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5092U - 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5092U
CN216945092U CN202123449293.6U CN202123449293U CN216945092U CN 216945092 U CN216945092 U CN 216945092U CN 202123449293 U CN202123449293 U CN 202123449293U CN 216945092 U CN216945092 U CN 216945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ack
horizontal direction
telescopic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92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平宇
钟巍
王振宇
彭宇颖
岳讯
卢杰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92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5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5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50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涉及物料输送领域。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包括:上料输送线,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上料输送线用于将配件承载容器朝向组装工位运输;下料输送线,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下料输送线用于将配件承载容器背离组装工位运输;第一伸缩机架,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第二伸缩机架,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第一夹取机构,连接于第一伸缩机架的执行端,以将位于上料输送线的末端的配件承载容器移送至组装工位;第二夹取机构,连接于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以将位于组装工位的配件承载容器移送至下料输送线的首端。本申请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结构紧凑,便于布置。

Description

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料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市场对于汽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需求量。如何改进汽车生产线,以提高汽车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扩大产能一直都是主机厂的首要任务。
由于汽车的配件数量多且繁杂,在汽车的生产制造和装配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汽车配件输送至汽车生产线,以保证汽车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如何提高汽车配件的输送效率,保证汽车生产线的生产节拍是目前主机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能够提高配件的输送效率,并且安装条件简单,适用范围广。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用于输送汽车生产线的配件承载容器,汽车生产线上设置有组装工位,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包括:上料输送线,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上料输送线用于将配件承载容器朝向组装工位运输;下料输送线,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下料输送线与上料输送线设置于组装工位的同侧,下料输送线用于将配件承载容器背离组装工位运输;第一伸缩机架,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第一伸缩机架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上料输送线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一伸缩机架的执行端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在上料输送线与组装工位之间移动;第二伸缩机架,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第二伸缩机架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下料输送线的第二容纳空间,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在下料输送线与组装工位之间移动;第一夹取机构,连接于第一伸缩机架的执行端,第一伸缩机架用于驱动第一夹取机构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将位于上料输送线的末端的配件承载容器移送至组装工位;以及第二夹取机构,连接于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第二伸缩机架用于驱动第二夹取机构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以将位于组装工位的配件承载容器移送至下料输送线的首端。
本申请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由于物料输送线与组装工位之间具有间隙,设置伸缩机架,伸缩机架的执行端能够在物料输送线和组装工位之间移动,实现了配件收纳容器配件承载容器在物料输送线和位于组装工位的承载件之间的自动化移送,提高了配件的输送效率,保证了配件的供应充足。同时,物料输送线位于伸缩机架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对空间的需求较低,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生产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架包括第一固定机架和第一活动机架,第一固定机架为框架结构,第一固定机架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第一活动机架沿第一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固定机架的内部,第一活动机架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伸出或缩回;第二伸缩机架包括第二固定机架和第二活动机架,第二固定机架为框架结构,第二固定机架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第二活动机架沿第一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固定机架的内部,第二活动机架能够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伸出或缩回。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活动机架和上料输送线设置于固定机架形成的第一容纳空间,使得第一伸缩机架的结构紧凑,需要的布置空间较小,适用性广。同时,第二活动机架和上料输送线设置于固定机架形成的第二容纳空间,使得第二伸缩机架的结构紧凑,需要的布置空间较小,适用性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架还包括第一伸缩驱动组件,第一伸缩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活动机架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移动;第二伸缩机架还包括第二伸缩驱动组件,第二伸缩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活动机架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移动。
