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5421U - 悬架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架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5421U
CN216915421U CN202220430408.2U CN202220430408U CN216915421U CN 216915421 U CN216915421 U CN 216915421U CN 202220430408 U CN202220430408 U CN 202220430408U CN 216915421 U CN216915421 U CN 216915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control frame
shock absorber
mounting point
whe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304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Kaiyun Motor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Kaiyun Motor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Kaiyun Motor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Kaiyun Motor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304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5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5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5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悬架结构及车辆,该悬架结构包括驱动装置、控制架、左上摆臂、右上摆臂、左减振器、右减振器、左下摆臂、右下摆臂、左轮总成和右轮总成;控制架位于左减振器和右减振器之间,控制架与下车身转动连接,左减振器的一端与左下摆臂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架连接,右减振器的一端与右下摆臂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架连接;驱动装置与控制架连接,用于驱动控制架绕控制架与下车身的连接点摆动,以带动左轮总成和右轮总成反向上下跳动。如此通过一套执行和控制机构同时控制左轮总成和右轮总成跳动,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且更容易保证左轮总成和右轮总成反向上下跳动的同步性。

Description

悬架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架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特殊用途的车辆的车身比较窄,该类车辆在转弯时容易受离心力的作用发生侧翻。为此,车辆可以配置主动侧倾功能,即在车辆转弯时根据离心大小,使车辆主动向弯道内侧倾斜。
现有的主动侧倾控制结构,通常是在每一侧的车轮上连接一个控制机构,通过控制不同侧车轮的反向上下跳动,实现车辆的主动侧倾功能。然而,该种主动侧倾控制结构的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且对于不同侧车轮反向上下跳动的同步性控制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悬架结构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悬架结构,包括驱动装置、控制架、左上摆臂、右上摆臂、左减振器、右减振器、左下摆臂、右下摆臂、左轮总成和右轮总成;
所述左上摆臂和所述左下摆臂均一端与下车身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轮总成连接,所述右上摆臂和所述右下摆臂均一端与所述下车身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轮总成连接;
所述控制架位于所述左减振器和所述右减振器之间,所述控制架与所述下车身转动连接,所述左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左下摆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架连接,所述右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右下摆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架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控制架绕所述控制架与所述下车身的连接点摆动,以带动所述左轮总成和所述右轮总成反向上下跳动。
可选地,所述左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左下摆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架铰接,所述右减振器的一端与所述右下摆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架铰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架具有下安装点、上安装点、左安装点和右安装点,所述下安装点和所述上安装点中的一者与所述下车身连接、另一者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左安装点与所述左减振器连接,所述右安装点与所述右减振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控制架呈“十”字形,所述上安装点和所述下安装点分别位于所述左安装点和所述右安装点连线的两侧;或,所述控制架呈“T”字型,所述上安装点和所述下安装点分别位于所述左安装点和所述右安装点连线的同侧。
