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7584U - 炒菜机 - Google Patents

炒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7584U
CN216907584U CN202123057431.6U CN202123057431U CN216907584U CN 216907584 U CN216907584 U CN 216907584U CN 202123057431 U CN202123057431 U CN 202123057431U CN 216907584 U CN216907584 U CN 216907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container
stirring
fixed
pre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574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波
邹金灿
蔡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ishile Catering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ishile Catering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ishile Catering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ishile Catering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574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7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7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7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炒菜机,炒菜机包括机架、预处理机构与炒菜机构和中转机构;预处理机构与炒菜机构间隔设置地安装于机架上,预处理机构包括预处理容器,炒菜机构包括烹饪容器;中转机构包括活动臂及连接于活动臂上的滤液容器,活动臂转动连接于机架,滤液容器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滤液容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滤液容器与预处理容器配合进行预烹饪;当滤液容器位于第二位置时,滤液容器的至少部分投影位于烹饪容器中。通过在同时设置预处理机构和炒菜机构,使得炒菜机构能够同时处理预处理和爆炒工序;通过设置中转机构,使得预处理容器预处理有的食材能够投放至烹饪容器中,进而实现对食材的回锅。

Description

炒菜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烹饪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炒菜机。
背景技术
目前饭店或者家庭的日常炒菜多由人工来完成,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另外厨房通常温度较高,油烟较多,不利于身体健康。为提高炒菜效率,减少人工参与,炒菜机应运而生。但是目前的炒菜机油炸食材不仅效率低、温度控制复杂,而且油炸结束后还需回收油料,操作复杂。另外中餐菜品繁多,部分菜品兼具预处理与爆炒,但目前的炒菜机无法满足多种烹饪工序相结合的菜品的制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预处理、爆炒工序的多功能炒菜机。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炒菜机,包括:
机架;
预处理机构与炒菜机构,所述预处理机构与所述炒菜机构间隔设置地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预处理机构包括预处理容器,所述炒菜机构包括烹饪容器;以及
中转机构,所述中转机构包括活动臂及连接于所述活动臂上的滤液容器,所述活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滤液容器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滤液容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滤液容器与所述预处理容器配合进行预烹饪;当所述滤液容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滤液容器的至少部分投影位于所述烹饪容器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炒菜机,通过在同时设置预处理机构和炒菜机构,使得炒菜机构能够同时处理预处理和爆炒工序;通过设置中转机构,使得预处理容器预处理有的食材能够投放至烹饪容器中,进而实现对食材的回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炒菜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炒菜机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炒菜机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炒菜机中投菜机构的正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投菜机构的爆炸图;