在上述方案中,设置第一伸缩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活动机架,提高了第一活动机架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设置第二伸缩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活动机架,提高了第二活动机架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该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及第一齿条,第一电机安装于第一活动机架,第一齿轮安装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第一齿条安装于第一固定机架,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伸缩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及第二齿条,第二电机安装于第二活动机架,第二齿轮安装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第二齿条安装于第二固定机架,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
在上述方案中,齿轮齿条的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且能够控制移动的距离,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机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第一活动机架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水平方向,第一活动机架的宽度方向为与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第一伸缩机架还包括四个第一导向单元,四个第一导向单元沿第一活动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四个第一导向单元分布于第一活动机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导向单元用于引导第一活动机架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移动;第二活动机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第二活动机架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水平方向,第二活动机架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水平方向,第二伸缩机架还包括四个第二导向单元,四个第二导向单元沿第二活动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四个第二导向单元分布于第二活动机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导向单元用于引导第二活动机架沿第一水平方向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移动。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一导向单元对第一活动机架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提高第一活动机架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理,通过第二导向单元对第二活动机架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提高第二活动机架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架的沿第二水平方向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防倾杆,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第一防倾杆用于防止配件承载容器倾覆;第二伸缩机架的沿第二水平方向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防倾杆,第二防倾杆用于防止配件承载容器倾覆。
在上述方案中,防倾杆的设置,一方面,避免了输送配件承载容器时,配件承载容器发生侧翻而导致倾覆的问题,另一方面,防倾杆设置于伸缩机架,提高了伸缩机架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取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夹取组件,升降组件连接于第一伸缩机架的执行端,夹取组件连接于升降组件的执行端,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夹取组件升降;第二夹取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夹取组件,升降组件连接于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夹取组件连接于升降组件的执行端,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夹取组件升降。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升降,夹取组件为夹取机构的执行端,提高了夹取机构的自动化程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取组件包括基座、两个夹爪及夹取驱动件,基座连接于升降组件的执行端,两个夹爪可滑动地连接于基座,夹取驱动件用于驱动两个夹爪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夹取或释放配件承载容器。
在上述方案中,两个夹爪沿第二水平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以通过两个夹爪夹取或释放配件承载容器,结构简单可靠。同时,两个夹爪沿第二水平方向之间的距离可调,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零件收纳容器,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取机构还包括气动平衡器,气动平衡器的一端连接于升降组件,夹取组件连接于气动平衡器的另一端,气动平衡器用于平衡夹取组件及配件承载容器的重力;第二夹取机构还包括气动平衡器,气动平衡器的一端连接于升降组件,夹取组件连接于气动平衡器的另一端,气动平衡器用于平衡夹取组件及配件承载容器的重力。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气动平衡器平衡夹取组件及配件承载容器的重力,使得升降组件在驱动夹取组件及配件承载容器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降低了配件承载容器偏移、晃动以及倾覆的风险。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配件上下料系统,包括上述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伸缩机架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取机构的示意图。
图标:1-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11-上料输送线;12-下料输送线;13- 第一伸缩机架;131-第一固定机架;1311-第一容纳空间;1312-第一防倾杆; 132-第一活动机架;133-第一伸缩驱动组件;1341-第一滑块;1342-第一滑轨;14-第二伸缩机架;141-第二固定机架;1411-第二容纳空间;142-第二活动机架;151-第一夹取机构;152-第二夹取机构;153-夹取组件;1531- 基座;1532-夹爪;1533-夹取驱动件;21-承载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汽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市场对于汽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需求量。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汽车的需求量进一步提高。如何改进汽车生产线,以提高汽车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扩大产能一直都是主机厂的首要任务。
由于汽车的配件数量多且繁杂,在汽车的生产制造和装配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汽车配件输送至汽车生产线,以保证汽车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如何提高汽车配件的输送效率,保证汽车生产线的生产节拍是目前主机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现有技术中,汽车装配生产线多采用滑撬生产线的形式。滑撬生产线上设置有多个承载件(滑撬),多个承载件随生产线移动,车身被放置于承载件的中部并随着承载件一同移动。汽车配件被放置于配件承载容器,并将配件承载容器与车身一同放置于承载件,其中配件承载容器可以是料车或者料箱。由于承载件的表面与基准面(例如地面)并不位于同一平面,通常承载件的表面高于基准面,因此,无法直接将配件承载容器放置于承载件上。直接通过人工将配件承载容器运输并放置于承载件的效率较低,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才能够保证汽车生产线的运转,无法满足汽车生产线的生产节拍。
