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97906U - 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97906U
CN216897906U CN202122722260.8U CN202122722260U CN216897906U CN 216897906 U CN216897906 U CN 216897906U CN 202122722260 U CN202122722260 U CN 202122722260U CN 216897906 U CN216897906 U CN 216897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heat exchanger
collecting pipe
parallel flow
novel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222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卫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Haiheng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Haiheng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Haiheng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Haiheng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222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97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97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97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含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隔板、堵盖、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扁管;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还设有散热片组,所述散热片组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翅片,所述翅片开设有供扁管穿过的插槽,所述插槽设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被配置为:引导冷凝水的流动并用于钎焊扁管;所述翅片在导流结构旁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被配置为:引导冷凝水的流动并用于定位相邻两个翅片;所述翅片在进风侧与出风侧中的至少一处沿高度方向设有引水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能及时排水并更好地连接扁管与散热片组。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用于把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等参数调整和控制在最佳状态,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减少旅途疲劳,并为驾驶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对确保安全行车起到重要作用。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换热器、膨胀阀、管道、冷凝风扇和控制系统。
其中换热器的发展从管片式到平行流,平行流换热器通常包括两个集流管(每个集流管包括两个独立的腔体)、(设置于腔体中的)隔板、(设置于集流管端部的)堵盖、(与集流管相通的)扁管、(与集流管相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散热片组。
现有的平行流换热器不具有排水能力,冷凝水容易在散热片组处附着和堆积,严重影响换热效率;且扁管与散热片组的连接处经常存在缝隙,容易造成晃动并导致冷凝水渗入。是故亟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能及时排水并更好地连接扁管与散热片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隔板、堵盖、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扁管;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还设有散热片组,所述散热片组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翅片,所述翅片开设有供扁管穿过的插槽,所述插槽设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被配置为:引导冷凝水的流动并用于钎焊扁管;所述翅片在导流结构旁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被配置为:引导冷凝水的流动并用于定位相邻两个翅片;所述翅片在进风侧与出风侧中的至少一处沿高度方向设有引水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有利于集流与分流,将冷媒分布于扁管中,提高换热效率;隔板的位置决定了冷媒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中沿高度方向运动的距离,可通过调整隔板的位置改变距离,从而提高制冷量;
堵盖用于封堵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端部,促使冷媒进入扁管,防止泄漏;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用于进出冷媒;
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扁管,扁管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中,这样有利于分散冷媒,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散热片组用于进一步地增加扁管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散热片组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翅片,这样通用性更好,便于批量制造,方便维护、维修和更换;
插槽设有导流结构,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冷凝水的流动,促进冷凝水在风力和重力的辅助作用下向出风侧和向下汇聚,防止冷凝水附着在表面,能及时排水,另一方面用于钎焊扁管,能增加翅片与扁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大大方便了钎焊工序,有利于更好地连接扁管与散热片组;
翅片在导流结构旁设有第一翻边,有利于引导冷凝水的流动,辅助进行排水,并方便对相邻两个翅片进行组装定位和限位,保证相邻两个翅片之间距离的一致性;同时增加翅片强度;翅片在进风侧与出风侧中的至少一处沿高度方向设有引水槽,有利于汇聚冷凝水,促使冷凝水快速地向下流动,起到及时排水的作用;
试验结果显示,通用散热面积的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是铜管铝翅片换热器的1.3倍,空调系统制冷量提高了1.5倍,成本降低了3成,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可以代替现有内螺纹铜管换热器,降低成本,提高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扁管均包括若干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利于进一步地分散冷媒,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位于两端的流道的横截面可以采用“D”字形,位于中部的流道的横截面可以采用矩形或带有锯齿状的矩形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结构包括沿插槽的边沿设置的一圈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在装配时与扁管钎焊连接;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翻边上方的斜边,所述斜边与水平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二翻边能增加翅片与扁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大大方便了钎焊工序,有利于更好地连接扁管与散热片组;斜边与水平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有利于促进冷凝水在风力和重力的辅助作用下向出风侧和向下汇聚,防止冷凝水附着在表面,能及时排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翻边的横截面呈类横折形或类横折勾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利于保证第一翻边的强度,从而保证定位效果,使其中一个翅片的第一翻边与相邻翅片保持面接触,有利于良好定位和限位;当然,亦可采用与上述形状上下颠倒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引水槽采用槽体或采用翅片折弯