图6是图1所述的炒菜机中第二搅拌机构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第二搅拌机构中搅拌辅助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炒菜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炒菜机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的炒菜机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炒菜机100,炒菜机100可包括机架10、预处理机构20、炒菜机构30、中转机构40、第一搅拌机构50、投菜机构60、定位机构70和第二搅拌机构80、餐盘机构90和调料供应机构900。
预处理机构20固定于机架10上,预处理机构20可包括预处理容器21。炒锅机构可转动连接于机架10并与预处理机构20间隔相对设置,炒菜机构30包括烹饪容器31且烹饪容器31可相对机架10转动,用于实现自动倒菜出锅、自动倾倒废液等操作。中转机构40转动连接于机架10上,中转机构40包括活动臂41及与活动臂41连接的滤液容器42,活动臂41转动连接于机架10上,滤液容器42能够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如此设计,可使炒菜机100具有爆炒、预处理或者爆炒与预处理的复合,使得炒菜机100能够实现多种烹饪工艺。具体地,滤液容器42可被配置为位于第一位置时位于预处理容器21中,滤液容器42中的食材可在预处理容器21中实现预处理。滤液容器42还被配置为位于第二位置时滤液容器42至少部分投影位于烹饪容器31,以使滤液容器42中预处理过后的食材能够投放至烹饪容器31中,进而实现预处理食材的回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地,预处理机构20能够单独实现预处理工序,炒菜机构30能够单独实现爆炒工序,预处理机构20、炒菜机构30在中转机构40的配合下,能够依次完成预处理与爆炒工序,也即预处理食材的回锅。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炒菜机构30能够同时实现预处理与爆炒工序。
第一搅拌机构50固定于机架10上,用于搅拌并打散预处理容器21中的食材,防止预处理容器21中的食材呈块状结构。投菜机构60位于预处理机构20与炒菜机构30之间,用于向预处理容器21或烹饪容器31内投放食材。定位机构70固定于机架10上,用于固定第二搅拌机构80,并能够带动第二搅拌机构80靠近或者远离烹饪容器31。当第二搅拌机构80靠近烹饪容器31时,第二搅拌机构80可用于搅拌烹饪容器31中的食材;当第二搅拌机构80远离烹饪容器31时,第二搅拌机构80可避免对烹饪容器31转动的影响。餐盘机构90转动连接于机架10上,用于收集烹饪容器31完成的食材。调料供应机构900可收容于机架10中,用于向烹饪容器31中添加液体调料。
具体地,机架10可包括一体成型的工作台11及固定于工作台11边缘的支撑座12,炒菜机构30可转动连接于支撑座12上,以使烹饪容器31与工作台11具有间隙,方便烹饪容器31发生翻转。中转机构40以及投菜机构60可转动连接于支撑座12上,一方面使得中转机构40以及投菜机构60与烹饪容器31的高度保持一致方便作业,另一方面可减少对工作台11台面的占用,并使炒菜机100的结构紧凑。
工作台11可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12以及连接第一支撑板111和第二支撑板112的连接板113,第一支撑板111、第二支撑板112与连接板113围成沿垂直于第一支撑板111方向的容置腔110。其中支撑座12、预处理机构20、炒菜机构30固定于第一支撑板111背离第二支撑板112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13可部分透明,也可全部透明,用以方便用户能够随时了解容置腔110的信息,譬如收容于容置腔110中的回收槽1110和液体调料盒901等结构的状态。
可选地,连接板113可包括固定板1131和活动板1132。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131与第一支撑板111、第二支撑板112固定连接,活动板1132与第一支撑板111、第二支撑板112滑动连接,通过活动板1132相对第一支撑板111、第二支撑板112滑动,实现容置腔110的打开与闭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活动板1132与固定板1131枢转连接,也即活动板1132可通过合页与固定板1131转动连接,以实现容置腔110的打开闭合。
工作台11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12背离第一支撑板111表面的万向轮114。万向轮114可使工作台11能够在各个方向上自由运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工作台11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12背离第一支撑板111表面的台柱(图未示),台柱可通过旋转的方式调节自身高度,以使工作台11能够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并能够保持水平状态,进而确保炒菜机100能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机架10上可设有:电源按钮101、旋转按钮102和加水按钮103等。启动按钮可与电源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炒菜机100整体的用电,具体地,当炒菜机100处于断电状态时,按压电源按钮101,炒菜机100可按照预设程序正常工作;再次按压电源按钮101,炒菜机100停止工作。旋转按钮102可控制炒菜机构30转动,以方便烹饪容器31自动出菜或自动倾倒废液。加水按钮103可用于控制管路向炒菜机构30加水。