为了提高汽车配件的输送效率,保证汽车生产线的配件供应,可以使用物料输送线(上料输送线和下料输送线的统称),具体的可以采用皮带输送线或辊子输送线,对配件承载容器进行输送。但是,发明人发现,采用滑撬生产线作为汽车装配生产线时,承载件(滑撬)在生产装配的过程中会随着生产线移动,为了防止承载件与物料输送线发生干涉,避免承载件与物料输送线之间发生碰撞,汽车生产线上用于设置承载件的组装工位与物料输送线之间需要设置一定的间隙,以保证承载件移动至组装工位时不会与物料输送线干涉。进一步的,由于组装工位与物料输送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导致物料输送线无法直接将配件承载容器输送至位于组装工位的承载件,而需要在物料输送线和组装工位之间设置移送装置或接驳装置,以对配件承载容器进行移送。
在一些受到条件限制的汽车生产线上,例如生产线空间狭小,厂房的挑高过高,或者厂房的梁、柱等承重结构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撑时,在厂房的顶部设置轨道输送系统的成本较高,甚至无法在厂房的顶部设置轨道输送系统。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轨道输送系统的稳定性也无法得到保证,维护维修的成本也相应较高,不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
基于上述考虑,发明人经过研究,设计了一种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用于输送汽车生产线的配件承载容器。通过在物料输送线(上料输送线和下料输送线的统称)和组装工位设置安装于基准面(例如地面)的伸缩机架(第一伸缩机架和第二伸缩机架的统称)以及连接于伸缩机架的执行端的夹取机构(第一夹取机构和第二夹取机构的统称),实现将配件承载容器从上料输送线的末端移送至位于组装工位的承载件以及将放置于承载件的配件承载容器移送至下料输送线的首端。
通过该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实现了在具有条件限制的汽车生产线上,将配件承载容器在物料输送线和承载件之间的移送功能,在保证了汽车生产线的配件供应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配件供应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汽车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满足并缩短了汽车生产线的生产节拍,扩大了产能。同时,降低了对空间和结构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较大的适用范围。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申请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方面,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1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1,该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1用于输送汽车生产线的配件承载容器,在汽车生产线上设置有承载件21。其中,承载件21能够移动至承载件21,当承载件21移动至承载件21后,通过该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1将装有配件的配件承载容器移送至承载件21,并将空置的配件承载容器从承载件21上取出。
如图1所示,该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1包括上料输送线11、下料输送线12、第一伸缩机架13、第二伸缩机架14、第一夹取机构151以及第二夹取机构152。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上料输送线11,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上料输送线11用于将配件承载容器朝向承载件21运输;下料输送线12,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下料输送线12与上料输送线11设置于承载件21的同侧,下料输送线12用于将配件承载容器背离承载件21运输;第一伸缩机架13,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第一伸缩机架13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上料输送线11的第一容纳空间1311,第一伸缩机架13的执行端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在上料输送线11与承载件21之间移动;第二伸缩机架,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第二伸缩机架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下料输送线12的第二容纳空间1411,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在下料输送线12与承载件21之间移动;第一夹取机构151,连接于第一伸缩机架13的执行端,第一夹取机构151用于夹取位于上料输送线11的末端的配件承载容器;第二夹取机构152,连接于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第二夹取机构152用于夹取位于承载件21的配件承载容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对本申请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1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图1中的X方向为第一水平方向,Y方向为第二水平方向,Z 方向为竖直方向。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 可以是辊子输送线,辊子输送线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实用维护方便。同时,辊子输送线易于衔接过渡,当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的输送距离较长时,可以通过多个辊子输送线进行衔接。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还可以是皮带输送线,皮带输送线的运行平稳,噪音较小,输送物与皮带之间不易发生相对运动,能够避免输送物的损坏,提高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无论是辊子输送线还是皮带输送线,其动力源均可以采用齿轮传动、链传动或者带传动等传动方式。示例性的,上料输送线11需要输送的配件承载容器中放置有大量的汽车配件,载荷较大,为保证上料输送线11的输送稳定性,选用链传动的方式对动力源提供的动力进行输出;而下料输送线12输送的多为空置的配件承载容器,选用带传动的方式对动力源提供的动力进行输出即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方向X可以是汽车生产线中承载件21的移动方向,此时,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均沿第一水平方向X设置,且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位于承载件21的同侧,以使整个汽车生产线的布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方向X还可以与承载件21的移动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该夹角可以是锐角、直角或钝角。同时,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还可以沿不同的方向进行设置,即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之间可以具有一定的夹角。进一步的,上料输送线11与下料输送线 12也可以分别位于承载件21不同的两侧。可理解的,以承载件21为长方体为例,当承载件21移动至承载件21时,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分别位于承载件21不同的两侧可以是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分别位于承载件21相对的两侧,或者,或者,还可以是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分别位于承载件21相邻的两侧。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对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与承载件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作限定,上料输送线11和下料输送线12与承载件21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具体布置方式而定,只要能够满足上料输送线11能够将配件承载容器朝向承载件 21运输,下料输送线12能够将配件承载容器背离承载件21运输即可。
