机在下层隔板12前半部处设有进风口121,下层隔板12后半部处设有出风口122。所述进风口121和出风口121互不相通。所述机体1设有前盖板14和后盖板15。前盖板14和/或后盖板15设置为可打开或可拆卸,前盖板14上设有出风口和可导风向的风门141,后盖板15上设有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51和排风口152、进风口153及通风管连接管件154,排风口152、进风口153分别作为整机第三排风口及整机第三进风口。排风子腔体的排风口、进风子腔体的进风口以及整机第三进风口和整机第三排风口可根据需要而调整位置设置在机体的其它面上,或选择几面同时有。后盖板15后设有初过滤网155及其插入或嵌入固定结构156,该初过滤网在排出室内污染空气时,过滤大颗粒物质,以保护机体内部清洁。机体上部壳体相应于设置初过滤网一面设置成可打开或可拆卸,以方便清洗或更换初过滤网。所述机体中部壳体两侧都设有出风口16和/或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7,分别作为整机第一进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整机第二进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所述机体1中部前半部和后半部各设有一个导风机2,所述机体中部壳体前面和/或后面设置为可打开或可拆卸,以方便装配导风机。每个导风机壳体21上设有四个流通口22,机体1中部垂直隔板13上设有安装双出轴风轮驱动电机231的安装孔18;两个导风机共用一个双出轴风轮驱动电机231;两个导风机2背靠背相对设置,机体1中部左右两侧壳体上设有的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7后都设有复合净化模块3及其插入或嵌入固定结构31。所述机体下部腔体内设有热交换器4和复合净化模块3以及两者的插入支撑或固定结构41。
所述设置在机体1中部前半部的导风机2上设有垂直方向上下各一个流通口22,水平方向左右各一个流通口22,共四个流通口22。垂直方向上面的一个流通口22与上层隔板11前半部设有的出风口111对接相通;垂直方向下面的另一个流通口22与下层隔板12前半部进风口121对接相通;水平方向左面的一个流通口22与机体1左侧面上的出风口16对接相通;水平方向右边的一个流通口22与设置在机体1右侧面上的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7后的复合净化模块3相对,但相距一段距离,使机体1和该导风机壳体21、复合净化模块3及其插入支撑或固定结构31、上层隔板11、下层隔板12形成一个封闭的负压腔19,以利气流均匀通过复合净化模块3,减小阻力且增加净化风量和增加复合净化模块3的寿命。
所述设置在机体1中部后半部的导风机2上也设有垂直方向上下各一个流通口22,水平方向左右各一个流通口,共四个流通口22,垂直方向上面的流通口22与上层隔板11后半部设有的进风口112对接相通。垂直方向下面的另一个流通口22与下层隔板12后前部出风口122对接相通;水平方向右面的一个流通口22与机体1右侧面上的出风口16对接相通;水平方向左边的一个流通口22与设置在机体1左侧面上的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7后的复合净化模块3相对;但相距一段距离,同右侧情况一样形成一个负压腔。
所述导风机2包括导风机壳体21,导风机壳体21上设置流通口22,导风机壳体21内设置排风装置、可旋转风门24。排风装置包括与双出轴电机231连接的风轮232及可旋转风轮外壳233及其驱动电机234(同步电机或步进电机)。可旋转风门24与可旋转风轮外壳233固定在一起,共用驱动电机234。可旋转风轮外壳233用微动开关或霍尔元件和磁铁235定位。
所述机体下部设置热交换器和复合净化模块以及两者的插入支撑或固定结构,所述机体下部壳体的前面或后面或右面或左面设置为可打开或可拆卸,以方便更换复合净化模块和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4和复合净化模块3以及两者的插入支撑或固定结构41及下层隔板12、前盖板14和后盖板15,加上机体1下部壳体将机体1下部腔体分隔成右上排风腔42、左下排风腔43、右下进风腔44、左上进风腔45。所述进风腔和排风腔不相通且密闭;复合净化模块设置在进风腔内,新风进入热交换器一侧的前面,目的是新风进入热交换器前可净化室外空气。热交换器4的流通路线分为隔离的两路,一路的两端流通口分别在左下排风腔43和右上排风腔42,将这两个腔接通,另一路的两端流通口分别在右下进风腔44和左上进风腔45,将这两个腔接通;进风口121处在左上进风腔45处,出风口122处在右上排风腔42处,排风口152处在左下排风腔43处,进风口153处在右下进风腔44处。排风口152、进风口153设有为连接通往室外的通风管的风管连接件。当两路分别承担向室外排放室内污浊空气和引入室外新风时,这两类可以进行换热,而不仅起到连通作用且起到节能作用。
本实施例中,三处设置了复合净化模块3,所述复合净化模块3可以包括初过滤网、静电除尘杀菌模块、除臭氧网、去除甲醛、TVOC等滤网、HEPA网等。可以全部包括,也可以选择几种组合使用,视具体使用场合而定。