可选地,所述上安装点高于所述左上摆臂和所述右上摆臂设置,所述上安装点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下安装点与所述下车身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直线驱动组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架铰接,所述直线驱动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控制架摆动。
可选地,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涡轮、蜗杆和丝杠,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蜗杆驱动所述涡轮旋转,所述涡轮旋转驱动所述丝杠直线平移;或
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丝杠,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杠直线平移;或
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包括液压缸或驱动气缸。
可选地,所述左上摆臂包括两个左上摆臂段,两个所述左上摆臂段构造成第一V形结构,所述右上摆臂包括两个右上摆臂段,两个所述右上摆臂段构造成第二V形结构,所述第一V形结构和所述第二V形结构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控制架位于两个所述左上摆臂段之间以及两个所述右上摆臂段之间。
可选地,所述悬架结构还包括左拉杆和右拉杆;
所述左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左轮总成连接、另一端与转向器或转向摇臂连接,所述右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右轮总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器或转向摇臂连接;或
所述左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左轮总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车身连接,所述右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右轮总成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车身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悬架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悬架结构及车辆,通过设置控制架及与控制架连接的驱动装置,且控制架与下车身转动连接,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控制架绕控制架与下车身的连接点摆动(或者说转动);同时,控制架位于左减振器和右减振器之间,且左减振器的一端与左下摆臂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架连接,右减振器的一端与右下摆臂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架连接,这样当驱动装置驱动控制架向一侧摆动时,控制架能够带动与之连接的左减振器和右减振器中的一者向上移动、另一者向下移动,从而通过左减振器和右减振器带动左下摆臂和右下摆臂中的一者向上摆动、另一者向下摆动,进而带动左轮总成和右轮总成中的一者向上跳动、另一者向下跳动,也即实现左轮总成和右轮总成反向上下跳动,从而实现车辆的主动侧倾功能。本公开提供的悬架结构,通过一套执行和控制机构同时控制左轮总成和右轮总成跳动,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且更容易保证左轮总成和右轮总成反向上下跳动的同步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悬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悬架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悬架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悬架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驱动装置;101-直线驱动组件;102-连接件;2-控制架;201-下安装点;202-上安装点;203-左安装点;204-右安装点;3-左上摆臂;4-右上摆臂;5-左减振器;6-右减振器;7-左下摆臂;8-右下摆臂;9-左拉杆;10-右拉杆;11-左轮总成;12-右轮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架结构,包括驱动装置1、控制架2、左上摆臂3、右上摆臂4、左减振器5、右减振器6、左下摆臂7、右下摆臂8、左轮总成11和右轮总成12。
其中,左上摆臂3和左下摆臂7均为一端与下车身连接,另一端与左轮总成11连接;右上摆臂4和右下摆臂8均一端与下车身连接,另一端与右轮总成12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左轮总成11和右轮总成12可左右相对设置,左轮总成11的中轴线可与右轮总成12的中轴线重合,也即左轮总成11和右轮总成12可位于同一中轴线上;左上摆臂3、右上摆臂4、左下摆臂7和右下摆臂8可与传统结构一样,具体而言,左上摆臂3和右上摆臂4左右相对设置,左上摆臂3和右上摆臂4相靠近的一端称为内侧端、相远离的一端称为外侧端,左上摆臂3和右上摆臂4的内侧端均设置有内侧衬套、外侧端均设置有外侧球铰点,左上摆臂3的内侧衬套安装在下车身上、外侧球铰点与左轮总成11的左制动器相连,右上摆臂4的内侧衬套安装在下车身上、外侧球铰点与右轮总成12的右制动器相连;左下摆臂7和右下摆臂8左右相对设置,左下摆臂7和右下摆臂8相靠近的一端称为内侧端、相远离的一端称为外侧端,左下摆臂7和右下摆臂8的内侧端均设置有内侧衬套、外侧端均设置有外侧球铰点,左下摆臂7的内侧衬套安装在下车身上、外侧球铰点与左轮总成11的左制动器相连,右下摆臂8的内侧衬套安装在下车身上、外侧球铰点与右轮总成12的右制动器相连。