支撑座12可包括第一支撑座121、第二支撑座122和第三支撑座123,第一支撑座121与第三支撑座123间隔相对设置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板111的相对两侧边缘,第二支撑座122位于第一支撑座121与第二支撑座122之间,第一支撑座121、第二支撑座122与第三支撑座123围成一侧开口的容置空间120。预处理机构20与炒菜机构30位于容置空间120中。
支撑座12还可包括第四支撑座12,第四支撑座12位于容置空间120内并位于预处理机构20与炒菜机构30之间。投菜机构60位于第四支撑座12上,使得投菜机构60能够像烹饪容器31或者预处理容器21内投送食材。
其中炒菜机构30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21上且烹饪容器31收容于容置空间120中。中转机构40与定位机构70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座121上并与烹饪容器31相邻设置。餐盘机构90转动连接于第三支撑座123上,用于收集烹饪容器31完成的食材。炒菜机构30、中转机构40、投菜机构60、定位机构70以及餐盘机构90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座121、第二支撑座122和第三支撑座123上,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机架10,提高机架10的空间利用率,又可避免因机架10上的结构过于紧凑产生的各机构之间发生剐碰,提高炒菜机100的容错率。
可选地,工作台11可包括相接的第一工作区域1001和第二工作区域1002,其中预处理机构20与炒菜机构30位于第一工作区域1001,也即容置空间120即为第一工作区域1001,工作台11远离第一工作区域1001的即为第二工作区域1002。餐盘机构90枢接于第三支撑座123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工作区域1002。当餐盘机构90位于第二工作区域1002时,能够承接炒菜机构30自动出锅的食材;当餐盘机构90远离第二工作区域1002时,能够方便用户取用。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111上还可设置有回收槽1110,回收槽1110可位于第二工作区域1002。当烹饪容器31自动出锅的食材餐盘机构90溢出时,回收槽1110可回收溢出的食材,以避免工作台11上食材堆积。当然,回收槽1110还可以烹饪容器31的清洗废液等。可以理解地,机架10内壳收容用于与回收槽1110连通的回收桶(图未示),回收桶可回收经回收槽1110收集的残渣废液。
预处理机构20还可包括第一加热结构22,第一加热结构22固定于第一支撑板111上并收容于容置空间120内,其中第一加热结构22邻近第二支撑座122设置。预处理容器21位于第一加热结构22上,使得第一加热结构22能够加热预处理容器21。可选地,第一加热结构22可以是燃气灶、微晶加热板或电磁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预处理机构20还可包括位置传感器(图未示),位置传感器设置于预处理容器21上并用于测量预处理容器21中的液面高度,进而确定预处理容器21中的液体体积、第一加热结构22的加热功率以及食材的预处理时长等。
预处理机构20还可包括温度传感器(图未示),温度传感器收容于预处理容器21中并用于测量预处理容器21中的液体温度,以实现对预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测,进而判断预处理的处理效果。
炒菜机构30还可包括炒锅驱动结构(图未示)以及炒锅连接件32,炒锅连接件32连接炒锅驱动结构和烹饪容器31。炒锅驱动结构固定于第一支撑座121(也即机架10)上并可通过炒锅连接件32带动烹饪容器31转动,实现烹饪容器31中食材的自动出锅、废液自动倾倒或者食材自动转移至滤液容器42等过程。本实施例中,炒锅驱动结构可为旋转气缸,旋转气缸可带动烹饪容器3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炒锅驱动结构还可以是电机等动力结构,在此不一一列举。
炒菜机构30还包括第二加热结构33,第二加热结构33固定于机架10上并位于烹饪容器31与机架10之间。具体地,第二加热结构33收容于容置空间120中并固定于第一支撑板111上,烹饪容器31抵靠于加热结构上并可相对第二加热结构33转动。可选地,第二加热结构33可以是燃气灶,还可以是电磁加热灶或者微晶加热板,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加热结构33可与烹饪容器31固定连接,且第二加热结构33固定于烹饪容器31的外表面,使得第二加热结构33能够随烹饪容器31同步转动。
中转机构40还可包括中转驱动结构(图未示),中转驱动结构可收容并固定于第一支撑座121朝向第三支撑座123的表面,中转驱动结构与活动臂41连接并驱动活动臂41转动。滤液容器42在活动臂41的带动下,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滤液容器42位于第一位置时,滤液容器42与预处理容器21配合进行预烹饪,具体地,滤液容器42收容于预处理容器21中以使滤液容器42中食材充分与预处理容器21中的油料或者水接触,待食材预处理完成滤液容器42能够将食材自预处理容器21中带出。当滤液容器42位于第二位置时,滤液容器42的至少部分投影位于烹饪容器31中,以使滤液容器42能够将预处理后的食材投放至烹饪容器31中,实现食材的回锅(也即依次经过预处理和爆炒)。
