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43493U - 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43493U
CN216943493U CN202220800192.4U CN202220800192U CN216943493U CN 216943493 U CN216943493 U CN 216943493U CN 202220800192 U CN202220800192 U CN 202220800192U CN 216943493 U CN216943493 U CN 2169434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inner cavity
groove
life
life sa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001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延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8001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434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434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434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救生圈外表面边缘呈九十度分布设置有连接仓,连接仓外表面一侧向内开设有旋转槽,旋转槽内腔一侧轴接有连接组件,旋转槽内腔壁相对面开设有第一旋转孔,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旋转孔内腔壁之间轴接的旋转块,旋转块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旋转板,旋转板内侧面之间轴接有连杆,连杆一端设置有对接盘,对接盘外表面一侧上下相对贯穿开设有卡槽,对接盘外表面一侧横向相对设置有卡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在的救生圈不能进行连接的问题,卡块能够插接于卡槽内腔,进而起到限位固定的效果,使相邻的救生圈能够被连接在一起,防止人员出现飘散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救生设备,是船舶的重要安全设施之一,船舶发生海难事故时,救生设备是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将直接关系到船员的生命安全。
现在的内河航运进行运转航行时,其航运设备内部都会装有救生装置,大到救生船,小到救生圈,这些都是在船舶出现险情时,为人员提供救生的设备,但是现在的救生圈进行使用时,人员通过救生圈的漂浮力防止自身下沉,但是救生圈多为单独使用,而相邻被困人员为防止人员出现四散飘走的现象,会通过人员手臂拉扯进而起到一定连接的效果,但是这种在长时间的维持下,人员极易出现疲劳的现象,因此现在的救生圈不能进行连接。
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在救生圈进行使用时,此时人员可趴伏于救生圈的上端,在救生圈邻近区域还有被救人员时,此时可通过连接组件进行相连,使卡块能够插接于卡槽内腔,进而起到限位固定的效果,使相邻的救生圈能够被连接在一起,防止人员出现飘散的现象,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所述救生圈外表面边缘呈九十度分布设置有连接仓,连接仓外表面一侧向内开设有旋转槽,旋转槽内腔一侧轴接有连接组件,旋转槽内腔壁相对面开设有第一旋转孔,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旋转孔内腔壁之间轴接的旋转块,旋转块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旋转板,旋转板内侧面之间轴接有连杆,连杆一端设置有对接盘,对接盘外表面一侧上下相对贯穿开设有卡槽,对接盘外表面一侧横向相对设置有卡块。
优选的,所述连杆外表面一端向内开设有伸缩槽,伸缩槽内腔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一端设置有矩形板。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外表面一端内腔开设有第二旋转孔,对接盘背面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一端轴接于第二旋转孔内腔。
优选的,所述连杆上端一侧向下开设有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旋转槽内腔壁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位于连杆外表面一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仓上端一侧贯穿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内腔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限位杆顶端设置有提拉把。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呈矩形状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卡块一端呈三角状结构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在救生圈进行使用时,此时人员可趴伏于救生圈的上端,在救生圈邻近区域还有被救人员时,此时可通过连接组件进行相连,使卡块能够插接于卡槽内腔,进而起到限位固定的效果,使相邻的救生圈能够被连接在一起,防止人员出现飘散的现象,且连杆的连接长度不够时,此时可横向拉动对接盘,从而使对接盘能够进行移动,由于对接盘能够进行旋转,进而方便对接盘进行对接;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在连接组件需要进行使用时,此时可向上拉动提拉把,提拉把进而带动下端设置的限位杆一同向上移动,从而使限位杆末端能够从限位孔内腔移出,随后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连接组件能够自动旋转弹出,进而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救生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救生圈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仓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杆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救生圈;11、连接仓;12、旋转槽;121、第一旋转孔;13、提拉把;131、限位杆;132、第二弹簧;133、升降槽;14、第一弹簧;2、连接组件;21、旋转块;22、旋转板;23、连杆;231、限位孔;24、伸缩槽;25、伸缩杆;251、矩形板;252、第二旋转孔;26、对接盘;261、卡块;262、卡槽;263、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和图5-6,救生圈1外表面边缘呈九十度分布设置有连接仓11,连接仓11外表面一侧向内开设有旋转槽12,旋转槽12内腔一侧轴接有连接组件2,旋转槽12内腔壁相对面开设有第一旋转孔121,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旋转孔121内腔壁之间轴接的旋转块21,旋转块21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旋转板22,旋转板22内侧面之间轴接有连杆23,连杆23一端设置有对接盘26,对接盘26外表面一侧上下相对贯穿开设有卡槽262,对接盘26外表面一侧横向相对设置有卡块261,连杆23外表面一端向内开设有伸缩槽24,伸缩槽24内腔设置有伸缩杆25,伸缩杆25呈矩形状结构设置,伸缩杆25一端设置有矩形板251,伸缩杆25外表面一端内腔开设有第二旋转孔252,对接盘26背面设置有旋转轴263,旋转轴263一端轴接于第二旋转孔252内腔,卡块261一端呈三角状结构设置。