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开设槽体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槽体的形状可依据工况进行设计,可采用直线型或波浪型等;翅片折弯成型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几乎适用于全部工况,方便批量生产;均具有很好的汇聚排水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布置于第一集流管的同侧或异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根据车辆型号布置合适的位置,灵活性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翅片在进风侧设有若干第一百叶窗,所述翅片在出风侧设有若干第二百叶窗,所述第二百叶窗与第一百叶窗的倾斜角度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二百叶窗与第一百叶窗有利于增加空气扰流,提高传热效率,从而提高制冷性能;第二百叶窗与第一百叶窗的倾斜角度相反,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地增加空气的绕行路径,延长空气的换热时间,充分利用空气的流动以增加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翅片的上下两边均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到翅片侧面的最远距离与所述第一翻边到翅片侧面的最远距离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利于保证第一翻边与第三翻边的共同定位效果,并提高强度和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翅片的表层设有防腐亲水层;所述扁管、导流结构、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均外覆复合焊接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防腐亲水层有利于延缓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利于排水,可采用防腐亲水涂料,如改性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乙二醇丁醚、蒸馏水、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酯、引发剂、去离子水;复合焊接层便于炉钎焊成型,可采用钎焊炉氮气保护焊接。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在安装部分翅片状态下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在安装部分翅片状态下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俯视断裂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在安装部分翅片状态下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及冷媒流向示意;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单个翅片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单个翅片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俯视断裂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单个翅片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相邻两个翅片的其中一种定位方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中扁管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堵盖;4、进液口;5、出液口;6、扁管;61、流道;7、散热片组;71、翅片;72、插槽;73、导流结构;731、第二翻边;732、斜边;74、第一翻边;75、引水槽;76、第一百叶窗;77、第二百叶窗;78、第三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隔板、堵盖3、进液口4和出液口5,所述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集流管2之间设有若干扁管6;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集流管2之间还设有散热片组7,所述散热片组7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翅片71,所述翅片71开设有供扁管6穿过的插槽72,所述插槽72设有导流结构73,所述导流结构73被配置为:引导冷凝水的流动并用于钎焊扁管6;所述翅片71在导流结构73旁设有第一翻边74,所述第一翻边74被配置为:引导冷凝水的流动并用于定位相邻两个翅片71;所述翅片71在进风侧与出风侧中的至少一处沿高度方向设有引水槽7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有利于集流与分流,将冷媒分布于扁管6中,提高换热效率;隔板的位置决定了冷媒在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中沿高度方向运动的距离,可通过调整隔板的位置改变距离,从而提高制冷量;
堵盖3用于封堵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的端部,促使冷媒进入扁管6,防止泄漏;进液口4和出液口5分别用于进出冷媒;
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集流管2之间设有若干扁管6,扁管6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集流管2中,这样有利于分散冷媒,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散热片组7用于进一步地增加扁管6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散热片组7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翅片71,这样通用性更好,便于批量制造,方便维护、维修和更换;
插槽72设有导流结构73,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冷凝水的流动,促进冷凝水在风力和重力的辅助作用下向出风侧和向下汇聚,防止冷凝水附着在表面,能及时排水,另一方面用于钎焊扁管6,能增加翅片71与扁管6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大大方便了钎焊工序,有利于更好地连接扁管6与散热片组7;
翅片71在导流结构73旁设有第一翻边74,有利于引导冷凝水的流动,辅助进行排水,并方便对相邻两个翅片71进行组装定位和限位,保证相邻两个翅片71之间距离的一致性;同时增加翅片71强度;翅片71在进风侧与出风侧中的至少一处沿高度方向设有引水槽75,有利于汇聚冷凝水,促使冷凝水快速地向下流动,起到及时排水的作用;
试验结果显示,通用散热面积的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是铜管铝翅片71换热器的1.3倍,空调系统制冷量提高了1.5倍,成本降低了3成,达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扁管6均包括若干流道61。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利于进一步地分散冷媒,进一步增加换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位于两端的流道61的横截面可以采用“D”字形,位于中部的流道61的横截面可以采用矩形或带有锯齿状的矩形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流结构73包括沿插槽72的边沿设置的一圈第二翻边731,所述第二翻边731在装配时与扁管6钎焊连接;所述导流结构73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翻边731上方的斜边732,所述斜边732与水平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二翻边731能增加翅片71与扁管6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大大方便了钎焊工序,有利于更好地连接扁管6与散热片组7;斜边732与水平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有利于促进冷凝水在风力和重力的辅助作用下向出风侧和向下汇聚,防止冷凝水附着在表面,能及时排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翻边74的横截面呈类横折形或类横折勾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利于保证第一翻边74的强度,从而保证定位效果,使其中一个翅片71的第一翻边74与相邻翅片71保持面接触,有利于良好定位和限位;当然,亦可采用与上述形状上下颠倒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引水槽75采用槽体或采用翅片71折弯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开设槽体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槽体的形状可依据工况进行设计,可采用直线型或