该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1通过第一伸缩机架13和第二伸缩机架实现配件承载容器的移送。其中,伸缩机架(第一伸缩机架13和第二伸缩机架14 的统称)可以理解为,具有一个固定端和一个执行端,固定端安装于基准面(例如地面),而执行端能够相对于固定端进行移动,通过在执行端进行装载,或者将其他机构(例如夹取机构)连接于执行端,并与执行端一同移动,即可实现移送功能。由于固定端可以安装于地面等基准面,即固定端的安装条件较为简单,使得伸缩机架相较于在房屋的顶部设置输送轨道实现移送功能的方式而言,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范围。
第一伸缩机架13沿第一水平方向X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一伸缩机架13 的执行端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X进行移动,同理的,第二伸缩机架沿第一水平方向X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X 进行移动。示例性的,第一伸缩机架13的执行端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X在上料输送线11与承载件21之间移动,具体的可以是,第一伸缩机架13的执行端沿第一水平方向X在上料输送线11的末端与承载件21之间移动,上料输送线11的末端是指上料输送线11的靠近承载件21的一端,配件承载容器在上料输送线11上移动时是朝向承载件21移动的;而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同样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X在下料输送线12与承载件21之间移动,具体的可以是,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沿第一水平方向X在下料输送线12的首端与承载件21之间移动,下料输送线12的首端是指下料输送线12的靠近承载件21的一端,配件承载容器在下料输送线12上移动时是背离承载件21移动的。
第一伸缩机架13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上料输送线11的第一容纳空间1311,第二伸缩机架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下料输送线12的第二容纳空间1411。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种设置方式可以理解为,第一伸缩机架13和第二伸缩机架均为框架结构,第一伸缩机架13和第二伸缩机架与基准面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311和第二容纳空间1411。进一步的,至少部分上料输送线11位于第二容纳空间1411 以及至少部分下料输送线12位于第二容纳空间1411。示例性的,沿第一水平方向X,当第一伸缩机架13的尺寸大于上料输送线11的尺寸时,可以是全部的上料输送线11均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311内,而当第一伸缩机架 13的尺寸小于上料输送线11的尺寸时,可以是部分的上料输送线11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311内。其中应理解的,为了便于第一伸缩机架13的执行端在上料输送线11的末端和承载件21之间移动,可以是上料输送线11的末端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311内,而上料输送线11的首端伸出于第一容纳空间1311。同理的,沿第一水平方向X,当第二伸缩机架的尺寸大于下料输送线12的尺寸时,可以是全部的下料输送线12均位于第二容纳空间1411 内,而当第二伸缩机架的尺寸小于下料输送线12的尺寸时,可以是部分的下料输送线12位于第二容纳空间1411内。其中应理解的,为了便于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在下料输送线12的首端和承载件21之间移动,可以是下料输送线12的首端位于第二容纳空间1411内,而下料输送线12的末端伸出于第二容纳空间1411。
具体的,第一伸缩机架13和第二伸缩机架可以采用钢管材焊接而成,或者采用铝合金型材搭接而成,只要能够保证第一伸缩机架13和第二伸缩机架与基准面固定,且第一伸缩机架13和第二伸缩机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即可。
进一步的,第一夹取机构151连接于第一伸缩机架13的执行端,第二夹取机构152连接于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即第一夹取机构151连接于第一伸缩机架13的执行端并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X移动,而第二夹取机构 152连接于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并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X移动。示例性的,第一伸缩机架13能够将第一夹取机构151移动至上料输送线11的末端的上方和承载件21的上方,以使第一夹取机构151能够夹取位于上料输送线11的末端的配件承载容器并将配件承载容器放置于承载件21,而第二伸缩机架能够将第二夹取机构152移动至承载件21的上方和下料输送线12 的首端的上方,以使第二夹取机构152能够夹取位于承载件21的配件承载容器并将配件承载容器放置于下料输送线12的首端。
本申请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1,由于物料输送线与组装工位之间具有间隙,设置伸缩机架,伸缩机架的执行端能够在物料输送线和组装工位之间移动,实现了配件收纳容器配件承载容器在物料输送线和位于组装工位的承载件21之间的自动化移送,提高了配件的输送效率,保证了配件的供应充足。同时,物料输送线位于伸缩机架形成的容纳空间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对空间的需求较低,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生产线。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伸缩机架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架13包括第一固定机架131和第一活动机架132,第一固定机架131为框架结构,第一固定机架131形成有第一容纳空间1311,第一活动机架132沿第一水平方向X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固定机架131的内部,第一活动机架132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131伸出或缩回;第二伸缩机架14包括第二固定机架141和第二活动机架142,第二固定机架141为框架结构,第二固定机架141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1411,第二活动机架142沿第一水平方向X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固定机架141的内部,第二活动机架142能够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141伸出或缩回。
应理解的,第一伸缩机架13包括第一固定机架131和第一活动机架132。在第一伸缩机架13中,第一伸缩机架13的第一固定机架131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311,而第一活动机架132沿第一水平方向X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固定机架131的内部,也即第一活动机架132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311内。示例性的,第一活动机架132被配置为能够伸出第一容纳空间1311可以理解为,由于第一活动机架132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 131移动,即第一活动机架132的执行端(第一伸缩机架13的执行端)能够在上料输送线11与承载件21之间移动,当第一活动机架132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311内时,第一活动机架132的执行端位于上料输送线11一侧,当第一活动机架132伸出第一容纳空间1311时,第一活动机架132的执行端位于承载件21一侧。