可以理解地,中转驱动结构位于第一支撑座121上并位于预处理机构20与炒菜机构30的中间位置,以使滤液容器42能够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可选地,中转驱动结构还可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图未示)与第二限位结构(图未示),第一限位结构用于使滤液容器42移动至第一位置时不再发生移动,第二限位结构用于使滤液容器4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不再发生移动。可选地,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可以是位置传感器、还可以是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炒菜机100还包括第一搅拌机构50,第一搅拌机构50包括第一驱动结构(图未示)和连接于第一驱动结构上的第一搅拌组件,第一驱动结构固定于支撑座12上,第一驱动组件63可驱动第一搅拌组件转动以及带动第一搅拌组件靠近或者远离预处理容器21。其中,第一驱动结构带动第一搅拌组件靠近预处理容器21并驱动第一搅拌转动,用于打散预处理容器21中的食材,以避免食材在预处理容器21中成块状结构;第一驱动结构带动第第一搅拌组件远离预处理容器21,对滤液容器42进行避让,以避免第一搅拌组件阻挡滤液容器42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也即避免第一搅拌组件自预处理容器21中移动至烹饪容器31中。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结构设置于第四支撑座12上,以方便第一搅拌组件靠近或者远离预处理容器2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结构还可固定于第二固定座上。
请一并参照图4和图5,图4是图1所示的炒菜机中投菜机构的正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投菜机构的爆炸图。投菜机构60可包括滑轨61、投菜组件62、驱动组件63和振动组件64。其中滑轨61固定于第四支撑座12上,投菜组件62能够在滑轨61上滑动以使投菜组件62的至少部分投影位于预处理容器21或者烹饪容器31中。驱动组件63固定于投菜组件62上并用于推动投菜组件62,以将投菜组件62中收容的食材推送至预处理容器21或烹饪容器31中。振动组件64固定于投菜组件62上,用于带动投菜组件62振动,以使投菜组件62中收容的食材彻底落入烹饪容器31中。
滑轨6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611与第二端612,其中第一端611对应于预处理容器21,第二端612对应于烹饪容器31。投菜机构60还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限位件(图未示),两个限位件分别固定于第一端611和第二端612,用于限定投菜组件62在滑轨61上的活动范围并防止投菜组件62脱离滑轨61。当投菜组件62位于第一端611时,投菜组件62可向预处理容器21内投放食材,当投菜组件62位于第二端612时,投菜组件62可向烹饪容器31投放食材。
投菜组件62可包括盒托621和盒体622,盒托621与盒体622围成用于收容食材的收容空间(图未示),其中盒托621滑动连接于滑轨上。盒托621上具有滑槽6210,盒体622收容于滑槽6210中并能够沿滑槽6210滑动。盒托621具有位于滑槽6210底部的第一开口6213,盒体622具有朝向滑槽6210底部的一侧第二开口(图未示),当第一开口6213与第二开口重合时,壳体中的食材可依次穿过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6213并投放至烹饪容器31中。
具体地,盒托621可包括底板6211及自底板6211边缘延伸形成的侧沿6212,底板6211与侧沿6212可围成长方形状滑槽6210,第一开口6213设置于底板6211上。盒体622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顶板6221和卡位板6222以及连接顶板6221与卡位板6222的侧板6223,其中顶板6221的面积小于卡位板6222的面积并位于卡位板6222的范围内,顶板6221与连接板113围成用于收容食材的收容腔(图未示)。第二开口设置于挡板上且第二开口的形状可对应于第一开口6213,以使第二开口能够与第一开口6213完全重合,进而使得收容腔中的食材能够完全投放至烹饪容器31中。
可选地,底板6211呈长方形,卡位板6222呈长方形,其中底板6211的长度远大于卡位板6222的长度且底板6211的宽度等于卡位板6222的宽度,以使卡位板6222能够自侧沿6212的导向下在滑槽6210中滑动且不至于自第一开口6213中滑落。
可选地,投菜组件62中盒体62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具体地,盒体62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三个。以三个盒体622为例,三个盒体622可并排排列并可通过卡位板6222连接固定。三个盒体622的收容腔的大小可相同、也可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制。三个盒体622中的食材的投放顺序由三个盒体622的排列顺序决定,譬如三个盒体622可分别为第一盒体、第二盒体和第三盒体依次并排排列,且第一盒体中的食材最先投放,则三个盒体622的食材投放顺序则为第一盒体、第二盒体和第三盒体。如此设置,可通过位置传感器或者控制壳体的运动距离,可使炒菜机100能够在不同的时段添加不同或者相同的食材,进而确保每种食材的口感与味道。