波浪型等;翅片71折弯成型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几乎适用于全部工况,方便批量生产;均具有很好的汇聚排水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口4与出液口5布置于第一集流管1的同侧或异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根据车辆型号布置合适的位置,灵活性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翅片71在进风侧设有若干第一百叶窗76,所述翅片71在出风侧设有若干第二百叶窗77,所述第二百叶窗77与第一百叶窗76的倾斜角度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二百叶窗77与第一百叶窗76有利于增加空气扰流,提高传热效率,从而提高制冷性能;第二百叶窗77与第一百叶窗76的倾斜角度相反,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地增加空气的绕行路径,延长空气的换热时间,充分利用空气的流动以增加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翅片71的上下两边均设有第三翻边78,所述第三翻边78到翅片71侧面的最远距离与所述第一翻边74到翅片71侧面的最远距离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利于保证第一翻边74与第三翻边78的共同定位效果,并提高强度和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翅片71的表层设有防腐亲水层;所述扁管6、导流结构73、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集流管2均外覆复合焊接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防腐亲水层有利于延缓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利于排水,可采用防腐亲水涂料,如改性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乙二醇丁醚、蒸馏水、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酯、引发剂、去离子水;复合焊接层便于炉钎焊成型,可采用钎焊炉氮气保护焊接。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冷媒由进液口4进入第一集流管1并被分流至部分扁管6中,然后向第二集流管2运动,进入第二集流管2后向上运动,再次被分流至部分扁管6中,接着向第一集流管1运动,进入第一集流管1后向进风侧运动,之后被分流至部分扁管6中,随后向第二集流管2运动,进入第二集流管2后向下运动,再次被分流至部分扁管6中,此后向第一集流管1运动,最后由出液口5排出。冷媒经过扁管6时与空气流发生热交换,翅片71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导流结构73引导冷凝水的流动并方便钎焊扁管6,有利于及时排水,并更好地连接扁管6与散热片组7。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隔板、堵盖、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设有若干扁管;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还设有散热片组,所述散热片组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翅片,所述翅片开设有供扁管穿过的插槽,所述插槽设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被配置为:引导冷凝水的流动并用于钎焊扁管;所述翅片在导流结构旁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被配置为:引导冷凝水的流动并用于定位相邻两个翅片;所述翅片在进风侧与出风侧中的至少一处沿高度方向设有引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扁管均包括若干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沿插槽的边沿设置的一圈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在装配时与扁管钎焊连接;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翻边上方的斜边,所述斜边与水平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的横截面呈类横折形或类横折勾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采用槽体或采用翅片折弯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布置于第一集流管的同侧或异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在进风侧设有若干第一百叶窗,所述翅片在出风侧设有若干第二百叶窗,所述第二百叶窗与第一百叶窗的倾斜角度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上下两边均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到翅片侧面的最远距离与所述第一翻边到翅片侧面的最远距离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表层设有防腐亲水层;所述扁管、导流结构、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均外覆复合焊接层。
CN202122722260.8U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 Active CN216897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2260.8U CN216897906U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2260.8U CN216897906U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97906U true CN216897906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00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22260.8U Active CN216897906U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979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22608B2 (ja) 冷媒蒸発器
WO2011000137A1 (zh) 一种微通道、平行流、全铝扁管焊接式结构换热器及应用
US20080121385A1 (en) Heat dissipation fin for heat exchangers
US9618269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tube arrangement for air conditioner
US11754348B2 (en) Microchannel flat tube and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WO2014012286A1 (zh) 一种带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的冷水机组
EP3644002B1 (en)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CN201803630U (zh) 热挤压平行流扁管
CN216897906U (zh) 一种新型平行流换热器
CN219956242U (zh) 一种翅片组及换热器
CN203024290U (zh) 冷冻装置的室外单元
EP1195569A1 (en) Serpentine type heat exchanger
JP2011112315A (ja)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210119132U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09689460U (zh)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JP3677898B2 (ja) 複式熱交換器
CN100470171C (zh) 一种微细通道铝带管式热泵型空调机换热器
CN219531785U (zh) 一种具有增强排水功能的散热组件及汽车空调用蒸发器
CN219295143U (zh) 换热器、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WO2022206765A1 (zh)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CN219956241U (zh) 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翅片的换热器
US20240175636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18410097U (zh) 一种空调
CN214619905U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219955723U (zh) 一种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