同理的,第二伸缩机架14也包括第二固定机架141和第二活动机架142。在第二伸缩机架14中,第二伸缩机架14的第二固定机架141形成第二容纳空间1411,而第二活动机架142沿第一水平方向X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固定机架141的内部,也即第二活动机架142位于第二容纳空间1411内。示例性的,第二活动机架142被配置为能够伸出第二容纳空间1411可以理解为,由于第二活动机架142能够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 141移动,即第二活动机架142的执行端(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能够在下料输送线12与承载件21之间移动,当第二活动机架142位于第二容纳空间1411内时,第二活动机架142的执行端位于下料输送线12一侧,当第二活动机架142伸出第二容纳空间1411时,第二活动机架142的执行端位于承载件21一侧。
该种设置方式,第一活动机架132和上料输送线11设置于第一固定机架131形成的第一容纳空间1311,使得第一伸缩机架13的结构紧凑,需要的布置空间较小,适用性广。同时,第二活动机架142和上料输送线11设置于第二固定机架141形成的第二容纳空间1411,使得第二伸缩机架14的结构紧凑,需要的布置空间较小,适用性广。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架13还包括第一伸缩驱动组件133,第一伸缩驱动组件133用于驱动第一活动机架132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131移动;第二伸缩机架14还包括第二伸缩驱动组件,第二伸缩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活动机架142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141移动。
应理解的,在第一伸缩机架13中,设置有第一伸缩驱动组件133,以驱动第一活动机架132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131移动,也即驱动第一伸缩机架13的执行端沿第一水平方向X移动。同理的,在第二伸缩机架14中,设置有第二伸缩驱动组件,以驱动第二活动机架142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141移动,也即驱动第二伸缩机架14 的执行端沿第一水平方向X移动。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驱动组件133可以为气缸,并通过气动的方式驱动第一活动机架132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131移动。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驱动组件133还可以为液压缸,并通过液压的方式驱动第一活动机架132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131移动。在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驱动组件133还可以为直线电机,或者,丝杆螺母等能够实现第一活动机架132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131沿第一水平方向X运动的驱动方式。在本申请的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驱动组件133还可以为电机和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配合的驱动方式,或者,电机和带传动机构或链传动机构配合的驱动方式。同理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伸缩驱动组件可以为气缸,并通过气动的方式驱动第二活动机架142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141移动。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伸缩驱动组件还可以为液压缸,并通过液压的方式驱动第二活动机架 142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141移动。在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伸缩驱动组件还可以为直线电机,或者,丝杆螺母等能够实现第二活动机架142 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141沿第一水平方向X运动的驱动方式。在本申请的再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伸缩驱动组件还可以为电机和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配合的驱动方式,或者,电机和带传动机构或链传动机构配合的驱动方式。
示例性的,在第一伸缩机架13中,第一活动机架132和第一夹取机构 151用于将装载有配件的配件承载容器移送至承载件21,需要保证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活动机架132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需要对位于上料输送线11的末端的配件承载容器在第一水平方向X上进行定位,因此,第一伸缩机架13的第一伸缩驱动组件133可以选用电机和齿轮齿条驱动组件配合的驱动方式,或者选用直线电机,以保证第一活动机架132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定位精度。
又例如,在第二伸缩机架14中,第二活动机架142和第二夹取机构152 用于将空置的配件承载容器(或者配件含量较少的配件承载容器)从组装工位的承载件21移送至下料输送线12,载荷较低,对稳定性和定位精度的要求也较低,则第二伸缩机架14的第二伸缩驱动组件可以选用电机和带传动机构配合的驱动方式,或者气缸、液压缸等驱动方式。
该种设置方式,设置第一伸缩驱动组件133驱动第一活动机架132,提高了第一活动机架13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设置第二伸缩驱动组件驱动第二活动机架142,提高了第二活动机架14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该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1的自动化程度。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驱动组件133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及第一齿条,第一电机安装于第一活动机架132,第一齿轮安装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第一齿条安装于第一固定机架131,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二伸缩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及第二齿条,第二电机安装于第二活动机架142,第二齿轮安装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第二齿条安装于第二固定机架141,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
应理解的,当第一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时,由于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且第一齿条安装于第一固定机架131,第一齿轮将会相对于第一齿条沿第一水平方向X运动,也即第一活动机架132将会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 131沿第一水平方向X运动,进而实现了第一伸缩机架13的执行端沿第一水平方向X运动的功能。同理的,当第二电机驱动第二齿轮转动时,由于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且第二齿条安装于第二固定机架141,第二齿轮将会相对于第二齿条沿第一水平方向X运动,也即第二活动机架142将会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141沿第一水平方向X运动,进而实现了第二伸缩机架 14的执行端沿第一水平方向X运动的功能。