图5和图6表示本发明一体机的新风机工作模式时导风机的工作状态,此时经旋转风轮外壳233及风门24,导风机的上下流通口22打开,左右流通口22被关闭。从图5中可以看出,设置在机体中部前半部的导风机负责引入新风,即气流从下向上流动,从进风口153-右下进风腔44-换热器4第一路-左上进风腔45-进风口121-机体中部前半部的导风机2-出风口111-风门141。从图6中可以看出,设置在机体1中部后半部的导风机负责排出室内污染,即气流从上往下流动,从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51-进风口112-机体中部后半部的导风机2-出风口122-右上排风腔42-换热器4第二路-左下排风腔43-排风口152。第一路气流和第二路气流在热交换器4中交叉重叠流动,交换能量。
图7和图8为本发明一体机的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时导风机2的工作状态,此时经旋转风轮外壳233及风门24,导风机的左右流通口22打开,上下流通口22被关闭。从图7中可以看出,设置在机体1中部前半部的导风机2使净化空气气流从右向左流动,即从右侧的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7吸入空气,从左侧的出风口16排出。从图8中可以看出,设置在机体1中部后半部的导风机2使空气气流从左向右流动,即从左侧的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7吸入空气,从右侧的出风口16排出,形成立体净化。无论从左向右流动还是从右向左流动的气流都经过复合净化模块3净化。
这样,通过合理的布置及热交换器4的连接作用,本发明采用一只电机双输出,当作为空气净化机使用时,实现双倍流量的空气净化效果,匹配了空气净化机的更大风量需求,在新风机工作模式时,两个导风机各自负责进新风和排出室内污浊空气,也匹配了流量及功率需求,不浪费动力,且无论哪种模式,都实现了热交换,既节能又使室内温度不波动,保持舒适的既定温度。
实施例2,参见图11a、11b~18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主要区别是两导风机完全互相独立,不共用一个风轮驱动电机。而且两导风机相对上下错位安装。这样设置复合净化模块面积可以更大,导风机风量可更大,工作模式也更多。
实施例2所提供的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包括机体1、前置导风机2-1、后置导风机2-2、复合净化模块3、热交换器4。所述机体1内设置三层隔板,分别为上层隔板11、中层隔板12、下层隔板13,将机体内部大致分为上部、中部、下部三部分。机体1上部为机体1顶面至上层隔板11之间部分,机体1中部为上层隔板11至下层隔板13之间部分。机体1下部为下层隔板13与机体1底面之间部分。机体1上部和中部的中间还设有垂直隔板14,将机体1上部隔成前半部和后半部两部分即排风子腔体和进风子腔体,将机体1的中部分也分割为半部和后半部两部分,在垂直隔板两边的子腔室互不相通。所述上层隔板11、中层隔板12、下层隔板13也被分隔成前后两部分。所述上层隔板11前半部设有出风口111,上层隔板后半部设有进风口112,出风口111和进风口112在垂直隔板14两边互不相通。所述中层隔板12前半部设有进风口121;所述中层盖板12后半部设有进风口122,进风口121、122在垂直隔板14两边互不相通;所述下层隔板13前半部设有进风口131;所述下层隔板后半部设有出风口132;所述下层隔板13前半部进风口131、后半部出风口132在垂直隔板14两边互不相通。所述机体1设有前盖板15和后盖板16。前盖板15和/或后盖板16可设置为可打开或可拆卸。前盖板15上设有出风口和可导向的风门151,后盖板上设有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61和排风口162、进风口163及通风管连接管件164,排风口162、进风口163分别作为整机第三排风口及整机第三进风口。后盖板16后设有初过滤网165及其插入或嵌入固定结构1651。所述机体1中部前半部设有一个前置导风机2-1、后半部设有一个后置导风机2-2。导风机2-1、2-2的导风机壳体21各设有四个流通口22。机体中部左右两侧壳体上设有的出风口17和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8,分别作为整机第一进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整机第二进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8后都设有复合净化模块3及其插入支撑或固定结构31。所述机体1中部前半部设置的前置导风机2后面还设有后半部设置的后置导风机2的进风风道19。所述进风风道19由垂直隔板14、上层隔板11、中层隔板12、后盖板16形成。机体1的右侧面机复合净化模块3的插入或固定结构31密闭围成。进风风道19作为后置导风机2垂直方向进风风源通道用。所述机体1中部后半部设置的后置导风机2前面也设有前置导风机2的进风风道20。所述进风风道20由垂直隔板14、前盖板15、机体1的左侧面及复合净化模块3的插入或固定结构31密闭围成。进风风道20作为前置导风机2垂直方向进风风源通道用。