工作过程:在救生圈1进行使用时,此时人员可趴伏于救生圈1的上端,在救生圈1邻近区域还有被救人员时,此时可通过连接组件2进行相连,使卡块261能够插接于卡槽262内腔,进而起到限位固定的效果,使相邻的救生圈1能够被连接在一起,防止人员出现飘散的现象,且连杆23的连接长度不够时,此时可横向拉动对接盘26,从而使对接盘26能够进行移动,由于对接盘26能够进行旋转,进而方便对接盘26进行对接。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4,连杆23上端一侧向下开设有限位孔231,旋转槽12内腔壁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位于连杆23外表面一侧,连接仓11上端一侧贯穿开设有升降槽133,升降槽133内腔设置有限位杆131,限位杆131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32,限位杆131顶端设置有提拉把13。
工作过程:在连接组件2需要进行使用时,此时可向上拉动提拉把13,提拉把13进而带动下端设置的限位杆131一同向上移动,从而使限位杆131末端能够从限位孔231内腔移出,随后在第一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使连接组件2能够自动旋转弹出,进而方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在救生圈1进行使用时,此时人员可趴伏于救生圈1的上端,在救生圈1邻近区域还有被救人员时,此时可通过连接组件2进行相连,使卡块261能够插接于卡槽262内腔,进而起到限位固定的效果,使相邻的救生圈1能够被连接在一起,防止人员出现飘散的现象,且连杆23的连接长度不够时,此时可横向拉动对接盘26,从而使对接盘26能够进行移动,由于对接盘26能够进行旋转,进而方便对接盘26进行对接,在连接组件2需要进行使用时,此时可向上拉动提拉把13,提拉把13进而带动下端设置的限位杆131一同向上移动,从而使限位杆131末端能够从限位孔231内腔移出,随后在第一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使连接组件2能够自动旋转弹出,进而方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1)外表面边缘呈九十度分布设置有连接仓(11),连接仓(11)外表面一侧向内开设有旋转槽(12),旋转槽(12)内腔一侧轴接有连接组件(2),旋转槽(12)内腔壁相对面开设有第一旋转孔(121),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旋转孔(121)内腔壁之间轴接的旋转块(21),旋转块(21)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旋转板(22),旋转板(22)内侧面之间轴接有连杆(23),连杆(23)一端设置有对接盘(26),对接盘(26)外表面一侧上下相对贯穿开设有卡槽(262),对接盘(26)外表面一侧横向相对设置有卡块(2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3)外表面一端向内开设有伸缩槽(24),伸缩槽(24)内腔设置有伸缩杆(25),伸缩杆(25)一端设置有矩形板(2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5)外表面一端内腔开设有第二旋转孔(252),对接盘(26)背面设置有旋转轴(263),旋转轴(263)一端轴接于第二旋转孔(252)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3)上端一侧向下开设有限位孔(2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槽(12)内腔壁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位于连杆(23)外表面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仓(11)上端一侧贯穿开设有升降槽(133),升降槽(133)内腔设置有限位杆(131),限位杆(131)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32),限位杆(131)顶端设置有提拉把(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5)呈矩形状结构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61)一端呈三角状结构设置。
CN202220800192.4U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 Active CN2169434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0192.4U CN216943493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0192.4U CN216943493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43493U true CN216943493U (zh) 2022-07-12

Family

ID=82300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00192.4U Active CN216943493U (zh) 2022-04-08 2022-04-08 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434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3799B2 (en) Floating support structure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wind turbine provided with such a support structure
US6227138B1 (en) System for anchoring ships
US4321720A (en) Method of transferring a fluid from a station on the sea bed to a vessel, or vice-versa, and a means and a vessel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EP1462358A1 (en) Mooring apparatus suited to a tanker transporting liquid gas
CN105035260B (zh) 利用双船浮托整体拆除海上弃置平台上部组块的方法
US5816183A (en) Submerged CALM buoy
CN105905245B (zh) 用于水面无人艇布放回收的吊笼
KR880002109B1 (ko) 해상 작업대
GB2120606A (en) Lifting of support framework of offshore structures
US11192613B2 (en) Floating structure for the deployment and the recovery of at least one autonomous watercraft by a vessel, corresponding method, corresponding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vessel
CN216943493U (zh) 一种便于使用内河航运用救生装置
WO2000027692A1 (en) Device for positioning of vessels
CN201424118Y (zh) 救生艇释放装置
JPS63199194A (ja) 海洋浮上構造体の係留装置
CN101580098A (zh) 船舱可翻转行驶不沉船
US6701981B1 (en) System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fluid products
CN218198722U (zh) 一种风电运维母船用可拆式登艇架
WO2004063002A1 (ja) 自走船台
CN212828987U (zh) 一种激流救援艇
CN108466681A (zh) 一种太阳能机器人装置
CN203094380U (zh) Fpso临时系泊装置
CN113386918A (zh) 一种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下浮体及其与组块的合龙方法
JPS59134091A (ja) 単一点係船装置
US3724410A (en) Coupling submersible to service craft
CN111137418A (zh) 一种远海救助船的下沉式救助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