驱动组件63包括第二驱动结构631以及固定于第二驱动结构631的推杆632,其中第二驱动结构631固定于所述底板6211背离所述侧沿6212的表面。推杆632抵靠于盒体622的一端,并在第二驱动结构631的带动下使盒体622能够沿滑槽6210滑动,使得多个盒体622的第二开口能够依次与滑槽6210的第一开口6213重合,进而使得食材能够依次投放于烹饪容器31中。也即,驱动组件63用于使盒体622与盒托621发生相对滑动进而打开盒体622,使得盒体622中的食材能够投放至烹饪容器31中。
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结构631可包括主动轮6311、从动轮6312、传动带6313、驱动电机6314、导轨6315和滑块6316,其中主动轮6311、从动轮6312分别固定于底板6211上。传动带6313套设于主动轮6311与从动轮6312上,使得传动带6313能够在主动轮6311、从动轮6312上传动,其中传动带6313的传动方向平行于滑槽6210的长度方向。电机固定于底板6211上并与主动轮6311的转轴固定连接,用于带动主动轮6311转动。导轨6315固定于底板6211并与传动带6313平行间隔设置,滑块6316的一端与传送带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轨6315滑动连接,其中传动带6313用于带动滑块6316在导轨6315上往复运动,导轨6315用于约束滑块6316的滑动方向并使得滑块6316滑动平稳。其中,推杆632固定于滑块6316上,并在滑块6316的带动下带动盒体622在滑槽6210中滑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结构631还可以是伸缩气缸,第二驱动结构631可直接固定于盒托621上。拖杆可直接与第二驱动结构63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并在活塞杆的带动下往复移动。
振动组件64固定于盒托621背离盒体622的的表面,用于带动盒托621及盒体622振动,进而使得盒体622中的食材能够完全脱离盒体622。具体地,振动组件64可包括振动电机641,振动电机641位于底板6211背离盒体622表面的中间位置,也即盒托621的重心位置,使得盒托621在整栋电机的带动下均匀振动。
进一步地,振动组件64还包括至少一个缓冲件642,缓冲件642的两端分别连接盒托621,缓冲件642可使盒托621在合理的振动范围内,防止盒托621的振幅过大使得盒体622自滑槽6210中脱离。本实施方式中,缓冲件642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振动电机641的两侧,以使盒托621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提高盒托621的振动稳定性。
请一并参照图6和图7,图6是图1所述的炒菜机中第二搅拌机构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第二搅拌机构中搅拌辅助组件的立体图。定位机构70包括支撑臂71及与支撑臂71转动连接的连接臂72,支撑臂71设置于第二支撑座122上,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工作台11的空间,另一方面使得固定于连接臂72上的第二搅拌机构80对应于烹饪容器31,方便第二搅拌机构80与烹饪容器31配合。连接臂72远离支撑臂71的一端能够靠近或者远离烹饪容器31,进而带动第二搅拌机构80靠近或者远离烹饪容器31,避免第二搅拌机构80影响炒菜机构30中食材的自动出锅。
具体地,第二搅拌机构80包括第三驱动结构(图未示)、固定盘81、固定轴82、刮边组件83和第二搅拌组件84,其中第三驱动结构连接于连接臂72远离支撑臂71的一端,第三驱动结构通过固定轴82与固定盘81固定连接,进而带动固定盘81转动。固定轴82的一端与固定盘81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驱动结构连接,使得固定盘81能够在第六驱动组件63的带动下随固定轴82同步转动。刮边组件83固定连接于固定盘81背离固定轴82的表面,并绕固定轴82同步转动。第二搅拌组件84位于固定盘81背离固定轴82的表面且一端与固定盘81转动连接,使得第二搅拌组件84与刮边组件83互不影响,一方面绕固定轴82同步转动,另一方面第二搅拌组件84可自转,使得第二搅拌组件84可搅拌食材。
可选地,刮边组件83包括第一伸缩杆831和刮边件832,第一伸缩杆831的一端与固定盘81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831远离固定盘81的一端与刮边件832转动连接。其中,第一伸缩杆831与刮边件832连接,由于第一伸缩杆831能够弹性伸缩,使得刮边件832始终能够抵接于烹饪容器31。另外刮边件832与第一伸缩杆831转动连接,使得刮边件832与烹饪容器31表面充分切合,进而提高刮边件832的效率。
第二搅拌组件84包括第二伸缩杆841和搅拌件842,第二伸缩杆841的一端穿设于固定盘81中并与固定盘81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841远离固定盘81的一端与搅拌件842转动连接。其中,第二伸缩杆841与搅拌件842连接,由于第二伸缩杆841能够弹性伸缩,使得搅拌件842始终能够抵接于烹饪容器31;另外搅拌件842与第二伸缩杆841转动连接,使得搅拌件842与烹饪容器31表面充分切合,进而提高搅拌件842的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搅拌件842可包括搅拌板8421以及分别转动连接于搅拌板8421两端的第一搅拌件8421a和第二搅拌件8421b。搅拌板8421大致呈“U”形,使得第一搅拌件8421a与第二搅拌件8421b大致位于搅拌板8421的同一侧,一方面使得第一搅拌件8421a和第二搅拌件8421b能够同时与烹饪容器31接触,用于提高搅拌件842的搅拌效率,另一方面可使第一搅拌件8421a与第二搅拌件8421b抵靠于烹饪容器31的内表面,使得第一搅拌件8421a和第二搅拌件8421b充分与烹饪容器31中的食材接触。搅拌板8421远离第一搅拌件8421a、第二搅拌件8421b的一侧与第二伸缩杆841转动连接,可使搅拌件842能够适应烹饪容器31不同位置的搅拌,减少搅拌件842对烹饪容器31的剐蹭。
