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9365U -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9365U
CN216909365U CN202220636757.XU CN202220636757U CN216909365U CN 216909365 U CN216909365 U CN 216909365U CN 202220636757 U CN202220636757 U CN 202220636757U CN 216909365 U CN216909365 U CN 216909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raw water
opening
filte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67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涂小斌
周海昕
郁明跃
陈天
于浩
胡进华
王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67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9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9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9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涉及过滤装置技术领域。该复合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和滤瓶;第一滤芯为中空结构,第一滤芯的一端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第二滤芯设于中空的原水隔离件内,原水隔离件的两端均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且其一端的开口通过第一插管与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插接并连通;原水隔离件和第一滤芯均设于滤瓶内,原水隔离件的外壁、第一滤芯的外壁和滤瓶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滤瓶的瓶口处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腔体与进水口连通,原水隔离件的另一端开口与出水口连通。该复合滤芯组件通过将内置有第二滤芯的原水隔离件和第一滤芯相互插接,可以有效提升该复合滤芯组件的拆装效率。

Description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背景技术
反渗透净水机一般在纯水出水水路装有后置炭滤芯或由后置炭滤芯组成的复合滤芯。如申请号为CN201610555554.7的专利所公开的后置复合滤芯,该后置复合滤芯包括滤芯筒、炭滤芯和超滤膜滤芯,炭滤芯和超滤膜滤芯由下至上依次填充于滤芯筒内,炭滤芯和超滤膜滤芯之间设有带过水孔的隔板,且上述两滤芯外表面和滤芯筒内表面之间留有进水通道。超滤膜滤芯顶端设有超滤膜端盖,滤芯筒顶端则设有滤芯端盖。滤芯端盖上设有进出水口,待过滤的原水通过滤芯端盖上的进水口进入进水通道内,再流向炭滤芯底部,经过炭滤芯吸附后的水再通过隔板上的过水孔进入超滤膜滤芯内进行再次处理,继而再通过超滤膜端盖后流向滤芯端盖的出水口,至此可完成过滤过程。
为保证炭滤芯和超滤膜滤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上述后置复合滤芯中,还需在炭滤芯和超滤膜滤芯连接处的外侧套接安装固定套环,而拆装该固定套环的过程较为繁琐,从而降低了滤芯的拆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复合滤芯中的炭滤芯和超滤膜滤芯连接处的外侧需套接安装固定套环,而拆装该固定套环的过程较为繁琐,从而降低了滤芯的拆装效率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和滤瓶;
所述第一滤芯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滤芯的其中一端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
所述第二滤芯设于中空的原水隔离件内,所述原水隔离件的两端均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所述原水隔离件的其中一端的开口通过第一插管与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插接并连通;
所述原水隔离件和所述第一滤芯均设于所述滤瓶内,且所述原水隔离件的外壁、所述第一滤芯的外壁和所述滤瓶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滤瓶的瓶口处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原水隔离件的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原水隔离件的靠近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和所述第一插管之间密封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管固定于所述原水隔离件的靠近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处,所述第一插管穿过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后插接于所述第一滤芯的中空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滤芯的靠近所述原水隔离件的端部安装有环形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中空处连通并固定有承插管;
所述承插管穿过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后伸入所述第一滤芯的中空处,所述第一插管插接于所述承插管内,且所述第一插管和所述承插管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过盈配合于第一插管和所述承插管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滤芯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滤芯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二滤芯的端部开口通过第二插管与所述原水隔离件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插接并连通;