其中,控制架2位于左减振器5和右减振器6之间,控制架2与下车身转动连接,左减振器5的一端与左下摆臂7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架2连接,右减振器6的一端与右下摆臂8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架2连接;驱动装置1与控制架2连接,用于驱动控制架2围绕控制架2与下车身的连接点摆动,以带动左轮总成11和右轮总成12反向上下跳动。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控制架2及与控制架2连接的驱动装置1,且控制架2与下车身转动连接,以通过驱动装置1驱动控制架2绕控制架2与下车身的连接点摆动(或者说转动);同时,控制架2位于左减振器5和右减振器6之间,且左减振器5的一端与左下摆臂7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架2连接,右减振器6的一端与右下摆臂8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架2连接,这样当驱动装置1驱动控制架2向一侧摆动时,控制架2能够带动与之连接的左减振器5和右减振器6中的一者向上移动、另一者向下移动,从而通过左减振器5和右减振器6带动左下摆臂7和右下摆臂8中的一者向上摆动、另一者向下摆动,进而带动左轮总成11和右轮总成12中的一者向上跳动、另一者向下跳动,也即实现左轮总成11和右轮总成12反向上下跳动,从而实现车辆的主动侧倾功能。
具体而言,当车辆需要主动侧倾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1工作,进而通过驱动装置1驱动控制架2摆动。以图1所示的控制架2的下部与下车身转动连接为例,对车辆的主动侧倾过程进行说明。当驱动装置1驱动控制架2向左摆动时,左减振器5与控制架2连接的一端会向左下方移动,从而通过左减振器5带动左下摆臂7向下摆动,进而带动左轮总成11向下跳动;与此同时,右减振器6与控制器连接的一端会向左上方移动,从而通过右减振器6带动右下摆臂8向上摆动,进而带动右轮总成12向上跳动,从而实现左轮总成11上跳、右轮总成12下跳,因地面是固定的,上述轮跳在实际车辆上表现为车辆向右倾斜。同理,当驱动装置1驱动控制架2向右摆动时,左减振器5与控制架2连接的一端会向右上方移动,从而通过左减振器5带动左下摆臂7向上摆动,进而带动左轮总成11向上跳动;与此同时,右减振器6与控制器连接的一端会向右下方移动,从而通过右减振器6带动右下摆臂8向下摆动,进而带动右轮总成12向下跳动,从而实现左轮总成11下跳、右轮总成12上跳,因地面是固定的,上述轮跳在实际车辆上表现为车辆向左倾斜。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悬架结构,通过一套执行和控制机构同时控制左轮总成11和右轮总成12跳动,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且更容易保证左轮总成11和右轮总成12反向上下跳动的同步性,从而确保车辆主动侧倾控制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左上摆臂3、右上摆臂4、左下摆臂7、右下摆臂8以及控制架2可以直接与下车身连接,也可以通过车架与下车身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左减振器5的一端与左下摆臂7铰接、另一端与控制架2铰接,右减振器6的一端与右下摆臂8铰接、另一端与控制架2铰接。如此设置,可以确保控制架2带动左减振器5移动的灵活性、以及左减振器5带动左下摆臂7摆动的灵活性,并确保控制架2带动右减振器6移动的灵活性、以及右减振器6带动右下摆臂8摆动的灵活性。
当然,左减振器5与左下摆臂7、左减振器5与控制架2的连接关系不限于铰接,右减振器6与右下摆臂8、右减振器6与控制架2的连接关系不限于铰接,只要能够通过控制架2的摆动,实现带动左减振器5、左下摆臂7、右减振器6以及右下摆臂8联动,最终实现带动左轮总成11和右轮总成12反向上下跳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架2具有下安装点201、上安装点202、左安装点203和右安装点204,下安装点201与下车身连接,上安装点202与驱动装置1连接,左安装点203与左减振器5连接,右安装点204与右减振器6连接。
也就是说,控制架2上与下车身连接的安装点在下面,而控制架2上与驱动装置1连接的安装点在上面,如此设置,既便于控制架2及驱动装置1的合理布置与安装,又确保在相同的摆动角度下驱动装置1具有较大的驱动行程,从而确保通过驱动装置1控制控制架2的摆动角度的精确性,进而确保主动侧倾功能实现的可靠性。
当然,控制架2上与下车身连接的安装点不限于在下面,也可以在上面,相应地,控制架2上与驱动装置1连接的安装点不限于在上面,也可以在下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架2具有下安装点201、上安装点202、左安装点203和右安装点204,上安装点202与下车身连接,下安装点201与驱动装置1连接,左安装点203与左减振器5连接,右安装点204与右减振器6连接。
此外,控制架2上与下车身连接的安装点、以及与驱动装置1连接的安装点不限于位于左安装点203和右安装点204的连线的上下两侧,也可以位于左安装点203和右安装点204的连线的同一侧,例如控制架2上与下车身连接的安装点、以及与驱动装置1连接的安装点均设置在下面,或者均设置在上面,同样能够实现利用驱动装置1驱动控制架2摆动的目的。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架2呈“十”字形,控制架2的四个端点分别形成为下安装点201、上安装点202、左安装点203和右安装点204。如此设置,可以在确保控制架2的功能的同时,减轻控制架2的重量,达到减重降本的目的。优选地,控制架2为左右对称结构。也就是说,控制架2具有纵向对称轴线,上安装点202和下安装点201均位于纵向对称轴线上,左安装点203和右安装点204对称设置在纵向对称轴线的两侧。
当然,控制架2不限于为“十”字形,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菱形等其它形状。