该种设置方式,齿轮齿条的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且能够控制移动的距离,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机架132为长方体框架结构,第一活动机架132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水平方向X,第一活动机架132的宽度方向为与第一水平方向X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Y,第一伸缩机架13还包括四个第一导向单元,四个第一导向单元沿第一活动机架132 的长度方向延伸,四个第一导向单元分布于第一活动机架13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导向单元用于引导第一活动机架132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131移动;第二活动机架142为长方体框架结构,第二活动机架142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水平方向X,第二活动机架142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水平方向Y,第二伸缩机架14还包括四个第二导向单元,四个第二导向单元沿第二活动机架142的长度方向延伸,四个第二导向单元分布于第二活动机架14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导向单元用于引导第二活动机架142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141移动。
应理解的,第一活动机架132和第二活动机架142均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可以是第一活动机架132和第二活动机架142均是采用钢管材焊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其中,第一活动机架132和第二活动机架142的长度方向均为第一水平方向X,而第一活动机架132和第二活动机架142的宽度方向均为第二水平方向Y。该种设置方式,可以将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电机分别设置于第一活动机架132和第二活动机架142的远离组装工位的一端,而将第一夹取机构151和第二夹取机构152分别连接于第一活动机架132和第二活动机架142的靠近组装工位的一端,以减少活动机架的行程。
进一步的,第一伸缩机架13还包括四个第一导向单元,四个第一导向单元沿第一活动机架132的长度方向延伸,四个第一导向单元分布于第一活动机架13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导向单元用于引导第一活动机架132 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131移动。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单元包括第一滑块1341和第一滑轨 1342,第一滑轨1342设置于第一活动机架132,且沿第一水平方向X延伸,第一滑块1341设置于第一固定机架131,第一滑轨1342与第一滑块1341 滑动配合。其中,第一滑块1341的数量形式为多种:例如,第一滑块1341 可以设置为一个且该第一滑块1341沿第一水平方向X延伸,或者,第一滑块1341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滑块1341沿第一水平方向X间隔设置;无论哪种数量形式的第一滑块1341设置方式,只要保证第一滑块1341 与第一滑轨1342稳定配合即可。可选地,第一滑块1341设置多个,多个第一滑块1341沿第一水平方向X间隔设置,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同理的,第二伸缩机架14还包括四个第二导向单元,四个第二导向单元沿第二活动机架142的长度方向延伸,四个第二导向单元分布于第二活动机架14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二导向单元用于引导第二活动机架142 沿第一水平方向X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141移动。示例性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单元包括第二滑块和第二滑轨,第二滑轨设置于第二活动机架142,且沿第一水平方向X延伸,第二滑块设置于第二固定机架141,第二滑轨与第二滑块滑动配合。其中,第二滑块的数量形式为多种:例如,第二滑块可以设置为一个且该第二滑块沿第一水平方向X延伸,或者,第二滑块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滑块沿第一水平方向X间隔设置;无论哪种数量形式的第二滑块设置方式,只要保证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稳定配合即可。可选地,第二滑块设置多个,多个第二滑块沿第一水平方向X间隔设置,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该种设置方式,通过第一导向单元对第一活动机架132相对于第一固定机架131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提高第一活动机架13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理,通过第二导向单元对第二活动机架142相对于第二固定机架 141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提高第二活动机架14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架13的沿第二水平方向Y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防倾杆1312,第一防倾杆1312用于防止配件承载容器倾覆;第二伸缩机架14的沿第二水平方向Y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防倾杆,第二防倾杆用于防止配件承载容器倾覆。
示例性的,以伸缩机架(第一伸缩机架13和第二伸缩机架14的统称) 通过钢管材焊接而成为例,防倾杆(第一防倾杆1312和第二防倾杆的统称) 也可以选用钢管材以便于将防倾杆焊接于伸缩机架。具体的,可以是在伸缩机架的沿第二水平方向Y的两侧均设置防倾杆,防倾杆可以是焊接于伸缩机架的两个节点之间,节点即伸缩机架焊接的过程中相邻的钢管材之间进行焊接的位置,或者,防倾杆的两端也可以直接连接于用于构成伸缩机架的钢管材上,例如钢管材的中部。其中,以伸缩机架沿第二水平方向Y 的一侧为矩形框架结构为例,防倾杆的两端可以焊接于伸缩机架中相邻的两个钢管材之间,或者防倾杆的两端也可以焊接于伸缩机架中相对的两个钢管材之间。
该种设置方式,防倾杆的设置,一方面,避免了输送配件承载容器时,配件承载容器发生侧翻而导致倾覆的问题,另一方面,防倾杆设置于伸缩机架,提高了伸缩机架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的夹取机构的示意图。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夹取机构(第一夹取机构151和第二夹取机构152的统称) 包括升降组件(图中未示出)和夹取组件153,升降组件连接于对应的伸缩机架的执行端,夹取组件153连接于升降组件的执行端,升降组件用于驱动夹取组件153升降。
应理解的,第一夹取机构151包括升降组件和夹取组件153。在第一夹取机构151中,沿竖直方向Z,升降组件连接于第一伸缩机架13的执行端,夹取组件153连接于升降组件的执行端。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升降,即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沿竖直方向Z移动。示例性的,当第一夹取机构151移动至上料输送线11的末端的上方时,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 沿竖直方向Z自上而下移动直至夹取配件承载容器,之后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沿竖直方向Z自下而上移动,使得配件承载容器与上料输送线11分离;当第一夹取机构151移动至承载件21的上方时,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沿竖直方向Z自上而下移动,并将配件承载容器放置于承载件 21,之后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沿竖直方向Z自下而上移动,使夹取组件153复位。
同理的,第二夹取机构152也包括升降组件和夹取组件153。在第二夹取机构152中,沿竖直方向Z,升降组件连接于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夹取组件153连接于升降组件的执行端。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升降,即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沿竖直方向Z移动。示例性的,当第二夹取机构152移动至承载件21的上方时,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沿竖直方向Z自上而下移动直至夹取配件承载容器,之后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 沿竖直方向Z自下而上移动,使得配件承载容器与承载件21分离;当第二夹取机构152移动至下料输送线12的首端的上方时,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沿竖直方向Z自上而下移动,并将配件承载容器放置于下料输送线 12的首端,之后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沿竖直方向Z自下而上移动,使夹取组件153复位。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可以为气缸,并通过气动的方式驱动夹取组件153升降。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还可以为液压缸,并通过液压的方式驱动夹取组件153升降。在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还可以为直线电机,或者,丝杆螺母等能够实现夹取组件153升降的驱动方式。在本申请的再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还可以为电机和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配合的驱动方式,或者,电机和带传动机构或链传动机构配合的驱动方式。