所述第二滤芯的外壁和所述原水隔离件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第一插管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滤芯的端部开口、所述原水隔离件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和所述第二插管之间密封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滤芯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安装有环形的滤芯上盖,所述第二插管连通并固定于所述滤芯上盖的中空处;
所述第二插管插接于所述原水隔离件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内,且所述第二插管与所述原水隔离件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件过盈配合于所述第二插管与所述原水隔离件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原水隔离件包括环形的隔离盖和两端均具有开口的隔离筒,所述隔离盖盖设于所述隔离筒的其中一端且与所述隔离筒的该端开口相连通;
所述隔离盖的中空处与所述滤瓶的出水口连通,所述隔离筒的远离所述隔离盖的端部开口通过所述第一插管与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插接并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盖和所述隔离筒之间安装有第三密封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密封件过盈配合于所述隔离盖和所述隔离筒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盖的朝向所述隔离筒的侧壁设有密封层。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和滤瓶;第一滤芯为中空结构,第一滤芯的其中一端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第二滤芯设于中空的原水隔离件内,原水隔离件的两端均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原水隔离件的其中一端的开口通过第一插管与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插接并连通;原水隔离件和第一滤芯均设于滤瓶内,且原水隔离件的外壁、第一滤芯的外壁和滤瓶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滤瓶的瓶口处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腔体与进水口连通,原水隔离件的另一端的开口与出水口连通。在安装该复合滤芯组件时,可以先将第二滤芯置于原水隔离件内,然后将内置有第二滤芯的原水隔离件通过第一插管插接于第一滤芯的端部开口处,继而将相互插接的原水隔离件和第一滤芯置于滤瓶内,此时可以利用滤瓶限制相互插接的原水隔离件和第一滤芯松脱,从而有效保证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之间的稳定性。在拆分该复合滤芯组件时,则可以先打开滤瓶,并将相互插接的原水隔离件和第一滤芯从滤瓶内取出,继而拉拔原水隔离件或第一滤芯以使原水隔离件和第一滤芯相互分离,最后可以打开原水隔离件,将第二滤芯取出,至此可完成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拆分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该复合滤芯组件时,待过滤的原水可以通过滤瓶的进水口进入第一腔体内,此时由于原水隔离件的隔离作用,原水不能接触第二滤芯,因此原水会流向第一滤芯并经过第一滤芯的周向侧壁过滤进入第一滤芯的内部空间,然后再通过第一插管进入原水隔离件内,经过第一滤芯过滤后的水进入原水隔离件内后,可以通过第二滤芯进行再次过滤,而经过再次过滤后的水可以通过滤瓶的出水口流出,至此可以完成原水的过滤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组件通过将第二滤芯置于原水隔离件内,以及将内置有第二滤芯的原水隔离件和第一滤芯相互插接,可以有效提升该复合滤芯组件的拆装效率。并且,该复合滤芯组件通过原水隔离件可以保证原水依次经过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从而有效保证原水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机包括上述复合滤芯组件,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机与上述复合滤芯组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滤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滤芯;10-第一支架;100-承插管;11-第二支架;2-第二滤芯;20-滤芯上盖;200-第二插管;2000-第二密封件;21-滤芯下盖;3-滤瓶; 30-第一腔体;31-进水口;32-出水口;33-瓶体;34-滤芯盖;340-第一密封圈;4-原水隔离件;40-第一插管;400-第一密封件;41-第二腔体;42-隔离盖;420-出水管;4200-第二密封圈;43-隔离筒;430-第三密封件;5-原水口; 6-初滤组件;7-进水阀;8-增压泵;9-RO膜反渗透滤芯组件;90-废水阀;91-单向高压开关;92-后置复合滤芯座;93-纯水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1、第二滤芯2和滤瓶3;第一滤芯1为中空结构,第一滤芯1的其中一端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第二滤芯2设于中空的原水隔离件4内,原水隔离件4的两端均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原水隔离件4的其中一端的开口通过第一插管40与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插接并连通;原水隔离件4和第一滤芯1均设于滤瓶3内,且原水隔离件4的外壁、第一滤芯1的外壁和滤瓶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30;滤瓶3的瓶口处设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第一腔体30与进水口31连通,原水隔离件4的另一端的开口与出水口32连通。