所述设置在机体1前半部的前置导风机2上设有垂直方向上下各一个流通口22,水平方向左右各一个流通口22,共四个流通口32。垂直方向上面的流通口22与上层隔板11前半部设有的出风口111对接相通;垂直方向下面的另一个流通口22与中层隔板12前半部的进风口121对接相通,再与进风风道20相通。水平方向左面的一个流通口22与机体1中层面上的出风口17对接相通;水平方向右边的一个流通口22与设置在机体1一侧面上的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8后的复合净化模块3相对,但相距一段距离,使机体1和前置导风机2、壳体21、复合净化模块3及其插入支撑或固定结构31、上层隔板11、中层隔板12、形成一个封闭的负压腔32,以利气流均匀通过复合净化模块3,减小风阻,增加净化风量和中间复合净化模块3的寿命。
所述设置在机体1后半部的后置导风机2上设有垂直方向上下各一个流通口22,水平方向左右各一个流通口22,共四个流通口22。垂直方向上面的流通口22与中层隔板12后半部的进风口122对接相通,并再与进风风道19相通,垂直方向下面的另一个流通口22与下层隔板13后半部出风口132对接相通。水平方向右面的一个流通口22与机体1右侧面上的出风口17对接相通;水平方向左面的一个流通口22与设置在机体1左侧面上的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7后的复合净化模块3相对,但相距一段距离,同右侧情况一样形成负压腔32。
所述前置导风机2和后置导风机2结构相同,以前置导风机2说明。所述前置导风机2主要包括导风机壳体21、前置导风机壳体21上的流通口22、排风装置23、可旋转风门24、排风装置23包括风轮驱动电机231和风轮232、及可旋转风轮外壳233及其驱动电机234(同步电机或步进电机),可旋转风门24与可旋转风轮外壳233固定在一起,共用驱动电机234,可旋转风轮外壳233用微动开关或霍尔元件和磁铁235定位。
所述热交换器与复合净化模块3以及两者的插入支撑或固定结构51及下层隔板13,加上机体1下部壳体将机体1下部腔体分隔成右上进风腔52、左下进风腔53、右下排风腔54、左上排风腔55。所述进风腔和排风腔不相通且密闭。热交换器4的流通路线分为隔离的两路,一路的两端流通口分别在左下进风腔53和右上进风腔52,将这两个腔接通,另一路的两端流通口分别在右下排风腔54和左上排风腔55,将这两个腔接通;前置导风机2的进风腔20通过进风口131与右上进风腔52相接,下层隔板13后半部出风口132处在左上排风腔55处,排风口162处在右下排风腔54处,进风口163处在左下进风腔53处。当两路分别承担向室外排放室内污浊空气和引入室外新风时,这两类可以进行换热,而不仅起到连通作用且起到节能作用。
本实施例2。三处设置了复合净化模块3,构成同实施例1
图7为本发明一体机的新风机工作模式时导风机的工作状态。前置导风机2的排风装置23的工作位置说明其负责将新风引入,即气流从下向上流向,路径为进风口163-左下进风腔53-热交换器4-右上进风腔52-进风口131-进风风道20-进风口121-前置导风机2-出风口111-风门151。后置导风机3的排风装置33的工作位置说明其负责排出室内污染空气,即气流从上向下流动,路径为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61-进风口112-进风风道19-进风口122-后置导风机2-出风口132-左上排风腔55-热交换器4-右下排风腔54-排风口162。两导风机同时工作,在热交换器4中交叉重叠流动,两股气流交换了能量,达到节能目的。
图8为本发明一体机的空气净化机工作模式,从图7到图8,本发明完成从新风机工作模式切换成空气净化模式。前置导风机2排风装置23的旋转风轮外壳233逆时针转动45度后的工作位置说明其负责将室内污染空气从右侧吸入,经净化后从左侧出风口流出,此时,前置导风机2的左右流通口22打开,上下流通口22被关闭,即从右侧的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8吸入空气,从左侧的出风口17排出。后置导风机2排风装置23的旋转风轮外壳233也逆时针转动45度后的工作位置说明其负责将室内污染空气从左侧吸入,经净化后从右侧出风口流出,此时,后置导风机2的左右流通口22打开,上下流通口22被关闭,即从左侧的进风风栅或进风风槽18吸入空气,从右侧的出风口17排出,形成立体净化。无论从左向右流动还是从右向左流动的气流都经过复合净化模块3净化。
当然,无论实施例1还是实施例2,还可选择其它工作模式。如一个导风机净化空气,另一个导风机引入新风。实施例2的特点是功率大,静音、模式多,还可单一功能操作,其中一个导风机不工作,如引新风、换气、单机净化等。
以上“左右”、“前后”的称呼只是为了方便描述和理解,实践中,其左右之间、前后之间的功能可以互换。
本发明的上中下也仅仅是为了描述中的语言简洁,本发明也完全可以呈卧式设置(也即横放),那样,上述的上中下即变为左中右,而左右或前后即变为上下关系,以上的种种变化,都不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属于等同的特征。
本发明的重点不在于对导风机结构改进 除上述导风机实施结构外,还可采用现有的其它形式的导风机,只要使得机体中部内的导风设备总体具备上下两个流通口、左右两个流通口,能实现上述导风功能。
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均可以由两个单向导风机组成。所述单向导风机包括外壳和排风装置,所述外壳两侧各设有一个流通口,风向只能从其中一个流通口流向另一个流通口,不能改变。
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均可以分解成两个单向导风机,本发明机体中部内的导风设备采用4个单向导风机,各单项导风机可以有各自的腔室,选择其中2个作为一组负责水平方向的气流流动,另2个导风机作为一组,负责垂直方向一上一下的气流流动。