可以理解地,第二伸缩杆841穿设于固定盘81中,使得第二伸缩杆841相对第一伸缩杆831的位置保持不变。第二伸缩杆841与固定盘81转动连接,也即第二伸缩杆841可相对固定盘81转动,换言之,第一伸缩杆831与第二伸缩杆841可绕固定轴82公转,第二伸缩杆841可绕第二伸缩杆841中心轴自转,进而使得第二伸缩杆841与第一伸缩杆831具有不同的转速。如此设置,既可确保第二搅拌组件84的搅拌效率,又可防止烹饪容器31中的食材堆积于刮边件832一侧。
第二搅拌机构80还可包括搅拌辅助组件85,搅拌辅助组件85位于刮边件832与搅拌件842之间,用于填补刮边件832与搅拌件842之间的间隙,使得蔬菜在搅拌件842与搅拌辅助组件85之间充分搅拌,进而加速食材的搅拌效率,防止食材堆积于刮边件832与搅拌件842之间,避免出现部分食材未熟透的现象。
可选地,搅拌辅助组件85包括连接结构851和辅助结构852,其中连接结构851的一端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伸缩杆831和/或第二伸缩杆841上,另一端与辅助结构852固定连接,进而使得辅助结构852位于刮边件832与搅拌件842之间。由于连接结构851固定于第一伸缩杆831和/或第二伸缩杆841上,使得辅助结构852与烹饪容器31的底部充分接触,进而充分隔离搅拌件842与刮边件832,又可防止辅助结构852剐蹭烹饪容器31,降低烹饪容器31寿命。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851在第一伸缩杆831和/或第二伸缩杆841的位置可调。具体地,连接结构851可包括固定部8511、连接部8512和定位部8513,固定部8511与定位部8513分别位于连接部8512的两端。其中,固定部8511与第一伸缩杆831和/或第二伸缩杆841固定连接,定位部8513与辅助结构852固定连接。
其中,固定部8511上可设有固定孔8514,固定孔8514套设于第一伸缩杆831和/或第二伸缩杆841上,使得固定部8511与第一伸缩杆831和/或第二伸缩杆841固定连接且固定部8511始终沿第一伸缩杆831和/或第二伸缩杆841的轴线方向移动,进而防止固定于固定部8511上的辅助结构852的角度发生偏转。
连接部8512上设有多个减重孔8515,用于减轻连接结构851的重量。并且,连接部8512的形状可根据第一伸缩杆831、第二伸缩杆841的位置和形状进行对应性调节,以避免连接部8512影响第二搅拌组件84与辅助组件的正常工作。
定位部8513上可设有一组第一定位孔8516,辅助结构852上设有多组第二定位孔8520,辅助结构852上的任一组第二定位孔8520与第一定位孔8516对应并通过固定件譬如螺钉,即可实现辅助结构852与固定部8511的位置可调节的连接固定。
可选地,辅助结构852可包括安装板8521及固定于安装板8521上的辅助板8522。多组第二固定孔8514开设于安装板8521上,辅助结构852通过安装板8521与连接结构851固定连接。具体地,安装板8521可包括垂直相交的第一安装板8521a与第二安装板8521b。第一安装板8521a与定位部8513的表面贴合,第二固定孔8514固定于第一安装板8521a上,第一安装板8521a通过固定件穿过对应的第一定位孔8516和第二定位孔8520,实现第一安装板8521a与固定部8511的可靠连接。第二安装板8521b与辅助板8522贴合,第二安装板8521b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图未示),辅助板8522上设有对应于第一安装孔的第二安装孔9523,固定件譬如螺钉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9523实现辅助板8522与第二安装板8521b的可靠性连接。
进一步地,辅助板8522的材质可为耐高温硅胶。辅助板8522既可阻挡食材,限制食材的活动范围,提高食材的打碎效率,又能够缓冲搅拌件842的作用力,防止食材飞出烹饪容器31。本实施例中,辅助板8522呈梳状结构,以使辅助板8522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辅助板8522还可以呈平板装,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第二搅拌机构80还可包括第一斜齿轮86和第二斜齿轮87。第一斜齿轮86套设于固定轴82上并可相对固定轴82转动,且第一斜齿轮86与连接臂72固定连接。第二斜齿轮87位于固定板1131设置固定轴82的一侧且固定于第二伸缩杆841上,第二斜齿轮87与第一斜齿轮86啮合并能够在固定盘81的带动下绕第一斜齿轮86转动。