在安装该复合滤芯组件时,可以先将第二滤芯2置于原水隔离件4内,然后将内置有第二滤芯2的原水隔离件4通过第一插管40插接于第一滤芯 1的端部开口处,继而将相互插接的原水隔离件4和第一滤芯1置于滤瓶3 内,此时可以利用滤瓶3限制相互插接的原水隔离件4和第一滤芯1松脱,从而有效保证第一滤芯1和第二滤芯2之间的稳定性。
在拆分该复合滤芯组件时,则可以先打开滤瓶3,并将相互插接的原水隔离件4和第一滤芯1从滤瓶3内取出,继而拉拔原水隔离件4或第一滤芯1以使原水隔离件4和第一滤芯1相互分离,最后可以打开原水隔离件 4,将第二滤芯2取出,至此可完成第一滤芯1和第二滤芯2的拆分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该复合滤芯组件时,待过滤的原水可以通过滤瓶 3的进水口31进入第一腔体30内,此时由于原水隔离件4的隔离作用,原水不能接触第二滤芯2,因此原水会流向第一滤芯1并经过第一滤芯1的周向侧壁过滤进入第一滤芯1的内部空间,然后再通过第一插管40进入原水隔离件4内,经过第一滤芯1过滤后的水进入原水隔离件4内后,可以通过第二滤芯2进行再次过滤,而经过再次过滤后的水可以通过滤瓶3的出水口32流出,至此可以完成原水的过滤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滤芯组件通过将第二滤芯2置于原水隔离件4内,以及将内置有第二滤芯2的原水隔离件4和第一滤芯 1相互插接,可以有效提升该复合滤芯组件的拆装效率。并且,该复合滤芯组件通过原水隔离件4可以保证原水依次经过第一滤芯1和第二滤芯2,从而有效保证原水的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优选原水隔离件4的靠近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第一滤芯 1的端部开口和第一插管40之间密封设置。
当原水隔离件4的靠近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和第一插管40之间密封设置时,可以使得第一腔体30和第一滤芯1内部空间之间有效隔离以及使得第一腔体30与原水隔离件4内部空间之间有效隔离,进而可以有效防止原水与经过第一滤芯1过滤后的水混合,保证水质。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插管40固定于原水隔离件4的靠近第一滤芯 1的端部开口处,第一插管40穿过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后插接于第一滤芯1的中空处。
其中,第一插管40与原水隔离件4之间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或塑料焊接工艺固定连接,第一插管40与原水隔离件4之间固定连接可以有效保证第一插管40与原水隔离件4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插管40固定于原水隔离件4上,可以提升原水隔离件4插接于第一滤芯1上的便捷性。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滤芯1的靠近原水隔离件4的端部安装有环形的第一支架10,第一支架10的中空处连通并固定有承插管100;承插管 100穿过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后伸入第一滤芯1的中空处,第一插管40 插接于承插管100内,且第一插管40和承插管100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件 400。
其中,承插管100可以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方式固定于第一支架10的中空处,第一支架10用于支撑承插管100,而承插管100则可以有效提升第一插管40与第一滤芯1之间的插接稳定性。
第一密封件400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密封材料制成的密封圈,第一密封件400可以有效保证承插管100与第一插管40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有效隔离第一腔体30和第一滤芯1的内部空间。
为提升第一密封件400的安装稳定性,第一插管40的外周壁可以设有卡槽,第一密封件400设于该卡槽内。
进一步的,第一密封件400过盈配合于第一插管40和承插管100之间。
第一密封件400过盈配合于第一插管40和承插管100之间,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密封效果,且可以有效增加第一插管40和承插管100之间的插接稳定性,从而有效保证原水隔离件4和第一滤芯1之间的插接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滤芯1通常为两端具有开口且内部中空的柱形结构,为防止原水通过第一滤芯1的底部开口进入第一滤芯1的内部空间,如图1所示,第一滤芯1的底部可以安装有第二支架11,第二支架11盖用于封堵第一滤芯1的底部开口。
具体的,在组装第一支架10、第二支架11和第一滤芯1时,可以在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上涂覆热熔胶(聚氨酯胶)等粘接剂,然后将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11分别粘合于第一滤芯1的两端。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滤芯2可以直接填塞于原水隔离件4内。但本实施例优选第二滤芯2为中空结构,第二滤芯2的远离第一滤芯1的端部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第二滤芯2的端部开口通过第二插管200与原水隔离件4的远离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插接并连通;第二滤芯2的外壁和原水隔离件4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41,第一腔体30和第二腔体41通过第一插管40连通。
第二腔体41用于与第一腔体30连通,从而使得经过第一滤芯1过滤后的水进入原水隔离件4内后,可以先到达第二腔体41内再通过第二滤芯 2进行过滤。第二滤芯2为一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结构时,则可以使得进入第二腔体41内的水通过第二滤芯2的侧壁过滤后再进入第二滤芯2的内部空间,继而再通过第二插管200和滤瓶3的出水口32流出至滤瓶3外,而不是通过第二滤芯2的底面后再进入第二插管200和滤瓶3的出水口32处。