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也可以仅是其中一个由两个单向导风机组成或分解为两个单向导风机。
当然每一组两个单向导风机可共用一个外壳,所述外壳设置四个流通口,一组负责垂直方向上下导风,另一组负责两个水平方向左右导风。
进一步,在所述单向导风机壳体内增加设置风门,所述风门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所述风门控制外壳上的流通口的开或关,使垂直方向上的两个流通口进出风工作时,水平方向两个流通口关闭;或者水平方向上的两个流通口进出风工作时,垂直方向两个流通口关闭,所述单向导风机外壳上设有四个流通口。
当然,从成本及净化风量来考虑,还是实施例1及实施例2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落地式或壁挂式机体;
在机体内被分隔有上部、中部、下部三个腔体;
上部腔体又被分隔有两个子腔体,一个为进风子腔体、另一个为排风子腔体,进风子腔体具有进风口,排风子腔体具有排风口;
中部腔体也被分隔有两个并列的子腔体,分别设置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第一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进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和上部排风口,第二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排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和上部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设置有风向切换机构,以使中部进风口、排风口被打开而上部、下部进风口、排风口被关闭,以及上部、下部进风口、排风口被打开而中部进风口、排风口被关闭;
每个导风机包括外壳和排风装置及旋转风门,所述排风装置包括风轮和风轮驱动电机及可旋转风轮外壳;每个导风机外壳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不同方向的流通口;所述流通口既可作排风口用,也可作进风口用;为所述排风装置向不同方向排风提供排风出口及提供不同进风来源,所述导风机在可旋转风轮外壳的侧面外围设置所述旋转风门,所述旋转风门具有与排风装置排风口对应的通风口和与排风装置进风口对应的通风口;
所述第一导风机的上部排风口和排风子腔体相通;所述第二导风机的上部进风口和进风子腔体相通;
所述一体机在中部腔体两个子腔体中的一个子腔体设置整机第一进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在另一个子腔体设置整机第二进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一进风口相通,第一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二进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相通;
所述一体机在下部腔体设置整机第三进风口和整机第三排风口,所述一体机下部腔体被分隔有与整机第三进风口相通的底部一侧进风腔、与整机第三排风口相通的底部另一侧排风腔、与第二导风机的下部排风口相通的上部一侧排风腔以及与第一导风机下部进风口相通的上部另一侧进风腔,下部腔体中的两个排风腔以及两个进风腔由设置在下部腔室中的热交换器接通,所述热交换器具有互相换热的第一流通路径和第二流通路径,两个排风腔由第一流通路径接通,两个进风腔由第二流通路径接通;
在中部腔体两个子腔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中设置用于空气净化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在下部腔体的进风腔设置用于新风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两个导风机背靠背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机的风轮及第二导风机的风轮共轴设置,由处在它们之间的同一个电机驱动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整机第一进风口及整机第二进风口的至少其中之一后设置所述用于空气净化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在该空气净化模块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之间形成有负压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部设置两层或两层以上水平隔板,将机体分为所述上部、中部、下部三个腔体,所述机体内部还设有从机体顶面到底层隔板垂直于所有隔板的垂直隔板,将机体内部上部和中部腔体分隔成前半部和后半部,形成所述进风子腔体、排风子腔体及中部腔体的两个子腔体;所述水平隔板设置有相应的孔供上下通风路径接通,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竖置。