该种设置方式,通过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升降,夹取组件153 为夹取机构的执行端,提高了夹取机构的自动化程度。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取组件153包括基座1531,两个夹爪1532和夹取驱动件1533,基座1531连接于升降组件的执行端,两个夹爪1532可滑动地连接于基座1531,夹取驱动件1533用于驱动两个夹爪1532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夹取或释放配件承载容器。
其中,两个夹爪1532沿第二水平方向Y间隔设置于基座1531,两个夹爪1532之间的间隙即用于容纳配件承载容器。当两个夹爪1532沿第二水平方向Y相对于基座1531相互靠近时,两个夹爪1532用于夹取位于两个夹爪1532之间的配件承载容器,当两个夹爪1532沿第二水平方向Y相对于基座1531相互远离时,两个夹爪1532将配件承载容器释放。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夹取驱动件1533可以为气缸,并通过气动的方式驱动两个夹爪1532相互靠近或远离。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夹取驱动件1533还可以为液压缸,并通过液压的方式驱动两个夹爪1532相互靠近或远离。在本申请的又一些实施例中,夹取驱动件1533 还可以为直线电机,或者,丝杆螺母等能够实现两个夹爪1532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驱动方式。在本申请的再一些实施例中,夹取驱动件1533还可以为电机和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配合的驱动方式,或者,电机和带传动机构或链传动机构配合的驱动方式。
示例性的,由于夹取驱动件1533用于驱动两个夹爪1532沿第二水平方向Y相互靠近或远离,即两个夹爪1532的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夹取驱动件1533可以选用电机驱动丝杠螺母的方式对两个夹爪1532进行驱动,只要使两个夹爪1532与丝杠连接部位的螺纹旋向相反即可。丝杠螺母的结构简单紧凑,便于维护。
该种设置方式,两个夹爪1532沿第二水平方向Y相互靠近或远离,以通过两个夹爪1532夹取或释放配件承载容器,结构简单可靠。同时,两个夹爪1532沿第二水平方向Y之间的距离可调,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规格的零件收纳容器,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夹取机构还包括气动平衡器(图中未示出),气动平衡器的一端连接于升降组件,夹取组件153连接于气动平衡器的另一端,气动平衡器用于平衡夹取组件153及配件承载容器的重力。
气动平衡器,也即气动平衡器,其利用气体动力学原理,实现物体处于无重力状态,也即通过气动平衡器平衡物料的重力。相较于传统的电动葫芦,气动平衡器需要占用的空间小,且工作效率较高。
具体的,第一夹取机构151和第二夹取机构152均包括气动平衡器。气动平衡器的一端连接于升降组件,夹取组件153连接于气动平衡器的另一端。应理解的,气动平衡器的连接于升降组件的一端不应连接于升降组件的执行端,即气动平衡器的连接于升降组件的一端仅能够随升降组件沿第一水平方向X和第二水平方向Y移动,而不应当随升降组件的执行端沿竖直方向Z移动,也即气动平衡器的连接于升降组件的一端在竖直方向Z 上的高度应当保持一致。进一步的,夹取组件153连接于气动平衡器的另一端,由于夹取组件153在升降组件的驱动下需要沿竖直方向Z进行移动,因此,气动平衡器与夹取组件153连接的一端也需要沿竖直方向Z进行移动。示例性的,气动平衡器包括气缸本体和活塞杆,活塞杆可滑动地连接于气缸本体,其中,气缸本体连接于升降组件,活塞杆连接于夹取组件153,当升降组件驱动夹取组件153沿竖直方向Z移动时,活塞杆能够同时相对于气缸本体沿竖直方向Z移动。
该种设置方式,通过气动平衡器平衡夹取组件153及配件承载容器的重力,使得升降组件在驱动夹取组件153及配件承载容器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降低了配件承载容器偏移、晃动以及倾覆的风险。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配件上下料系统,包括上述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用于输送汽车生产线的配件承载容器,所述汽车生产线上设置有组装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包括:
上料输送线,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上料输送线用于将所述配件承载容器朝向所述组装工位运输;
下料输送线,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下料输送线与所述上料输送线设置于所述组装工位的同侧,所述下料输送线用于将所述配件承载容器背离所述组装工位运输;
第一伸缩机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机架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上料输送线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伸缩机架的执行端能够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在所述上料输送线与所述组装工位之间移动;
第二伸缩机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机架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下料输送线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能够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在所述下料输送线与所述组装工位之间移动;
第一夹取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架的执行端,所述第一夹取机构用于夹取位于所述上料输送线的末端的所述配件承载容器;以及
第二夹取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所述第二夹取机构用于夹取位于所述组装工位的所述配件承载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架包括第一固定机架和第一活动机架,所述第一固定机架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架形成有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活动机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架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动机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架伸出或缩回;
所述第二伸缩机架包括第二固定机架和第二活动机架,所述第二固定机架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架形成有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活动机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架的内部,所述第二活动机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架伸出或缩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架还包括第一伸缩驱动组件,所述第一伸缩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机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架移动;