其中,第一滤芯1可以为CTO碳棒,第二滤芯2可以为微滤滤芯,也可以为超滤滤芯。
可以看出,相较于现有后置复合滤芯的过滤流道需通过炭滤芯的径向截面和超滤膜滤芯的径向截面,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滤芯组件中,原水在第一滤芯1处是通过第一滤芯1的周向侧壁过滤并进入第一滤芯1的内部空间的,经过第一滤芯1过滤后的水在第二滤芯2处也是通过第二滤芯2的周向侧壁过滤并进入第二滤芯2的内部空间的,而通过滤芯周向侧壁进行过滤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滤芯的过滤面积,从而有效提升过滤效果。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滤芯组件不仅可以通过插接方式有效提升拆装效率,且可以通过中空的第一滤芯1和中空的第二滤芯2优化过滤流道,从而有效提升过滤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优选第二滤芯2的端部开口、原水隔离件4的远离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和第二插管200之间密封设置。
当第二滤芯2的端部开口、原水隔离件4的远离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和第二插管200之间密封设置时,可以使得第二腔体41和第二滤芯2内部空间之间有效隔离,进而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滤芯1过滤后的水与第二滤芯2过滤后的水混合,进一步保证水质。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滤芯2的远离第一滤芯1的端部安装有环形的滤芯上盖20,第二插管200连通并固定于滤芯上盖20的中空处;第二插管200插接于原水隔离件4的远离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内,且第二插管 200与原水隔离件4的远离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件 2000。
其中,第二插管200可以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方式固定于滤芯上盖20 的中空处,滤芯上盖20用于支撑第二插管200,第二插管200则可以提升第二滤芯2和原水隔离件4之间的插接稳定性。
第二密封件2000同样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密封材料制成的密封圈,第二密封件2000则用于保证第二插管200和原水隔离件4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提升第二腔体41和第二滤芯2内部空间之间的隔离效果。
为提升第二密封件2000的安装稳定性,第二插管200的外周壁也可以设有卡槽,第二密封件2000设于该卡槽内。
进一步的,第二密封件2000过盈配合于第二插管200与原水隔离件4 的远离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之间。
上述过盈配合的安装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第二密封件2000的密封效果,且可以有效增加第二插管200和原水隔离件4之间的插接稳定性,从而有效保证第二滤芯2和原水隔离件4之间的插接稳定性。
如图1和图3所示,为进一步的提升第二滤芯2和原水隔离件4之间的插接稳定性,原水隔离件4的远离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处可以连通并固定有出水管420,第二插管200插接于出水管420内,第二密封件2000 也可以安装于第二插管200与出水管420之间。
进一步的,出水管420的远离第二滤芯2的端部伸入滤瓶3的瓶口处且与滤瓶3的瓶口之间留有间隔,该间隔用于作为滤瓶3的进水口31,出水管420的远离第二滤芯2的端部则可以作为滤瓶3的出水口32。
滤瓶3的瓶口处通常还需盖设瓶盖,为防止进水口31处的原水和出水口32处的过滤水之间相互混合,如图1所示,滤瓶3的瓶口的外周壁可以安装有第一密封圈340,出水管420的外周壁则可以安装有第二密封圈4200。
进一步的,为提升第一密封圈340和第二密封圈4200的安装稳定性,滤瓶3瓶口的外周壁和出水管420的外周壁均可以设有环形槽,第一密封圈340安装于滤瓶3瓶口的环形槽内,第二密封圈4200安装于出水管420 的环形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滤瓶3可以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瓶体33 和环形的滤芯盖34,滤芯盖34可以通过旋熔加热焊接等焊接方式固定于瓶体33的开口处,或者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安装于瓶体33的开口处。此时滤瓶3的瓶口为滤芯盖34的顶部开口,第一密封圈340可以安装于滤芯盖34的外周壁上。
当滤芯盖34通过旋熔加热焊接等焊接方式固定于瓶体33的开口处时,可以先将第一滤芯1和第二滤芯2安装于滤瓶3内后再将滤芯盖34焊接于瓶体33的开口处。
可以看出,将滤瓶3分为瓶体33和滤芯盖34两部分便于将第一滤芯 1和第二滤芯2安装于瓶体33内。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滤芯2通常也为两端具有开口且内部中空的柱形结构,为防止原水隔离件4内的过滤水通过第二滤芯2的底部开口进入第二滤芯2的内部空间,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滤芯2的底部可以安装有滤芯下盖21,滤芯下盖21用于封堵第二滤芯2的底部开口。
其中,在组装滤芯上盖20、滤芯下盖21和第二滤芯2时,可以在滤芯上盖20和滤芯下盖21上涂覆热熔胶(聚氨酯胶)等粘接剂,然后将滤芯上盖20和滤芯下盖21分别粘合于第二滤芯2的两端。
如图1所示,原水隔离件4包括环形的隔离盖42和两端均具有开口的隔离筒43,隔离盖42盖设于隔离筒43的其中一端且与隔离筒43的该端开口相连通;隔离盖42的中空处与滤瓶3的出水口32连通,隔离筒43的远离隔离盖42的端部开口通过第一插管40与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插接并连通。
将原水隔离件4分为隔离盖42和隔离筒43两部分则便于将第二滤芯 2安装于原水隔离件4内。
其中,隔离盖42盖设于隔离筒43上的安装方式可以简化原水隔离件 4的拆装过程,从而简化第二滤芯2和原水隔离件4之间的拆装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出水管420可以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方式固定于隔离盖42的背对隔离筒43的一侧。