如图4所示,控制架2还可以呈“T”字型,上安装点202和下安装点201分别位于左安装点203和右安装点204连线的同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架2的上安装点202高于左上摆臂3和右上摆臂4设置,上安装点202与驱动装置1连接,下安装点201与下车身连接。通过设置控制架2的上安装点202高于左上摆臂3和右上摆臂4设置,以便于在控制架2的上安装点202处连接驱动装置1,避免驱动装置1的安装与左上摆臂3及右上摆臂4等结构造成干涉。控制架2的上安装点202与驱动装置1连接,下安装点201与下车身连接,也即驱动装置1远离控制架2与下车身的连接点设置,相较于驱动装置1靠近控制架2与下车身的连接点设置,可以确保在相同的摆动角度下驱动装置1具有较大的驱动行程,从而确保通过驱动装置1控制控制架2的摆动角度的精确性,进而确保主动侧倾功能实现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驱动装置1包括直线驱动组件101和连接件102,连接件102的一端与直线驱动组件101铰接、另一端与控制架2铰接,直线驱动组件101通过连接件102带动控制架2摆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通过连接件102将直线驱动组件101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控制架2的摆动,从而实现通过直线驱动组件101带动控制架2摆动的目的。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直线驱动组件101包括电机、涡轮、蜗杆和丝杠,电机通过蜗杆驱动涡轮旋转,涡轮旋转驱动丝杠直线平移。具体而言,该直线驱动组件101集成了电机、涡轮蜗杆传动以及丝杠传动,其中涡轮同时也是丝杠结构中的螺母,电机通过蜗杆驱动涡轮旋转,涡轮旋转驱动丝杠直线平移。采用该直线驱动组件101,能够确保驱动控制架2摆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当然,驱动装置1的直线驱动组件101不限于为上述结构,例如,直线驱动组件101也可以包括电机和丝杠,电机驱动丝杠直线平移;直线驱动组件101还可以是电机加其它传动结构实现直线运动;直线驱动组件101还可以包括液压缸或驱动气缸,也即直线驱动组件101可以是液压缸执行装置或者驱动气缸执行装置,通过液压缸或者驱动气缸实现直线运动;直线驱动组件101还可以是液压马达代替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机实现旋转动力输出,再通过其它传动结构转换成直线运动等,只要不脱离本公开的设计构思,均应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左上摆臂3包括两个左上摆臂段,两个左上摆臂段构造成第一V形结构,右上摆臂4包括两个右上摆臂段,两个右上摆臂段构造成第二V形结构,第一V形结构和第二V形结构的开口相对设置,控制架2位于两个左上摆臂段之间以及两个右上摆臂段之间。如此设置,以确保控制架2的设置不影响左上摆臂3和右上摆臂4的正常安装。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左上摆臂3包括两个左上摆臂段,两个左上摆臂段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分开设置,构造成第一V形结构,以使得两个左上摆臂段的连接端与左轮总成11连接,两个左上摆臂段的分开端分别与下车身连接,如此可以确保左上摆臂3与下车身连接的可靠性;相应地,通过设置右上摆臂4包括两个右上摆臂段,两个右上摆臂段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分开设置,构造成第二V形结构,以使得两个右上摆臂段的连接端与右轮总成12连接,两个右上摆臂段的分开端分别与下车身连接,如此可以确保右上摆臂4与下车身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悬架结构还包括左拉杆9和右拉杆10;左拉杆9的一端与左轮总成11连接、另一端与转向器或转向摇臂连接,右拉杆10的一端与右轮总成12连接、另一端与转向器或转向摇臂连接;左拉杆9的一端与左轮总成11连接、另一端与下车身连接,右拉杆10的一端与右轮总成12连接、另一端与下车身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左拉杆9和右拉杆10左右相对设置,左拉杆9和右拉杆10相靠近的一端称为内侧端、相远离的一端称为外侧端,左拉杆9的外侧端与左轮总成11的左制动器连接、内侧端可以与转向器或转向摇臂相连,也可以与下车身或下车身相连;相应地,右拉杆10的外侧端与右轮总成12的右制动器连接、内侧端可以与转向器或转向摇臂相连,也可以与下车身或下车身相连。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悬架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因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悬架结构,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悬架结构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1)、控制架(2)、左上摆臂(3)、右上摆臂(4)、左减振器(5)、右减振器(6)、左下摆臂(7)、右下摆臂(8)、左轮总成(11)和右轮总成(12);
所述左上摆臂(3)和所述左下摆臂(7)均一端与下车身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左轮总成(11)连接,所述右上摆臂(4)和所述右下摆臂(8)均一端与所述下车身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右轮总成(12)连接;
所述控制架(2)位于所述左减振器(5)和所述右减振器(6)之间,所述控制架(2)与所述下车身转动连接,所述左减振器(5)的一端与所述左下摆臂(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架(2)连接,所述右减振器(6)的一端与所述右下摆臂(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架(2)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1)与所述控制架(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控制架(2)绕所述控制架(2)与所述下车身的连接点摆动,以带动所述左轮总成(11)和所述右轮总成(12)反向上下跳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减振器(5)的一端与所述左下摆臂(7)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架(2)铰接,所述右减振器(6)的一端与所述右下摆臂(8)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架(2)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架(2)具有下安装点(201)、上安装点(202)、左安装点(203)和右安装点(204),所述下安装点(201)和所述上安装点(202)中的一者与所述下车身连接、另一者与所述驱动装置(1)连接,所述左安装点(203)与所述左减振器(5)连接,所述右安装点(204)与所述右减振器(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