5.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落地式或壁挂式机体;
在机体内被分隔有上部、中部、下部三个腔体;
上部腔体又被分隔有两个子腔体,一个为进风子腔体、另一个为排风子腔体,进风子腔体具有进风口,排风子腔体具有排风口;
中部腔体分隔有两个上下错位的子腔体,两个子腔体分别设置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第一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进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和上部排风口,第二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排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和上部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设置有风向切换机构,以使中部进风口、排风口被打开而上部、下部进风口、排风口被关闭,以及上部、下部进风口、排风口被打开而中部进风口、排风口被关闭;
每个导风机包括外壳和排风装置及旋转风门,所述排风装置包括风轮和风轮驱动电机及可旋转风轮外壳;每个导风机外壳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不同方向的流通口;所述流通口既可作排风口用,也可作进风口用;为所述排风装置向不同方向排风提供排风出口及提供不同进风来源,所述导风机在可旋转风轮外壳的侧面外围设置所述旋转风门,所述旋转风门具有与排风装置排风口对应的通风口和与排风装置进风口对应的通风口;
所述第一导风机的上部排风口和排风子腔体相通;所述第二导风机的上部进风口和进风子腔体相通;
所述一体机在中部腔体两个子腔体中的一个子腔体设置整机第一进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在另一个子腔体设置整机第二进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一进风口相通,第一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二进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相通;
所述一体机在下部腔体设置整机第三进风口和整机第三排风口,所述一体机下部腔体被分隔有与整机第三进风口相通的底部一侧进风腔、与整机第三排风口相通的底部另一侧排风腔、与第二导风机的下部排风口相通的上部一侧排风腔以及与第一导风机下部进风口相通的上部另一侧进风腔,下部腔体中的两个排风腔以及两个进风腔由设置在下部腔室中的热交换器接通,所述热交换器具有互相换热的第一流通路径和第二流通路径,两个排风腔由第一流通路径接通,两个进风腔由第二流通路径接通;
在中部腔体两个子腔体中设置用于空气净化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在下部腔体的进风腔设置用于新风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整机第一进风口及整机第二进风口的至少其中之一后设置所述用于空气净化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在该空气净化模块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之间形成有负压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腔体的两个子腔体分别在第一导风机的背面和第二导风机的背面具有通风道,分别接通第二导风机的下部排风口和上部一侧排风腔以及第一导风机下部进风口与上部另一侧进风腔。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部设置两层或两层以上水平隔板,将机体分为所述上部、中部、下部三个腔体,所述机体内部还设有从机体顶面到底层隔板垂直于所有隔板的垂直隔板,将机体内部上部和中部腔体分隔成前半部和后半部,形成所述进风子腔体、排风子腔体及中部腔体的两个子腔体;所述水平隔板设置有相应的孔供上下通风路径接通,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竖置。
9.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落地式或壁挂式机体;
在机体内被分隔有上部、中部、下部三个腔体;
上部腔体又被分隔有两个子腔体,一个为进风子腔体、另一个为排风子腔体,进风子腔体具有进风口,排风子腔体具有排风口;
中部腔体也被分隔有两个子腔体,分别设置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第一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进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和上部排风口,第二导风机具有导风机下部排风口、中部进风口、中部排风口和上部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设置有风向切换机构,以使中部进风口、排风口被打开而上部、下部进风口、排风口被关闭,以及上部、下部进风口、排风口被打开而中部进风口、排风口被关闭;