如图1和图3所示,隔离盖42和隔离筒43之间安装有第三密封件430。
第三密封件430用于保证隔离盖42和隔离筒43之间的密封性,从而防止第一腔体30内的原水通过隔离盖42和隔离筒43之间的缝隙进入原水隔离件4内而污染第二腔体41内的过滤水。
第三密封件430同样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密封材料制成的密封圈。为提升第三密封件430的安装稳定性,如图3所示,隔离筒43的靠近隔离盖42的端部处的外周壁可以设有卡槽,第三密封件430安装于该卡槽内。
进一步的,第三密封件430过盈配合于隔离盖42和隔离筒43之间。
第三密封件430过盈配合于隔离盖42和隔离筒43之间,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第三密封件430的密封效果,且可以有效增加隔离盖42和隔离筒43 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隔离盖42的朝向隔离筒43的侧壁可以设有密封层。
密封层可以为表面光滑的橡胶层或硅胶层,此时密封层可以与第三密封件430相互配合,进一步的提升隔离盖42和隔离筒43之间的密封性和安装稳定性。
综上可以得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滤芯组件的装配过程可以全程采用轴向插入装配方式进行安装,不需采用任何卡扣或螺钉进行紧固,大大简化了装配的难度,提升了复合滤芯组件的生产效率。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净水机,该净水机包括上述复合滤芯组件。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包括上述复合滤芯组件,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同样可以通过将第二滤芯2置于原水隔离件4内,以及将内置有第二滤芯2的原水隔离件4和第一滤芯1相互插接,而有效提升复合滤芯组件的拆装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组件可以为后置式复合滤芯组件,如图2所示,此时净水机还可以包括原水口5、初滤组件6、进水阀7、增压泵8、废水阀 90、RO膜反渗透滤芯组件9、单向高压开关91、后置复合滤芯座92、纯水龙头93。其中,原水口5、初滤组件6、进水阀7、增压泵8、RO膜反渗透滤芯组件9、单向高压开关91、上述复合滤芯组件和纯水龙头93依次连通,废水阀90则安装于RO膜反渗透滤芯组件9的废水口处,后置复合滤芯座92可以为前述滤瓶3瓶口处安装的瓶盖,该后置复合滤芯座92安装于滤瓶 3的瓶口处。
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为净水机供电后,打开纯水龙头93,此时单向高压开关91检测到压力变化并发出制水信号,继而进水阀7和增压泵8均开启,原水则由原水口5 经初滤组件6预处理后由增压泵8供送至RO膜反渗透滤芯组件9处,再经过RO膜反渗透滤芯组件9制备成纯水,继而纯水会流向复合滤芯组件,此时纯水内混合的RO膜反渗透滤芯组件9内冲洗出的保护剂以及净水机管道内的残余物均可以被复合滤芯组件吸附,最后纯水可以通过后置复合滤芯座92内的管道和纯水龙头93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RO膜反渗透滤芯组件9处制备纯水过程产生的废水可以通过废水阀90排出至外界。
在本实施例中,初滤组件6可以为PP滤芯和CTO滤芯复合而成的复合滤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滤芯(1)、第二滤芯(2)和滤瓶(3);
所述第一滤芯(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滤芯(1)的其中一端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
所述第二滤芯(2)设于中空的原水隔离件(4)内,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两端均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其中一端的开口通过第一插管(40)与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插接并连通;
所述原水隔离件(4)和所述第一滤芯(1)均设于所述滤瓶(3)内,且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外壁、所述第一滤芯(1)的外壁和所述滤瓶(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30);所述滤瓶(3)的瓶口处设有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所述第一腔体(30)与所述进水口(31)连通,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出水口(3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靠近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和所述第一插管(40)之间密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管(40)固定于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靠近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处,所述第一插管(40)穿过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后插接于所述第一滤芯(1)的中空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1)的靠近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端部安装有环形的第一支架(10),所述第一支架(10)的中空处连通并固定有承插管(100);
所述承插管(100)穿过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后伸入所述第一滤芯(1)的中空处,所述第一插管(40)插接于所述承插管(100)内,且所述第一插管(40)和所述承插管(100)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件(4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00)过盈配合于第一插管(40)和所述承插管(10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2)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滤芯(2)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设有与其中空处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二滤芯(2)的端部开口通过第二插管(200)与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插接并连通;