具体地,第三驱动结构可驱动固定轴82转动,进而带动固定盘81及固定于固定盘81上的第一伸缩杆831、第二伸缩杆841公转。由于第一斜齿轮86与连接臂72固定连接,且第一斜齿轮86可相对固定轴82转动,当固定轴82转动时,固定于第二伸缩杆841上的第二斜齿轮87与固定于连接臂72上的第一斜齿轮86发生相对运动,进而使得第二伸缩杆841能够绕自身转动。如此设置,可在不添加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实现第二伸缩杆841的转动,极大地简化了第二搅拌机构80的结构。可以理解地,第二伸缩杆841的转速的调节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斜齿轮86与第二斜齿轮87之间的传动比实现。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伸缩杆841可直接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并在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实现绕自身转动。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餐盘机构90枢接于第三支撑座123上。餐盘机构90可位于第二工作区域1002或者远离第二工作区域1002,当餐盘机构90枢转至第二工作区域1002时,餐盘机构90能够接收烹饪容器31倾倒的食材。可选地,餐盘机构90包括餐盘驱动结构(图未示)、餐盘连接件91和餐盘92,餐盘驱动结构固定于机架10上。餐盘连接件91与餐盘驱动结构固定连接并在餐盘驱动结构的带动下运动;餐盘92卡持固定于餐盘连接件91远离餐盘驱动结构的一端,一方面确保餐盘92与餐盘连接件91之间连接稳定,另一方面便于餐盘92与餐盘连接件91拆卸。
炒菜机100还可包括调料供应机构900,调料供应机构900包括调料盒901和送料管(图未示),送料管的一端与调料盒901连通,另一端与烹饪容器31连通。调料盒901可通过抽插的方式收容于容置腔110中,以方便调料盒901的收容固定。并且由于围成容置腔110的连接板113的材质为透明材料,可方便用户直观地了解调料盒901内的用料情况,以方便向调料盒901内补料。
炒菜机100还可包括中控处理器(图未示),所述中控处理器分别与预处理机构20、炒菜机构30、中转机构40、第一搅拌机构50、投菜机构60、定位机构70和第二搅拌机构80、餐盘机构90和调料供应机构900电性连接。所述中控处理器可接收并根据用户指令或者预设程序控制预处理机构20、炒菜机构30、中转机构40、第一搅拌机构50、投菜机构60、定位机构70和第二搅拌机构80、餐盘机构90和调料供应机构900。可选地,所述中控处理器可以是触控显示屏。
工作时,预处理机构20可单独工作,实现对食材的煎炸或者水煮;炒菜机构30也可单独工作,实现对食材的单独爆炒;当然食材还可依次经过预处理机构20预处理、转转机构中转、炒菜机构30爆炒,实现食材的回锅。
也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炒菜机100,通过在同时设置预处理机构20和炒菜机构30,使得炒菜机构30能够同时处理预处理和爆炒工序;通过设置中转机构40,使得预处理容器21预处理有的食材能够投放至烹饪容器31中,进而实现对食材的回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预处理机构与炒菜机构,所述预处理机构与所述炒菜机构间隔设置地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预处理机构包括预处理容器,所述炒菜机构包括烹饪容器;以及
中转机构,所述中转机构包括活动臂及连接于所述活动臂上的滤液容器,所述活动臂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滤液容器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滤液容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滤液容器与所述预处理容器配合进行预烹饪;当所述滤液容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滤液容器的至少部分投影位于所述烹饪容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工作台及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支撑座,所述预处理机构与所述炒菜机构间隔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
所述炒菜机还包括投菜机构,所述投菜机构活动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投菜机构能够移动至所述投菜机构的至少部分投影位于所述预处理容器或所述烹饪容器投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菜机构包括滑轨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上的投菜组件,所述滑轨固定于所述支撑座;所述投菜机构能够沿所述滑轨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段与第二端;所述投菜机构还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限位件,所述两个限位件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机还包括第一搅拌机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结构和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上的第一搅拌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搅拌组件转动以及带动所述第一搅拌组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预处理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机构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固定于所述预处理容器上并用于测量所述预处理容器的液面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