架(2)呈“十”字形,所述上安装点(202)和所述下安装点(201)分别位于所述左安装点(203)和所述右安装点(204)连线的两侧;或,所述控制架(2)呈“T”字型,所述上安装点(202)和所述下安装点(201)分别位于所述左安装点(203)和所述右安装点(204)连线的同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点(202)高于所述左上摆臂(3)和所述右上摆臂(4)设置,所述上安装点(202)与所述驱动装置(1)连接,所述下安装点(201)与所述下车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直线驱动组件(101)和连接件(102),所述连接件(102)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10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架(2)铰接,所述直线驱动组件(101)通过所述连接件(102)带动所述控制架(2)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101)包括电机、涡轮、蜗杆和丝杠,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蜗杆驱动所述涡轮旋转,所述涡轮旋转驱动所述丝杠直线平移;或
所述直线驱动组件(101)包括电机和丝杠,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丝杠直线平移;或
所述直线驱动组件(101)包括液压缸或驱动气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摆臂(3)包括两个左上摆臂段,两个所述左上摆臂段构造成第一V形结构,所述右上摆臂(4)包括两个右上摆臂段,两个所述右上摆臂段构造成第二V形结构,所述第一V形结构和所述第二V形结构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控制架(2)位于两个所述左上摆臂段之间以及两个所述右上摆臂段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拉杆(9)和右拉杆(10);
所述左拉杆(9)的一端与所述左轮总成(11)连接、另一端与转向器或转向摇臂连接,所述右拉杆(10)的一端与所述右轮总成(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器或转向摇臂连接;或
所述左拉杆(9)的一端与所述左轮总成(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车身连接,所述右拉杆(10)的一端与所述右轮总成(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车身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结构。
CN202220430408.2U 2022-03-01 2022-03-01 悬架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6915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0408.2U CN216915421U (zh) 2022-03-01 2022-03-01 悬架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30408.2U CN216915421U (zh) 2022-03-01 2022-03-01 悬架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5421U true CN216915421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5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30408.2U Active CN216915421U (zh) 2022-03-01 2022-03-01 悬架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5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399917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
CN111559426A (zh) 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双叉臂悬架结构
CN217198439U (zh) 兼具阿克曼转向和原地转向的六轮底盘结构
US4865350A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KR20070079739A (ko) 후륜 토우각 제어장치의 액튜에이터 구조
CN216915421U (zh) 悬架结构及车辆
CN111186270B (zh) 一种具有四控制臂的电动车轮独立悬架结构
CN114312991B (zh) 一种集成转向机构的轮边动力模组
CN100418831C (zh) 汽车驾驶室双扭杆翻转装置
CN213261847U (zh) 一种大转角虚拟主销双横臂独立悬架结构
CN110962582A (zh) 一种分布式驱动的独立悬架轮边电机总成
CN113263909A (zh) 一种四轮独立减震、转向及驱动的轮式机器人底盘
CN209972607U (zh) 卡车驾驶室前悬置
CN219077395U (zh) 一种滑板减震装置
CN114735108B (zh) 兼具阿克曼转向和原地转向的六轮底盘结构及方法
US4852904A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212979878U (zh) 一种汽车油门踏板安装支架
CN111559425A (zh) 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可全方位转向的麦弗逊悬架结构
CN214001239U (zh) 一种前悬架系统及车辆
CN220764489U (zh) 一种低入口公交车的转向系统中方向机的布置结构
CN219506087U (zh) 一种机器人底盘转向及减震装置
CN217099582U (zh) 汽车悬架主动控制机构及汽车
CN216942577U (zh) 悬架系统及方程式赛车
CN215622498U (zh) 一种可倾斜的三轮车
CN220562860U (zh) 一种电动四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