所述第二伸缩机架还包括第二伸缩驱动组件,所述第二伸缩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活动机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及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机架,所述第一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齿条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所述第二伸缩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及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活动机架,所述第二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齿条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机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活动机架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所述第一活动机架的宽度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所述第一伸缩机架还包括四个第一导向单元,四个所述第一导向单元沿所述第一活动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四个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分布于所述第一活动机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用于引导所述第一活动机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架移动;
所述第二活动机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活动机架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活动机架的宽度方向为所述第二水平方向,所述第二伸缩机架还包括四个第二导向单元,四个所述第二导向单元沿所述第二活动机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四个所述第二导向单元分布于所述第二活动机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导向单元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活动机架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架的沿第二水平方向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防倾杆,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所述第一防倾杆用于防止所述配件承载容器倾覆;
所述第二伸缩机架的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防倾杆,所述第二防倾杆用于防止所述配件承载容器倾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取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夹取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架的执行端,所述夹取组件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的执行端,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夹取组件升降;所述第二夹取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夹取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伸缩机架的执行端,所述夹取组件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的执行端,所述升降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夹取组件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组件包括基座、两个夹爪及夹取驱动件,所述基座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的执行端,所述两个夹爪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夹取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两个夹爪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夹取或释放所述配件承载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取机构还包括气动平衡器,所述气动平衡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夹取组件连接于所述气动平衡器的另一端,所述气动平衡器用于平衡所述夹取组件及所述配件承载容器的重力;所述第二夹取机构还包括气动平衡器,所述气动平衡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夹取组件连接于所述气动平衡器的另一端,所述气动平衡器用于平衡所述夹取组件及所述配件承载容器的重力。
10.一种汽车配件上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
CN202123449293.6U 2021-12-31 2021-12-31 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6945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9293.6U CN216945092U (zh) 2021-12-31 2021-12-31 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9293.6U CN216945092U (zh) 2021-12-31 2021-12-31 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5092U true CN216945092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13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9293.6U Active CN216945092U (zh) 2021-12-31 2021-12-31 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50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78989B (zh) 一种仓储自动取料机
US10926950B2 (en) Telescopic drive, stacker crane comprising same and operating method and use therefor
US9950881B2 (en) Robotic trailer loading device with telescoping robot
CN107840059B (zh) 一种双向仓储自动取料机
CN108163536B (zh) 一种用于圆柱形锂电池的转盒线
CN215248229U (zh) 集装箱自动上下料系统
CN210236494U (zh) 一种袋装物料自动装车机
WO2020000780A1 (zh) 一种移栽装置和移栽系统
CN111960329A (zh) 一种搬运机器人及搬运装置
CN216945092U (zh) 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
CN116729932B (zh) 供料装置及供料系统
CN112958933A (zh) 车身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CN110524215B (zh) 上料装置及具有其的组装设备
CN102745118B (zh) 自装卸运输车
CN216945169U (zh) 汽车配件上下料装置及系统
CN107777624B (zh) 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取料装置
CN116262594A (zh) 一种双伸缩滑台下料堆高机
CN213445158U (zh) 搬运夹具及码垛设备
CN111376014B (zh) 一种卡扣及隔音棉装配设备
CN112955390B (zh) 姿态转换装置
CN112743513A (zh) 一种上下料设备
CN111762078A (zh) 一种带有自动装载装置用于装卸易碎品货物的货车
CN111470237A (zh) 一种白车身总拼夹具切换夹具库及其操作方法
CN217707849U (zh) 一种机器人双向取货装置
CN216761522U (zh) 电动卡车侧向换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