机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收容于所述预处理容器中并用于测量所述预处理容器中的液体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机还包括中控处理器,所述中控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预处理机构、所述炒菜机构和中转机构电性连接;所述中控处理器可接收并根据指令控制所述预处理机构、所述炒菜机构和中转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烹饪容器固定连接的炒锅驱动结构,所述炒锅驱动结构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上并带动所述烹饪容器转动;所述炒菜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的第二加热结构,所述烹饪容器抵靠于所述第二加热件上并可相对所述第二加热件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机还包括定位机构和第二搅拌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撑臂及与所述支撑臂转动连接的连接臂,所述支撑臂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烹饪容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结构、固定盘、刮边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搅拌驱动机构与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并带动所述固定盘转动,所述刮边组件与所述搅拌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盘并并能够随所述固定盘转动,其中所述搅拌组件与所述固定盘转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机还包括至少一个调料供应机构,所述调料供应机构包括调料盒和送料管,所述送料管的一端与所述调料盒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烹饪容器连通;所述机架内设有容置腔,所述调料盒可通过抽插的方式收容于所述容置腔中。
CN202123057431.6U 2021-12-06 2021-12-06 炒菜机 Active CN216907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7431.6U CN216907584U (zh) 2021-12-06 2021-12-06 炒菜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7431.6U CN216907584U (zh) 2021-12-06 2021-12-06 炒菜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7584U true CN216907584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50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57431.6U Active CN216907584U (zh) 2021-12-06 2021-12-06 炒菜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75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32777U (zh) 一种智能烹饪设备
TWI547253B (zh) 自動料理設備
KR101828159B1 (ko) 볶음용 팬 자동 스냅 장치
CN106889867B (zh) 一种多功能的炒菜装置
CN111134527A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厨房
CA2872940A1 (en) Pancake maker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6913196B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烹饪装置
CN211212586U (zh) 一种自动搅拌炒菜机
CN113842029B (zh) 一种炒菜机
CN216907584U (zh) 炒菜机
CN212280967U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210902562U (zh) 一种炒菜机
CN115363407A (zh) 炒菜机
JP2021171637A (ja) 調理システム及び調理器具
CN113208441A (zh) 一种家用自动炒菜机
CN109793418B (zh) 一种智能烹饪机
CN216754195U (zh) 炒菜机
CN219306477U (zh) 炒菜机
CN212326140U (zh) 物联网智能厨房
CN115399625A (zh) 炒菜机
CN115399626A (zh) 炒菜机
CN211559696U (zh) 一种烹调灶具用的投料机构
CN210842623U (zh) 一种炒菜机
CN116138611A (zh) 一种带有机械臂式投菜装置的家用炒菜机器人系统
CN112890245A (zh) 一种松子加工用翻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