每个导风机包括外壳和排风装置及旋转风门,所述排风装置包括风轮和风轮驱动电机及可旋转风轮外壳;每个导风机外壳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不同方向的流通口;所述流通口既可作排风口用,也可作进风口用;为所述排风装置向不同方向排风提供排风出口及提供不同进风来源,所述导风机在可旋转风轮外壳的侧面外围设置所述旋转风门,所述旋转风门具有与排风装置排风口对应的通风口和与排风装置进风口对应的通风口;
所述第一导风机的上部排风口和排风子腔体相通;所述第二导风机的上部进风口和进风子腔体相通;
所述一体机在中部腔体两个子腔体中的一个子腔体设置整机第一进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在另一个子腔体设置整机第二进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第一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一进风口相通,第一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一排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进风口和整机第二进风口相通,第二导风机的中部排风口和整机第二排风口相通;
所述一体机在下部腔体设置整机第三进风口和整机第三排风口,所述一体机下部腔体被分隔有与整机第三进风口相通的底部一侧进风腔、与整机第三排风口相通的底部另一侧排风腔、与第二导风机的下部排风口相通的上部一侧排风腔以及与第一导风机下部进风口相通的上部另一侧进风腔,下部腔体中的两个排风腔以及两个进风腔由设置在下部腔室中的热交换器接通,所述热交换器具有互相换热的第一流通路径和第二流通路径,两个排风腔由第一流通路径接通,两个进风腔由第二流通路径接通;
在中部腔体两个子腔体的至少其中之一中设置用于空气净化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在下部腔体的进风腔设置用于新风模式的空气净化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机和第二导风机竖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98786.9A CN107327909B (zh) | 2016-05-06 | 2016-05-06 |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98786.9A CN107327909B (zh) | 2016-05-06 | 2016-05-06 |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27909A CN107327909A (zh) | 2017-11-07 |
CN107327909B true CN107327909B (zh) | 2022-11-29 |
Family
ID=60193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98786.9A Active CN107327909B (zh) | 2016-05-06 | 2016-05-06 |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3279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06847A (zh) * | 2017-12-28 | 2018-05-08 | 中山市汇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风道双向进风的空气净化器结构 |
KR102234521B1 (ko) * | 2018-06-29 | 2021-03-31 | 코웨이 주식회사 | 양 방향 토출 유로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청정기 및 이를 제어하는 방법 |
CN109579148B (zh) * | 2019-01-28 | 2024-03-15 | 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立式窗机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25535A (ja) * | 1998-05-15 | 1999-11-26 | Topre Corp | 室内換気ユニットの防虫構造 |
CN1715797A (zh) * | 2005-04-04 | 2006-01-04 | 顾建军 | 一种空气交换器 |
KR20110023731A (ko) * | 2009-08-31 | 2011-03-08 | 최구락 | 공기정화가 가능한 창틀고정용 환기장치 |
CN102538091A (zh) * | 2012-01-04 | 2012-07-04 | 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多通道组合新风净化机 |
CN103471187A (zh) * | 2013-09-30 | 2013-12-25 | 河南日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新风机 |