所述第二滤芯(2)的外壁和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腔体(41),所述第一腔体(30)和所述第二腔体(41)通过所述第一插管(4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2)的端部开口、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和所述第二插管(200)之间密封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2)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安装有环形的滤芯上盖(20),所述第二插管(200)连通并固定于所述滤芯上盖(20)的中空处;
所述第二插管(200)插接于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内,且所述第二插管(200)与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件(20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2000)过盈配合于所述第二插管(200)与所述原水隔离件(4)的远离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隔离件(4)包括环形的隔离盖(42)和两端均具有开口的隔离筒(43),所述隔离盖(42)盖设于所述隔离筒(43)的其中一端且与所述隔离筒(43)的该端开口相连通;
所述隔离盖(42)的中空处与所述滤瓶(3)的出水口(32)连通,所述隔离筒(43)的远离所述隔离盖(42)的端部开口通过所述第一插管(40)与所述第一滤芯(1)的端部开口插接并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盖(42)和所述隔离筒(43)之间安装有第三密封件(4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密封件(430)过盈配合于所述隔离盖(42)和所述隔离筒(43)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盖(42)的朝向所述隔离筒(43)的侧壁设有密封层。
14.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组件。
CN202220636757.XU 2022-03-22 2022-03-22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Active CN216909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6757.XU CN216909365U (zh) 2022-03-22 2022-03-22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6757.XU CN216909365U (zh) 2022-03-22 2022-03-22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9365U true CN216909365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28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6757.XU Active CN216909365U (zh) 2022-03-22 2022-03-22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9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1724A (zh) 一种复合滤芯及使用它的水路系统
CN111115869A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216909365U (zh)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N111392892A (zh) 一种复合滤芯装置及净水机
CN112499797A (zh) 一种可反冲洗的净水器水路系统
CN111606443A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114618213B (zh) 一种包含级段式滤芯的净水系统
CN111115883A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WO2022188731A1 (zh) 滤芯总成以及净水器
CN213294878U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212770122U (zh) 水路板和滤芯组件
CN212334820U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214734924U (zh) 一种复合滤芯及使用其的水路系统
CN212387843U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212770123U (zh) 滤筒和滤芯组件
CN212559571U (zh) 超滤膜滤芯结构、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N111606444A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JP3733818B2 (ja) 浄水カートリッジ
CN214880653U (zh) 滤芯及净水装置
CN216878230U (zh) 一种智能单级复合集成ro滤芯滤瓶的多水路端盖组件
CN111115879A (zh) 净水系统
CN115159709B (zh) 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13977221U (zh) 一种复合滤芯及使用它的水路系统
CN218290514U (zh) 一种复合滤芯和水处理装置
CN213977223U (zh) 一种可反冲洗的净水器水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