CN204513689U (zh) * | 2015-03-30 | 2015-07-29 | 关磊 | 新风换气机 |
CN205980010U (zh) * | 2016-05-06 | 2017-02-22 | 顾建军 |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
-
2016
- 2016-05-06 CN CN201610298786.9A patent/CN1073279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325535A (ja) * | 1998-05-15 | 1999-11-26 | Topre Corp | 室内換気ユニットの防虫構造 |
CN1715797A (zh) * | 2005-04-04 | 2006-01-04 | 顾建军 | 一种空气交换器 |
KR20110023731A (ko) * | 2009-08-31 | 2011-03-08 | 최구락 | 공기정화가 가능한 창틀고정용 환기장치 |
CN102538091A (zh) * | 2012-01-04 | 2012-07-04 | 宁波东大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多通道组合新风净化机 |
CN103471187A (zh) * | 2013-09-30 | 2013-12-25 | 河南日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式新风机 |
CN204513689U (zh) * | 2015-03-30 | 2015-07-29 | 关磊 | 新风换气机 |
CN205980010U (zh) * | 2016-05-06 | 2017-02-22 | 顾建军 |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27909A (zh) | 2017-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24176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KR101841954B1 (ko) | 다기능 전열교환기를 구비한 환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
CN215260129U (zh) |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7023895B (zh) | 一种多居室室内空气调节机 | |
CN213713289U (zh) |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7327909B (zh) |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 |
KR100582457B1 (ko) | 청정모드기능을 갖는 전열교환기 | |
CN205980056U (zh) | 一种新风机和空气净化机一体机 | |
KR101126788B1 (ko) | 태양광으로 구동이 가능한 창틀장착형 전열환기장치 | |
CN212511492U (zh) |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231991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7299391U (zh) | 柜式新风机 | |
CN210832227U (zh) | 空气处理装置 | |
CN205980010U (zh) |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 |
CN108613255B (zh) | 一种室内空气调节系统 | |
KR101932516B1 (ko) | 창호용 열교환 환기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환기 어셈블리 장치 | |
CN215570774U (zh) | 一种空气净化器 | |
CN216522029U (zh) |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 |
CN212362350U (zh) | 一种新风系统 | |
CN210463421U (zh) | 一种组合式节能型新风机 | |
KR100577251B1 (ko) | 공기청정 겸용 환기시스템 | |
KR20070044092A (ko) | 외기흡입장치가 구비된 코너 스탠드형 에어컨 | |
CN205957416U (zh) | 全热交换器风路阀门控制系统 | |
CN205957442U (zh) | 空气净化型吊顶式全热交换器 | |
CN205957407U (zh) | 高效净化型全热交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G01 | Patent term adjustment | ||
TG01 | Patent term adjust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